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手幫我翻譯一些主修課程,著急,謝謝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random processes, modern circuit theory and technology, modern im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pattern recognition, signal coding theory,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bio-medical sensor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object-oriented design (C + +), discrete mathematics, data structures, assembly language, ARM, computer theory, digital circuit, analog circuit,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signals and systems, communications theory, programmable logic circuit ( VHDL)
㈡ happen take place 區別 歐姆定律詳細解析
(1). take place 表示「發生、舉行、舉辦」,一般指非偶然性事件的「發生」,即這種事件的發生一定有某種原因或事先的安排,例如: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hometown ring the past ten years.
The Olympic Games of 2008 will take place in Beijing.
(2) .happen作「發生、碰巧」解,一般用於偶然或突發性事件,例如:
What happened to you? (一般不說:What did you happen?)
Maybe something unexpected happened.
I happened to see him on my way home.
= It happened that I saw him on my way home.
歐姆定律詳解
簡述:在同一電路中,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就是歐姆定律。基本公式是I=U:R
(由歐姆定律I=U/R的推導式R=U/I不能說導體的電阻與其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通過其的電流成反比,因為導體的電阻是它本身的一種性質,取決於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和溫度,即使它兩端沒有電壓,沒有電流通過,它的阻值也是一個定值,永遠不變。)
喬治·西蒙·歐姆
歐姆(1787年—1854年)是一個刻苦很勤奮的研究者。
歐姆第一階段的實驗是探討電流產生的電磁力的衰減與導線長度的關系,其結果於1825年5月在他的第一篇科學論文中發表。在這個實驗中,他碰到了測量電流強度的困難。在德國科學家施威格發明的檢流計啟發下,他把斯特關於電流磁效應的發現和庫化扭秤方法巧妙地結合起來,設計了一個電流扭力秤,用它測量電流強度。歐姆從初步的實驗中發出,電流的電磁力與導體的長度有關。其關系式與今天的歐姆定律表示式之間看不出有什麼直接聯系。歐姆在當時也沒有把電勢差(或電動勢)、電流強度和電阻三個量聯系起來。
在歐姆之前,雖然還沒有電阻的概念,但是已經有人對金屬的電導率(傳導率)進行研究。歐姆很努力,1825年7月,歐姆也用上述初步實驗中所用的裝置,研究了金屬的相對電導率。他把各種金屬製成直徑相同的導線進行測量,確定了金、銀、鋅、黃銅、鐵等金屬的相對電導率。雖然這個實驗較為粗糙,而且有不少錯誤,但歐姆想到,在整條導線中電流不變的事實表明電流強度可以作為電路的一個重要基本量,他決定在下一次實驗中把它當作一個主要觀測量來研究。
在以前的實驗中,歐姆使用的電池組是伏打電堆,這種電堆的電動勢不穩定,使他大為頭痛。後來經人建議,改用鉍銅溫差電偶作電源,從而保證了電源電動勢的穩定。
1826年,歐姆用上面圖中的實驗裝置導出了他的定律。在木質座架上裝有電流扭力秤,DD'是扭力秤的玻璃罩,CC'是刻度盤,s是觀察用的放大鏡,m和m'為水銀杯,abb'a'為鉍框架,鉍、銅框架的一條腿相互接觸,這樣就組成了溫差電偶。A、B是兩個用來產生溫差的錫容器。實驗時把待研究的導體插在m和m'兩個盛水銀的杯子中,m和m'成了溫差電池的兩個極。
歐姆准備了截面相同但長度不同的導體,依次將各個導體接入電路進行實驗,觀測扭力拖拉磁針偏轉角的大小,然後改變條件反復操作,根據實驗數據歸納成下關系:
x=q/(b+l)式中x表示流過導線的電流的大小,它與電流強度成正比,A和B為電路的兩個參數,L表示實驗導線的長度。
1826年4月歐姆發表論文,把歐姆定律改寫為:x=ksa/ls為導線的橫截面積,K表示電導率,A為導線兩端的電勢差,L為導線的長度,X表示通過L的電流強度。如果用電阻l'=l/ks代入上式,就得到X=a/I'這就是歐姆定律的定量表達式,即電路中的電流強度和電勢差成正比而與電阻成反比。為了紀念歐姆對電磁學的貢獻,物理學界將電阻的單位命名為歐姆,以符號Ω表示。
電阻的單位歐姆簡稱歐。1歐定義為:當導體兩端電勢差為1伏特,通過的電流是1安培時,它的電阻為1歐。
一個導體的電阻R不僅取決於導體的性質,它還與工作點的溫度有關。對於有些金屬、合金和化合物,當溫度降到某一臨界溫度T°C時,電阻率會突然減小到無法測量,這就是超導電現象。
導體的電阻與溫度有關。一般來說,金屬導體的電阻會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電燈泡中鎢絲的電阻。半導體的電阻與溫度的關系很大,溫度稍有增加電阻值即會減小很多。通過實驗可以找出電阻與溫度變化之間的關系,利用電阻的這一特性,可以製造電阻溫度計(通常稱為「熱敏電阻溫度計」)。
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個量是屬於同一部分電路中同一時刻的電流強度、電壓和電阻。
I=Q/t電流=電荷量/時間 (單位均為國際單位制)
也就是說:電流=電壓/ 電阻
或者 電壓=電阻×電流『只能用於計算電壓、電阻,並不代表電阻和電壓或電流有變化關系』
歐姆定律通常只適用於線性電阻,如金屬、電解液(酸、鹼、鹽的水溶液)。
由歐姆定律所推公式:
串聯電路:
I總=I1=I2(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相等)
U總=U1+U2(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於各處電壓的總和)
R總=R1+R2+......+Rn
U1:U2=R1:R2
並聯電路:
I總=I1+I2(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的和)
U總=U1=U2 (並聯電路中,電源電壓與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
1/R總=1/R1+1/R2
I1:I2=R2:R1
R總=R1·R2\(R1+R2)
R總=R1·R2·R3:R1·R2+R2·R3+R1·R3
即1/R總=1/R1+1/R2+……+1/Rn
全電路歐姆定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I=E/(R+r)
V-電壓-伏特
R-電阻-歐姆
I-電流-安培
其中E為電動勢,r為電源內阻,內電壓U內=Ir,E=U內+U外
適用范圍:純電阻電路
閉合電路中的能量轉化:
E=U+Ir
EI=UI+I^2R
P釋放=EI
P輸出=UI
純電阻電路中
P輸出=I^2R
=E^2R/(R+r)^2
=E^2/(R^2+2r+r^2/R)
當 r=R時 P輸出最大,P輸出=E^2/4r (均值不等式)
功率與電阻的關系
歐姆定律例題
1.由歐姆定律導出的電阻計算式R=U/I,以下結論中,正確的為A、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
則導體的電阻越大B、 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則導體的電阻越小C、 導體的電阻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D、導體的電阻值等於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導體的電流的比值。
2、一個導體兩端加有電壓為6V時,通過它的電流大小為0.2A,那麼該導體的電阻為 Ω,若兩端的電壓為9V時,通過導體的電流為 A。若電路斷開,那麼通過導體的電流為 A。此導體的電阻為 Ω。
3、 一個導體兩端的電壓為15V時,通過導體的電流為3A,若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加3V,那麼此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和它的電阻分別為
A 0.6A 5Ω B 3.6A 5Ω
C 3.6A 1Ω D 4A 6Ω
4、一隻電阻當其兩端電壓從2V增加到2.8V時,通過該電阻的電流增加了0.1A,那麼該電阻的阻值為
A 8Ω B 20Ω
C 28Ω D 18Ω
5、一個定值電阻阻值為20Ω,接在電壓為2V的電源兩端。那麼通過該電阻的電流是 A。若通過該電阻的電流大小為0、15A,則需要在電阻兩端加上 V的電壓。
6、有甲、乙兩個導體,甲導體的電阻是10Ω,兩端電壓為3V;乙導體電阻是5Ω,兩端電壓為6V。那麼通過兩導體的電流
A I甲=6V/10Ω=0.6A I乙=3V/10Ω=0.3A
B I甲=3V/10Ω=0.6A I乙=6V/5Ω=0.3A
C I甲=6V/5Ω=1.2A I乙=6V/10Ω=0.6A
D I甲=3V/10Ω=0.3A I乙=3V/5Ω=0.6A
歐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在通電導線中取一圓柱形小體積元,其長度ΔL,截面積為ΔS,柱體軸線沿著電流密度J的方向,則流過ΔS的電流ΔI為:
ΔI=JΔS
由歐姆定律:ΔI=JΔS=-ΔU/R 由電阻R=ρΔL/ΔS,得:
JΔS=-ΔUΔS/(ρΔL)
又由電場強度和電勢的關系,-ΔU/ΔL=E,則:
J=1/ρ*E=σE
(E為電場強度,σ為電導率)
有關歐姆定律的公式(包括推出來的)
有關歐姆定律的公式(包括推導出來的)
由歐姆定律所推公式:
並聯電路: 串聯電路
I總=I1+I2 I總=I1=I2
U總=U1=U2 U總=U1+U2
1:R總=1:R1+1:R2 R總=R1+R2R
I1:I2=R2:R1 U1:U2=R1:R2
R總=R1+R2:R1R2
R總=R1R2R3:R1R2+R2R3+R1R3
也就是說:電流=電壓÷電阻
或者 電壓=電阻×電流
流過電路里電阻的電流,與加在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電阻的阻值成反比。
⑴串聯電路 P(電功率)U(電壓)I(電流)W(電功)R(電阻)T(時間)
電流處處相等 I1=I2=I
總電壓等於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 U=U1+U2
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總電功等於各電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總功率等於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並聯電路
總電流等於各處電流之和 I=I1+I2
各處電壓相等 U1=U1=U
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積除以各電阻之和 R=R1R2÷(R1+R2)
總電功等於各電功之和 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總功率等於各功率之和 P=P1+P2
⑶同一用電器的電功率
①額定功率比實際功率等於額定電壓比實際電壓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
2.有關電路的公式
⑴電阻 R
①電阻等於材料密度乘以(長度除以橫截面積) R=密度×(L÷S)
②電阻等於電壓除以電流 R=U÷I
③電阻等於電壓平方除以電功率 R=UU÷P
⑵電功 W
電功等於電流乘電壓乘時間 W=UIT(普式公式)
電功等於電功率乘以時間 W=PT
電功等於電荷乘電壓 W=QU
電功等於電流平方乘電阻乘時間 W=I×IRT(純電阻電路)
電功等於電壓平方除以電阻再乘以時間 W=U•U÷R×T(同上)
⑶電功率 P
①電功率等於電壓乘以電流 P=UI
②電功率等於電流平方乘以電阻 P=IIR(純電阻電路)
③電功率等於電壓平方除以電阻 P=UU÷R(同上)
④電功率等於電功除以時間 P=W:T
⑷電熱 Q
電熱等於電流平方成電阻乘時間 Q=IIRt(普式公式)
電熱等於電流乘以電壓乘時間 Q=UIT=W(純電阻電路)
㈢ 開關穩壓電源,電路分析與設計
開關電源是抄利用現代電子技術,控制開關管開通和關斷的時間比率,維持穩定輸出電壓的一種電源,開關電源一般由脈沖寬度調制(PWM)控制IC和MOSFET構成。開關電源和線性電源相比,二者的成本都隨著輸出功率的增加而增長,但二者增長速率各異。線性電源成本在某一輸出功率點上,反而高於開關電源,這一點稱為成本反轉點。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創新,使得開關電源技術也在不斷地創新,這一成本反轉點日益向低輸出電力端移動,這為開關電源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㈣ 電子與信息工程專業最近的研究方向是什麼,推薦一下可以自學的書單
我找了以下專業方向以供參考,共十二大類。其中有些是與物理、機械、光電、電氣、自動化、計算機等交叉的學科。
0809 一級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
080901 物理電子學
080902 電路與系統
80903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080904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0810 一級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
081001通信與信息系統☆
081002信號與信息處理☆
0811 一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
081103 系統工程
081104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1電路與系統
2集成電路工程
3自動控制工程
4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5通信與信息系統
6信號與信息處理
7電子與通信工程
8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9光電信息工程
10物理電子學
11精密儀器及機械簡介
12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01.電路與系統
電路與系統學科研究電路與系統的理論、分析、測試、設計和物理實現。它是信息與通信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這兩個學科之間的橋梁,又是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控制、計算機乃至電力、電子等諸方面研究和開發的理論與技術基礎。因為電路與系統學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現代電子科學技術和最新元器件實現復雜、高性能的各種信息和通信網路與系統成為現實。
學科概況
信息與通訊產業的高速發展以及微電子器件集成規模的迅速增大,使得電子電路與系統走向數字化、集成化、多維化。電路與系統學科理論逐步由經典向現代過渡,同時和信息與通訊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電子學等學科交疊,相互滲透,形成一系列的邊緣、交叉學科,如新的微處理器設計、各種軟、硬體數字信號處理系統設計、人工神經網路及其硬體實現等。
學科研究范圍
根據國內需要及本學科在國際發展趨勢,具體研究方向可歸納為:電路與系統理論,語、聲和圖像處理技術,數字信號處理專用電路設計,網路與濾波器理論及技術,VLSI電路與系統設計,信息與通訊系統和網路的設計,電路與系統CAD及設計自動化,功率電子學,非線性電路與系統,自動測試系統與故障論斷,優化理論及人工神經網路應用,智能信息處理與識別。
培養目標
研究生應掌握數字、模擬、線性和非線性電路與系統的理論與技術,信號處理理論及技術,電路與系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現代信息與通信網路的理論與技術;在本研究方向有系統和深入的專門知識和實驗技術;較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能力,具備成為學術帶頭人或課題負責人的素質;能勝任在科研單位、生產部門或高等院校從事有關方面的研究、科技開發、教學和管理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現代電路理論及其應用
2.DSP與信號實時編碼技術
3.嵌入式系統
4.非線性電路與系統
5.生物醫學圖像處理
6.智能數字信號處理技術
7.信息網路與編碼技術
02.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一、學科概況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信號處理、人工智慧、控制論、計算機技術等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學科。該學科以各種感測器為信息源,以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的理論技術為核心,以數學方法與計算機為主要工具,探索對各種媒體信息進行處理、分類、理解並在此基礎上構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統或裝置的方法、途徑與實現,以提高系統性能。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的控制科學與工程的重要學科分支。
二、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從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的研究、開發、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1.博士學位 應具有模式識別、信息處理、人工智慧與認知科學及有關數學領域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對於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主要前沿領域有深入了解;能獨立開展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中有關研究方向的專題研究工作,並取得具有創造性的研究成果;學風嚴謹;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
2.碩士學位 應具有堅實的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對於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某一研究領域的進展和學術動態有較深的了解;能夠熟練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學科的有關問題;具有從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中的某一研究方向的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並取得有意義的成果;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三、業務范圍
1.學科研究范圍 模式識別,圖象處理與分析,計算機視覺,智能機器人,人工智慧,計算智能,信號處理。
2.課程設置 隨機過程與數理統計,矩陣論,優化理論,近世代數,數理邏輯,數字信號處理,圖象處理與分析,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機器人學,計算智能,非線性理論(如分形、混沌等),控制理論,系統分析與決策,計算機網路理論等。
四、主要相關學科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系統,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學,心理學
03.通信與信息系統
通信與信息系統(Communicationand Information System)
通信與信息系統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支柱,是現代高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國民經濟的神經系統和命脈。
本學科所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以信息獲取、信息傳輸與交換、信息網路、信息處理及信息控制等為主體的各類通信與信息系統。它所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電信、廣播、電視、雷達、聲納、導航、遙控與遙測、遙感、電子對抗、測量、控制等領域,以及軍事和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各種信息系統。
本學科與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理論與技術、航空航天科學與技術以及兵器科學與技術、生物醫生工程等學科有著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關系,並派生出許多新的邊緣學科和研究方向。
學科研究范圍
1. 通信理論與技術
資訊理論,編碼理論,通信理論與通信系統,通信網路理論與技術,多媒體通信理論與技術等。
2. 電子與信息系統理論與技術
數字信號處理,數字圖像處理,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電子與通信系統設計自動化等。
3. 控制理論與技術
智能控制系統,非線性控制理論,工業監控系統設計等。
通信與信息系統培養目標及研究方向
培養目標
研究生應掌握通信科學、信息科學領域堅實的數理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並具有電
子科學、計算機科學以及控制科學方面的一般理論與技術:能從事通信、信息科學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與教學工作;熱愛祖國,獻身於偉大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嚴謹求實的學風與高尚的職業道德;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主要研究方向
1.數字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
2.通信系統數字信號處理
3.信息工程與計算機控制
4.電子與通信系統設計自動化
5.信息網路與信號編碼
6.多媒體系統及應用
04.信號與信息處理
信號與信息處理(Signal andInformation Processing)
學科概況
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是集信息採集、處理、加工、傳播等多學科為一體的現代科學技術,是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重點,也是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重點。該專業培養的研究生應在信號與信息處理方面具有堅實、深厚的理論基礎,深入了解國內外信號與信息處理方面的新技術和發展動向,系統、熟練地掌握現代信號處理的專業知識,具有創造性地進行理論與新技術的研究能力,具有獨立地研究、分析與解決本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
科學研究領域
該專業的研究主要領域有:信息管理與集成、實時信號處理與應用、DSP應用、圖像傳輸與處理、光纖感測與微弱信號檢測、電力系統中特殊信號處理等。還開展了FPGA的應用、公共信息管理與安全、電力設備紅外熱像測溫等領域的研究,形成了本學科的研究特色,力爭在某些學科方向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除上述主要領域外,還開展了基於場景的語音信號處理,指紋識別技術以及圖像識別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方向
(1)實時信號與信息處理主要研究內容: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分析、DSP的開發和設計、信號控制技術。信號的採集、壓縮編碼、傳輸、交互和控制技術,流媒體技術以及多人協同工作方式研究,從而實現在DSP和互聯網上的視音頻、文字等多種信息的實時交互和協同工作。 (2)語音與圖像處理該研究方向主要負責研究和探索數字語音和圖像處理領域的前沿技術及其應用。研究內容包括:語音的時頻分析和演算法、聲場分析和目標跟蹤、動態范圍(HDR)圖像處理技術和演算法、圖像加速硬體(GPU)的應用等。
(3)現代感測與測量技術該研究方向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在理論上主要開展基礎研究,以發現新現象,開發感測器的新材料和新工藝;在應用上主要結合電力系統的應用需求,開發各種感測與檢測系統。
(4)信息系統與信息安全現代信息系統中的信息安全其核心問題是密碼理論及其應用,其基礎是可信信息系統的構作與評估。該方向主要研究與通信和信息系統中的信息安全有關的科學理論和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密碼理論與技術、安全協議理論與技術、安全體系結構理論與技術、信息隱藏理論與技術、信息對抗理論與技術、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研究。
(5)智能信息處理主要側重於研究將現代智能信息處理的理論、技術和方法應用於現實的各類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設計與實現中。為企業培養掌握現代智能信息處理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研究與開發各類智能信息處理系統的技術人才。其主要研究內容有:數字圖象處理、視頻信息的檢測、分析、傳輸、存儲、壓縮、重建以及模式識別與協同信息處理;視覺計算與機器視覺、智能語音處理與理解、智能文本分類與信息檢索、智能信息隱藏與識別。
(6)信息電力為信息科學與電力系統兩學科的邊緣新學科(籌),研究內容包括:數字電力系統,電力通信技術與規程,計算機軟體與網路,電力生產和運營管理,信息技術及其在電力工業中的應用。
(7)現代電子系統現代電子系統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使用當今最流行的電子系統設計工具,如嵌入式系統,可編程邏輯器件,DSP系統等實現諸如信息家電、通信、計算機等相關領域的硬體設計軟體設計的設計方法。
(8)嵌入式系統與智能控制研究單片機、可編程序控制器(PLC)、DSP、ARM等在智能測量儀表、交通管理、信息家電、家庭智能管理系統、通信和信息處理等方面的應用。
(9)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該方向主要研究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的新理論與新方法,著重研究這些理論和技術在實際系統、尤其是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解決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包括智能化信號處理、圖像型非圖像型目標識別,人工種經元網路、模糊信息處理、統計信號處理、多感測器信息融合以及信號的超高速多通道採集與實時處理技術等。
05.電 子 與 通 信 工 程
電子與通信工程是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構建現代信息社會的工程領域,電子技術是利用物理電子與光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的基礎理論解決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儀器儀表及計算機設計和製造等工程技術問題;信息技術研究信息傳輸、信息交換、信息處理、信號檢測等理論與技術。其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培養從事信號與信息處理、通訊與信息系統、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等工程技術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研修的主要課程有:政治理論課、外語課、矩陣論、泛函分析、數值分析、半導體光電子學導論、半導體器件物理、固體電子學、電子信息材料與技術、現代材料分析技術、電路設計自動化、電路優化設計、數字信息處理、信息檢測與估值理論、導波原理與方法、導波光學、微波電路理論、高等電磁場理論、應用資訊理論基礎、數字通訊、系統通信網路理論基礎、現代管理學基礎等。
一、概述
信息技術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信息產業,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如通信、廣播電視、報刊圖書以及信息服務)、信息採集、傳輸和處理所需用的器件設備和原材料的製造和銷售,以至計算機、光纖、衛星、激光、自動控制等由於其技術新、產值高、范圍廣而已成為或正在成為許多國家或地區的支柱產業。電子技術及微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新技術革命帶來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響,電子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既出現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計算機,又促成了現代通信的實現。電子技術正在向光子技術演進,微電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光子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結合與發展,正在推動通信向全光化方向通信的快速發展,而通信與計算機越來越緊密的結合與發展,正在構建嶄新的網路社會和數字時代。
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涉及了信息與通信系統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以及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物理電子與光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等六個二級學科。研究內容包括信息傳輸、信息交換、信息處理、信號檢測、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電子元器件、微波與天線、儀器儀表技術、計算機工程與應用等。
二、培養目標
培養從事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物理電子與光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等學科,從事光纖通信、計算機與數據通信、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多媒體通信、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網設計與管理,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電子元器件、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等領域從事管理、研究、設計運營、維修和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工程碩士要求掌握本領域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以及管理知識,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承擔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領域范圍
由於工程碩士是直接為企業培養的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以行業來看覆蓋面為:通信系統與通信網及其設備,廣播電視系統與設備,電子儀器儀表,集成電路與微電子系統,電子、光子及光電子元器件,電真空器件,家用電器,微波器件、設備與系統,電子材料與納米材料等。
從工程技術角度來看,本領域包括:計算機通信網路及其安全技術,移動通信與個人通信,衛星通信、光通信,寬頻通信與寬頻通信網,多媒體通信,語音處理及人機交互,圖像處理與圖像通信,信號處理及其應用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及其應用,通信與測量系統的電路技術,微波技術及其應用,微波傳輸、輻射及散射,微波電路,微波元器件,微波工程,光電子學與光纖通信工程,信息光電子工程,電子束、離子束及顯示工程,真空電子工程,電子與光電子器件,微電子系統設計與制備,納米材料與技術。
四、課程設置
基礎課:自然辯證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外語、矩陣理論、隨機過程與排隊論、高等代數、應用泛函分析、數值分析等。
技術基礎課:應用資訊理論基礎、統計信號處理、數字通信、系統通信網理論基礎、數字信號處理、信號檢測與估值理論、導波原理與方法、微波電路理論、高等模擬集成電路、高等電磁場理論、導波光學、半導體光電子學導論、半導體器件物理、電路的優化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VLSI系統設計基礎、固體電子學、電子信息材料與技術、現代材料分析技術、軟體技術基礎等。
五、學位論文
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的選題直接來源於生產實際或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學位論文選題應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和工作量,能體現工程碩士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位論文選題一般應與工程碩士生所在單位的科研或工程項目相結合,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策劃、工程設計項目或技術改革項目,可以是技術工程研究專題,也可以是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製與開發。學位論文應包括:課題意義的說明、國內外動態、設計方案的比較與評估、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途徑、本人在課題中所做的工作、理論分析、設計計算書、測試裝置和試驗手段、計算程序、試驗數據處理、必要的圖紙、圖表曲線與結論、結果的技術和經濟效果分析、所引用的參考文獻等。與他人合作或前人基礎上繼續進行的課題,必須在論文中明確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㈤ 王鐵流的介紹
王鐵流,男,1954年8月出生,原籍天津。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物理系七七級無線電專業,同年留校任教。1986年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研究班結業。1991年破格評為副教授職稱,1997年評為教授職稱。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2001年作為北京市引進人才,被聘為北京工業大學電子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教授。現任北京工業大學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主任、電氣工程學科帶頭人,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電氣測控、電子信息和工業自動化方面的科研、教學工作。承擔過多項省攻關和自然基金項目。主持多項工程設計和技術開發工作。曾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北京市教委電子競賽優秀組織工作者等。近年主講課程:電路分析基礎(本科必修課),現代電路理論與技術(研究生學位課)。在核心期刊和EI檢索刊物發表科研和教研三十餘篇,出版教材二部,獲專利十餘項。
㈥ 《計算機電路與電子技術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哪些用處
本書是省級復精品課程配套教材。制本書將「電路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及「數字電子技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在保證必要的經典內容的同時,力求反映近代理論和先進技術;在理論與應用關繫上,力求實用,以應用為主。本書共分3篇:第1篇為電路分析基礎,內容包括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電阻電路分析、動態電路分析和正弦電路分析。第2篇為模擬電子技術,內容包括放大器件、基本放大電路分析、負反饋放大電路和集成運算放大電路介紹。第3篇為數字電子技術,內容包括數字邏輯基礎、集成邏輯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分析與設計、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分析與設計、脈沖波形的產生與整形以及現代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技術介紹。
㈦ 我的專業是軟體工程,想考華北電力的研究生,如何選擇考研方向(跨專業也行),以及該專業考研科目都有什
只要自己努力,考什麼都是自己說的算,沒啥給你提供的
電力系統考研 數學+英語+穩態+政治
這個還可以
需要啥再問就行
自己多努力
祝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