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理解電路圖的規則
這個還是要多加練習的。
最基本的,先找到電源正極,電流就從電源正極出發,沿著導線流。
遇到分叉路的時候這樣看: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條是沒有任何電器的,只是一條導線,或者只有電流表,(初中階段電流表是可以看做沒有電阻的,所以也相當於一根導線),那麼所有的電流肯定只會走這個叉路,不會走別的地方。
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條是有電壓表的(初中階段電壓表看做電阻無限大,也就相當於斷路),那麼電流肯定不會走這條路。
除了上述兩種特殊情況外,電流到了分叉路口就會往各個支路流去,每個支路電流的大小可以用歐姆定律計算。
電流的流向規則並不復雜,不要害怕,多加練習就可以了。加油!
把電壓表看成開路,把電流表看成導線,分析電路的連接形式。如果有有源元件應按一下方法:
1.原理心中藏
掌握被分析電路的基本原理,電路中基本電路的原理,各種元件的屬性,基本信號的特徵,含義等2.方框貫全圖
根據電路的功能分塊,畫出方框圖,搞清信號的輸入和輸出,供電,以及與相鄰電路和其他電路之間的聯系,搞清楚方框中基本電路的屬性和種類,如果仍然不清楚,在框框內繼續分塊,直到基本電路。
3.學會電路等無論多麼復雜的電路,從他對信號的響應來說,其規律總是服從基本原理。如一個三極體組成的開關電路,就可以等效為一個開關,對信號來說就是斷開和接通;一個穩壓電源,從對電壓的穩定來說,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內阻隨輸出電壓和輸入電壓反向變化的電源,應用全電路的歐姆定律就可以分析穩定特性等等。
應用直流等效,交流等效的方法,把復雜電路化簡,理解電路的動態特性,頻率特性,時間常數等原理,就有可能較快的讀懂電路。
當然,這些方法的應用,應當建立在掌握基礎知識,熟悉各種基礎電路的原理之上,初學者應當勤動筆,要學會畫圖,分解圖;要學會一些必要的計算;條件具備應當多做實驗。希望是最佳答案,謝謝
㈡ 什麼叫中性點接地和中性點接零哪位高手有沒有詳細點的最好是有電路圖
中性點接地是指變壓器或發電機的中性點通過導線與地線相連接,目前有用很廣泛;
中性點接零,沒聽講過,你的意思可能是中性點直接相互連接,而不接地。
中性點接地方式的選擇
三相交流電力系統中性點與大地之間的電氣連接方式,稱為電網中性點接地方式。中性點接地方式涉及電網的安全可靠性、經濟性;同時直接影響系統設備絕緣水平的選擇、過電壓水平及繼電保護方式、通訊干擾等。一般來說,電網中性點接地方式也就是變電所中變壓器的各級電壓中性點接地方式。因此,在變電所的規劃設計時選擇變壓器中性點接地方式中應進行具體分析、全面考慮。
我國110kV及以上電網一般採用大電流接地方式,即中性點有效接地方式(在實際運行中,為降低單相接地電流,可使部分變壓器採用不接地方式),這樣中性點電位固定為地電位,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非故障相電壓升高不會超過1.4倍運行相電壓;暫態過電壓水平也較低;故障電流很大,繼電保護能迅速動作於跳閘,切除故障,系統設備承受過電壓時間較短。因此,大電流接地系統可使整個系統設備絕緣水平降低,從而大幅降低造價。
6~35kV配電網一般採用小電流接地方式,即中性點非有效接地方式。近幾年來兩網改造,使中、小城市6~35kV配電網電容電流有很大的增加,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將危及配電網的安全運行。
中性點非有效接地方式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不接地、經消弧線圈接地及經電阻接地。
1 中性點不接地方式
適用於單相接地故障電容電流IC < 10A,以架空線路為主,尤其是農村10kV配電網。此類型電網瞬間單相接地故障率佔60%~70%,希望瞬間接地故障不動作於跳閘。
其特點為:
•單相接地故障電容電流IC < 10A,故障點電弧可以自熄,熄弧後故障點絕緣自行恢復;
•單相接地不破壞系統對稱性,可帶故障運行一段時間,保證供電連續性;
•通訊干擾小;
•單相接地故障時,非故障相對地工頻電壓升高 31/2UC,此系統中電氣設備絕緣要求按線電壓的設計;
•當IC > 10A時,接地點電弧難以自熄,可能產生過電壓等級相當高的間歇性弧光接地過電壓,且持續時間較長,危及網內絕緣薄弱設備,繼而引發兩相接地故障,引起停電事故;
•系統內諧振過電壓引起電壓互感器熔斷器熔斷,燒毀TV,甚至燒壞主設備的事故時有發生。
2 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
適用於單相接地故障電容電流IC > 10A,瞬間性單相接地故障較多的架空線路為 主的配電網。
其特點為:
•利用消弧線圈的感性電流補償接地點流過的電網容性電流,使故障電流<10A,電弧自熄,熄弧後故障點絕緣自行恢復;
•減少系統弧光接地過電壓的概率;
•系統可帶故障運行一段時間;
•降低了接地工頻電流(即殘流)和地電位升高,減少了跨步電壓和接地電位差,減少了對低壓設備的反擊以及對信息系統的干擾。
目前國內運行的消弧線圈分手動調節和自動跟蹤補償兩類:前一種手動調節時,消弧線圈需退出運行,且人為估算電容電流值,誤差較大,現已較少使用;後一種能自動進行電容電流測量並自動調整消弧線圈,使補償電流適應系統的變化,現一般都選擇該種消弧線圈。
自動跟蹤補償消弧線圈分調匝式、調氣隙式、直流助磁式和調容式等。根據我局變電所運行情況顯示,調匝式價格較底,但調整級數較少,不能完全適應系統變化。調氣隙式補償線性度較好,但震動噪音極大,運行人員反映強烈,有待改進。調容式反應迅速可靠,運行安靜平穩,運行人員反映較好。
3 中性點經電阻接地
中性點經電阻接地適於瞬間性單相接地故障較少的電力電纜線路。
中性點經電阻接地運行方式的特點:
•降低操作過電壓。中性點經電阻接地的配網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零序保護動作,可准確判斷並快速切斷故障線路;
•可有效降低工頻過電壓,單相接地故障時非故障相電壓為31/2UC,且持續時間短;
•中性點電阻為耗能元件,也是阻尼元件(消弧線圈是諧振元件);
•有效地限制弧光接地過電壓,當電弧熄滅後,系統對地電容中的殘余電荷將通過接地電阻泄放掉,下次電弧重燃時,不會疊加形成過電壓;
•可有效消除系統內諧振過電壓,中性點電阻接地相當於在諧振迴路中並接阻尼電阻,試驗表明,只要中性點電阻<1500Ω,就可以消除各種諧振過電壓,電阻越小,消除諧振的效果越好;
•對電容電流變化的適用范圍較大,簡單、可靠、經濟。
中性點接地電阻的選擇:
•從減少短路電流對設備的沖擊角度和從安全形度考慮,減少故障點入地電流,降低跨步電壓和接觸電壓,I值越小越好,即中性點接地電阻應越大越好;
•為將弧光接地過電壓限制在2倍以內,一般按 IR = (1~4) IC 要求選擇接地電阻;
•中性點經電阻接地系統是通過各線路的零序保護判斷和切除故障線路的,在選擇Rn時,要保證每條線路零序保護靈敏度要求。
選擇中性點接地電阻必須根據電網的具體條件,考慮限制弧光接地過電壓、繼電保護靈敏度、對通訊干擾、安全等因素。 目前,深圳各區變電所中性點均採用15W,北京、廣州等地的變電所則採用9.9W的小電阻接地方式。
4 6~35kV配電網的接地方式選擇
以架空線路為主的城鄉配網,架空線路發生接地故障70%為瞬間故障;只需按照規程要求,以系統電容電流是否大於10A來確定,選用中性點不接地或自動跟蹤消弧線圈接地方式。
以電纜線路為主的城鄉配網, 變電所覆蓋面較大, 出線較多且一般為電纜線路,系統電容電流也較大,據有關文獻和運行實踐, 電纜線路發生接地故障大約50%為瞬間故障。但由於電纜線路的特殊性,一般可選用小電阻接地方式,犧牲一些供電可靠性,來防止擴大事故。
以架空和電纜混合線路為主的城鄉配網,兼顧架空和電纜線路的特點,使配網的接地方式選擇在自動跟蹤消弧線圈和小電阻兩種方式上左右為難。
單相接地故障時,非故障相對地工頻電壓升高31/2 UC、持續時間長,可能引起多點絕緣擊穿,事故擴大。
消弧線圈無法補償諧波電流,而有些城市或工廠中諧波電流所佔比例為5%~15%,僅諧波電流就足以支持電弧穩定燃燒。
尋找單相接地故障線路困難,目前許多小電流接地選線的動作率還不理想,往往仍採用試拉法。
電纜溝或電纜排管內的電纜發生單相接地時,尋找故障線路時間長,在帶接地故障運行期間,容易引起人身觸電。另一方面採用小電阻接地方式,可能錯誤切除瞬間故障線路,造成對用戶的供電中斷,降低了供電可靠性,減少了供電量。
5 意見
對此類混合系統,電纜應用額定電壓為8.7/10或12/15kV等級,以加強絕緣,在此基礎上選用自動跟蹤消弧線圈接地方式,並加裝小電流選線裝置,在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應盡快找出並切除接地線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種自動跟蹤消弧線圈並聯小電阻,利用微處理器控制並聯小電阻投切的接地設備即將問世,其原理為瞬間接地故障時,自動跟蹤消弧線圈工作,經過一定的延時,接地故障未消失,微處理器可自動判斷為永久接地故障,投入並聯小電阻,使保護動作,切除接地線路,較好地解決了混合線路的接地問題。
綜上所述,幾種中性點接地方式各有優缺點,選擇應從本網實際出發,權衡利弊,因地制宜地選用,而不應按電壓等級「一刀切」。
㈢ 電路圖怎麼畫,怎樣看。
畫電路圖題型大約可分為以下幾種:
1、看實物畫出電路圖。2、看圖連元件作圖。3、根據要求設計電路。4、識別錯誤電路,並畫出正確的圖。一般考試就以上四種作圖,下面就它們的作圖方法詳細說明。
(一)看實物畫電路圖,關鍵是在看圖,圖看不明白,就無法作好圖,中考有個內部規定,混聯作圖是不要求的,那麼你心裡應該明白實物圖實際上只有兩種電路,一種串聯,另一種是並聯,串聯電路非常容易識別,先找電源正極,用鉛筆尖沿電流方向順序前進直到電源負極為止。明確每個元件的位置,然後作圖。順序是:先畫電池組,按元件排列順序規范作圖,橫平豎直,轉彎處不得有元件若有電壓表要准確判斷它測的是哪能一段電路的電壓,在檢查電路無誤的情況下,將電壓表並在被測電路兩端。對並聯電路,判斷方法如下,從電源正極出發,沿電流方向找到分叉點,並標出中文「分」字,(遇到電壓表不理它,當斷開沒有處理)用兩支鉛筆從分點開始沿電流方向前進,直至兩支筆尖匯合,這個點就是匯合點。並標出中文「合」字。首先要清楚有幾條支路,每條支路中有幾個元件,分別是什麼。特別要注意分點到電源正極之間為幹路,分點到電源負極之間也是幹路,看一看幹路中分別有哪些元件,在都明確的基礎上開始作電路圖,具體步驟如下:先畫電池組,分別畫出兩段幹路,幹路中有什麼畫什麼。在分點和合點之間分別畫支路,有幾條畫幾條(多數情況下只有兩條支路),並准確將每條支路中的元件按順序畫規范,作圖要求橫平豎直,鉛筆作圖檢查無誤後,將電壓表畫到被測電路的兩端。
(二)看電路圖連元件作圖
方法:先看圖識電路:混聯不讓考,只有串,並聯兩種,串聯容易識別重點是並聯。若是並聯電路,在電路較長上找出分點和合點並標出。並明確每個元件所處位置。(首先弄清楚幹路中有無開並和電流表)連實物圖,先連好電池組,找出電源正極,從正極出發,連幹路元件,找到分點後,分支路連線,千萬不能亂畫,順序作圖。直到合點,然後再畫另一條支路[注意導線不得交叉,導線必須畫到接線柱上(開關,電流表,電壓表等)接電流表,電壓表的要注意正負接線柱]遇到滑動變阻器,必須一上,一下作圖,檢查電路無誤後,最後將電壓表接在被測電路兩端。
(三)設計電路方法如下:
首先讀題、審題、明電路,(混聯不要求)一般只有兩種電路,串聯和並聯,串聯比較容易,關鍵在並聯要注意幹路中的開關和電流表管全部電路,支路中的電流表和開關只管本支路的用電器,明確後分支路作圖,最後電壓表並在被測用電器兩端。完畢檢查電路,電路作圖必須用鉛筆,橫平豎直,轉彎處不得畫元件,作圖應規范。
(四)識別錯誤電路一般錯誤發生有下列幾種情況:
1、是否產生電源短路,也就是電流不經過用電器直接回到電源負極;
2、是否產生局部短接,被局部短路的用電器不能工作;
3、是否電壓表、電流表和正負接線柱錯接了,或者量程選的不合適(過大或過小了);
4、滑動變阻器錯接了(全上或全下了)。
學生比較棘手的是 給出電路圖各元件的位置,按要求畫電路圖
一般我這樣講解,比如要求兩燈並聯,燈1由開關1控制
開關2控制總電路
那一般我們不考慮題目所給的各元件的位置自己按要求畫出電路圖應該問題不大
然後再按自己畫的電路圖的元件順序在題目的元件上連接就行了,這一步也僅僅是照葫蘆畫瓢的問題
所以就把一個困難的問題轉化成兩個簡單的問題
先用把個器件標出
用曲線把結點連好,
最後把曲線變成直線
我當初就是這么乾的
幾乎沒錯過
畫電路圖有技巧:可以從電源的正極開始畫,按實物圖的電子元件,一個一個的連上就可以了,其中要懂得『串並聯』,知道什麼樣的用電器不能怎麼連(如伏特表並聯與被測電壓的用電器,安培表則串聯到電路中),弄清楚實物圖中給出的誰和誰並聯,然後除了並聯就是串聯,再按實物圖一步一步的連接即可獲得正確的 電路圖
㈣ 電路圖和線路圖有什麼區別
其實沒多大區別,有時人們也習慣混叫,一般來說,電路圖指用偏元器件符號圖樣繪制出的原理圖,線路圖指用偏實物圖樣繪制出的接線圖。電路圖弱電用較多,線路圖強電用較多。個人經驗,純做參考!
㈤ 電路圖的畫法
問題::如何畫好電路圖
問題:如何正確識別電路?
解答:電路的識別包括正確電路和錯誤電路的判斷,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判斷。錯誤電路包括缺少電路中必有的元件(必有的元件有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不能形成電流通路、電路出現開路或短路。判斷電路的連接通常用電流流向法。既若電流順序通過每個用電器而不分流,則用電器是串聯;若電流通過用電器時前、後分岔,即,通過每個用電器的電流都是總電流的一部分,則這些用電器是並聯。在判斷電路連接時,通常會出現用一根導線把電路兩點間連接起來的情況,在初中階段可以忽略導線的電阻,所以可以把一根導線連接起來的兩點看成一點,所以有時用「節點」的方法來判斷電路的連接是很方便的。
常見問題 如何畫好電路圖
問題::如何畫好電路圖
解答 從電源開始,在電源正極標一個A,負極標一個B。然後從正極開始,沿導線走,遇到第一個用電器時在它與正極延伸出的那根電線的那頭再標一個A,而在另一頭標一個C(應為在負極標過了B,所以換一個字母,但如果用電器另一頭是直接與負極相連接的,就跟據前面所述的方法標上由負極開始的B)在標了C以後繼續走,如遇到下一個用電器就再換......記住,換用另外的字母的前提是那一頭不是與負極導線連接的。這樣,等你標完了字母後,如果所有的用電器兩邊的字母都不同,則整個電路為串聯; 如果有幾個用電器的兩邊字母相同的話,那麼這幾個用電器就為並聯。
實物連接圖就跟據你所畫的電路圖來連接,注意別連串線了。
常見問題2: 如何進行電路連接?
問題:如何進行電路連接?
解答:電路連接的方法為:1.連接電路前,先要畫好電路圖。2.把電路元件按電路圖相應的位置擺好。3.電路的連接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4.連接並聯電路時,可按「先干後支」的順序進行,即先連好乾路,再接好各支路,然後把各支路並列到電路共同的兩個端點上,或按「先支後干」的順序連接。連接電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電路連接的過程中,開關應該是斷開的。2.每處接線必須接牢,防止虛接。3.先接好用電器,開關等元件,最後接電源。4.連接後要認真檢查,確認無誤後,才閉合開關。5.閉合開關後,如果出現不正常情況,應立即斷開電路,仔細檢查,排除故障。
㈥ 電路圖的觀察方法!!跪求啊
第一個問題答案為是,第二個問題你可以在每一個節點上標號,如果兩個節點之間沒有電路元件,則可視為同一節點,最後按節點空間順序畫出電路圖。
㈦ 電路圖,火線零線地線
這個圖裡面沒有地線,黑線接零線,紅線接火線,另外一根黑線接燈泡零線(零線不分進出,隨便接)。
㈧ 請問標准電路圖的畫法!
按信號的流向畫圖.一般信號從左向右.
輔助電路在上或者下方.介面電路一般放置在左右.
元件圍繞核心器件布置.電源和地要比較明顯.
㈨ 電路圖各部分代表什麼
1. Rv1和F1共同組成防雷電路。
Rv1為壓敏電阻,當Rv1兩端電壓低於其閾值電壓是它的電阻非常大,相當於斷路;當Rv1兩端電壓超過其閾值電壓時它的電阻變得非常小,相當於短路。 當發生雷擊時候,交流輸入電壓瞬間會變得很大超過其閾值電壓,此時Rv1相當於一根導線,它將保險絲F1和輸入電源短路,保險絲燒斷,從而保護後面的電路。
2. 後面的R10,R11,Cx1,L2,L3,R12,R13為交流輸入濾波電路
3.在後面的四個二極體組成橋式整流電路
4.最後的C1,C6為直流輸出穩壓電路
㈩ 電路圖布置圖和接線圖在功能上有什麼區別
原理圖:就是能看到抄他的大致情況(為什麼這樣連線)
接線圖:就是在在裝配、檢修時候要用到涉及到電氣上的每個元件及元件連接
原理圖就是電路的工作原理圖,表達的意思是各元件是怎麼工作的,接線圖就是各元件與元件之間是怎麼相連的表達圖形。安裝圖就是各元器件在控制櫃的具體位置尺寸的表達圖形。
原理圖
向左轉|向右轉
原理圖指的就是詳細的電路圖,側重點就是電氣原理,知道為什麼這樣接線。
接線圖就是給接線員接線用的,側重點就是把復雜的線型線號分清楚,方便接線。根據原理圖可以接線,但是在線多的情況下很容易出錯,而且對工人的要求很高。詳細標出線的線號和型號,不顯示接線原理,方便施工,對工人要求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