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歸陽鎮的經濟
2009年歸陽鎮大力發展,成效顯著,亮點多多,全鎮GDP達到7.93億元,比上年增長13.62%,農民可支配收入達到4404元,比上年增長12%;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0018元,比上年增長13.2%,該鎮獲得了「湖南環境優美鄉鎮」、「全市綜合治理先進鄉鎮」、「全縣招商引資第二名」等省市縣8項榮譽。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全鎮糧食種植面積35567畝,比上年增長5.3%;發展養豬大戶達32戶,年出欄生豬3.3萬頭;已發展3個農民創辦專業合作會,另有2個農民專業協會正在籌建之中,現有湘發大米廠等4個龍頭企業;完成退耕還林2070畝,荒山造林1500畝;種植油菜18921畝,其中油菜示範片達到1000畝;投資120餘萬元用於水庫除險加固、山平塘硬化、整修渠道等工程建設。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該鎮引進資金8000萬元新辦民營企業10個,全年共投入資金5100萬元對湖南太陽植物有限公司等5個項目進行技術改造。通過發展,全鎮民營企業總產值達到5.82億元,比上年增12%。其中工業產值2.65億元,規模工業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36%;實現稅利3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65%。
城鎮建設超常發展。2009年共該鎮投資1900萬元完成套房面積5.2萬平方米,投入1200萬元 建設商住樓80壕,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歸陽工業集聚區內金園大道、興園大道、金威大道已建成通車;110千伏變電站和湘祁水電站已建成使用。投入資金580萬元,用於面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48萬元新購置垃圾車、埋置地坑式垃圾桶、購置保潔車、安裝街道果皮箱等基礎設施,加強城鎮車輛、攤擔和綠化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社會事業和諧發展。該鎮全力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普及和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認真做好了社會低保和扶貧濟困工作;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切實抓好了教育事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鎮年內完成通達工程7.9公里,通暢工程26公里,新建村活動中心4個、搞好「三清五改」115戶,建沼氣池100口,村村建好了衛生室;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做好了農村土地承包後續完善工作。
全鎮上下大團結。多年來,該鎮黨委政府一直堅持集體領導,集思廣益辦事,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教育,確保政令通暢,全鎮幹部群眾以大局為重,團結一致,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抓共管,密切配合的良好氛圍,為全鎮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該鎮盛產柑桔、柰李、蜜桃、藤捻葡萄、西瓜、甘蔗、花生、大豆。到1998年底,全鎮每畝平均產糧 1000公斤,年出產水產品1600噸,年出欄瘦肉型生豬5萬頭,農業總產值達7000萬元。醬菜廠生產的鹽漬苕頭、水煮筍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福海建材有限公司、祁東五星化工廠、皮革化工廠、金星紗紙廠、湘江食品有限公司等私營企業脫穎而出,年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8.35億元。鎮內興建了園丁新村、農貿市場、木材市場、文化娛樂城、廣電大廈、自來水廠,新建了四條農民街,城鎮設施日益完善,商品流通活躍。
該鎮1998年被衡陽市委、市政府授予「紅旗領導班子」光榮稱號,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縣計劃生育一類鄉鎮和雙文明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十多年來該鎮堅持「以農穩鎮、以工富鎮、以商活鎮」的發展方針,積極發揮區位、資源優勢,建成了一座集湘南水鄉韻味與現代氣息濃厚的新城鎮。現今鎮區規劃面積達6.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31萬人。鎮內設施配套齊全,有線電視普及率達100%,固定電話普及率達95O,已建成「三縱七橫」的街道格局。興建了白河大橋,護砌了湘江堤岸,建成了沿江風光帶,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辦公樓如電信樓、廣電大樓的建成加快了城鎮的發展步伐。樣板街振興西路、市場北路31多壕商業門面及車站路佔地面積達60多壕的商貿城建設吸引了許多周邊農民和外來人士來此投資興業。現建成區內道路硬化面積達58382平方米,長度達6005米,道路硬化率達98%,人均道路面積17.1平方米。道路兩旁裝有高標准路燈150盞,主要街道和公共場地已全部綠化,人均綠化面積16平方米。街道兩旁都砌有下水道,排水管道總長達12萬米。1998年,投資建設了日產1.5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供水普及率達95%。鎮中心建成擁有佔地面積達120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一個,日交易額達320.43萬元。鎮內環衛設施較完善,建有公廁四座、並購置垃圾車、灑水車各一輛,現有佔地4500平方米垃圾處理場一個。
該鎮積極轉變思路,堅持以經營城市的理念,通過「以地生財」等方式積極盤活鎮內存量資源,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走綜合開發道路,逐步實現了「一年一個樣、五年大變樣」的發展目標。該鎮緊抓發展機遇,充分利用交通優勢,大手筆規劃了一個佔地面積達4.3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工業園內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方向,以引進人才和資金為依託,以加快發展、促進經濟為目的,再現金歸陽新形象。
由於城鎮建設取得的突出成績,該鎮先後評為國家建設部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衡陽市小城鎮建設樣板鎮。 歸陽工業集聚區以歸陽鎮蘇家鋪為中心,一期總規劃面積4.3平方公里,遠期規劃30平方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歸陽鎮是省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地處湘江中游北岸,衡昆高速、S210、S317路貫穿全境;湘桂鐵路,祁東火車站新站近在咫尺。湘江水勢平緩,全年可通航噸千級貨輪;歸陽商貿城、歸陽汽車站、歸陽110KV變電站等項目正在抓緊施工。
白沙洲工業園將與歸陽工業集聚區友好合作,富士康等企業進行考察並即將入園,集聚區將加大投入,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擬完成1.5—2平方公里的「七通一平」建設、新徵用土地2000畝、新建標准廠房15萬平方米。
歸陽工業集聚區設立於2008年,座落於省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歸陽鎮。集聚區以蘇家鋪為中心,東至毛坪村梅沖,南至湘江,西至白河和高速公路,北至蘇家村李家,總規劃面積4.3平方公里,地勢平坦,用地精心布局安排,形成「一心、二軸、四組團」格局,以標志性廣場、公園和綜合建築群體為核心,以衡昆高速公路連接線和洪河公路為發展主軸,以南北工業大道為次軸,連接線西側為商業金融及公共設施服務組團,東側為安置居住組團,洪河公路北側為工業組團,湘江北為居住組團。水陸交通運輸便利,是有識之士投資創業的風水寶地。
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該鎮位於湘江中游北岸,故名歸陽,歷為水陸要沖,素有「金歸陽、銀白水之稱」。衡昆高速公路穿鎮而過,省道210線、317線在境內交匯。湘江水位平穩,水運四季通航,歸陽碼頭日泊船80艘,現歸陽1000噸級貨運碼頭已列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已建設完成。該境內資源豐富,為祁東、祁陽、常寧三縣市產品、物資集散中心,1997年以來,歷獲市「十強」、 省「百強」和國家建設部「文明示範小城鎮」稱號。
二、規劃設計科學合理
歸陽工業集聚區總體布局堅持五項原則:即與歸陽鎮總體規劃相協調;滿足當前發展要求;體現現代化工業小區高功能性布局特點;創造良好的基礎設施與社會服務支撐體系;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原則。該集聚區體現四點意識:即規劃高起點和超前意識;以人為本意識;生態環境意識;現代交通發展意識;形成「一心,二軸,四組團」用地布局(一心即以標志性廣場、公園和綜合建築群體為核心;二軸即以高速公路連接線和洪河公路為發展主軸,以南北工業大道為次軸;四組團即連接線西側為商業金融及公共設施服務組團,東側為安置居住組團,洪河公路北側為工業組團,湘江北為居住區組團)。
三、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因為歸陽工業集聚區以引進外資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的一、二類工業為主,現已有多個項目意向入園,區內設計二縱四橫六條主幹道,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布局合理,廣場、公園等公益性設施一應俱全,服務與管理各項規章制度日益完善,縣委、縣政府加快建設新祁東的步伐越來越大,政策優惠。歸陽工業集聚區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工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歸陽鎮臨湘江,與祁陽、常寧隔江相望,兩條省道相攜而過,歸陽自漢代以來,外地商人相繼入境立行,街上商鋪林立,人貨雲集。
時至今日,當地政府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不斷完善交通設施,逐步擴大城鎮規模,因勢利導,歸陽鎮商業貿易變得更加繁榮發達,擁有該縣東區最大的集貿市場,面積達1000平方米,攤位150多個,經營家禽、豬肉、蔬菜、水果等。隨著城鎮的開發,歸陽的店鋪也逐漸由原來的太平街、萬福街轉移到了新建的前進街、振興街,這兩條街集中了百貨、五金、日雜、生資等各類店鋪300餘家,這些店鋪大多裝修豪華、品種齊全,它們的規模檔次與縣城同業相比一點也不遜色。
歸陽依然沿襲趕集的習慣,每逢趕集之際,方圓百里三縣一市的人都會聚集於此,據統計,全鎮每天的商業成交額平均可達12萬以上,當地政府規劃在5年內建好湘江沿江風光帶,形成以旅遊和休閑為主要產業的娛樂中心擴建,形成以農副產品為主要商貿集散中心,打造一個真正的商貿「金歸陽」。
㈡ 上海長寧區的火車票代售點有哪些
上海長寧區的火車票代售點
長寧區梅安百貨商店:新華路417號
㈢ 上海長寧區火車票代售點地址
上海站火車票代售點福泉路
地址:福泉路351號
電話:52600139
㈣ 如何推進全縣經濟發展重點工作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大創新思維。為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大竹縣擬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現按照《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抓緊申報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的通知》要求編制實施方案如下。
第一章 大竹縣經濟社會概況
素有「中國薴麻之鄉」、「中國香椿第一縣」、「中國醪糟之都」、「中國糯米之鄉」、「川東綠竹之鄉」美譽的大竹縣,位於四川東部,達州南部,東鄰重慶梁平、墊江,南接鄰水,西連渠縣、廣安,北靠達川區,唐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始臵縣,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因「竹多竹大」而得名。大竹縣全域地跨東經106°59′—107°32′,北緯30°20′—31°00′,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75公里,幅員面積2076平方公里。屬平行嶺谷區,呈「三山兩槽」地形特徵,東有明月山、西有華鎣山、中有銅鑼山三座南北向的川東名山,銅鑼山以西稱山前(包括縣城),銅鑼山以東稱山後。
山嶺最高海拔1196米,槽谷最低海拔253米,是典型的丘陵農業大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3.1℃—17.3℃,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329.4小時,多年平均無霜期284天。轄3個街道、48個鄉鎮、382個行政村、60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12萬,其中縣城建成區24.2平方公里24.1萬人。
——區位交通。大竹縣地處成都、重慶、西安及武漢交匯輻射的腹心地帶,境內包茂高速公路、國道318線、國道210線及南大梁高速公路呈「井」字型縱橫貫穿,縣城北距達州60公里,南距重慶機場135公里,東距萬州港176公里,西距成都350公里,形成了「半小時達州、1小時重慶、1小時萬州港、3小時成都、5小時西安、5小時武漢」的通達格局,是川、渝、鄂、陝四省(直轄市)的物資集散地和川東北地區的商貿中心。縣域內100%的鄉鎮(街道)、100%的村(社區)通水泥(油)路,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3759公里。國道外遷、山後快速通道竹石線、包茂高速達渝段大竹南出口等重點交通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南大梁高速公路大竹段全線竣工,達州—大竹—鄰水—重慶城際鐵路已獲國家發改委批復並納入「十三五」建設規劃。
——資源稟賦。大竹縣屬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低山、丘陵、平壩有適宜多種竹木生長的林地。森林類型有:以馬尾松為主體的松、杉針葉混交林;以絲栗為主的常綠闊葉林;以白夾竹為主的竹、針、闊混交林;也有松、杉、柏、樟、櫟等純林。
境內有煤、天然氣、石灰礦、灰石岩、鐵礦石等多種礦產資源,蘊藏量較為豐富。大竹縣系全國100個重點產煤大縣之一,原煤總儲量為1.63億噸,符合工業標准和礦山開采技術條件的保有儲量達1.44億噸,發熱量在5000-7000大卡/千克。天然氣蘊藏量約60億立方米,擁有亞洲第二大天然氣集輸站,年輸轉天然氣27億立方米。縣域內有啟於先秦、興於三國的古官驛道,有四川歷史文化名鎮清河古鎮,有川東小峨眉美譽的雲霧山,有單井出水量亞洲第一的海明湖溫泉和佛教文化聖地凈土寺。境內五峰山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百島湖和龍潭水庫創建為省級濕地公園。被評為全省環境優美示範縣城,入列全省十大區市縣旅遊目的地和四川省旅遊標准化示範縣。境內有薴麻30萬畝、香椿10萬畝、竹40萬畝、糯稻15萬畝,還有玉米、小麥、油菜、蠶桑、茶葉、生豬、家禽等生物資源。薴麻紡織品、竹製品、「巴山紅」香椿、東漢醪糟、大竹豆乾、大竹涼席等特色農產品享譽國內外。
——經濟發展。大竹縣曾連續十二年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連續三年榮獲全省助農增收工作先進縣、連續兩屆被表彰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成功創建全省現代流通示範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經濟總量在全省丘陵縣排位靠前,成為全省首批工業強縣示範縣之一和首批商標戰略實施示範縣。2015年,實現了GDP、民營經濟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三個總量全市第一」,GDP、規模以上工業增
加值、民營經濟增加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個增速全市第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2.89億元,同比(下同)增長7.9%;規上工業增加值61.52億元,增長1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9.63億元,增長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32億元,增長13.8%;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1.6億元,增長9.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8元,增長8.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3元,增長10.3%;民營經濟增加值165.25億元,增長8.5%。
——發展環境。大竹縣系全省革命老區縣、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和全省16個「金融生態環境示範縣」之一,被納入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區、成渝經濟區渝廣達經濟發展帶和全省川東北城市群。先後被表彰為第三輪全國科普示範縣、被命名為全省文明城市、全省衛生城市、全省環境優美示範城市等稱號,並通過全國文化先進縣復查。大竹縣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計劃實施的重大戰略機遇,堅持追趕超越、轉型發展,在全市率先出台《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不斷激發。「6+5」產業振興計劃縱深推進,規上企業達113戶,中小微企業達3296戶。大竹經開區規劃面積40.88平方公里,2015年基礎設施覆蓋區達
9.5平方公里,入駐投產項目101個,實現營業收入203.8億元,同比增長9%。被列入全省「51025」工程500億元重點園區培育計劃名單。經開區企業(項目)代辦中心對企業(項目)實行 「一
站式」服務和「並聯式」審批,「領導掛包、部門代辦」重點企業(項目)。以經開區為主陣地,廟壩小微企業創業園、石河建材園和月華食品園三個配套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初步形成了「1+3+10」工業發展格局。
大竹縣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四化同步」、「三個跨越」,緊扣「建成川東渝北區域次級中心城市」發展定位,全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奮力擴總量提質量、強建設夯基礎、抓改革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諧,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再上新台階。今天的大竹,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為加快建設繁榮時尚美麗和諧大竹、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勇前行!
㈤ 國務院就農民進城買房辦理了居住證的是否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樣的政策精神
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國發〔2016〕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新型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布實施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抓緊行動、改革探索,新型城鎮化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然存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展緩慢、城鎮化質量不高、對擴大內需的主動力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等問題。為總結推廣各地區行之有效的經驗,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關鍵,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緊緊圍繞新型城鎮化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財政、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持久強勁動力。
堅持點面結合、統籌推進。統籌規劃、總體布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解決好「三個1億人」城鎮化問題,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充分發揮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作用,及時總結提煉可復制經驗,帶動全國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創新。
堅持縱橫聯動、協同推進。加強部門間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協調配合,推動戶籍、土地、財政、住房等相關政策和改革舉措形成合力。加強部門與地方政策聯動,推動地方加快出台一批配套政策,確保改革舉措和政策落地生根。
堅持補齊短板、重點突破。加快實施「一融雙新」工程,以促進農民工融入城鎮為核心,以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發展和新型城市建設為重點,瞄準短板,加快突破,優化政策組合,彌補供需缺口,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
二、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一)加快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圍繞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履行同等義務。鼓勵各地區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允許農業轉移人口在就業地落戶,優先解決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在城鎮就業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以及新生代農民工落戶問題,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的落戶限制,加快制定公開透明的落戶標准和切實可行的落戶目標。除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得採取要求購買房屋、投資納稅、積分制等方式設置落戶限制。加快調整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戶政策,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功能定位,區分主城區、郊區、新區等區域,分類制定落戶政策;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普通勞動者的落戶問題。加快制定實施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確保如期完成。
(二)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同時,在居住地享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機動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和申請授予職業資格以及其他便利。鼓勵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地承載能力不斷擴大對居住證持有人的公共服務范圍並提高服務標准,縮小與戶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推動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住房保障權利,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各城市要根據《居住證暫行條例》,加快制定實施具體管理辦法,防止居住證與基本公共服務脫鉤。
(三)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以流入地公辦學校為主接受義務教育,以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主接受學前教育。實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政策,統籌人口流入地與流出地教師編制。組織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每年培訓2000萬人次以上。允許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保體系,加快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制度。
(四)加快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切實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合法權益。實施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實施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向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較多的城鎮傾斜。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出台相應配套政策,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
三、全面提升城市功能
(五)加快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圍繞實現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目標,實施棚戶區改造行動計劃和城鎮舊房改造工程,推動棚戶區改造與名城保護、城市更新相結合,加快推進城市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危舊住房和非成套住房(包括無上下水、北方地區無供熱設施等的住房)改造,將棚戶區改造政策支持范圍擴大到全國重點鎮。加強棚戶區改造工程質量監督,嚴格實施質量責任終身追究制度。
(六)加快城市綜合交通網路建設。優化街區路網結構,建設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路網系統,提升城市道路網路密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大城市要統籌公共汽車、輕軌、地鐵等協同發展,推進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在有條件的地區規劃建設市郊鐵路,提高道路的通達性。暢通進出城市通道,加快換乘樞紐、停車場等設施建設,推進充電站、充電樁等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城市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規劃同步實施。
(七)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統籌城市地上地下設施規劃建設,加強城市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合理布局電力、通信、廣電、給排水、熱力、燃氣等地下管網,加快實施既有路面城市電網、通信網路架空線入地工程。推動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的新建道路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要結合地鐵建設、河道治理、道路整治、舊城更新、棚戶區改造等逐步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運營地下綜合管廊。加快城市易澇點改造,推進雨污分流管網改造與排水和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加強供水管網改造,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
(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老城區結合棚戶區、危房改造和老舊小區有機更新,妥善解決城市防洪安全、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等問題。加強海綿型建築與小區、海綿型道路與廣場、海綿型公園與綠地、綠色蓄排與凈化利用設施等建設。加強自然水系保護與生態修復,切實保護良好水體和飲用水源。
(九)推動新型城市建設。堅持適用、經濟、綠色、美觀方針,提升規劃水平,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促進「多規合一」,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加快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內在品質。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和「互聯網+」城市計劃,加速光纖入戶,促進寬頻網路提速降費,發展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水務、智能管網、智能園區。推動分布式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多元化規模化應用和工業余熱供暖,推進既有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對大型公共建築和政府投資的各類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准和認證,積極推廣應用綠色新型建材、裝配式建築和鋼結構建築。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建立建築垃圾、餐廚廢棄物、園林廢棄物等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建設循環型城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實施城市生態廊道建設和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制定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時間表,努力提高優良天數比例,大幅減少重污染天數。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廣節水新技術和新工藝,積極推進中水回用,全面建設節水型城市。促進國家級新區健康發展,推動符合條件的開發區向城市功能區轉型,引導工業集聚區規范發展。
(十)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根據城鎮常住人口增長趨勢,加大財政對接收農民工隨遷子女較多的城鎮中小學校、幼兒園建設的投入力度,吸引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建學辦學,增加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學位供給。統籌新老城區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文化設施、體育健身場所設施、公園綠地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社區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規劃建設。優化社區生活設施布局,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銀行網點、零售葯店、家庭服務中心等在內的便捷生活服務圈。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援助等服務全覆蓋。加快推進住宅、公共建築等的適老化改造。加強城鎮公用設施使用安全管理,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澇、消防、應對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體系,完善城市生命通道系統,加強城市防災避難場所建設,增強抵禦自然災害、處置突發事件和危機管理能力。
四、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
(十一)提升縣城和重點鎮基礎設施水平。加強縣城和重點鎮公共供水、道路交通、燃氣供熱、信息網路、分布式能源等市政設施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提高縣城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能力,加快重點鎮垃圾收集和轉運設施建設,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及污泥。推進北方縣城和重點鎮集中供熱全覆蓋。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發展潛力大、吸納人口多的縣城和重點鎮的支持力度。
(十二)加快拓展特大鎮功能。開展特大鎮功能設置試點,以下放事權、擴大財權、改革人事權及強化用地指標保障等為重點,賦予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特大鎮部分縣級管理許可權,允許其按照相同人口規模城市市政設施標准進行建設發展。同步推進特大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設市模式創新改革試點,減少行政管理層級、推行大部門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十三)加快特色鎮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推動小城鎮發展與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相結合、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服務「三農」相結合。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休閑旅遊、商貿物流、信息產業、先進製造、民俗文化傳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鎮,帶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就近城鎮化。提升邊境口岸城鎮功能,在人員往來、加工物流、旅遊等方面實行差別化政策,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和人流物流便利化程度。
(十四)培育發展一批中小城市。完善設市標准和市轄區設置標准,規范審核審批程序,加快啟動相關工作,將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置為市。適當放寬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設置標准,加強產業和公共資源布局引導,適度增加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數量。
(十五)加快城市群建設。編制實施一批城市群發展規劃,優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推動形成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推進城市群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構建核心城市1小時通勤圈,完善城市群之間快速高效互聯互通交通網路,建設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為骨乾的城市群內部交通網路,統籌規劃建設高速聯通、服務便捷的信息網路,統籌推進重大能源基礎設施和能源市場一體化建設,共同建設安全可靠的水利和供水系統。做好城鎮發展規劃與安全生產規劃的統籌銜接。
五、輻射帶動新農村建設
(十六)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動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推進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加快信息進村入戶,盡快實現行政村通硬化路、通班車、通郵、通快遞,推動有條件地區燃氣向農村覆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強農村垃圾和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以及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強化河湖水系整治,加大對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保護力度,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加快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事業發展,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農村社區建設試點。
(十七)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縣級行政區為基礎,以建制鎮為支點,搭建多層次、寬領域、廣覆蓋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服務平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強化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基礎作用,支持龍頭企業引領示範,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培育多元化農業產業融合主體。推動返鄉創業集聚發展。
(十八)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加快農村寬頻網路和快遞網路建設,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和「快遞下鄉」。支持適應鄉村特點的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建設,鼓勵電子商務第三方交易平台渠道下沉,帶動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推進農產品(14.80, -0.35, -2.31%)進城、農業生產資料下鄉。完善有利於中小網商發展的政策措施,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支持發展面向中小網商的融資貸款業務。
(十九)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結合。堅持尊重群眾意願,注重因地制宜,搞好科學規劃,在縣城、小城鎮或工業園區附近建設移民集中安置區,推進轉移就業貧困人口在城鎮落戶。堅持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和多渠道籌集資金相結合,堅持搬遷和發展兩手抓,妥善解決搬遷群眾的居住、看病、上學等問題,統籌謀劃安置區產業發展與群眾就業創業,確保搬遷群眾生活有改善、發展有前景。
六、完善土地利用機制
(二十)規范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總結完善並推廣有關經驗模式,全面實行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政策。高標准、高質量推進村莊整治,在規范管理、規范操作、規范運行的基礎上,擴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規模和范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土地利用變更情況監測監管。
(二十一)建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機制。允許存量土地使用權人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按照有關規定經批准後對土地進行再開發。完善城鎮存量土地再開發過程中的供應方式,鼓勵原土地使用權人自行改造,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需補辦出讓手續的,經依法批准,可採取規定方式辦理並按市場價繳納土地出讓價款。在國家、改造者、土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三舊」(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的土地收益。
(二十二)因地制宜推進低丘緩坡地開發。在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生態安全、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前提下,在資源環境承載力適宜地區開展低丘緩坡地開發試點。通過創新規劃計劃方式、開展整體整治、土地分批供應等政策措施,合理確定低丘緩坡地開發用途、規模、布局和項目用地准入門檻。
(二十三)完善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機制。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鼓勵地方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市場體系,探索農戶對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的自願有償退出機制,支持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防止閑置和浪費。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穩步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
七、創新投融資機制
(二十四)深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進一步放寬准入條件,健全價格調整機制和政府補貼、監管機制,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和運營。根據經營性、准經營性和非經營性項目不同特點,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二十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優化政府投資結構,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編制公開透明的政府資產負債表,允許有條件的地區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省級政府舉債使用方向要向新型城鎮化傾斜。
(二十六)強化金融支持。專項建設基金要擴大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覆蓋面,安排專門資金定向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特色小城鎮功能提升等。鼓勵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創新信貸模式和產品,針對新型城鎮化項目設計差別化融資模式與償債機制。鼓勵商業銀行開發面向新型城鎮化的金融服務和產品。鼓勵公共基金、保險資金等參與具有穩定收益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運營。鼓勵地方利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設立城鎮化發展基金,鼓勵地方整合政府投資平台設立城鎮化投資平台。支持城市政府推行基礎設施和租賃房資產證券化,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直接融資比重。
八、完善城鎮住房制度
(二十七)建立購租並舉的城鎮住房制度。以滿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建立購房與租房並舉、市場配置與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健全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系。對具備購房能力的常住人口,支持其購買商品住房。對不具備購房能力或沒有購房意願的常住人口,支持其通過住房租賃市場租房居住。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通過提供公共租賃住房或發放租賃補貼保障其基本住房需求。
(二十八)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住房保障採取實物與租賃補貼相結合並逐步轉向租賃補貼為主。加快推廣租賃補貼制度,採取市場提供房源、政府發放補貼的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通過住房租賃市場租房居住。歸並實物住房保障種類。完善住房保障申請、審核、公示、輪候、復核制度,嚴格保障性住房分配和使用管理,健全退出機制,確保住房保障體系公平、公正和健康運行。
(二十九)加快發展專業化住房租賃市場。通過實施土地、規劃、金融、稅收等相關支持政策,培育專業化市場主體,引導企業投資購房用於租賃經營,支持房地產企業調整資產配置持有住房用於租賃經營,引導住房租賃企業和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新建租賃住房。支持專業企業、物業服務企業等通過租賃或購買社會閑置住房開展租賃經營,落實鼓勵居民出租住房的稅收優惠政策,激活存量住房租賃市場。鼓勵商業銀行開發適合住房租賃業務發展需要的信貸產品,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對購買商品住房開展租賃業務的企業提供購房信貸支持。
(三十)健全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調整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發展個人住房貸款保險業務,提高對農民工等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金融服務水平。完善住房用地供應制度,優化住房供應結構。加強商品房預售管理,推行商品房買賣合同在線簽訂和備案制度,完善商品房交易資金監管機制。進一步提高城鎮棚戶區改造以及其他房屋徵收項目貨幣化安置比例。鼓勵引導農民在中小城市就近購房。
九、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三十一)深化試點內容。在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續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創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設市設區模式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實現重點突破。鼓勵試點地區有序建立進城落戶農民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依法自願有償退出機制。有可能突破現行法規和政策的改革探索,在履行必要程序後,賦予試點地區相應許可權。
(三十二)擴大試點范圍。按照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傾斜、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傾斜的原則,組織開展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有關部門在組織開展城鎮化相關領域的試點時,要向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傾斜,以形成改革合力。
(三十三)加大支持力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營造寬松包容環境,支持試點地區發揮首創精神,推動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要強化對試點地區的指導和支持,推動相關改革舉措在試點地區先行先試,及時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各試點地區要制定實施年度推進計劃,明確年度任務,建立健全試點績效考核評價機制。
十、健全新型城鎮化工作推進機制
(三十四)強化政策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要依託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政策統籌協調,推動相關政策盡快出台實施,強化對地方新型城鎮化工作的指導。各地區要進一步完善城鎮化工作機制,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統籌推進本地區新型城鎮化工作,其他部門要積極主動配合,共同推動新型城鎮化取得更大成效。
(三十五)加強監督檢查。有關部門要對各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進展情況進行跟蹤監測和監督檢查,對相關配套政策實施效果進行跟蹤分析和總結評估,確保政策舉措落地生根。
(三十六)強化宣傳引導。各地區、各部門要廣泛宣傳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舉措,及時報道典型經驗和做法,強化示範效應,凝聚社會共識,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國務院
2016年2月2日
(此件公開發布)
㈥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目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劃
一、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我市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農村改革、推進「三農」工作的重大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振興老工業基地、構建和諧沈陽的必然要求。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帶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問題。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沈陽的全面小康,沒有農村的振興就沒有沈陽的全面振興,沒有農村的和諧就沒有沈陽的和諧。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顯著變化,改革不斷深化,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工作不斷加強。但是,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構建和諧沈陽的要求相比,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的發
展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農民人均收入水平明顯低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擴大,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全社會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成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主要制約因素。
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城鄉基礎設施投資比例不平衡,村鎮人均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緩慢。由於投入不足,缺少統籌規劃,小城鎮和村屯的水電路訊、生活用燃氣、污水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遠遠落後於城市,村屯環境臟亂差現象普遍存在,絕大部分村屯沒有排水設施和垃圾處理設施,因過去城市污水排放造成的重金屬污染土地面積大,細河沿岸飲用水遭到污染,一些地方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尚未解決,農村綜合防災能力脆弱,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十分繁重。
三是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我市農村二三產業比重偏低,特別是工業規模依然偏小;非農勞動就業比例不高,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速度遲緩;縣鄉財力緊張,村級債務負擔沉重,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和運行質量亟待提升。
㈦ 羅坎鎮的概況
羅坎鎮位於鎮雄縣城的西北面,素有「柑桔之鄉」稱號,是鎮雄威信兩縣入昭進滇赴川的重要通道,距縣城87公里,地處北緯27°43',東經104°41',東接鎮雄李子鄉,南連鎮雄鹽源鄉,西鄰彝良縣落旺鄉,北抵威信縣長安鄉。是鎮雄的西北大門。
全鎮有國土面積121.63KM2,有耕地27279畝,林地58708.5畝,森林覆蓋率為32.19%,年降雨量780毫米,年平均日照1384小時,年平均氣溫14.9℃,氣溫最高39℃,最低0℃,海拔高差懸殊較大,最高海拔1720米,最低海拔630米,鎮政府所在地海拔1000米。境內立體氣候突出,是少見的乾熱河谷地區。
羅坎鎮屬白水江流域,白水江、小溪河從境內穿插而過,把羅坎同昭通北部經濟區的金沙江乃至長江流域連接在一起,歷史上羅坎在經濟文化上與四川及整個長江經濟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天更是如此,羅坎的許多商品都直接從四川宜賓進入。百餘年來羅坎一直是周邊落旺、牛街、長安、鹽源、碗廠、李子「六鄉一鎮」的經濟貿易中心,商賈雲集,車水馬龍,很早就有「旱碼頭」的美譽。 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全鎮各族人民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立足鎮情,科學規劃,發展特色經濟,在絕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在全鎮實施「六個一」工程,即在全鎮發展以柑桔為主的水果1萬畝,以杉為主的用材林1萬畝,以蠶桑、竹子、苦丁茶為主的經濟林1萬畝,以核桃、板栗為主的乾果1萬畝,以土雞為主的家禽10萬只,力爭勞處輸出產值達1000萬元,另外利用江邊河谷地區氣候較熱的特點,在小溪壩大力發展熱帶水產養殖,新種植棉花300餘畝,繼續發展種植花生4000畝,紅苕4000畝,油菜5000畝,地瓜1000畝,處處圍繞「綠色」下功夫,依託鎮情在特色上作文章。實施生態農業發展戰略,建設山川秀美綠化工程,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羅坎現階段的鎮情,可歸納為「區位特殊、地位重要、基礎薄弱、潛力巨大。」所謂區位特殊,主要表現在:一是地處川滇兩省、鎮、彝、威三縣結合部,是洛旺、廟溝、鹽源、碗廠、五德、木卓等三縣七鄉(鎮)28萬餘人區域市場的中心。二是地處鳳大、鎮鳳、柿鳳3條二級公路的匯集地,是鎮雄入川赴昭、連接內昆、通達昆水,貫通巧威的黃金碼頭。三是地處昭通「十一五」旅遊產業規劃的「大山包—黃連河—豆沙關—牛街古鎮—小溪壩—扎西」紅色旅遊精品線的關節點,是鎮雄休閑旅遊開發最具潛力的鄉鎮。地位重要,主要表現在:一是全鎮國土面積225平方公里,居全縣之首。轄17個村347個村民組,是全縣行政村最多的鄉鎮。人口數居全縣第三。可以說,羅坎鎮在全縣具有重要的地位。二是屬全縣水能資源儲量最富集的鄉鎮。三是屬全縣二級公路覆蓋面最廣的鄉鎮。鳳大、鎮鳳、柿鳳3條二級路建成通車後,羅坎將有7村57個村民組通二級公路,直接受益。基礎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是以農村水電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目前,全鎮水利化程度還很低,農業生產逢旱必災,至今還有3萬餘人飲水無保障或飲水不安全,有近200公里的村組公路等級低、路況差,通達能力弱,有2個村至今未通公路,集鎮過境路狹窄破爛,集鎮配套設施不足。農村電網差,農網改造覆蓋率不到10%。二是農村經濟基礎薄弱。2009年末,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403元,低於全國、全省、全市、全縣平均水平。三是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發展能力弱。人均耕地僅為0.89畝,人均經濟水平低,部分群眾生育觀念落後,仍存在越生越窮、越窮越生的現象。四是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欠賬大,發展任務艱巨。五是基層基礎工作薄弱,部分黨支部有人不管事、有章不理事、無錢難辦事、黨員無事乾的情況依然存在。所謂潛力巨大,主要表現在:一是隨著「一鎮連三縣」及1小時經濟圈的交通優勢及區位優勢的凸現,必將使羅坎成為鎮、彝、威三縣、周邊鄉鎮28萬餘人以及內昆、昆水、巧威經濟帶人才、商品、資本、技術、先進思想及各種生產要素的匯集地,從而帶動商業貿易、農副產品開發、生物資源、水能資源、旅遊資源、煤炭資源等的開發和飲食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二是便捷的交通、特殊的區位、豐富的資源、宜居的氣候、良好的生態、錦綉的山河、厚重的人文底蘊以及沿路、沿邊、沿江的優勢,完全可把羅坎打造成鎮雄獨具特色的山地商貿旅遊中心城鎮及新農村示範樣板。目前,以「兩心兩帶三軸四組團」為總體結構的新老集鎮規劃已完成,是昭通「十二五」40個重點建設的特色鄉鎮之一。三是以柑桔、蠶桑、油菜、紅苕、花生、水產養殖、竹木、反季節蔬菜為主的優勢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通過結構升級和品牌開發,產業和增值空間將不斷拓展。四是羅坎地處鹽源、洛旺、廟溝等周邊七鄉(鎮)的腹心,可以把羅坎建成輻射周邊的菜油、苕粉加工基地和反季節蔬菜種植基地。五是羅坎煤炭、水能資源豐富,隨著四級電站的開發和煤炭資源的開發,完全可把羅坎建成鎮雄重要的煤炭、水電輸出基地。六是羅坎有近3萬勞動力,通過培訓提高素質,完全可把人口資源劣勢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引導富餘勞動力在集鎮居住就業、外出務工就業、回鄉發展產業,為羅坎跨越發展提供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技能支持,釋放巨大的發展能量。
2009年,羅坎鎮黨委、政府擬定了「12345」的發展思路,即 抓住一個中心,即「解放思想、科學發展」這個中心;實施兩大戰略,即「科教興鎮」及「人口、資源、環境協調進步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三大建設,即「水電路改造和集鎮建管開發等基礎的建設」、「招商引資硬軟環境建設」及「基層組織和黨的建設」;主攻四個重點,即「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基礎教育和勞動力基本技能培訓」、「新農村建設和扶貧攻堅」、「安全生產與社會穩定」;培育五大優勢產業,即「在穩定糧煙種植的基礎上,培育以油菜、花生、紅苕、柑桔、蠶桑、反季節蔬菜、養殖、竹木種植為主的優勢農業產業」、「培育以油菜、花生、紅苕深加工為主的農特產品加工業」、「培育以小溪壩、落尾壩等河谷風光地帶為依託的休閑旅遊產業」、「培育發展水電和煤炭產業」、「培育以提高轉移為主的勞務輸出產業」。
㈧ 黃浦區中山南一路246動遷嗎
1 上海中房置業股份有限公司 浦東新區浦東南路1930號 63917733 200120 曹龍金
2 上海農工商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虹橋路2222弄49號 62422782 200336 陸美華
3 上海中祥(集團)有限公司 閔行區吳中路2768弄23號 54798558 201105 秦金龍
4 上海石化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公司 金山區石化隆安路290號 57938888 200540 蔡安龍
5 上海四平開發經營(集團)有限公司 歐陽路85號23樓 65211088 200081 陳順兆
6 上海嘉定區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嘉定區塔城路430號 59534387 201800 凌福昌
7 上海奉賢城建(集團)有限公司 奉賢縣南橋鎮解放東路388號 57420135 201400 唐愛國
8 中房上海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黃浦區福建中路205號 63222885 200001 陳炳良
9 上海銀泰置業股份有限公司 浦東新區金新路58號 58545898 201206 朱登山
10 上海西部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武寧路200弄50號 52900100 200063 董素銘
11 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 宜山路900號 64850000-1801 200233 王志洪
12 上海中虹(集團)有限公司 四川北路1688號22、23樓 63641809 200080 羅舜華
13 上海金橋(集團)有限公司 新金橋路27號 50301818 201206 楊小明
14 上海陸家嘴(集團)有限公司 浦東大道981號 58878888 200135 康慧軍
15 上海中環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長壽路468號 62770068 200060 周玉升
16 上海長寧房地產經營有限公司 武定西路1357號 62516666 200042 周煥興
17 上海新長寧(集團)有限公司 仙霞路618號 62625600 200336 馮燮堃
18 大華(集團)有限公司 華靈路698號 66348461 200442 金惠明
19 上海寶宸(集團)有限公司 寶山區淞濱路135號 56841166 200940 方欽良
20 上海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漕溪北路18號7樓 54258748 200030 陳偉恕
21 上海中城企業集團房地產有限公司 瑞金一路8號 62154633 200020 陳國旋
22 中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華山路2號 62170088 200040 徐林寶
23 上海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 婁山關路83號新虹橋中心大廈34~35F 62756888 200336 錢達仁
24 上海綠地(集團)有限公司 寧夏路201號 62863666 200063 張玉良
25 上海中星(集團)有限公司 人民路839號 63737378-1309 200010 胡克敏
26 上海華東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黃浦區河南中路505號 63516701 200001 溫耀植
27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 浦東新區楊高北路889號(外高橋大廈) 58699888 200131 劉新民
28 上海通聯房地產有限公司 零陵路583號30702室 64398539 200030 洪流
29 上海鵬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虹橋路2188弄57號 62615599 200336 姜照柏
30 上海古北(集團)有限公司 水城南路55號明珠大廈 62756666 201103 孫勇
31 上海靜安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膠州路707弄1號 62306110 200040 郭健
32 上海建工房產有限公司 四平路848號 55950680 200086 倪豪
33 上海新黃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中路276號 63233111 200002 吳明烈
34 上海金外灘(集團)發展有限公司 福建中路66號 63266326 200001 王國強
35 上海房地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 延安西路129號華僑大廈9樓 62495543 200040 徐林寶
36 上海市上投房地產有限公司 凱旋路3500號1號樓21層 64689988 200030 壽偉光
37 上海新黃浦置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東路668號32~33樓 63238888 200001 吳明烈
38 中海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淮海中路138號上海廣場3樓 63756800 200023 郝建民
二級資質企業(244個)
序號 企業名稱 地址 電話 郵編 法定代表人
1 上海望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滬太路1128號 56067333 200070 季寶紅
2 上海大家置業有限公司 大寧路1121號 36050685 200072 徐崇峰
3 上海新延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逸仙路661號18層 65619666 200434 吳國海
4 上海建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南橋鎮古華路190號 57104158 201400 萬祖明
5 上海源愷城建開發有限公司 真光路962弄26號 62066291 200333 李從愷
6 上海浦東偉業房地產開發總公司 浦東新區佳林路1028號 58992327
58992217 201206 張建良
7 上海申能房地產有限公司 復興中路1號20層 FAX:63900801 63900800 200021 沈 總
8 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浦東新區金橋路1398號 50709898
50711210 201206 張忠儒
9 上海廣電房地產有限公司 徐匯區東安路271弄1號27樓 64434646 200032 錢佩勇
10 上海花木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 浦東新區花木牡丹路185號 68454498 201204 張四福
11 上海三林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 浦東新區上南路4245號 58411829 200124 吳訓仁
12 上海北蔡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浦東新區滬南路1080號 58917188
58913884 201204 顧桂興
13 上海金牛房地產有限公司 楓林路251號 64431343 200032 陳寶祥
14 上海鑫昌房地產開發經營總公司 中山北一路1230號柏樹大廈1901-1903室 65447391 200437 俞長仁
15 上海市浦東土地發展(控股)公司 浦東民生路1399號11樓 68541944 200135 康慧軍
16 上海錦江房地產公司 62719802 嚴滿祥
17 上海興江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 浦東乳山路231號 68759539(總)
68758422 200120 張小娟
18 上海輪胎橡膠(集團)公司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 大連路1546號A幢9樓D座 65797812
65794490 200092 王德強
19 上海商業網點發展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外馬路974號5樓 凌承進
20 上海中遠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 四平路1188號 65155888
65154598 200092 傅 平
21 上海友誼集團置業有限公司 水電路1015號 200081 浦靜波
22 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 浦東南路500號 58885500 200120 高國富
23 上海電力房地產有限公司 寧波路309號307室 63223135 200001 張曉峰
24 中遠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浦東大道720號9樓(國際航運金融大廈) 50367878 200120 李建紅
25 上海光大房地產有限公司 漕寶路70號C座5樓 200233 高寶泉
26 上海陸家嘴房產開發有限公司 浦東大道981號4F 58878888*417 200135 康慧軍
27 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 零陵路599號 64396600 200030 顧 青
28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 浦東新區龍東大道200號 50801818 201204 戴海波
29 上海市市政房地產經營公司 即墨路95號7樓 58876976 200120 陳德林
30 上海浦東商業建設有限公司 中山東二路22弄5樓 63289237
63285034 200002 朱可喜
31 上海浦東新區房地產實業總公司 浦東新區羅山路557號 58736286
58500715 200135 袁志林
32 上海精文置業(集團)有限公司 臨沂路63-67號 56728349 200125 周澍鋼
33 上海東方城市花園有限公司 浦建路929號 58753224
58750221 200127 山佳明
34 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新發展有限公司 楊高北路2005號 50481000 200131 庄曉天
35 上海浦東上南房產有限公司 浦東上南路1318號 58457799
58457878 200126 沈正榮
36 上海四海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浦東新區金橋路1318號 50550363
50500293 201206 葉文強
37 上海華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錦綉路2885弄16號 68922328 、68921911 201204 朱永興
38 上海東方房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塘沽路309號14樓 63253623 200080 蔣誠贊
39 上海華業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醫學院路69號4AD 200032 馬成墚
40 仲盛房地產(上海)有限公司 延安西路2067號仲盛金融中心29-30樓 62783366 200336 葉立培
41 上海仁恆房地產有限公司 浦東世紀大道1600號浦項商務廣場30樓 68768888 200122 陳耀偉
42 上海市工業系統房地產聯合總公司 長安路1001號3號樓14樓 63170222 200070 徐寶余
43 上海閔行聯合發展有限公司 閔行區江川路1251號 64300888 200245 鄭國培
44 上海東方金馬房地產有限公司 興義路48號新世紀廣場D座2樓 62781688 200336 朱永康
45 上海復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瑞金一路139號 53060308 200020 王漢榮
46 上海華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中山西路179號1樓 62288888 200051 張燕
47 上海江南造船廠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 高雄路2號 63047251 200023 黃平
48 上海永業股份有限公司 淮海中路138號30樓 63756198 200021 吳永華
49 上海市盧灣區建設發展總公司 盧灣區柳林路150號 53065048 200021 潘曉楓
50 上海市公房資產經營公司 建國西路56弄20號 64715018 200020 張永恆
51 上海望春花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 北翟路1168號商務中心5301室 62393700 200335 姚壽峰
52 上海奉賢城鄉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奉賢南橋路158號 57106568 201400 倪仁賢
53 上海江海置業有限公司 奉賢區南橋鎮江海路90號 57186631 201400 王開賢
54 奉賢區住宅建設總公司 南橋鎮立新北路40號3F 37100279 201400 蔡立
55 上海巨龍房地產經營公司 奉賢南橋鎮新建中路566號 57420643 201400 戚時明
56 上海奉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奉浦工業區國順路218號 67104068 201400 趙磊軍
57 上海聯益房地產實業公司 江浦路1515號 65452417 200092 郭小雲
58 上海九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撫順路378號 65027926 200092 薛小弟
59 上海衛百辛(集團)有限公司 長陽路1561號 65431162 200090 韓勝華
60 上海楊浦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寧國路108號甲 65201005 200090 郭小雲
61 上海華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控江路1500號 65143511 200092 蔣家艷
62 上海凱城(集團)有限公司 許昌路1296號 65038111 200092 吳興樵
63 上海新江灣城開發有限公司 閘殷路180號 65244232 200432 孔慶偉
64 上海集偉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長陽路568號5樓 62995913 200082 徐耀昌
65 上海城投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仙霞路322號6樓 62899523 200336 宋榮祥
66 上海城投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浦東南路500號37樓 62899025
58885500 200126 戴曉堅
67 上海公房實業有限公司 淮海中路1333號101室 62896592 200040 李四明
68 上海市徐匯區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楓林路169號 64047972 200032 柴音
69 上海徐匯商建房地產有限公司 衡山路922號建匯大廈九樓 64071037 200030 朱 瑾
70 上海交大南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番禺路667號 62347777 200051 許曉鳴
71 上海匯成房產經營公司 淮海中路1857弄63號 64313920 200030 王力平
72 上海龍華房地產有限公司 石龍路95弄25號 64363648 200232 周玉成
73 上海市嘉定區房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 嘉定鎮金沙路555號 59529957
/59534742 201800 范長雲
74 上海嘉定區綠洲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嘉定區城中路35號 59917807 201800 李凱良
75 上海新申房產建設有限公司 嘉定區安亭鎮墨玉路28號 59579740 201805 桑新弟
76 上海葉城房地產有限公司 嘉定區永盛路2701號 69960131 201821 陸雲森
77 上海夢達房地產有限公司 嘉定區安亭汽車市場曹安路5555號4樓 59578833 201805 曹抗美
78 上海新世紀創業有限公司 浦東耀華路395號 38800037 200126 周葆華
79 上海南方房地產有限公司 福州路355號12樓 63744565 200001 張錫禹
80 上海嘉房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嘉定區東大街250弄8號 59918222 201800 周德輝
81 上海嘉實(集團)有限公司 銅川路2555弄10號 69188193 201824 章永泉
82 上海市金山房產經營公司 朱涇鎮萬安街900號 57321641 201500 胡鉅躍
83 上海楓圍房地產有限公司 楓涇鎮朱楓公路398號 57353777 201501 林靜源
84 上海山鑫置業有限公司 石化衛零路568號 57962345 201511 吳振來
85 上海明旺房地產有限公司 金山區朱涇鎮沈浦涇南路81號 52825025 201500 張智剛
86 上海龍倉置業有限公司 中山南一路999號北方大廈12F 63049018 200023 王士明
87 上海鵬欣(集團)有限公司 虹橋路2188弄55-59號 62615599 200336 姜照柏
88 上海不夜城聯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天目西路290號康吉大廈東六樓 63179713 200070 張冬平
89 上海彭浦商品住宅開發總公司 場中路2600弄1號明珠公寓1505室 56837359 200435 陳月寶
90 上海和田城市建設開發公司 西藏北路1628號 56725161 200070 董文富
91 上海靜安置業股份有限公司 泰興路460號 32181800 200041 王中斌
92 上海市閘北區城市發展投資總公司 華康路201號15樓1室 63538258 200070 朱賢麟
93 上海浦聯房地產發展公司 晉元路88弄1號4樓 63818200 200070 李惠明
94 上海申地房地產有限公司 靈石路930號地質大廈九層 56956060 200072 江榮根
95 上海申亞房地產有限公司 延安西路895號27樓 62253988 200050 李忠
96 上海市四方房地產實業有限公司 武夷路95弄28號 62522155 200050 鄧質方
97 置地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虹橋路2310號 62622828 200336 王海東
98 上海新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長寧區哈密路431號 62386600 200335 陳炳坤
99 上海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 水城南路17號3層 62702700 201103 丁長峰
100 上海市工業區開發總公司 寶慶路20號 64311133 200031 王信才
101 上海市申懋房地產經營公司 虹中路780弄37號甲 64010903 201103 瞿宏偉
102 上海申冠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新華路730號10樓 62811965 200052 董炳根
103 上海中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華山路1336號18樓 62139210 200052 李永芬
104 上海中盛房地產有限公司 長寧路1277弄13號 32313215 200051 唐海根
105 上海長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延安西路1088號 62134300 200052 童錦泉
106 上海上科實業有限公司 劍河路666號 62618569 200336 吳菲菲
107 上海安居房發展中心 定西路1277號31層32層 62117210 200050 陳仁
108 上海安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婁山關路83號 32230326 200336 高天國
109 上海金馬城市建設有限公司 天目中路428號凱旋門大廈27樓 62702929 200336 陳春輝
110 上海萬千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東新路98號 52902799 200063 范俊華
111 上海長征城鄉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楊柳青路768號 52801300 200333 胡禮剛
112 上海羅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高安路30號202室 64331931 200030 姜白克
113 上海市房地產實業有限公司 新會路139號 62792887 200040 劉國良
114 上海桃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武威路789號 62508999 200331 顧立墉
115 上海中遠兩灣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中潭路100弄58號201室 52907866 200061 徐澤憲
116 上海匯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天鑰橋路380弄20號 62134300 200052 童錦泉
117 上海紫元房地產有限公司 南丹東路188號905室 54246796 200030 周滿娟
118 上海盛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龍華路2518弄 64879922 200232 朱鳳鳴
119 上海康橋半島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滬南路2727弄 58122727 201315 徐江
120 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浦東大道981號 58878888 200135 康慧軍
121 上海同盛投資集團房地產有限公司 復興中路529號 62154633 200025 劉作亮
122 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曹楊路510號9樓 62488110 200042 郭廣昌
123 上海凱迪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寶山區寶楊路1231號A—061室 62180943 201900 錢漢新
124 上海東紫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松江新城區東明花苑 201600 邵東明
125 上海三盛房地產有限公司 松江區九亭翠亭別墅11號樓 64610089 201101 陳建敏
126 上海開天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 松江區谷陽北路36號 57714052 201600 金裕龍
127 上海新世界正潤置業有限公司 中山西路1515號大眾大夏903室 64289136 200233 丁勤富
128 上海松城房地產有限公司 松江區玉樹路105號202室 57716762 201600 沈杏芳
129 上海新松江置業集團有限公司 松江區竹竿匯149號 57811131 201600 徐炳榮
130 上海振華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 樂都路358號21樓 57724181 201600 邱隆
131 上海茸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松江區滬松路5弄6號 57820505 201613 葉文良
132 上海恆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松江區新浜工業園區新工路18號 67703366 201605 朱益民
133 上海剛泰置業有限公司 南匯區滬南路9828號 58113901 201318 徐建剛
134 上海中遠三林置業集團有限公司 浦東大道720號28樓 50367878 200120 李建紅
135 上海新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共和新路2500號 51002668 200070 張靜靜
136 上海金房置業有限公司 金山衛鎮松金公路555號 57262222 201512 謝鶴鳴
137 上海山陽房產開發有限公司 金山區山陽鎮海滸新村101號 57946868 200540 朱龍明
138 上海圍城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澳門路280號301室 62763550 200060 陳談
139 上海沙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普陀區中山北路3175號3樓 62854802 200062 梁振民
140 上海市嘉定區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嘉定區金沙路58弄41號 59910518 201800 朱參參
141 上海宇泰房地產有限公司 虹口區歐陽路561號11樓D室 65070578 200081 胡萬海
142 上海虹房(集團)有限公司 虹口區歐陽路561號 65070699 200081 王阿金
143 上海港房地產經營開發公司 楊樹浦路18號21樓 55970309 200082 范長清
144 上海松遼房地產公司 浦東新區川周公路8830號 58986655 201200 畢希文
145 上海盛源房地產有限公司 番禺路1號5樓 62258811 200052 王振華
146 上海景瑞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青雲路158號 56306670 200081 陳新戈
147 上海南房(集團)有限公司 徽寧路155號 63771406 200011 鄭龍生
148 上海東旺房地產有限公司 銅川路239號 32030818 200333 鄭建國
149 上海莘閔房地產有限公司 閔行區莘庄鎮廟涇路88號 64882888 201100 王榮銘
150 上海莘城實業總公司 寶城路158弄38號 54151863 201100 林子雨
151 上海莘松房地產公司 閔行區莘松路515號 64887007*0505 201100 陸根良
152 上海華龍建設有限公司 浦東新區蘭村路2號5F 38890275 200127 陳龍
153 上海偉立房地產有限公司 奉賢區南橋鎮南亭公路1號 57180465 201400 吳四榮
154 上海裕莘房地產經營有限公司 瑞金南路345號A座13樓 63058008 200032 鈕寧
155 上海隆宇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浦東南路1036號27樓 58772222 200127 錢思解
156 上海永聖房地產有限公司 浦東航津路658號5層 58678395
58620834 200137 黃愛平
157 上海陸家嘴東城開發有限公司 東方路573弄4號2樓 68877136
68878606 200120 嚴 軍
158 上海陽光歐洲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浦東張橋鎮佳林路78號 58547391 201206 吳金海
159 上海通達房地產有限公司 衡山路20號18樓 64677777 200031 蔣元真
160 上海東亞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麗園路111號 63760888 200011 姚仲明
161 上海南市房地產經營有限公司 國貨路288號 63089392 200011 鮑偉忠
162 上海臨江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 中山南路865號2樓 63689900 200011 談意道
163 上海麗華房地產有限公司 報春路748弄87號 54132037 201100 郁玉生
164 上海華夏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 陸家浜路285號9樓 63162921 200010 張曉雲
165 上海一百集團房地產有限公司 福州路355號10樓 63550660 200001 譚建華
166 上海恆運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 黃家闕路65號12樓 63766816 200011 王馨康
167 上海八方房地產經營公司 江西中路259號 68559128 200002 錢嘉明
168 上海中星集團新城房產有限公司 江寧路167號 62555830 200041 陸志璋
169 上海運傑置業有限公司 青浦區公園路99號舜蒲大廈6樓 59739395 201700 陳祖新
170 上海明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漕溪北路41號13層B座 54900302 200030 王雲
171 上海閔行房地(集團)有限公司 閔行區莘潭路384號 64880217 201100 吳東旭
172 上海聯農房產有限公司 曹楊路867號5樓 62541010 200062 秦同蔭
173 上海昕城房地產有限公司 七莘路1555號 64984456 201100 徐寶棣
174 上海申馬房地產實業公司 閔行區北松路1711號 64623018 201111 張志清
175 上海仲義建設實業有限公司 閔行區水清路500號13幢 64129680 2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