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路的基本元件有
電路的最基本元件有:電源、電阻、電容、電感、導線和開關。
❷ 完整電路的四大元件以及各元件的功能
電源 開關 導線 負載。電源為電路提供電能。開關接通或斷開電路。導線連接電源與開關 負載之間的通路。負載利用電能工作的器件。
❸ 電路通常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是什麼
電路的組成:
電路由電源、開關、連接導線和用電器四大部分組成。實際應用的電路都比較復雜,因此,為了便於分析電路的實質,通常用符號表示組成電路實際原件及其連接線,即畫成所謂電路圖。其中導線和輔助設備合稱為中間環節。
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設備。電源的功能是把非電能轉變成電能。例如,電池是把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發電機是把機械能轉變成電能。
由於非電能的種類很多,轉變成電能的方式也很多。電源分為電壓源與電流源兩種,只允許同等大小的電壓源並聯,同樣也只允許同等大小的電流源串聯,電壓源不能短路,電流源不能斷路。
在電路中使用電能的各種設備統稱為負載。負載的功能是把電能轉變為其他形式能。例如,電爐把電能轉變為熱能;電動機把電能轉變為機械能,等等。通常使用的照明器具、家用電器、機床等都可稱為負載。
連接導線用來把電源、負載和其他輔助設備連接成一個閉合迴路,起著傳輸電能的作用。
輔助設備:輔助設備是用來實現對電路的控制、分配、保護及測量等作用的。輔助設備包括各種開關、熔斷器、電流表、電壓表及測量儀表等。
(3)電路四大基本原件擴展閱讀:
集成電路的影響:
集成電路取代了晶體管,為開發電子產品的各種功能鋪平了道路,並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第三代電子器件從此登上舞台。
它的誕生,使微處理器的出現成為了可能,也使計算機變成普通人可以親近的日常工具。集成技術的應用,催生了更多方便快捷的電子產品,比如常見的手持電子計算器,就是基爾比繼集成電路之後的一個新發明。直到今天,硅材料仍然是我們電子器件的主要材料。
❹ 電路有哪四大保護分別由什麼元件實現
過流,過(欠)壓,短路,漏電保護
過流和短路用熔斷器,斷路器(空氣開關)
過壓用過欠壓保護器
漏電有漏電保護器
❺ 電路的四個基本組成部分是什麼
電路的四個基本組成部分: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
❻ 電子四大元件分別是什麼
電子四大元器件是電阻、電容、晶體二極體和穩壓二極體。
其特點如下:
1、電阻
電阻,因為物質對電流產生的阻礙作用,所以稱其該作用下的電阻物質。電阻將會導致電子流通量的變化,電阻越小,電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沒有電阻或電阻很小的物質稱其為電導體,簡稱導體。不能形成電流傳輸的物質稱為電絕緣體,簡稱絕緣體。電阻元件的電阻值大小一般與溫度有關,衡量電阻受溫度影響大小的物理量是溫度系數,其定義為溫度每升高1℃時電阻值發生變化的百分數。
2、電容
電容指的是在給定電位差下的電荷儲藏量;記為C,國際單位是法拉(F)。一般來說,電荷在電場中會受力而移動,當導體之間有了介質,則阻礙了電荷移動而使得電荷累積在導體上;造成電荷的累積儲存,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兩片平行金屬板。也是電容器的俗稱。
3、晶體二極體
晶體二極體固態電子器件中的半導體兩端器件。這些器件主要的特徵是具有非線性的電流-電壓特性。此後隨著半導體材料和工藝技術的發展,利用不同的半導體材料、摻雜分布、幾何結構,研製出結構種類繁多、功能用途各異的多種晶體二極體。製造材料有鍺、硅及化合物半導體。晶體二極體可用來產生、控制、接收、變換、放大信號和進行能量轉換等。
4、穩壓二極體
穩壓二極體(又叫齊納二極體),此二極體是一種直到臨界反向擊穿電壓前都具有很高電阻的半導體器件。穩壓二極體在電路中常用「ZD」加數字表示,如:ZD5表示編號為5的穩壓管。
❼ 電子四大元器件是什麼其特點是
電子四大元器件:
1、電阻。電阻器(Resistor)的種類有很多,常用的有繞線電阻、高壓電阻、碳膜電阻等,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直接稱為電阻。是一個限流元件,將電阻接在電路中後,電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兩個引腳,它可限制通過它所連支路的電流大小。阻值不能改變的稱為固定電阻器。阻值可變的稱為電位器或可變電阻器。理想的電阻器是線性的,即通過電阻器的瞬時電流與外加瞬時電壓成正比。用於分壓的可變電阻器。在裸露的電阻體上,緊壓著一至兩個可移金屬觸點。觸點位置確定電阻體任一端與觸點間的阻值。
2、電感。電感(電感線圈)是用絕緣導線(例如漆包線、紗包線等)繞制而成的電磁感應元件,也是電子電路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電感是用漆包線、紗包線或塑皮線等在絕緣骨架或磁心、鐵心上繞製成的一組串聯的同軸線匝,它在電路中用字母「L」表示,主要作用是對交流信號進行隔離、濾波或與電容器、電阻器等組成諧振電路。
3、電容。電容,電容器的簡稱,是電子設備中大量使用的電子元件之一,廣泛應用於隔直、耦合、旁路、濾波、調諧迴路、能量轉換、控制電路等方面。
4、憶阻器。憶阻器,全稱記憶電阻(memory resistor)。最早提出憶阻器概念的人是華裔的科學家蔡少棠,時間是 1971 年。2013年,比勒菲爾德大學物理學系的高級講師安迪·托馬斯博士研製的憶阻器被內置於比人頭發薄600倍的晶元中,利用這種憶阻器作為人工大腦的關鍵部件,他的研究結果將發表在《物理學學報D輯:應用物理學》雜志上。
❽ 組成電路的四種基本元件是什麼
一般來說是有三種: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你看到的電路都是由這三種組成的.我們平常看到的電子器件、晶元、集成電路等其實都是由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構成。
我看已經回答的這些人,可能都不是做電子這行的吧,回答的很外行,呵呵(別罵我~~).
如果樓主非要追究第四種:
美國惠普公司實驗室研究人員在5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宣稱,他們已經證實了電路世界中的第四種基本元件———記憶電阻器,簡稱憶阻器(Memristor)的存在,並成功設計出一個能工作的憶阻器實物模型。這項發現將有可能用來製造非易失性存儲設備、即開型PC、更高能效的計算機和類似人類大腦方式處理與聯系信息的模擬式計算機等鋪平了道路,未來甚至可能會通過大大提高晶體管所能達到的功能密度,對電子科學的發展歷程產生重大影響。
華裔科學家37年前理論預測成真
基礎電子學教科書列出了三種基本的被動電路元件: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早在1971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華裔科學家蔡少棠教授就從理論上預言了憶阻器的存在。憶阻器實際上就是一個有記憶功能的非線性電阻器。蔡少棠發表的論文《憶阻器:下落不明的電路元件》提供了憶阻器的原始理論架構,推測電路有天然的記憶能力,即使電力中斷亦然。簡單說,憶阻器是一種有記憶功能的非線性電阻。通過控制電流的變化可改變其阻值,如果把高阻值定義為「1」,低阻值定義為「0」,則這種電阻就可以實現存儲數據的功能。
雖然這一預測提出已近40年,但一直無人能證實這一現象的存在。來自惠普實驗室下屬的信息和量子系統實驗室的4位研究人員,最近證實了憶阻現象在納米尺度的電子系統中確實是天然存在的,他們以《尋獲下落不明的憶阻器》為論文標題來呼應蔡教授的預測。在這樣的系統中,固態電子和離子運輸在一個外加偏置電壓下是耦合在一起的。這一發現可幫助解釋過去50年來在電子裝置中所觀察到的明顯異常的回滯電流—電壓行為的很多例子。蔡教授對這項研究成果感到興奮,稱「從來沒想到」他的理論被擱置37年後還能得到證實。
研究人員表示,憶阻器器件的最有趣特徵是它可以記憶流經它的電荷數量。蔡教授原先的想法是:憶阻器的電阻取決於多少電荷經過了這個器件。也就是說,讓電荷以一個方向流過,電阻會增加;如果讓電荷以反向流動,電阻就會減小。簡單地說,這種器件在任一時刻的電阻是時間的函數———或多少電荷向前或向後經過了它。這一簡單想法的被證實,將對計算及計算機科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有望製成更快更節能的即開型PC
憶阻器最簡單的應用就是構造新型的非易失性隨機存儲器,或當計算機關閉後不會忘記它們曾經所處的能量狀態的存儲晶元。研究人員稱,今天的動態隨機存儲器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當你關閉PC電源時,動態隨機存儲器就忘記了那裡曾有過什麼,所以下次打開計算機電源,你就必須坐在那兒等到所有需要運行計算機的東西都從硬碟裝入到動態隨機存儲器。有了非易失性隨機存儲器,那個過程將是瞬間的,並且你的PC會回到你關閉時的相同狀態。
研究人員稱,憶阻器可讓手機在使用數周或更久時間後無需充電,也可使筆記本電腦在電池電量耗盡後很久仍能保存信息。憶阻器也有望挑戰目前數碼設備中普遍使用的快閃記憶體,因為它具有關閉電源後仍可以保存信息的能力。利用這項新發現製成的晶元,將比目前的快閃記憶體更快地保存信息,消耗更少的電力,佔用更少的空間。
為開發模擬式計算機鋪平道路
憶阻器還能讓電腦理解以往搜集數據的方式,這類似於人類大腦搜集、理解一系列事情的模式,可讓計算機在找出自己保存的數據時更加智能。比如,根據以往搜集到的信息,憶阻器電路可以告訴一台微波爐對於不同食物的加熱時間。
當前,許多研究人員正試圖編寫在標准機器上運行的計算機代碼,以此來模擬大腦功能,他們使用大量有巨大處理能力的機器,但也僅能模擬大腦很小的部分。研究人員稱,他們現在能用一種不同於寫計算機程序的方式來模擬大腦或模擬大腦的某種功能,即依靠構造某種基於憶阻器的模擬類大腦功能的硬體來實現。其基本原理是,不用1和0,而代之以像明暗不同的灰色之中的幾乎所有狀態。這樣的計算機可以做許多種數字式計算機不太擅長的事情———比如做決策,判定一個事物比另一個大,甚至是學習。這樣的硬體可用來改進臉部識別技術,應該比在數字式計算機上運行程序要快幾千到幾百萬倍。
研究人員表示,事實上,現在就可以用任何工廠來做這些東西,但是投資憶阻器電路設計要比建造工廠昂貴得多,而且,目前還沒有憶阻器的模型,關鍵是要設計出必要的工具,並為憶阻器找到合適的應用。憶阻器需要多久才能應用於實際的商業器件,相對於技術問題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個商業決策問題。研究人員預測,這種技術產品5年後才可能投入商業應用。
如今,美國惠普公司實驗室的斯坦·威廉斯和同事在進行極小型電路實驗時,終於製造出憶阻的實物模型。他們像製作三明治一樣,將一層納米級的二氧化鈦半導體薄膜夾在由鉑製成的兩個金屬薄片之間。這些材料都是標准材料,製作憶阻的竅門是使其組成部分只有5納米大小,也就是說,僅相當於人一根頭發絲的1萬分之一那麼細。
科學家指出,只有在納米尺度上,憶阻的工作狀態才可以被察覺到。他們希望這種新元件能夠給計算機的製造和運行方式帶來革命性變革。科學家說,用憶阻電路製造出的計算機將能「記憶」先前處理的事情,並在斷電後「凍結」這種「記憶」。這將使計算機可以反復立即開關,因為所有組件都不必經過「導入」過程就能即刻回復到最近的結束狀態。
左上圖中顯示了排成一排的17個憶阻器,由17條鉑納米線與另一條線及夾在每個交界處的二氧化鈦薄塊相交構成。每條線50納米寬,相當於150原子寬。(科技日報)
❾ 電路的四個基本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路的四個基本組成部分: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
❿ 電氣四大元器件的分類和作用
電器是接通和斷開電路或調節、控制和保護電路及電氣設備用的電工器具。完成由控制電器組成的自動控制系統,稱為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系統,簡稱電器控制系統。
電器的用途廣泛,功能多樣,種類繁多,結構各異。下面是幾種常用的電器分類。
1.按工作電壓等級分類
(1)高壓電器 用於交流電壓1200V、直流電壓1500V及以上電路中的電器。例如高壓斷路器、高壓隔離開關、高壓熔斷器等。
(2)低壓電器 用於交流50Hz(或60Hz),額定電壓為1200V以下;直流額定電壓1500V及以下的電路中的電器。例如接觸器、繼電器等。
2.按動作原理分類
1)手動電器 用手或依靠機械力進行操作的電器,如手動開關、控制按鈕、行程開關等主令電器。
2)自動電器 藉助於電磁力或某個物理量的變化自動進行操作的電器,如接觸器、各種類型的繼電器、電磁閥等。
3.按用途分類
(1)控制電器 用於各種控制電路和控制系統的電器,例如接觸器、繼電器、電動機起動器等。
(2)主令電器 用於自動控制系統中發送動作指令的電器,例如按鈕、行程開關、萬能轉換開關等。
(3)保護電器 用於保護電路及用電設備的電器,如熔斷器、熱繼電器、各種保護繼電器、避雷器等。
(4)執行電器 指用於完成某種動作或傳動功能的電器,如電磁鐵、電磁離合器等 。
(5)配電電器 用於電能的輸送和分配的電器,例如高壓斷路器、隔離開關、刀開關、自動空氣開關等。
4.按工作原理分類
1)電磁式電器 依據電磁感應原理來工作,如接觸器、各種類型的電磁式繼電器等。
2)非電量控制電器 依靠外力或某種非電物理量的變化而動作的電器,如刀開關、行程開關、按鈕、速度繼電器、溫度繼電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