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镜头跑焦怎么修
镜头跑焦, 通常使用机身微调功能来矫正
如果你的机身没有此功能, 或者微调幅度无法补偿的话
那么这颗镜头就是有质量问题的, 可以送回原厂进行矫正.
自己DIY是无解的.
Ⅱ 镜头跑焦脱焦怎么办
镜头脱焦,是对焦没对好,需要提高对焦的水平和认真程度。镜头跑焦,则是器材的质量问题,或者是镜头与相机不匹配,有的可以用机身的跑焦微调,能适当纠正,大部分则没办法解决,只有避开容易跑焦的光圈等设定数值范围使用。
希望采纳。
Ⅲ 5d2跑焦如何解决
跑焦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种:
1、手持不稳,快门速度在安全值范围内。通常拍摄静止对象的安全快门速度至少应该在 1/焦距 秒内,例如85mm焦距的镜头,安全快门的速度就应该至少要有1/85秒。如果是拍摄运动物体,那么安全快门的速度就需要更高。虽然相机上三脚架可以保持相对平稳,但却不方便对焦运动的物体,焦距越长,安全快门的速度最快,也越容易因为追不上被摄对象而跑焦甚至失焦。所以为了达到安全的快门速度,可以适当地加大光圈,或者调高ISO值,以期找到最佳效果的组合。
2、景深过浅,未把被摄对象置于焦平面内。特别是在使用大光圈的定焦镜头时,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过分追求背景虚化的油腻感,光圈选择过大,景深太浅,会导致被摄对象的眼睛虽然拍清晰了,但鼻子却糊了。手持相机时轻微的前后摇摆,或者模特身体的轻微晃动都会造成失焦。拍人像时不必过分追求背景虚化,一个恰当的光圈值可以得到更理想的景深效果,把人像拍清晰才是最优先的选项。
3、相机与镜头的匹配需要调校,除去上面两种情况的可能,那么就需要对相机或镜头进行对焦微调了。一般高档的相机中都会有焦距微调的菜单选项,需要配合调校的挂图和校准测量工具进行。有些镜头厂商还推出了可供镜头调校的配件,用户可以自己对镜头进行对焦微调。或者也可直接送到镜头厂商的客服中心进行调校。
Ⅳ 佳能红圈135/2镜头跑焦怎么办
镜头跑焦,用户自己是没招的……
只能把镜头拿到官方售后那里,进行检测,然后再进行校准。
这样,就能把跑焦的问题解决掉了。
这项业务,是否在官方质保的范围之内……事先可以咨询清楚。这样,可以有备而来。
Ⅳ 适马100一400镜头E卡口镜头对焦合焦时平面跑焦怎么解决
跑焦,解决方法就是两个:
1、升级固件。
2、调整镜头或者机身。
这两个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调整镜头和机身,非专业人士根本做不了……
所以,联系售后解决吧……
Ⅵ 镜头焦点偏移
镜头焦点偏移
镜头焦点偏移。焦点偏移可能是许多小伙伴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明明已经对焦了却又排出了模糊的照片。可能是相机出现了一些小问题。那么是什么问题呢?以下是镜头焦点偏移的参考
1,焦点前/后移
单反可能会因为使用材质磨损或原厂设计误差的关系,造成镜头焦点、机身内AF模组与感光元件间的距离产生偏差,导致移焦。因为与镜头焦点有关,因此有的机身也是会因搭配不同的镜头而产生移焦现象。
一般单反相机运作,光线进入镜头后,一般可简化为三条路线,图中L1透过反光镜,反射通过对焦屏,并在五棱镜中折射入观景窗后的人眼中;L2则是后来按下快门曝光时,反光镜翻起直接通向感光元件的光路;L3是在半按快门时一部分光线由副反光镜导向自动对焦模组进行对焦。理论上,L1、L2、L3路径长度相同时才是最佳状态,半按快门对焦时判断的对焦处,的确在观景窗内看起来也是清晰的,于是在按下快门后曝光后,结果也一样是清晰的。
而移焦的状况,则是3条路径长短不一时。当L1的长度和其他两者不同时,即便相机确实对到焦,但观景窗看起来却是模糊的;当L2不等长时,则会出现明明半按快门在观景窗内看到已合焦,拍出来却是模糊的状况,这是移焦比较常见的状况;当L3与他人不等时,一样在观景窗内就无法确认合焦状态。L1、L2、L3的路径长短不一,可能是相机本身在设计时就存在的些许误差,还可能是相机使用久了出现的磨损导致,特别是反光镜的部分。
反光镜的磨损,也可能导致移焦问题的产生。
针对这常见的问题,有的相机厂商研发了「自动对焦微调」的功能,主要出现在一些中高阶相机机身上,可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自动对焦调整,以尽量排除因机身与镜头在设计时产生的包容误差而出现的移焦状况。有的相机上的自动微调功能针对变焦镜头,也可分别在广角端和望远端进行微调,确保变焦焦段内自动对焦的精准度,并针对不同的镜头型号,进行调整资料保存。这样的自动微调功能,也可结合一些镜头校正器来判断相机进行调整,操作会更加容易。
调焦有的高阶相机内会有自动对焦微调的功能,可解决一部分移焦的问题。
2,焦点偏移
排除相机机身的问题,就镜头本身的光学设计,也有可能出现焦点偏移的状况,最常见发生在大光圈镜头身上,尤其是F1.0-1.8的类型。由于球面镜本身就存在球面像差的问题,当光圈孔径较大时,尽管能吸收较多的光线,但从镜头中央及周边进入的光线会因折射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焦点不齐而致成像模糊的状况,也就是所谓的球面像差。尽管现在镜头为了抑制像差,大多会在镜头结构中使用非球面镜片来补正,但是依据各镜头本身的出厂定位,会在设计、用料上有所差别,进而影响其在对于球面像差的抑制力。
大光圈镜头光圈全开时,由于不少光线透过镜片周边进入,会与从镜片中间进入的光线在焦点上产生误差,导致成像不清晰,即出现「像差」。
光圈较小的镜头全开时,光线大多透过镜片中间进入,比较不容易出现「像差」。
了解球面像差产生的原因后,再来看看球面像差对于自动对焦之间的关系。一般相机自动对焦时,都是以其最大光圈来进行对焦,再迅速缩至使用设定的光圈值进行拍摄,而光圈较大的镜头,就算本身在像差的部分有所抑制,但一样会因为结构设计的精准度及镜片用料的关系,而在开放光圈时判断的焦点与缩小光圈拍摄后的实际焦点存在偏移,而导致明明在A点对焦却变成B点清楚的情况。
明明对焦在左眼,实际对焦点却偏移到嘴巴上,且由于大光圈景深浅的关系,眼睛完全在景深之外。
若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前辈会告诉大家可以缩光圈的方法,来看看情况是否好转。为什么以缩光圈拍摄的方式可以改善问题呢?不是说相机都是以镜头的开放光圈来进行自动对焦的?就算缩小光圈拍摄,它一样是用最大光圈来判断对焦啊!不错,最大光圈判断对焦这点的确不会变,就算缩小光圈存在的焦点偏移一样会存在,本来在A点对焦还是一样会跑到B点,不过不要忘记,缩小光圈后,景深必然变深,画面中可清晰的范围越广,是对焦点偏移的包容度也就可能变大,也就是说即便焦点有所偏移,却都还在景深范围内,对使用者想要的对焦效果比较没什么影响。
缩小光圈拍摄后,景深变深,就算本来对焦左眼,实际对焦点偏移到嘴巴,但由于景深较深的关系,眼睛的`部分还是在景深之内。
当然,焦点偏移依据不同的镜头、拍摄距离等状况也会不同,一般拍摄时在观景窗内也较难查觉,往往要在拍摄后放大检查时才发现。因此,如果是在使用F1.0-1.8这类大光圈镜头时,要特别注意焦点偏移的状况,若有相机有景深预览或LiveView功能,也可善加利用,增加拍摄的成功率。
1. 什么是跑焦
跑焦,是指焦点发生偏移的现象,会给我们的拍摄带来很多麻烦。
当你使用大光圈拍摄,或拍摄景深很浅的题材时,跑焦带来的负面效果会更为严重。最典型的,就是微距题材。
更要命的是,镜头是否跑焦是不会在产品信息上标注出来的,需要你到手进行测试才能得出结果——而跑焦的个例十分常见,许多人都会“中奖”。
不同的厂家、品牌,都有出现跑焦现象的可能性,而且这和器材的档次无关——无论是高端机还是低端机,都可能出现跑焦;某些品牌甚至被戏称为“跑焦大王”。
另外,镜头在维修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技术原因而改变原来的镜头内部结构位置,造成严重跑焦。在进行二手镜头交易时一定格外小心。
镜头维修是跑焦的重要成因之一
除以上几种情况外,还有镜头与机身的匹配问题——尤其是当镜头与机身属于不同厂家的时候,跑焦现象会变得很普遍。
2. 跑焦怎么办?
可以说,在数码时代,跑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个问题,只有在“你没意识到它存在”的时候会造成危害。一旦你懂得如何调试、校正跑焦,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完全消除了,你的镜头还是个好镜头。
以下就是校正跑焦镜头的具体步骤:
制作测试卡支撑板
你需要找一个 45° 角的平整斜面来放置测试卡。制作很简单,把纸箱裁下一角,让两个直角边的长度相等就可以了。
调平相机
现在大多数的相机都有内置的电子水平仪。把实时取景打开,再启用电子水平仪,这样就可以确保相机完全水平。
如果没有电子水平仪,可以用外置的气泡水平仪来协助调平。
使相机和测试卡中心高度一致
你需要用卷尺测量测试卡中心的高度(即地面到测试卡中心的长度),再测量相机中心的高度,确保二者相等。
确定最近对焦距离
首先,观察镜头上标注的最近对焦距离。
比如说,今天我们测试的是腾龙的 35/1.4,它的最短对焦距离是 0.3 米,即 30 厘米。
注意,这个距离并不是指镜片到被摄体的距离,而是感光元件到被摄体的距离。
用卷尺确保测试卡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为 30 厘米,这样能得到最精确的测试结果。
开始测试
把镜头的光圈调到最大,开始测试。
以我手头的镜头为例,对准测试卡中心拍摄时,得到的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镜头跑焦,向后偏移了 8 毫米。
调整校准
测好了跑焦距离,接下来就该进行调整校准了。
本次我们使用的是尼康相机,接下来就以尼康相机为例介绍如何进行跑焦校正。
你需要在相机菜单设置中找到 AF 微调设置:
在默认值选项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焦点的调节的标尺了。
通过上一步的测试,我们知道这个镜头的焦点向后偏移了 8 毫米,因此在这个界面我们把焦点往前移 8 毫米,再保存退出就可以了。
重新测试
校准完毕后,再按照刚才的方法,用最大光圈对准测试卡中心重新拍摄一张,看看是否还跑焦。
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焦点正好在 0 的刻度上,恭喜你,你的镜头已经不跑焦了:
为什么大口径变焦镜头容易出现对焦偏移的话题,实际上在上一篇博文《知晓照相机镜头性能特点的一二三》一文中已经提及过,因为这一话题非常之重要,所以有必要旧题重提,以引起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高度重视。为什么大口径变焦镜头容易出现对焦偏移,在上一博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在一般情况下,照相机的变焦镜头其最大口径应该为 F4,但通常用到 F3.5 也还可以接受。对口径再大的变焦镜头(例如F2.8)就值得怀疑了。必须记住,现代单镜头反光相机总是在光圈开足的情况下调焦的,因此,如光圈缩小到实际拍摄所需值时,焦点稍稍有偏移,都会造成影像不够清晰。通常,口径大的变焦镜头更会造成焦点偏移,从而导致影像不清。”其实它的小标题已经间接地把它的要害点得非常清楚了——(镜头)口径(光圈)小一些更好。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拍摄风光照片时,尤其在阴天或光线不太好的情况下,利用照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时,明明对焦调校得非常“正确”,但拍摄出来的照片主体总是不太清晰,有时即使连续拍摄上百张照片其结果基本是一脉相承的,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照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出了问题?还是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还是在拍摄瞬间照相机都抖动了……
其实都不是,那罪魁祸首在哪里呢?
因为照相机在构图和对主体对焦时,照相机是处于全开光圈状态,但一旦按下快门拍摄时,此时照相机的光圈是处于您所设置得既定光圈,通常拍摄的实际光圈都要大大小于全开光圈。当光圈一旦缩小时,实际的对焦点就会发生稍微的偏移,这是大光圈变焦镜头的一个共性,尤其在光线不太理想的情况时,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有时几乎能达到“百分之百”。
那么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其对策是:
一、采用全时手动(带有此功能的镜头),来进行拍摄时的微调,以校正可能出现的对焦偏移,但此法失效率相对比较高;
二、在利用照相机自动对焦模式时,当在完成对主体对焦后,将照相机镜头的自动对焦模式关闭后进行拍摄,但此法比较麻烦;
三、最佳的方式是采用全手动对焦模式,这是最最可靠的办法。
既然大口径变焦镜头基本都具有这种不可“调校”的共性,为了能使拍摄出来的照片(主体)张张清晰,知晓其特性并在拍摄过程中力加避免,作为摄影者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拍摄技巧的问题,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犯迷糊是最最重要的。不妨您可以试试。
Ⅶ 单反相机跑焦和虚焦的问题怎样解决
跑焦和虚焦是镜头问题,不是相机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其实目镜观察到焦点的合焦,是落在反光板上,而非真正落在CMOS的感应面上,反光板与CMOS是有一点距离的,当反光板抬起的时候,镜头对焦系统没有微调焦距,所以焦点没有变化,当这一图像落在CMOS上后产生了误差,造成了焦点偏移的现象,这明显属于机身跑焦。
(7)镜头跑焦怎么维修扩展阅读
对焦原理为:
1、光线通过棱镜照射到独立对焦模块上
2、独立对焦模块检测出焦平面偏移量
3、驱动步进电机直接移动到焦平面上去。
独立对焦模块的对焦方式,其对焦速度和对焦精度取决于独立对焦模块的性能,高端的独立对焦模块对焦速度快,精度较高。
但独立对焦模块的对焦光路独立于成像光路,一旦两者出现光程差,就会出现的跑焦问题。
常见的跑焦情况为:
1、机身装配精度不足,导致成像光路与对焦光路出现误差(多出现于低端单反)
2、反光板机械运动后没有回到原始位置,导致成像光路与对焦光路出现误差(机械损耗)
3、机械结构老化,磕碰后导致反光板棱镜,独立对焦模块偏离原始位置(老化损坏)
Ⅷ 镜头跑焦怎么办跑焦如何调整
跑焦必须看准是哪里的问题 ,相机还是镜头,相机问题的话那就得维修了,镜头问题可以送维修站调整,只有几个专门的地方可以调焦的
Ⅸ 尼康50 1.8d镜头跑焦要怎么处理
(1)首先,要用跑焦卡测试,确认跑焦的程度。
(2)相机自带对焦微调,只要不是忽远忽近跑焦,或者严重跑焦,都可以校正。
当然,如果还在保修期内,那还是返修最好。
Ⅹ 镜头跑焦怎么办
跑焦分为三种:机身跑焦,镜头跑焦,机身镜头都跑焦。
佳能机器的话,我们都有体会的,第一次半按快门对焦的时候,内对焦标尺内都是大幅度的左右旋转,而第2次,第2次半按快门对焦的时候,左右旋转的幅度就小了很多,第3次,第4次再半按快门的时候,几乎就察觉不到对焦标尺的偏移了,这个时候就是自动对焦完全精确了,这时就可以完全按下快门了。。。。呵呵,简单罢?
把相机右上角的曝光锁定钮通过自定义方法改成对焦按纽(不用半按快门对焦)就会使对焦达到精确的(99/%)目的----这是北京佳能专家菊峰老师几年前就提出来的办法,实践证明,解决跑焦非常有效.
简单!
用AI servo,任何时刻都非常准确!
跑焦其实就是一次性到位问题,起始点和终到点不同,很难刚好卡死在终到点的,用智能追踪,有任何偏离都在0.1秒内纠正,怎会有跑焦的可能?
注意点:
1,AI servo档如果自动选择焦点的话,可能不知道焦点在哪里,不闪亮,可是追焦最为精确。
2,AI servo指定焦点,相当精确,可是辅助对焦灯不会点亮。
3,AI focus能够点亮辅助对焦灯,自动选择对焦点的时候会点亮告诉你机器选择的是哪个点。可是自动追踪的启动比较迟钝,轻微跑焦不一定会自动调整,AI人工智能的意思就是开始的时候作为one shot,如果机器发现目标距离有变化就自动进入AI servo追焦状态,问题是轻微不准追焦不启动。
4,最不准的是one shot,多按几次快门罗!
如果需要最精确的对焦,精确到像素一级的,要用快门和对焦分别控制才行的,所有佳能机器都可以设定。
另:抓鸟之类的目标游移的物体,如果不让自动选择对焦点,是无法拍摄的。
综合起来,对焦和快门分离,AI servo,如果需要辅助对焦灯或确认对焦点的选择则AI focus,先半按快门锁定曝光,然后对焦,然后用对焦钮和快门的合力触发快门,保证张张清晰无比,100%都极其锐利
简言之:
我也是记着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的,才出错的。
第一种 one shot,我现在极其的没有好感,一次性定位没有补偿,一旦跑焦怎么办?
第二种 AI focus,优点主要是可以点燃外闪的对焦辅助灯,或者内闪的频闪对焦辅助功能,要保证对焦精确,我往往锁焦之后有意地前后移动或者对向距离不同的其他东西,让他自动变成AI servo,这样他就自动精调了。
第三种 AI servo,人工智能伺服或者追踪,是最好的,尽量用他,精确度最高是让机器自动选择对焦点,稍次是指定对焦点,可以感觉到镜头在动,这个时候焦点是清楚的精确的。
然而要拍出清晰的照片,还要注意:
1,克服机震,拿机器要松,不能太紧,否则自己肌肉对震动的反应会让1/500以下的速度一片模糊,根本找不到清晰的焦点。
2,对焦之后要严守距离,不能按快门的时候身体前倾或者后仰。
3,三角架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尤其是一千元以下的,非常糟糕,对机震的反应很大,造成整体模糊,尽量用自拍+反光板预升。
4,尽量用闪光灯,一般闪光灯在万分之一秒左右,肯定清晰。
当然老鸟就无需这些清规戒律了。这些对刚刚从袖珍DC转过来单反,困惑中的才可能有点意思。
这种方法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搜索到了原贴,也看了大家的讨论,更重要的是今天实践了一下午,确实对焦精确度有了质的飞跃。
如果刚开始使用单反特别是20D,那么模糊的最大问题不是跑焦,而是机震.
测试方法:
不要用三脚架,许多劣质三角架比不用糟糕就放在桌面上,用手动+闪光灯,如果拍出来的片子不模糊,就不是器材的问题了.慢慢地调整姿势,直到自己持机也清晰为止.
是否是通过自定义功能让对焦和快门分离?对了。
接下来如何操作?风景人像模式操作不变。创意模式也就是avtvmp等,可以先对焦,然后按快门,或者先半按快门,然后对焦。我是先半按快门,然后需要自动对焦的话,按对焦钮,感觉到追焦以后,食指和拇指对捏。如果需要重新构图,记住对焦以后不要前后移动,松开对焦钮,按快门。
对焦的时候是否要一直按着对焦按钮?如果不需要重新构图,是的。
整个过程是否是:先按对焦按钮对焦,然后重新构图;然后半按快门测光;最后全部按下快门?!前面说了,这个方法我觉得不够我介绍的方法清晰度高。我是半按快门、对焦,两个手指相对收紧,咔嚓一声,清晰就是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