Ⅰ 簡述RC文氏橋式振盪電路的工作原理
電阻和電容R、C組成選頻電路,運算採用正反饋方式
Ⅱ 要使RC橋式正弦波振盪器(文氏橋振盪器)產生正弦波的條件是什麼D1、D2在電路中的作用是什麼
產生正弦波的條件抄是Rf>=2R(我看不清楚你的圖)就是反饋放大倍數要大於等於3但是為了容易起震一般都會大於3,因此起震後由於正反饋過深,波形會有嚴重的失真,因此D1D2的作用就是在起震後自動調節反饋深度,從而實現穩幅和減小失真的作用。
RC正弦波振盪器,RC正弦波振盪器的振盪頻率反比於RC選頻阿絡元件RC的乘積。用增大電阻阻值的方法降低振盪頻率,不會像LC振盪器中增大電感量那樣會使元件體積和重量加大,故RC振盪器可工作在低頻段。
當振盪頻率延伸至超低頻頻段時,要求RC乘積非常大。容量很大的電容體積大;阻值過大的電阻,阻值穩定性下降,電阻上的直流電壓降過大,造成器件工作點偏離正常值,增大波形失真。積分式RC正弦波振盪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此缺點。
這種振盪器的振盪頻率,反比於組成振盪器積分器的積分時間常數。要獲得大的積分時間常數,不一定要用阻值大的電阻。用低阻值電阻構成一個T型網路,取代高阻值的積分電阻,只要二者的傳輸電導相等,便可收到相同的積分效果。積分式RC正弦波振盪器特別適用於超低頻段。
Ⅲ 文式橋電路即RC串並聯電路問題
是降壓電路,這種電路簡單配合合適的電容降壓整流濾波穩壓後供後續電路,電阻是電容的泄放電阻,這種電路用在小電流要求不高的地方,注意它和市電沒有隔離所以用時要小心觸電,
Ⅳ 如何利用RC橋式電路穩定輸出幅值為80mv的電壓
在RC橋式整流電路中串聯一個色環電阻,我空間有這個電路!80mv的電壓可以通過公式U=根號(RP)算出!
Ⅳ 圖示RC橋式振盪電路中,R=8.2k歐姆,C=0.01,R1=10K歐姆,則RF阻值應大於多少其
溫度系數用的是負的,就是溫度越高,電阻越低,但這個比較扯淡,別當真,難道這種電路在北京不失真,到了三亞就不行了嗎?
頻率的計算並不是你那樣計算的
F=1/(2*PI*R*C),這公式是沒有錯,但是,教科書上,前面一個人這么寫了,後邊都跟著抄,完全不管讀者看不看得懂
這裡面:
PI是圓周率
R是電阻,單位是歐
C是電容,單位是法,這個就好玩了,0.01UF的電容=0.01/1000/1000F,自己算去吧
整個公式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HZ
真正實用的文氏橋式振盪器不是這樣子的
Ⅵ 一般設計一個RC橋式振盪電路,電路中的運放一般選用什麼型號,LM741應該可以吧
振盪頻率不大於1MHz時,採用LM741沒有問題,若振盪電路的頻率很高,可選用更高帶寬的運算放大器。
Ⅶ RC橋式正弦波振盪電路的放大器電壓增益必須是3嗎
是的,模電書上說A=3才能產生持續穩定的輸出。
但實際上要起振必須是A>3,如果是A=3,那麼振盪幅度非常小,因為A=3是振盪平衡條件,振盪器是沒有外來輸入信號激勵的,只能靠電路雜訊來激勵,既然電路已經平衡,激勵起振的源也不再放大,所以輸出是非常小的,一般小於毫伏級。所以要起振必須是A>3,但如果是A>3,激勵信號會被放大,而且越來越大,直到信號失真。
為了能夠有持續的穩定輸出,電路中加入了非線性元件,一般是二極體。電路的非線性元件的加入就等於加入了一個自動可調增益的元件,在起振時(幅度較小時)A>3,很快得到起振並放大,隨著幅度的增大,A會逐漸減小,直到A=3時穩定。
(這些你也都可以模擬出來的)
至於你所說的幅度可以調小並不是A<3,而是在不同幅值上的平衡,波形穩定時還是A=3的。
你可以計算一下,在有穩定波形輸出時的反饋電阻總是有Rf『/R0>2的,仍然是(考慮非線性元件作用時)A=3,這里的Rf』是指可調電阻和與非線性元件並聯的電阻的總值(也就是不考慮非線性元件時的幾個電阻的總值);你可以再試一下,當不考慮與非線性元件並聯的電阻時的阻值(就是上面的Rf減去與非線性元件並聯的電阻)大於2R0時,波形開始失真。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對問題的理解,另外就是基礎知識非常重要,電路方面對電路原理的吃深吃透也很重要,發現不能理解的現象先是從基礎知識開始討論分析,解釋不也的可以提問請教。
祝你成功。
Ⅷ rc橋式正弦波振盪電路的特點
Uf與Ui有良好的線性關系,結構簡單
Ⅸ 為什麼橋式整流電路中要並聯RC迴路
橋式整流電路中並聯C(電容器)是給整流後的脈動直流電濾波,使它更加平滑。而並聯R(電阻器)一是因為整流濾波後的電壓會比原變壓器輸入電壓高,而加的一個負載,一是在關閉電源後,給電容器一個卸放迴路。
Ⅹ RC橋式正弦波振盪電路由兩部分電路組成,即RC串並聯選頻網路和
RC橋式正弦波振盪電路由RC串並聯選頻網路和同相比例放大器兩部分電路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