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韓劇里有個男主叫徐振宇那個電視劇叫什麼
remember.
B. 大連海事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錯過悔終身
本人是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專業的一名學生,為大家解惑來啦,推幾位喜歡的老師的課~
1. 張運傑教授的數學建模課
數學建模最重要的比賽有國賽和美賽,是目前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會關心的兩個比賽了,而國賽和美賽之前還有校賽和省賽。要想在比賽中輕易拿到好成績可不容易,不經歷一番培訓怎麼能行?所以就有了張運傑老師的數學建模課。
這門課也是我上大學以來唯一一門在教室站著上完的課,因為選課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等到最後沒有位子坐了。
不得不說張運傑教授講課水平很高,邏輯性很強,前後都有關聯,給人的代入感很強。
不過,我用切身經歷告訴大家,這門課想拿高分不容易,但是只要上課跟著老師走,下課及時做完作業,絕對不至於掛科!
C. 亞洲光學的業務概況
光電產業系指製造應用光電技術之元件及採用光電元件為關鍵零組件之設備及系統之所有產業。若依產品分類,光電產業可分為光電元件、光資訊、光通訊、光學元件及器材以及光電應用等五類。
(一) 產品構造及功能
(1) 光學鏡片
舉凡對光學材料加工,使光學特性達到聚焦、準直、濾光、反射及折射等效果之光學鏡片、鏡面、稜鏡等產品皆稱為光學元件。亞光在光學鏡片產品包括透鏡、鏡頭組、稜鏡、面鏡、濾光片及非球面鏡片等,可用於照相機、距離計、攝影機、復印機、傳真機、光學瞄準器、光碟機等產品。目前采ODM方式生產,依照客戶整體產品機械結構的需求情形而設計製造,提供各樣式鏡片組給客戶,以進行各項產品的組成。依據光電工業科技協進會資料顯示,亞光鍍膜技術與日本光學大廠相較,具有排名前五名之實力。目前在大陸的生產基地主要有三:東莞信泰(光學鏡片、鏡頭等零組件加工生產)、東莞泰聯(照相機及其零配件之生產加工)以及杭州尼康(單眼相機與相關零件之研發生產)。
(2) 雷射測距儀
為一般消費性雷射製品,主要功能在測量距離,以取代傳統光學與三角測距為原理之舊產品,除可用於高精度量測、土木建築量測、水利量測及電信電力之電桿電纜測量等工業用途外,還可使用在休閑娛樂如登山、航海、旅遊、運動等民生用途。依測距能力可分為350M、1000M及1200M等,若以外觀型態區別,則可分為單筒與雙筒。隨著歐美各國重視休閑娛樂人口逐漸增加,使用該產品於休閑娛樂方面之需求量亦逐年增加。為滿足消費市場上各式各樣之需求,該產品之發展趨勢朝向操作簡便化、重量輕量化及體積小型化。
(3) 瞄準器
系輔助槍枝射擊並提供十字線瞄準之單筒望遠鏡,具有調整焦距及變倍功能,一般為軍方與警方使用或是使用於休閑打獵用途。在製造技術上屬傳統光學產品,銷售地區以美洲為主。
(4) DVD-ROM讀取頭
光學讀取頭主要零組件包括雷射二極體(LD)、光電轉換晶片(PD-IC)、物鏡(Objective Lens)、致動器(Actuator)以及其他光學元件(如準直透鏡、分光鏡與反射鏡),其中在其他零組件部分還包括彈性排線(Flex-cable)、調變晶片及被動元件等。 亞光在DVD-ROM讀取頭主要量產產品包括Non-polarizing Beamsplitter (非偏極分光鏡)、Folding Mirror(折射鏡)、Dichroic Cube、Two-color Filter等讀取頭內之重要鍍膜元件,並供應日本Sony、Sanyo等大廠及國內鴻景、嘉祥、友嘉等DVD讀取頭製造商。又於89年下半年起開始接受日本Pioneer(先鋒)委託生產DVD-ROM讀取頭。
(5) 數位相機
由於掌握數位相機中鏡頭的關鍵零組件設計與生產優勢,亞光自89年8月起OEM代工130萬畫素數位相機,89年總出貨量為40萬台。目前照相機產品仍以OEM/ODM為主。
(6) DWDM光學濾光片
(Interference Filter) 1995年光纖通訊架構開始兩個波長以上的多工架構,在每一個波長採用2.5Gb/s的傳輸模組下,使用越多波長通道,通訊的頻寬也就愈大,若使用16個通訊波長,那通訊頻寬就可以達到40Gb/s。由於使用波長通道增多,將造成每個波長間距變窄,相對密度也提高了,因此稱此種時間多工與波長多工兼備的通訊架構為「高密度波長多工通訊系統」,簡稱DWDM。自DWDM於1995年問世後,在短短幾年之間迅速竄紅,並應用於全球各主要骨幹網路,目前更迅速拓展到都會區網路。
目前製作DWDM的技術大致有三種,分別為光學濾光片(採用多層鍍膜技術)、光纖光柵(AWG)及陣列波導(WaveGuide)。由於光學濾光片具有體積小、插入損耗小(insertion-loss)、串音(cross-talk)低、偏振靈敏度低及波長可調等優點,因此是目前DWDM系統中的主流技術。
(二) 上下游產業關聯圖
光學產業依其垂直分工特性,可分為上游光學材料業、中游光學元件業、下游光學應用產品業及周邊相關產業。其中,光學材料可分為玻璃與塑膠兩種材質,國內光學玻璃毛胚的供應以日商的台灣保谷光學(HOYA)、台灣小原光學(OHARA)與台資的聯一光學三家廠商為主,光學塑膠原料則以奇美為主要供應廠,但大多仍以進口為主。
(三) 生產特性及技術演進
(1) 鍍膜生產製程
鍍膜生產製程核心技術包括雙平面平板玻璃拋光加工、洗凈、鍍膜、膠合、切割、拋光、貼波長板以及檢驗等。
(2) 光學元件製程
非球面模仁加工核心技術包括非球面模仁加工、非球面檢測、非球面成型以及非球面模仁補償加工等。
(3) 雷射測距儀生產製程
雷射測距儀製程核心技術包括鏡片加工、鏡頭組立、電子SMT搭載、光機加工、本體組立、光學調整、電子調整以及對外實測等。
(四) 技術演進及未來發展
(1) 光學薄膜技術未來發展趨勢
1. 光學薄膜加工技術
目前加工方式仍以熱蒸鍍為主,故存在有熱穩定性、經時變化等問題。未來光學薄膜研發趨勢將朝向離子槍輔鍍、高速離子濺鍍以及電漿離子披覆等技術。
2. 精密光學元件
未來將朝向改善秒級稜鏡的量產技術製程及配合光學薄膜之高精度光學元件之研發。
3. 光機整合技術
LCD投影機光學引擎(含ZOOM鏡頭)、雷射測距儀光學系統、雷射瞄準器光學系統、LCD背光板等設計開發。
(2) 光學元件技術未來發展趨勢
1. 非球面加工技術
非球面加工技術含現有的非球面模仁加工、非球麵塑膠成型鏡片。未來研發的趨勢為:Hybrid鏡片(球面玻璃+非球面樹脂)、大外徑玻璃非球面鏡片(直接在非球面加工機上加工)、模造玻璃非球面鏡片、D.O.E 鏡片(含繞射光學元件的鏡片)等。以上可充分支援光學鏡頭的設計與製造,降低成本、提高鏡頭的性能、提升附加價值及競爭力等優點。
2. 小徑鏡片之加工技術
小徑(ψ2mm以下)鏡片加工技術和傳統之鏡片(ψ3mm以上)完全不同;未來將朝向未來光電產品之輕、薄、短、小發展趨勢。
(3)雷射測距儀技術未來發展趨勢
1. 雷射測距儀的技術在未來將朝遠距離、高精度、小體積、低成本的方向發展。
2. 光學、機械、電子技術的整合。
(4)瞄準器技術未來發展趨勢
1. 開發自主性的產品
2. 開發雷射瞄準器
3. 開發新的非球面產品
4. 開發繞射光學的產品 依據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資料顯示,去年全球光電市場值為1,343億美元,預估2003年全球光電市場值將成長至1,776億美元。 在光學元件與器材產業方面,由於在大部分光電產品均需使用光學鏡頭作為介面,特別在高精密度光學元件的需求有逐步增加的趨勢及液晶投影機市場逐步成長,適度抵銷了傳統光學產品的下跌,使得光學元件與器材產業市場仍可維持穩定的成長。
(一) 光學鏡片
全球電子資訊產品生產技術不斷革新,各類光電產品不斷增多,尤其在電子製造技術的改革下,已能將電路、零組件體積小型化,更有助於光電產品之發展。而光電元件(光學鏡片)多為光電產品之介面,因此光學元件產品亦朝高精密、高研磨及鍍膜技術之產品發展,如提供數位相機、液晶投影機及光纖元件等使用之產品。
(二) 雷射測距儀
全球雷射量測市場由1996年至1999年均維持在4000萬美元左右的規模,並無明顯成長。近年來,在半導體雷射技術精進下,成本也隨之降低,雷射量測光源已漸被半導體雷射所取代,半導體雷射在量測應用的比例由1996年的7.6%,逐年穩定成長至1999年的24%。在操作日益簡便、體積趨向輕巧、價格持續下滑等因素下,應用日廣,未來在雷射、光感測器與光學鏡頭的成本持續下降,精度在提高,組裝更為輕小,則有可能形成如雷射指示器一般幾近人手一機的盛況。
(三) DVD-ROM讀取頭
由於DVD Titles數激增,造成北美市場DVD播放機2000年熱賣,PC搭配DVD-ROM出貨比重也明顯提升,總計DVD機器2000年全年出貨3,600萬台,較1999年成長1倍,2001年DVD產品取代VCD產品趨勢將持續,估計DVD機器出貨將達7,000萬台,2002年進一步成長至1.4億台,平均年復合成長達97%。
(四) DWDM光學濾光片
根據ITIS 7月的預估,全球DWDM市場規模2000年約43.3億美元,北美地區佔70%,2001年成長至57.6億美元,到2003年則有134.27億美元的規模。其中亞洲地區市佔率將由2000年的19%成長至2003年的43%,將是未來成長力最強的地區。
(五) 數位相機
數位相機解析度在過去不到4年的時間里,由80萬畫素一路提升至334萬畫素,其中經歷了80萬、100萬及200萬畫素等主流,新產品世代交替速度相當快;反觀全球出貨量自1998年的326萬台、1999年540萬台,至2000年的780萬台呈現大幅度的成長,預估2001年全球規模將成長至1,035萬台,其中尤以北美地區成長38%為主要動力來源,歐洲34%次之。以畫素別觀察,由於300dpi的列印品質,使用200萬畫素的DSC時,影像品質已和傳統相機差異不大,因此畫素競賽將在334萬畫素產品以後趨緩,各廠的產品策略將轉向為產品線之爭,預估200萬畫素產品占整體市場的比重將節節攀升,由三成提升至四成。
因2000年下半年全球PC市場需求減緩,數位相機產品雖受到沖擊,惟影響較小。生產中、低階數位相機的廠商其成長幅度約180 %左右。以目前全球個人電腦數量仍遠超過數位相機數量的情況下,數位相機市場需求仍持續攀升當中。 亞光主要產品中,在光學元件方面有透鏡、鏡頭組、稜鏡、面鏡、濾光片以及非球面鏡片,而在光學器材產品方面則有瞄準器、雷射測距儀及顯微鏡等產品。
(一) 光學元件
在台灣地區相關光學鏡片廠中,大根、今國、保勝、聯一、先進等5家專門於玻璃鏡片;大立、和光、力卓、金鼎等4家專門於塑膠鏡片;亞洲、玉晶、一品、振宇、國民國際等5家,則同時具備生產塑膠與玻璃鏡片的能力。
而鍍膜技術是亞洲光學的特點,依據光電工業科技協進會資料顯示,就算是在日本,亞光鍍膜技術也能排在前5名。目前亞洲光學在台灣共有7台鍍膜機,87年新購入一台直徑850mm的多層膜鍍膜機,主要開發之產品包括百萬畫素數位相機變焦鏡頭與液晶投影機內之各式光學元件,目前日本Hoya、Ohara為全球技術領先者。
(二) 雷射測距儀
在全球市場中,目前僅有美國BUSHNELL、奧地利SWAROSKI及亞光從事雷射測距儀之開發設計。其中Tasco及Bushnell是以近距離、低價位測距儀取勝,此類產品多用於娛樂運動與汽車防撞上。目前亞洲光學已開發出三個機種,其在體積上、功能上,已達到輕、薄、短、小的設計領先,連競爭對手都委託該公司進行ODM生產。
(三) 瞄準器
亞光瞄準器產品主要是透過位於菲律賓的子公司SCOPRO生產,集團所生產之瞄準器主要外銷至美國。依據美國海關統計資料顯示,88年度美國海關進口瞄準器金額約20.38億,而該公司及POWERLINK (B.V.I)公司88年度之瞄準器營業額共6.90億,約佔美國海關進口額之33.86%,由此可見亞洲光學為在世界瞄準器產品之業界地位。另外在台灣積極研發新的產品型態,如將測距功能加入瞄準器,開發出新式雷射瞄準器,及以LED標示目標物提高准頭等。
(四) 顯微鏡
顯微鏡廠商僅有亞洲、國民、華堂、太陽、太極等5家,產品幾乎全數外銷。87~88年度亞洲光學顯微鏡營業額占我國顯微鏡出口貿易總額分別為49.80%及53.90%。
(五) DVD-ROM讀取頭
主要生產廠商有Sony、Pioneer、Sanyo、Sharp、Hitachi及松下等,青一色為日系廠商天下,主要是囿於關鍵零組件如LD、PD-IC、物鏡等皆需仰賴進口限制,加上DVD讀取頭生產過程極度仰賴人工組裝與檢測,不易全線自動化,國內生產長期而言將不具競爭力。因此若無國外大廠技術移轉,並前往大陸設置生產線,難以憑藉本身之力短期內在國內大量生產。
(六) DWDM光學濾光片
國內上市櫃公司跨入DWDM薄膜製程領域主要以鴻海、精碟、錸德及亞光等廠商為代表,其中精碟由於跨入時程較早具有技術領先以及與下遊客戶關系良好等優勢,鴻海的「鳳凰計畫」則為台灣廠商跨足光通訊領域規模最大型且完整之計畫,未來最具有整合台灣光通訊零組件產業能力,亞光以光學零組件起家,在精密研磨及鍍鏌以及下游組裝最具有競爭,DWDM模組在未來2~3年內仍無法達到完成全自動化組裝,大量人工仍是重要的生產要件,預期亞洲光學在未來台灣光通訊產業也將會佔有一席之地。
(七) 數位相機
全球生產DSC的地區只有日本及台灣,其中日本更是技術規格與生產的領導地區,台灣則主要以中、低階數位相機為主。目前國內已宣稱進入此一產業的廠商有十餘家,分別為PC產業的英保達、華宇、金寶、明碁,家電產業的聲寶、東友,掃描器產業的全友、鴻友、力捷、致伸,傳統相機業的硅峰、普立爾、明騰、大洋、亞光以及新加入者如智積、華晶等。
傳統相機廠因具有自製鏡頭與光學技術的優勢,故短期內是較具有成本優勢,掃描器廠因具有自有品牌與通路管理經驗,在不以品牌為導向的PC Camera市場中,較有發展空間。目前國內廠商已有200萬畫素產品商品化能力的有致伸、普立爾、力捷、華晶、硅峰等,惟主力產品仍在百萬畫素以下。
四、產品價格趨勢
88年瞄準器成品與顯微鏡零組件等產品平均售價雙雙上揚,主要是因為高階產品比重持續提升所致,惟瞄準器成品於去年跌破1,000元低價,則是受市場衰退所致;至於顯微鏡零組件方面,則持續擴充高階產品。
五、成本結構及原料供需
就以往產品成本結構可知,直接原料為主要生產成本,占各產品生產成本至少六成以上,而占營收比重達七成的光學元件,其主要生產原料為鏡片材料,包括光學玻璃與光學塑膠。其中光學玻璃主要成份為二氧化硅(SiO2),原料來源不易有短缺情形,且原料供應商產能擴充容易,而光學塑膠材料成本更低、供應來源更多,因此鏡片材料有逐年走低趨勢,目前鏡片材料主要向台灣小原光學采購。
基於國際分工之生產策略考量,部份光學鏡片半成品由ASIA(B.V.I.)購入,以降低生產成本,故其對ASIA(B.V.I.)之進貨金額隨該公司之產能負荷及生產成本考量而有所變化;87年因掃瞄器市場需求熱絡,該公司掃瞄器用鏡片訂單增加,基於整體訂單及產能規劃因素,乃增加向ASIA(B.V.I.)公司購入光學鏡片半成品,故其向ASIA(B.V.I.)購入之光學鏡片半成品金額大幅增加。至88年受掃瞄器市場回弱影響,掃瞄器用光學鏡片成品訂單減少,部分技術層次高之光學鏡片,如數位照相機、LCD投影機用鏡片,所需之半成品乃由公司自行生產。
六、客戶結構分析
亞光透過Asia(B.V.I.)及Powerlink(B.V.I.)轉投資的大陸東莞信泰及菲律賓Scopro生產光學鏡片、雷射測距儀及瞄準器之零組件加工、組裝等業務,其所需的重要光學零組件均由亞洲光學所供應,因此銷售至Asia(B.V.I.)及Powerlink(B.V.I.)合計占亞光營收比重約40%,其餘直接間接銷貨客戶皆為全球知名廠商,尤其以日本廠商為主要客戶。外銷比例亦由86年50.8%提高到88年80.3%,其中歐洲佔48.5%、亞洲佔18.4%、美洲佔13.4%。
(一) 光學鏡片:
亞光每月光學鏡片產出約有40%銷予客戶,主要包括液晶投影機廠商如中強光電、明碁、HITACHI、鴻友,掃描器廠商如旭麗、全友,以及相機廠商如台灣佳能、RICOH等。
(二) 雷射測距儀:
客戶有NIKON、BUSHNELL等,目前產品已研發到第四代,可探測距離長達600碼,產品已獲美國FDA給予A級許可,每月ODM訂單達1萬台,但受限產能,出貨量約為6~7千台。
(三) 照相機:
亞光照相機每月出貨數量約為40萬台,其中傳統相機出貨量為30萬台,客戶包括RICOH、NIKON、KODAK及OLYMPUS等,產品從最簡單的35mm、APS至高階的單眼相機、自動對焦相機等皆有。數位相機目前則專門出給HP,以130萬畫素為主。
(四) 雷射讀取頭:
與日商PIONEER合作,目前月出貨量達40萬套,以DVD-ROM使用、16倍速產品為主,預計今年年8月會發展32倍速的產品。
(五) 瞄準器:
主要替美商TASCO代工,月出貨量約為24萬支,然由於去年美國槍枝使用法桉通過管制瞄準器的使用,影響到瞄準器的銷售。
D. 想自學PCB設計,零基礎,如何入門
現在的設計都是參考設計的,不需要自己設計太多東西。現在都是數字電路,只要知道使用什麼晶元,然後查收晶元數據手冊,就可以參考設計電路了。再找些現成的原理圖和PCB圖,多看多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