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比較用MSI和SSI成組合邏輯電路的優缺點
MSI電路可以直接實現組合邏輯函數,並且用的組合邏輯電路元件少,連線簡單,省時省力,可靠性也高,是進行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一種重要方法。
SSI電路也可以用的,但是要用的組合電路元件多,所以連線復雜,操作起來麻煩,其穩定性和可靠性不高,主要用來設計較小規模集成電路,應用沒有MSI廣泛。
② 在電子電路設計中 SSI,MSI,LSI,VLSI,ULSI,ADC,DAC等概念,請問這些名詞,分別是指什麼含義
1、SSI是小規模集成電路的縮寫。
全稱:Small-scale integration。
2、MSI是中等規模集成電路的縮寫。
全稱:Middle-scale integration。
3、LSI是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縮寫。
全稱:Large-scale integration。
4、VLSI是甚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縮寫。
全稱:Very-Large-scale integration。
5、ULSI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縮寫。
全稱:Ultra-Large-scale integration。
6、ADC是模數轉換器的縮寫。
全稱:Analog-Digital Convertor。
7、DAC是數模轉換器的縮寫。
全稱:Digital-Analog Convertor。
(2)ssi電路擴展閱讀:
按照所處理信號形式的不同,通常可將電子電路分為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兩大類。用於傳遞和處理模擬信號的電子電路稱為模擬電路;對數字信號進行傳遞、處理的電子電路稱為數字電路。
模擬電路通常注重的是信號的放大、信噪比、工作頻率等問題。常見的有放大器電路、濾波電路、變壓電路等。如收音機、電視機、電話機、變壓器等電路。
數字電路被廣泛地應用於數字電子計算機、數字通信系統、數字式儀表、數字控制裝置及工業邏輯系統等領域,能夠實現對數字信號的傳輸、邏輯運算、計數、寄存、顯示及脈沖信號的產生和轉換等功能。
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的結合越來越廣泛,在技術上正趨向於把模擬信號數字化,以獲取更好的效果,如數碼相機、數碼電視機等。
進行電子電路設計的中心任務是按功能要求設計出具有該功能的電路,或者可以說。
設計完備的電路,使其能夠完成預期的功能。
一般地說,電子電路設計的內容或步驟為:
1、先分析所要實現的功能,並對其功能進行歸類整合,明確輸入變數、輸出變數和中間變數。
2、提出電路的功能要求,明確各功能塊的功能及其相互間的連接關系,並作框圖設計。
3、確定或者設計各單元電路,確定其中的主要器件,給出單元電路圖。
4、整合各單元電路,規范設計統一的供電電路即電源電路,並做好級聯的設計。
5、設計詳盡電路全圖,確定全部元器件並給出需用元器件清單。
6、根據元器件和電路設計印製電路板圖,並給出相應的元器件分布圖、接線圖等。如果是整機的,一般還要提供整機結構圖。
7、實現工藝比較復雜以及有特殊工藝要求的,需要給出工藝要求說明,或者給出工藝設計報告。
8、進行業余設計或者屬於單體實驗開發類的電路設計時,還要經過調試與測試。並給出實驗與測試的結果。
9、寫出設計說明書或者設計報告。
③ 請問SSI組件是什麼,包括哪些常見器了類型基本門屬於SSI組件嗎
SSI是指小規模集成電路,第一代集成電路,就是一些簡單的基本門和復合門,現在已經很少有了,
④ 設計ssi數字邏輯電路函數以實現以下邏輯函數,並分析電路功能
有具體要求嗎?
⑤ SSI,MSI,LSI,VLSI,CMI,CAT分別是什麼意思
這樣的解釋有太多了……要看你說的是哪方面的縮寫啊?
如果是電路方面的,
SSI(SmallScaleIntegratedcircuites)小規模版集權成電路
MSI()中規模集成電路
LSI(LargeScaleIntegratedcircuites)大規模集成電路
VLSI()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另外,
CMI應該是(ComputerManagedInstruction),指計算機管理教學
CAT就不知道了,如果是你寫錯的話,
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是指:計算機輔助教學
⑥ SSI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關鍵步驟是什麼
(1)邏輯抽象
(2)列些真值表
(3)寫出邏輯函數表達式並化簡與變換
(4)畫出邏輯圖
⑦ 小規模集成電路(SSI)的集成對象一般是________。 A. 存儲器晶元 B. 晶元組晶元 C. 門電路晶元 D. CP
C 門電路晶元
⑧ 第三代:由中規模集成電路(MSI)、小規模集成電路(SSI)取代原來的分立元件製成的計算機(1964---1971年
電腦的發展
世界上第一台電腦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於1946年研製成功,並命名為ENIAC(Electronie Nun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ator)。他是一個龐然大物,由18 800多個電子管、1500多個繼電器、30個操作控制台組成;佔地170平方米,重30多噸,每小時耗電150千瓦。
從ENIAC誕生到現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電子電腦的發展已經歷了四代,按照構成計算機的基礎硬體(基本邏輯元件),其發展過程大致可劃分如下。
第一代:由電子管製成的計算機(1946—1955年),其特點是速度低、功耗大、價格昂貴、可靠性差、用機器語言編程、應用難得大且僅應用於數值計算。
第二代:由晶體管製成的計算機(1955—1964年),其特點是體積縮小、功耗降低、速度增快、價格比較便宜、可以使用高級語言編程、形成軟體控制、應用於數據處理和實時控制。
第四代:由大規模集成電路(LSI)、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構成的計算機(1971—現今),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出現,使得電腦的性能極大的提高,價格大幅下降,軟體更加豐富,應用領域更加擴大,電腦網路開始普及,巨型機開始產生。
⑨ 電子電路中 SMIO SSI SPI IDC JTAG 這些通訊介面電路在電路中起的是什麼作用。
Flexible storage media interface (SMIO) .智能媒體介面,一般支持一種NAND, NOR , CF, MS/MS-Pro 等介面用於擴展存儲。
Serial Interface:SSI,SPI,IDC. 串列匯流排。
SSI(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同步串列接版口。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列外權設介面。SPI可以同時發出和接收串列數據。
Two wire serial interface, IDC( I2C).雙線匯流排。IDC i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I2C devices 。
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 for debugging .主要用於晶元內部測試。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