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教三種簡單的三極體放大電路怎麼畫呢·
如圖所示:
首先是由於三極體BE結的非線性(相當於一個二極體),基極電流必須在輸入電壓大到一定程度後才能產生(對於硅管,常取0.7v)。當基極與發射極之間的電壓小於0.7v時,基極電流就可以認為是0。但實際中要放大的信號往往遠比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話。
這么小的信號就不足以引起基極電流的改變(因為小於0.7v時,基極電流都是0)。如果事先在三極體的基極上加上一個合適的電流。叫做偏置電流,上圖中那個電阻Rb就是用來提供這個電流的,所以它被叫做基極偏置電阻。
那麼當一個小信號跟這個偏置電流疊加在一起時,小信號就會導致基極電流的變化,而基極電流的變化,就會被放大並在集電極上輸出。
(1)三極體基本放大電路擴展閱讀:
三極體的放大作用就是:集電極電流受基極電流的控制(假設電源能夠提供給集電極足夠大的電流的話),並且基極電流很小的變化,會引起集電極電流很大的變化,且變化滿足一定的比例關系:集電極電流的變化量是基極電流變化量的β倍,即電流變化被放大了β倍。
所以把β叫做三極體的放大倍數(β一般遠大於1,例如幾十,幾百)。如果將一個變化的小信號加到基極跟發射極之間,這就會引起基極電流Ib的變化,Ib的變化被放大後,導致了Ic很大的變化。如果集電極電流Ic是流過一個電阻R的。
那麼根據電壓計算公式U=R*I可以算得,這電阻上電壓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將這個電阻上的電壓取出來,就得到了放大後的電壓信號了。
❷ 三極體放大電路的基本分類是
三極體的三種基本放大電路的類型
由於AI小於1,所以功率增益不大。
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因具有電專流與電屬壓放大增益,所以廣泛應用在放大器電路。其電路特性歸納如下:
輸入與輸出阻抗中等(Ri約1k~5k ;RO約50k)。
電流增益:
電壓增益:
負號表示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反相(相位差180°)。
功率增益:
功率增益在三種接法中最大。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高輸入阻抗及低輸出阻抗的特性可作阻抗匹配用,以改善電壓信號的負載效應。其電路特性歸納如下:
輸入阻抗高(Ri約20 k );輸出阻抗低(RO約20 )。
電流增益:
電壓增益:
電壓增益等於1,表示射極的輸出信號追隨著基極的輸入信號,所以共集極放大器又稱為射極隨耦器(emitterfollower)。
功率增益Ap = AI × Av≈β ,功率增益低。
❸ 三極體基本放大電路的放大滿足條件
放大器基極偏置電阻Rb過大,不起偏置作用,晶體管非常容易截止;Rb過小,偏置作用過強,晶體管非常容易飽和。因此Rb無論過大還是過小都是不行的。就基本共射放大器來說,恰如其分的基極偏置電阻如下
Rb(cr)=β(Rc+Rc//RL)
這時候,放大器就能獲得最大擺幅,達到最好效果。
分壓偏置共射放大器設計比這個復雜,推薦一本書:
元增民《模擬電子技術》中國電力出版社
各大網上書店卓越、當當、京東網都有。試一試。
❹ 怎樣判斷三極體放大電路的三種基本狀態
三極體電路的三種狀態區分:
共射級電路指的是信號從基極輸入,從集電極輸出,發射回極作為輸答入和輸出迴路的公共端;
共基極電路信號輸入端為發射極,輸出端為集電極,基極作為輸入輸出迴路的公共端;
共集電極信號輸入端為基極,輸出端為發射極,集電極作為輸入和輸出迴路的公共端;
哪個是信號輸入輸出的公共端,就是什麼電路。
❺ 模電三極體基本放大電路
這個要說明是什麼類型
是共射型還是共集電極
或者是共基極的電路
❻ 三極體放大電路
直流偏置是為了放大在三極體的線性區,這樣一個加入交流信號後交直內流就都疊加在了一容起,雖然疊加後的還只有直流分量這是因為疊加的交流信號比直流偏置小(這就是偏置要起的作用)。
我們看三極體放大電路時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也是一個正確的理解方式)即所謂的放大電路其實是一個小信號控制大信號的電路。基極迴路是小信號迴路,用來控制集電極這個大信號迴路,原本的信號沒有被放大,只是在基極迴路的控制下,集電極的大信號迴路模擬出了基極的信號而已。這樣集電極電流被基極控制在比基極跟大的范圍內變化,然後在集電極負載電阻上形成信號電壓,這裡面也有直流分量(偏置的值)和交流分量(信號)。經輸出電容隔離了直流分量,輸出了「放大了的」交流分量。雖然輸出的也是在電的一個極性里波動這種波動會給輸出電容充電再放電,這個充放電過程就是通交流的過程,所以這個電容可以將含在直流中的交流分量輸出。
❼ 三極體的3個基本放大電路是什麼
晶體三極體(以下簡稱三極體)按材料分有兩種:鍺管和硅管。而每一種又有NPN和PNP兩種結構形式,但使用最多的是硅NPN和PNP兩種三極體,兩者除了電源極性不同外,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下面僅介紹NPN硅管的電流放大原理。 對於NPN管,它是由2塊N型半導體中間夾著一塊P型半導體所組成,發射區與基區之間形成的PN結稱為發射結,而集電區與基區形成的PN結稱為集電結,三條引線分別稱為發射極e、基極b和集電極c。 當b點電位高於e點電位零點幾伏時,發射結處於正偏狀態,而C點電位高於b點電位幾伏時,集電結處於反偏狀態,集電極電源Ec要高於基極電源Ebo。 在製造三極體時,有意識地使發射區的多數載流子濃度大於基區的,同時基區做得很薄,而且,要嚴格控制雜質含量,這樣,一旦接通電源後,由於發射結正確,發射區的多數載流子(電子)極基區的多數載流子(空穴)很容易地越過發射結互相向對方擴散,但因前者的濃度基大於後者,所以通過發射結的電流基本上是電子流,這股電子流稱為發射極電流Ie。 由於基區很薄,加上集電結的反偏,注入基區的電子大部分越過集電結進入集電區而形成集電集電流Ic,只剩下很少(1-10%)的電子在基區的空穴進行復合,被復合掉的基區空穴由基極電源Eb重新補給,從而形成了基極電流Ibo.根據電流連續性原理得: Ie=Ib+Ic 這就是說,在基極補充一個很小的Ib,就可以在集電極上得到一個較大的Ic,這就是所謂電流放大作用,Ic與Ib是維持一定的比例關系,即: β1=Ic/Ib 式中:β--稱為直流放大倍數, 集電極電流的變化量△Ic與基極電流的變化量△Ib之比為: β= △Ic/△Ib 式中β--稱為交流電流放大倍數,由於低頻時β1和β的數值相差不大,所以有時為了方便起見,對兩者不作嚴格區分,β值約為幾十至一百多。 三極體是一種電流放大器件,但在實際使用中常常利用三極體的電流放大作用,通過電阻轉變為電壓放大作用。
❽ 三極體的基本放大電路分析
共射級電路指的是信號從基極輸入,從集電極輸出,發射極作為輸入和輸出迴路的公共端;共基版極電路信號輸入端為權發射極,輸出端為集電極,基極作為輸入輸出迴路的公共端;同理,共集電極信號輸入端為基極,輸出端為發射極,集電極作為輸入和輸出迴路的公共端。哪個是信號輸入輸出的公共端,就是什麼電路。。。。
❾ 基本三極體放大電路計算
(1)分析電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理解放大電路的放大原理;
(3)能分析計算電路的靜態工作點;
(4)理解靜態工作點的設置目的和方法。
以上四項中,最後一項較為重要。
圖1中,C1,C2為耦合電容,耦合就是起信號的傳遞作用,電容器能將信號信號從前級耦合到後級,是因為電容兩端的電壓不能突變,在輸入端輸入交流信號後,因兩端的電壓不能突變因,輸出端的電壓會跟隨輸入端輸入的交流信號一起變化,從而將信號從輸入端耦合到輸出端。但有一點要說明的是,電容兩端的電壓不能突變,但不是不能變。
R1、R2為三極體V1的直流偏置電阻,什麼叫直流偏置?簡單來說,做工要吃飯。要求三極體工作,必先要提供一定的工作條件,電子元件一定是要求有電能供應的了,否則就不叫電路了。
在電路的工作要求中,第一條件是要求要穩定,所以,電源一定要是直流電源,所以叫直流偏置。為什麼是通過電阻來供電?電阻就象是供水系統中的水龍頭,用調節電流大小的。所以,三極體的三種工作 狀態「:載止、飽和、放大」就由直流偏置決定,在圖1中,也就是由R1、R2來決定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何判別三極體的三種工作狀態,簡單來說,判別工作於何種工作狀態可以根據Uce的大小來判別,Uce接近於電源電壓VCC,則三極體就工作於載止狀態,載止狀態就是說三極體基本上不工作,Ic電流較小(大約為零),所以R2由於沒有電流流過,電壓接近0V,所以Uce就接近於電源電壓VCC。
若Uce接近於0V,則三極體工作於飽和狀態,何謂飽和狀態?就是說,Ic電流達到了最大值,就算Ib增大,它也不能再增大了。
以上兩種狀態我們一般稱為開關狀態,除這兩種外,第三種狀態就是放大狀態,一般測Uce接近於電源電壓的一半。若測Uce偏向VCC,則三極體趨向於載止狀態,若測Uce偏向0V,則三極體趨向於飽和狀態。
❿ 關於三極體的放大電路(很簡單)
這個問題需要說明的是單級放大器還是多級放大器,負載是什麼情況,這一級要求的電壓放大倍數是多少?如果附圖電路,就很容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