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顯卡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顯卡是插在主板上的擴展槽里的(現在一般是PCI-E插槽,此前還有、PCI、ISA等插槽)。
它主要負責把主機向顯示器發出的顯示信號轉化為一般電器信號,使得顯示器能明白個人電腦在讓它做什麼。
顯卡的主要晶元叫「顯示晶元」(Videochipset,也叫GPU或VPU,圖形處理器或視覺處理器),是顯卡的主要處理單元。顯卡上也有和電腦存儲器相似的存儲器,稱為「顯示存儲器」,簡稱顯存。
早期的顯卡只是單純意義的顯卡,只起到信號轉換的作用;當前我們一般使用的顯卡都帶有3D畫面運算和圖形加速功能,所以也叫做「圖形加速卡」或「3D加速卡」。
(1)顯卡電路圖擴展閱讀:
顯卡通常由匯流排介面、PCB板、顯示晶元、顯存、RAMDAC、VGABIOS、VGA功能插針、D-sub插座及其他外圍組件構成,現在的顯卡大多還具有VGA、DVI顯示器介面或者HDMI介面及S-Video端子和DisplayPort介面。
顯卡的結構如下:
1、電容:電容是顯卡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件,因為顯示畫質的優劣主要取決於電容的質量,而電容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顯卡電路的質襞。
2、顯存:顯存負責存儲顯示晶元需要處理的各種數據,其容量的大小,性能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電腦的顯示效果。新顯卡均採用DDR3/DDR5的顯存,主流顯存容量一般為1GB~2GB。[4]
3、GPU及風扇:GPU即顯卡晶元,它負責顯卡絕大部分的計算工作,相當干CPU在電腦中的作用。GPU風扇的作用是給GPU散熱。
4、顯卡介面:通常披叫作金手指,可分為PCI、AGP和PCIExpress三種,PCI和AGP顯長介面都基本被淘汰,市面上主流顯卡採用PCIExpress的顯卡。
5、外設介面:顯長外設介面擔負著顯卡的輸出任務,新顯卡包括一個傳統VGA模擬介面和一個或多個數字介面(DVI、HDMI和DP)。
6、橋接介面:中高端顯卡可支持多塊同時工作,它們之間就是通過橋接器連接橋介面。
網路-顯卡
㈡ 顯卡的PCB是什麼
印製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又稱印刷電路板,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提供者。
印製電路板多用「PCB」來表回示,而不答能稱其為「PCB板」。它的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設計主要是版圖設計;採用電路板的主要優點是大大減少布線和裝配的差錯,提高了自動化水平和生產勞動率。按照線路板層數可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四層板、六層板以及其他多層線路板。
(2)顯卡電路圖擴展閱讀:
20世紀初,人們為了簡化電子機器的製作,減少電子零件間的配線,降低製作成本等優點,於是開始鑽研以印刷的方式取代配線的方法。三十年間,不斷有工程師提出在絕緣的基板上加以金屬導體作配線。而最成功的是1925年,美國的Charles Ducas 在絕緣的基板上印刷出線路圖案,再以電鍍的方式,成功建立導體作配線。
㈢ 顯卡的PCB
PCB板是顯示卡的「骨骼」,要想有強健的「體魄」,這是絕對不可以忽視的。記得幾年以前,不少人都聲稱可以一眼數出PCB板的層數,有個別媒體也對此深信不疑。認為其類似於三合板,靠辨認板間的「條路」就可以辯識層數。但是,實際上根本不是這么回事。那板間的條路僅僅是PCB板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要想看出是多少層的板,需要通過看打孔才可以辯識(下面講到PCB板的結構時會說明如何辨別4層板和6/8層板)。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顯示卡的「骨骼」吧。
一、什麼是PCB
很多人都聽說過"PCB"這個英文縮寫名稱。但是它到底代表什麼含義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它幾乎會出現在每一種電子設備當中。如果在某樣設備中有電子零件,它們都是焊在大小各異的PCB上的。除了固定各種小零件外,PCB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上面各種零件的相互電氣連接。
隨著電子設備越來越復雜,需要的零件自然越來越多,PCB上頭的線路與零件也越來越密集了。裸板(上頭沒有零件)也常被稱為"印刷線路板printed Wiring Board(PWB)"。板子本身的基板是由絕緣隔熱、不易彎曲的材質所製作成。在表面可以看到的細小線路材料是銅箔,原本銅箔是覆蓋在整個板子上的,而在製造過程中部份被蝕刻處掉,留下來的部份就變成線狀和網狀的細小線路了。這些線路被稱作導線(conctor pattern)或稱圖形,用來提供PCB上零件的電路連接或者電磁屏蔽。
通常PCB的顏色都是綠色或是棕色,這是阻焊漆(solder mask)的顏色。是絕緣的防護層,可以保護銅箔不易氧化,也可以防止零件被焊到不正確的地方,還可以防止銅箔同接觸到的金屬短路。在阻焊層上還會印刷上一層絲網印刷層(silk screen)。通常在這上面會印上文字與符號(大多是白色的),以標示出各零件在板子上的位置或標稱值。絲網印刷層也被稱作圖標層(legend)。
二、 PCB板的分類
在最基本的PCB板子上,零件一般都集中在其中一面,導線則集中在另一面上。因為導線只出現在其中一面,所以我們就稱這種PCB叫作單面板(single-sided)。因為單面板在設計線路上有許多嚴格的限制(因為只有一面,布線間不能交叉而必須繞獨自的路徑),所以只有早期的電路才使用這類的板子。
如何解決越來越復雜的電路設計方案呢?雙面板(Double-Sided Boards)出現了。這種電路板的兩面都有銅箔。不過要用上兩面的導線,必須要在兩面間有適當的電路連接才行。所以,人們想出了一個辦法——打孔!這種電路間的「橋梁」叫做通孔(via)。通孔是在PCB上,孔壁沉上金屬、經過電鍍的小洞,它可以與兩面的導線相連接。因為雙面板的可布線面積比單面板大了一倍,而且布線也可以互相交錯了(繞到另一面)。所以,它適合用在比單面板更復雜的電路上。
隨後出現了多層板(Multi-Layer Boards),它大大增加了可以布線的面積。多層板用上了更多層數的銅箔。多層板使用數片雙面板,並在每層板間放進一層絕緣層後黏牢(壓合)。板子的層數就代表了有幾層獨立的布線層,通常層數都是偶數,並且包含最外側的兩層。常見的一般是4到8層的結構,不過從技術上是可以做到近100層的PCB板。
三、 PCB板的結構
當代計算機的主機板和顯示卡大多使用4層的PCB板,也有一些採用6層,甚至8層的板子。我們剛剛提到的通孔(via),如果應用在雙面板上,那麼一定都是打穿整個板子。不過在多層板當中,如果您只想連接其中一些線路,那麼導孔就會浪費一些其它層的線路空間。
而採用埋孔(buried via)和盲孔(blind via)技術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盲孔是將幾層內部PCB與表面PCB連接,不須穿透整個板子。埋孔則只連接內部的PCB,所以光是從表面是看不出來的。
而上面提到的區別4層板和6/8層板的方法,就是通過觀察盲孔。因為在顯示卡和主機板上使用的4層板是1、4層走線,其他層另有用途(地線和電源)。所以,同雙層板一樣,導孔會打穿板子。如果有的孔在板正面出現,卻在反面找不到,那麼就一定是6/8層板了。如果都能找到,自然就是4層板。這種辨別辦法容易可靠,相信大家都能正確辨別某些廣告的真偽了。嘿嘿,誰還敢再吹自己用了天價的8層板?!
在多層板PCB中,除了走線層外,一般會把整層都直接連接上地線與電源。所以我們將這樣的層分類為電源層(power)或是地線層(ground)。如果PCB上的零件需要不同的電源供應,通常這類PCB會有一層以上的電源與地線層。
四、 舉例說明
對於普通的顯示卡和主機板來說,使用4層板就可以基本滿足需要了。而且6層板的成本大約是4層板的兩倍!8層板則是4層板的四倍!!所以一般廠商都採用4層PCB板。但是,不可否認,4層板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更高的PCB設計實力和生產能力。
因為,如果使用6層板的話,可以有充足的布線空間,也有更多的地線和電源的考慮方案。所以,不需要太苛刻於走線的過於緊密。這樣,線長和線間的電磁干擾都會充分得到考慮。板卡的穩定性自然也就明顯好於4層板的同類產品。當然,也要看是否是名牌大廠的產品,因為布線工程師的水平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很多時候,小廠的6層板產品也會比大廠的4層板差很多。我現在使用的這塊小影霸G7000D就是很好的例子。由於出自品質一流的名牌大廠——新天下科技。所以,其性能明顯超過很多小廠生產的同類更多層板的產品。
嘿嘿,大家一定很奇怪,為什麼剛才我沒有談及8層板的產品怎麼樣呢?8層多於6層啊,那性能應該更好才是哦。呵呵,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為8層板層數較多,而其成本大大超過同類產品!如果還能夠降低其銷售價格,那肯定是節約了很多其它部件……如果使用8層板技術來推銷自己的產品,嘿嘿,多半是假貨!
呵呵,為什麼這樣說呢?從歷史上講,主板很少有採用8層板結構的。而在顯示卡行業中,過去只有nVidia的GF3 Ti500和GF4 Ti4600以及ATI的Radeon 8500和Radeon 9700在最初的設計中採用了8層板結構。但是,對於成熟產品來說,8層板是絕對不會被採用的。現在的Radeon 9700因為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尚使用8層板設計,其它……嘿嘿,如果誰今後還上虛假廣告的當,可別怪我沒有提醒哦。
㈣ 顯卡改造供電電路
這個要求很高,有精深的電子知識,而且改造後的顯卡將會失去質保,不推薦。
㈤ 電腦顯卡結構圖
顯卡主要由圖形處理器,也就是常說的GPU,以及顯存組成。
這是最核心的部分。其它的就是供電電路,介面電路,輸出電路等部分。
一張典型的顯卡結構,如下圖所示:
㈥ 電腦顯卡的原理圖
顯卡工作原理現在的顯示卡大多為圖形加速卡,通常所說的加速卡性能,是指專其晶元集能夠屬提供圖形函數計算能力,這個晶元集通常也稱為加速引擎或圖形處理器。晶元集可以通過它們的數據傳輸寬度來劃分,目前多為64bit或128bit,而早期的顯卡晶元為32bit或16bit。擁有更大的帶寬可以使晶元在一個時鍾周期內處理更多的信息,帶來更高的解析度和色深。圖形加速卡擁有自己的圖形函數加速器和顯存,用來執行圖形加速任務,可以大大減少CPU所必須處理圖形函數的時間。例如要畫一個圓,如果讓CPU去運算,它就要計算需要多少個像素來實現,用什麼顏色等。如果圖形加速卡晶元存儲有畫圓函數,CPU只需要發出讓顯卡畫圓的指令,剩下的工作就由加速卡來進行,這樣CPU即可執行其他的任務,由此可以大大提高計算機的整體性能。
㈦ 請問在哪裡可以查到一款顯卡的電路設計圖
你提的這個問題我也在網上查了很久,但真的一無所獲。可能現在很少有人研究這個,別說顯卡電路設計圖,就是光碟驅動器的設計圖,我也搜了很久都找不。
㈧ 可以提供一款顯卡的電路圖嗎。 親
顯卡是大規模集成電路,只有廠家才有。需要得自己用檢測儀逆向繪制。
㈨ 7300GT顯卡電路圖
到 NVIDIA 官方網站 國外的 上自己下載公版電路圖
㈩ 幫我看看這個顯卡的供電電路。幾相的,電容是什麼,有點復雜。剛買的。
這是HD7750閹割版抄,少了獨立供電,實際使用時絕對到不了55W。也就是20-30W,標準的3相供電。還簡化了一些。基本上一般工作使用有些富裕了,不玩游戲的話,盡量還是使用集成顯卡的配置,節能的同時還減少機器出毛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