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通电后复读机的电机转,一接上橡皮筋,就不转了,带不动磁带,什么道理,怎么修
首先考虑磁带太紧、其次,电池电压弱、第三皮带太紧、第四稳速电路出故障了。
复读机有噪声说明电源部分正常,磁带不走动的原因可能是主导轴及传动轮被卡死;皮带断开或脱落;电机不转。开盖检查,皮带完好,拨动飞轮转动自如,通电试机,电机不转,用手拨动飞轮,电机能转动,但较正常时慢。用手按住飞轮再松开手,电机叉不转(正常时按住后松开手电机即刻转动),此时测量电机两端电压只有0.4V(正常时应为3V左右),测电机稳速电路D2402供电电压6V,正常。焊开电机一端引线,卸下皮带,测量该电机阻值为lOn左右(正常时应为90Ω左右),在电机引线串接电流表测其电流为180mA(正常时应为15mA左右)。上述检查说明电机不良,换上同规格型号电机后试机,一切正常,故障排除。
⑵ 平缝纫机车橡筋扯就会断线,要怎么调
讲清楚点 是接完橡筋一扯就断。还是在橡筋上切完线一拉就断。要是后者,尽量把底面线调松,做的时候用手前后多拽着点,这样就不会有事情了。在橡筋上面切线最好用链式线迹的机器。这样不容易断。
⑶ 换手机屏幕,修好之后手机上面有橡皮筋箍紧,胶水还没干,手机上箍紧的橡皮筋什么时候可以取下
等胶水七八成干的时候,就可以取下来了。不然等彻底干透,皮筋就去不下来了。
⑷ 袜机维修操作原理
一、操作原理:
1、动力部分
动力部分主要包括电动机、电器控制箱、操作元件。
2、传动机构
(1)传动系统袜机的传动机构是根据袜子的编织程序,将运动传递给针筒和控制机构。单针筒圆袜机的传动机构如。
主轴分成主轴I和主轴II两节。主轴I上装有摇手柄l、活络皮带盘2、慢速度带盘从快速度带盘4和齿轮8。慢速皮带盘通过摇手柄方销子与主轴l固结,齿轮8也与主轴I固装成一体,而活络皮带盘和快速度带盘(与外套简齿轮5相连)均活套于主轴l上。当传动皮带相继处于皮带盘2、3、4上时,针筒分别为停动、慢速转动和快速转动状态。
离合器9通过月牙键与主轴II连结,并可沿主轴II左右移动。当离合器移至右边与齿轮8左侧面啮合对(图3一2所示位置),轴l与轴II连成一体,针筒作单向回转。齿轮8与曲柄齿轮7啮合,曲柄齿轮7通过连杆10传动扇形齿轮11作摇摆运动。当离合器移至左边与齿轮12右侧面啮合时,轴I与轴II互相分离,由扇形齿轮11传动针筒做往复运动。
扇形齿轮上装有大、小两块撑板15和16,分别撑动推盘2和链轮4(见图3一4),从而传动袜机的控制机构。
在针简齿轮14的下部有一齿轮17,用于传动橡筋输送装置。在主轴II上圆链齿轮13的内侧固装一凸轮19,它通过拉杆传动调线滚筒,用以在编织横条抹时调换导纱器。
(2)传动速比计算
在编织袜子的不同部段时,针筒的回转速度和运转方向需有所变化。针筒的运动有单向快速、单向慢速、往复快速和往复慢速四种形式。
二、袜机的简单介绍:
袜机,1589年英国人李发明第一台针织机,采用钩针织出成形袜片,生产袜品的针织机。生产袜品的针织机。1589年英国人W.李发明第一台针织机,采用钩针织出成形袜片。1849年,由于舌针开始应用于小口径圆机而出现单针筒圆袜机。最初生产裁制袜,直到1857年才开始编织带有袋形袜跟和袜头的袜子。1864年英国人W.科顿发明科顿袜机(钩针平型针织机)。1900年由于双头舌针开始应用于小口径圆机而出现双针筒圆袜机,编织罗纹袜。袜口可用袜机专门机构编织,或由其他机器完成后由人工转移到袜机上。袜统、高跟、袜跟、袜脚(包括袜底和袜面),加固圈和袜头等部段则由袜机编织。
三、袜机的图示:
⑸ 缝纫机橡筋车跳线有没有
橡筋机底线用的是松紧线出现跳线现象处理方法:
由于底线用的是松紧线,弹性大,调整起来较困难,需要进行准确、细致的调整。一般
这类情况导致跳针的原因可能有6个方面。
⑴ 分线器头部被磨过
有些维修工对分线器头部形状的作用了解不够,在修理过程中,随意将分线器头部进行
修磨,这样会导致分线器不能正确分线,容易引起跳针。在修磨分线器头部时,分线器
头部斜面角度要修磨正确,否则在分线时会导致下线向任意方向滑脱。
⑵ 弯针与机针靠得太近或太远
按机针和弯针的定位标准调整,当机针降至下死点时,弯针针尖与机针的间距为
2.6mm。对厚料来说,可将机针调到下死点,钩针退回到离机针不小于3.5 mm,最大可
达5mm。
⑶ 护针板间隙过大
护针板的标准位置:机针运动到下死点时,护针板与机针间隙为0.05~ 0.1mm。护针板
的位置可通过护针板定位螺钉进行调整。
⑷ 分线器与机针的间隙不当
分线器与机针的标准间隙:机针3下落后,分线器2前端距机针0.5~0.8mm。调整时,旋
松分线器固定螺钉1,前后移动分线器2,调至所需间隙,拧紧螺钉即可。如果分线器是
整体式结构,则通过分线器的变形来保证所需的间隙。
⑸ 分线器与弯针间隙不当
分线器与弯针的标准间隙:当分线器位于左死点时,分线器的右侧距弯针的右端
0.5mm。分线器与弯针之间的间隙为0~0.1mm。调整时,先旋松分线器夹紧螺钉A,转动
皮带轮,使分线器运动到左死点时,将分线器与弯针右端间距调到0.5mm,再拧紧分线器夹紧螺钉A。
⑹ 对多针机中出现某几根针跳针时,仅将对应分线器校正即可。校正时可用尖嘴钳弯
曲对应分线器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