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电子公司
1、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三星电子,是三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韩国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及电子组件制造商,亦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2017年,三星电子在Interbrand全球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六位,连续第六年进入世界品牌前十强。
截至2016年3月,三星电子共有156家子公司,其中包括在韩国17家、美国33家、欧洲41家、中东与非洲地区13家、亚洲(除韩国和中国大陆外)22家以及中国大陆30家。2015年,三星电子旗下17种产品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居全球企业之首。
2、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台湾所说的“鸿海科技集团”即大陆所说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成立于1974年,鸿海科技集团是全球3C(电脑、通讯、消费类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国际集团,集团旗下公司不仅在台湾、香港、伦敦等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更囊括当前台湾最大的企业、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华地区最大出口商、2015年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排名第31名,及全球3C代工服务领域龙头等头衔。
3、日立(HITACHI)
日立(HITACHI),是来自日本的全球500强综合跨国集团,1979年便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日资企业的事务所。日立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约150家公司的企业集团。
事业领域涉及能源系统、保障人们安全舒适出行的铁路等交通系统,运用大数据进行创新的信息系统,以及通过健康管理、诊断、医疗技术等提供健康生活的医疗保健等等。
4、索尼(SONY)
索尼公司是源自日本的跨国综合企业,以研制电子产品为主要事业,经营领域横跨消费电子产品、专业性电子产品、电子游戏、金融、娱乐及养老院等,拥有全世界的品牌知名度。
其最早前身为1946年5月创立的“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由拥有技术研发背景的井深大与擅长公关、营销的盛田昭夫共同创办。总部位于东京都港区港南的索尼城(Sony City)。
5、松下(PANASONIC)
Panasonic的中文为“松下”(早期叫National,1986年开始逐步更改为Panasonic,2008年10月1日起全部统一为Panasonic)由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创业,发展品牌产品涉及家电、数码视听电子、办公产品、航空等诸多领域而享誉全球;
该企业品牌跃入《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松下于2012年10月31日宣布2012财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合并最终损益(按照美国会计标准)预期从盈利500亿日元下调为亏损7650亿日元。
6、LG电子(LG Electronics)
LG电子(LG Electronics)是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移动通信产品和家用电器领域内的全球领先者和技术创新者,拥有雇员84,000多名,分布在全球81个分支结构在内的112个网点。
LG一直致力于提升LG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实现盈利增长最大化。LG电子尤其注重在移动通信产品和家庭娱乐产品领域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增长,以巩固其在IT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LG也会提高家用电器、空调和商用解决方案的市场占有率。
② 工信部直属企业有哪些
工信部直属企业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中国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等等。
1.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机构编制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正局级建制。
2.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CESTEC)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是面向全行业,为各界提供电子信息科技成果、组织技术市场和国内外科技交流的服务性机构。
3.中国电子学会(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CIE) ,是由电子信息界的科技工作者和有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2)国家电子信息企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成立背景
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在2008年中国“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新成立的中央部委。是根据十一届人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而组建的。中央将国家发改委的工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工委除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以及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加以整合,并且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另外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此外,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办。
现任领导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党组书记:苗圩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组组长:郭开朗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肇雄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克俭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张建民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③ 电子信息行业有哪些代表性的企业
电子信息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包括华为、中兴等硬件制造商,腾讯、网络等软件服务商。
④ 国内有哪些较好的电子和信息类的公司
广州市宏诚集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图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华苑电子有限公司
爱博特电子(宁波)有限公司
⑤ 全球十大电子企业是哪十个
第一名:美国 通用电气
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集技术、制造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致力于在我们经营的每个行业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并推动客户成功。GE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拥有员工近343,000人,2006年通用电气公司的销售收入是1755亿美元,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1位。
第二名:德国 西门子
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全球拥有大约461,000名雇员,实现销售额1000.98亿欧元,净收入70.58亿欧元。其中80%的销售额来自德国境外,其业务遍及全球190多个国家,在全世界拥有大约600家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2位。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于6大领域:信息和通讯、自动化和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系统和照明。西门子的全球业务运营分别由13个业务集团负责,其中包括西门子财务服务有限公司和西门子房地资产管理集团。此外,西门子还拥有两家合资企业——博世-西门子家用电器集团和富士通西门子计算机(控股)公司。
第三名:日本 日立
日立株式会社创立于1910由小平浪平创立,最初是一家电气修理车间。该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来到中国,成为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少数外资企业之一。目前,日立在中国国内拥有约30家合资、独资企业及50多家集团企业。 949亿美元;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3位。
第四名:日本 索尼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专业视听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它在音乐、影视和计算机娱乐运营业务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娱乐公司之一。公司在截止到2006年销售额达到880亿美元,全球雇员总数达到19万多人,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4位。
第五名:美国 IBM
国际商用机器(IBM)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之一,目前拥有全球雇员 30万多人,业务遍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5位。在过去的八十多年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IBM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
第六名:美国 惠普
美国HP惠普,今天在全球拥有145,000名员工、分支机构遍及170个国家和地区、2005财年营业收入达867亿美元的信息产业巨擎,业务范围涵盖IT基础设施、全球服务、商用和家用计算以及打印和成像等领域。目前全世界有超过十亿人正在使用HP技术。如今的HP,作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在美国财富500强中名列第10,并在美国《商业周刊》"全球十大电子企业之一"中排名第6位。
第七名: 韩国 三星集团
韩国三星集团,是数字多媒体网络、通讯、数字家电、半导体全球数码技术领先厂商。三星电子业务遍及47个国家,全球雇员为175000人,三星的品牌价值达到738亿美元,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7位。
第八名:日本 松下电器
松下公司是一个跨国性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70多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70,000人。其中在中国有67,000多人。2006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为710多亿美元,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8位。
第九名 荷兰飞利浦公司
荷兰飞利浦公司更是闻名全球。该公司是全球十大电子企业之一,在全世界拥有26万余员工,分布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650 亿美元,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9位。
第十名:韩国 乐金集团(LG)
韩国LG公司成立于1947年,在50年里,LG不断发展和创新,建设成为一个跨国集团。现成为韩国最有影响力量的集团之一,业务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雇员超过11万人,2006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为 605.74亿美元,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10位。
⑥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有哪些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电子信息产品市场普遍萎缩,新兴国家肩负着产业增长的重任。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市场规模增速超过5%的只有中国、巴西、印度3个金砖国家;美国的市场增速仅为1%,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而中国有望在3到5年之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产品市场。
未来5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将持续保持增长,新兴经济体地位不断提升。从区域格局看,亚洲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市场份额将保持持续增长,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市场份额微弱下降,新兴国家市场将成为带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全球垄断格局开始瓦解
由于欧美等国主权债务缠身,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资本加速涌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带动了产业的快速转移。
韩国面板产业加快了在发展中国家合资建厂步伐,日本在大地震后逐步将包括高端设计的上游产业链转移到中国和越南,欧美电子信息制造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美、南美及亚太地区的部分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引领全球信息产业复苏的主导力量。其中,除中国已具备全球信息制造业大国的能力之外,如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方面也逐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目前,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化、融合化、多样化演进趋势日益突出,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快,新兴增长点多且拉动性大,促使旧有垄断格局开始瓦解,带动新兴格局逐步形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业已同步进入一个领域更为宽广、增长更为迅速,但竞争程度也更为激烈的新战略发展阶段。
在技术层面,网络的高速、泛在和融合发展为新型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兴起提供了基础条件,对传统的WinTel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以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为代表的开放式、跨终端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产业竞争新的制高点,ARM架构下的低功耗芯片改变了世界芯片产业的竞争格局。
在产业层面,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产业链整合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新引擎。在应用层面,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核心派生出的大批新兴应用快速兴起,在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新需求的出现。产品和市场分类日益细化,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需求急剧扩张,这不仅催生了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更促使一批以满足消费者用户体验为主业方向的新兴企业蓬勃发展,如Facebook、Twitter等,推动产业竞争格局进一步多元化。
以服务为核心发展趋势明显
移动互联网在近几年飞速发展,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新兴的网络服务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热潮,并且通过搭建开放式应用平台,为众多第三方开发商提供创新的舞台。
以苹果(Apple)、HTC等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将产品的研发重点由硬件性能转向软硬件的综合优化和用户体验的提高。苹果通过打造应用商店、独立销售渠道等方式,掌控了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用良好的使用体验把消费者紧紧抓在手中。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发达地区用户更趋向于购物和交友。例如在欧洲,有60%的互联网用户在线购买商品或服务,有52%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交网络,另有44%的人通过网络收看电影、视频或共享照片。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推广,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接入新方式,连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的非洲也已赶上潮流。例如,南非39%的城市用户和27%的农村用户主要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
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和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正从PC时代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服务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服务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软件的服务化让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降低,使中小企业更为便捷和灵活地使用软件。未来,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生产性服务业将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电子商务、网络金融、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移。很多生产性服务行业从制造业中独立出来,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几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两大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深化,电子信息产业软硬件融合趋势将进一步加深,集成硬件和软件的解决方案将成为电子巨头的商业模式,软硬件融合趋势明显,用户体验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
众多生产性的服务行业将从制造中独立出来,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信息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企业竞争走向深层次
大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抢占产业链上游的控制地位,提升抗风险能力。2013年,联发科收购晨星半导体、博通收购瑞萨子公司LTE进驻4G市场、美光合并尔必达、英特尔收购富士通半导体无线产品公司、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等大的并购重组案例。
据预测,未来3年内,跨国IT企业将处于资产并购的高峰期,尤其是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服务等领域,并购重组发展趋势显著。美国凭借其在信息网络技术和商务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领先优势,一直以来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并购最为活跃的区域市场。
通过并购提高规模效益,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是未来几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终端+软件+应用”的产业链整合模式正成为电子行业战略性重组的重要方向,比如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发展自身终端产品的同时,将牵制谷歌在移动端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整合软件到硬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模式已经在IBM公司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并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从惠普、甲骨文等围绕成为全业务供应商目标展开的一系列收购看,为客户提供整合软硬件的“方案+服务”已经成为IT产业的下一个核心竞争点。此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并逐步向深层次发展。
⑦ 工信部有哪些下属单位
下属单位共有23个。
1、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专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属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国内专用通信局、人民邮电出版社、人民邮电报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3、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中国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7)国家电子信息企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为:
1、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
2、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
3、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
4、管理通信业;
5、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
6、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⑧ 关于电子信息有关的企业或单位有哪些
江苏 地区的比较多吧。
⑨ 中国电子旗下上市的公司有哪些
中国电子旗下复上市的制公司:
1.长城科技公司
2.中电广通
3.深桑达
4.南京熊猫
5.华东科技
6.中软国际
7.中国电子
8.上海贝岭
9.冠捷科技
10.长城电脑
11.晶门科技
12.长城信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hin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英文缩写CEC,简称中国电子)成立于1989年5月,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特大型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有IT企业。提供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为主营业务,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综合性IT企业集团。中国电子旗下拥有36家二级企业和15家控股上市公司,员工总数逾1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