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液压自卸装置举升车厢时缓慢无力是何原因如何排除
(1)液压系统漏油,油量和油压均不足。外漏现象可从管路接头或接缝处观察并加以排除,内漏可能发生在换向阀和油缸内部,应拆卸检查修理。
(2)空气进入液压系统,油箱液面上有大量气泡逸出。可先将油泵吸油管路上各处接头拧紧,再检查油管有无裂缝;清洗油箱滤网,再松开油缸进油管螺母排除空气,看故障是否排除;否则可能是油泵的自紧油封漏气,应予以更换。
(3)液压油过稀,或油中杂质多,导致安全阀关闭不严,应更换合格的液压油,清洗滤网。
2. 求自卸车液压系统原理图
得先列出负载图,用于决定液压系统压力;再列出速度图,用于决定液压系统流量;再初步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做为系统校验的基础。
3. 液压传动系统视频教程
去『嘉鸿视频教学』看看吧,里面海量视频教程,在『嘉鸿视频教学』网站搜索框输专入你需要的课程关键词属(比如:传动)搜索看看或者根据专业类别查找,应该有你需要的。
我们隆重推出的一系列视频教程,让您免除舟车劳顿,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就可用优惠的价格,成为精通相关领域知识、拥有丰富实践经验、能够独当一面的专家。
4. 自卸车液压系统怎么排空气
液压油缸上有排气孔,打开排气孔螺栓,打开液压循环系统,直到液压油流出,上紧螺栓就可以了。
5. 自卸液压系统重车失灵是什么原因
液压泵磨损严重,溢流阀卡在开启位置。检查清洗!
6. 自卸汽车液压 系统的工作原理
自卸汽车液压的工作原理
1、举升状态
当举升车斗时,我们需要将气控阀向左扳转到举升的位置,接通系统气压与气控阀举升通道,系统气压通过气控阀流经限位阀从举升接口进入到举升阀内部。
作用在气缸活塞上,推动活塞向左运动,并带动阀芯向左运动,将油泵接口与举升油缸接口接通,高压油由此进入油缸,并将油缸顶起;如果举升压力过大,旁通的溢流阀将会开启,防止压力持续上升导致齿轮泵及管路损坏;
2、下降状态
当需要降落车斗时,我们需要将气控阀向右扳转到下降的位置,接通系统气压与气控阀下降通道,系统气压通过气控阀从下降接口进入到举升阀内部,作用在活塞上,推动活塞向右运动,并带动阀芯向右运动,将举升油缸接口与回油接口接通,油缸中的高压油由此流回油箱,并经过回油滤清器的过滤;
3、中停状态
不论是正在举升还是正在下降,我们都可以随时停止油缸的运动。只要我们将气控阀扳转到中停的位置,作用在举升阀中的活塞上的压缩空气就会从气控阀的排气口排出。
然后阀芯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回到中间位置,切断油缸接口与其它接口的联系,油缸中的高压油停止流入或流出,油缸活塞就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所说的中停状态;
(6)自卸液压系统维修视频扩展阅读:
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斗子不起是使用中最常出现的故障,判断故障先说说电。这套系统的取力器是气控的,给取力器提供气源的是一个电磁气控阀。
可以在停车状态下,按动取力器开关,如果能听到电磁阀“咔咔”的动作声音,并且有“噗噗”的排气声音,说明电控系统是正常的;如果听不到上述的声音,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为电气故障,常见的故障有保险丝烧断、电磁阀线圈短断路、电磁阀卡死等,具体需要检修线路做详细检查。
再说说气。这套系统控制的动作能量是由压缩空气提供的,在正常情况下,扳转气控阀上的手柄到不同的位置,在排气口处会发出“噗噗”的排气声。如果没有这个声音,
首先拆下气控阀的进气口,检查系统的气压是否足够,如果没有压力或压力不足,我们需要检修系统气路,最常见的故障是该气管被其它零部件压死或冬季被冰冻结。
排除了系统气压故障后,我们拆下气控阀的举升接口的气管,然后将手柄扳转到举升的位置,查看该接口是否出气,如果有气压是正常的,如果没有气压说明气控阀故障。这个气控阀一般只能更换,无法维修。
7. 液压系统维修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
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油
泵
吸
不
上
油
或
无
压
力
1,原动机与油泵旋向不一致
纠正原动机旋向
2,油泵传动键脱落
重新安装传动键
3,进出油口接反
按说明书选用正确接法
4,油箱油面过低、吸油管露出液面
补充油液
5,原动机转速太低吸力不足
提高转速,达到油泵要求最低转速以上
6,油粘度过高
选用推荐粘度工作油
7,油温过低,使油粘度过高
加温至推荐正常工作油温
8,吸油管道或滤网堵塞造成吸油不畅
清洗管道或过滤装置,除去堵塞物,更换或过滤油箱内油液
9,吸油过滤器过滤精度过高造成吸油不畅
按说明书正确选用过滤器
10,吸入管道漏气
检查吸油管道,密封紧固
流 量不 足达 不到 流量 值
1,转速不够
提高转速
2,系统中有泄漏
检查系统,修补泄漏点
3,油泵长时间工作、震动使泵盖螺钉松动
适当拧紧螺钉
4,吸油管道漏气
检查吸油管道,密封紧固
5,吸油不充分
1油箱内油面过低
补充油液
2吸入管道堵塞或通径小
清洗管道选用不小于油泵入口通径的吸油管
3吸油口过滤器堵塞或通流量少
入口过滤器选用通流量为油泵流量2倍以上的过滤器
4油粘度过高
选用推荐粘度工作油
压
力
升
不
上
去
1,油泵不上油或流量不足
按前述方法排除
2,溢流阀调整的的压力太低或出现故障
从新调整溢流阀压力或修复溢流阀
3,系统中有泄漏
检查系统或修复泄漏点
4油泵长时间工作泵盖螺钉松动
适当拧紧螺钉
5吸入管道漏气
检查各连接处,并予以密封、紧固
吸油不充分
同前述排除方法
噪
声
过
大
1吸入管道漏气
检查吸油管道,密封紧固
2吸油不充分
按前述方法排除
3泵轴与原动机不同心
重新安装达到说明书要求精度
4油中有气泡
补充油液或采取结构措施把回油口浸油面以下入
5泵转速过高
6泵压力过高
是泵的压力降至额定压力以下
7轴密封处漏气
更换油封
过
渡
发
热
1油温过高
改善油箱散热条件或增设冷却器使油温控制在推荐正常工作油温范围内
2油粘度太低,内泻过大
选用推荐粘度工作油
3工作压力过高
降压至额定压力以下
4回油口直接接到油泵入口
回油口接至油箱液面以下
8. 液压泵故障都有哪些修理方法
液压泵故障的修理方法:
1、故障原因:(1)液压油箱油面过低;
排除方法:添加液压油。
2、故障原因:(2)没按季节使用液压油;
排除方法:通常适用46#液压油(或68#)无需要特别更换,冬季的北方特冷时考虑使用32#。
3、故障原因:(3)进油管被脏物严重堵塞;
排除方法:取出管内异物。
4、故障原因:(4)油泵主动齿轮油封损坏,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排除方法:更换老化的或损坏的油封、O形密封圈。
5、故障原因:(5)油泵进、出油口接头或弯接头“O”形密封圈损坏,弯接头紧固螺栓或进、出油管螺母未上紧,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排除方法:更换O形密封圈,上紧接头处螺栓或螺母。
6、故障原因:(6)油泵内漏,密封圈老化;
排除方法:更换密封圈。
7、故障原因:(7)油泵端面或主、从动齿轮轴套端面磨损或刮伤,两轴套端面不平度超差;
排除方法:更换磨损齿轮油泵或油泵轴套,磨损轻微时平板上将端面磨平整。其不平度允许误差0.03mm;上轴套端面低于泵体,上平面(正常值低于2.5~2.6mm),如超差时应下轴套加0.1~0.2mm铜片来补偿,安装时则应套后轴套上装入。
8、故障原因:(8)油泵内部零件装配错误造成内漏;
排除方法:卸荷片和密封环必须装进油腔,两轴套才能保持平衡。导向钢丝弹力应能同时将上、下轴套朝从动齿轮旋转方向扭转一微小角度,使主、从动齿轮两个轴套加工平面紧密贴合;轴套上卸荷槽必须装低压腔一侧,以消除齿轮啮合时产生有害闭死容积;压入自紧油封前,应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还要注意将阻油边缘朝向前盖,不能装反;装泵盖前,须向泵壳内倒入少量液压油,并用手转动啮合齿轮。
9、故障原因:(9)“左旋”装“右旋”油泵,造成冲坏骨架油封;
排除方法:“右旋”泵不能装“左旋”机上,否则会冲坏骨架油封;
10、故障原因:(10)液压油过脏。
排除方法:清洗系统,更换液压油。
11、故障原因:(11)泵的过滤器被污物阻塞不能起滤油作用;
排除方法:用干净的清洗油将过滤器去除污物。
12、故障原因:(12)油位不足,吸油位置太高,吸油管露出油面:
排除方法:加油到油标位,降低吸油位置。
13、故障原因:(13)泵体与泵盖的两侧没有加纸垫;泵体与泵盖不垂直密封:
排除方法:旋转时吸入空气:泵体与泵盖间加入纸垫;泵体用金刚砂在平板上研磨,使泵体与泵盖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005mm,紧固泵体与泵盖的联结,不得有泄漏现象。
14、故障原因:(14)泵的主动轴与电动机联轴器不同心,有扭曲摩擦;
排除方法:调整泵与电动机联轴器的同心度,使其误差不超过0.2mm。
15、故障原因:(15)泵齿轮的啮合精度不够:
排除方法:对研齿轮达到齿轮啮合精度。
16、故障原因:(16)泵轴的油封骨架脱落,泵体不密封;
排除方法:更换合格泵轴油封。
9. 自卸车液压系统
你说的这种现象与液压系统关系不大,因为顶升缸是用的单向三节套筒式油缸,有可能在平时使用操作卸料时,顶得有点过劲,是油缸的轴套筒弯曲变形、还是连杆机构有点机械变形卡住,或者是铰链轴缺油咬死造成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进行调整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