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学本科毕业后学生的团组织关系转到哪去了
大学毕业后,团组织关系应该转到就业的单位。
这里有几种情况:
1、对于一般有团组织关系的单位,可以凭团员证和学校开出的团组织关系介绍信,直接到单位团委报到,转接关系。
2、如果是到没有团组织关系的民企或者自由职业,可以把团组织关系转到就业地所在的社区团委。
3、如果团员出国,那情况比较复杂,按出国时间的不同,有如下规定
4、出国留学和研究人员中的团员,出国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其组织关系和团员证一律由原单位的团组织保存。原单位可开具团员证明信,由本人交派出部委保存,派出部委将其团员身份通知驻外使、领馆党委。
5、出国劳务人员中的团员,出国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其组织关系由国内派遣部委与其所去劳务公司党委(或团委)转接,或将其正式关系留在国内,只开具团员证明信。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系统出国劳务人员中团员的组织关系,一律由原单位保存,只开具团员证明信,由各分公司直接转到国外现场。出国从事劳务工作的团员不得带团员证出境。
6、自费出国留学及因私短期出国的团员,不需要转移组织关系,也不需开具团员证明信,其组织关系和团员证一律由原单位团组织保存。
7、去港澳或外国长期定居的团员,在出境前,应将团员证上交基层团委。出境后,其团籍即被停止。基层团组织可将他们的团员组织关系和档案材料一并转移到团的县级(或相当于县级)委员会,保存备查。
8、团员如期回国后,经审查无问题的,团组织应及时恢复其组织生活,并将团员证发还本人。
(1)国家电网团关系转到哪里扩展阅读:
共青团员的义务和权利
1、履行的义务
(一)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宣传、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学习、劳动、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作用。
(三)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团的纪律,执行团的决议,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争。
(四)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
(五)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热心帮助青年进步,及时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
(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
2、享有的权利
(一)参加团的有关会议和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接受团组织的教育和培训。
(二)在团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三)在团的会议和团的媒体上,参加关于团的工作和青年关心的问题的讨论,对团的工作提出建议,监督、批评团的领导机关和团的工作人员。
(四)对团的决议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并且可以向团的上级组织提出。
(五)参加团组织讨论对自己处分的会议,并且可以申辩,其他团员可以为其作证和辩护。
(六)向团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委员会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团的任何一级组织或个人都无权剥夺团员的权利。
B. 在哪里转团组织关系
根据共青团中央和团市委2020年团组织关系转接政策及相关文件要求,将在“北京共青团”系统上集中开展2020年毕业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转入团组织按照所属地区,分为“京内”和“京外”两类,所有转接申请均可由毕业学生团员本人或所在团支部在“北京共青团”系统中发起。
团员申请转入的团组织使用“北京共青团线上系统”时,选择“转移团组织”按钮,选择转出原因,进行组织名称搜索和选择,填写转接信息(不同的转接原因,填写的信息不同),等待对方团组织在系统上进行转入审核。
已落实工作单位(含自主创业),优先将团组织关系转接至工作单位团组织;若工作单位尚未建立团组织,应转接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团组织;若乡镇街道团组织确有接收困难的,则转接至县级团组织建立的“学社衔接临时团支部(流动团员支部)”。
升学由各类学校团组织于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北京共青团”系统上创建新生所属团组织,并及时审核接收新入学的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申请。原就读学校团组织不得将已升学的毕业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至户籍所在地、生源地或本人、父母居住地的乡镇街道团组织。
参军入伍(含涉密单位)只能由毕业学生团员所在团支部发起团组织关系转接申请,且必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申请发起后系统会自动处理,将其纳入特殊单位专属库进行集中管理,无需再行操作。转往涉密单位工作的情况参照此流程办理。
离校前尚未落实就业去向,优先将团组织关系转接至毕业学生团员本人居住地、户籍所在地或生源地的乡镇街道“学社衔接临时团支部(流动团员支部)”;也可转接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城市学院尚未落实就业去向支部。
C. 团组织关系如何转接
将团组织关系转接到其新的学习单位的团组织,原则上必须在其升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团组织关系转接手续。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计划在省内升学继续学业的毕业生团员,升学去向确定后,由团员自主申请,通过广东“智慧团建”系统发起团组织关系转接流程,将团组织关系转接到其新的学习单位的团组织,原则上必须在其升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团组织关系转接手续。
计划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团员,通过广东“智慧团建”系统发起团组织关系转接流程,将团组织关系转接到本人、父母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团支部;特殊情况下,转接到所在地乡镇街道团组织设立“流动团员团支部”。
(3)国家电网团关系转到哪里扩展阅读:
毕业生团组织关系转接的相关要求规定:
1、团员因生活、学习或工作方面的原因,如需要将团组织关系转接到非团广东省委管辖范围的团组织,须由团员在广东“智慧团建”系统自主申请转至“非共青团广东省委所辖的团组织”,并填写团员去向;其余转接手续按照线下组织关系转接流程处理。
2、通过广东“智慧团建”系统发起团组织关系转接流程,将团组织关系转接到其创业项目(企业、机构)所在地的村(社区)团支部,特殊情况下,由其创业项目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团委(团工委)设立“流动团员团支部”负责接收。
D. 无单位,团员关系要转到哪里去
1.去学校团委,首先说明你丢团证这一件事,看学校是给你补办还是给你开证明,回去学校团委的另答一件事就是要领你的团档案.
2.通知书要带,一般通知书有两联,珍藏联,和注册联,注册联要带.
你还要看看通知书呀,上面好多东西都有,一定要认真看呀
E. 毕业后团组织关系该转入哪里
大学本科毕业后学生的团组织关系会附在你的档案里,然后转到老家所在的乡镇区或你所工作的单位。
F. 团员如何办理组织关系迁移转移手续
很多地方在复高中生离校时就会把制团组织关系介绍信和档案交给个人,但现在团组织关系管理混乱了,很多档案在本辖区内转移的时候就丢失了,所以基本上都按照证件上的关系迁移为准。
你的团员证里有专门的迁出和迁入页面,先在原高中团委盖章迁出,到大学报到后一般学校会收上团员证同意盖章办理转入的,而且每年都需要注册。
团员证丢了可以到你就读的高中补办,如果学校很不给力,就到大学重新补办,这个不影响的。到了大学不是团员的几乎没有啊,到时候也会给你补上的。
团籍和地域没关系,不出中国都可以办。现在团组织管理散,很少按照团章一条一条办的。
G. 我的团组织关系该在哪转~
主要看你的团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团籍在A校,那么去A校转,不过我担心他会说时间回太久找不到答了,这样的话你可以去B校看看能让学校给你出具一份材料不能,其实也可以要求学校给你出一个转团籍的材料,找点人就好.
如果你的团籍在B校,那么直接要求学校转团籍就好.
呵呵 我的团籍也丢了,找学校,学校说到时候转团籍给你出材料.没必要再建一个.希望你能整好.
当然上大学全没有必要是团员,即使你整不好也没有多大关系的.我有个同学就没有转.只是到学校以后又入了一次.
H. 团组织关系怎么转
到你现在关系所在地去转啊,比如大学里是团支部去,到那里开转出证明,然后到你要转到的地方去就可以了,不过团组织关系很容易弄的,就以个团员证,到那里盖个章就好了,党组织关系比较麻烦。
I. 团组织关系怎么转
只要把你的团档案从原学校取出再让原学校在团员证上盖个章就行了,一般学校都会通知你去办的或是在刚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收过一次团员证都给你办好了,你看看你的团员证的后几页的转组织关系盖章没,还有档案在你手不,若是在,就不用管了,直接拿到新学校就行,若不在,那就去原学校的团委办一下,很方便的。
(9)国家电网团关系转到哪里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
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团要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和行动,团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使党的基本路线在团的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
(二)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教育、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广泛团结青年,与青年保持密切的联系。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共青团根本的组织原则。要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团员的民主权利。要实行正确的集中,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保证团的决议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四)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建设。基层组织是团的一切工作的基础。团的领导机关要确立基层第一的观念,发扬务实、求实的作风,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不断增强基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