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维修问题 > 地震台二级维修是什么

地震台二级维修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06 00:05:27

A. 地震局是靠什么仪器传感器知道哪个地方发生地震了

地震局的仪器维护岗位按地点分为两类,台站仪器维护和监测中心(仪器室等)仪器维护岗位。主要作用为:维护和安装地震仪器,信息传输、仪器故障排除等。根据工作地点的不同,工作的任务量有所不同,一般监测中心的仪器维护岗位需要维护全省的设备运转,因此出差比较频繁。台站维护人员主要维护自身台站和周边无人台站设备的运转。关于前者所提到的坏了就买,还不至于那么败家,也不可能一有问题就找厂家,毕竟全国生产地震仪器的厂家有几家。

B. 宁夏地震局的发展历程

1954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银川建立地震台,工作人员杨玉玺等人。开创了宁夏的地震工作。
1960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设立地震组。张贵义负责(1960 年-1961年),工作人员14人 ,技术负责人关佐蜀,主要技术干部初鸿科、唐铭麟。
1962年,成立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研究室宁夏分室,业务上归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领导,由宁夏科委代管。王业昌任宁夏分室主任(1962年-1966年)。
1964年-1965年,宁夏地震分室相继在固原、中卫、灵武、石嘴山、陶乐、银川等地建立了6个地震台。
1966年,宁夏地震分室撤消,归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宁夏设银川地震台站管理组。先后有王评智和刘琨负责,仪器维修人员周汉瑜、分析人员刘成吉。
1970年初,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指派吴建明赴银川筹建宁夏地震前兆队,工作人员50人。
1971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队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和自治区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个机构,接受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和自治区科技卫生局的双重领导。截至1973年底,有工作人员120人。
1974年12月,正式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队革命委员会,由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代管,业务属国家地震队领导,内设办公室、政工科、业务科、预报室、仪器室。截至1977年,有工作人员178人。
1978年7月13日,自治区党委常委研究决定:撤消原自治区地震办公室和科委地震队的建制,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为二级局 ,隶属自治区科委领导,其中行政编制20人,事业编制210人。
1979年8月, 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1980年9月,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研究所,两块牌子一个机构。1980年12月,宁夏地震局内设机构调整为:秘书科、人事科、总务科、业务科、、器材科、预报研究室、前兆研究室、基础研究室、仪器维修研制室。有工作员175人。1984年1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地震局关于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和自治区 地震工作机构和管理体制调整改革的报告的通知》(国办法[1983]63号)的规定,宁夏地震局由国家地震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实行双重领导,以国家地震局为主,既国家地震局的下属单位,又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机构。
内设机构为:办公室、计划财务处、检测处、后勤处、分析预报室、基础探测研究室、仪器维修研究室。1985年成立人事教育处。
1988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自治区地震局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构,不再由自治区科委代管(宁震办发[1988]48号文)。
1991年3月,宁夏地震局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人事教育处、计划财务处、科技监测处、地方地震工作处、科技开发部、审计监察室、震情分析预报室、震害防御室、技术室、情报资料室、财务科、通讯站、劳动服务公司。
1992年12月,宁夏地震局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人事教育处、计划财务处、科技监测处、震害防御处、地方地震工作处(合署办公,含中国减灾报宁夏记者站),开发办公室、 审计监察室、监测预报中心、科技开发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信息资料室。
1995年6月,国家地震局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中编发[1995]1号)要求,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同意,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职能配置、完成全国性和自治区辖区内的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同时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行使政府赋予的防震减灾工作的行政职能,为保障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1997年9月,自治区地震局升格为正厅局级单位。

C. 地震局的仪器维护岗位主要是做什么工作

地震局的仪器维护岗位按地点分为两类,台站仪器维护和监测中心(仪器室等)仪器维护岗位。主要作用为:维护和安装地震仪器,信息传输、仪器故障排除等。根据工作地点的不同,工作的任务量有所不同,一般监测中心的仪器维护岗位需要维护全省的设备运转,因此出差比较频繁。台站维护人员主要维护自身台站和周边无人台站设备的运转。
关于前者所提到的坏了就买,还不至于那么败家,也不可能一有问题就找厂家,毕竟全国生产地震仪器的厂家有几家。

D. 地震局地震仪器维护需要哪些专业知识

对观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业务人员认真、细致地检查了观测仪器的运行状态、供电设备、通讯设备、时间服务及工作环境等,并进行了仔细维护,以保障地震观测资料连续、完整、可靠,为分析预测提供准确的资料。

E. 国家对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实行怎样的制度

地震台站各类建筑物建设要符合建筑物防雷标准,避雷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10Ω;仪器设备、电源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4Ω。

避雷设施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建设台站避雷接地体、避雷塔、仪器接地网,安装电源、信号线路避雷器等设施,避免雷电对台站职工人身安全、仪器设备造成破坏。

避雷针、接地体、仪器接地体(网)及其接地引出线按防雷标准设计、施工。

1、交流电线路应安装2到3级避雷器;

2、进入市内的电话、网络线、数据专线、天馈线要安装线路避雷器;

3、地震台站各类仪器机房建设要采取防雷、防静电安全接地措施;

4、社会地震台站由建设单位根据自身的需求参照上述各类台站建设,各级地震部门应给予必要技术支持与指导。

全球地震台站主要用于控制全球大的活动和构造,应配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观测技术系统,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生活条件,服务于全球地球科学的研究。

各类台站中无人值守台站的建设力求简洁,建筑面积一般控制在40平方米以下。

(5)地震台二级维修是什么扩展阅读:

地震台站建设分类

第六条

地震台站根据承担主要任务与规模不同,分为全球地震台站、国家地震台站、区域地震台站和社会地震台站四类分别建设。

第八条

国家地震台站主要用于控制我国主要活动与构造,应配置测项比较齐全、水平先进的观测技术系统,具备开展多学科、多测项的地震与地震前兆、地球物理场观测的条件。

能够承担地震与地震前兆学科的野外观测试验及地球科学研究任务。

第九条

区域地震台站主要用于本区域地震速报与预报,应配置测震与前兆测项相对齐全的的观测技术系统,观测环境满足观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服务于当地的地震监测预报及研究工作。

国家地震台应配置测项比较齐全、水平先进的观测技术系统,具备开展多学科、多测项的地震与地震前兆、地球物理场观测的条件。

能够承担地震与地震前兆学科的野外观测试验及地球科学研究任务。

区域地震台主要用于本区域地震速报与预报,应配置测震与前兆测项相对齐全的的观测技术系统,观测环境满足观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服务于当地的地震监测预报及研究工作。

全球地震台主要用于控制全球大的活动和构造,应配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观测技术系统,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生活条件,服务于全球地球科学的研究。

地震台技术系统配置要根据各级台网整体布局及配置要求进行建设,并应做到台站各种观测仪器布局合理,尽量做到整个台站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集成建设。

全球地震台至少应配置1-2套国际先进的地球物理场观测仪器,以完成对全球某一或多个场的监测(宽频带或宽频带地震观测、地磁绝对与相对观测、重力观测、GPS观测等)。

国家地震台应配置齐全的测震、前兆及地球物理场观测仪器。

根据所处台网的位置来选择配置测震、重力、倾斜、应变、水平与垂直形变、水物理、水化学、地电场、地磁场、电阻率等观测项目中的先进观测仪器,以完成对我国大的构造与活动的监视。

F. 关于中国地震观测系统

你是兴趣还是想做特务,如果你不是从事地震工作的人,你了解这些东西做什么,给你说了你也不懂,如果你是地震部门的人你自然会知道。
现在,我简单的跟你说说:
地震机构的建制分为两块,一块他们说是叫做专业队伍,主要是测震,就叫做地震台,管理和经费主要是国家地震局直接管和委托省级地震局管理的;有另一块叫做地方地震工作。这一块的管理和经费都是由地方政府管的。这些部门由地级及以下的县级设置地震办,编制一般是3个,个别县会多几个。
楼主,你发现没有,一个部门,中间短路,所以注定地震工作难开展和经费上的拮据。
地震监测这一块主要是地方地震工作队伍做的,这一块的人员编制很少,有设置的县一般就是3个人,个别的会多一些。福建省的编制是90人。
监测网主要是县级地震部门做的,然后资料汇总到省级监测预报中心,省级分析预报中心每一个星期都有进行一次会商。
仪器设备主要是:地下流体,电磁波,地磁,等说起来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际上这些仪器就像90年代的乡镇企业做的水龙头一样的差劲,根本达不到要求,这些仪器也没有经过什么部门认证和检验,所以只要买了这些仪器,给你带来的就是气愤,要嘛不能用,要嘛干脆停用,维修费又相当的贵,作为地震部门,没有能力维修和维护,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作,所以你不要听信地震的头头讲我们有多少监测仪器和人员在从事这些工作,其实大部分仪器都是瘫痪的,就连地震部门都是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的状态,根本没有办法保证正常的运转。
关于监测网的问题,基本上每一个县级地震部门(有设置的县)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监测仪器,这些监测结果往省级分析预报中心汇报。已经说了很多了,到此为止吧。
看了这些,你是怎么想的?

G. 地震的监测与防范有哪些

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来临之前,对地震活动、地震前兆异常的监视、测量。目前地震监测主要有几种划分方法,当中一种是专业与群众之分,指专业的地震台站和一些群测点:前者主要用监测仪器,如水位仪、F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用来监测地震微观前兆信息;后者则主要靠浅水井、水温、动植物活动异常等手段,来观察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现象。

地震台网

地震台网的建立,为地震的监测提供了方便。根据用途的不同,地震台网可以分为固定台网和流动台网;根据监测范围大小的区别,地震台网则分为全球性的地震台网、国家性的地震台网、区域性的地震台网、地方性的地震台网等。

用于长期监测某一特定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由若干个建立在固定地点的地震台和一个负责业务管理和资料处理职能的部门组成的地震台网称为固定台网。为了地震学和地震预报研究的需要,或在某处发生强震后,为监视震区及邻区的余震活动情况,临时架设了由若干个地震台和一个资料处理中心的地震台网,一旦已取得一批有用的记录或余震活动已趋于平静就将台网撤离,这类台网称为流动台网。

用于监测全球地震活动性的地震台网,其尺度几乎跨越全球。典型的是美国在60年代初建立的世界标准地震台网(WWSSN)。该台网由100余个分布在全球的地震台和设在美国本土的业务管理部门组成。在我国由24个基准地震台组成的国家级地震台网,其尺度跨越全国,用于监测全国的基本地震活动情况。为了监测省内及邻省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均已建成由十余个至数十个地震台组成的区域地震台网。跨度一般约为数百千米。

上述的全球的、国家的、区域的和地方的地震台网,在业务上对地震台作统一管理,处理地震台产出的地震数据和资料,其结果将远比单台处理的精度高。因此这些台网都有一个起组网作用的管理和数据处理中心。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对各台进行业务指导、设备维修、技术管理;汇总、分析和处理各台邮寄来的数据和资料;定期或不定期出版、发行和交换处理后的地震目录、地震观测报告和各种印刷物,供地震学家们研究使用。

随着地震学和地震预报研究以及大震后快速响应等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地震观测工作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许多不同尺度的遥测地震台网。这类台网将分散的各地震台上地震信号,使用各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时传输至记录处理中心。计算机组成的数据系统作快速的集中处理,并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储所有的地震信号和处理结果,供日后再处理用。一些已建成的遥测台网,因尺度不大,对发生在周边的地震,处理结果有时不十分理想。为此将在地域上靠近的多个遥测台网用各种数据传输手段联网,相互交换地震信号或处理结果,就可将发生在某台网网边的地震变成联网后组成的大台网内的地震。这种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震参数的测定精度。

地震台阵

一些国家在地震观测中参用了地震勘探中已使用多年的测线法,建立了一些地震台阵来提高远震的检测和定位能力。早期地震台阵中的地震计是按规则几何图形在空间布设的。当各点的干扰不相关的情况下,把每个地震计输出的地震信号延时组合后,其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可比单台输出的高。随着观测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发现只要在地质构造均匀地区,不按规则几何图形布设的地震计输出的远震信号,在初动到达后一小段时间内其形态大体相同,这为用台阵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普通台网的输出信号提供了基础。瑞典地震学家巴特利用现成的瑞典地震台网的信号延时组合后,使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比单台信号提高了两倍,从而改善了读数的准确度,增强了方向识别水平,震源方向的测定精度也有所提高。

我国的地震监测体系

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在建国后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治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已经建立,并实现了地震观测技术由模拟向数字化的换代,使地震检测预报能力和水平跃上新台阶。如今,全国采用数字化仪器观测到的数据,实时或准实时传到北京,有效地监视着地下构造活动,这对我国的地震监测和防范工作意义重大。

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使用的同时,也有学者指出我国传统的地震预报理论和方法不能丢,尤其是那些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群测群防的地震监测和防范方法重新得到重视。在较大地震发生前,出现宏观现象的电磁异常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7.8级地震发生前,正在收听广播的人们发现收音机的信号受到了强烈干扰,在地震发生前几分钟更是信号完全中断。

另外,在地震发生前井水冒泡、喷砂等反常现象,各种动物在震前的奇怪表现,都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宏观现象;尤其是地光、地声的出现,更可能是临震的最后警报。除了这些普通人都可以进行的观测外,有些“土专家”也有自己的地震预测方法,有的民间人士就通过对地震云的长期观测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地震云的出现与地震发生的关联本身还不是很清楚,且对于地震发生地点和时间的难以确定,民间人士对地震的监测方法还有待深入进行研究和规范。

国家层面的地震监测和防范,与民间人士的努力两相结合,一起为我国的地震监测和防范提供帮助。通过对两者力量的整合,尽量提高地震监测和防范的水平,减小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是我国地震监测和防范工作应该坚持的方向。

知识点信噪比

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狭义来讲是指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电压与同时输出的噪声电压的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一般来说,信噪比越大,说明混在信号里的噪声越小,声音回放的音质量越高,否则相反。

H. 四川省地震局的机构设置

办公室负责全局性重大会议和活动组织;负责起草上报中国地震局、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负责督促重要部署、领导批示及会议决定的贯彻落实;负责新闻宣传,管理四川省地震局网站;负责政务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负责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保卫、消防、人防、房产、信访等工作;负责公文、电子政务、机要、档案、保密、密码、信息安全等工作;负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负责地震年鉴、志书编纂和信息刊物工作;承担局值班室工作;承办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人事教育处负责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负责编制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负责干部队伍管理及下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实施干部职工考核;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负责劳动工资、社会保险、人员招录(聘)、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和专家工作;负责人事统计和人事档案管理,承办政审工作;负责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承办党组民主生活会的服务保障工作;承办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发展与财务处组织编制实施全省防震减灾中长期发展规划;负责全局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改革;拟订发展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负责国库支付和日常财务管理;负责预算、决算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管理地震事业费、基本建设投资和专项资金;负责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管理;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监管;负责财务检查;负责地震事业综合统计工作;负责公积金管理;负责监管国有资产经营性活动;指导、监督财务核算中心工作;承办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科学技术处、外事办公室(合署办公)组织编制实施地震科技发展工作规划;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地震科学研究和科技基础性工作;组织管理重点地震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地震科技成果及推广应用工作;协助局科技委开展工作,承担日常事务;负责联系四川省地震学会,管理学术期刊;负责地震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负责科技保密工作;管理地震科技外事工作;承办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监测预报处负责全省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拟订全省地震监测预报和信息网络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提出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趋势判定意见,组织全省震情监视跟踪和重大震情会商;组织指导震后趋势判定和现场监测工作;负责管理地震预测意见,承担分析预报评审委员会日常工作;负责监测预报、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负责地震烈度速报系统的建设、管理及烈度速报工作;管理水库地震的监测预测工作;负责全省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承担全省地震监测台网(站)建设、管理与保护相关行政许可、备案及行政执法工作;组织地震监测预报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指导台站管理中心工作;承办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震害防御处、政策法规处、市县工作处(合署办公)指导全省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规划建立全省震灾预防工作体系;指导和监督全省抗震设防工作,负责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相关行政执法工作,承担全省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定;管理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资质管理和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组织指导全省防震减灾知识的社会宣传教育;管理组织震害防御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负责全省强震动观测台网建设和运行管理;承担四川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管理震害预测及震时灾情收集工作,参与制定地震灾区重建规划,协同指导地震灾区重建;组织开展全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拟订全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方针和政策;推进依法行政;拟定全省防震减灾地方立法计划,组织起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承担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工作;组织指导全省地震系统法制宣传教育、行政执法和法制监督工作;综合协调市(州)、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承担市县防震减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承担省政务服务中心相关工作;承办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应急救援处指导全省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管理省级地震应急预案;指导全省地震应急预案建设;牵头组织全省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组织管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和地震灾情速报;管理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组织开展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工作,承担四川省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承担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指导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社区地震搜救志愿者工作;联系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指导地方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指导省级专业救援队伍训练基地建设和运行;参与省内地震救援工作;组织地震应急救援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承办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纪检监察审计处组织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检查局机关及下属单位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中国地震局、省委省政府和四川省地震局重大决策部署中的问题;监督处级干部遵守党纪、政纪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受理对处级干部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处级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对局属单位预算执行、决算及重大项目等进行审计监督;对四川省地震局党组管理的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承办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指导在蓉单位和局机关党的建设;受党组委托,指导下属单位党建工作;承担局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承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服务保障工作;负责宣传、统战工作;指导党组织配合行政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直属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工作;承办局和省直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离退休干部管理处贯彻上级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拟订局离退休干部管理规章制度;指导检查局下属各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承担局机关及在蓉单位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承担局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承办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预报研究所承担全省地震长、中、短临的分析预报工作,以及与地震预报相关的课题项目、实用技术的研究;组织震情会商,编写会商报告;开展地震异常的调查核实、跟踪研究;参加大震现场考察和观测资料检查评比工作;负责震情值班工作。完成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监测研究所承担大震速报、地震快报、地震旬报编印、台网目录汇编、成都遥测地震台网管理、全省地震台网观测技术指导、大震现场考察工作;开展地震观测实用技术研究、相关课题攻关研究工作,参加观测资料检查、评比工作。完成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减灾救助研究所承担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负责防震减灾数据资料的收集、管理和服务;负责计算机网络中心的管理和维护;负责地震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负责省防震减灾指挥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负责大震现场图像的传输工作,开展地震应急技术、实用技术,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完成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水库地震研究所承担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水库遥测地震台网建设及管理、水库地震监测有关遥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完成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工程地震研究院承担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勘察与地震动参数应用开发工作;承担强震观测管理工作,承担地震现场考察和震灾评估等应急任务。完成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机关服务中心主要任务是后勤保障、物业管理和图书资料管理。完成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测绘工程院承担大地形变台网的监测工作;负责所属形变地震台的管理;开展地壳形变与断层活动、地震关系的研究;承担大震后的形变监测任务;完成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地震应急保障中心负责局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训练基地建设和运行维护;负责局应急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和震后快速行动;负责局地震现场地震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主要技术工作;承担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救援行动相关技术保障;承担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康定地震中心站承担康定、姑咱、九龙、道孚、甘孜、乡城、巴塘、雅安等地震台的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的震情监视、分析预报、资料收集、上报、交换工作;参与辖区内破坏性地震现场考察;承担所辖台站观测质量评比、台站优化改造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工作;完成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西昌地震中心站承担西昌、小庙、冕宁、盐源、木里、昭觉等地震台的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的震情监视、分析预报、资料收集、上报、交换工作;参与辖区内破坏性地震现场考察;承担所辖台站观测质量评比、台站优化改造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工作;完成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攀枝花基准台承担仁和、南山、红格等地震台的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的震情监视、分析预报、资料收集、上报、交换工作;参与辖区内破坏性地震现场考察;承担所辖台站观测质量评比、台站优优化改造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工作;完成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成都地震基准台承担成都、江油、松潘、马尔康等地震台的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的震情监视、分析预报、资料收集、上报、交换工作;参与辖区内破坏性地震现场考察;承担所辖台站观测质量评比、台站优优化改造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工作;完成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地震仪器研究所承担地震观测仪器、无线传输设备、配件的研制与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研制、生产相关设备或配件;完成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I. 2004年川滇地区设置了四个地电台,在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只有哪个台在工作

2008年5月11日晚,北京市民族大学南路7号院地震局家属楼。

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钱复业、赵玉林夫妇一夜未眠。安放于他们陋室中的电脑,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准实时监控到千里之外的四川红格地震台HRT波仪出现了临震异常。

5月12日凌晨2时,他们计算出的结果是:震级7到8级,时间在12日至13日。但震中地点不能确定。

钱复业说,可以确定的是,地震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她以红格台为中心在地图上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600~800公里,“汶川大概离红格台400~500公里,北川是640公里”,但这个圆划到南边“就出国境了”,“要到国外,那就是虚报”。

2004年,为监控川滇地区近期可能发生的强震,中国地震局在四川、云南建立4个PS-100(HRT波仪)台站。但因维修经费不济,汶川震前只有一个台勉强维持,而多台仪器交汇才能确定震中。

这是新华社原文的内容

红格地震台位于攀枝花市东约10公里处,所在地区为南北走向的安宁河活动性断裂带、昔格达压扭性断裂带,属国家I类前兆观测台网。观测项目为地电观测。观测仪器:ZD8(ZD8B)型数字地电仪。

阅读全文

与地震台二级维修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boost电路原理 浏览:225
飞涂外墙防水胶怎么样 浏览:8
如何查询百邦维修进度 浏览:742
广东gf防水材料多少钱一公斤 浏览:348
胶州仿古家具市场在哪里 浏览:249
汽车水泵保修期限 浏览:101
赣州市哪里回收旧家电 浏览:293
深圳市邸高家居 浏览:539
房屋漏水物业如何维修 浏览:54
前锋热水器泸州维修点 浏览:768
电动车维修技巧免费视频教程全集 浏览:449
电影里的智能家居 浏览:277
塔吊维修怎么写 浏览:373
成都家居用品公司 浏览:927
多久压电路 浏览:328
济南历城区家电维修地址 浏览:429
买华为平板如何注意买到翻新机 浏览:162
switch如何验证是不是翻新 浏览:275
济南lg空调售后维修电话 浏览:286
小米虹口维修点 浏览: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