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售后维修 > 聚晶模维修讲解视频

聚晶模维修讲解视频

发布时间:2023-02-18 18:36:23

1. 数控机床车刀的发展与保养~~,高分

刀具的发展在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早在公元前28~前20世纪,就已出现黄铜锥和紫铜的锥、钻、刀等铜质刀具。战国后期(公元前三世纪),由于掌握了渗碳技术,制成了铜质刀具。当时的钻头和锯,与现代的扁钻和锯已有些相似之处。

然而,刀具的快速发展是在18世纪后期,伴随蒸汽机等机器的发展而来的。1783年,法国的勒内首先制出铣刀。1792年,英国的莫兹利制出丝锥和板牙。有关麻花钻的发明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1822年,但直到1864年才作为商品生产。
那时的刀具是用整体高碳工具钢制造的,许用的切削速度约为5米/分。1868年,英国的穆舍特制成含钨的合金工具钢。1898年,美国的泰勒和.怀特发明高速钢。1923年,德国的施勒特尔发明硬质合金。

在采用合金工具钢时,刀具的切削速度提高到约8米/分,采用高速钢时,又提高两倍以上,到采用硬质合金时,又比用高速钢提高两倍以上,切削加工出的工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也大大提高。

由于高速钢和硬质合金的价格比较昂贵,刀具出现焊接和机械夹固式结构。1949~1950年间,美国开始在车刀上采用可转位刀片,不久即应用在铣刀和其他刀具上。1938年,德国德古萨公司取得关于陶瓷刀具的专利。197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了聚晶人造金刚石和聚晶立方氮化硼刀片。这些非金属刀具材料可使刀具以更高的速度切削。

1969年,瑞典山特维克钢厂取得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产碳化钛涂层硬质合金刀片的专利。1972年,美国的邦沙和拉古兰发展了物理气相沉积法,在硬质合金或高速钢刀具表面涂覆碳化钛或氮化钛硬质层。表面涂层方法把基体材料的高强度和韧性,与表层的高硬度和耐磨性结合起来,从而使这种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切削性能。

刀具按工件加工表面的形式可分为五类。加工各种外表面的刀具,包括车刀、刨刀、铣刀、外表面拉刀和锉刀等;孔加工刀具,包括钻头、扩孔钻、镗刀、铰刀和内表面拉刀等;螺纹加工工具,包括丝锥、板牙、自动开合螺纹切头、螺纹车刀和螺纹铣刀等;齿轮加工刀具,包括滚刀、插齿刀、剃齿刀、锥齿轮加工刀具等;切断刀具,包括镶齿圆锯片、带锯、弓锯、切断车刀和锯片铣刀等等。此外,还有组合刀具。

按切削运动方式和相应的刀刃形状,刀具又可分为三类。通用刀具,如车刀、刨刀、铣刀(不包括成形的车刀、成形刨刀和成形铣刀)、镗刀、钻头、扩孔钻、铰刀和锯等;成形刀具,这类刀具的刀刃具有与被加工工件断面相同或接近相同的形状,如成形车刀、成形刨刀、成形铣刀、拉刀、圆锥铰刀和各种螺纹加工刀具等;展成刀具是用展成法加工齿轮的齿面或类似的工件,如滚刀、插齿刀、剃齿刀、锥齿轮刨刀和锥齿轮铣刀盘等。

各种刀具的结构都由装夹部分和工作部分组成。整体结构刀具的装夹部分和工作部分都做在刀体上;镶齿结构刀具的工作部分(刀齿或刀片)则镶装在刀体上。

刀具的装夹部分有带孔和带柄两类。带孔刀具依靠内孔套装在机床的主轴或心轴上,借助轴向键或端面键传递扭转力矩,如圆柱形铣刀、套式面铣刀等。

带柄的刀具通常有矩形柄、圆柱柄和圆锥柄三种。车刀、刨刀等一般为矩形柄;圆锥柄靠锥度承受轴向推力,并借助摩擦力传递扭矩;圆柱柄一般适用于较小的麻花钻、立铣刀等刀具,切削时借助夹紧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传递扭转力矩。很多带柄的刀具的柄部用低合金钢制成,而工作部分则用高速钢把两部分对焊而成。

刀具的工作部分就是产生和处理切屑的部分,包括刀刃、使切屑断碎或卷拢的结构、排屑或容储切屑的空间、切削液的通道等结构要素。有的刀具的工作部分就是切削部分,如车刀、刨刀、镗刀和铣刀等;有的刀具的工作部分则包含切削部分和校准部分,如钻头、扩孔钻、铰刀、内表面拉刀和丝锥等。切削部分的作用是用刀刃切除切屑,校准部分的作用是修光已切削的加工表面和引导刀具。

刀具工作部分的结构有整体式、焊接式和机械夹固式三种。整体结构是在刀体上做出切削刃;焊接结构是把刀片钎焊到钢的刀体上;机械夹固结构又有两种,一种是把刀片夹固在刀体上,另一种是把钎焊好的刀头夹固在刀体上。硬质合金刀具一般制成焊接结构或机械夹固结构;瓷刀具都采用机械夹固结构。

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参数对切削效率的高低和加工质量的好坏有很大影响。增大前角,可减小前刀面挤压切削层时的塑性变形,减小切屑流经前面的摩擦阻力,从而减小切削力和切削热。但增大前角,同时会降低切削刃的强度,减小刀头的散热体积。

在选择刀具的角度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加工性质(粗、精加工)等,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通常讲的刀具角度,是指制造和测量用的标注角度在实际工作时,由于刀具的安装位置不同和切削运动方向的改变,实际工作的角度和标注的角度有所不同,但通常相差很小。

制造刀具的材料必须具有很高的高温硬度和耐磨性,必要的抗弯强度、冲击韧性和化学惰性,良好的工艺性(切削加工、锻造和热处理等),并不易变形。

通常当材料硬度高时,耐磨性也高;抗弯强度高时,冲击韧性也高。但材料硬度越高,其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就越低。高速钢因具有很高的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以及良好的可加工性,现代仍是应用最广的刀具材料,其次是硬质合金。

聚晶立方氮化硼适用于切削高硬度淬硬钢和硬铸铁等;聚晶金刚石适用于切削不含铁的金属,及合金、塑料和玻璃钢等;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现在只用作锉刀、板牙和丝锥等工具。

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现在都已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涂覆碳化钛、氮化钛、氧化铝硬层或复合硬层。正在发展的物理气相沉积法不仅可用于硬质合金刀具,也可用于高速钢刀具,如钻头、滚刀、丝锥和铣刀等。硬质涂层作为阻碍化学扩散和热传导的障壁,使刀具在切削时的磨损速度减慢,涂层刀片的寿命与不涂层的相比大约提高1~3倍以上。

由于在高温、高压、高速下,和在腐蚀性流体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其应用的难加工材料越来越多,切削加工的自动化水平和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刀具的发展方向将是发展和应用新的刀具材料;进一步发展刀具的气相沉积涂层技术,在高韧性高强度的基体上沉积更高硬度的涂层,更好地解决刀具材料硬度与强度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可转位刀具的结构;提高刀具的制造精度,减小产品质量的差别,并使刀具的使用实现最佳化。

涂层的切削性能明显优于TiN涂层。加工Inconel178的刀具寿命尽管PVD涂层显示出很多优点,但一些涂层如Al2O3和金刚石则倾向于采用CVD涂层技术。Al2O3是一种耐热和抗氧化很强的涂层,它能够将刀具体和切削产生的热量隔离开。通过CVD涂层技术,还可以综合各种涂层的优点,以达到最佳的切削效果,满足切削加工的需要。

例如。TiN具有低摩擦特性,可减少涂层组织的损耗,TiCN可降低后刀面的磨损,TiC涂层硬度较高,Al2O3涂层具有优良的隔热效果等。涂层硬质合金刀具与硬质合金刀具相比,无论在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方面均有了很大提高。车削硬度在HRC45~55的工件,低成本的涂层硬质合金可实现高速车削。近年来,一些厂家应用改进涂层材料等方法,使涂层刀具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如美、日的一些厂家采用瑞士AlTiN涂层材料和新涂层专利技术生产的涂层刀片,硬度高达HV4500~4900,可在498.56m/min的速度时切削硬度HRC47~58的模具钢。在车削温度高达1500~1600°C时仍然硬度不降低、不氧化,刀片寿命为一般涂层刀片的4倍,而成本只有30%,且附着力好。陶瓷材料 陶瓷刀具材料随着其组成结构和压制工艺的不断改进,特别是纳米技术的进展,使得陶瓷刀具的增韧成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陶瓷可能继高速钢、硬质合金以后引起切削加工的第3次革命。

陶瓷刀具具有高硬度(HRA91~95)、高强度(抗弯强度为750~1000MPa),耐磨性好,化学稳定性好,抗粘结性能良好,摩擦系数低且价格低廉等优点。不仅如此,陶瓷刀具还具有很高的高温硬度,1200°C时硬度达到HRA80。正常切削时,陶瓷刀具耐用度极高,切削速度可比硬质合金提高2~5倍,特别适合高硬度材料加工、精加工以及高速加工,可切削硬度达HRC65的各类淬硬钢和硬化铸铁等。常用的有:氧化铝基陶瓷、氮化硅基陶瓷、金属陶瓷和晶须增韧陶瓷。

氧化铝基陶瓷刀具比硬质合金有更高的红硬性,高速切削状态下切削刃一般不会产生塑性变形,但它的强度和韧性很低,为改善其韧性,提高耐冲击性能,通常可加入ZrO或TiC和TiN的混合物,另一种方法是加入纯金属或碳化硅晶须。氮化硅基陶瓷除红硬性高以外,还具有良好的韧性,与氧化铝基陶瓷相比,它的缺点是在加工钢时易产生高温扩散,加剧刀具磨损,氮化硅基陶瓷主要应用于断续车削灰铸铁及铣削灰铸铁。金属陶瓷是一种以碳化物为基体材料,其中TiC为主要的硬质相(0.5~2µm),它们通过Co或Ti粘结剂结合起来,是一种与硬质合金相似的刀具,但它具有较低的亲和性、良好的摩擦性及较好的耐磨性。它比常规硬质合金能承受更高的切削温度,但缺乏硬质合金的耐冲击性、强力切削时的韧性以及低速大进给时的强度。

近年通过大量的研究、改进和采用新的制作工艺,其抗弯强度和韧性均有了很大提高,如日本三菱金属公司开发的新型金属陶瓷NX2525及瑞典山德维克公司开发的金属陶瓷刀片新品CT系列和涂层金属陶瓷刀片系列,其晶粒组织的直径细小至1µm以下,抗弯强度和耐磨性均远高于普通的金属陶瓷,大大拓宽了其应用范围。立方氮化硼(CBN) CBN的硬度和耐磨性仅次于金刚石,有极好的高温硬度,与陶瓷相比,其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稍差,但冲击强度和抗破碎性能较好。它广泛适用于淬硬钢(HRC≥50)、珠光体灰铸铁、冷硬铸铁和高温合金等的切削加工,与硬质合金刀具相比,其切削速度可提高一个数量级。

CBN含量高的复合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刀具硬度高、耐磨性好、抗压强度高及耐冲击韧性好,其缺点是热稳定性差和化学惰性低,适用于耐热合金、铸铁和铁系烧结金属的切削加工。PCBN刀具中CBN颗粒含量较低,采用陶瓷作粘结剂,其硬度较低,但弥补了前一种材料热稳定性差、化学惰性低的特点,适用淬硬钢的切削加工。

陶瓷和PCBN刀具切削淬硬钢的残余应力在切削灰铸铁和淬硬钢时,可选择陶瓷刀具或CBN刀具,为此,应进行成本效益和加工质量分析,以确定选择哪一种。图3为Al2O3、Si3N4和CBN刀具加工灰铸铁后刀面磨损情况,PCBN刀具材料切削性能优于Al2O3和Si3N4。但在淬硬钢干式切削时,Al2O3陶瓷的成本低于PCBN材料。陶瓷刀具有良好的热化学稳定性,但却不及PCBN刀具的韧性和硬度。在切削硬度低于HRC60以下和采用小进给量时,陶瓷刀具是较好的选择。PCBN刀具适于切削硬度高于HRC60的工件,尤其在自动化加工和高精度加工时更为适用。

除此之外,在相同后刀面磨损情况下,PCBN刀具切削后的工件表面残余应力也比陶瓷刀具相对稳定。使用PCBN刀具干式切削淬硬钢还应遵循以下原则:在机床刚性允许条件下尽可能选择大切深,这样切削区生成的热量使得刃前区金属局部软化,能有效降低PCBN刀具的磨损,此外,在小切深时还应考虑采用PCBN刀具导热性差而使得切削区热量来不及扩散,剪切区也能产生明显的金属软化效应,减小切削刃的磨损。

超硬刀具的刀片结构及几何参数刀片形状及几何参数的合理确定对充分发挥刀具切削性能是至关重要的。按刀具强度而言,各种刀片形状的刀尖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圆形、100°菱形、正方形、80°菱形、三角形、55°菱形、35°菱形。刀片材料选定后,应选用强度尽可能高的刀片形状。硬车削刀片也应选择尽可能大的刀尖圆弧半径,用圆形及大刀尖圆弧半径刀片粗加工,精加工时的刀尖圆弧半径约为0.8µm左右。淬硬钢切屑为红而酥软的缎带状,脆性大,易折断,不粘结,淬硬钢切削表面质量高,一般不产生积屑瘤,但切削力较大,特别是径向切削力比主切削力还要大,所以,刀具宜采用负前角(go≥-5°)和较大的后角(ao=10°~15°)。主偏角取决于机床刚性,一般取45°~60°,以减少工件和刀具颤振。超硬刀具切削参数及对工艺系统的要求切削参数的选择工件材料硬度越高,其切削速度应越小。使用超硬刀具进行硬车削精加工的适宜切削速度范围为80~200m/min,常用范围为10~150m/min;采用大切深或强力断续切削高硬度材料,切速应保持在80~100m/min。一般情况下,切深为0.1~0.3mm之间。加工表面粗糙度低的工件,可选小的切削深度,但不能太小,要适宜。进给量通常可以选择0.05~0.25mm/r之间,具体数值视表面粗糙度值和生产率要求而定。当表面粗糙度Ra=0.3~0.4µm时,采用超硬刀具进行硬车削比用磨削经济得多。

对工艺系统的要求除选择合理的刀具外,采用超硬刀具进行硬车削对车床或车削中心并无特殊要求,若车床或车削中心刚度足够,且加工软的工件时能得到所要求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即可用于硬切削。为了保证车削操作的平稳和连续,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刚性夹紧装置和中等前角刀具。若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其定位、支承和旋转可以保持相当平稳状态,现有的设备就可采用超硬刀具进行硬车削。超硬刀具在硬车削中的应用采用超硬刀具进行硬车削,此项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以轧辊加工等行业为例,说明超硬刀具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情况。

轧辊加工行业国内许多大型轧辊企业已使用超硬刀具对冷硬铸铁、淬硬钢等各类轧辊进行荒车、粗车和精车,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7平均提高加工效率2~6倍,节约加工工时和电力50%~80%。如武汉钢铁公司轧辊厂对硬度为HS60~80的冷硬铸铁轧辊粗车、半精车时,切削速度提高了3倍,每车1根轧辊,节约电力、工时费四百多元,节约刀具费近一百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我校用FD22金属陶瓷刀具车削HRC58~63的86CrMoV7淬硬钢轧辊时(Vc=60m/min,f=0.2mm/r,ap=0.8mm),单刃连续切削轧辊路径达15000m(刀尖后刀面磨损带的最大宽度VBmax=0.2mm),满足了以车代磨的要求。工业泵加工行业目前国内碴浆泵生产厂的70%~80%已采用超硬刀具。

碴浆泵广泛应用于矿山、电力等行业,是国内外急需的产品,其护套、护板是HRC63~67的Cr15Mo3高硬铸铁件。过去由于各种刀具难以车削这种材料,所以只得采用退火软化后粗加工,然后再淬火加工的工艺。采用超硬刀具以后,顺利实现了一次硬化加工,免除了退火再淬火2道工序,节约了大量工时和电力。

汽车加工行业在汽车、拖拉机等行业中的曲轴、凸轮轴、传动轴的加工,刃具、量具的加工和设备维修中,经常会碰到淬硬工件的加工难题。如我国某机车车辆厂,在设备维修中需要对轴承内圈进行加工,轴承内圈(材料GCr15钢)的硬度为HRC60,内圈直径为f285mm,采用磨削工艺,磨削余量不均匀,需2h才能磨好;而先用超硬刀具,仅用45min就加工成一个内环。

结语: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我国在超硬刀具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超硬刀具在生产中的应用还不广泛。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企业、操作者对采用超硬刀具进行硬车削的效果了解不够,普遍认为硬材料只能磨削;认为刀具成本太高。硬车削最初的刀具成本比普通硬质合金刀具高(如PCBN比普通硬质合金贵十多倍),但其分摊在每个零件上的成本比磨削还低,且带来的效益比普通硬质合金要好得多;对超硬刀具加工机理研究不够;超硬刀具加工的规范不足以指导生产实践。因此,除了对超硬刀具加工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外,还必须加强超硬刀具加工知识的培训、成功经验演示及严格操作规范,使这种高效、洁净的加工方法更多地应用于生产实际。

2. 怎样修理拔丝聚晶模具

技术活不是三言两语说清的:
一般用到这5样研磨粉.w10 w5 w2.5 w1 w0.5 用来对模具研磨。先用专用放大镜观察需要修理模具孔内.定径和压缩区磨损度.根据磨损程度用超声波或(电机带动的钻头)放入w10研磨粉对二次压缩区和喇叭口处进行研磨.定径研磨,用细研磨粉(w5----w0.5)抛光。研磨用的针的角度要磨好。

3. 铝拉丝配模工艺

配模时保证每道拉丝模的压缩率在25%左右或以下,拉丝模的角度比普通的拉钢丝的拉丝模工作区角度大。
铝拉丝时起坑:一是拉丝模内孔有砂眼,表面粗糙度差;二是拉丝时润滑不好,粘模

4. 什么是CD.钻石模 聚晶模.高晶模它们有什么区别

CD复合模,可获得更长的模具寿命,更好的金属丝圆度,并且高度可预测的模具磨损性能。CD复合模是一种具有表面光洁度,最小摩擦力的耐磨人工合成材料。模具寿命长,金属丝表面光洁度较好。优点:模具寿命长,故障时间短,效率高。可获得尺寸范围广。优秀的防裂纹和破损的性能。平滑,可预测的模具磨损性能。应用:非铁的金属丝,特别是在尺寸较大,磨损较大而表面光洁度无关紧要时。钻石模:“钻石是世界上最硬的材料”,它是天然结晶形成,是没有颗粒的单晶体。南非钻在硬度和韧度上比国产钻特别超越;如模孔易获得特别光滑表面,适易高速拉丝,拉丝寿命提高,减少解裂的危险。 推荐做成品模(出线模)、微丝模、线材表面要求特别光亮的模具。 适用于拉制铂铑丝、金丝、 银丝、铜、铝、钼、镍、镀锡铜、钨、铜铝合金等有色金属丝材。聚晶模和进口聚晶模。可获得更长的模具寿命,更好的金属丝圆度,并且高度可预测的模具磨损性能。进口聚晶模原料采用美国通用公司GE料和日本住友料生产的,是一种具有高度表面光洁度,最小摩擦力的耐磨人工合成材料。模具寿命最长,金属丝表面光洁度最好。孔径:0.05-12.00(mm)优点:模具寿命最长,故障时间最短,效率最高。可获得的粒度和坯料的尺寸范围广。优秀的防裂纹和破损的性能。顺畅,可预测模具的使用寿命。应用:非铁的金属丝,特别是在尺寸较大,磨损较大表面光洁读无关紧要时。典型市场:电磁线、钨丝、镀铜丝、镀锡丝、不锈钢丝、合金材料。高晶模是近几年国内开发的人造金刚石产品,仿进品聚晶的产品,它是在人造聚晶的基础上,更加强了硬度和密度,结晶度更均匀,分子排列结构更具合理,减少了掉粒和粗糙度,该产品是在高温,高压下生产的,故耐温高达1200°C,是替代进口聚晶的较好产品,它不仅具有天然金刚石的耐磨性和硬度,而且具有良好的不圆度,它的细颗粒结晶为成品丝提供了较高的光亮度。

5. 线切割浅析模具加工中有什么概念简介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对焊管模具特别是复杂焊管模具的加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电火花切割(以下简称线切割)加工方法因其能够加工复杂的直通式和小锥度式型腔,切削精度高和加工质量好,不受加工工件硬度的限制,能够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在焊管模具加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佛山咏昊发现,进行合理的工艺分析,对焊管模具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对加工工艺进行合理的分析,关系到焊管模具的加工精度。通过穿丝孔的确定与切割路线的优化,改善切割工艺,这对于提高切割质量和生产效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一、线切割加工的加工原理:线切割加工的原理是利用贮丝筒、上、下架使钼丝高速地往复运用,其中上下丝架中有轴承与导轮控制着钼丝的垂直精和线性度,工件作用于上下丝架间通过两个垫板支撑,脉冲电源将钼丝与工件分别带上正、负极电,通过放电产生高温对金属进行熔化、汽化,从而使工件多余部分按预定的轨迹被切除,得到我们需要的焊管模具结构的一种加工方法,线切割加工分快走丝、慢走丝,快走丝加工精度低,成本低,快走丝成本高,加工精度高。
二、基本特性:
(1)由于线切割加工的技术的日趋完善,已形成一个从图形输入到加工过程的CAD/CAM系统,实现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自动化。在生产过程中,复杂形状平面几何轮廓都能够切割出来。
(2)由于正负极放电可使加工点产生高达10000℃以上的温度,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可使各种金属物体熔化。因此,它可以加工各种高硬度的金属,如淬火的工具钢、硬质合金、聚晶金刚石等。
(3)在许多复杂的焊管模具型腔中经常出现的尖角与清角,在机加工中很难实现,如果是通孔和带有小锥度的通孔,利用线切割工艺可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走丝路线的优化
线切割加工焊管模具中,优化电极丝的走丝路线有利于提高切割质量和缩短加工时间。因此在走丝路线编程中,应该根据工件的尺寸、形状、精度要求,电极丝放电间隙的大小及凹凸模的间隙的大小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以下点综合地分析:
①一般情况下,尽量将走丝路线安排于零件的切割过程与装夹零件的支持架保持在同一坐标系内,保证定位的准确性;
②走丝路线的起始点应安排在沿着离开零件夹具的方向进行切割,最后转向夹具方向切割,并将分离切割安排在走丝线路的末端;
③切割加工中,有些焊管模具的拐角(或尖角)处易发生塌角(或倒圆)现象,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修整走丝路线及工艺参数;
④对于一些精度要求高的焊管模具,为减小变形,改善焊管模具加工表面的变质层,提高焊管模具使用寿命。
⑤因电极丝直径和放电间隙等原因,在焊管模具切割表面交接处,有时会出现一个凸出于切割表面的高线条。在切割时,要根据焊管模具的结构,合理的选取切入路线,尽量避免在加工过程出现凸起的现象。
四、放电间隙的确定
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线切割加工放电间隙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焊管模具的材料的机械性能、焊管模具的结构形状、焊管模具技术要求、电极丝走丝速度快慢、张紧力大小、导轮运行状态、工作液种类、浓度及脏污程度,以及脉冲电源的电规准参数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准确地确定放电间隙,可在每次编程前,按设定的加工条件,取与焊管模具材料相同的试件,试切割一个正方形。然后,实测其放电间隙,再计算出合理的偏移量,作为电极丝中心线(实际走丝轨迹)的调整依据。此外,焊管模具材料不同,放电间隙大小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熔点低的材料比熔点高的材料放电间隙大些,淬火钢比未淬火钢放电间隙大些,热容量小、导热性差的材料放电间隙相应较大。
五、焊管模具配合间隙的选择
冲裁模的凸、凹模配合间隙的合理确定,直接关系到冲裁件精度与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影响焊管模具的使用寿命。根据要加工零件的机械性能的厚度,来选取焊管模具的间隙。随着冲裁件材料由软至硬,凸、凹模的间隙逐渐增大。间隙一般可按材料厚度的10%~12%选取。通常,对于软质材料(如软铝、纯铜等),按冲裁件厚度的10%~12%选取间隙;对于半硬质材料(如硬铝、黄铜等),按冲裁件厚度的12%一15%选取;对于硬质材料(如薄钢板,硅钢片等),按冲裁件厚度的15%~20%选取。此外,还应根据冲裁件的形状特征、精度要求及技术条件,以及焊管模具的结构与精度等因素作适当的微量调整。由于线切割加工的特点,线切割加工的焊管模具,其凸凹模的间隙的选取应比常规数据略微小些,以延长焊管模具的使用寿命,可以得到较高的零件质量。
六、冲裁模刃口实际尺寸的确定
刃口磨损对冲裁件尺寸的确定,对于凸模、凹模的刃口尺寸直接关系到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其刃口磨损后冲裁件的尺寸变大。对于落料模,零件的尺寸接近于凹模的尺寸,线切割时要求凹模刃口的实际加工尺寸应接近或等于冲裁件的最小极限尺寸;冲孔模,零件的尺寸接近于凸模的尺寸,线切割时要求凸模刃口的实际加工尺寸应接近或等于冲孔的最极限尺寸。这样,在确保冲裁件尺寸精度的前提下,有利于延长焊管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焊管模具的加工情况,采取合理的加工方法,满足焊管模具的加工要求,焊管模具的加工精度要根据零件的精度进行选取,在满足零件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焊管模具的制造精度,以降低成本,根据焊管模具的加工情况,凸模的制造精度应比凹模的制造精度高一级。
七、线切割加工在焊管模具中的运用
在生产中,焊管模具使用一段时间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如果焊管模具的主要件(凸凹模)刃口部分出现裂纹,按常规要重新下料,重新加工焊管模具,但是现在利用线切割加工工艺,完全可采用“切割镶块法”来修补焊管模具。为适应数控线切割技术加工焊管模具。
对焊管模具结构设计的改进。传统凸模通常设计成三个台阶,最小的台阶是工作刃口,中间的台是固定定位台阶,最大的台阶是防止凸模被拉出固定板的轴向定位台阶,这三个台阶缺一不可,各有其功用数控线切割加工凸模是在淬火后加工,且只能加工成上下一致的直台型凸模。根据这一特点,如果把凸模设计成直台型,凸模与固定板的固定:传统方法有粘接和铆接,实践证明粘接不可靠。在工作中很容易脱落,铆接虽然牢固可靠,但是在淬火时凸模后部不能淬火。我们知道高碳合金钢,在空气中都能淬上一定的硬度,凸模工作部分要有高硬度,后部却不能有硬度,这给凸模热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显然这两种方法不是简便、经济、可靠的方法。通过大量的试验我总结出了一套完全适应数控线切割加工工艺的凸模结构。如果是较短、较窄的凸模,可以按凸模工作部分,设计成直台型,凸模的定位固定也使用同一台阶。轴向固定使用侧圆柱孔装入销子固定,这个圆柱是在凸模切割完成后,再在线切割上由外向里切割出圆柱孔,所以凸模后部有一条0.1mm左、右的切割缝,这个缝隙在销子装入轴向固定销子压人固定板后对凸模强度没有影响。在凸模上割出圆柱孔,固定板相应的铣出半圆槽,装入销子就可以,把凸模完全定位固定。如果是较窄、较长的凸模可以再增加几个圆柱孔,具体圆柱孔直径和个数由卸料力决定。
在凸模后端面设计出螺纹孔,相应把垫板加厚,装人螺栓,凸模就可定位固定。如果凸模横截面积足够大,可以在凸模后端面设计螺纹孔,用螺栓紧固,防止凸模脱落。通过这一系例的改进凸模已完全适应了数控线切割加工工艺,且结构简单,便于数控线切割加工。在生产过程中,焊管模具使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要根据焊管模具的实际结构,对焊管模具进行维修,。在设计焊管模具结构时,应根据焊管模具加工的情况,焊管模具的结构,焊管模具材料的性能,采取一些合理的结构进行设计和加工,使焊管模具的加工变的容易,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周期,满足生产加工的需要。
八、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广阔的。由于线切割加工过程本身的复杂性,迄今对线切割加工的机理尚不成熟,大多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大量系统的工艺实验基础上的,所以对线切割加工原理的深入研究,并以此直接指导和应用于实践加工是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发展的根本。慢走丝线切割存在成本较高的现象,快走丝线切割存在加工精度相对低的问题。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工艺将是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发展方向。数控线切割机床在结构设计、脉冲电源的开发方面将朝更合理、更具优势化的方向全面发展;数控线切割加工在控制技术上将朝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更高层次发展;数控线切割加工的网络管理技术在机床上已有初步应用,将逐步被推广及应用,获取更好的系统管理效果。总之,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以提高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扩大加工范围及降低加工成本等为目标,在焊管模具工业中不断发展。

阅读全文

与聚晶模维修讲解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沙华为手机维修电话 浏览:791
cad家用电器模块免费下载 浏览:376
南宁哪里卖家电 浏览:719
冬季除家具甲醛怎么除 浏览:630
冷藏展示柜不制冷维修视频 浏览:627
虎斑尚品家居 浏览:924
宣化哪里维修家电 浏览:272
凯迪拉克ats售后维修价格对比 浏览:826
小松鼠地暖售后维修 浏览:676
致爱家具 浏览:679
赖氏家具武汉 浏览:242
数字电路音箱 浏览:777
自然主义家具官网 浏览:748
住房维修基金专用收据什么办 浏览:633
液晶电视维修工资如何 浏览:303
佛山美的洗衣机维修电话是多少 浏览:565
买二手机怎么识别翻新机 浏览:103
杰克绷缝机维修视频 浏览:950
北京约克维修电话 浏览:839
海口苹果维修中心在哪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