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網路試題! 急急急!! 哪位高手速度幫忙下! 萬分感謝了!
21.計算機網路系統由通信子網和__資源 子網組成。
22.計算機網路系統發展的第一階段是聯機系統,實質上是____________系統。
23.通信系統中,稱調制前的電信號為模擬信號,調制後的信號為數字信號。
27.IP地址是網際層中識別主機的_32位_地址。
33.微軟公司提出的開放式資料庫互連技術其簡稱為______ODBC______。
34.中繼器具有完全再生網路中傳送的原有___放大_信號的能力。
36.當數據報在物理網路中進行傳輸時,IP地址被轉換成_物理 地址。
37.計算機網路的結構可以從____________、網路組織和網路配置三個方面來描述。
38.通信線路連接有點對點和__廣播式___兩種連接方式。
46.簡述數據機的主要功能。
調制功能:將數字信號轉化為電信號
解調功能:將電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
47.簡述在數據傳輸中,防止阻塞產生的辦法。
從大的方面看分為"開環控制"和"閉環控制"
開環就是事先將網路擁塞考慮進去,力求在工作中不產生擁塞,一旦運行,不在進行更正.
閉環就是基於反饋迴路概念,監視網路在何時何地發生擁擠,並將擁塞信息發送到可以發送的地方,調整網路狀態以解決擁塞
一般將閉環擁塞分解決方法分為"慢開始"和"擁塞避免"
"快恢復"和"快重傳"
48.ATM網路具有哪些主要特點。
超高速的通信能力
ATM交換機採用硬體交換,是區分傳統的IP網和分組交換網的重要特點。由於採用了定長的信元作為交換單元,使得硬體高速交換得以實現。目前ATM技術提供給用戶可選擇的通信速率范圍從數百K比特每秒到高達2.5G比特每秒,並且正在隨著技術進步而發展。
49.試比較信息網路與計算機網路的異同。
50.簡答分組交換的特點和不足。
<1>電路交換:
過程:線路建立、數據傳輸、線路釋放
特點:優點----實時性高、適宜互動式會話類通信 模擬通信
不足----設備利用率底、不具備差錯控制、流量控制
不適宜突發式通信
<2>存貯轉發:
(1)Message----將發送數據作為一個邏輯單位轉發 出錯重傳麻煩
(2)Packet----限定分組最大長度 如TCP/IP 最大64KB
含分組號 目的端需排序重組
<3>分組交換技術分:
(1)DG ----無需預先建立鏈路、需進行路由選擇、目的結點需排序重組、
傳輸延遲大、適宜突發式通信
(2)VC----需預先建立鏈路、不需進行路由選擇、適宜長報文傳輸
每個結點可同時和其他結點建立多條虛電路、
2. 路由器設置的時候,有幾個術語什麼意思:PVC,DHCP,ISP。它們是什麼的縮寫!
PVC是永久性虛電路
DHCP是動態主機控制協議
ISP是INTERNET服務商的意思
3. 計算機常用網路名詞解釋
自http://www.programfan.com/blog/article.asp?id=11894
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
縮略語解釋
A
AAL ( ATM Adapter Layer ) ATM適配子層
ADSL ( 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 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
API (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t ) 應用程序編程介面
ARCNET ( ) 令牌匯流排網
ARP (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地址解析協議
ARQ (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反潰重傳法
ATM (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 非同步傳輸模式
B
BRI ( Basic Rate Interface ) 基本速率介面
BSC ( Binary Synchronization Communication ) 二進制同步通信規程
B-ISDN ( Broadband ISDN ) 寬頻ISDN
C
CERNET ( China E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 ) 中國教育科研網
CCITT 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
ChinaDDN 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
ChinaPAC 中國公用數據網
CO/DEC ( Coding and Decoding ) 編碼/解碼
CRC ( CYC rendance checkout ) 循環校驗碼
CS ( Convergence Sublayer ) 傳輸會聚子層
CSMA/CD (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載波偵聽多重訪問/沖突檢測
C/S ( Client/Server ) 客戶/伺服器
D
DCE ( Data Circuit-terminal Equpment ) 數據電路終接設備
DDN ( Digital Data Network ) 數字數據網
DES (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 數據加密標准
DIX ( ) 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規范,也稱DIX規范
DL ( Data Link ) 數據鏈路
DNIC ( Data Netwrok Indentifier Code )數據網路識別碼
DNS ( Domain Naming System ) 域名系統
DTE (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 數據終端設備
DU ( Data Unit ) 數據單元
E
E1 ( ) 支持32路PCM載波信號的歐洲PCM載波標准
EDI (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 電子數據交換
EIA ( Electronic Instries Association ) 國際電氣工業協會
F
FDM (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頻分多路復用
FDDI ( ) 光纖分布數字結口
FR ( Frame Relay ) 幀中繼
FTAM ( File Transfer Access Management ) 文件傳送訪問和管理
FTP ( File Transfer Protocol ) 文件傳輸協議
H
HDLC (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
HTTP (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超文本傳輸協議
HUB 集線器
I
IDU ( Interface Data Unit ) 介面數據單元
ICMP (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議
IP ( Internet Protocol ) 網際協議
ISDN (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 綜合業務數字網
ISO (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 國際標准化組織
ISP ( Internet Serve Provider )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L
LAN ( Local Area Network ) 區域網
LEC ( LAN Emulation Client ) 區域網模擬客戶
LES ( LAN Emulation Server ) 區域網模擬伺服器
LC ( Logical Circuit ) 邏輯鏈路
LLC ( Logical Link Control ) 邏輯鏈路控制
M
MAC ( Medium Access Control ) 媒體訪問控制
MAN (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城域網
MAU ( Multiple Access Unit ) 多路訪問器
MLP ( Multiple Link Protocol ) 多鏈路規程
MODEM ( Molator-Demolator ) 數據機
N
NMC [ Network Manager Center ) 網路管理中心
NNI ( Network-Network Interface ) 網路/網路端介面
NRNI ( ) 不歸0交替編碼
N-ISDN ( Narrowband ISDN ) 窄帶ISDN
O
OSI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 開放式系統互連
P
PAD ( Packet Assembler Disassembler ) 分組組裝、拆卸設備
PC ( Personal Computer ) 個人計算機
PC ( Packet Concentrator )
PCI ( 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 )協議控制信息
PCM ( Pulse Code Molation ) 脈碼調制
PDH ( )准同步數字體系
PDU( Protocol Data Unit )協議數據單元
PM ( Physical Medium ) 物理媒體子層
POP3 ( Post Office Protocol-3 ) 郵件代理協議
PRI ( Primary Rate Interface )一次群速率介面
PSDN ( Packet Switched Data Network ) 分組交換數據網
PSE ( Packet Switched Equipment ) 分組交換設備
PSTN (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 公用交換電話網
PVC ( 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 ) 永久虛電路
Q
QOS ( Quality of Service ) 服務質量
R
RPU 環中繼轉發器
RARP (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反向地址解析協議
S
SAR (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sublayer ) 分段、組裝子層
SDH (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數字體系
SDLC ( 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 )同步數字體系
SDU ( Service Data Unit )服務數據單元
SLP ( Single Link Protocol ) 單鏈路規程
SMTP (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SNA ( Systems Network Architecture ) 系統網路體系結構
SNMP (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SONET ( 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 ) 同步光纖網
STP ( Shielded Twisted Pair ) 屏蔽雙絞線
SVC ( Switched Virtual circuit ) 交換虛電路
T
T1 ( ) 支持24路PCM載波信號的美洲PCM載波標准
TC ( 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 傳輸會聚子層
TCP ( 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 ) 傳輸控制協議
TDM (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 時分多路復用
TIA ( Telecommunication Instries Association ) 電信工業協會
Token-BUS ( ) 令牌匯流排
TSMU ( Time-Sharing Multi-Use ) 分時多用戶
U
UDP ( User Datagram Protocol ) 用戶數據報協議
UNI ( User Network Interface ) 網路用戶端介面
UTP ( Unshielded Twisted Paired ) 非屏蔽雙絞線
V
VC ( Virtual Circuit ) 虛電路
VCI ( Virtual Channel Indicate ) 虛擬通道標志
VPI ( Virtual Path Indicate ) 虛擬路徑標志
VT ( Virtual Terminal ) 虛擬終端
W
WAN ( Wide Area Network ) 廣域網
WDM (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 波分多路復用
WWW ( World Wide Web ] 網際網路
X
X.25 ( ) 由CCITT提出的DTE至DCE間的介面協議
4. 請教網路術語(IT名詞)
PVC:永久虛電路(pvc)是端點之間的一種連接方式,因它在從源端點到目的端點所建立的連接過程中,任何一方都不可動態地進行建立和撤消,故稱為永久虛電路.
EMS:指企業或專業機構利用基於IT、Internet技術的Database平台,對自身積累的客戶信息資源、消費者資料庫、潛在市場目標人群資料進行相關市場營銷分析,並藉助於IT和Internet技術,通過電子刊物發送、產品與服務信息傳遞、用戶滿意調研、在線銷售服務等多種方式來提供企業的市場營銷能力和水平。
5. TCP/IP協議是什麼
5類IP地址的劃分和地址范圍
數據進入棧協議時的封裝過程
乙太網幀格式
環回介面:
1)
傳給環回地址(一般是127.0.0.1)的任何數據均作為I P輸入。
2)
傳給廣播地址或多播地址的數據報復制一份傳給環回介面,然後送到乙太網上。這是因為廣播傳送和多播傳送的定義包含主機本身。
3
)任何傳給該主機I P地址的數據均送到環回介面。
PPP幀格式
IP數據報文頭部
服務類型(TOS)欄位包括一個3 bit的優先權子欄位(現在已被忽略),4 bit的TOS欄位和1 bit未用位但必須置0。4 bit的TOS分別代表:最小時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和最小費用。4 bit中只能置其中1 bit。如果所有4 bit均為0,那麼就意味著是一般服務。
標識欄位唯一地標識主機發送的每一份數據報。通常每發送一份報文它的值就會加1。
首部檢驗和欄位是根據I P首部計算的檢驗和碼。它不對首部後面的數據進行計算。ICMP、IGMP、UDP和TCP在它們各自的首部中均含有同時覆蓋首部和數據檢驗和碼。
校驗和的計算方法:
把檢驗和欄位置為0。然後,對首部中每個16 bit進行二進制反碼求和,結果存在檢驗和欄位中。當收到一份I P數據報後,同樣對首部中每個16 bit進行二進制反碼的求和。如果首部在傳輸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差錯,那麼接收方計算的結果應該為全1。如果結果不是全1(即檢驗和錯誤),那麼I P就丟棄收到的數據報。但是不生成差錯報文,由上層去發現丟失的數據報並進行重傳。
從概念上說,IP路由選擇是簡單的,特別對於主機來說。如果目的主機與源主機直接相連(如點對點鏈路)或都在一個共享網路上(乙太網或令牌環網),那麼I P數據報就直接送到目的主機上。否則,主機把數據報發往一默認的路由器上,由路由器來轉發該數據報。大多數的主機都是採用這種簡單機制。
路由表中的每一項都包含下面這些信息:
• 目的I P地址。它既可以是一個完整的主機地址,也可以是一個網路地址,由該表目中的標志欄位來指定。主機地址有一個非0的主機號,以指定某一特定的主機,而網路地址中的主機號為0,以指定網路中的所有主機(如乙太網,令牌環網)。
• 下一站(或下一跳)路由器(next-hop router)的I P地址,或者有直接連接的網路I P地址。下一站路由器是指一個在直接相連網路上的路由器,通過它可以轉發數據報。下一站路由器不是最終的目的,但是它可以把傳送給它的數據報轉發到最終目的。
• 標志。其中一個標志指明目的I P地址是網路地址還是主機地址,另一個標志指明下一站路由器是否為真正的下一站路由器,還是一個直接相連的介面。
• 為數據報的傳輸指定一個網路介面。
I P路由選擇主要完成以下這些功能:
1)
搜索路由表,尋找能與目的I P地址完全匹配的表目(網路號和主機號都要匹配)。如果找到,則把報文發送給該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或直接連接的網路介面(取決於標志欄位的值)。
2)
搜索路由表,尋找能與目的網路號相匹配的表目。如果找到,則把報文發送給該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或直接連接的網路介面(取決於標志欄位的值)。目的網路上的所有主機都可以通過這個表目來處置。
3)
搜索路由表,尋找標為「默認(d e f a u l t)」的表目。如果找到,則把報文發送給該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
如果上面這些步驟都沒有成功,那麼該數據報就不能被傳送。如果不能傳送的數據報來自本機,那麼一般會向生成數據報的應用程序返回一個「主機不可達」或「網路不可達」的錯誤。
特殊的IP地址
ARP請求或應答分組格式
前兩個欄位是乙太網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目的地址為全1的特殊地址是廣播地址;乙太網幀類型表示後面數據的類型,對於ARP請求或應答來說,該欄位的值為0x0806;硬體類型欄位表示硬體地址的類型,它的值為1即表示乙太網地址;協議類型欄位表示要映射的協議地址類型,它的值為0x0800即表示IP地址;對於乙太網上IP地址的ARP請求或應答來說,硬體地址長度和協議地址長度的值分別為6和4;操作欄位指出四種操作類型,它們是ARP請求(值為1)、ARP應答(值為2)、RARP請求(值為3)和RARP應答(值為4)
ICMP報文的類型
ICMP報文中的標識符和序列號欄位由發送端任意選擇設定,這些值在應答中將被返回。這樣,發送端就可以把應答與請求進行匹配。
ICMP地址掩碼請求與應答報文
ICMP時間戳請求與應答報文
ICMP不可達報文
ICMP回顯請求與回顯應答報文格式
如果IP數據報文中的TTL欄位是0或1時路由器即將該數據報丟棄,並給信源機發一份ICMP「超時」信息。Traceroute程序的關鍵在於包含這份ICMP信息的IP報文的信源地址是該路由器的IP地址。
Traceroute程序的操作過程:
發送一份TTL欄位為1的IP數據報給目的主機。處理這份數據報的第一個路由器將TTL值減1,丟棄該數據報,並發回一份超時ICMP報文。這樣就得到了該路徑中的第一個路由器的地址。然後Traceroute程序發送一份T T L值為2的數據報,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第二個路由器的地址。繼續這個過程直至該數據報到達目的主機。但是目的主機哪怕接收到T T L值為1的I P數據報,也不會丟棄該數據報並產生一份超時ICMP報文,這是因為數據報已經到達其最終目的地。Traceroute程序發送一份UDP數據報給目的主機,但它選擇一個不可能的值作為UDP埠號(大於30 000),使目的主機的任何一個應用程序都不可能使用該埠。因為,當該數據報到達時,將使目的主機的UDP模塊產生一份「埠不可達」錯誤的I C M P報文。這樣,Traceroute程序所要做的就是區分接收到的ICMP報文是超時還是埠不可達,以判斷什麼時候結束。對於每個TTL值,發送3份數據報。
ICMP超時報文
選路的原理:
1) 搜索匹配的主機地址;
2) 搜索匹配的網路地址;
3) 搜索默認表項(默認表項一般在路由表中被指定為一個網路表項,其網路號為0)。
I
P層進行的選路實際上是一種選路機制,它搜索路由表並決定向哪個網路介面發送分組。這區別於選路策略,它只是一組決定把哪些路由放入路由表的規則。IP執行選路機制,而路由守護程序則一般提供選路策略。
(路由表)對於一個給定的路由器,可以列印出五種不同的標志(flag):
U 該路由可以使用。
G 該路由是到一個網關(路由器)。如果沒有設置該標志,說明目的地是直接相連的。
H 該路由是到一個主機,也就是說,目的地址是一個完整的主機地址。如果沒有設置該標志,說明該路由是到一個網路,而目的地址是一個網路地址:一個網路號,或者網路號與子網號的組合。
D 該路由是由重定向報文創建的。
M 該路由已被重定向報文修改。
標志G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由它區分了間接路由和直接路由,發往直接路由的分組中不但具有指明目的端的IP地址,還具有其鏈路層地址;當分組被發往一個間接路由時,IP地址指明的是最終的目的地,但是鏈路層地址指明的是網關(即下一站路由器)的鏈路層地址。
標志H表明,目的地址(netstat命令輸出第一行)是一個完整的主機地址。沒有設置H標志說明目的地址是一個網路地址(主機號部分為0)。當為某個目的I P地址搜索路由表時,主機地址項必須與目的地址完全匹配,而網路地址項只需要匹配目的地址的網路號和子網號就可以了。
ICMP重定向報文
ICMP路由器通告報文格式
UDP首部
如果檢驗和的計算結果為0,則存入的值為全1(6 5 5 3 5),這在二進制反碼計算中是等效的。如果傳送的檢驗和為0,說明發送端沒有計算檢驗和。
把一份I P數據報分片以後,只有到達目的地才進行重新組裝。重新組裝由目的端的I P層來完成,其目的是使分片和重新組裝過程對運輸層(T C P和U D P)是透明的,
UDP分片舉例
需要分片但是設置不分片標志時置1時產生ICMP不可達差錯報文
受限的廣播地址是255.255.255.255。該地址用於主機配置過程中IP數據報的目的地址,此時,主機可能還不知道它所在網路的網路掩碼,甚至連它的IP地址也不知道。
指向網路的廣播地址是主機號為全1的地址。A類網路廣播地址為netid .255.255.255.255,其中netid為A類網路的網路號。
指向所有子網的廣播地址的子網號及主機號為全1。
TCP包頭部
序號用來標識從TCP發端向TCP收端發送的數據位元組流,它表示在這個報文段中的第一個數據位元組。如果將位元組流看作在兩個應用程序間的單向流動,則TCP用序號對每個位元組進行計數。序號是32 bit的無符號數,序號到達2^32-1後又從0開始。既然每個傳輸的位元組都被計數,確認序號包含發送確認的一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個序號。因此,確認序號應當是上次已成功收到數據位元組序號加1。只有A C K標志為1時確認序號欄位才有效。
最常見的可選欄位是最長報文大小,又稱為MSS (Maximum Segment Size)。每個連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個報文段(為建立連接而設置S Y N標志的那個段)中指明這個選項。它指明本端所能接收的最大長度的報文段。
6. 有網路基礎的底子的人看一下
1、從通信的雙方信息交互的方式看,三種基本通信方式是(電路交換 )(分組交換 )(信元交換 )
2、網路層提供的虛電路服務和電路交換是一樣的。(× )
虛電路服務
網路層向運輸層提供的一種面向連接的,使所有分組序到達目的系統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
虛電路服務的特點:
虛電路服務與數據報服務的本質差別表現為:是將順序控制、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通信功能交由通信子網完成,還是由端系統自己來完成。
虛電路服務向端系統保證了數據的按序到達,免去了端系統在順序控制上的開銷。但是,當端系統本身並不關心數據的順序時,這項功能便成了多餘,反倒影響了無序數據的整體效率。
虛電路服務向端系統提供了無差錯的數據傳送,但是,在端系統只要求快速的數據傳送,而不在乎個別數據塊丟失的情況下,虛電路服務所提供的差錯控制也就並不很必要了。相反,有的端系統卻要求很高的數據傳送質量,虛電路服務所提供的差錯控制還不能滿足要求,端系統仍需要自己來進行更嚴格的差錯控制,此時虛電路服務所做的工作又略嫌多餘。不過,這種情況下,虛電路服務畢竟在一定程度上為端系統分擔了一部分工作,為降低差錯概率還是起了一定作用。
至於虛電路服務所提供的流量控制,有時對端系統來說也並不適宜,比如在要求數據交換速率盡可能高的情況下。因為,虛電路服務將數據總是按固定路徑傳送,而不靈活地走捷徑;另外,流量控制本身就可能規定了交換速率的上限。
虛電路服務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傳送和方便的進網介面。但是,虛電路服務中電路的建立與拆除在互動式應用中會影響通信效率。
3、這四個地址段聚合之後的結果應該是212.56.112.0/22。
4、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代表的是C類IP地址的默認掩碼。
二進製表示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A類、B類、C類IP地址都有默認的掩碼,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網路地址的主機ID的所有位全是0.)
呵呵。上面為本人所做,如果有錯誤的地方,還請見諒。。。。
7. 計算機網路基礎名詞解釋
你一個一個網路搜索 可以知道得更詳細。
8. 計算機網路中什麼是數據報什麼是虛電路
數據報
Data gram
通過網路傳輸的數據的基本單元,包含一個報頭(header)和數據本身,其中報頭描述了數據的目的地以及和其它數據之間的關系。
虛電路
開放分類: 網路、協議、電信、交換分組
虛電路 Virtual Circuit
虛電路是在分組交換散列網路上的兩個或多個端點站點間的鏈路。它為兩個端點間提供臨時或專用面向連接的會話。它的固有特點是,有一條通過多路徑網路的預定路徑。提前定義好一條路徑,可以改進性能,並且消除了幀和分組對頭的需求,從而增加了吞吐率。從技術上看,可以通過分組交換網路的物理路徑進行改變,以避免擁擠和失效線路,但是兩個端系統要保持一條連接,並根據需要改變路徑描述。圖V-2示意了區域網用戶和遠程地點之間的虛電路。注意,這個虛電路如何為用戶A跨越這個區域網連接、網橋/路由器間的多路復用鏈路、分組交換網路以及穿越分組交換網路的鏈路。
9. 有沒有一本書介紹計算機網路名詞的,比如IP地址和什麼協議之類的。我一個新手
1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2 TCP/IP整體構架概述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話路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互連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網路介面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TCP/IP中的協議
以下簡單介紹TCP/IP中的協議都具備什麼樣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網際協議IP是TCP/IP的心臟,也是網路層中最重要的協議。
IP層接收由更低層(網路介面層例如乙太網設備驅動程序)發來的數據包,並把該數據包發送到更高層---TCP或UDP層;相反,IP層也把從TCP或UDP層接收來的數據包傳送到更低層。IP數據包是不可靠的,因為IP並沒有做任何事情來確認數據包是按順序發送的或者沒有被破壞。IP數據包中含有發送它的主機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機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層的TCP和UDP服務在接收數據包時,通常假設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這樣說,IP地址形成了許多服務的認證基礎,這些服務相信數據包是從一個有效的主機發送來的。IP確認包含一個選項,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來指定一條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間的直接路徑。對於一些TCP和UDP的服務來說,使用了該選項的IP包好像是從路徑上的最後一個系統傳遞過來的,而不是來自於它的真實地點。這個選項是為了測試而存在的,說明了它可以被用來欺騙系統來進行平常是被禁止的連接。那麼,許多依靠IP源地址做確認的服務將產生問題並且會被非法入侵。
2. TCP
如果IP數據包中有已經封好的TCP數據包,那麼IP將把它們向『上』傳送到TCP層。TCP將包排序並進行錯誤檢查,同時實現虛電路間的連接。TCP數據包中包括序號和確認,所以未按照順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損壞的包可以被重傳。
TCP將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層的應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務程序和客戶程序。應用程序輪流將信息送回TCP層,TCP層便將它們向下傳送到IP層,設備驅動程序和物理介質,最後到接收方。
面向連接的服務(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們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況下使用TCP(發送和接收域名資料庫),但使用UDP傳送有關單個主機的信息。
3.UDP
UDP與TCP位於同一層,但對於數據包的順序錯誤或重發。因此,UDP不被應用於那些使用虛電路的面向連接的服務,UDP主要用於那些面向查詢---應答的服務,例如NFS。相對於FTP或Telnet,這些服務需要交換的信息量較小。使用UDP的服務包括NTP(網路時間協議)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騙UDP包比欺騙TCP包更容易,因為UDP沒有建立初始化連接(也可以稱為握手)(因為在兩個系統間沒有虛電路),也就是說,與UDP相關的服務面臨著更大的危險。
4.ICMP
ICMP與IP位於同一層,它被用來傳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來提供有關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徑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機通向其他系統的更准確的路徑,而『Unreachable』信息則指出路徑有問題。另外,如果路徑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連接『體面地』終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於ICMP的服務。
5. TCP和UDP的埠結構
TCP和UDP服務通常有一個客戶/伺服器的關系,例如,一個Telnet服務進程開始在系統上處於空閑狀態,等待著連接。用戶使用Telnet客戶程序與服務進程建立一個連接。客戶程序向服務進程寫入信息,服務進程讀出信息並發出響應,客戶程序讀出響應並向用戶報告。因而,這個連接是雙工的,可以用來進行讀寫。
兩個系統間的多重Telnet連接是如何相互確認並協調一致呢?TCP或UDP連接唯一地使用每個信息中的如下四項進行確認:
源IP地址 發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埠 源系統上的連接的埠。
目的埠 目的系統上的連接的埠。
埠是一個軟體結構,被客戶程序或服務進程用來發送和接收信息。一個埠對應一個16比特的數。服務進程通常使用一個固定的埠,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這些埠號是『廣為人知』的,因為在建立與特定的主機或服務的連接時,需要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進行通訊。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TCP/IP這個詞,這個詞好像無處不在,時時都會在你面前跳出來。那TCP/IP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TCP/IP其實是兩個網路基礎協議:IP協議、TCP協議名稱的組合。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這兩個無處不在的協議。
IP協議
IP(Internet Protocol)協議的英文名直譯就是:網際網路協議。從這個名稱我們就可以知道IP協議的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進行貨物運輸時都是把貨物包裝成一個個的紙箱或者是集裝箱之後才進行運輸,在網路世界中各種信息也是通過類似的方式進行傳輸的。IP協議規定了數據傳輸時的基本單元和格式。如果比作貨物運輸,IP協議規定了貨物打包時的包裝箱尺寸和包裝的程序。 除了這些以外,IP協議還定義了數據包的遞交辦法和路由選擇。同樣用貨物運輸做比喻,IP協議規定了貨物的運輸方法和運輸路線。
TCP協議
我們已經知道了IP協議很重要,IP協議已經規定了數據傳輸的主要內容,那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協議是做什麼的呢?不知大家發現沒有,在IP協議中定義的傳輸是單向的,也就是說發出去的貨物對方有沒有收到我們是不知道的。就好像8毛錢一份的平信一樣。那對於重要的信件我們要寄掛號信怎麼辦呢?TCP協議就是幫我們寄「掛號信」的。TCP協議提供了可靠的面向對象的數據流傳輸服務的規則和約定。簡單的說在TCP模式中,對方發一個數據包給你,你要發一個確認數據包給對方。通過這種確認來提供可靠性。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文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路協議)協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簡單地說,就是由底層的IP協議和TCP協議組成的。TCP/IP協議的開發工作始於70年代,是用於互聯網的第一套協議。
3 網路協議三要素:語法 語義 同步
10. 有關計算機的專業術語!!!基礎的!
常用的計算機專業術語+解釋
1、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總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2、聯機系統是由一台中央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地理位置分散的終端而構成的計算機系統。
3、PDN是公用數據網。網中傳輸的是數字化的數據,屬於通信子網的一種。
4、OSI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為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制訂的七層網路模型。
5、PSE是分組交換設備。作為網路的中間節點,它具有存儲轉發分組的功能。
6、PAD是分組裝配/拆卸設備。在發送方將大的報文拆成若干分組,在接受方將屬於同一報文的分組再重新組成報文的設備。
7、FEP是前端處理機。設置在中心計算機與通信線路之間,專門負責通信控制。
8、IMP是介面信息處理機,是網路中間節點的統稱。
二、
1、數據通信:是一種通過計算機或其他數據裝置與通信線路,完成數據編碼信號的傳輸、轉接、存儲和處理的通信技術。
2、數據傳輸率:每秒能傳輸的二進制信息位數,單位為B/S.
3、信道容量:是信息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是信息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
4、自同步法:是指接收方能從數據信號波形中提取同步信號的方法。
5、PCM:稱脈碼調制,是將模擬數據換成數字信號編碼的最常用方法。
6、FDM:又稱時分多路復用技術,是在信道帶寬超過原始信號所需帶寬情況下,將物理停產的總帶寬分成若干個與傳輸單個信號帶寬相同的子停產,每個子信息傳輸一路信號。
7、同步傳輸:是以一批字元為傳輸單位,僅在開始和結尾加同步標志,字元間和比特間均要求同步。
8、差錯控制:是指在數據通信過程中能發現或糾正差錯,把差錯限制在盡可能小的允許范圍內的技術和方法。
9、FEC:又叫向前糾錯,是一種差錯控制方法,接收端不但能發現錯誤,而且能確定二進制碼元發生錯誤的位置,從而加以糾正。
10、信號:是數據的電子或電磁編碼。
11、MODEM:又稱數據機。其作用是完成數字數據和模擬信號之間的轉換,使傳輸模擬信號的媒體能傳輸數字數據。發送端MODEM將數字數據調制轉換為模擬信號,接收端MODEM再把模擬信號解調還原為原來的數字數據。
12、信號傳輸速率:也稱碼元率、調制速率或波特率,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個數,單位記做BAND.
13、基帶傳輸:是在線路中直接傳送數字信號的電脈沖,是一種最簡單的傳輸方式,適用於近距離通信的區域網。
14、串列通信:數據是逐位地在一條通信線上傳輸的,較之並行通信速度慢,傳輸距離遠。
15、信宿:通信過程中接收和處理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16、信源:通信過程中產生和發送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17、全雙工:允許數據同時在兩個方向上傳輸,要有兩條數據通道,發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獨立的接收和發送能力。
18、沖擊雜訊:呈突發狀,常由外界因素引起;其雜訊幅度可能相當大,無法靠提高信噪比來避免,是傳輸中的主要差錯。
19、ARQ:又稱自動請示重發,是一種差錯控制方法;要求接收方檢測出差錯時,就設法通知發送端重發,直到正確的數據收到為止。
20、數據:為有意義的實體,它涉及到事物的存在形式。
三、
1、 網路協議:為進行計算機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或約定的集合。
2、 語義:涉及用於協調與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
3、 語法:數據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4、 定時: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5、 網路的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各層次及其協議的集合。
6、 OSI:開放系統互連,是ISO中的術語,指資源子網中的主機。
7、 端開放系統:是ISO中的術語,是指資源子網中的主機。
8、 中繼開放系統:是ISO中的術語,指通信子網中的節點機。
9、 DTE:數據終端設備,是對用戶擁有的連網設備和工作站的統稱。
10、 DCE:數據電路終接設備或數據通信設備,是對為用戶提供入網連接點的網路設備的統稱。
11、 零數據機:當用RS-232C直接連接兩台近地DTE時,為使電纜兩端的DTE通過電纜看過方都好像是DCE,所 採用交叉跳接的信號電纜。
12、 V系列介面標准:是數據終端設備與數據機或網路控制器之間的介面,是一種比較復雜的介面。
13、 X系列介面標准:是適用公共數據網的宅內電路終接設備和數據終端設備之間的介面,它制定較晚,是一種比較簡單的介面。
14、 100系列介面標准:是DTE與不帶自動呼叫設備的DCE(如數據機)之間的介面。
15、 200系列介面標准:是DTE與帶自動呼叫設備的DCE(如網路控制器)之間的介面。
16、 X.21建議:是一個用戶計算機的DTE如何與數字化的DCE交換信號的數字介面。
17、 鏈路管理:數據鏈路層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
18、 反饋差錯控制:用以使發送方確認接收方是否正確收到了由它發送的數據信息的方法。
19、 ARQ法:又稱自動請求重發,發送方將要發送的數據幀附加一定的冗餘檢錯碼一並發出,接收方則根據檢錯碼對數據幀進行差錯檢測,若發現錯誤就返回請求重發的應答,發送方收到請求重發的應答後,便重新傳送該數據幀。
20、 停發法:又稱空閑重發請求,規定發送方每發送一幀後就要停下來等待接收方的確認返回,僅當發送方收到接收方的正確接收確認後再發送下一幀。
21、 go-back-n策略:當接收方檢測出失序的信息幀後,要求發送方重發最後一個正確接收的信息幀之後的所有未被確認的幀。
22、 選擇重發策略:當接收方發現某一幀出錯後,仍然後續來的正確的幀存放在一個緩沖區中暫不向上層遞交,同時向發送方要求重新傳送出錯的那一幀;一旦收到重新傳來的幀後,就將其與存於緩沖區的中的其幀一同按正確順序遞交高層。
23、 發送窗口;發送方已發送但尚未被確認的幀的序號隊列的界限,其上下界分別為窗口的上下沿,下下沿的距離為窗口盡寸。
24、 非同步協議:以字元為獨立的信息傳送單位,在每個字元的起始處開始對每個字元內的比特進行同步,但字元間的間隔是不固定的。
25、 同步協議:以多位元組或多比特組成的數據塊為傳送社交晚會產,僅在幀的起始處同步,幀內維持固定的時鍾。
26、 BSC:面向字元的同步控制協議,又稱二進制同步通信,採用字元填充的首尾定界法,屬於數據鏈路層協議。
27、 信息幀:又叫I幀,用於傳送有效信息和數據。
28、 控制幀:又叫S幀,用於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
29、 無編號幀:又叫U幀,用於提供鏈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種控制功能。
30、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是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層協議,採用比特填充的首位標識法。
31、 虛電路服務:網路層向運輸層提供的一種面向連接的,使所有分組序到達目的系統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
32、 阻塞: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量過多,使得該部分網路來不及處理,以至引起這部分及至整個網路性能下降的現象。
33、 死鎖:網路阻塞嚴重,導致網路通信業務停頓的現象。
34、 間接存儲轉發死鎖:在一組節點之間,某節點的所有緩沖區都裝滿了等待輸出到下一節點的分組,這種情況依次傳遞構成循環,造成多節點間的死鎖。
35、 直接存儲轉發死鎖:兩個節點彼此的所有緩沖區都裝滿了等待輸出到對方的分組,造成兩節點既不能接收也不能發送分組的現象。
36、 網路服務質量:是指在運輸連接點之間看到了某些運輸連接的特性,是運輸層性能的度量,反映了運輸質量及服務的可用性。
37、 抽象語法:是對數據一般結構的描述,是應用層實體對數據結構的描述。
38、 上下文關系:抽象語法和傳輸語法之間的對應關系,稱上下文關系。
39、 重新同步:會話層在已經應答發送方正確接收後,在後期處理中發現錯誤而請求發送方重發。
40、 FTP服務:是一個用於訪問遠程機器的協議,採用客戶/伺服器模式,使用戶可以在本地機與遠程機之間進行有關文件的傳輸操作。
41、 簡單郵件傳送協議:是一個應用層協議,是簡單的基於文本的,可靠的,有效的數據傳輸協議。
42、 地址轉換協議ARP:在網路層將IP地址轉換為相應物理網路地址的協議。
四、
1、 令牌:是一種能夠控制站點佔有媒體的特殊山幀,以區別數據幀及其他控制幀。
2、 載波監聽:即發送站點在發送幀之前,先要監聽信道上是否有其他站點發送的載波信號,若無
其他載波,可以發送信號;否則,推遲發送幀。
3、 沖突檢測:即發送站點在發送數據時要邊發送邊監聽信道,若監聽到信道有干擾信號,則表示產生了沖突,於是就要停止發送數據。
4、 時槽:是一個固定長度的二進制位串,對應一個特定的時間片段,每個站點只能在時間片內發送數據。
5、 服務訪問點:簡稱SAP,是一個層次系統的上下層之間進行通信的介面,N層的SAP就是N+1層可以訪問N層服務的地方。
6、 區域網操作系統:是在區域網低層所提供的數據傳輸能力的基礎上,為高層網路用戶提供共享資源管理和其他網路服務功能的區域網系統軟體。
7、 傳輸時延:是指一個站點從開始發送數據幀到數據幀發送完畢所需要的全部時間,也可是接收站點接收事個數據幀的全部時間。
8、 本地網橋:指在電纜允許的長度范圍內互連網路的網橋。
9、 比特環長:當數據幀的傳輸時延等於信號在環中和上的傳播時延時,該數據幀的比特數就是以比物度量的環路長路。
五、
1、 ISDN:是由綜合數字電話網演變發展而來的的一種通信網路,它提供端到端的數字連接以支持廣泛的業務,支持語音和非語音的通信業務,它為用戶連網提供了一組少量的標准多用途網路介面。
2、 數字位管道:指的是用戶設備和ISDN交換系統之間傳輸比特流的介面。管道中雙向傳輸的比特流是由多個獨立信道的比特流採用時分多路復用形成的。
3、 信元:ATM的信元是具有固定長度的幀,共53位元組。其中5個位元組是信元頭,48個位元組是信息段。信息段中可以是各類業務的用戶數據,信元頭包含各種控制信息。
4、 幀中繼:是一種新型快速分組交換方式,它在繼承了X.25的特點之後,簡化了其網路層協議功能而發展起來的。
5、 ISP:internet服務提供商。
6、 URL:即統一資源定位器,WWW上的每個網頁都按URL格式命名惟一的地址。
7、 子網掩碼:是一個32位二進制數,對應IP地址的子網主機標識區域全為「0」,其餘部分全為「1」。用於兩台主機是否在同一子網中。
8、 萬維網:又稱WWW,是Interner上集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於一身的全球信息資源網路,是Internet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9、 intranet:表示一組在特定機構范圍內使用的互連網路,它們沿用的internet協議,採用客戶/伺服器結構,也叫內聯網。
10、 防火牆:是一種安裝在網間連接設備上的軟體,在被保護的intranet和internet之間堅豎起的一道安全屏障,用於增強intranet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