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手机行业的一般返修率在多少
山寨机的返修率大约在5%左右
五码机(国产小品牌比如金果紫专光等等)大约在3%左右
大品牌(包括国产比如长虹天属语等等)大约在0.1%---0.5%左右
至于你问的4000元手机有多少钱做售后 这个不是按售价比例的
山寨和五码机都是你发货1000台 送你20台 再给你一定数量的机壳、送话器、听筒(这是只举例 不是准确的数字)这样厂家就不做售后
可是品牌机就不知道了 我估计可能是厂家自己做的售后(像诺基亚 摩托 等机器 售后相当完善)
以上只是听别人说 不准勿怪
❷ iqoo手机返修率
返修率0.1。OPPO和vivo这两家手机的返修率是最低的,在智能手机中质量是最好的。iQOO故障率不高,她是vivo的产品,质量是一样的,它的销量没有vivo的高,质量故障率。
❸ 维修及时率如何计算
维修及时率,主要是看你规定多长一个时段为及时维修时间段(1 天、三天、一星期还是一个月),用及时维修的数量数量除以应该及时维修数的总量*100%就是及时维修率。
❹ 维修返修率如何记算
你好,用返修的车辆数除以总的维修车辆数的百分比就是返修率。
❺ 如何计算产品返修率
产品返修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①
规定时间内因质量问题返回数量
质量问题返修率1= ×100%
规定时间内产品销售总数
保修期内因质量问题返回数量
质量问题返修率2= ×100%
返回品销售年度销售数量
出保修期因质量问题返回数量
质量问题返修率3= ×100%
返回品销售年度销售数量
.
备注:+
1、“保修期内因质量问题返回数量”指除本次“规定时间内”的仍然在保修期内的返回数量。
2、质量问题返修率2、3均不包括在2009年度质量目标内。作为历年度的质量数据对比、数据分析使用。
3、年度销售数量包括正常销售、内部使用等,只要走力创的帐,都算作销售。
优点是:
2009年我们能够得到返修率1和返修率2,然后根据返修率1和返修率2来预测、制定2010年的质量目标就会比较合理。以后还是根据这个原则确定下一年的质量目标就好了。所以质量目标制定的相对不准确的就只有09年一年。
缺点是:(以09年目标1.5%为例)
09年年末,我们得到返修率为1.2%,大家发了奖金。但是到了2010年根据返修率2算算还有一个1.5%没有算上呢。其实09年的返修率是2.7%,超出了1.5%,目标没有实现。除非是2010年年底兑现2009年年初制定的质量目标,但是具有滞后性,没有意义。
质量问题返回数量
② 质量问题返修率= ×100%
产品销售总量 + 维修品数量 + 检测改型数量
依据这种算法,不论是不是规定时间内销售的产品,只要还在保修期之内,只要返修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就算作返修。 而且在分母的部分,也把“维修品数量”和“检测改型数量”算在内。存在的弊端就是有可能把上一个销售年度的返修数量算在本销售年度内。一是不能体现本销售年度的质量情况,二是不能作为制定新的质量目标的依据。
优点是算法简单,容易操作。
方法3:
属于上个规定时间的返修数量 规定时间内当月返修数量
1月份返修率= ( + )*100%
.上个规定时间的销售量 规定时间内截止本月的总销售量
所有返修品必须是在保修期内的。
例如:09年1月共计有返修品100个,其中有80个是去年销售的,有20个使今年销售的。去年共计销售100000个,今年共计销售10000个,则返修率就是80/100000+20/10000=0.0008+0.002=0.0028=0.28%
2月返修率计算方法一样,比如返修120个,其中属于去年销售的90个,属于今年销售30个。去年销售100000个,今年销售(1月+2月)共计18000个,则返修率就是90/100000+30/18000=0.0009+0.0017=0.00257=0.257%
实现方法:
从09年开始,产品的销售日期都可以从条形码上得到。销售部门在送返修品时必须表明产品的销售日期,客户名称,联系方式,用途的等信息。依此来判断是否还在保修期内(主要是没有条形码的那部分产品,有条形码的直接就能读到),是否计入返修率的统计中。
年终总的返修率就是12个月的返修率之和。
相比方法①中的返修率1和返修率2相加更合理。
方法4:
产品返修率=当月返修总量/12个月发货总量*100%(保修期为12个月)
即: 当月返修品数量
产品返修率= *100%
12个月的销售数量
方法5:
产品返修率=12个月返修总量/12个月发货总量*100%(保修期为12个月)
即: 12个月的返修总数
产品返修率= *100%
12个月发货总量
其他:
我个人认为方法3是比较合理的一种。
还有一点就是既然算09年的返修率,虽然有一部分产品卖出去了,只是还没有返回来就认为没有这个事情,如果明年出问题了,那算在明年的返修率中就是了。这一部分是无法考虑
❻ 二次维修率怎么算
二次维修率=二次维修/一次维修。二次维修率是指,在产生的第一次维修中,再次需要维修。
❼ 我想知道设备管理中的设备故障率是怎么算的啊,公式是多少啊,维修率有是怎么算的啊,
设备故障率=[(停机等待时间+维修时间)/计划使用总时间]×100%
假设某设备出现故内障了,等待技术人员容到达现场的时间是10分钟,技术人员维修的时间是50分钟,这台设备计划每天使用8小时,那么,停机等待时间+维修时间=1小时
日设备故障率=(1/8)×100%=12.5%
通常在企业里面,都是按月计算设备故障率的,计算公式同理。
❽ 苹果13后摄像头有两个为什么只用得起一个
来源:AI财经社
00:11
近日,一些人发现,苹果将iPhone 13的面部解锁功能和手机屏幕进行了强绑定,如果消费者不去苹果官方渠道修手机,面部解锁功能将被禁用。实际上,自iPhone X以来,苹果用技术手段已经限定了第三方电池、摄像头、主板等的维修。苹果的操作,只留给用户两个选择:苹果官方高价维修,或者加价换新。律师称,苹果的做法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撰文 / 薛永玮 麻策 编辑 / 赵艳秋
“十三香”堵死了第三方维修?
手滑党们的代价又被苹果公司抬高了。
在iPhone 13手机才经历火爆的抢购潮没多久,就有国外博主Phone Repair Guru测试发现,iPhone 13的面部解锁功能(Face ID)与手机屏幕进行了强绑定。如果你不是到苹果官方店或者它指定的第三方经销商去更换屏幕,无论是更换其他品牌的屏幕,还是把两台iPhone 13的原厂屏幕拆下来对调,手机都会提示“无法验证屏幕是否为正品”,会随即禁用面部解锁功能——弹窗显示“Face ID Is Not Available”。
(Phone Repair Guru视频截图:把两台iPhone 13原厂屏幕对调,面部解锁功能仍被禁用。)
由于苹果从不对外提供产品维修手册,有外界猜测这是因为苹果在 iPhone 13 屏幕中单独设计了一款芯片,芯片会识别手机机身序列号和屏幕序列号,如果两者不匹配,就会锁定面容解锁模块。
而苹果这个操作也意味着,通过对最易损坏、也是跟用户打交道最多的屏幕进行强绑定,苹果达到了对iPhone 13维修渠道的强限定目的。
AI财经社来到北京朝阳区一家苹果授权经销商,该经销商称对国外博主的测评早有听闻,“第三方修的机器,面容解锁会损坏,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至于解决办法,这个经销商给出的建议是:以旧换新,从他那里购买新机。
他的理由非常充分,“维修,不是苹果授权的店现在也修不了。就算以后能修,修一下的钱都快赶上买个新的了,为什么不直接买个新的?”以256G国行的iPhone 13为例,手机“外屏”受损,花3500元左右可以在他那里换部新机,如果是“内屏”受损,那就花4000多元。“但修一下怎么也得2000元钱起,以后回收时价格还要再贬值一千多块,里外里加起来都超过三千了。”
这是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苹果对iPhone 13的维修限制,对苹果官方店和它的授权商们来说,都是巨大利好。
至于第三方非授权维修商,则是闭环之外的那一个。面对iPhone 13碎屏问题,在一家非苹果授权维修中心工作的张靖只能建议AI财经社,“去苹果售后修”。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第一,这个屏幕不好找;第二,不知道什么原因,换上了屏幕,面容解锁也不能用。”
但这单生意张靖不是不想做。他表示,再等一阵,自己可以通过渠道以拆原机的方式拿到内屏,至于外屏就更好办了,可以直接从深圳拿货,“外屏,说白了就是一个玻璃,就值几百块钱。”
这比苹果官方的屏幕维修价格要低出不少。10月8日,AI财经社对北京朝阳大悦城的Apple Store及苹果官方授权维修商询问,双方给出的答案一致:不分内外屏,以iPhone 13的屏幕维修价格为例,修一次是2419元。而位于北京国贸商城的苹果授权维修店称,此前iPhone 11系列手机换屏,苹果给了他们优惠,最终价格可以做到1000多元,iPhone 12换屏的价格也可以商量,但不知道为什么,对于iPhone 13,苹果给他们的价格与官方一致,“也许后期会有优惠”。
不仅贵,而且还慢。由于iPhone 13新出不久,Apple Store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店内没有可供维修的零部件,要维修只能返厂。”从预约Apple Store天才吧维修服务开始,到工程师检测和送厂维修,维修完毕用时需两周以上。不过,如果不想把时间花费在返厂上,那可以选择等零部件到店——但用时大约是一个月。
(图/视觉中国)
长期以来,苹果在全球拒绝公开设备维修手册,并严格管控原厂部件渠道,甚至一度不开放维修授权。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想要做苹果的维修生意都不容易。所以,一些美国用户甚至没有听说过苹果之外的第三方维修商。
为应对反垄断调查,苹果在2019年推出了一项独立维修计划,虽然开放了一些维修权限给少数认证的第三方企业,但因这项计划的合同条款和规定极其严苛,授权维修商能够提供的维修类目受到严格的限制,反而引发争议和批评。
2020年以来,伴随欧洲实施新的维修权法规,以及近来美国推进维修权法案,消费者和第三方维修商店的权利逐步得到重视。2021 年,美国有 27 个州考虑““Right to Repair(维修权)”法案,但因为苹果、谷歌等科技公司采取各种措施游说政府,激烈地反对,其中一半以上的法案已经被否决或被驳回。在该法案中,要求科技公司向独立维修店提供维修零件和设备原理图,这遭遇了大公司们的强烈反对。
对此,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对AI财经社表示:“关于维修权法案,事实上美国的立法机关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而国内在维修权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进展。
另一名律师庄志明则进一步分析说:“如果维修只能到原厂换高价配件,没有维修权选择的时候,商家就会牟取暴利。”
“功能一样的,所谓的正品可以卖1000元,所谓的冒牌可能只卖100元,但经营者利用技术手段或者其他的方式,令消费者陷入非常被动的位置。”庄志明说。
在知乎上,也有用户认为,正常用户花“一分钱”买一个基本功能齐全的“一分货”完全够用了。但苹果的大部分配件都是属于“一块钱三分货”的范围。意思是,苹果的配件也好服务也好,更多只适合于手头宽裕的人。
在商业利益面前,地位显赫的企业无不希望通过不断削弱第三方来维护自己的“后花园”。它们先是修建篱笆,到最终筑起高墙。
在汽车行业,围绕修理权展开的厂商、代理商和第三方修理厂的力量对抗持续了数十年,汽车经销商售后维修所涉及到的汽车配件,同样也由汽车厂商统一购买和调配。其同样导致消费者维修成本被大幅拉高。
2021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制定了“新三包”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规定厂家和经销商不能再随便以“未在4S店保养维修”为由,拒绝消费者合理的三包权益。这对消费者而言也是好事,也被认为是属于国内40万非授权修理厂的福音。
律师庄志明表示,今后电子行业消费者的维修权可能也会得到重视,因为消费者有自己选择维修的空间。“《反不正当竞争法》当中规定,经营者不能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的方式实施破坏、妨碍其他合法经营者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其中就包括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
他补充说,苹果手机可以被认为是网络产品,它又排斥了其他经营者,“这种行为我认为就实施了不兼容,应该说它是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
(吴伟、张婧、韩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