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维修问题 > 预防性维修指的是什么

预防性维修指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2-18 18:26:30

① 什么叫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事后维修

② 简述预防性计划维修保养管理的工作

《设施管理中的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编制原则和执行管控》

2010年11月14日星期日13:45

尽管必须将现役人员分为运行和维修保养两部分,这不仅是预防性维修保养工作顺利执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安全运行或维修保养的前提条件,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用工成本,实际工况下,最接近理想状况下的情况是,一些人在某一个时刻是维修人员而另一个时刻却担任这运行工作,这种不同“角色”之间的随时切换带来的对人员的技术技能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到目前为止,中国上海也没有出现整体性满足这一客观要求的局面。

运行和维修保养工作的分离本身,则完全是考量了设施或设备从运行状况转换成热(冷)备用状态乃至维修检测状态,或者反之的全部状态切换或转换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定,这些规定完全是在前人经历了包括死亡在内的所有艰难困苦之后才得以掌握的,所以我们必须遵守!

此外,运行和维修保养工作的分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消除徇私舞弊等不良但又可能祸及每一个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在设施管理中,了解手下每一个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精神状态,这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不但是非常愚蠢的而且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更没有办法下手去编制一套年度设施设备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

即便考量了人力资源成本,如果某一个时刻的运行工作都无法承担的话,那么所谓的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就变成了空谈,或必须决定将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外包。

参照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利用现有维修保养工具和仪器,开展所辖设施和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保养工作计划编制,就是一种相对比较科学合理以及负责任的行为。

设施设备一览表、设备台账、工具和仪器清单、人员清册就是编制一个设施管理项目的基础。但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熟悉和了解,用鲜血和生命积累起来的有关设施和设备制造、生产、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保养、检测、更新和改造的所有规程,这是设施管理行业中的“法律法规”,当资金宽裕的时候、人手比较多的时候、设施或设备投运时间累计较长的时候、运行中的故障次数比较多的时候,设施和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保养就必须适当缩短规程中的预防性维修保养时间间隔。而当新设施或设备投运不久的时候,或者资金和人手并不宽裕的时候,通常可以将规程中的预防性维修保养时间间隔拉长到最大值。此外,所谓艺高人胆大,只要适当增加预防性检测,那么预防性维修保养时间间隔也可能酌情拉长。

设施或设备就像婴儿,他们不会说话,故障或隐患都需要监管者通过仪器或者耳听目测来判别,这就是所谓的检测。设施管理中的所谓检测可以分为运行检测、安全检测、状态切换检测、交接验收检测等。

③ 预防性维护的什么是PM

所谓制PM是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和生产维修(Proctive Maintenance)的英文首字母的略语,在日本设备工程协会的PM用语集上有如下定义。 -是提高设备生产效能的最经济的维修方法。其目的在于从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以致维修的全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在设备的一生之中,设法减低设备本身价值和维修等有关设备使用的一切维修费用,以及由于设备劣化而带来的损失等全部费用,用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作为它的手段,有预防维修,事后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
我国最初引进PM的时候(约在1951年),对于事先防止设备故障的活动,叫做“预防维修”,其后,约在 1954年,自从美国GE社特别强调提高生产效能以来,也就是提倡意味着赚钱维修的生产维修以来,PM就形成含有两种意义的词汇,而今天说PM就只是意味着“生产维修”。关于“预防维修”在日本语中多用预防保全一词。

④ 简述预防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的区别,并分别举两个例子说明

预防性设备维护是指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防止设备在运行中可能造成的磨损、损伤专或破坏属,最主要的是指在近期内预防和发现设备在运行中可能给将来运行造成损坏或潜在的危害。预测性维护是依据历史数据采取易一定的科学预测方法来进行维护的一种办法:主要方法有:1、设备FMEA (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2、计算关键设备备件的寿命周期 3、过程数据预测设备维修 4、探测设备故障维修

⑤ 预防维修与主动维修有什么区别

预防维修与主动维修有什么区别? 是呀,平时我们好像挺熟的概念,但两者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则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我们知道,评价设备状态的一个很主要的指标,就是设备的可靠性,一般来说,设备的可靠性是设备的固有属性。除非更改原设计,否则设备的可靠性是不变的。 我们设备管理者经常讲到的“提高设备可靠性”,其背后的含义是,一定通过某些措施对设备原有的设计进行了改变(改变结构、更换零备件材质、增加一些小装置等等)。 什么是预防维修? 我们常说的预防维修,早期就是指基于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提前的维修保养活动,包括定期更换易损零件、计划性维修保养或者基于点检发现设备隐患进行排查等。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基于一定的时间周期来安排相应的维修活动(TBM,Time Based Maintenance)。随着各类精密点检仪器的普及,和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推广,这种基于状态劣化趋势变化来指导维修活动开展的方式越来越成为很多重要的管理手段,成为状态维修或者预知维修,它们的特点是基于设备的状态变化来开展维修活动(CBM,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因此,广义上的预防维修,应该是TBM和CBM的结合。 上述的维修活动,虽然在设备出现突发故障之前,因为提前介入,及时排除了故障隐患, 但如果导致设备部位劣化的根源性原因及解决并没有太涉及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类似的故障隐患依然会发生。 这时候,企业设备管理者,就会思考为什么这个设备总出类似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也不想总是这种一次次去更换对排除,就会从问题根源原因上进行思考,从而开展一些必要的维修活动来消除这种根源(更改机构、材料材质问题、系统设计不合理等),这时候的维修活动,就是主动维修。 所以说,主动维修是一种更积极进取的维修活动,一些企业也称为纠正性维修(其实本质上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但一般企业可以忽略)。致力于从根本上消除设备故障隐患,延长修理周期,不断改善设备的系统功能。 很多开展TnPM的企业,经常采取逢修必改的方式来实践主动维修,特别是对于寿命周期后期的设备,就不拘泥于原有的结构设计和零备件材质,大胆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升设备可靠性。 TnPM开展主动维修的关键点: 1-故障根源分析(源头追溯和根除预案); 2-精细的设备修理和安装,精细的维修包括平衡、对中、装配间隙的标准化等等。 (做好了可以延长设备寿命,做不好则会减少寿命甚至导致新故障的出现); 3-购置或维修设备均有维修技术标准或维修规范; 4-建立维修(项修/大型的维修任务)的验收合格证制度。 (以往统计经验表明,维修有20%左右的不合格率,因此应对维修质量要严格把关)。 5-对设备进行重新设计、修改设计、改进部件技术要求等等

⑥ 预防维修工作内容

注塑机是塑料加工业中普遍使用的设备之一,通常它要长时间工作,因此如何保证注射机在连续生产中正常稳定工作,无论对于注射机的制造厂商或是用户都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就用户角度而言,在正确选用注射机型的前提下,定期的预防性维修保养是保障注射机正常工作的一个有效办法。所谓预防性维修保养是一系列的预防工作及检查,以免机器发生故障,延长各部份零件的工作寿命,例如将突然出现引致停产的故障转为预见及可以计划的停机修理或大修;能及时发现及更换损坏零件可防止连锁性的损坏等都是预防性维修保养的工作目的。预防性维修保养工作内容如下:
液压部分
1.液压油量
油量不足会引致油温易升高、空气易于溶入油中而影响油质和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油量不足通常是漏油或修理时流失所致,为此日常应留意检查有没有泄漏的部位,及早更换磨损的密封件,收紧松动的接头等,维修后要检查油箱的油量,及时补给。
2.液压油温度
液压系统的理想工作温度应介乎450C-500C之间,原因是液压系统是依据一选定的压力油粘度而设计,但粘度会随着油温的高低而变化,进而影响系统中工作元件,如油缸、液压阀等,使控制精度和响应灵敏度降低,对于精密注射机的情况尤甚。同时温度过高亦会加速密封件的老化令其硬化、碎裂;温度过低则加工能量消耗大,使运转速度降低。因此密切注意液压油的工作温度是十分必要的。油温过高的原因多样,但多归于油路故障或冷却系统的失效等。
3.液压油油质
液压油的重要性质之一是其化学稳定性,即氧化稳定性。氧化是决定液压油有效使用寿命的最主要因素, 氧 化生成的木焦油、油泥和炭渣等不可溶物会污染液压系统,并增加液压元件的磨损、减少各种间隙、堵塞小孔、最终致使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液压油的氧化速度取决于本身及工作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其中温度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使用合适的液压油,并定期检查液压油的氧化程度(从油本身的颜色转深而判断),超过一定数量的工作小时后主动换油是绝对必要的。
4.滤油器清洗
滤油器起到洁净液压油的作用,因此滤油器应每隔三个月清洗一次以保持油尕吸油管畅通,同时检查滤油网有否损坏。通常过滤网的规格不得大于200目。
5.冷却器清洗
冷却器应每两年清洗一次,或者依据其工作能力有否降低而清洗,冷却器内部堵塞或积垢均将影响冷却效率,冷却用水应选择软性的(无矿物质)为佳。
电气部分 1.电线接头检查
接头不紧固的电线会令接头位置产生高温或产生火花而损坏,接头不良也会影响信号的传输;接触器上的接头会因电磁动作的震动而较易松开,因此需要定时检查线接头位置及收紧。
2.电动机
一般电动机都是空气冷却式的,尘埃积聚会造成散热困难,所以每年作定期清理,通常在电路中装有电机过载切断器,该保护装置的限定电流是可调的,应根据电机功率作适当的选择,同时一旦过载保护器启动,应确定检查是否欠相、接点不良或油温过高后才按回复位开关。
3.发热筒和热电偶
发热筒应期检查是否紧固以保证能有效地传热,在正常生产中发热筒的烧毁是不易觉察的,为此要注意温控制器的工作情,从中判断发热筒是否正常。另外发热筒常见损坏处是电线连接处,由于接头不良,接触电阻增大,使连接处局部过热导致接口氧化而损毁。
4.电磁接触器
用于电热部分的接触器因为动作交数较频繁,其损耗速度亦较快,若主触点过热发生熔化粘合则可能造成加热温度失控,因此若发现接触有过热现象、发出响声或分断时火很大,则表求将会损坏,应尽早更换。
6.电脑控制部分
随着微机控制技术在注塑机上的应用,微电脑部分及其相关的辅助电子板的正常工作对电源电压的波动,工作环境的温、湿度,安装的抗震性以至外界高频信号的干扰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保持控制箱内通风散热用的风扇正常工作,使用精度较高的电源稳压设备供电,设法减少控制箱受外来振动的影响,等均是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应切实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并定时检查。

⑦ 预防性检维修 主要涉及哪些

KM状态监测集多种复监测诊断技制术提供预知维修和主动性维修解决方案,覆盖机器振动分析,电气特征分析,基于模型的智能监测诊断,油液检测和铁谱分析,红外热成像,超声检测,阀门故障检测,动平衡和激光对中等项技术。

⑧ 软件的预防性维护是什么对程序的修改

软件维护(Software maintenance)是一个软件工程名词,是指在软件产品发布后,因修正错版误、提升性能或其他属权性而进行的软件修改。[1]
软件维护主要是指根据需求变化或硬件环境的变化对应用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修改时应充分利用源程序2。修改后要填写《程序修改登记表》,并在《程序变更通知书》上写明新旧程序的不同之处。

⑨ 数控系统预防性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预防性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数控系统的维护保养的具体内容,在随机的使用和维修手册中通常都做了规定,现就共同性的问题作如下介绍: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数控系统编程、操作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熟悉所用数控机床的机械、数控系统、强电设备、液压、气源等部分及使用环境、加工条件等;能按机床和系统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合理地使用。应尽量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故障。通常,首次使用数控机床或由不熟练工人来操作,在使用的第一年内,有1/3以上的系统故障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
应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日常维护工作。有些地方需要天天清理,有些部位需要定时加油和定期更换。
(2)对纸带阅读机或磁盘阅读机的定期维护纸带阅读机或磁盘阅读机是数控系统输入的重要装置。数控系统参数、用户宏程序和零件程序都要通过它输入到CNC内部。纸带阅读机读带部分有污物会使读入的纸带信息出现错误。所以操作者每天应对阅读头、纸带压板、纸带通道表面进行检查、用纱布蘸酒精擦净污物。对纸带阅读机的运动部分,如主动轮滚轴、导向滚轴、压紧滚轴等每周应定时清理,对导向滚轴、张紧臂滚轴等每半年一次加注润滑油。对于磁盘阅读机中磁盘驱动器内的磁头应用专用清洗盘定期进行清洗。
(3)防止数控装置过热定期清理数控装置的散热通风系统。应经常检查数控装置上各冷却风扇工作是否正常。应视车间环境状况,每半年或一个季度检查清扫一次,具体方法如下:
a)拧下螺钉,拆下空气过滤器;
b)在轻轻振动过滤器的同时,用压缩空气由里向外吹掉空气过滤器内的灰尘;
c)过滤器太脏时,可用中性清洁剂(清洁剂和水的配比为5:95冲洗(但不可揉擦),然后置于阴凉处晾干即可。
因环境温度过高,造成数控装置内温度达到55℃以上时,应及时加装空调装置。这在我国南方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安装空调装置之后,数控系统的可靠性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4)经常监控数控系统的电网电压通常,数控系统允许的电网电压范围在额定值的85%~110%,如果超出范围,轻则使数控系统不能稳定工作,重则会造成重要电子部件损坏。因此,要经常注意电网电压的波动。对于电网质量比较恶劣的地区,应及时配置数控系统专用的交流稳压电源装置,这将使故障率有明显的降低。

⑩ 什么是维修预防,有什么目的

维修预防是设备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改进其可靠性和维修性,从设计、制造内上提高质量,从根本上防止故容障和事故的发生,又称为无维修设计。
使用这类设备,其维修概率趋近于零。采用维修预防,设备可靠性特别高,但费用也特别高。目前,主要用在设备的关键部位、关键设备和重要控制设备上。
人们在设备的维修工作中发现,虽然设备的维护、保养、修理工作进行得好坏对设备的故障率和有效利用率有很大影响,但是设备本身的质量如何对设备的使用和修理往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设备的先天不足常常是使修理工作难以进行的主要方面。因此,于1960年出现了维修预防的设想。这是指在设备的设计、制造阶段就考虑维修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易修性,以便在以后的使用中,最大可能地减少或不发生设备故障,一旦故障发生,也能使维修工作顺利地进行。维修预防是设备维修体制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维修预防的目的:
维修预防的目的是使设备在设计时,就赋予其高可靠性和高维修性,最大可能地减少使用中的维修,其最高目标可达到无维修设计。日本在60年代到70年代是经济大发展的10年,家用设备生产发展很快。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的很多产品已实现无维修设计。

阅读全文

与预防性维修指的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家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53
苹果指纹保修吗 浏览:270
木质家具摔裂怎么固定 浏览:296
防水涂料如何用滚筒刷 浏览:563
华苑冠华维修电话 浏览:698
顶楼雨棚多久需要维修 浏览:864
海尔空调武汉维修点 浏览:603
北碚长安4s店维修电话号码 浏览:924
小米售后维修大概需要多久 浏览:949
电脑保修键盘进水保修吗 浏览:398
维修车子需要带什么 浏览:829
维修电脑与家电怎么办理执照 浏览:518
瑞士珠宝保修单 浏览:284
中式古典家具质量怎么样 浏览:296
合肥家具除甲醛如何处理 浏览:457
楼顶开裂用什么防水材料 浏览:441
苹果广西售后维修点吗 浏览:739
广州市苹果维修电话 浏览:46
家电的市场部活动怎么写 浏览:535
开平二手家电市场在哪里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