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修電路的沒有電路圖怎麼可以
簡單的,可以自己畫圖;
復雜的,根據工作原理查故障
㈡ 電路板的檢測修理
一.帶程序的晶元
1.EPROM晶元一般不宜損壞.因這種晶元需要紫外光才能擦除掉程序, 故在測試中不會損壞程序.但有資料介紹:因製作晶元的材料所致,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頭長了),即便不用也有可能損壞(主要指程序).所以要 盡可能給以備份. 2.EEPROM,SPROM等以及帶電池的RAM晶元,均極易破壞程序.這類晶元 是否在使用<測試儀>進行VI曲線掃描後,是否就破壞了程序,還未有定論.盡管如此,同仁們在遇到這種情況時,還是小心為妙.筆者曾經做過 多次試驗,可能大的原因是:檢修工具(如測試儀,電烙鐵等)的外殼漏電 所致. 3.對於電路板上帶有電池的晶元不要輕易將其從板上拆下來.
二.復位電路 1.待修電路板上有大規模集成電路時,應注意復位問題. 2.在測試前最好裝回設備上,反復開,關機器試一試.以及多按幾次復位鍵. 三.功能與參數測試 1.<測試儀>對器件的檢測,僅能反應出截止區,放大區和飽和區.但不 能測出工作頻率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等具體數值等. 2.同理對TTL數字晶元而言,也只能知道有高低電平的輸出變化.而無 法查出它的上升與下降沿的速度. 四.晶體振盪器 1.通常只能用示波器(晶振需加電)或頻率計測試,萬用表等無法測量, 否則只能採用代換法了. 2.晶振常見故障有:a.內部漏電,b.內部開路c.變質頻偏d.外圍相連電 容漏電.這里漏電現象,用<測試儀>的VI曲線應能測出. 3.整板測試時可採用兩種判斷方法:a.測試時晶振附近既周圍的有關 晶元不通過.b.除晶振外沒找到其它故障點. 4.晶振常見有2種:a.兩腳.b.四腳,其中第2腳是加電源的,注意不可隨 意短路.五.故障現象的分布 1.電路板故障部位的不完全統計:1)晶元損壞30%, 2)分立元件損壞30%, 3)連線(PCB板敷銅線)斷裂30%, 4)程序破壞或丟失10%(有上升趨勢). 2.由上可知,當待修電路板出現聯線和程序有問題時,又沒有好板子,既 不熟悉它的連線,找不到原程序.此板修好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㈢ 帶PLC電路圖如何維修
1·首先復必須能看懂電路圖、懂制操作過程。2·各種電源必須正常。3·分析故障原因,查找與之關聯可能產生的故障。4·按動、撥動,按鈕、開關、行程開關PLC輸入輸出指示燈應有反應。與之配套的繼電器、電磁閥、交流接觸器、電器等應有動作。5·順藤摸瓜、找到故障後,分析原因、排除故障。
㈣ 我是一個家電維修初學者,怎麼看懂電路圖
看懂電路圖,應該分為兩個層次:
1、能看懂大部分的元件符號,知道這些元件的基本作用,初中物理稍用點功就可以滿足:
這第一層次的簡單,初步了解電阻(含可變)、電容(含電解)、晶體管(分二極體、三極體、發光管)、電感(變壓器或陷波器)、集成化塊、顯示元件、電動元件、開關、電池及接地符號等即可,學會使用簡單的電壓、電流、電阻等測試儀表。細一點的話,應該知道電阻除了阻值之外,還有功率大小、碳膜、金屬膜等分類,可變的有可變電阻、線繞電位器、碳膜電位器等。電容除了容量大小之分外,還有瓷片電容、滌綸電容、電解電容、無極性電容等。晶體管就更多了,僅二極體就有整流、檢波、穩壓、光敏等門類,發光的除了紅光、蘭光、綠光、白光、雙色、三色的之外,還有功率大小、指示、照明之分。集成塊、顯示元件這里略過,但說電動元件,可以想像的到家電中使用較多的電動機(洗衣機、吸排油煙機、換氣扇、空調等)、自動控制繼電器等,可以自己去找找看。
2、能看懂電路圖,重點是能懂得電路的基本原理,了解每一個完整電路圖的結構和運行原理:
這一層 是在具備第一層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具備的,大致應該掌握以下幾點:
a、了解每一個元件在線路中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間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
b、了解每一個局部電路圖部分的大致運作原理(電流或信號走向);
c、分清電路中交流、直流部分的轉換和區分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
d、基本了解每一個家電產品完整電路圖的電路原理和基本工作要求、額定滿足條件;
e、學會使用萬用變、示波器、頻率計、信號發生器等各種檢查、檢測、維修儀表和工具。
上述兩個層次中,滿足第一層次的,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元器件更換,即直觀能發現的元器件損壞,可以進行更換, 直觀不能發現的問題,原則上就不能自己動手了。除非逐步的具備了第二層次的各種知識。
一般家電中,電風扇、油煙機、照明燈等相對簡單,節能燈(一般不允許維修)、使用電子鎮流的日光燈等元器件都工作在高壓狀態,維修要求較高。空調、冰箱等還需要具備一些製冷設備應知應會的技術,高級些的洗衣機、微波爐等還涉及微電腦控制等技術,不熟悉原理或沒有可更換器件的話,還是不建議去碰,否則得不償失,會越修越壞的。
以上內容是自己憑多年積累的經驗總結的,篇幅所限,比較膚淺,為了您及被維修電器的安全,請務必多學習和總結維修經驗,不要盲目斷章取意某一篇文章的內容,隨便進行套用。
㈤ 怎樣維修無圖紙電路板
1.要「胸有成圖」 要徹底弄懂一些典型電路的原理,爛熟於心。圖紙是死的,腦袋裡的思想是活的,可以類比,可以推理,可以舉一反三,一通百通。比如開關電源,總離不開振盪電路、開關管、開關變壓器這些,檢查時要檢查電路有沒有起振,電容有沒有損壞,各三極體、二極體有沒有損壞,不管碰到什麼開關電源,操作起來都差不多,不必強求有電路圖﹔比如單片機系統,包括晶振、三匯流排(地址線、數據線、控制線)、輸入輸出介面晶元等,檢修起來也都離不開這些范圍﹔又如各種運算放大器組成的模擬電路,縱它變化萬千,在「虛短」和「虛斷」的基礎上去推理,亦可有頭有緒,條分縷析,弄個明明白白。練就了分析和推理的好功夫後,即使遇到從未見過的設備,也只要從原理上搞明白就可以了。 2.要講究檢修先後順序 講究檢修順序才可找到解決問題的最短路徑,避免亂捅亂拆,維修不成,反致故障擴大。維修就象醫生給人看病,也講究個「望聞問切」。「望」即檢查故障板的外觀,看上面有沒有明顯損壞的痕跡,有沒有元件燒黑、炸裂,電路板有無受腐蝕引起的斷線、漏電,電容有沒有漏液,頂部有沒有鼓起等;「聞」用鼻子嗅一嗅有沒有東西燒焦的氣味,這氣味是從哪裡發出的;「問」很重要,要詳細地詢問當事人,設備出故障當時的情況,從情況推理可能的故障部位或元件;「切」即動用一定的檢測儀器和手段,分通電和不通電兩種情況,檢查電路部位或元件的阻值、電壓、波形等,將好壞電路板對比測試,觀察參數的差異等。 其實有很多故障你連萬用表都沒用上就解決了,電路圖自然免了。 3.要善於總節規律。 一般有一定的維修經驗積累後,要善於總節分析每一次元件損壞的原因,是操作不當?欠缺維護?設計不合理?元件質量欠佳?自然老化?有了這些分析,下次再碰到同類故障,盡管不是相同的電路板,心裡也就有了一點底。例如本人曾經碰到一台辛辛那提加工中心時好時壞的故障,供應商採取將軟體重裝,減少諧波干擾,乃致將所有的板拆下在其它好的機器上重現故障等手段,拆騰了一個月最後也沒有解決問題。因為本人維修過不少電腦主板的故障,發現時好時壞有不少是上了年份的主板上的電容有問題,我想這對加工中心的控制板也是一樣的,於是將板上的電容全部換掉,結果只用一個小時問題就解決了。 4.要善於尋找資料 自從互聯網出現以來,尋找資料變得非常容易。不明白的設備原理,不明白的電路原理,幾乎都可以從網上找得到,什麼IC資料都可以從網上找得到。以前講師傅帶徒弟,徒弟學不學得好要看師傅有沒有心帶。現在不必了,有了互聯網,你的師傅遍及全世界,什麼樣的高手都有。當然,學歷不高的話,英語是一道橫在我們面前的溝坎,很多東西都是要有英語基礎才能理解的,例如很多IC資料都是英文的。但有了金山詞霸,你有這個專業基礎,很多東西連猜帶蒙,也可理解個八九不離十。有了有用的資料,沒圖也就和有圖一樣,沒啥大不了的。 5.要有必要的檢測設備 如果你將維修當成自己的一番事業,那麼一定的設備投資是必要的。電烙鐵、萬用表、常用的拆裝工具,牌子不要太差。(俺的萬用表都是4000多大洋的FLUKE189,呵呵!)。有條件的話再弄一個100M的雙蹤示波器,再有條件的話,置個在線維修測試儀(十幾萬的東東啊!)。
㈥ 求「計算機主板維修電路圖」
你好!本人學電腦時買過一本書,我估計也合樓主的味口,推樓主去買「專主板常用晶元及電腦屬維修手冊」,是非常好的一本書,可惜好的知識需要花點錢買的,若樓主能學完那本書,相信在主板維修方面那是比我還強悍多了,謝謝!
㈦ 修主板一定要看著電路圖修嗎
修多了,就不用啦!就這么幾個經典電路,變來變去就是供電,保護上面在變吧!其他工作原理是不變的,你是新手吧!建議先重偷工減料的雜牌板修起!
㈧ 什麼叫原理電路圖,單元電路圖,維修電路圖
電路圖中的英文實際上的簡寫的縮略語,有時是組合使用的,ant是antter簡寫,是「天線」的意思,antsw是ant(天線)和sw(開關)的組合,其含義就是天線開關
一、電路圖的由來
電路圖是人們為了研究和工作的需要,用約定的符號繪制的一種表示電路結構的圖形。通過電路圖可以分析和了解實際電路的情況。這樣,我們在分析電路時,就不必把實物翻來覆去地琢磨,而只要拿著一張圖紙就可以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這里,筆者有必要告訴大家:再復雜的電路也都是由最基本的電路構成的而說到底就是由元件構成的。懂得這一點,對消除看懂電路的顧慮大有幫助。
二、電路圖的種類
常見手機維修中的電子電路圖有原理圖、方框圖、元件分布圖、裝配圖和機板圖等
(1)原理圖
原理圖就是用來體現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種電路圖,又被叫做「電原理圖」。這種圖,由於它直接體現了電子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所以一般用在設計、分析電路中。分析電路時,通過識別圖紙上所畫的各種電路元件符號,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方式,就可以了解電路的實際工作時情況。
原理圖又可分為整機原理圖,單元部分電路原理圖,整機原理圖是指手機所有電路集合在一起的分部電路圖。
(2)方框圖(框圖)
方框圖是一種用方框和連線來表示電路工作原理和構成概況的電路圖。從根本上說,這也是一種原理圖,不過在這種圖紙中,除了方框和連線,幾乎就沒有別的符號了。它和上面的原理圖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原理圖上詳細地繪制了電路的全部的元器件和它們的連接方式。
㈨ 干維修兩年,求學會看電路圖的方法。
電路圖我也看個大概,最主要是要有分析的頭腦
找到問題所在部位,對著圖修!
㈩ 怎麼維修電子電路板
原始的檢測方法大致分為三種:觀察法;靜態測量法;在線測量法
1 觀察法
當我們拿到一塊待維修的電路板時, 首先對它的外觀進行仔細的觀察。如果電路板被燒過, 那麼在給電路板通電前, 一定要仔細檢查電源電路是否正常, 在確保不會引起二次損傷後再通電。觀察法是屬於靜態檢查法的一種,在運用觀察法時,一般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觀察電路板有沒有被人為損壞, 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① 看是否電路板被摔過, 導致了板角發生變形,或是板上晶元被摔變形或摔壞的。
② 觀察晶元的插座, 看是否由於沒有專用工具,而被強制撬壞的。
③ 觀察電路板上的晶元,若是帶插座的,首先觀察晶元是否被插錯, 這主要是防止操作者自己維修電路板時將晶元的位置或方向插錯。如果沒有及時把錯誤改正,當給電路板通電時,有可能會燒壞晶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④ 如果電路板上帶有短接端子的,觀察短接端子是否被插錯。
電路板的維修需要的是理論上的扎實功底,工作上的仔細認真,通過維修者的仔細觀察,有時在這一步就能判斷出發生問題的原因。
第二步觀察電路板上的元器件有沒有被燒壞的。比如電阻、電容、二極體有沒有發黑、變糊的情況。正常情況下,電阻即使被燒糊了,它的阻值也不會有變化,性能不會改變,不影響正常使用,這時需要使用萬用表輔助測量。但是如果是電容、二極體被燒糊了,他們的性能就會發生改變,在電路中就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將會影響整個電路的正常運行,這時必須更換新的元器件。
第三步觀察電路板上的集成電路, 比如74 系列、CPU、協處理器、AD 等等晶元, 有沒有鼓包、裂口、燒糊、發黑的情況。如果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基本可以確定晶元已經被燒壞,必須更換。
第四步觀察電路板上的走線有沒有起皮、燒糊斷路的情況。沉銅孔有沒有脫離焊盤的。
第五步:觀察電路板上的保險(包括保險管和熱敏電阻),看保險絲是否被熔斷。有時由於保險絲太細,看不清楚,可以藉助輔助工具-萬用表來判斷保險管是否損壞。
以上四種情況的發生, 大都是由於電路中電流過大造成的後果。但是具體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電流過大, 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查找問題的總體思路是首先要仔細分析電路板的原理圖, 然後根據所燒毀的元器件所在電路,查找它的上級電路,一步一步向上推導,再憑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經驗,分析最容易發生問題的地方,找出故障發生的原因。
2 靜態測量法
對大部分的電路板來說,通過前面的觀察法,並不能發現問題。只要少部分的電路板會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發生物理變形,輕易的找出故障原因,大部分發生故障的電路板,還是需要藉助萬用表,對電路板上的一些主要元器件、關鍵點進行有序的測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測量之前, 首先要判斷電路是以模擬信號為主, 還是以數字信號為主。對於有原理圖的電路板來說,通過查看原理圖就能判斷。但是對於沒有原理圖的電路板來說,一般通過以下兩種方法判斷:①觀察電路板上的元器件,看電路板上是否有微處理器,不管是早期的80、51 系列,還是現在廣泛應用的DSP,只要電路板上出現這樣的晶元,就說明板子上有匯流排結構,數字信號必將佔有很大的一部分, 就可以把它當做數字板來處理。②對於沒有微處理器的電路板,觀察板上元器件,看應用5V 電源的晶元多不多。如果5V 電源晶元很多,也可以把它當做數字電路來進行修理。對於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的維修方式是不同的, 一般來說模擬電路維修起來更簡單一些,可以一步一步的向前推導,找出問題。但是對於數字電路來說,由於電路都掛在匯流排上,沒有明確的上下級關系。因此維修起來要更困難一些,下面只著重闡述數字電路的靜態測量法,維修主要遵循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第一步:使用萬用表檢查電源與地之間是否短路。
檢查的方法是:找一個5V 電源供電的晶元,測量對角線上的兩點(比如14 腳的晶元,則測量7 腳與14 腳。
16 腳的晶元,則測量8 腳與16 腳)。如果兩點之間沒有短路,說明電源工作大致正常。若發生短路現象,則需要通過排查法找到原因。
這些步驟只是電源維修的基本思路, 具體到特別復雜的電路板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電源是電路的基礎,只有電源工作正常,才能談到後續電路的應用。因此電源的測量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特別容易被維修者忽略的一步。
第二步:使用萬用表測量二極體,觀察其工作是否正常。正常情況下,用電阻檔測正負極,正相測量為幾十到幾百歐,反相為一千到幾千歐。一般來說二極體發生損壞的情況,都是由於電路中的電流過大導致二極體被擊穿。
第三步:使用萬用表電阻檔測量電容,看是否有短路、斷路的情況,如果有,則說明這部分電路有問題。下一步就需要確定是元件本身有問題, 還是跟它相連的電路有問題, 方法是將可疑元件的一腳焊下來,看元件是否有斷路、斷路情況。這樣就可以一步確定問題所在。
第四步: 同樣使用萬用表對電路板上的集成電路、三極體、電阻等進行測量,看其是否符合本身的邏輯性能。如果電路板上包括匯流排結構的, 一般在匯流排上,都會有提拉電阻排。電阻排的測量,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過它的好壞可以初步檢驗掛在匯流排上的晶元的好壞。
通過觀察法和靜態測量法的檢查之後, 電路板維修中出現的大部分問題可以被解決,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一定要確保電源的正常, 避免在下一步進行後造成對電路板的二次損傷。
3 在線測量法
在線測量法一般應用在批量生產電路板的廠家,生產廠商為了維修方便,一般會搭建一個比較通用的調試維修平台, 它可以方便的提供電路板所需的電源以及一些必要的初始信號。在線測量法主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將上兩個步驟中發現的問題細分, 最終鎖定到出現問題的元器件。二是通過上面兩步的檢查,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的,需要通過在線測量找出故障原因。在線測量法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第一步: 給電路板通電, 在這步中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電路板電源並不是單一的,可能需要5V,還會需要正負12V,24V 等等,不要把該加的電源漏加了。電路板通電後,通過手摸電路板上的元器件,看是否有發燙發熱的元件, 重點檢查74 系列晶元,如果元件有燙手的情況, 則說明此元件有可能已經損壞。更換元件後,檢查電路板故障是否已解決。
第二步:用示波器測量電路板上的門電路,觀察其是否符合邏輯關系。若輸出不符合邏輯, 需要分兩種情況分別對待,一種是輸出應該是低電平的,實際測量為高電平,可以直接判斷晶元損壞;另一種是輸出應該是高電平的,實際測量為低的,並不能就此判定晶元已經損壞, 還需要將晶元與後面的電路斷開,再次測量,觀察邏輯是否合理,判定晶元的好壞。
第三步:用示波器測量數字電路里的晶振,看其是否有輸出。若無輸出, 則需要將與晶振相連的晶元盡可能都摘掉後再進行測量。若還無輸出, 則初步判定晶振已經損壞;若有輸出,需要將摘掉的晶元一片一片裝回去,裝一片測一片,找出故障所在。
第四步: 帶匯流排結構的數字電路, 一般包括數字、地址、控制匯流排三路。用示波器測量三路匯流排,對比原理圖,觀察信號是否正常,找出問題。
在線測量法主要用於兩塊好壞電路板的對比,通過對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完成電路板的維修。
隨著現代技術發展越來越成熟,各種新型儀器、設備不斷涌現,檢測手段也層出不窮,原始的檢測設備、方法越來越不被重視。但是對一個從事電子工程的人員來說,依賴簡單的檢測工具,如萬用表、示波器等進行測量、檢修,仍然是一個電子工程師必備的技能。
而電路板的維修也要注意幾個原則:
原則一:先看後量
對待修的電路板首先應對其進行目測。必要時還要藉助於放大鏡觀察。
主要看:
1.是否有斷線和短路處;尤其是電路板上的印製電路板連接線是否存在斷裂粘連等現象;
2.有關元器件如電阻電容電感二極體三極體等是否存在斷開現象;
3.是否有人修理過?動過哪些元器件?是否存在虛焊漏焊插反插錯等問題。
排除上述狀況後這時候先用萬用表測量電路板電源與地之間的阻值通常電路板的阻值不應小於70Ω。若阻值太小,才幾或十幾歐姆。說明電路板上有元器件被擊穿或部分擊穿就必須採取措施將被擊穿的元器件找出來。具體辦法是給被修板加電(注意!此時一定要搞清該板的工作電壓的電壓值與正負極性不可接錯和加入高於工作電壓值。否則將對待修電路板有傷害!老故障沒排除又增新毛病!!)用點溫計測電路板上各器件的溫度,溫度升的較快較高的視為重點懷疑對象。
若阻值正常後再用萬用表測量板上的阻容器件二、三極體場效應管以及剝段開關等元器件。其目的就是首先要確保被測量過的元器件是正常的。能用一般測試工具(如萬用表等)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把它復雜化。
原則二:先外後內
如果情況允許最好是有一塊與待修板一樣的好電路板作為參照。然後使用測試儀的雙梆VI曲線掃描功能對兩塊板進行好、壞對比測試。開始的對比測試點可以從電路板的埠開始;然後由表及裡尤其是對電容器的對比測試。這可彌補萬用表在線難以測出電容是否漏電的缺憾。
原則三:先易後難
為提高測試效果在對電路板進行在線功能測試前應對被修板做一些技術處理以盡量削弱各種干擾對測試過程中帶來的影響。具體措施如下:
1.測試前的准備
將晶振短路(注意對四腳的晶振要搞清那兩腳為信號輸出腳可短路此兩腳。記住一般情況下另外兩腳為電源腳千萬不可短接!!)對於大容量的電解電容器也要焊下一腳使其開路。因為大容量電容的充放電同樣也會帶來干擾。
2.採用排除法對器件進行測試
對器件進行在線測試或比較測試過程中凡是測試通過(或比較正常)的器件請直接確認測試結果給以記錄。對測試未通過(或比較超差)的可再測試一遍。若還是未通過也可先確認測試結果。這樣一直測試下去直到將板上的器件測試(或比較)完。然後再來處理那些未通過測試(或比較超差)的器件。
對未通過功能在線測試的器件有些測試儀器還提供了一種不太正規卻又比較實用的處理方法:由於該種測試儀器對電路板的供電還可以通過測試夾施加到器件相應的電源與地線腳上若對器件的電源腳實施刃割則這個器件將脫離電路板供電系統。
這時再對該器件進行在線功能測試;由於電路板上的其他器件將不會得電工作消除了干擾作用。此時的實際測試效果將等同於「准離線測試」測准率將獲得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