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珠桥的历史
海珠桥建于1933年,全长356.67米,主桥全长182.90米,南北两跨对称布置,原为三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设计荷载为二列10吨汽车,中跨为开启式结构,能向上分开,以利大船通过。1949年,中孔钢梁被国民党政府炸毁。1950年,由衡阳铁路局广州分局负责修复通车。修复后,仍为钢桁架梁,中孔不再活动开启。
主引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靠近主桥第一、二跨为钢筋混凝土变高度简支T梁,北岸跨径L=7.0米,南岸跨径L=11.2米。其它跨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跨径L=4.6米。北引桥19孔,总长91.6m,南引桥15孔,总长82.2m。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需求,1975年对海珠桥进行了扩建,在该桥东、西两侧各拓宽7.83米,连同原钢桥人行道合为11.24米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跨度与主钢桥一致。
边桥主桥为双悬臂带挂梁变截面预应力箱梁结构,东西两幅,单向行车,单幅桥面宽11.26m。边桥北引桥为7孔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南引桥为6孔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跨径9.3m。东西两幅,单向行车,单幅桥面宽8.4m。
1995年,广州市市政局组织对海珠桥主桥钢桁架进行维修加固,采用自锚式悬索吊桥加固方案,经体系转换后,主桥设计荷载为汽-15。
Ⅱ 广州海珠桥天光墟还有吗,听说被取缔了
还有,海珠桥天光墟已是广州六个仅剩的一个鬼市了!
Ⅲ 海珠桥的来历
海珠桥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于年12月动工,1933年2月建成通车,由美国马克敦公司承建。由马克敦公开承建称之为:“珠江大铁桥”。
●1933年2月,大桥落成通车,当时的桥长180米,宽18.3米,为简支拱形下承钢桁架梁。以其临近“海珠石”改名为“海珠桥”,为当时广州市区唯一一座跨过珠江的桥梁,旧海珠桥为开合式桥梁,方便船只通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落成时海珠桥的落款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胡汉民。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派遣飞机轰炸广州,把桥体的开合器震坏,日军还把整套设备盗走。从此大桥不可以开合,只能让小船通过,大船则泊于黄埔码头。后虽经修建,中段桥面开合部分已无法复原。
被炸毁的海珠桥
●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败退广州前夕,提出“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行动口号,妄图变广州成为废墟,并以破坏海珠桥为主要目标。10月,广州卫戍司令李及兰派遣军队和便衣特务,以汽车运载黄色炸药近100箱,置于桥墩、桥梁接合部。14日下午5时50分施爆,由于时间紧迫,竟未通知桥上人员撤离,造成400多名市民死伤,沉毁民船100多艘,震损房屋数百间,受灾居民3000多人,海珠桥被炸毁。
●1950年3月25日,市政府开始重建海珠桥,由衡阳铁路管理局技术员卓观培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仅用六个月时间便把海珠桥修复并通车,桥长486米,正桥182米,桥宽33米,重建后的海珠桥桥面不能开合,桥上来回设有三线行车,两边亦设有行人路及自行车道,外观与原桥大致相若。
海珠桥
●上世纪70年代,海珠桥上交通日趋繁忙紧张,1974年12月海珠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在原桥两侧加宽各11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桥跨与原桥一致组合成一新的桥面体系。经扩建的海珠桥,新旧桥既独立又联体。现桥长486米,正桥182米,桥宽33米。
●1995年5月至1996年9月,海珠桥在原桥上进行加固、维修。工程采用自锚式吊索方案,将中孔恒载转嫁到吊索上,原桥变为三孔连续自锚式悬索吊桥!
●2012年2月28日,海珠桥正式封闭,进行为期18个月的大修;途经海珠桥的22条公交线路改道绕行解放大桥、江湾大桥及人民桥。
●2013年8月,海珠桥大修基本完成,此次大修拆除重建了两端地面上的引桥,并更换了主桥的钢材。而包括1995年加建的吊塔在内的加固结构也完成了使命全部拆除,基本恢复1950年原始结构。
Ⅳ 海珠桥炸毁是谁炸毁的,还有具体时间
它始建于1929年12月,当时,军阀陈济堂主政广东,就筹备修建海珠桥,最后决定由美国马克敦公司承建。不过,荒唐的是,海珠桥在开工时,陈济棠竟听信风水军师的意见,让海珠桥打了童子桩。
所谓的“童子桩”,就是在桥墩打桩时将一对童男童女灌醉绑在桩上沉下江底。
海珠桥于1933年2月建成,据说,它是仿照英国伦敦的塔桥建造的,中间的吊梁在大船经过时可以开启。然而,海珠桥在建成后,曾两度被炸毁。
1938年,日军为了尽快攻下广州城,派遣飞机大肆轰炸广州,海珠桥的桥体的开合器被震坏了,海珠桥伤痕累累。日军侵占广州后,盗走了桥上的整套设备。
从此,海珠桥中间的吊梁就不能随意开合,大船无法通过,只能停泊在黄埔码头。后来,虽然经过整修,海珠桥的中段桥面开合部分已无法复原。
海珠桥第二次遭到轰炸,是在1949年10月14日下午5时。当时,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广州城大乱,土匪、盗贼、溃兵乘机四处抢掠,驻守广州的国民党军奉命向海南岛转移。
国民党发出了“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命令,国民党广州卫戍司令部命令部队把海珠桥炸毁。此外,天河机场、白云机场、自来水厂、电厂和一些重要工厂,都成为爆破目标。
很快,广州城东响起了持续不断的爆炸声,这是国民党在炸毁石牌军用物资仓库和黄埔鱼雷仓库。
10月14日下午5时55分,一声猛烈的爆炸,钢铁结构的海珠桥被国民党炸成了两截,中孔钢梁沉没,南北两孔大梁折断,东南桥墩与西北桥墩皆被炸毁,断铁碎钢和水泥砖块四散横飞。
一小时后,解放军就踏着夕阳从沙河进入了广州城区。
Ⅳ 求海介绍海珠桥的历史故事
广州海珠桥的历史故事:
海珠桥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于1929年12月动工,1933年2月建成通车,由美国马克敦公司承建。由马克敦公开承建称之为:“珠江大铁桥”。
1933年2月,大桥落成通车,当时的桥长180米,宽18.3米,为简支拱形下承钢桁架梁。以其临近“海珠石”改名为“海珠桥”,为当时广州市区唯一一座跨过珠江的桥梁,旧海珠桥为开合式桥梁,方便船只通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落成时海珠桥的落款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胡汉民。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派遣飞机轰炸广州,把桥体的开合器震坏。占领广州后,日军还把整套设备盗走,从此大桥不可以开合,只能让小船通过,大船则泊于黄埔码头,后虽经修建,中段桥面开合部分已无法复原。
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败退广州前夕,提出“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行动口号,妄图变广州成为废墟,并以破坏海珠桥为主要目标。10月,广州卫戍司令李及兰派遣军队和便衣特务,以汽车运载黄色炸药近100箱,置于桥墩、桥梁接合部。14日下午5时50分施爆,由于时间紧迫,竟未通知桥上人员撤离,造成400多名市民死伤,沉毁民船100多艘,震损房屋数百间,受灾居民3000多人。
1950年3月25日,市政府开始重建海珠桥,由衡阳铁路管理局技术员卓观培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仅用六个月时间便把海珠桥修复并通车,桥长486米,正桥182米,桥宽33米,重建后的海珠桥桥面不能开合,桥上来回设有三线行车,两边亦设有行人路及自行车道,外观与原桥大致相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广州市政府都对海珠桥进行了整修,特别是2012年,海珠桥整整封闭了18个月进行大修,2013年的9月1号,海珠桥恢复1950年时候的样貌,重新开放……
(5)广州海珠桥什么时候维修扩展阅读:
桥梁结构
主引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靠近
主桥第一、二跨为钢筋混凝土变高度简支T梁,北岸跨径L=7.0米,南岸跨径L=11.2米。其它跨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跨径L=4.6米。北引桥19孔,总长91.6米,南引桥15孔,总长82.2米。
2012年大修
海珠桥是中国第一座钢桥和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梁,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美国公司兴建、使用英国钢材,于1933年2月正式通车,其后经历两毁两建以及1995年的加固工程。2012年2月28日,79岁“高龄”的广州第一座跨江大桥海珠桥正式开始大修,计划耗时18个月、花费近3亿元人民币,是广州史上最大手笔的一次桥梁维修。
搜狐-海珠桥怀古
网络-海珠桥
Ⅵ 海珠桥的结构
海珠桥的简介:
海珠桥建于1933年,全长356.67米,主桥全长182.90米,南北两跨对称布置,原为三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设计荷载为二列10吨汽车,中跨为开启式结构,能向上分开,以利大船通过。1949年,中孔钢梁被国民党政府炸毁。1950年,由衡阳铁路局广州分局负责修复通车。修复后,仍为钢桁架梁,中孔不再活动开启。
主引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靠近主桥第一、二跨为钢筋混凝土变高度简支T梁,北岸跨径L=7.0米,南岸跨径L=11.2米。其它跨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跨径L=4.6米。北引桥19孔,总长91.6m,南引桥15孔,总长82.2m。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需求,1975年对海珠桥进行了扩建,在该桥东、西两侧各拓宽7.83米,连同原钢桥人行道合为11.24米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跨度与主钢桥一致。
边桥主桥为双悬臂带挂梁变截面预应力箱梁结构,东西两幅,单向行车,单幅桥面宽11.26m。边桥北引桥为7孔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南引桥为6孔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跨径9.3m。东西两幅,单向行车,单幅桥面宽8.4m。
1995年,广州市市政局组织对海珠桥主桥钢桁架进行维修加固,采用自锚式悬索吊桥加固方案,经体系转换后,主桥设计荷载为汽-15。
Ⅶ 广州海珠桥是原桥修复吗
亲,是的,解放前就有这座桥的,现在只是加固修复一下。
Ⅷ 广州海珠桥的名是怎么来的
海珠本来就是得名于珠江江心中三块大石(
浮丘石
、海珠石、
海印石
)中的海珠石的。所以附近的地名
海珠广场
、
海珠路
、海珠区包括
海珠桥
最初都因为海珠石而命名的。
Ⅸ 海珠桥的2012年大修
维修后的海珠桥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可承受20吨的汽车通过;桥面两侧的曲线拉长,坡度更加平缓;主桥通航净高抬高至8.7米,与珠江上其他桥梁达到同样高度;边桥增加了盲道,并设置记录着海珠桥六大历史事件的12块景观墙。
广州市建委负责人表示,海珠桥维修工程历经18个月,使用复杂工艺进行维修加固,拆装难度之大,不亚于修建一座长江大桥。如今海珠桥的承载能力更强,交通疏导更合理,灯光照明更环保,防护性能更优化。 海珠桥历经18个月的闭关大修后,于2013年9月1日恢复开通。
广州市长陈建华当日携近千市民组成的“跨越”方阵,一齐缓步过桥,作为简单的复通仪式,近万市民现场围观。海珠桥当日中午12点正式通车;公交车将于9月1日夜班线路首班车开始恢复,日班车从2013年9月2日首班车起恢复,因大桥维修一度改道的市内22条公交线路全部“回家”。 广州海珠桥抹黄油防跳桥自杀信息时报8月26日报道为防有人爬桥,海珠桥有了防护新招——桥南引桥钢架上涂抹了黄色油状物质。 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在海珠桥桥南引桥处看到,引桥钢架上涂抹了一些黄色油状物质,十分粘稠,大老远就能看到。市民经过时也都好奇地看上两眼。护桥保安解释说“这些(黄油状)的东西是用来防止有人爬桥的!”
广州海珠桥出现“跳桥团” 交通瘫痪(图)
2009年11月2日下午,广州海珠桥瘫痪。下午1时,来某工厂的超过30名工人聚集在海珠桥上,其中16人攀上海珠桥钢架(包括两名女工,1人中途被救下),坚守3个多小时才被劝下桥,导致海珠桥双向车道封闭,附近路段拥堵。工人称,因为不满意公司的劳动合同、医疗保险、加班费以及无故解雇等,同公司多次协商无果,自感弱势,工人们才有此举。
2012年2月28日,79岁“高龄”的广州第一座跨江大桥——海珠桥正式开始大修。记者探营获悉,现场围蔽面积已“缩水”500平方米,4月将完成全桥桥面板和缆索悬吊结构拆除。项目总工江涌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独家专访坦言,维修加固广州人民心中的“第一桥”难度很大,不亚于重建长江大桥。 广州四大桥遭白蚁侵蚀 海珠桥枕木几乎被掏空
海珠桥修复工程
Ⅹ 海珠桥被国民党炸毁的历史
海珠桥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于1929年12月动工,1933年2月建成通车,桥长180米,宽18.3米,为内简支拱形容下承钢桁架梁。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海珠桥遭破坏,后虽经修建,中段桥面开合部分已无法复原。
●1949年10月14日下午5时,国民党军队败退时将海珠桥炸毁,中孔钢梁沉没江中,南北两孔大梁折断,东南桥墩与西北桥墩皆被炸毁。
●1950年3月25日,市政府开始重建海珠桥,重建后的海珠桥桥面不能开合,外观与原桥大致相若。
●上世纪70年代,海珠桥上交通日趋繁忙紧张,1974年12月海珠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在原桥两侧加宽各11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桥跨与原桥一致组合成一新的桥面体系。经扩建的海珠桥,新旧桥既独立又联体。
●1995年5月至1996年9月,海珠桥在原桥上进行加固、维修。工程采用自锚式吊索方案,将中孔恒载转嫁到吊索上,原桥变为三孔连续自锚式悬索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