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輸出電壓容差
容差就是差錯容限,如6V+-0.2V,表示輸出的穩定性。
當設計穩壓器電路的時候專,設計師們面臨需要計算屬穩壓輸出電壓的容差。對於固定的電壓穩壓器,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解決,因為所需要的信息直接提供在半導體生產廠商的數據手冊中。
可調節穩壓器的容差的計算要更加復雜一些,是因為外部反饋電阻網路的引入,調整端電流的影響心臟將這些條件綜合後計算輸出電壓容差估計值的難度。
傳統的「最壞的情況」分析方法,盡管有效,但是會造成對整個容差不切實際和過分保守的估計,從而額外嗇了不必要的電路成本。
現代微處理器電壓的降低進一步增加了對可利用電壓容差的需求。同樣地,需要更詳細地理解容差的問題。
② 什麼是蒙特卡羅分析
蒙特卡羅分析法,是一種容差分析方法,以電子電路為例,在給定元器件的值和容差范圍時,對電路進行直流特性,交流小信號特性,瞬態特性分析,得出整個電路的性能的統計規律。 換言之,也就是從一個系統的組成部分的變動范圍來分析整個系統的性能、動態范圍的統計規律的方法。 總之,是一種利用概率統計理論的模擬方法。通過容差分析,可以斷定整個系統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從而判斷某些元器件是否符合要求。 在電 路設 計中,實際元件的參數值和標稱之間總存在著隨機誤差,了解和掌握各個元件參數值對電 路性能的影響程度,是電路設計人員所關心的。因此在電路設計時,需考慮容差問題,並進行容差分析。 所謂容差分析是為設定方案確定電路元器件的容許變化范圍,即元件的容差。它可分為兩類:一是分析 問題,給定元器件、電路及溫度的容差,計算電路特性的容差,以驗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二是設計問題, 給定電路特性指標的范圍,求出所用元器件及電源等的容差,驗證設計方案等是否適宜。但容差設計問 題沒有惟一解,所以在電路模擬中要解決這一問題,往往通過容差分析問題進行反求,對電路進行容差分析。 目前,在電子電路的可靠性設計中,蒙特卡羅分析法是進行容差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電子電路中的蒙特卡羅分析法是一種基於概率統計模擬方法,它是在給定電路元器件參數容差的統計分布規律的情況下,用一組組偽隨機數求得元器件參數的隨機抽樣序列,對這些隨機抽樣的電路進行直流、交流小信號和瞬態分析,並通過多次分析結果估算出電路性能的統計分布規律,如電路性能的中心值、方差,以及電路合格率、成本等
③ 蒙特卡羅效應
蒙特卡羅分析法,是一種容差分析方法,以電子電路為例,在給定元器件的值和容差范圍時,對電路進行直流特性,交流小信號特性,瞬態特性分析,得出整個電路的性能的統計規律。換言之,也就是從一個系統的組成部分的變動范圍來分析整個系統的性能、動態范圍的統計規律的方法。總之,是一種利用概率統計理論的模擬方法。通過容差分析,可以斷定整個系統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從而判斷某些元器件是否符合要求。在電 路設 計中,實際元件的參數值和標稱之間總存在著隨機誤差,了解和掌握各個元件參數值對電路性能的影響程度,是電路設計人員所關心的。因此在電路設計時,需考慮容差問題,並進行容差分析。所謂容差分析是為設定方案確定電路元器件的容許變化范圍,即元件的容差。它可分為兩類:一是分析問題,給定元器件、電路及溫度的容差,計算電路特性的容差,以驗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二是設計問題,給定電路特性指標的范圍,求出所用元器件及電源等的容差,驗證設計方案等是否適宜。但容差設計問題沒有惟一解,所以在電路模擬中要解決這一問題,往往通過容差分析問題進行反求,對電路進行容差分析。目前,在電子電路的可靠性設計中,蒙特卡羅分析法是進行容差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電子電路中的蒙特卡羅分析法是一種基於概率統計模擬方法,它是在給定電路元器件參數容差的統計分布規律的情況下,用一組組偽隨機數求得元器件參數的隨機抽樣序列,對這些隨機抽樣的電路進行直流、交流小信號和瞬態分析,並通過多次分析結果估算出電路性能的統計分布規律,如電路性能的中心值、方差,以及電路合格率、成本等
④ 通信類電子產品需要做哪些可靠性試驗
我只是個學生,只是喜歡找了些資料覺得還好,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可靠性即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功能的能力,是衡量產品品質的關鍵要素之一。H3C在該領域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積累,教訓很多收獲更多。本文以H3C產品為例,就通信產品硬體工程類的可靠性保證作簡要探討,藉此讓大家對通信設備以及H3C產品從研發到量產的可靠性過程有個初步了解。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路正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用它聽歌看電影玩游戲,企業用它建立運營體系、存儲數據、下發生產指令。試想某天當我們無法上網時,會是怎樣的境況?你將無法在MSN上和好友暢聊,無法在Google地圖上查找交通路線,無法在家了解股票行情……習慣依賴互聯網的我們將不得不改變生活方式。對於企業來說,停機除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外,還可能引發社會影響和信任危機。美國Infonetics Research對80家大型企業調查發現,由網路故障造成的損失平均占年銷售額的3.6%。
就像電話一樣,人們希望網路也能「想用就用」,可靠性的專業術語就是「可用度高」。實現高可用網路的方法,除了像冗餘備份、提高故障診斷能力、增加備件這些減少設備宕機時恢復時間的方法之外,還包括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設備的可靠性。
可靠性管理:可靠性保證和增長的基礎
之所以把可靠性管理放在第一位,優先於可靠性設計、分析和試驗,是因為我們認為後者都是具體的、細節的技術或方法,是可以短期內修正或完善的,而可靠性管理則代表了一個公司可靠性領域在流程和制度上的成熟度,需要時間、實踐、經驗和數據的積累和沉澱,可以說是員工心智和公司文化的體現。
H3C經過兩年的實踐摸索,於2005年正式將可靠性納入公司的流程管理,作為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對於研發的每款產品,我們都會制定相應的可靠性規格和過程實施計劃。可靠性規格是產品概念階段在可靠性指標上的承諾,根據各方面的需求決定出要做什麼樣的產品。可靠性過程計劃則明確定義什麼階段、由誰、完成哪些可靠性工作,達到什麼目標,過程如何規范,交付哪些內容,在執行上保證了規格承諾的兌現。
舉例來說,器件管理和優選便是可靠性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過產品開發的人都知道,不同廠家的同型號器件,往往很難做到所有參數完全一致。當器件參數不一致時,產品在設計初期就需要考慮通過容差設計來兼容這些器件,這樣就對設計和製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設計製造的難度和成本。隨著供應商和器件型號的增加,管理費用迅速上升,彼此溝通變成了一個費時費力而且低效的工作。另一方面,設計和製造也不斷出現由「兼容設計」引起的問題,允許免檢直接入庫的器件變少。對於這種問題,在H3C,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器件優選和認證管理工作,他們跟蹤業界器件技術發展的動態,對製造、客戶出現的器件問題進行跟蹤和數據搜集,提供各類優選器件清單,使器件選型工作簡單有效。當有器件需要替代時,必需經過足夠的審核、測試和小批量驗證才能被規模使用。
可靠性增長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應用FRACAS系統(Failure Report Analysis and Corrective Action System),其原理是利用「故障反饋、閉環控制、預防再發生」,通過一系列規范化的工作程序,及時報告產品故障,分析故障根因並糾正,通過臨時規避措施減少故障的影響,通過預防再發生的解決措施實現產品可靠性的增長。在H3C,從研發、試產、生產到客戶現場,各環節不同程度都在實施故障報告和閉環。以HASA(Highly Accelerated Stress Audit,高加速應力稽核)流程為代表,該流程融入了FRACAS和8D的思路,對每一台HASA過程出現問題的設備,都建立流程跟蹤,從條碼記錄、故障現象、故障風險分析、根本原因總結到解決措施、閉環實施,把各環節有機整合起來,實現發貨前檢驗的高效率和問題閉環的有效性。將每個HASA失效都看作改進過程的機會,從而使解決問題的投入達到利益最大化。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上帝可以不用數據說話。根據流程,我們把所有和可靠性相關的關鍵數據都集成到了QA系統的可靠性模塊。在這里,可以查到某款產品在特定發貨時間的市場失效情況,可以跟蹤市場實際MTBF、累計失效率、製造批次相關的失效率等等。通過數據分析和同類產品比對,去發現設計、製造、管理各環節可以提高的機會,實現進一步的可靠性增長。
良好的可靠性管理通過建立一套嚴格的紀律,指導我們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情;可以讓今天的教訓成為明天的預防,在明天就「一次性把事情做對」;可以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從零開始。而所有的目的,只是為了實現可靠性目標的承諾,保證提供給客戶的產品,在承諾的時間內是高可靠的、是滿足客戶要求的。
可靠性設計:關注細節,重在執行
談到電子產品可靠性設計,我們幾乎馬上會想到熱設計、元器件降額、容差容錯設計、可靠性預計等等。就像小學作文,中心思想是確定的,關鍵看如何寫這篇文章。可靠性設計是否成功,有兩點必不可少,其一是執行,其二是細節。
我們先說執行。以降額設計為例,不少公司都有降額設計規范,看上去很美。但這個規范是否被嚴格執行了還是被束之高閣,超出降額的器件有沒有被專業評估,降額要求是否根據製造/市場元器件的表現調整,不同產品是否需要分別對待實現全壽命成本最優,都是可靠性實現的關鍵。再如熱設計,在H3C,熱設計由可靠性工程師保證。每款產品,在開發初期,都會對散熱進行評估和模擬,提前釋放散熱風險。在整個評估過程中,可靠性工程師和結構工程師、產品開發人員、互連設計工程師的溝通是非常緊密的。風險沒有釋放,就不能通過下一個技術評審點。
其次是細節。航空愛好者知道,1980年,阿麗亞娜火箭第二次試飛時,一名工作人員不慎碰落一個部件的商標,堵塞了發動機燃燒室的噴嘴,造成發射失敗。1985年,美國發射「三叉戟」導彈,由於發動機燃燒室中剝落了一塊黃豆大的絕緣層,結果高溫火焰燒穿了那裡的金屬壁,燃氣向外噴射,發動機爆炸。可靠性設計是一個需要注重細節的工作,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Paying attention to details」是直接寫入到美軍標338中的,或者這也是經驗和思考的總結。
以H3C為例,熱設計中的熱模擬過程不但模擬常態情況,還會對風扇停轉等異常狀態進行模擬;在降額設計上,對各類器件電應力進行遍歷審查,對不同風扇轉速下熱應力進行遍歷測試,保證在規定環境下每個器件承受的應力滿足降額要求;對易損耗的器件進行壽命評估,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設備符合用戶的要求;對關鍵電路進行容差設計和模擬,保證器件參數隨環境應力、壽命漂移時,電路依然可以可靠工作。
可靠性分析:防患未然,心知肚明
可靠性分析主要包括三部分:可靠性預計、FMEA(故障模式影響分析)和FTA(故障樹分析)。可靠性預計通過MTBF、返修率等指標作為維修、備件成本的預計,或整網可用度的評估,對設備可靠性增長貢獻不多。FTA構造繁雜、對人員經驗和技能要求高、容易出錯。對於復雜產品,FMEA是一個防患未然的有效方法。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有時會遇到十字路口紅綠燈失效的情況,想想我們最不希望哪種失效現象出現?顯然,當兩條路上同時出現綠燈時交通事故隱患就被埋下了,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發生的。那麼在開展交通信號燈控制系統的FMEA分析時,就要關注哪些器件失效會出現綠燈同時點亮的情況,是否有解決方法。
在H3C,復雜系統會開展FMEA分析工作,從而對系統中可能出現的故障現象做到心知肚明,評估容錯設計是否足夠。對於冗餘備份系統,保證失效發生時設備可以快速倒換,業務正常運行不受影響。
可靠性試驗:真金不怕火煉
我們研發出來的每一款產品,都會經受可靠性試驗的洗禮,其中最嚴酷的當屬HALT試驗(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高加速壽命試驗)。
90年代HALT試驗在國外獲得推廣,而國內企業由於各種限制起步相對較晚。與傳統的施加模擬客戶環境的應力來發現故障的環境試驗不同,高加速應力是一種主動的試驗。使用應力步進的方法,使設備不斷接近極限應力,直到故障暴露。通過「暴露缺陷—不斷改進—再試驗—再改進」的方式,持續發現並解決設計、來料、工藝等相關問題,從而獲得產品的快速穩定。這有點像運動員的訓練,如果要參加100米短跑比賽,那麼運動員平常訓練時絕不會只是重復訓練100米沖刺,力量和耐力的訓練必不可少。同樣道理對於產品來說,雖然標稱工作環境是0~40/45℃,HALT試驗過程中其實都會經受100℃高溫和-40℃低溫的極限考驗。
到這里,可能你會提出兩個問題:1,HALT試驗做到-40℃和100℃有沒有必要,室內應用的產品,怎麼可能有這樣的環境?經驗告訴我們,非常必要且獲益匪淺!按照H3C工程師的說法,現在不作HALT試驗「心裡沒底」。2,廠家宣稱的0~70℃的器件能在-40~100℃環境工作嗎?實踐表明,在可靠的電路設計下,器件完全可以承受比規格更高的應力(極少數器件例外)。
如果你是做可靠性的同行,或者正在經受HALT問題的煎熬,可能還有第3個疑問,為什麼可以用環境應力暴露未來5年甚至10年可能出現的可靠性問題?研究一下元器件資料,看看容差設計的原理和品質管控方面的書籍,就會發現一個共同點:器件參數漂移。當一個器件在極限環境應力下參數漂移范圍比工作5年參數漂移范圍更寬時,只要該器件在電路環境中能承受極限應力,你就基本可以放心未來5年參數漂移引發失效的模式不會在電路中發生。其他原因如振動累計損傷、磨損引起的失效加速分析等,這里不再展開。
除了HALT試驗,在H3C,我們還採用了一個時尚前衛的可靠性保證手段,那就是HASA篩選。
研發出來的產品,到量產後,由於器件批次間的參數離散、工藝控制的原因,可靠性有可能會降低。HASA利用溫度、振動、電應力、數據流量等多應力同時施加的方式,有效篩選出故障設備,從而實現量產產品在質量和可靠性上的快速穩定。我們通常的HASA篩選應力遠超出設備工作應力,比如溫變率,典型應用環境溫變率不會超過0.5℃/分鍾,H3C篩選應力是40℃/分鍾。
其他常規試驗如溫濕度類試驗、機械類試驗、EMC的浪涌/靜電/抗干擾試驗,都是H3C產品的必檢項,通不過這些試驗,產品是無法到達客戶手中的。
結語
行文至此,相信你已對通信設備以及H3C產品可靠性保證體系有了簡單了解。鋼鐵鑄就源於千錘百煉,打造質量卓越的產品永遠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⑤ Max plus II 不好新建文件
我想知道你怎麼解決的 能跟我說一下嗎 我也遇見了這個問題!!!
⑥ 電源設計
方向非常多,看你功底夠不夠了。
如果真的想做這方面工程版師,僅看書是沒用的。
——權————————————
如果只是想了解基礎,那屬於電源製作。
照貓畫虎吧,先大致明白別人設計的電路工作原理,然後照著做出來就是了。
如果你已有一定的基礎,那麼直接找圖集看就行了,看得足夠多了就明白了。
如果你是從頭開始,那麼找些電工學基礎看看。
⑦ 電壓信號采樣電路的設計
電壓信號采樣電路的設計:
電壓采樣電路:電壓輸入通道也為差分電內路,V2N引腳連容接到電阻分壓電路的分壓點上,V2P接地。
電壓輸入通道的采樣信號是通過衰減線電壓得到的,其中R11、R13、R47~R49、R55、R60、R75~R78、R80、R81為校驗衰減網路,通過短接跳線S5至S13可將采樣 信號調節到需要的采樣值上,當電能表為基本電流時,電壓采樣值為174.2mV,為了允 許分流器的容差和片內基準源8%的誤差,衰減校驗網路應該允許至少30%的校驗范圍,根據圖6的參數,其調節范圍為168.9 mV~250 mV,完全滿足了調節的需要。這個衰減網路的-3dB頻率是由R80和C33決定的,R54、R73、R74確保了這一點,即使全部跳線都接通,R54、R73、R74的電阻值仍遠遠大於R80。 R80和C33的選取要和電流采樣通道的R57、C21匹配,這樣才能保證兩個通道的相位進行適當的匹配,消除相位失調帶來的誤差影響。
⑧ 產品的可靠性指標有哪些
這是我以前的一個回答:
我只是個學生,只是喜歡找了些資料覺得還好,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可靠性即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功能的能力,是衡量產品品質的關鍵要素之一。H3C在該領域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積累,教訓很多收獲更多。本文以H3C產品為例,就通信產品硬體工程類的可靠性保證作簡要探討,藉此讓大家對通信設備以及H3C產品從研發到量產的可靠性過程有個初步了解。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路正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用它聽歌看電影玩游戲,企業用它建立運營體系、存儲數據、下發生產指令。試想某天當我們無法上網時,會是怎樣的境況?你將無法在MSN上和好友暢聊,無法在Google地圖上查找交通路線,無法在家了解股票行情……習慣依賴互聯網的我們將不得不改變生活方式。對於企業來說,停機除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外,還可能引發社會影響和信任危機。美國Infonetics Research對80家大型企業調查發現,由網路故障造成的損失平均占年銷售額的3.6%。
就像電話一樣,人們希望網路也能「想用就用」,可靠性的專業術語就是「可用度高」。實現高可用網路的方法,除了像冗餘備份、提高故障診斷能力、增加備件這些減少設備宕機時恢復時間的方法之外,還包括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設備的可靠性。
可靠性管理:可靠性保證和增長的基礎
之所以把可靠性管理放在第一位,優先於可靠性設計、分析和試驗,是因為我們認為後者都是具體的、細節的技術或方法,是可以短期內修正或完善的,而可靠性管理則代表了一個公司可靠性領域在流程和制度上的成熟度,需要時間、實踐、經驗和數據的積累和沉澱,可以說是員工心智和公司文化的體現。
H3C經過兩年的實踐摸索,於2005年正式將可靠性納入公司的流程管理,作為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對於研發的每款產品,我們都會制定相應的可靠性規格和過程實施計劃。可靠性規格是產品概念階段在可靠性指標上的承諾,根據各方面的需求決定出要做什麼樣的產品。可靠性過程計劃則明確定義什麼階段、由誰、完成哪些可靠性工作,達到什麼目標,過程如何規范,交付哪些內容,在執行上保證了規格承諾的兌現。
舉例來說,器件管理和優選便是可靠性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過產品開發的人都知道,不同廠家的同型號器件,往往很難做到所有參數完全一致。當器件參數不一致時,產品在設計初期就需要考慮通過容差設計來兼容這些器件,這樣就對設計和製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設計製造的難度和成本。隨著供應商和器件型號的增加,管理費用迅速上升,彼此溝通變成了一個費時費力而且低效的工作。另一方面,設計和製造也不斷出現由「兼容設計」引起的問題,允許免檢直接入庫的器件變少。對於這種問題,在H3C,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器件優選和認證管理工作,他們跟蹤業界器件技術發展的動態,對製造、客戶出現的器件問題進行跟蹤和數據搜集,提供各類優選器件清單,使器件選型工作簡單有效。當有器件需要替代時,必需經過足夠的審核、測試和小批量驗證才能被規模使用。
可靠性增長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應用FRACAS系統(Failure Report Analysis and Corrective Action System),其原理是利用「故障反饋、閉環控制、預防再發生」,通過一系列規范化的工作程序,及時報告產品故障,分析故障根因並糾正,通過臨時規避措施減少故障的影響,通過預防再發生的解決措施實現產品可靠性的增長。在H3C,從研發、試產、生產到客戶現場,各環節不同程度都在實施故障報告和閉環。以HASA(Highly Accelerated Stress Audit,高加速應力稽核)流程為代表,該流程融入了FRACAS和8D的思路,對每一台HASA過程出現問題的設備,都建立流程跟蹤,從條碼記錄、故障現象、故障風險分析、根本原因總結到解決措施、閉環實施,把各環節有機整合起來,實現發貨前檢驗的高效率和問題閉環的有效性。將每個HASA失效都看作改進過程的機會,從而使解決問題的投入達到利益最大化。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上帝可以不用數據說話。根據流程,我們把所有和可靠性相關的關鍵數據都集成到了QA系統的可靠性模塊。在這里,可以查到某款產品在特定發貨時間的市場失效情況,可以跟蹤市場實際MTBF、累計失效率、製造批次相關的失效率等等。通過數據分析和同類產品比對,去發現設計、製造、管理各環節可以提高的機會,實現進一步的可靠性增長。
良好的可靠性管理通過建立一套嚴格的紀律,指導我們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情;可以讓今天的教訓成為明天的預防,在明天就「一次性把事情做對」;可以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從零開始。而所有的目的,只是為了實現可靠性目標的承諾,保證提供給客戶的產品,在承諾的時間內是高可靠的、是滿足客戶要求的。
可靠性設計:關注細節,重在執行
談到電子產品可靠性設計,我們幾乎馬上會想到熱設計、元器件降額、容差容錯設計、可靠性預計等等。就像小學作文,中心思想是確定的,關鍵看如何寫這篇文章。可靠性設計是否成功,有兩點必不可少,其一是執行,其二是細節。
我們先說執行。以降額設計為例,不少公司都有降額設計規范,看上去很美。但這個規范是否被嚴格執行了還是被束之高閣,超出降額的器件有沒有被專業評估,降額要求是否根據製造/市場元器件的表現調整,不同產品是否需要分別對待實現全壽命成本最優,都是可靠性實現的關鍵。再如熱設計,在H3C,熱設計由可靠性工程師保證。每款產品,在開發初期,都會對散熱進行評估和模擬,提前釋放散熱風險。在整個評估過程中,可靠性工程師和結構工程師、產品開發人員、互連設計工程師的溝通是非常緊密的。風險沒有釋放,就不能通過下一個技術評審點。
其次是細節。航空愛好者知道,1980年,阿麗亞娜火箭第二次試飛時,一名工作人員不慎碰落一個部件的商標,堵塞了發動機燃燒室的噴嘴,造成發射失敗。1985年,美國發射「三叉戟」導彈,由於發動機燃燒室中剝落了一塊黃豆大的絕緣層,結果高溫火焰燒穿了那裡的金屬壁,燃氣向外噴射,發動機爆炸。可靠性設計是一個需要注重細節的工作,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Paying attention to details」是直接寫入到美軍標338中的,或者這也是經驗和思考的總結。
以H3C為例,熱設計中的熱模擬過程不但模擬常態情況,還會對風扇停轉等異常狀態進行模擬;在降額設計上,對各類器件電應力進行遍歷審查,對不同風扇轉速下熱應力進行遍歷測試,保證在規定環境下每個器件承受的應力滿足降額要求;對易損耗的器件進行壽命評估,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設備符合用戶的要求;對關鍵電路進行容差設計和模擬,保證器件參數隨環境應力、壽命漂移時,電路依然可以可靠工作。
可靠性分析:防患未然,心知肚明
可靠性分析主要包括三部分:可靠性預計、FMEA(故障模式影響分析)和FTA(故障樹分析)。可靠性預計通過MTBF、返修率等指標作為維修、備件成本的預計,或整網可用度的評估,對設備可靠性增長貢獻不多。FTA構造繁雜、對人員經驗和技能要求高、容易出錯。對於復雜產品,FMEA是一個防患未然的有效方法。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有時會遇到十字路口紅綠燈失效的情況,想想我們最不希望哪種失效現象出現?顯然,當兩條路上同時出現綠燈時交通事故隱患就被埋下了,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發生的。那麼在開展交通信號燈控制系統的FMEA分析時,就要關注哪些器件失效會出現綠燈同時點亮的情況,是否有解決方法。
在H3C,復雜系統會開展FMEA分析工作,從而對系統中可能出現的故障現象做到心知肚明,評估容錯設計是否足夠。對於冗餘備份系統,保證失效發生時設備可以快速倒換,業務正常運行不受影響。
可靠性試驗:真金不怕火煉
我們研發出來的每一款產品,都會經受可靠性試驗的洗禮,其中最嚴酷的當屬HALT試驗(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高加速壽命試驗)。
90年代HALT試驗在國外獲得推廣,而國內企業由於各種限制起步相對較晚。與傳統的施加模擬客戶環境的應力來發現故障的環境試驗不同,高加速應力是一種主動的試驗。使用應力步進的方法,使設備不斷接近極限應力,直到故障暴露。通過「暴露缺陷—不斷改進—再試驗—再改進」的方式,持續發現並解決設計、來料、工藝等相關問題,從而獲得產品的快速穩定。這有點像運動員的訓練,如果要參加100米短跑比賽,那麼運動員平常訓練時絕不會只是重復訓練100米沖刺,力量和耐力的訓練必不可少。同樣道理對於產品來說,雖然標稱工作環境是0~40/45℃,HALT試驗過程中其實都會經受100℃高溫和-40℃低溫的極限考驗。
到這里,可能你會提出兩個問題:1,HALT試驗做到-40℃和100℃有沒有必要,室內應用的產品,怎麼可能有這樣的環境?經驗告訴我們,非常必要且獲益匪淺!按照H3C工程師的說法,現在不作HALT試驗「心裡沒底」。2,廠家宣稱的0~70℃的器件能在-40~100℃環境工作嗎?實踐表明,在可靠的電路設計下,器件完全可以承受比規格更高的應力(極少數器件例外)。
如果你是做可靠性的同行,或者正在經受HALT問題的煎熬,可能還有第3個疑問,為什麼可以用環境應力暴露未來5年甚至10年可能出現的可靠性問題?研究一下元器件資料,看看容差設計的原理和品質管控方面的書籍,就會發現一個共同點:器件參數漂移。當一個器件在極限環境應力下參數漂移范圍比工作5年參數漂移范圍更寬時,只要該器件在電路環境中能承受極限應力,你就基本可以放心未來5年參數漂移引發失效的模式不會在電路中發生。其他原因如振動累計損傷、磨損引起的失效加速分析等,這里不再展開。
除了HALT試驗,在H3C,我們還採用了一個時尚前衛的可靠性保證手段,那就是HASA篩選。
研發出來的產品,到量產後,由於器件批次間的參數離散、工藝控制的原因,可靠性有可能會降低。HASA利用溫度、振動、電應力、數據流量等多應力同時施加的方式,有效篩選出故障設備,從而實現量產產品在質量和可靠性上的快速穩定。我們通常的HASA篩選應力遠超出設備工作應力,比如溫變率,典型應用環境溫變率不會超過0.5℃/分鍾,H3C篩選應力是40℃/分鍾。
其他常規試驗如溫濕度類試驗、機械類試驗、EMC的浪涌/靜電/抗干擾試驗,都是H3C產品的必檢項,通不過這些試驗,產品是無法到達客戶手中的。
結語
行文至此,相信你已對通信設備以及H3C產品可靠性保證體系有了簡單了解。鋼鐵鑄就源於千錘百煉,打造質量卓越的產品永遠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參考資料: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淺談通信產品的可靠性保證
⑨ Pspice在電路設計方面的優點
2.3 PSpice優點
設計效率高,設計周期短
由於計算機的高效率,CAD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傳統設計方法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反復設計過程。傳統方法的樣機調試和小批量生產過程,在電路CAD中可由容差分析和優化設計實現。不但能設計電路的性能,而且能事先估計它的生產合格率。這樣就能大大提高了設計的效率,縮短了設計周期。
提高了設計質量
電路CAD工具採用更為精確和更為接近實際電路模型和元器件模型,並備有通用元器件的模型參數庫。除了常規的模擬外,還可以模擬各種寄生蟲參數的影響,模擬元器件參數變化對電路性能的影響。而且可以避免傳統設計方法中因儀器儀表接入而引起的各種插入誤差。另外,利用CAD工具可以方便的進行多種設計方案的比較和優選,從而選擇最佳的設計方案。
降低設計成本
電路CAD工具節省了大量的實驗樣機試制以及批量試投產等設計過程,同時大大節約了原材料、儀器設備和人力。電路CAD工具還能對設計結果電規則和設計規則檢驗、可測性分析,故障模擬以及過壓過載等極限條件檢測。這就減少了設計錯誤的發生和返工所造成的浪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品的經濟效益。
充分發揮了設計人員的創造性
採用電路CAD工具後,設計人員面對的不再是各種儀表、元器件,甚至不再是紙和筆,而是計算機的屏幕。設計者慣用的儀器,如示波器、頻譜儀、網路分析儀、掃描儀和通用測量儀器等等都可以用電路CAD工具來實現。設計人員面對頻幕每個窗口都用相應的一組選單,如同真實儀表上的一套旋鈕一樣,設計者在頻幕上改變選單就相當於調整儀器旋鈕。高解析度圖像功能和多窗口系統,可以使設計人員同時控制幾個窗口,例如可以在第一個窗口繪制電路原理圖,在第二個窗口中模擬此電路的功能,在第三個窗口中觀察他的模擬輸出波形,甚至可以在第四個窗口中進行PCB版圖設計等等。這樣,設計人員能從繁瑣的計算、查表、繪曲線等事務中解放出來,以更多的精力從事創造性的設計工作。
⑩ 有什麼軟體可以在電腦里設計單片機的電路實驗硬體圖
電子工作台(EWB)
(具體下載地址你可以網路一下)
Electronics Workbench作為電子電路設計、模擬的應用軟體,與其它同類軟體相比,具有許多優點:
1)容易掌握。具有一般電子技術基礎知識的人員,只要幾個小時就可學會Electronics Workbench的基本操作。
2) 元器件種類豐富、齊全。Electronics Workbench的元器件庫提供了數千種電路元器件以備使用,並且可以新建或擴充已有的元器件庫。建庫時所需參數可從生產廠商的產品使用手冊中查到,大大方便了使用者。
3) 界面直觀。所使用的元器件的外形和操作方法與實際元器件很相似。
4)分析方法多。可以完成電路的瞬態分析和穩態分析、時域和頻域分析、器件的線性和非線性分析、電路的雜訊分析和失真分析等常規電路分析方法,而且還提供了離散傅里葉分析、電路零極點分析、交直流靈敏度分析和電路容差分析等,共計十四種電路分析方法,幫助設計人員分析電路的性能。
5) 操作方便。既提供了元器件的理想模型,又提供了它的實際模型。
6)可以設置各種元件故障進行模擬。如開路、短路和不同程度的漏電等,從而觀察不同故障情況下的電路工作狀況。
7) 採用圖形方式創建電路。克服了某些軟體採用文本方式輸入電路的困難。
8)可以儲存各種數據供模擬後分析。例如,測試點的所有數據、測試儀器的工作狀態、顯示波形和具體數據等。
9)附有大量的常用電路。使用者可以對這些電路進行模擬、修改、創新,進一步發揮各自的創造力。
10)與SPICE軟體兼容,兩者之間可以互相轉換。
11)電路文件可以直接輸出至常見的印製線路板排板軟體,如PROTEL、ORCAD和TANGO等軟體,自動排出印製電路板。
12)大大提高了電子線路設計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