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子工廠組裝一個基站板要十五分之一分鍾一小時可以組裝多少個菜板
裝一個要是五分之一分鍾,說明一分鍾就可以裝十五個,一個小時在用十五乘以六十,就等於九百個。
㈡ 小靈通基站設備里的核心電路板有回收報價,我們拆了二十幾個設備裡面的全套核心電子板有誰收,幫我們找
沒什麼,價值。
只能,做回收處理了。
㈢ 通信基站中 TRX是什麼意思
TRX:即收發信機單元,簡稱載頻,是一個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
TRX採用了模回塊化結構,既包含答基帶處理單元,也包含射頻處理單元。TRX通過天線從移動台接收信號,通過解調將這些信息分離成信令信息和語音信息並向上傳送。
下行的信令信息和語音信息通過TRX處理後送到天線,再發送到移動台。 TRX還接收TMU下發的各種管理和配置信息,向TMU報告自身的各種狀態和告警信息。
(3)基站電路板擴展閱讀:
無線電波是電磁波的一種。頻率大約 為 10KHz~30,000,000KHz,或波長30000m~10μm的電磁波,由於它是由振盪電路的交變電流而產生的,可以通過天線發射和吸收故稱之為無線電波。
電磁波包含很多種類,按照頻率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為: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及γ射線。無線電波分布在3Hz到3000GHz的頻率范圍之間。
㈣ 請問FR4線路板板材,怎麼區分是普通板還是高頻板
高頻板通常用FR4玻璃纖維板壓制的,而且是整張的環氧樹脂玻璃布壓制,顏色回方面整板比較均勻答,鮮艷。密度比低頻板要大,則是重量重點。
低頻板很多用低端的材料壓合而成,例如:紙基板、復合基板、環氧板(也叫3240環氧板、酚醛板)、FR-4玻璃纖維板(拼料板)製作,紙基板及復合基板,整體密度要低,背面顏色一致,但細心看容易看出基板裡面基本上是沒有玻璃纖維布紋路的。而環氧板和FR4玻璃纖維拼料板區別就是背面基板顏色深淺不一,環氧板在斷口處,用手或者其它工具一刮,很容易就可以見到有白色的粉末,顏色是米白色的。FR4拼料板就更加容易看了,因為是用FR4玻璃纖維布的邊角料壓制的,整個板材背面可以看到一條條很大的條紋。
我是生產廠家,所以對這些有一定的發言權。打字很不容易哦兄弟~希望可以幫到您了!
㈤ 通信基站傳輸線路板材回收價格
誰買啊,只要你敢賣,公安必抓你,現在除了運營商,誰用那東西,你敢賣,不是偷的還能是什麼
㈥ 基站的組成構成
一個基站的選擇,需從性能、配套、兼容性及使用要求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其中特別注意的是基站設備必須與移動交換中心相兼容或配套,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通信效果。基站子系統主要包括兩類設備:基站收發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 大家常看到房頂上高高的天線,就是基站收發台的一部分。一個完整的基站收發台包括無線發射/接收設備、天線和所有無線介面特有的信號處理部分。基站收發台可看作一個無線數據機,負責移動信號的接收、發送處理。一般情況下在某個區域內,多個子基站和收發台相互組成一個蜂窩狀的網路,通過控制收發台與收發台之間的信號相互傳送和接收來達到移動通信信號的傳送,這個范圍內的地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網路覆蓋面。如果沒有了收發台,那就不可能完成手機信號的發送和接收。基站收發台不能覆蓋的地區也就是手機信號的盲區。所以基站收發台發射和接收信號的范圍直接關繫到網路信號的好壞以及手機是否能在這個區域內正常使用。
基站收發台在基站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基站的控制與無線信道之間的轉換,實現手機通信信號的收發與移動平台之間通過空中無線傳輸及相關的控制功能。收發台可對每個用戶的無線信號進行解碼和發送。
基站使用的天線分為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且有全向和定向之分,一般可有下列三種配置方式:發全向、收全向方式;發全向、收定向方式;發定向、收定向方式。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理解每種方式的不同,發全向主要負責全方位的信號發送;收全向自然就是個方位的接收信號了;定向的意思就是只朝一個固定的角度進行發送和接收。一般情況下,頻道數較少的基站(如位於郊區)常採用發全向、收全向方式,而頻道數較多的基站採用發全向、收定向的方式,且基站的建立也比郊區更為密集。
由於信號傳輸到基站時可能比較弱,並且有一定的信號干擾,所以要經預選器 。
模塊濾波和放大,進行雙重變頻、放大和鑒頻處理。輸入的高頻信號經放大後送入第一變頻器,由變頻器提供的第一本機振盪信號頻率為766.9125-791.8875MHz,下變頻後,產生123.1MHz的第一中頻信號。第一中頻信號經放大、濾波、混頻後,產生第二中頻信號(21.3875MHz),它經過放大、濾波後送到中頻集成塊。由中頻集成塊(包含第二中頻信號放大器、限幅器和鑒頻器)產生的音頻輸出信號和接收信號強度指示信號(RSSI)送到音頻/控制板,在音頻信號控制板內,由分集開關不斷地比較奇數和偶數信號,並選擇其中的較強信號,通過音頻電路傳送到移動控制中心去。
基站發射機工作原理是:把由頻率合成器提供的頻率為766.9125-791.8875MHz的載頻信號與168.1MHz的已調信號,分別經濾波進入雙平衡變頻器,並獲得頻率為935.0125-959.9875MHz的射頻信號,此射頻信號再經濾波和放大後進入驅動級,驅動級的輸出功率約2.4W,然後加到功率放大器模塊。功率控制電路採用負反饋技術自動調整前置驅動級或推動級的輸出功率以使驅動級的輸出功率保持在額定值上。也就是把接收到的信號加以穩定再發送出去,這樣可有效地減少或避免通信信號在無線傳輸中的損失,保證用戶的通信質量。功率放大器模塊的作用是把信號放大到10W,不過這也依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小區發射信號半徑較大,也可採用25W或40W的功放模塊,以增強信號的發送半徑。 基站控制器包括無線收發信機、天線和有關的信號處理電路等,是基站子系統的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四個部件:小區控制器(CSC)、話音信道控制器(VCC)、信令信道控制器(SCC)和用於擴充的多路端介面(EMPI)。一個基站控制器通常控制幾個基站收發台,通過收發台和移動台的遠端命令,基站控制器負責所有的移動通信介面管理,主要是無線信道的分配、釋放和管理。當你使用行動電話時,它負責為你打開一個信號通道,通話結束時它又把這個信道關閉,留給其他人使用。除此之外,還對本控制區內移動台的越區切換進行控制。如你在使用手機時跨入另一個基站的信號收發范圍時,控制器又負責在另一個基站之間相互切換,並保持始終與移動交換中心的連接。
GSM系統越區時採用切換方式,即當用戶到達小區邊界時,手機會先與原來的基站切斷聯系,然後再與新的服務小區的基站建立聯系,當新的服務小區繁忙時,不能提供通話信道,這時就會發生掉線現象。因此,用戶在使用手機通話時,應盡量避免在四角盲區使用,以減少通話掉線的機率。
控制器的核心是交換網路和公共處理器(CPR)。公共處理器對控制器內部各模塊進行控制管理,並通過X.25通信協議與操作維護中心(OMC)相連接。交換網路將完成介面和介面之間的64kbit/s數據/話音業務信道的內部交換。控制器通過介面設備數字中繼器(DTC)與移動交換中心相連,通過介面設備終端控制器(TCU)與收發台相連,構成一個簡單的通信網路。
在整個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基站子系統是移動台與移動中心連接的橋梁,其地位極其重要。整個覆蓋區中基站的數量、基站在蜂窩小區中的位置,基站子系統中相關組件的工作性能等因素決定了整個蜂窩系統的通信質量。基站的選型與建設,已成為組建現代移動通信網路的重要一環。
㈦ 通信基站有哪些設備組成他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系
基站子系統主要包括兩類設備:基站收發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
基站收發台
大家常看到房頂上高高的天線,就是基站收發台的一部分。一個完整的基站收發台包括無線發射/接收設備、天線和所有無線介面特有的信號處理部分。基站收發台可看作一個無線數據機,負責移動信號的接收、發送處理。一般情況下在某個區域內,多個子基站和收發台相互組成一個蜂窩狀的網路,通過控制收發台與收發台之間的信號相互傳送和接收來達到移動通信信號的傳送,這個范圍內的地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網路覆蓋面。如果沒有了收發台,那就不可能完成手機信號的發送和接收。基站收發台不能覆蓋的地區也就是手機信號的盲區。所以基站收發台發射和接收信號的范圍直接關繫到網路信號的好壞以及手機是否能在這個區域內正常使用。
基站收發台在基站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基站的控制與無線信道之間的轉換,實現手機通信信號的收發與移動平台之間通過空中無線傳輸及相關的控制功能。收發台可對每個用戶的無線信號進行解碼和發送。
基站使用的天線分為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且有全向和定向之分,一般可有下列三種配置方式:發全向、收全向方式;發全向、收定向方式;發定向、收定向方式。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理解每種方式的不同,發全向主要負責全方位的信號發送;收全向自然就是個方位的接收信號了;定向的意思就是只朝一個固定的角度進行發送和接收。一般情況下,頻道數較少的基站(如位於郊區)常採用發全向、收全向方式,而頻道數較多的基站採用發全向、收定向的方式,且基站的建立也比郊區更為密集。
由於信號傳輸到基站時可能比較弱,並且有一定的信號干擾,所以要經預選器 。
模塊濾波和放大,進行雙重變頻、放大和鑒頻處理。輸入的高頻信號經放大後送入第一變頻器,由變頻器提供的第一本機振盪信號頻率為766.9125-791.8875MHz,下變頻後,產生123.1MHz的第一中頻信號。第一中頻信號經放大、濾波、混頻後,產生第二中頻信號(21.3875MHz),它經過放大、濾波後送到中頻集成塊。由中頻集成塊(包含第二中頻信號放大器、限幅器和鑒頻器)產生的音頻輸出信號和接收信號強度指示信號(RSSI)送到音頻/控制板,在音頻信號控制板內,由分集開關不斷地比較奇數和偶數信號,並選擇其中的較強信號,通過音頻電路傳送到移動控制中心去。
基站發射機工作原理是:把由頻率合成器提供的頻率為766.9125-791.8875MHz的載頻信號與168.1MHz的已調信號,分別經濾波進入雙平衡變頻器,並獲得頻率為935.0125-959.9875MHz的射頻信號,此射頻信號再經濾波和放大後進入驅動級,驅動級的輸出功率約2.4W,然後加到功率放大器模塊。功率控制電路採用負反饋技術自動調整前置驅動級或推動級的輸出功率以使驅動級的輸出功率保持在額定值上。也就是把接收到的信號加以穩定再發送出去,這樣可有效地減少或避免通信信號在無線傳輸中的損失,保證用戶的通信質量。功率放大器模塊的作用是把信號放大到10W,不過這也依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小區發射信號半徑較大,也可採用25W或40W的功放模塊,以增強信號的發送半徑。
基站控制器
基站控制器包括無線收發信機、天線和有關的信號處理電路等,是基站子系統的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四個部件:小區控制器(CSC)、話音信道控制器(VCC)、信令信道控制器(SCC)和用於擴充的多路端介面(EMPI)。一個基站控制器通常控制幾個基站收發台,通過收發台和移動台的遠端命令,基站控制器負責所有的移動通信介面管理,主要是無線信道的分配、釋放和管理。當你使用行動電話時,它負責為你打開一個信號通道,通話結束時它又把這個信道關閉,留給其他人使用。除此之外,還對本控制區內移動台的越區切換進行控制。如你在使用手機時跨入另一個基站的信號收發范圍時,控制器又負責在另一個基站之間相互切換,並保持始終與移動交換中心的連接。
GSM系統越區時採用切換方式,即當用戶到達小區邊界時,手機會先與原來的基站切斷聯系,然後再與新的服務小區的基站建立聯系,當新的服務小區繁忙時,不能提供通話信道,這時就會發生掉線現象。因此,用戶在使用手機通話時,應盡量避免在四角盲區使用,以減少通話掉線的機率。
控制器的核心是交換網路和公共處理器(CPR)。公共處理器對控制器內部各模塊進行控制管理,並通過X.25通信協議與操作維護中心(OMC)相連接。交換網路將完成介面和介面之間的64kbit/s數據/話音業務信道的內部交換。控制器通過介面設備數字中繼器(DTC)與移動交換中心相連,通過介面設備終端控制器(TCU)與收發台相連,構成一個簡單的通信網路。
在整個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基站子系統是移動台與移動中心連接的橋梁,其地位極其重要。整個覆蓋區中基站的數量、基站在蜂窩小區中的位置,基站子系統中相關組件的工作性能等因素決定了整個蜂窩系統的通信質量。基站的選型與建設,已成為組建現代移動通信網路的重要一環。
㈧ 這電路板,主要功能是什麼
首先是單面板,在最基本的PCB上,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導線則集中在另一面上。因為導線只出現在其中一面,所以就稱這種PCB叫作單面線路板。單面板通常製作簡單,造價低,但是缺點是無法應用於太復雜的產品上。
雙面板是單面板的延伸,當單層布線不能滿足電子產品的需要時,就要使用雙面板了。雙面都有覆銅有走線,並且可以通過過孔來導通兩層之間的線路,使之形成所需要的網路連接。
多層板是指具有三層以上的導電圖形層與其間的絕緣材料以相隔層壓而成,且其間導電圖形按要求互連的印製板。多層線路板是電子信息技術向高速度、多功能、大容量、小體積、薄型化、輕量化方向發展的產物。
線路板按特性來分的話分為軟板(FPC),硬板(PCB),軟硬結合板(FPCB)。
復位電路
1.待修電路板上有大規模集成電路時,應注意復位問題.
2.在測試前最好裝回設備上,反復開,關機器試一試.以及多按幾次復位鍵.
三.功能與參數測試
1.<測試儀>對器件的檢測,僅能反應出截止區,放大區和飽和區.但不 能測出工作頻率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等具體數值等.
2.同理對TTL數字晶元而言,也只能知道有高低電平的輸出變化.而無 法查出它的上升與下降沿的速度.
四.晶體振盪器
1.通常只能用示波器(晶振需加電)或頻率計測試,萬用表等無法測量, 否則只能採用代換法了.
2.晶振常見故障有:a.內部漏電,b.內部開路c.變質頻偏d.外圍相連電 容漏電.這里漏電現象,用<測試儀>的VI曲線應能測出.
3.整板測試時可採用兩種判斷方法:a.測試時晶振附近既周圍的有關 晶元不通過.b.除晶振外沒找到其它故障點.
4.晶振常見有2種:a.兩腳.b.四腳,其中第2腳是加電源的,注意不可隨 意短路.五.故障現象的分布 1.電路板故障部位的不完全統計:1)晶元損壞30%, 2)分立元件損壞30%,
㈨ 基站的鋁盒內的線路板有什麼貴重金屬
金銀銅鐵都有,不過金和銀含量很少.現在有一些公司回收電子垃圾,然後提煉貴重金屬.當然電子垃圾也含有有害金屬.
稀有金屬一般指在自然中含量很少、分布稀散或難於從原料中提取的金屬。這個名稱並不全是由於它們在地殼中豐度低的原因,而是某些稀有金屬在地殼中的貯存狀態比較分散,或發現比較晚,或製取較困難,因而其生產和應用都較晚。在歷史上給人以「稀有」的概念,遂被稱為稀有金屬而沿用至今。稀有金屬主要用於製造特種鋼、超硬質合金和耐高溫合金,在電氣工業、化學工業、陶瓷工業、原子能工業及火箭技術等方面。
稀有金屬的名稱具有一定的相對性,隨著人們對稀有金屬的廣泛研究,新產源及新提煉方法的發現以及它們應用范圍的擴大,稀有金屬和其它金屬的界限將逐漸消失,如有的稀有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比銅、汞、鎘等金屬還要多。
稀有金屬表
稀有金屬表
有的稀有金屬在物理-化學性質上近似而不容易分離成單一金屬。過去製取和使用得很少,因此得名為稀有金屬。19世紀即有稀有元素(rare elements)一詞,20世紀20年代在此基礎上定名為稀有金屬。稀有金屬開發較晚,所以有時還稱為新金屬(new metals)。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由於新技術的發展,需求量的增大,稀有金屬研究和應用迅速發展,冶金新工藝不斷出現,這些金屬的生產量也逐漸增多。稀有金屬已經不稀。稀有金屬所包括的金屬也在變化,如鈦在現代技術中應用日益廣泛,產量增多,所以有時也被列入輕金屬。
㈩ 什麼叫高頻板及高頻電路板的參數
電子設備高頻化是發展趨勢,尤其在無線網路、衛星通訊的日益發展,信息產品走向高
速與高頻化,及通信產品走向容量大速度快的無線傳輸之語音、視像和數據規范化.因此發展
的新一代產品都需要高頻基板,衛星系統、行動電話接收基站等通信產品必須應用高頻電路
板,在未來幾年又必然迅速發展,高頻基板就會大量需求。
高頻基板材料的基本特性要求有以下幾點:
(1)介電常數(Dk)必須小而且很穩定,通常是越小越好信號的傳送速率與材料介電常數
的平方根成反比,高介電常數容易造成信號傳輸延遲。
(2)介質損耗(Df)必須小,這主要影響到信號傳送的品質,介質損耗越小使信號損耗也越小。
(3)與銅箔的熱膨脹系數盡量一致,因為不一致會在冷熱變化中造成銅箔分離。
(4)吸水性要低、吸水性高就會在受潮時影響介電常數與介質損耗。
(5)其它耐熱性、抗化學性、沖擊強度、剝離強度等亦必須良好。
一般來說,高頻可定義為頻率在1GHz以上.目前較多採用的高頻電路板基材是氟糸介質
基板,如聚四氟乙烯(PTFE),平時稱為特氟龍,通常應用在5GHz 以上。另外還有用FR-4 或
PPO 基材,可用於1GHz~10GHz 之間的產品,這三種高頻基板物性比較如下。
現階段所使用的環氧樹脂、PPO 樹脂和氟系樹脂這三大類高頻基板材料,以環氧樹脂成
本最便宜,而氟系樹脂最昂貴;而以介電常數、介質損耗、吸水率和頻率特性考慮,氟系樹脂
最佳,環氧樹脂較差。當產品應用的頻率高過10GHz 時,只有氟系樹脂印製板才能適用。顯而
易見,氟系樹脂高頻基板性能遠高於其它基板,但其不足之處除成本高外是剛性差,及熱膨
脹系數較大。對於聚四氟乙烯(PTFE)而言,為改善性能用大量無機物(如二氧化硅SiO2)或
玻璃布作增強填充材料,來提高基材剛性及降低其熱膨脹性。另外因聚四氟乙烯樹脂本身的
分子惰性,造成不容易與銅箔結合性差,因此更需與銅箔結合面的特殊表面處理。處理方法
上有聚四氟乙烯表面進行化學蝕刻或等離子體蝕刻,增加表面粗糙度或者在銅箔與聚四氟乙
烯樹脂之間增加一層粘合膜層提高結合力,但可能對介質性能有影響,整個氟系高頻電路基
板的開發,需要有原材料供應商、研究單位、設備供應商、PCB 製造商與通信產品製造商等
多方面合作,以跟上高頻電路板這一領域快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