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液压折边机只上不下(就是折边口上去了下不来。)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要怎么解决请高手赐教、
估计是电磁滑阀卡滞了。用个小圆棒捅控制上下电磁阀的电磁铁,看能否推动,若推不动就可以确认是阀芯卡住了,更换阀或修理。希望能帮到你。
② 折弯机怎么修理
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支架、工作台和夹紧板,工作台置于支架上,工作台由底座和压板构成,底座通过铰链与夹紧板相连,底座由座壳、线圈和盖板组成,线圈置于座壳的凹陷内,凹陷顶部覆有盖板。使用时由导线对线圈通电,通电后对压板产生引力,从而实现对压板和底座之间薄板的夹持。由于采用了电磁力夹持,使得压板可以做成多种工件要求,而且可对有侧壁的工件进行加工,操作上也十分简便。
保养与维护
在进行机床保养或擦机前,应将上模对准下模后放下关机,直至工作完毕,如需进行开机或其它操作,应将模式选择在手动,并确保安全。其保养内容如下:
1、液压油路
1)每周检查油箱油位,如进行液压系统维修后也应检查,油位低于油窗应加注液压油;
2)本机所用液压油为ISO HM46或MOBIL DTE25;
3)新机工作2000小时后应换油,以后每工作4000~6000小时后应换油,每次换油,应清洗油箱;
4)系统油温应在35℃~60℃之间,不得超过70℃,如过高会导致油质及配件的变质损坏。
2、过滤器
1)每次换油时,过滤器应更换或彻底清洗;
2)机床有相关报警或油质不干净等其它过滤器异常,应更换;
3)油箱上的空气过滤器,每3个月进行检查清洗,最好1年更换。
3、液压部件
1)每月清洁液压部件(基板、阀、电机、泵、油管等),防止脏物进入系统,不能使用清洁剂;
2)新机使用一个月后,检查各油管弯曲处有无变形,如有异常应予更换,使用两个月后,应紧固所有配件的连接处,进行此项工作时应关机,系统无压力。
③ 如何维护液压折弯机的保养
在停止机床颐养或擦机前,应将上模对准下模后放下关机,直至工作终了,如需停止开机或其它操作,应将形式选择在手动,并确保平安。
其颐养内容如下:
1、液压油路
a.每周检查油箱油位,如停止液压系统维修后也应检查,油位低于油窗应加注液压油;
b.所用液压油为ISO HM46或MOBIL DTE25;
c.新机工作2000小时后应换油,以后每工作4000~6000小时后应换油,每次换油,应清洗油箱;
d.系统油温应在35℃~60℃之间,不得超越70℃,如过高会招致油质及配件的蜕变损坏。
2、过滤器
a.每次换油时,过滤器应改换或彻底清洗;
b.机床有相关报警或油质不洁净等其它过滤器异常,应改换;
c.油箱上的空气过滤器,每3个月停止检查清洗,最好1年改换。
3、液压部件
a.每月清洁液压部件(基板、阀、电机、泵、油管等),避免脏物进入系统,不能运用清洁剂;
b.新机运用一个月后,检查各油管弯曲处有无变形,如有异常应予改换,运用两个月后,应紧固一切配件的衔接处,停止此项工作时应关机,系统无压力。
④ 液压折弯机常见故障
折弯机滑块只能下来,回程上不去
分多种情况:
1)回程没有压力,折弯机滑块上不去。
1:电路问题。
2:调压阀卡死。
2)回程有压力,折弯机滑块上不去。
1:压力小,调大压力。
2:换向阀卡死
3)回程压力很大,折弯机滑块缓慢上升。
1:液控阀卡死。
2:控制大液控的油路压力过低。
3:控制油换向阀卡死,或不换向。
4:电磁阀阀芯装反
4)能上升下降工进不加压或时间长才能加压
1:电路问题,电磁阀不得电
2:大液控阀弹簧,阀芯损坏
3:吊缸螺丝脱落
5)机床下滑
1:电路问题
2:油缸密封圈损坏。不锁油
3:锁紧装置油路泄露,损坏。(小液控,节流阀,等等,依机床液压系统而定)
6)机床下降慢或抖动
1:油缸内拉毛,损坏。或油缸内螺母螺丝卡死
2:轨道磨损,或不垂直
小液控等阀芯损坏
⑤ 哪位有油缸从折弯机上拆卸的视频
这是WE型折弯来机,先把机器滑块放到源最下 面,拆掉吊油缸的螺丝,把油缸活塞升到最上点,关机。然后用叉车托油缸底部,拆掉油缸连接油管和螺丝,用叉车取下油缸放地上。将上面的蜗轮箱先卸下,把油缸大螺母旋开, 用大锤把活塞敲出来 就可以 了。
⑥ 液压折边机上刀下后卡死不动。用手扳动机器前顶部平衡轴很费劲。用电
液压卡轴在做既能实行卡紧木段的直线运动,又能实行带动木段旋转的旋转运动。刀床可实现的主要运动:实行进给运动的直线运动。旋切机的进给运动和主运动分别由刀床和液压卡轴两部分完成。
⑦ 全自动上胶折边机怎么维修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r\n2、每次开机前按润滑图表要求定时、定点、定量加润滑油,油应清洁无沉淀。
\r\n3、机床必须经常保持清洁,未油漆的部分防锈油脂。
\r\n4、电动机轴承内的润滑漾油要定期更换加注,并经常检查电器部分工作是否正常安全可靠。
\r\n5、定期检查上胶折边机的三角皮带、手柄、旋钮、按键是否损坏,磨损严重的应及时更换,并报备件补充。
\r\n6、定期检查修理开关、保险、手柄、保证其工作可靠。
\r\n7、每天下班前10分钟,对机床加油润滑及擦洗清洁机床。
\r\n8、严禁非指定人员操作该设备,平常必须做到人离机停。
\r\n液压摆式全自动上胶折边机由于是圆弧运动,而圆弧刀片制作又相当困难,一般是用刀片之后做垫铁补偿,所以所得出的间隙并不精确,剪出来的板料也不是很理想,因为是弧形运动,其刀片也不能做成矩形,而应做成锐角,所以刀片的受力情况也不理想,刀片损伤也较厉害。
⑧ 如何解决折弯机故障,折弯机液压油问题,折弯机漏油
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折弯机常见故障分析
一.机械类折弯机
故障一:滑块与导轨的导向间隙太大,发出不正常的响声。
此类故障是由于导轨使用时间长,被磨损导致间隙增大。需要检查导轨压板磨损程度,视磨损程度来确定是否更换导轨压板,重新调整至符合要求间隙。
故障二:后档料传动失效。后档料传动失效是因为传动轴与同步带轮的键条脱离或者同步皮带滑脱。
此类故障需要重新装配好键条及同步皮带,并检查电气部分。
故障三:后档料横梁直线导轨与模具中心线平行度偏差太大.此类故障需要松开“X”轴同步皮带,重新调整至平行度公差范围内,重新装置上同步皮带。
故障四:油缸与滑块连接松动,引起折弯角度不准或机器不能找到参考点。
此类故障需要重新检查扭紧滑块与油缸连接螺母.
二.液压类折弯机
故障一:液压系统无压力。
1、比例溢流阀的电磁线圈是否得电,比例电磁线圈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如上述原因,请检查相关电气原因。
2、检查插装阀是否卡死或主阀芯是否被卡死,以及阻尼小孔堵塞,如果是上述原因,请拆卸溢流阀清洗干净,重新装上。
3、三相电源调相,导致电机反转。
故障二:滑块快速转慢速,时间停顿过长。
1、检查油箱油面是否过低,充液口未被淹住,快进时油缸上腔充液吸空引起充液不足。整理提供!
一般来说,液压折弯机产生漏油的原因有设计、制造方面的问题,也有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的问题。在实际中漏油情况是很复杂的,往往是各种原因和种种情况的综合,但液压折弯机液压系统中漏油,大部分是由密封失效引起的。
1 、管路质量差
液压折弯机液压系统中使用的管路种类很多,包括钢管、紫铜管、橡胶管、尼龙管和塑料管等。如果在液压折弯机液压系统中使用了劣质的管路,由于其承压能力低、使用寿命短,使用不久就会出现漏油现象。硬管质量差主要表现为管壁厚薄不均,使承压能力下降;劣质软管主要是橡胶质量差,钢丝层拉力不足,编织不紧,使承压能力降低,故在压力油冲击下易产生管路损坏而漏油。因此,购买液压管时,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压力要求和使用寿命的管子。
2 、管路安装不符合要求
硬管安装时,应按规定弯曲半径弯曲硬管,否则会使管路产生不同的弯曲内应力,在油压的作用下逐渐产生渗漏。硬管弯曲半径过小,会导致管路外侧管壁变薄,内侧管壁存在皱纹,使管路在弯曲处产生很大的内应力,致使强度大大减弱。软管安装时,若弯曲半径不符合要求或软管扭曲等,皆会引起软管破损而漏油。当液压软管安装不符合要求时,软管受到轻微扭转,就有可能使其强度降低和松脱接头,在软管的接头处易出现鼓泡现象。当软管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受到过分的扭曲时,软管在高压的作用下易损坏。软管受扭转后,加强层结构改变,编织钢丝间的间隙增加,降低了软管的耐压强度,在高压作用下易破裂而漏油。
在安装软管时,如果软管受到过分的拉伸变形,各层分离,降低了耐压强度。软管在高压作用下,会发生长度方向的收缩或伸长,一般伸缩量为常态下的 +2% ~ -4%。若软管在安装时选得太短,工作时就受到很大的拉伸作用,严重时出现破裂或松脱等故障;另外,软管的跨度太大,则软管自重和油液重量也会给软管一个较大的拉伸力,严重时也会发生上述故障。
在低温条件下,液压软管的弯曲或修配不符合要求,会使液压软管的外表面上出现裂纹而漏油。软管外表出现裂纹的现象,一般在严寒的冬季较为常见,特别在严寒的冬季或低温状态下液压软管弯曲。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一旦发现软管外表有裂纹,就要及时观察软管内胶是否出现裂纹,如果软管内胶也出现裂纹,应立即更换软管。
3 、管路接头漏油
液压折弯机液压系统漏油发生在管路接头处最为多见。其根本原因是接头密封不良,封油压力低于液压油峰值压力,此时将其拆洗并重新拧紧即可解决。
4 、橡胶密封圈破损漏油
(1)密封面之间的间隙过大。在有相对运动的密封面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间隙。工作中,橡胶密封圈在液压油压力的作用下,有一部分被挤入间隙。当工作压力一定时,密封面之间的间隙扩大,橡胶密封圈被挤入的部分就增加,所承受的剪力也就增大,也就越容易被撕裂。
(2)工作压力过大和油压脉动的影响。如果工作压力过大,将使橡胶密封圈挤入间隙部分增多,从而加剧了对橡胶圈的磨削和切割作用。油压脉动的加剧,将使橡胶圈被切割的频率增加,使橡胶圈产生疲劳裂纹。
(3)工作温度的影响。工作温度过高,橡胶将变软,弹性变差,不仅使密封圈与密封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减小,密封性变差,而且又因其强度下降、易于变形,而容易损坏。温度升高还会加速橡胶密封圈的老化,使它的弹性及强度进一步下降。工作温度过低,橡胶变硬发脆,在外力作用下就容易产生裂纹,尤其在剪力作用下易现掉块现象,以致破裂。
(4)密封面不光滑。密封面的光洁度对橡胶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密封面越粗糙,橡胶圈的磨损就越快。
(5)材质、尺寸精度不合要求。橡胶密封圈的橡胶材料不同,其特性也不同,有的不耐热、有的不耐油、有的不耐寒等。如果在使用时互相混用,就会使橡胶圈因处于不利的环境中工作而提前破损。橡胶密封圈与密封面间的配合精度也应达到一定标准,过盈量太大或太小,都会使密封性变差。
5 、由液压折弯机液压系统污染引起的漏油
液压折弯机液压系统的污染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产生的途径主要有:液压折弯机液压系统及元件在加工、装配、试验、储存及运输过程中,型砂、切屑、磨料、焊渣、锈片、灰尘、纤维、橡胶碎片等有害物质,在液压折弯机液压系统整机装配前后均未能彻底清除和清洗,使之潜伏在系统中;在工作过程中,风沙、灰尘、水分等经过加油口等处进入到系统中;当液压油的工作温度超过一定值时,油液会氧化变质。
液压折弯机液压系统的污染,会导致液压元件磨损加剧,密封性能下降,容积效率降低,产生内泄外漏。液压元件运动副的配合间隙一般在 5~15μm,对于阀类元件来说,当污染颗粒进入运动副之间时,相互作用划伤表面,并切削出新的磨粒,加剧磨损,使配合间隙扩大,导致内漏或阀内串油;对泵类元件来说,污染颗粒会使相对运动部分(柱塞泵的柱塞和缸孔、缸体、配流盘;叶片泵的叶片顶端和定子内表面等)磨损加剧,引起配合间隙增大,泄漏量增加,从而导致泵的容积效率降低;对于液压缸来说,污染颗粒会加速密封装置的磨损,使泄漏量明显加大,导致功率降低,同时还会使缸筒或活塞杆拉伤而报废;对于液压导管来说,污染颗粒会使导管内壁的磨损加剧,甚至划伤内壁,特别是当液体的流速高且不稳定(流速快和压力脉动大)时,会导致导管内壁的材料受冲击而剥落,最终将导致导管破裂而漏油。
当液压油中含有水时,会促使液压油形成乳化液,降低液压油的润滑和防腐作用,加速液压元件及液压导管内壁的磨损和腐蚀。当液压油中含有大量气泡时,在高压区气泡将受到压缩,周围的油液便高速流向原来由气泡所占据的空间,引起强烈的液压冲击,在高压液体混合物的冲击下,液压元件及液压导管内壁受腐蚀而剥落。以上这些情况最终都会使液压元件及液压导管损坏产生内外泄漏。
此外,液压元件及液压管路的外表面经常会沾上水分、油泥和尘土,如果保护层破坏,就很容易产生腐蚀,导致液压元件及液压导管强度下降,直至从高压、高温、应力集中处或在液压导管的弯曲、扭曲严重处出现漏油现象。
6 、由油温过高引起的漏油
液压折弯机液压系统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5~60℃最为合适,最高不应超过 80℃。在正常的油温下,液压油各种性能良好。油温过高,会使液压油黏度下降,润滑油膜变薄并易损坏,润滑性能变差,机械磨损加剧,容积效率降低,从而导致液压油内泄漏增加;同时泄漏和磨损又引起系统温度升高,而系统温度升高,又会加重泄漏和磨损,甚至造成恶性循环,使液压元件很快失效;油温过高,将加速橡胶密封圈的老化,使密封性能随之降低,最终将导致密封件的失效而漏油;油温过高,将加速橡胶软油管的老化,严重时使油管变硬和出现龟裂,这样的油管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最终将导致爆破而漏油。因此,应控制系统油温,使之保持在正常范围。
⑨ 想知道一些液压折弯机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液压缸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液压缸的密封件失效:密封件老化破损更换新的密封件就行。
液压缸的活塞“损伤”:电镀厂重新镀铬研磨修复。
液压缸缸筒受损:修复的的几率和成本高,可重新订制新的液压缸筒。
液压油污染程度高:要及时更换或过滤液压油。
⑩ 液压折边机怎么维护保养
在进行机床保养或擦机前,应将上模对准下模后放下关机,直至工作完毕,如需进行开机或其它操作,应将模式选择在手动,并确保安全。其保养内容如下:
1、液压油路
1)每周检查油箱油位,如进行液压系统维修后也应检查,油位低于油窗应加注液压油;
2)新机工作2000小时后应换油,以后每工作4000~6000小时后应换油,每次换油,应清洗油箱;
3)系统油温应在35℃~60℃之间,不得超过70℃,如过高会导致油质及配件的变质损坏。
2、过滤器
1)每次换油时,过滤器应更换或彻底清洗;
2)机床有相关报警或油质不干净等其它过滤器异常,应更换;
3)油箱上的空气过滤器,每3个月进行检查清洗,1年更换。
3、液压部件
1)每月清洁液压部件(基板、阀、电机、泵、油管等),防止脏物进入系统,不能使用清洁剂;
2)新机使用一个月后,检查各油管弯曲处有无变形,如有异常应予更换,使用两个月后,应紧固所有配件的连接处,进行此项工作时应关机,系统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