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全工器具的管理、使用及维护措施是什么
安全工器具是各种工具、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品的总称,在现场生产中由于安全工器具的放置时间远大于使用时间,在放置期间容易造成安全工器具的损坏、受潮和变形等,严重影响了安全及正常使用,对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了威胁,不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为了确保安全工器具的正常、正确和安全使用应做到以下五点:
一、按时试验,及时报废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
每种安全工器具在使用过程和放置期间都容易受微生物的作用,以及雨淋、风吹、日晒而腐朽、老化,使绝缘部位耐压水平降低,机械强度变差。另外由于使用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破损及变形,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作业人员的触电、坠落等伤亡事故和电力设备的损坏事故。因此,每种安全工器具都具有严格的试验标准和科学的试验周期,如果在试验合格的有效期外使用容易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不利于设备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工器具台账(安全工器具的台账样表如表1所示),加强各类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工作,将每件安全工器具的名称、型号、用途、试验标准、试验周期、本次试验日期和下次试验日期等详细信息登记成册,并有专人督促按时试验,以确保各类安全工器具的可用率达到100%。对于己超过试验合格期和己报废的安全工器具要另加管理,并贴上“严禁使用”的警语,严禁随意堆放和使用。
二、妥善保管,及时报废破损的安全工器具
安全工器具要科学管理、妥善存放,以防由于使用不当或乱扔、乱放而造成残缺破损,这样不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会增加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注意事项,认真检查安全工器具的气密性或完好性和试验有效期,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程制度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在使用后要注意清洁和保养,并按编号存放在指定位置。对于已受损的安全工器具,达到报废标准的要及时报废,对于受损轻微,且经试验合格,还可以继续使用的要加强管理,杜绝因安全工器具的破损而造成人身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编号对应,不错拿错用
由于安全工器具混乱存放易造成人员的错拿、错用,因此各生产单位应在生产场所或配电室设有安全工器具专用柜,并有专人保管。所有安全工器具都应分类存放,对于同类安全工器具也要根据不同电压等级和使用条件分开管理,以防错拿、错用不符合使用要求和现场实际的安全工器具,例如拿10kV的验电器去验110kV的电气设备,不但会损坏验电器,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设备电网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工器具应分类按编号存放在专用安全工器具柜内,使用前要认真核对电压等级和使用条件是否与运行设备或现场实际使用条件相符,在使用后要放回原位,并核查编号对应,以防因前一位使用者放错位置而导致下一位使用者将错就错,酿成大祸。
四、科学管理,不使安全工器具受潮、变形
安全工器具由于存放不当容易造成受潮变形,尤其是春秋季节雨水较多,更容易造成安全工器具的绝缘受潮和老化,从而导致绝缘部位耐压水平的降低,严重影响了安全使用。因此,安全工器具室除设有通风口外,还应安装驱潮设备,有条件的应使用具有防潮、防尘和防损功能的智能型安全工器具柜,以便使安全工器具长期保持干燥和清洁。另外,安全工器具应放平存放,避免由于放置不当而长期受力造成弯曲变形、破损,甚至断裂。对于已受潮的安全工器具应晾干,并重新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变形严重不能继续使用的安全工器具,应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报废处理。
五、精心操用,正确使用
安全工器具是电力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安全防护用具,所谓“防”是指预防、防止,“护”是指保护,维护。所以,安全工器具对作业人员既起到了预警、预防和保护的作用,也起到了良好的监护作用,但这些作用和效能的发挥必须以正确使用为前提和基础,如果违章操作、违规使用,不但会威胁人身安全,造成安全工器具的损坏,而且会导致设备和电网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以确保安全生产。据现场调查得知安全工器具的不正确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衔接式绝缘棒使用节数不够,伸缩式绝缘棒拉伸不够充足。
2.雨天不使用防雨罩,或防雨罩松动、歪斜、破损,起不到防雨作用。
3.验电时手握在验电器护环以上,使用前不在有电设备上确认验电器是否良好,不同电压等级的验电器交叉使用。
4.绝缘手套使用前不检查气密性,甚至随意抓拿坚硬及有尖刺的物品。
5.接地线的接地端不按要求装设,任意搭、挂和缠绕。
6.安全带不按规定使用、系的松垮随意,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
7.安全帽内胆大小调节不当、不系帽带或系的不够紧,工作中容易歪斜、掉落。
8.手钳等工具使用前不检查绝缘部位是否完好,使用时手握在裸露的金属部位,容易造成作业人员的触电事故。
总之,安全工器具是每个电力职工的切身保镖、忠实的安全员和生命的守护神,只要大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安全工器具的作用、性能和结构原理,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操作、使用和维护,就能够确保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
Ⅱ 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是什么
机械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机械的部件磨损,间隙增大,配合改变,直接影响到设备原有的平衡,设备的稳定可靠性均会有相当程度的降低,甚至会导致机械设备丧失其固有的基本性能,无法正常使用。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是一项技术全面、要求高、相互协同的工程。整个工程中设备维护间隔和周期的控制,维修项目的实施,维修改进等问题都需要制定出合适的管理维修规章制度。
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机械设备管理的常见问题
(1)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考虑维修是否符合现实的经济性,故这种管理模式是落后的,管理不仅要考虑的需要,更要追求维修的经济性,合理降低维修投入。
(2)管理系统不健全
管理没有健全的可行性高的管理,设备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投入管理的常备资金,导致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3)维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普遍精简机构,使整个维修人员群体素质低下。导致许多设备的技术改造和维修任务无法完成,或修理后的精度、性能达不到要求,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4)设备利用率低下
企业普遍采用先进设备,但缺少相关的技术,因此许多情况下设备往往会因一个很小的故障而闲置,使资源浪费。
(5)行业的指导作用减弱
相应行业设备管理随着技术的进步变得愈加落后,使维修的“三新”难以普及,容易造成一些人为的安全事故。
二、设备维修管理的改进
(1)一对一的维修方式
各个企业的设备、性能、工艺不同,作业环境及维修条件、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等的差异,使维修成为一个工程。对此企业应采用多样化、复合化、弹性化的原则,选取合适的维修制度。
(2)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一些应用了液压、电子技术的设备结构复杂,故障后维修较困难,应采用状态监测;一些简单机械,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一些不可或缺的机械,应采用预防修理和状态修理相结合的维修模式。
(3)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设备各个零部件的状态、运动方式、可靠度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液压动力、控制、执行元件,应采用状态监测模式;对于那些高速运转部件,应采用计划与预防相结合的维修模式;而车架之类的部件,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
(4)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通常认为确定出设备故障的维修模式后,便可以在所有的同类设备上使用,事实上不能这么做。这是因为同类设备在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期望性能,另外同类设备在不同的环境下发生相同的故障可能会有不同的后果。
三、机床设备操作的规程
操作人员对于本岗位的设备,负有管好、用好、维护好的责任,要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1)正确使用设备
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操作(包括开车前的检修准备、调整切换、停车和事故处理等),认真控制设备运行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时间、转速、电压、电流等),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2)认真检查设备
操作人员应根据工艺流程确定巡回检查路线,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采用听、看、摸、比、闻等手段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遇有危险情况时应作紧急处理,同时作好检查记录。
(3)精心维护设备
认真做好设备的润滑保养,实行润滑(定质、定人、定点、定量、定期)的“五定”的制度。要经常检查,注意防尘、防潮、防腐蚀、防冰冻。传动设备要定期盘车和切换,对主要设备的交接要有详细记录。
Ⅲ 办公用品、日常用品和维修用材料,是算什么项目
办公用品算管理费用,用于财务的也可以算财务费用。
Ⅳ 如何管理本部门的维修工具
对于部门的工具管理,可以采用5S管理来进行整理整顿。
一、5S管理
5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因其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因此简称为“5S”。
1S——整理
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物品,将不要物处理。
目的:腾出空间,提高生产效率。
2S——整顿
定义:要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示。
目的:排除寻找的浪费。
3S——清扫
定义: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
目的:使不足、缺点显现出,是品质的基础。
4S——清洁
定义:将3S实施制度化、规范化,并维待成果。
目的: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并显现“异常”之所在。
5S——素养
定义:人人依规定行事,从心态上养成好习惯。
目的: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
二、“要”与“不要”物品判定标准
1、要
①正常的设备、机器或电气装置;
②附属设备(滑台、工作台、料架);
③台车、推车、垫板、胶箱、垃圾桶;
④正常使用中的工具、台面、工作椅;
⑤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能回收的边角料;
⑥使用中的样品;
⑦办公用品、必须的清洁用品;
⑧推行中的有用的文件、图纸、标示书。
2、不要
①不再使用的设备治、工具、模具;
②不再使用的办公用品、垃级桶;
③破垫板、纸箱、抹布、破篮框;
④呆料或过期样品;
⑤作废的文件、图纸、作业指导书等;
⑥过期海报、公告物、标语;
⑦无用的提案箱、卡片箱、料架;
⑧工作台老旧的指导书;
⑨不再使用的配线配管;
⑩不堪使用的手工用具。
三、在清理不要品的时候,需要注意:
清除的东西要记录名称和数量,然后再加以判定。防止产生甲部门丢掉的东西正好是乙部门要购置的东西的现象。此时,要分清报废、集中保存、他部门利用、拆解后再利用等,不过绝不可将第一次清出的东西,再度取回使用,这一点非常重要。
Ⅳ 设备维修管理的概念是什么
设备维修管理的概念:
所谓设备维修管理是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
什么是维修(Maintenance)?英国标准3811号给“维修”下的定义是:“各种技术行动与相关的管理行动相配合,其目的是使一个物件保持或者恢复达到能履行它所规定功能的状态。”在工业上,需要维护的对象有生产产品的一切设施和系统以及企业向用户提供的各种产品。
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对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在生产的主体由人力向设备转移的今天,设备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1)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计划、交货期、生产过程的均衡性等方面的工作。
(2)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制造成本的高低。
(4)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5)在工业企业中.设备及其备品备件所占用的资金往往占到企业全部资金的50%一60%,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生产资金的合理使用。
设备管理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必须花大力气做好这项工作。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及生产需要制定设备规划。
(2)选择、购置、安装调试所需设备。
(3)对投入运行的设备正确、合理地使用。
(4)精心维护保养和及时检查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5)适时改造和更新设备。
Ⅵ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是干什么的
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方向)专业
十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方专向)(代码580301)
培养目标:属本专业培养从事模具加工工艺与制作及维修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及具备机械设计、制造、数控机床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修课程:工程力学、电工学、电子电器应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制造、模具设计、制造钳工艺、数控机床操作等。
实践教学环节:每期开设一个月在校机电实训中心进行实训教学车、钳、刨、铣,数控仿真系统操作和数控机床操作,耒料加工、校外实训工厂参观学习,进行实际的生产与维修活动。
就业去向:机械、电子、电器、轻工、塑料等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模具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工作。
Ⅶ 汽车维修专用工具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找一个有规模的修理厂看一下
Ⅷ 步兵武器维修与管理是干什么
步兵武器维修与管理是军事专业,是对武器装备的日常维护知识的学习。
Ⅸ 什么是维修计划管理
这个就是 对下一阶段的工厂(车间,厂区)内相应的设备列个清单,然后对每个设备的维修时间、频率、方法做出计划,类似于甘特图之类的东西。
目的就是使所有的设备得到有效保养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