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要工程制圖蜂考
想要做工程制圖,你首先需要學習三視圖最基礎的,不行去報一個班,或者上大學有專門的課程,還有就是自己去圖書館或者自己買一本機械制圖書或者工程制圖的書籍,自學成才,其實制圖是很簡單的,不是很難
⑵ 單片機對講機原理
方案一 以單片機為核心處理器的DMR對講機方案(MSP430F149+AMBE1000)
1.工作原理
發射時,由麥克送來的模擬語音經CSP1027進行A/D轉換,由聲碼器AMBE1000進行語音壓縮,交單片機MSP430F149進行協議填充組幀,送到CC1101進行調制後發射。接收時,由CC1101解調出來的碼流經MSP430F149進行幀恢復,交由聲碼器進行解壓,數據經CSP1027進行D/A轉換為模擬語音信號。
2.關鍵器件
微控制器採用TI公司的MSP430F149,它是16位超低功耗、混合信號微控制器,採用「馮·諾依曼」結構,可用JTAG(一種標准測試介面)進行模擬調試。
晶元的電源電壓為(1.8~3.6)V,在RAM數據保持方式下耗電僅0.1uA,活動模式耗電250 uA/MIPS(每秒百萬條指令數)。運算時由於本單片機採用16位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一個時鍾周期可以執行一條指令,而傳統的單片機要12個時鍾周期才執行一條指令。工作在8MHz的晶振頻率時,指令速度可達8MIPS,而同樣這個指令速度,16位處理器比8位處理器高遠不止兩倍。
概述
聲碼器AMBE1000在國內已有產品,價格比較合理。CC1101的靈敏度為-116dBm(1.2kbps,1%數據包誤碼率,工作在433MHz時),與國內的對講機可用靈敏度-120dBm相比偏低,但符合歐盟的CE標准規定小於-107dBm.另外,射頻模塊的功率輸出僅12dBm(16mW),所以本方案僅適用短距離范圍的通信。提高靈敏度可考慮用器件ADF7021作為射頻模塊。
方案二 以DSP+MCU為核心處理器的對講機方案
1.工作原理
方案以MSP430為中心系統來完成數據的收、發控制等工作,系統採用MSP430中 USART模塊的SPI同步通信模式。在接收過程中,首先接收來自射頻晶元的FSK數據,解調後由MSP430將數據幀的同步域、尾域、ID域以及命令位元組去除後,數據發至C5402進行去壓縮處理,數據交AIC23進行D/A轉換為語音信號。在發送過程中,首先由AIC23進行A/D轉換,數據交C5402將語音壓縮,再由微控制器MSP430進行協議填充,加上頭域、尾域、ID域以及命令位元組形成數據幀,然後控制射頻模塊將數據發送。
2.關鍵器件
TMS320C5402是TI公司於1996年推出的一種定點DSP晶元,採用先進的修正哈佛結構和8匯流排結構,使處理器的性能大大提高。其獨立的程序和數據匯流排允許同時訪問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實現高速並行操作。如,可以在一條指令中同時執行3次讀操作和1次寫操作。TMS320C5402的運行速度為40MIPS,指令周期為25ns.此外,還可以在數據匯流排與程序匯流排之間相互傳送數據。從而使處理器具有單個周期內同時執行算術運算、邏輯運算、位移操作、乘法累加運算以及訪問程序、數據存儲等強大功能。
概述
採用DSP方案時,免去選用語音晶元聲碼器的煩惱,提高了數字對講機對語音處理的能力,可讓語音編碼的演算法盡量優化,從而使對講機語音信號的處理更具通用性和擴展性。本方案是以DSP為開發平台,經過連續可變斜率增量(CVSD)調制編解碼得到語音信號的清晰度和自然度好,但軟體開發工作量大。CC1000不支持4FSK調制與解調,本方案不適用於DMR與dPMR協議。另外CC1000的接收可用靈敏度為-110dBm,國內對講機廠家可能嫌低。
方案三 以單片機為核心處理器的dPMR對講機方案(CMX618+CMX7141)
1.工作原理
發射時,麥克送來的模擬語音經CMX618內部進行增益調節,A/D轉換和壓縮處理,然後通過SPI(串列外圍設備介面)進入CMX7141基帶處理器,在微控制器LPC2138的控制和管理下經CMX7141晶元內部進行信道編碼,dPMR協議棧打包,數字濾波以及4FSK調制,調制編碼後的語音數據經CMX7141晶元的MOD1/2管腳分別輸出給外部的發射VCO和壓控溫補參考時鍾,經兩點調制輸出射頻載波給發射功放,並到天線輸出。
接收時,CMX7141對基於超外差射頻接收模塊送來的4FSK解調信號在微控制器LPC2138的控制和管理下進行4FSK解調,dPMR拆包,信道解碼,最終得到語音編碼數據,經SPI串口送給CMX618進行語音解壓縮並恢復語音信號。
2.關鍵器件
語音編解碼片CMX618是CML微電子(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的產品,晶元由音頻壓縮/解壓器、RALCWI編解碼器、前向糾錯編解碼器和其他特殊功能模塊幾部分組成。
RALCWI是一種魯棒的先進的復雜性波形插入技術,與其他語音編解碼技術不同,它使用獨有的信號分解和參數編碼方法,可確保在較高的壓縮率下有較好的語音質量。
在聲碼器中,採用RALCWI技術實現的語音質量與編碼速率在4kbps以上的標准聲碼器話音質量相當。
概述
本方案優點是開發時的靈活性高,模擬與數字可雙模設計,且同一個硬體開發平台能滿足不同的數字對講機標准,支持多種語音聲碼器,射頻的接收靈敏度可做得較高達到-118dBm(誤碼率為1%時)。發射功率0.5W,功率容易提升。
缺點是前期的軟體開發成本高並有一定難度,射頻模塊ATB010隻支持dPMR的EN301,166標准,不支持DMR.
方案四 以MCU+DSP的DMR對講機方案(MSP430FG4619+VC5510)
1.工作原理
發射時,由麥克送來的模擬語音經模數轉換器AD73311采樣成數字信號,AMBE2000對語音數字信號進行壓縮編碼,數字信號由VC5510進行DMR通信協議填充組成幀信號和4FSK的調頻波成形,最後由微控制器MCU進行D/A轉換,送往射頻模塊進行發射調制,實現發射。
接收時,MCU將射頻模塊送來已解調數據進行A/D轉換,經VC5510進行拆幀,交AMBE2000進行解壓,數據由AD73311數模轉換為語音信號。
微控制器MSP430FG4619是整個系統的控制中心,人機介面如鍵盤、顯示器與MCU直接連接。微控制器實現對射頻模塊的控制,包括基帶信號的發送與接收、射頻頻率點的控制、信道檢測等,MCU還負責DMR協議的高層信令控制、人機介面的互通等。
另外,請注意微控制器還要完成基帶信號的AD/DA轉換功能。
2.關鍵器件
AMBE2000TM聲碼器是美國語音公司DVSI推出的一款適應性強、高性能、單晶元的語音壓縮編解碼器。它能在低速率下提供優良的語音質量,並實現了實時的、全雙工的標准設定的AMBE語音壓縮軟體演算法。
大量的評估顯示,這款聲碼器具有在一般數據速率下提供同數字蜂窩系統一樣性能的能力。AMBE在2.4kbps速率下保持自然語音質量和清晰度,由於AMBE演算法復雜性低,所以它能夠完全集成在成本低、功耗低的晶元上。
概述
方案簡單,實用。
軟體開發中,微控制器和數字處理器的程序對DMR協議的分層必須有清晰的概念,正確的程序設計是硬體實現的保證。聲碼器的選用有較大的餘地。
方案五 以ARM+DSP的DMR對講機方案
1.工作原理
發射時,由麥克送來的話音信號由數模轉換器AD73311進行采樣,數據由聲碼器進行壓縮,OMAP5910內的DSP與ARM對壓縮的數據進行協議添加與控制,形成4FSK波形,數模轉換器AIC23將4FSK數字波形模擬化後進行射頻調制,調頻載波由天線發射。
接收時,射頻模塊對接收的模擬信號進行解調,模擬信號交AIC23進行數字化處理,OMAP5910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信道解碼和拆幀,幀信號交聲碼器進行解壓,數據由AD73311還原為模擬語音信號。
2.關鍵器件
OMAP5910是一款嵌入式雙核處理器,它集成了高性能的ARM925、TMS320C55x DSP核和已經得到的廣泛應用的各種介面與外設,具有較強的處理能力、較低的功耗和較高的信價比。ARM處理器內核用於DMR協議的處理與系統控制,DSP內核用於完成數字信號的實時處理。
OMAP5910及其設計套件具有多個目標應用市場,提供多媒體功能、改善人機界面並延長電池壽命。
概述
從技術上講,雙核處理器方案與前面介紹的DSP+MCU相比,可以降低系統體積,減少電路的復雜性,對通信協議能作較好的兼容,升級空間大。聲碼器的應用有可選國產晶元的餘地。
缺點是前期的軟體開發工作量大,ARM與DSP間的協調工作要深入研究,以免浪費處理器的資源。此外,由於OMAP的功能十分強大,該平台還可以有更多的應用,如加入視頻、娛樂等功能。
方案六
1.工作原理
發射時,麥克送來的模擬語音經WM8758B進行A/D轉換,送到SCT3252進行壓縮處理,經SCT3252進行dPMR協議處理後送到WM8758B的D/A轉換單元調製成4FSK信號,經兩點調制輸出射頻載波給發射功放,送天線輸出。
接收時,WM8758B對射頻模擬信號進行A/D轉換,送到SCT3252進行4FSK解調,dPMR拆包,信道解碼,最終得到語音編碼數據,經解碼處理後把語音數據送到WM8758B進行D/A轉換,經由外部放大電路送入喇叭還原成話音。
2.關鍵器件
SCT3252是上海士康公司生產的語音編解碼及dPMR協議棧處理晶元。具有較好的語音質量及較高的接收靈敏度(可達-126dBm)。
概述
本方案的特點是語音編解碼及dPMR協議棧都集成在SCT3252中,大大減少了控制單元MCU的工作量,另外SCT3252為LQFP100封裝,焊接方便。整個方案簡單,軟體升級的空間大。本方案可以實現數模兼容,通過開關可方便進行數字與模擬通信之間的切換。
WM8758B只起模數轉換作用,廠家認為,把它集成進SCT3252是指日可待的事。
⑶ 晶振在數子電路中的基本作用
晶振一般採用如圖1a的電容三端式(考畢茲)
交流等效振盪電路;實際的晶振交流等效電內路如圖1b,其中容Cv是用來調節振盪頻率,一般用變容二極體加上不同的反偏電壓來實現,這也是壓控作用的機理;把晶體的等效電路代替晶體後如圖1c。其中Co,C1,L1,RR是晶體的等效電路。
分析整個振盪槽路可知,利用Cv來改變頻率是有限的:決定振盪頻率的整個槽路電容C=Cbe,Cce,Cv三個電容串聯後和Co並聯再和C1串聯。可以看出:C1越小,Co越大,Cv變化時對整個槽路電容的作用就越小。因而能「壓控」的頻率范圍也越小。實際上,由於C1很小(1E-15量級),Co不能忽略(1E-12量級,幾PF)。所以,Cv變大時,降低槽路頻率的作用越來越小,Cv變小時,升高槽路頻率的作用卻越來越大。這一方面引起壓控特性的非線性,壓控范圍越大,非線性就越厲害;另一方面,分給振盪的反饋電壓(Cbe上的電壓)卻越來越小,最後導致停振。
採用泛音次數越高的晶振,其等效電容C1就越小;因此頻率的變化范圍也就越小。
⑷ 書籍一般可以分為哪幾類,如文學.哲學,科學類.另外還有小類,
泰語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語系)
61 南亞語系62 南印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德拉維達語系)
63 南島語系(馬來亞-玻里尼西亞語系)64 東北亞諸語系
65 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66 芬蘭-烏戈爾語系67 閃-含語系
7 印歐語系81 非洲諸語系83 美洲諸語系84 大洋州諸語系
9 國際輔助語
I 文學
0 文學理論
1 世界文學
2 中國文學
3/7 各國文學3 亞洲文學4 非洲文學 5 歐洲文學
6 大洋州文學 7 美洲文學
J 藝術
0 藝術理論
1 世界各國藝術概況 2 繪畫 29 書法、篆刻
3 雕塑 4 攝影藝術 5 工藝美術
[59] 建築藝術(請查TU-8)
6 音樂 7 舞蹈 8 戲劇藝術
9 電影、電視藝術
K 歷史、地理
0 史學理論
1 世界史
2 中國史
3/7 各國史
3 亞洲史 4 非洲史
5 歐洲史 6 大洋州史 7 美洲史
81/83 傳記
81 世界人物傳記及傳記研究與編寫 82 中國人物傳記
83 各國人物傳記
85/88 文物考古
85 考古學 86 世界文物考古 87 中國文物考古
88 各國文物考古
89 風俗習慣
9 地理
自然科學
N 自然科學總論
0 自然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1 自然科學現狀、概況
2 自然科學機關、團體、會議 3 自然科學研究方法
4 自然科學教育與普及 5 自然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6 自然科學參考工具書 [7] "自然科學文獻檢索工具書(請查G257.36,Z88/89)"
8 自然科學調查、考察 91 自然研究、自然歷史
94 系統論(系統學、系統工程) [99] 情報學、情報工作(請查G35)
O 數理科學和化學
1 數學
11 古典數學 12 初等數學
13 高等數學 14 數理邏輯、數學基礎 15 代數、數論、組合理論
17 數學分析 18 幾何、拓撲
19 整體分析、流形上分析 21 概率論、數理統計
22 運籌學 23 控制論、資訊理論(數學理論)
24 計算數學 29 應用數學
3 力學
31 理論力學(一般力學32 振動理論
33 連續介質力學(變形體力學) 34 固體力學 35 流體力學
369 物理力學 37 流變學38 爆炸力學39 應用力學
4 物理學
41 理論物理學42 聲學43 光44 電磁學、電動力學
45 無線電物理學46 真空電子學(電子物理學)
47 半導體物理48 固體物理學51 低溫物理學
52 高壓與高溫物理學53 等離子體物理學55 熱學與物質分子運動論
56 分子物理學、高能物理學59 應用物理學
6 化學
61 無機化學62 有機化學63 高分子化學(高聚物)
64 物理化學(理論化學)、化學物理學65 分析化學69 應用化學
7 晶體學
P 天文學、地球科學
1 天文學2 測繪學3 地球物理學4 氣象學5 地質學
6 地質學(二)7 海洋學9 自然地理學
Q 生物科學
1 普通生物學2 細胞學3 遺傳學4 生物學5 生物化學
6 生物物理學7 分子生物學81 生物工程學[89] 環境生物學(請查X17)
91 古生物學93 微生物學94 植物學95 動物學96 昆蟲學8 人類學
R 醫葯、衛生
1 預防醫學、衛生學2 中國醫學3 基礎醫學4 臨床醫學
5 內科學6 外科71 婦產科學72 兒科學
73 腫瘤學74 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75 皮膚病學與性病學76 耳鼻咽喉科學 77 眼科學
78 口腔科學
79 外國民族醫學
8 特種醫學
9 葯學
S 農業科學
1 農業基礎科學2 農業工程3 農學(農藝學)4 植物保護
5 農作物6 園藝7 林8 畜牧、獸醫、狩獵、蠶、蜂9 水產、漁業
T 工業科學
TB 一般工業技術
1 工程基礎科學
2 工程設計與測繪
3 工程材料學
[31] 金屬材料(請查TG4)
32 非金屬材料
33 復合材料
35 耐低溫材料、耐高溫材料
37 耐腐蝕材料
39 其他特種性能材料
4 工業通用技術與設備
41 爆破技術
42 密封技術
43 薄膜技術
44 粉末技術
48 包裝工程
49 工廠、車間
5 聲學工程
6 製冷工程
7 真空技術
8 攝影技術
9 計量學
TD 礦業工程
1 礦山地質與測量
2 礦山設計與建設
3 礦山壓力與支護
4 礦山機械
5 礦山運輸與設備
6 礦山電工
7 礦山安全與勞動保護
8 礦山開采
9 選礦
TE 石油、天然氣工業
1 石油、天然氣地質與勘探
2 鑽井工程
3 油氣田開發與開采
5 海上油氣田開發與開采
6 石油、天然氣加工工業
8 石油、天然氣存儲與運輸
9 石油機械設備與自動化
[99] 石油、天然氣工業環境保護與綜合利用(宜入X74)
TF 金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冶金技術
3 冶金機械、冶金生產自動化
4 鋼鐵冶煉(黑色金屬冶煉)(總論)
5 煉鐵
6 鐵合金冶煉
7 煉鋼
79 其他黑色金屬冶煉
8 有色金屬冶煉
TG 金屬學、金屬工藝
1 金屬學、熱處理
2 鑄造
3 金屬壓力加工
4 焊接、金屬切割及粘接
5 金屬切削加工及機床
7 刀具、磨料、磨具、夾具、模具、手工具
8 公差與技術測量及機械量儀
9 鉗工工藝、裝配工藝
TH 機械、儀表工藝
11 機械學(機械設計基礎理論)
12 機械設計、計算與制圖
13 機械零件及傳動裝置
14 機械製造用材料
16 機械製造工藝
17 運行與維修
18 機械工廠(車間)
2 起重運輸機械
3 泵
4 氣體壓縮及輸送機械
6 專用機械
7 儀器、儀表
TJ 武器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2 槍械
3 火炮
4 彈葯、引信、火工品
5 爆破器材、煙火器材、火炸葯
6 水中兵器
7 火箭、導彈
8 戰車、戰艦、戰機、航天武器
9 核武器及其他特種武器與防護設備
TK 動力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熱力工程、熱機
2 蒸汽動力工程
3 熱工測量和熱工自動控制
4 內燃機工程
5 特殊熱能及其利用
6 生物能及其利用
7 水能、水利機械
8 風能、風力機械
91 氫能及其利用
TL 原子能技術
1 基礎理論
2 核燃料及其生產
3 核反應堆工程
4 各種核反應堆、核電廠
5 加速器
6 受控熱核反應(聚變反應理論及實驗裝置)
7 輻射防護
8 粒子探測技術、輻射探測技術與核儀器儀表
91 核爆炸
92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產與制備
929 輻射源
93 放射性物質的包裝、運輸與貯存
94 放射性廢物的管理與綜合利用
99 原子能技術的應用
TM 電工技術
0 一般性問題
1 電工基礎理論
2 電工材料
3 電機
4 變壓器、變流器及電抗器
5 電器
6 發電、發電廠
7 輸配電工程、電力網及電力系統
8 高電壓技術
91 獨立電源技術(直接發電)
92 電氣化、電能應用
93 電器測量技術及儀器
TN 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
0 一般性問題
1 真空電子技術
2 光電子技術、激光技術
3 半導體技術
4 微電子學、集成電路(IC)
6 電子元件、組件
7 基本電子電路
8 無線電、電信設備
91 通信
92 無線通信
93 廣播
94 電視
95 雷達
96 無線電導航
97 電子對抗(干擾及抗干擾)
[98] 無線電、電信測量技術及儀器(請查TM93)
99 無線電電子學的應用
TP 自動化技術、計算技術
1 自動化基礎理論
11 自動化系統理論
13 自動化控制理論
14 自動信息理論
15 自動模擬理論(自動模擬理論)
17 開關電路理論
18 人工智慧理論
2 自動化技術及設備
20 一般性問題
21 自動化元件、部件
23 自動化裝置與設備
24 機器人技術
27 自動化系統理論
29 自動化技術在各方面的應用
3 計算技術、計算機
30 一般性問題
31 計算機軟體
32 一般計算器和計算機
33 電子數字計算機(不連續作用電子計算機)
34 電子模擬計算機(連續作用電子計算機)
35 混合電子計算機
36 微型計算機
38 其他計算機
39 計算機的應用
6 射流技術(流控技術)
60 一般性問題
61 射流元件
62 射流附件
63 檢測發信裝置
64 執行機構
65 動力源
66 射流控制線路
67 射流自動控制系統
69 射流技術的應用
7 遙感技術
70 一般性問題
72 遙感方式
73 探測儀器及系統
75 遙感圖象的解譯、識別與處理
79 遙感技術的應用
8 遠動技術
80 一般性問題
[81] 元件、部件(宜入TP21)
83 遠動化裝置
84 信道
87 遠動化系統
89 遠動化技術在各方面的應用
TQ 化學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基礎理論
2 化工過程(物理過程及物理化學過程)
3 化學反應過程
4 化工原料、輔助物料
5 化工機械與設備
6 化工生產過程、最後處理及包裝
7 化工產品與副產品
8 化工廠
[09] 化學工業廢物的處理與綜合利用(宜入X78)
11 基本無機化學工業
110 一般性問題
111 無機酸類生產
113 氨和銨鹽工業
114 氯鹼工業
115 無機鹽工業
116 工業氣體
117 特種氣體
118 無機過酸及過酸鹽
12 非金屬元素及其無機化合物化學工13 金屬元素的無機化合物化學工業
15 電化學工業16 電熱工業、高溫製品工業
17 硅酸鹽工業2 基本有機化學工業
31 高分子化合物工業(高聚物工業)
32 合成樹脂與塑料工業33 橡膠工業
34 化學纖維工業
35 纖維素質的化學加工工業41 溶劑與增塑劑的生產
42 試劑與純化學品的生產43 膠粘劑工業
44 化學肥料工業
45 農葯工業46 制葯化學工業51 燃料化學工業
52 煉焦化學工業
53 煤化學及煤的加工利用
54 煤炭汽化工業
55 燃料照明工業
56 爆炸物工業、火柴工業
57 感光材料工業
58 磁性記錄材料工業
61 染料及中間體工業
62 顏料工業
63 塗料工業
64 油脂和蠟的化學加工工業、肥皂工業
65 香料及化妝品工業
9 其他化學工業
TS 輕工業、手工業
0 一般性問題
1 紡織工業、染整工業
2 食品工業
3 制鹽工業
4 煙草工業
5 皮革工業
6 木材加工工業、傢具製造工業
7 造紙工業
8 印刷工業
91 五金製品工業
93 工藝美術製造工業
94 服裝工業、製鞋工業
95 其他輕工業、手工業
97 生活供應技術
TU 建築科學
1 建築基礎科學
19 建築勘測
2 建築設計
3 建築結構
4 土力學、地基基礎工程
5 建築材料
6 建築施工機械和設備
7 建築施工
8 房屋建築設備
9 地下建築
7 高層建築
98 區域規劃、城鎮規劃
99 市政工程
TV 水利工程
1 水利工程基礎課學
21 水資料調查與水利規劃
22 水工勘測、設計
3 水工結構
4 水工材料
5 水利工程施工
6 水利樞紐、水工建築物
7 水能力用、水電站工程
8 治河工程與防洪工程
[91] 運渠(運河、渠道)工程(宜入U61)
[02] 港灣工程(宜入U65)
[93] 農田水利工程(宜入S27)
U 交通運輸
1 綜合運輸
2 鐵路運輸
4 公路運輸
41 道路工程
44 橋涵工程
45 隧道工程
46 汽車工程
461 汽車理論
462 整車設計與計算
463 汽車結構部件
464 汽車發動機
465 汽車材料
466 汽車製造工藝
467 汽車實驗
468 汽車製造廠
469 各種用途汽車
471 汽車駕駛與使用
472 汽車保養與修理
473 汽車用燃料、潤滑料
48 其他道路運輸工具
49 交通工程與公路運輸技術管理
6 水路運輸
[8] 航空運輸
V 航空、航天
1 航空、航天技術的研究與探索
11 航空、航天的發展與空間探索
19 航空、航天的應用
2 航空
21 基礎理論及實驗
22 飛機構造與設計
23 航空發動機(推進系統)
24 航空儀表、設備、控制與導航
25 航空用材料
26 航空製造工藝
27 各類型航天器
31 航空用燃料及潤滑劑
32 航空飛行術
35 航空港(站)、機場及技術管理
37 航空系統工程
4 航天(宇宙航行)
41 基礎理論及實驗
42 火箭、航天器構造(總體)
43 推進系統(發動機、推進器)
44 儀表、設備、制導與控制
[45] 航天用材料(請查V25)
46 製造工藝
47 航天器及其運載工具
51 航天用燃料(推進劑)及潤滑劑
52 航天術
55 地面設備、試驗場、發射場、航天基地
57 航天系統工程
[7] 航空、航天醫學(宜入R85)
X 環境科學
1 環境科學基礎理論
2 環境綜合研究
3 環境保護管理
4 災害及其防治
5 環境污染及其防治
7 三廢處理與綜合利用
8 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監測
9 勞動保護科學(安全科學)
綜合性圖書
Z 綜合性圖書
1 叢書
2 網路全書、類書
3 辭典
4 論文集、全集、選集、雜著
5 年鑒、年刊
6 期刊、連續性出版物
8 圖書目錄、文摘、索引
⑸ 求蜂考運籌學資源
蜂考在騰訊課堂在線教育平台開課啦!超強大的上課工具,QQ/微信提醒,3萬門高質課程,千萬名同學和你一起學習,快來騰訊課堂關注蜂考吧!
⑹ 求TD-SCDMA的工作原理
3G是3rd 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是指將無線通信與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
什麼是TD-SCDMA?
TD-SCDMA的中文含義為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接入,該項通信技術也屬於一種無線通信的技術標准,它是由中國第一次提出並在此無線傳輸技術(RTT)的基礎上與國際合作,完成了TD-SCDMA標准,成為CDMA TDD標準的一員的,這是中國移動通信界的一次創舉,也是中國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發展的貢獻。在與歐洲、美國各自提出的3G標準的競爭中,中國提出的TD-SCDMA已正式成為
全球3G標准之一,這標志著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已經進入世界領先之列。該方案的主要技術集中在大唐公司手中,它的設計參照了TDD(時分雙工)在不成對的頻帶上的時域模式。
TDD模式是基於在無線信道時域里的周期地重復TDMA幀結構實現的。這個幀結構被再分為幾個時隙。在TDD模式下,可以方便地實現上/下行鏈路間地靈活切換。這一模式的突出的優勢是,在上/下行鏈路間的時隙分配可以被一個靈活的轉換點改變,以滿足不同的業務要求。這樣,運用TD-SCDMA這一技術,通過靈活地改變上/下行鏈路的轉換點就可以實現所有3G對稱和非對稱業務。合適的TD-SCDMA時域操作模式可自行解決所有對稱和非對稱業務以及任何混合業務的上/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的問題。
TD―SCDMA的無線傳輸方案靈活地綜合了FDMA,TDMA和CDMA等基本傳輸方法。通過與聯合檢測相結合,它在傳輸容量方面表現非凡。通過引進智能天線,容量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智能天線憑借其定向性降低了小區間頻率復用所產生的干擾,並通過更高的頻率復用率來提供更高的話務量。基於高度的業務靈活性,TD―SCDMA無線網路可以通過無線網路控制器(RNC)連接到交換網路,如同三代移動通信中對電路和包交換業務所定義的那樣。在最終的版本里,計劃讓TD―SCDMA無線網路與INTERNET直接相連。
TD-SCDMA所呈現的先進的移動無線系統是針對所有無線環境下對稱和非對稱的3G業務所設計的,它運行在不成對的射頻頻譜上。TD-SCDMA傳輸方向的時域自適應資源分配可取得獨立於對稱業務負載關系的頻譜分配的最佳利用率。因此,TD-SCDMA通過最佳自適應資源的分配和最佳頻譜效率,可支持速率從8kbps到2Mbps的語音、互聯網等所有的3G業務。
TD-SCDMA為TDD模式,在應用范圍內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終端的移動速度受現有DSP運算速度的限制只能做到240km/h;二是基站覆蓋半徑在15km以內時頻譜利用率和系統容量可達最佳,在用戶容量不是很大的區域,基站最大覆蓋可達30-4km。所以,TD-SCDMA適合在城市和城郊使用,在城市和城郊這兩個不足均不影響實際使用。因在城市和城郊,車速一般都小於200km/h,城市和城郊人口密度高,因容量的原因,小區半徑一般都在15km以內。而在農村及大區全覆蓋時,用WCDMA FDD方式也是合適的,因此TDD和FDD模式是互為補充的。
TD-SCDMA在3GPP國際標准化中的作用
眾所周知,TD-SCDMA是一個由中國和歐洲的公司共同推動並正在開發的一種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它特別適合中國市場對第三代移動通信服務的需求。目前,這一技術已經被國際電聯(ITU)正式採納成為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准——IMT-2000家族的一員,並且被公認為能夠全面支持第三代業務的技術。這一技術已經引起了多方的關注,同時,由於IMT-2000中包含TD-SCDMA技術,因此,在第三代協作項目組織(3GPP)內部正在加緊進行標准融合的工作,以促進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的發展,這一點,使TD-SCDMA更進一步地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實際上,人們很早便開始了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研究。1998年1月,歐洲標准化組織——歐洲通信標准協會特別移動部(ETSI SMG)採納了一項關於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空中介面提案,這一提案被命名為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即人們現在常說的UMTS。UMTS陸地無線接入(UTRA)包括了兩種模式,頻分雙工模式(FDD)和時分雙工模式(TDD)。
前者採用的技術為WCDMA,後者採用的技術為TD-CDMA。
在歐洲開發UMTS標準的時候,日本也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日本的標准化組織——無線工業貿易協會(ARIB)同樣選擇WCDMA技術,即日本和歐洲對FDD模式的提案幾乎是一致的。北美的T1標准化組織也在開發極其相似的概念。
與此同時,中國信息產業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CATT)、西門子公司和中國無線電信標准委員會(CWTS)也在加緊進行TDD模式的TD-SCDMA 技術的開發。
為了建立一個真正的全球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1998年12月,第三代協作項目組織(3GPP,http://www.3gpp.org)成立。該組織由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電信標准化組織組成,包括歐洲的ETSI、美國的T1、日本的ARIB、韓國的TTA、中國的CWTS等。3GPP非常好地協調了來自各地不同的標准化組織提出的建議,並為建立一個統一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而努力。對於這個標准,我們現在仍稱之為UTRA。UTRA是基於GSM核心網,並且包含FDD和TDD模式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
與此相對應,第三代協作項目2組織(3GPP2,http://www.3gpp.org/)則正在發展一個被稱為cdma2000的第三代移動無線標准。這一標準是基於IS-95 CDMA網路的。
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發展離不開運營商的支持。1999年6月,運營商協調組織(OHG)中的主要國際運營商提出了一個統一的全球第三代移動通信(G3G)概念,這個概念已經被3GPP和3GPP2所接受。經協調的G3G概念是一個單一的標准並帶有下列三種運行模式:
* 直序擴頻CDMA(CDMA-DS),基於由3GPP規范的UTRA FDD模式;
* 多載波CDMA(CDMA-MC),基於由3GPP2規范的FDD模式的cdma2000;
* TDD(CDMA TDD),基於由3GPP規范的UTRA TDD模式。
通過同生產廠商團體合作,運營商協調組織將盡可能地使無線參數一致並定義通用的協議棧,從而達到所有基於CDMA建議的融合。這將使多模終端的實現得以簡化並能接入現存的GSM MAP以及ANSI-41核心網。OHG的建議已被考慮進3GPP規范1999年的第一 版標准里,此標准已於1999年底完成。
為了將TD-SCDMA融入UTRA,新的協調工作已在3GPP里開始。作為第一步,根據碼片速率的差異,分別將TD-CDMA和TD-SCDMA稱為3.84 Mcps TDD和1.28 Mcps TDD 。 這些工作正在3GPP技術規范小組中的許多工作組里進行。包括:
* WG1 (物理層)
* WG2 (協議層,MAS 和RLC)
* WG3 (介面,IuB和IuR)
* WG4 (RF要求和測試規范)
來自歐洲、中國和韓國的工程師們對此作出了貢獻。這項標准化工作的目標是要將TD-SCDMA吸收作為UTRA第四版標準的一部分(Release 2000)。這些規范在3GPP和3GPP2中進行了詳細地闡述,並成為ITU的IMT-2000建議的一部分。
為了進一步發展這些標准,3GPP的所有成員和參與者定期會面,交換意見並提出新的觀點。根據專家們的介紹和建議,3GPP組織針對一些特殊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之後,將新的特性和改進推廣到現有的規范中。
3GPP的工作組預期在2001年初完成2000年版本標准。 對於正期待著三代標準的市場,三個子標准——CDMA-DS(UTRA FDD),3.84Mcps TDD 和 1.28Mcps TDD (TD-SCDMA)將逐漸趨於成熟。
TD-SCDMA技術特點淺析
TD-SCDMA的提出比其他標准較晚,這給其產品成熟性帶來一定的挑戰,但在另一方面,TD-SCDMA吸納了九十年代以來移動通信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技術的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強大的後發優勢。與其他3G標准相比,TD-SCDMA系統及其技術有著如下突出優勢:
頻譜效率高
TD-SCDMA系統綜合採用了聯合檢測、智能天線和上行同步等先進技術,系統內的多址和多徑干擾得到了極大緩解,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頻譜利用率,進而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容量。
具體來講,聯合檢測和上行同步可極大降低小區內的干擾,智能天線則可以有效抑制小區間及小區內的干擾。另外,聯合檢測和智能天線對於緩解2G頻段上更加明顯的多徑干擾也有極大作用。所以,TD-SCDMA系統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它將非常適合於在3G網路建設初期提供大容量的網路解決方案。
支持多載頻
對TD-SCDMA系統來說,其容量主要受限於碼資源。TD-SCDMA支持多載波,載頻之間切換很容易實現。因為TD-SCDMA是時分系統,手機可在控制信道時掃描其它頻率,無需任何硬體輕松實現載波間切換,並能保證很高的成功率。另外通過多載波可以消除導頻污染以及突發導頻,從而降低掉話率。因為TD系統可以將鄰小區的導頻安排在不同的載波上,從而降低導頻污染。大家都知道導頻污染是CDMA系統最頭疼的地方。TD在這方面有獨特優勢。另外TD在室內覆蓋方面也有很大優勢。
不存在呼吸效應及軟切換
用戶數的增加使覆蓋半徑收縮的現象稱之為呼吸效應。CDMA系統是一個自干擾系統,當用戶數顯著增加時,用戶產生的自干擾呈指數級增加,因此呼吸效應是一般CDMA系統的天生缺陷。
呼吸效應的另一個表現形式是每種業務用戶數的變化都會導致所有業務的覆蓋半徑發生變化,這會給網路規劃和網路優化帶來很大的麻煩。TD-SCDMA是一個集CDMA、FDMA、TDMA於一身的系統,它通過低帶寬FDMA和TDMA來抑制系統的主要干擾,使產生呼吸效應的因素顯著降低;
由於TD-SCDMA在每個時隙中採用CDMA技術來提高容量,產生呼吸效應的唯一原因是單時隙中多個用戶之間的自干擾,由於TD-SCDMA單時隙最多隻能支持8個12.2k的話音用戶,用戶數量少,使用戶的自干擾比較少。
同時,這部分自干擾通過聯合檢測和智能天線技術被進一步抑制,因此TD-SCDMA不再是一個干擾受限系統,而是一個碼道受限系統,覆蓋半徑不隨用戶數的增加而變化,即沒有呼吸效應。
組網靈活
頻譜利用靈活、頻率資源豐富
TD-SCDMA系統採用時分雙工模式,它的一個載波只需佔用1.6MHz的帶寬就可以提供速率達2Mbps的3G業務,對於頻率分配的要求簡單和靈活了許多。在今後多家移動運營商共存的情形下,頻譜資源的使用情況會相對復雜,而TD-SCDMA系統大大提高了對頻譜資源利用的靈活性。
中國政府為TDD分配了155MHz的工作頻段,對比於FDD上下行共90MHz的對稱頻段,TDD系統在頻率資源方面的優勢,為TDD系統的網路擴容和後續發展埋下了輕松的一筆。
除中國外,世界各國3G頻譜規劃都包括TDD頻段,日本、歐洲運營商3G牌照中已經包括TDD頻段,為未來TD-SCDMA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機遇。這為TD-SCDMA技術的國際化應用和國際漫遊,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與GSM組網易於實施
從系統角度看,TD-SCDMA與GSM均為時分復用系統,可以靈活進行系統之間的測量控制和切換。從終端角度看,TD-SCDMA與GSM的切換較易引入目前單模手機,TD-SCDMA/GSM雙模手機成本低於WCDMA/GSM成本。目前,展訊,T3G等晶元廠商均支持TD-SCDMA/GSM雙模手機解決方案。
靈活高效承載非對稱數據業務
TDD技術的採用是TD-SCDMA系統與其他兩大3G主流標准FDD系統的根本區別。TD-SCDMA系統子幀中上下行鏈路的轉換點是可以靈活設置的,根據不同承載業務分別在上下行鏈路上數據量的分布,上下行資源可以有從3∶3的對稱分配到1∶5的非對稱分配調整。
在未來3G多樣化的業務應用中,非對稱的數據業務會佔有越來越多的比例,大部分業務的典型特徵是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中的業務量不對稱。FDD系統由於其固定的上下行頻率的對稱佔用,在承載非對稱業務時會造成對頻譜資源的浪費。而TD-SCDMA系統可以通過配置切換點位置,靈活地調度系統上下行資源,使得系統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因此TD-SCDMA系統更加適合未來的3G非對稱數據業務和互聯網業務方面。
綜上所述,TD-SCDMA單獨組網具有網路規劃簡單,建設和維護成本低的好處。而TD-SCDMA具有的非對稱數據業務傳輸的特點使其更具有其他技術不可比擬的優勢。
TD-SCDMA系統的接力切換技術
越區切換在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早期的頻分多址(FDMA)和時分多址(TDMA)移動通信系統中,採用的是「硬切換技術」,該技術使系統在切換過程中大約丟失300ms的信息,同時佔用信道資源較多。
美國高通公司開發的CDMAIS-95無線通信系統使用了「軟切換技術」,軟切換過程不丟失信息、不中斷通信,還可增加CDMA系統的容量。但是,軟切換技術只解決了終端在使用相同載波頻率的小區或扇區間切換的問題,對於不同載波的基站之間,FDDCDMA系統仍然只能使用硬切換方式。而且,處於切換過程中的每一個終端要同時接收來自兩個或三個基站的信息,並在反向鏈路中向這些基站發送相應信息,這佔用了較多的通信設備和信道,造成系統資源的浪費。
而在TD-SCDMA系統中,採用了一種新的越區切換方法,即「接力切換」。TD-SCDMA的獨特之處是使用了智能天線獲得用戶終端的方位(DOA),採用同步CD
⑺ 蜜蜂在飛行的時候的特點
蜜蜂飛行的特性:
(1)蜜蜂飛行時前翅外頂點的運行軌跡為細長「8」字,過程與常規的書寫方向相反,翅的行程角度約為120°。
(2)蜜蜂在加速、減速、變向、勻速、懸停飛行時,其振翅頻率幾乎不發生變化,這說明蜜蜂不是通過改變振翅頻率來改變飛行狀態的,而是通過調整翅膀的攻角來改變飛行狀態。
(3)通過觀察煙風洞中蜜蜂的振翅圖像,發現蜜蜂振翅時緊貼身體背部的氣流流動速度明顯高於身體下方的氣流,形成類似前緣渦的煙分布,為非定常高升力機制提供支持。這些成果可以為微型仿昆蟲撲翼飛行器的設計提供理論探索。
⑻ 嵌入式比賽中的電路原理圖設計是怎麼做
嵌入式系統的抗干擾設計
王軍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外部設備研究所)
摘要:針對嵌入式系統的杭干擾設計要求,從電路及印製板設計、機箱及電纜連接等方面討
論了硬體系統的電磁兼容設計技術;從軟體的可靠性設計、程序跑飛的預防、補救及妥全措
施等方面討論了軟體系統的抗干擾設計技術.
關鍵詞:嵌入式系統 抗干擾 EMI可靠性
引言
嵌入式系統的工作現場往往具有大量的電磁干擾源,它們一般可分為:(1)來自電源的
傳導干擾:(2)來自傳輸信道的傳導干擾;(3)來自空間的輻射干擾。嵌入式系統在設計時
如果未採取有效的抗干擾措施,則運行時CPU及其它微弱信號處理模塊很容易受這些干擾源
影響,而無法正常工作。因此,抗干擾性能一直是影響嵌入式系統工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如何提高抗干擾性能,一直是嵌入式系統開發者關心的問題。
為了提高嵌入式系統的工作可靠性,在系統設計開始時,就應該對使用環境的電磁干擾
情況作出合理估計,並提出適當的電磁兼容性 (EMI)指標。在硬體設計、實現、系統互連
中,需要採取相關措施保證EMI指標;在軟體設計及編程時,對於嵌入式計算機最容易出現
的逗程序跑飛地問題,需要採取預防和補救措施。本文將結合作者的實踐經驗,對以上問題進
行討論。
一、硬體系統的抗干擾設計
硬體系統的抗干擾設計主要指電磁兼容性設計,電磁兼容性包含兩個方面:(1)對環境
中的電磁干擾有一定的耐受能力;(2)不可以向空間環境發射過強的電磁能量。
EMI問題主要源自電路的分布參數。許多電路從原理 (集中參數)上看,似乎沒有問題,
而實際系統中由於器件的非理想性,以及結構、布線等問題,造成EMI發射或敏感。抗干擾
設計的基本原理包括:
(I)抑制干擾源:減小電壓/電流變化率,如並聯阻容吸收電路,串聯阻尼電感,並聯續
流二極體等。
(2)切斷傳導及輻射千擾的傳播路徑:如使用濾波器或隔離電路,使用屏蔽技術。
(3)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千擾性能:縮短連線,減小環路面積,加寬電源及地線
以下主要從電原理及印製板設計、機箱屏蔽及電纜連接技術等方面討論硬體系統的抗干
擾設計技術。
1.1電路設計及布線
在研製初期,就應該對系統進行可靠性預計及分析工作,確定影響可靠性的關鍵部件及
元器件。確認方案的合理性後,對影響可靠性的關鍵元器件降額使用。
以 卜是作者在實踐中的兒點體會:
(1)盡可能簡化、優化體系結構。如使用功能更全的Soc,嵌入式計算機。
(2)注意嵌入式系統的可靠復位。當電源有尖峰干擾或電壓上升速度太慢時,普通阻容
復位電路難以正確復位,可考慮專用器件。
(3)電路的環路面積對EMI性能影響很大,使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可以有效減小環路面
積,從而提高抗干擾性、減小空間電磁發射。
(4)邏輯器件盡量使用CMOs電路,因為雜訊容限大、功耗低。CMOs器件的輸出阻抗
很小,而輸入阻抗很大,連線過長時,應在輸入端使用阻抗匹配電阻:不使用的輸入端應接
高電平。
(5)數字信號的轉換速率應與要求速度相適應 (必要時使用阻尼電路),僅在需要時使
用高速器件。
(6)注意信號電纜的EMI性能。最好使用屏蔽電纜,必要時使用隔離電路。如必須使用
扁平電纜,則可以將信號線與地線交錯布置。
關於印製板設計的幾點建議:
(1)成本允許時,盡量使用4層以上的線路板,以提高EMI性能。
(2)仔細考慮器件的位置和方向。
(3)對敏感電路及強輻射電路使用屏蔽。
(4)盡量減小高頻信號及高敏感信號 (如時鍾信號)的迴路面積,旁邊不布置其它信號
線,並用地線包圍。
(5)在器件的電源、地端就近布置退藕電容器。
(6)無論器件位置、布線、信號電纜、地線,都盡可能按照電特性的不同 (模擬信號、
數字信號、離散量信號等)進行分組。
(7)不同部分的電路使用不同的地線,並形成樹形連接,避免地線環路;PCB空白位置
可以用地線填充:如果要連接系統地線與機箱地線,則在信號電纜連接器位置進行低阻抗連
接。
(8)使用先進的製造工藝。如PCB設計、製做、焊接、器件老化。
1.2機箱及過線的EMI設計
機箱及穿過的電源線、信號電纜通常是EMI設計的關鍵問題。機箱的作用是雙向電磁屏
蔽及接地,而穿過的導線很容易破壞機箱的電磁屏蔽效果。
為了防止設備本身產生的電磁干擾進入電源線,同時防止電源線上的干擾進入設備,一
般需要使用電源線濾波器抑制雙向的共模及差模傳導干擾,還可以使用瞬態電壓保護器及壓
敏電阻抑制浪涌電壓。
需要指出,來自電源線的共模千擾通過共模抑制電容器接至機箱。機箱必須妥善接地,
才能保證共模千擾的抑制效果。較大的共模抑制電容器可以改善共模千擾的抑制效果,但會
產生較大的漏電流,對安全不利。
當設備比較復雜時,屏蔽和接地方案需要仔細設計。如圖1,作者的一些體會:
(1)從機箱電源輸入口到電源線濾波器輸入端的連線應盡量短,以防止雙向空間電磁禍
合。最好選用帶插座的電源線濾波器。
電源線濾波器外殼應該與機箱形成良好導電接觸,並就近布置接地樁。
電Dv,線濾波器的輸入、輸出引線不要靠近,以防庄電磁禍合。建議把電源線濾波器靠近機箱
壁放置。
(2)穿過機箱的信號電纜很容易引入共模干擾,最好使用饋通濾波器或光電隔離器,必
要時應使用屏蔽網套。信號電纜應遠離電源線。
(3)為了屏蔽電磁干擾、抑制靜電放電干擾,機箱應近似為完整、連續的導電體:嚴格
控制機箱開孔尺寸,必要時使用多個狹縫或蜂窩狀屏蔽通風窗。
(4)鍵盤及顯示器件往往需要較大的窗口,不利於電磁屏蔽,可以考慮使用隔離倉技術
將顯示電路與其它電路隔離,或使用透明屏蔽材料。
圖1建議的機箱及屏蔽方案
二、軟體系統的抗干擾設計
嵌入式系統的靈魂是軟體系統,嵌入式系統的抗干擾設計,必須解決軟體系統的抗干擾
問題。很遺憾,目前的馮一諾依曼計算機體系無法保證軟體運行的絕對可靠,因此,必須使用
工程方法增強軟體系統的可靠性。以下結合作者的實踐經驗,給出一些針對軟體系統的可靠
性設計技術。
2.1軟體的可靠性設計
(1)開機自檢。即在復位後,軟體先進行系統檢查,以確保ROM內容正確、RAM可正
常讀寫、各外設正常工作……開機自檢對系統可靠運行是十分必要的。
(2)軟體的正確性和功能符合性。符合功能規范要求、並能正確運行,是軟體可靠性設
計的基本要求。和微機上的純軟體相比,嵌入式軟體不但和具體硬體緊密關聯,而且往往具
有明顯的、需要程序員維護的多任務特性:嵌入式系統還要求簡潔、直觀的人機交互方式,
因而需要仔細設計軟體。
(3)對錯誤數據的抗敏性。除了基本功能符合性之外,軟體設計時還應提高對錯誤數據
的抗敏性,如對輸入數據應進行必要的檢查、數據通信的校驗機制等。關於數據通信的舉例:
從串口接收數據,數據報格式為:[報頭」[-氏度]{數據}[報文校驗和],接收到[長度l後,應檢查
長度值的合法性:接收時,還應檢查數據報相鄰位元組的時間間隔,超時後放棄接收。
(』)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嵌入式系統的編程語言一般是c語言,甚至匯編語言,它們
都是過程性語言。和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 (C++, java)相比,過程性語言缺乏數據抽象、封
裝和隱藏,程序員經常使用一堆零散的變數表示一個對象,不容易保證軟體的可靠性,也不
利於軟體維護。
根據作者的實踐經驗,即使使用過程性語言,只要在程序設計中使用了面向對象的編程
思想,也可以設計出可移植性強、易於維護的程序。當然,在傳統的過程性語言中體現出面
向對象的編程思想,需要一定的編程經驗和技巧。
2.2暫態設計
在設備復位、啟動或關閉時,往往要求輸出埠具有確定狀態、或進入安全態,可以從
以 卜兒方面分析、測試並處理:
(1)假設電源穩定,當CPU處於復位狀態時,設各輸出端處於什麼狀態?
可以分析得到。如果復位時輸出端狀態與要求狀態相反,可以使用非門轉換;如果復位時口
線呈現高阻態,則可以加上拉或一「拉電阻。
(2)電源接通、斷開瞬間,設備輸出端處於什麼狀態?
由於實際系統的復雜性,電源接通、斷開瞬間,設備輸出端的狀態很難准確分析,一般採用
試驗、調整方法解決。
(3)許多可編程晶元都有復位時間要求,設備啟動時能否保證這些晶元的復位時間?主
要依靠分析和試驗方法解決。
2.3程序跑飛時輸出保持安全態
安全態指非動作態 (如電機停止運轉)。在嵌入式系統中,來自內部的程序設計缺陷或外
部竄入的電磁干擾都有可能造成程序跑飛。在系統方案設計時就應採取措施,當程序跑飛時
輸出盡可能保持在安全態。
程序跑飛時,CPU已無法執行正常程序流程。為了使輸出保持在安全態,必須使用硬體
邏輯判斷CPU發出的指令是否正確。基本思路是:CPU的輸出口線不直接控制動作器,而在
兩者之間增加硬體判斷邏輯:當CPU口線輸出特定的信號序列時,硬體判斷邏輯才輸出動作
指令,否則不輸出動作指令。
如圖2,圖中使用了單穩態觸發器判斷動作信號:只有當CPU口線連續輸出高於一定頻
率的方波時,才有動作指令輸出。圖中用與非門實現兩個信號的逗與地操作,提高可靠性。可
以使用CPLD等器件實現更復雜的動作信號判斷。
圖2用單穩態觸發器實現指令判斷
2.4程序跑飛後能自動恢復
即看門狗(WatcliDog)技術,己普遍應用。其基本原理是:設置一個定時器(即逗看門狗,
』),
該定時器溢出時會引起系統復位。程序需仔細設計:在正常執行時,能及時地對看門狗定時
器清零 (稱為逗喂狗,,),看門狗定時器不會溢出:當程序跑飛後,由於沒有及時逗喂狗地
,看門
狗定時器溢出,系統復位。
看門狗程序設計的關鍵是:(1)逗喂狗地指令應比較特殊,以防程序跑飛後CPU將其它數
據解釋為逗喂狗地指令:(2)只在少數關鍵程序位置逗喂狗地
,以保證程序跑飛後看門狗溢出。
可見,看門狗的作用是程序跑飛後盡快復位,並不能從根本上改善系統的可靠性。因此,
可靠性設計仍應從系統、硬體、軟體實現上仔細設計『
除看門狗之外,還有其它類似技術。如:(1)在不使用的程序存儲器中存放逗軟利復位地
指令,當程序跑 匕後,引起軟體復位;(2)在匯編指令之間插入一些nop指令,減少CPU對
L指令錯誤讀取的概率。
2.5部分數據發生錯誤— 休閑復位
軟體的運行錯誤有時還表現為一部分數據發生錯誤,而主進程 〔或土循環)仍在運行。
如:系統在開始運行時設定外設的工作狀態,運行中不再刷新。在運行中,如果外設的一{作
狀態被干擾破壞,將無法恢復。這樣的錯誤很難用看門狗技術完全檢測。嵌入式系統通常設
計為盡量簡潔的用戶界面、盡量少的用戶干預,當系統出現運行錯誤時,應盡可能自動恢復
到正常運行狀態。
為解決以上問題,一種可用的處理方法是:程序定期刷新外設的工作狀態 其缺點是;
系統性能下降、效果不理想、具體實現較復雜。為此,作者在實踐中使用逗空閑復位地技術進
行解決:
當系統處於空閑狀態一定時間以後,自動重新啟動。為了維持以前的狀態信息,可以在
非易失性存儲器中保存少數關鍵數據。系統重新啟動後,需要檢查這些數據,如果數據值無
異常,則裝入這些數據:否則,裝入預設數據,並根據需要給予提示。
三、結語
嵌入式系統的抗干擾設計是一個非常復雜、實踐性很強的問題,以上主要從硬體的EMI
設計及軟體的抗干擾設計等方面討論了作者對嵌入式系統抗千擾設計技術的一些理解。從目
前的應用現狀看,硬體EMI設計技術己經很成熟,應用也較成功;但作為嵌入式系統的核心
與靈魂的軟體系統,在可靠性方面還需要繼續改進。
參考文獻
張松春等,電子控制設備抗干擾技術及其應用,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5
鍾毓寧等,機電產品可靠性應用,中國計量出版社,1999
李海泉。計算機中的電磁干擾研究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2.12, p30
何立民,單片機應用技術選編一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9
[1]
陰
[3]
[4]
⑼ GSM移動台組成及工作原理
移動通信技術
GSM屬於第2代(2G)蜂窩移動通信技術。模擬蜂窩技術被稱為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寬頻CDMA技術被稱為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即3G。
無線電介面
GSM 是一個蜂窩網路,也就是說行動電話要連接到它能搜索到的最近的蜂窩單元區域。GSM網路運行在多個不同的無線電頻率上。
GSM網路一共有4種不同的蜂窩單元尺寸:巨蜂窩,微蜂窩,微微蜂窩和傘蜂窩。覆蓋面積因不同的環境而不同。巨蜂窩可以被看作那種基站天線安裝在天線桿或者建築物頂上那種。微蜂窩則是那些天線高度低於平均建築高度的那些,一般用於市區內。微微蜂窩則是那種很小的蜂窩只覆蓋幾十米的范圍,主要用於室內。傘蜂窩則是用於覆蓋更小的蜂窩網的盲區,填補蜂窩之間的信號空白區域。
蜂窩半徑范圍根據天線高度、增益和傳播條件可以從百米以上至數十公里。實際使用的最長距離GSM規范支持到35公里。還有個擴展蜂窩的概念,蜂窩半徑可以增加一倍甚至更多。
GSM同樣支持室內覆蓋,通過功率分配器可以把室外天線的功率分配到室內天線分布系統上。這是一種典型的配置方案,用於滿足室內高密度通話要求,在購物中心和機場十分常見。然而這並不是必須的,因為室內覆蓋也可以通過無線信號穿越建築物來實現,只是這樣可以提高信號質量減少干擾和回聲。
⑽ ATM128單片機編程應用。
電子技術書籍
音響技術
74 立體聲音箱的結構、應用和製作
75 電子產品維修技術叢書 音響原理與電路分析
76 家用電器維修叢書 家用音響電路原理與檢修方法
77 現代音響設備原理與維修大全
78 高保真音響設計製作
79 實用音響工程與調音技術
80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 高保真擴音機製作
81 現代擴聲技術與工程
82 現代音響工程
83 新編HI-Fi音響原理及檢修技術
84 音響設備原理與維修精華
85 家庭影院組建
86 怎樣配置、調試家庭影院系統
87 音響愛好者
硬體編程
95 VHDL 與數字電路設計
96 復雜數字電路與系統Verilog HDL設計技術
97 VERILOG HDL硬體描述語言
98 ahdl入門
儀器儀表
99 常用儀表的使用方法
100 半導體管特性圖示儀原理、維修、檢定與應用
101 常用儀表的使用方法
102 電子示波器及其應用
103 高壓兆歐表
104 勝利牌數字儀器儀表原理與檢修指南
105 無線電實驗叢書 常用無線電儀器和器件手冊
106 現代電信儀表原理與應用
107 常用電子儀器原理、使用、維修
108 電子示波器及其應用
109 模擬與數字萬用表檢測及應用技術
110 實用萬用電表檢修
111 萬用電表檢修技巧與實例
112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 怎樣用萬用電表檢測集成電路
113 線電愛好者叢書精品系列 萬用電表使用技巧與實例
114 新型萬用表的使用技巧
115 新型萬用表實用手冊
116 用萬用表檢測電子元器件
117 指針式萬用表實用測量技法與故障檢修
118 萬用表測試元器件大全
119 新型數字萬用表原理與維修
120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 怎樣用萬用電表檢測集成電路
顯示技術
121 液晶電視――液晶顯示的原理和應用
122 液晶器件工藝基礎
123 液晶顯示應用技術
124 高新技術叢書 平板顯示器件原理及應用
125 LED顯示屏系統原理及工程技術
126 VGA、SVGA彩色顯示器的原理、維修及圖集
127 電子顯示技術
128 光柵數字顯示技術及其應用
129 計算機數據顯示器原理與設計
130 微型計算機顯示器實用維修技術與實例
131 顯示技術(譯文集)
132 顯示器電路原理與維修
133 顯示器維修大全
134 熒光屏上的示波測量法 電子示波器在生產和科學技術中的應用
135 示波器技術
微波技術
136 微波電路
137 微波技術基礎(第二版)
138 微波通信與衛星通信
139 微波電路設計
140 微波技術基礎與應用_陳振國
141 微波原理_吳下嫻
微電子技術
142 大規模可編程邏輯器件及其應用
143 集成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144 集成電路名詞術語解釋
145 集成電路入門
146 集成電路――設計原理與製造
147 集成電路製造工藝
148 集成電子技術教程
149 模擬集成電路(原理、設計、應用)
150 專用集成電路高級綜合理論
151 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基礎
152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微細加工技術
153 集成電路及應用
154 微電子電路設計原理及應用
155 微電子焊接與封裝
156 微電子技術概論
157 微電子技術基礎 雙極、場效應晶體管原理
158 微電子器件應用可靠性技術
159 微電子設備的換熱
160 微電子學叢書 ULSI器件、電路與系統
161 微電子學叢書 碳化硅寬頻隙半導體技術
162 微電子學叢書 小尺寸半導體器件的蒙特卡羅模擬
163 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規劃教材 微電子器件可靠性
遙控遙測技術
164 實用遙控電路原理與設計速成
165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 實用無線電遙控(修訂本)
166 無線電遙測
167 遙測遙控技術
168 遙感遙測及計算機應用
169 遙測遙控信息傳輸原理
嵌入系統設計
嵌入式系統開發聖經
電磁兼容技術
170 機電一體化電磁兼容設計
171 電磁兼容標准匯編·通信、信息技術設備類及系統間卷
172 通信系統中的電磁兼容理論與技術
173 無線電工程中的電磁兼容
174 電磁兼容性原理及應用
175 電磁兼容標准與認證
176 電磁兼容標准匯編·電工、電子產品類卷
177 電磁兼容設計
電子工藝技術
178 電子工業生產技術手冊(3)電子元件卷
179 電子工藝及電子工程設計
180 電子工藝實訓教程
181 電子裝配工藝
182 電子組裝技術
183 高等學校教材 電器製造工藝學(第2版)
184 高等學校教材 電子工藝基礎
185 晶體管原理與工藝
186 現代電子工藝技術指南
187 電工產品學
防干擾技術
188 電子設備的防干擾設計
189 電子電路實用抗干擾技術
190 屏蔽技術
191 電子對抗原理(上冊)
192 電子電路實用抗干擾技術
193 密封技術
194 密封
靜電技術
195 電機工程手冊(第二版)(7) 應用卷(二) 第5篇 靜電技術和電的其他
196 電子產品防靜電技術要求
197 電子產品製造防靜電系統測試方法
198 電子設備製造防靜電技術
199 esd 保護設計
200 ESD知識介紹
201 接地技術
自動化技術
202 機械工業自動化技術 檢測自動化
203 電氣控制與PLC
204 高等工科學校適用 工廠電氣控制技術
205 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手冊
206 工業自動化儀表叢書 射流技術及其應用
光電技術
207 光電技術
208 光電子學及其應用
209 激光原理與激光技術
210 高等學校教材 光測原理和技術
211 光電檢測技術
212 光電子學及其應用
213 紅外技術基礎與應用
214 激光工藝與微電子技術
215 無損檢測技術叢書 激光全息檢驗
216 現代高技術叢書 激光與光電子技術
217 紅外電子學
218 紅外技術原理手冊
219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 紅外線與超聲波遙控
220 光電圖像處理
221 激光等離子體原理
222 激光技術和應用
223 激光器件原理與設計
224 激光原理與激光技術
225 固體激光技術基礎叢書之二 激光晶體
電工技術
226 安裝與維修電工技術 (第2版)
227 帶電作業技術
228 低壓電工實用技術
229 電動機應用技術叢書 變頻器應用技術及電動機調速
230 電工基礎
231 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 下冊
232 電工類實用手冊大系
233 電工與電子基礎
234 供配電設計手冊
235 交流電機的非正弦供電
236 節電技術與節電工程
237 輸配電工程學
238 常用電工計算
239 電工必讀叢書 電工電氣線路與設備故障檢修600例
240 電工基礎
241 電工實用技術叢書 常用電工測量技術
242 電工實用技術叢書 如何保證安全用電
243 電工實用手冊
244 現代家庭生活常識叢書 電工常識百問百答
245 現代家庭實用電工技術
245 袖珍電機修理工手冊
247 最新電工實用經典線路範例
248 交流步進傳動系統
249 交直流傳動系統的自適應控制
250 非同步電動機直接轉矩控制
251 執行電動機
252 直流無刷電動機原理及應用
對講機
253 集群移動通信機和對講機原理、使用及維護手冊
254 對講機原理、使用及縱圖集(二)
255對講機原理、使用及縱圖集(三)
通信技術
256 GSM手機維修培訓教程
257 OHM科學叢書 圖解B-ISDN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
258 可視圖文業務網
259 通信基礎知識
260 現代通信系統原理
261 射頻通信電路
262 綜合業務數字網導論
263 綜合寬頻接入技術
264 寬頻城域建設與管理
265 專用移動通信網組網技術及維護
266 漁業電子技術叢書 單邊帶通信原理
267 中等職業學校電子信息類教材(通信技術專業) 手持行動電話原理與維
268 有線電視模擬-數字光纖與微波傳輸技術
269 非同步轉移模式――ATM技術及應用
270 非同步傳遞方式寬頻ISDN技術
271 移運通信前尚技術叢書 軟體無線電原理與應用
272 移動通信前沿技術叢書 GSM網路與GPRS
273 曜高技術普及叢書 虛擬專用網
274 現代移動通信技術叢書 藍牙協議及其實現
275 無線尋呼機(BB機)原理與維修
276 無線尋呼系統
277 無線電尋呼和無繩通信
278 衛星數字電視接收機的使用與維修
279 微機通信指南
280 微機通信原理與實用技術
281 微波與光導波技術
282 網路與信息安全技術叢書 電子商務站點黑客防範
283 同步數字體系(SDH)技術及其應用
284 完全手冊系列叢書 MODEM完全手冊
285 網路與通信譯林精選系列 ADSL/VDSL原理
286 通信原理與技術
287 通信原理(第4版)
288 通信網原理及其實現技術
289 鎖相與頻率合成技術
290 數字移動通信及ISDN
291 數字行動電話機原理及維修技術
292 數字衛星電視接收技術
293 數字微波中繼通信及設備
294 數字通信:第三版
295 實用衛星電視接收技術 ――原理、安裝、測試和檢修
296 時分雙工CDMA移動通信技術
297 時尚數字手機原理與維修(二)
298 雷達原理(修訂版)
299 全國高技術重點圖書·通信技術領域 信號復制生成理論及應用
300 全國高技術重點圖書·通信技術領域 編碼密碼學
301 寬頻無線接入和無線區域網
302 寬頻網路技術及測試
303 寬頻Zooe叢書 xDSL技術與應用
304 寬頻Zone叢書 寬頻接入技術
305 糾錯編碼技術和應用
306 精通串列通信
307 介質光波導器件原理
308 集成鎖相環路 原理 特性 應用
30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綜合業務數字網與非同步轉移模式ISDN
310 光纖通信設計
311 光纖接入網技術
312 光纖技術及應用
313 蜂窩移動通信――模擬和數字系統
314 分組變換技術及其應用
315 數據機實用技術
316 數據機初學者指南
317 電子數據交換(EDI)系統工作原理及標准
318 cdma 2000技術
319 GSM原理及其網路優化
320 通信流理論基礎與多媒體通信網
321 現代通信網和計算機網管理
322 信息高速公路實用教材 寬頻網路技術及其應用
323 信息編碼技術及其應用大全
324 非同步傳遞方式寬頻ISDN技術
325 GSM標准
326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原理與工程設計IS-95 CDMA和cdma2000
單片機
327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328 MCS-51單片機原理及實用技術
329 位微型計算機原理·介面技術及其應用
330 單片機開發與典型應用設計
331 單片機實用系統設計技術
332 IBM PC微型計算機原理及介面技術
333 MCS-51單片機原理及介面技術 修訂版
334 北京職業教育計算機應用培訓教材 單片機――原理·操作·實驗·應用
335 單片機實用技術_整機設計、多機通信、實用技術
336 EM78系列單片機簡介
337 單片機器件應用手冊
338 MCS 96 MC68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339 數字PID及其演算法
家用電器電器維修技術
340 45種廚房電器使用與維修
341《家用電器常識叢書》 聲像·廚房家用電器分冊
342 DVD機維修技術原理與方法
343 OHM科學叢書 圖解數字磁帶錄音機
344 VCD、CVK、SVCD、DVD激光影碟機實用指南
345 VCD/DVD視盤機原理與維修
346 VCD/SVCD/DVD機維修寶典叢書 十大主板名牌VCD/SVCD/DVD機維修精
347 VCD/SVCD/DVD機維修寶典叢書 十大主板拼裝VCD機維修精要與實例
348 百種家用電器實用手冊
349 彩色顯示器原理與檢修技術速成
350 初級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含視頻設備維修工、音頻設備維修工)
351 磁帶錄像機原理與調試
352 大彩電、攝錄機、影碟機 原理·調測·檢修
353 大哥大 BP機 住宅電話使用手冊
354 大屏幕遙控彩色電視機原理與維修
電子基礎
442 圖解電子學入門[日]OHM
443 變流技術基礎及應用
444 超高頻技術
445 磁路與磁場
446 等離子體電子工程學
447 低頻電子線路
448 電子工程師便攜手冊
449 電子高新技術叢書 第6分冊
450 電子調節技術入門
451 電子工程中的積分變換
452 電子模擬數字轉換器
453 電子技術教育叢書 電子特技原理及應用
454 電子設計技術
455 電子線路(提高版·模擬電路與脈沖數字電路)
456 電子學基礎及應用集成和分立系統
457 電子系統建模模擬與評估
458 電子學重要公式活用手冊
459 高等電路
460 高等學校教材 數字電路
461 固態高頻電路
462 高頻電子線路 第三版
463 高等學校教學用書 無線電技術
464 脈沖與數字電路
465 實用電氣線路及原理
466 實用電子公式手冊
467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
468 數字集成電子技術基礎
469 數字信號處理(修訂版)
470 數字原理
471 現代工程師實用數字化技術
472 線性與非線性電路
473 線性系統理論和設計
474 新舊電氣圖形符號對照讀本
475 現代電子學辭典――英漢、漢英名詞對照
476 信號變換與處理
477 袖珍電子工程師手冊
478 優化方法與電路優化設計
479 與電子愛好者談電子技術
480 怎樣看電氣線路圖
481 自適應濾波器原理(第三版)
482 電子工程師指南
483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精品系列 無線電愛好才讀本
484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精品系列 無線電愛好才讀本(上)
485 21世紀電子電氣工程師系列 數字電路
486 數控技術
487 數字控制系統――原理、硬體與軟體
488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489 數字電子技術分析及其實用電路設計
490 21世紀電子電氣工程師系列 數字電路
491 數字系統現場集成技術叢書
492 圖解數字電路的計算
493 無線電接收
494 通訊及消費類電子產品的設計
495 電子電路資料薈萃
496 超高頻技術和器件(上冊)超高頻技術
497 磁偏轉線圈設計理論基礎
498 電器照明設計
499 電子愛好者電子線路設計應用手冊
500 電子電路系統及標准最佳設計及實踐
501 電子線路設計手冊
502 蓄電池快速充電的原理與實踐
502 非線性半導體電阻及其應用
503 變容二極體的應用
504 常用電子元器件簡明手冊
505 常用新穎電子器件及其應用
506 磁性材料基礎
507 電力電子電路精選 ――常用元器件·實用電路·設計實例
508 電介質材料及其介電性能
509 電力電子新器件及其應用技術
510 電子電路及電子器件
511 電子工程師手冊 上冊 第4篇 電子元器件
512 電子工程師手冊 上冊 第1篇 常用資料
513 電子電路及電子器件
514 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513 無線電元器件精匯
514 無線電元器件檢測與修理技術入門
515 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叢書 電子元器件失效分析及應用
516 最新電子元器件產品大全第三冊--真空電子器件與顯示器件
517 最新電子元器件產品大全第一冊--分立半導體器件
518 固態繼電器
電子製作技術
519 電子鎮流器原理與製作
520 實用電子裝置製作精選·續集·
521 新穎實用電子設計與製作
522 無線電製作精匯
電視技術
523 背投影式彩色電視機檢修手冊 1
524 閉路電視系統工程技術
525 閉路電視系統設計與應用
526 彩色電視和立體電視
527 超高頻電視調諧器設計與原理
528 大屏幕電視
529 大屏幕遙控彩色電視機原理與維修
530 等離子體電子工程學
531 電視機元器件檢修大全(下)
532 電視機原理與檢修
533 電視技術與應用
534 電視牆顯示及控制技術
535 電視天線放大器原理、製作與維修
536 電信技術普及叢書 大屏幕電視
537 電信新技術培訓系列教材 會議電視
538 高清晰度電視(HDTV)
539 工業電視攝象機
540 共用天線電視系統(修訂本)
541 廣播電視設備原理·使用·維修系列教材 有線電視原理·設計·維修
542 家用電器維修金例叢書 大屏幕及背投彩電維修金例
543 監控電視系統原理與設計
544 開路與閉路電視原理及維修
545 看圖學修家叢書 看圖學修彩色電視機
546 全數字高清晰度電視和DVB
547 數字電視和高清晰度電視
548 數字電視技術:高清晰度數字視頻原理與應用 (第三版)
549 數字電視原理
550 天線原理
551 圖文電視系統原理與應用
552 衛星電視與有線電視技術
553 電視與有線電視技術(修訂本)
554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 電視接收天線
555 相控陣和頻率掃描天線原理
556 新型電視接收天線
557 有線電視模擬-數字光纖與微波傳輸技術
558 有線電視系統性能檢測
559 最新實用衛星電視接收技術(第二版)
電源技術
560 電源技術
561 電子工業技術詞典 電源
562 不間斷電源的原理安裝調試和維修
563 電子設備電源技術普及叢書 逆變器知識
564 開關集成穩壓器控制器的原理及應用
565 特種集成電源最新應用技術
567 微型計算機電源原理與維修
568 新型單片開關電源的設計與應用
569 轉換式電源供給器原理與設計
570 PWM開關變換器的工作原理
571 UPS不間斷電源剖析與應用
572 UPS應用及其維修技術
573 不連續導電模式高功率因數開關電源
574 集成開關電源的設計製作調試與維修
575 開關電源
576 開關電源的設計
577 開關電源的設計與應用
578 開關式穩壓電源
579 開關穩壓電源――原理、設計與實用電路
580 實用電源電路集錦
581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精品系列 新型實用電源電路集錦
582 現代電源設計大全
583 新型特種集成電源及應用
變頻技術
584 變頻高速應用技術
585 變頻器基礎及應用
586 變頻器應用手冊
587 電氣自動化新技術叢書 SPWM變頻調速應用技術
588 交流調速技術
589 脈寬調速系統
590 PWM變頻調速技術
591 SPWM變頻調速應用技術 第二版
592 大功率交-交變頻調速及矢量控制
變壓器技術
593 電力變壓器安裝
594 變壓器應用與維修
595 變壓器全書 (電力變壓器實用技術)
596 電力變壓器的安裝、運行和維修
597 電力變壓器絕緣技術
598 電流互感器
599 電能表修校及裝表接電工
600 繼電保護叢書 發電機變壓器 整流型保護繼電器原理
601 脈沖變壓器設計
602 新編變壓器實用技術問答
程式控制交換技術
603 EWSD數字電子交換系統
604 程式控制交換機原理及維護
605 程式控制數字交換與現代通信網
606 清華大學電子與信息技術系列教材 程式控制交換與綜合業務通信網
607 數字程式控制交換原理與應用
608現代交換原理
感測器技術
609 感測器
610 感測器的理論與設計基礎及其應用
611 感測器原理 設計與應用(第三版)
612 現代感測器集成電路:通用感測器電路
613 新編感測器技術手冊
DSP技術
614 DSP基礎與應用系統設計
615 DSP控制器及其應用
616 DSP晶元的原理與開發應用(第2版)
617 DSP原理及其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
618 TMS320C6000系列DSPs的原理與應用
619 DSP開發技術
620 DSP原理及應用
621 DSP廣度與深度
622 DSP指導
USB技術
623 USB系統體系
SMT技術
624 實用表面組裝技術
625 表面安裝技術設計指南
626 自動裝置元件及其動態特性
627 表面組裝工藝通用技術要求
628 表面組裝用膠粘貼通用規范
629 表面組裝元器件焊接實驗
630 表面組裝組件焊點質量評定
631 貼片代碼手冊
PLC技術
632 CAD應用系列叢書 可編程邏輯器件設計
633 可編程序控制器(PLC)應用技術
634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原理及應用系統設計技術
635 可編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應用
636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系統設計與應用實例
637 可編程序控制器基礎與編程技巧
638 邏輯與可編程式控制制系統
639 現代可編程序控制器原理與應用
640 可編程邏輯器件PLD原理與應用
641 可編程邏輯器件設計
642 可編程邏輯器件原理、開發與應用
PCB技術
641 無線電電子設備印製板的設計和生產的自動化
642 印製電路技術
643 印製電路設計標准手冊
644 高速PCB設計指南
645 PCB設計基礎教程
646 PCB設計基本工藝要求
647 印刷電路板的設計原則和抗雜訊措施
648 印刷電路板的平衡設計
649 PCB Designer』s SI Guide
半導體技術
650 CMOS模擬電路設計
651 半導體變流技術
651 半導體超晶格材料及其應用
652 半導體導波光學器件理論及技術
653 半導體電路原理及應用
654 半導體發光材料和器件
655 半導體和半導體器件
656 半導體器件物理
657 半導體手冊 第二編 材料
658 半導體應用知識
FPGA/CPLD技術
659 CPLD技術及其應用
661 CPLD數字電路設計--使用MAX+plusⅡ入門篇
662 PLD與CPLD數字電路設計――使用machxl
663 FPGA高級設計
664 FPGA原理、設計與應用
665 可編程邏輯陳列FPGA和EPLD
666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開發與應用
667 FPGA設計指導手冊
668 FPGA集成培訓
669 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CP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