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电大全 > 中国家电行业有哪些并购

中国家电行业有哪些并购

发布时间:2023-01-13 16:40:20

A. 美的二次并购小天鹅是哪一年

2019年

2019年6月21日,小天鹅正式退市,美的二次并购小天鹅。

小天鹅公司位于江苏无锡,是一家主要生产洗衣机和干衣机的老牌企业,在国内外家电行业中的洗衣机行业有着很高的地位,小天鹅洗衣机这个品牌在国内外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小天鹅公司为了符合现代消费升级的需求,主动的进行转型,由原来的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型,不断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

B. 截至目前有多少国产品牌被外资收购与控股

1994年联合利华从上海牙膏厂取得了
"
中华
"

"
美加净
"
的品牌经营权。
2000年3月,达能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
2003年11月高露洁收购了中国扬州三笑集团的全部股价,
2006年8月法国著名小家电企业SEB收购国内第一品牌苏泊尔。
2006年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2007年4月美国强生收购大宝
2007年4月美国高盛收购肉类食品第一品牌--双汇
2003年8月,南孚电池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
2006年9月22日,壳牌收购统一润滑油。通过这次购买,壳牌成为了中国润滑油市场排名第一的国际能源公司。
2004年百威啤酒的制造商AB集团收购中国第四大啤酒商哈尔滨啤酒
2006年全球第一大啤酒巨头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收购福建雪津啤酒。福建雪津啤酒是内地第八大啤酒商。
2006年AB集团收购唐山市啤酒厂。
2004年美国约翰迪尔收购佳木斯联合收割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曾是全国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其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的95%。
2001年,德国FAG公司占西北轴承51%的股权。西北轴承曾经是全国轴承行业一流企业,是铁道部生产铁路轴承的定点厂。
原大连电机厂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电机企业,一直肩负着引领国内中小电机行业技术发展的重任;原大连第二电机厂曾是机械部生产起重冶金电机的排头兵企业。两个电机厂分别被新加坡威斯特、英国伯顿并购。
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被德国博世并购。
锦西化机是中国著名的化工设备生产基地,已与跨国巨头西门子合资,外方占70%的控股地位。
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排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七,已经具备年产8000台装载机的生产能力。2004年11月24日,该公司与卡特彼勒正式签署购并及股权转让协议,其作为卡特彼勒在中国全资收购的第一家企业。
北美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内第四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电器51%的股权,从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C. 我想知道海尔这么多年来收购的公司列表,还有每一次收购给他带来了些什么新技术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96年销售收入达62亿元,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类,5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6年出口创汇达5700万美元。集团内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1个,员工13000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膨胀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6家,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只“联合舰队”。
在这16家中,海尔认为对红星电器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且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德海尔则是海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操作较为规范的一次并购,虽然其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红星是由青岛市政府直接划归海尔的。海尔大多数的并购都没有跨行业(白色家电业),但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海尔并购的脚步越迈越大,这次并购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鉴于以上三次并购的重要性,在这次调研中我较多的关注了这三次并购,在下面的报告中我也将主要介绍这三个案例。
整体兼并—红星电器公司
一、背景
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而成的琴岛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产品以制冷设备为主。1993年7月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1994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65亿元,利润2.1亿元,生产洗衣机71.3万台。95年5月海尔洗衣机“玛格丽特”被评为95年中国市场十大畅销洗衣机。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从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前景堪忧。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
二、并购目的
中国家用洗衣机行业快速发展始于70年代末,1995年总产量达到约950万台。一般而言,家用洗衣机可分为单桶、双桶半自动洗衣机及全自动洗衣机,而全自动又可分为波轮、滚筒及搅拌式。单桶洗衣机为原始类型,1995年时大多数厂商已不再生产。双桶半自动较全自动便宜,是当时中国市场的主流,而滚筒在欧洲较为普遍,但在亚洲以波轮更为常见。对于当时总容量达900多万台的洗衣机市场,海尔70多万台显然只是一个不大数目。而且海尔洗衣机当时以滚筒为主,产品系列比较单一,要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它必须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线的长度。
红星作为一个老牌的洗衣机生产厂,其设备、技术以及工人的熟练程度在当时都应是相当好的,它所缺乏的主要是科学的管理和市场导向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海尔正是以管理和出色的市场观念而著称,因此它们的结合有着极大的合理性。市政府的出面使得这一并购进行的十分的顺利,而且由于是由市政府将红星整体划归海尔,不需海尔出资,这大大降低了并购成本,这恐怕也是海尔认为红星并购案例是它所进行的最成功的并购的原因之一。通过这一并购,新成立的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不仅将原有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产生了规模经济,并且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大大增强了自己在洗衣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并购经过
(一)组织结构的变化
95年7月4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使它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
(二)接管过程
1、文化先行
1995年7月4日,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永森奉命来到由红星电器公司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就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划归之初,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便确定一个思路,海尔的最大优势是无形资产,注入海尔的企业文化,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是最重要的一着。
海尔集团副总裁杨绵绵首先率海尔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资金调度和咨询认证五大中心的人员,在划归的第二天便来到红星电器公司,开始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开始植入并同化着“红星”的员工们。
随后,张瑞敏又亲自到“红星”,向中层干部们讲述他的经营心得,解释“80/20管理原则”,灌输“关键的少数决定非关键的多数”这个“人和责任”的理念。
“企业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虽是少数,却在企业发展中负有80%的责任。”
令“红星”中层干部们耳目一新的“80/20原则”,关于解决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要用不同方法的“法约尔跳板原则”,以及引用的中华民族的古训:“德,才之帅也;才,德之资也”,唤起了“红星”广大中层干部的进取心,鼓起了他们奋发向上争一流的风帆。
张瑞敏进而从分析企业亏损引申出海尔OEC管理,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出成果,从今天出成果,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他提出,当前要群策群力,从三方面做起:一、以市场为中心,卖信誉,不是卖产品,一切工作都要围绕顾客需要和市场满意来做;二、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能力,用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三、从现在起,每天作出计划,目标量化分解到人,抓紧抓死,要在2至3年内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名牌,最终在国际上创名牌。
2、“范萍事件”
应该说3500多名红星电器公司员工,对企业划归“海尔”表示了欢迎和拥护的态度,但由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海尔的管理方法,在理念上存在着认识偏差。
海尔的管理指导思想立足“以人为本”。对此,以柴永森为首的新领导班子,没有简单地采用单纯说教的方式,而是抓住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观念上的转变。
一天,洗衣机生产车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插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本是一件小事,因为过去企业发生质量问题从来都是罚一线工人,但若是用海尔的管理观念来看这件事,则不应该如此简单处理,当事者周围的干部们更应当逐级承担责任,针对这件事,他们利用集团主办的《海尔报》,开展了《范萍的上级负什么责任》的大讨论,并配发了评论《动真格的,从干部开始》。
以此为出发点,柴永森督促下级部门迅速处理企业数年来的洗衣机存库返修问题,但拖拉惯了的下级部门认为此事无关紧要,并没有按期照办,柴永森据此引咎自罚了500元。
全新的海尔管理,使原红星人受到震撼,尤其是广大干部,开始认识到管理的差距与不足了。
干部红黄榜迅速设立,先后有10位干部对自己工作的失误进行了自罚,许多长期难以根除的质量、供货、干部作风等问题由此得到解决。
抓住员工观念已有所

D. 国美并购永乐属于控股合并吗

不属于。从行业角度来讲,国美并购永乐是横向并购,从出资角度来讲,国美并购永乐是属于出资购买股票式并购。所以国美并购永乐不属于控股合并。国美电器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以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

E. 240亿买飞利浦格力电器的“大小”博弈你怎么看

最近各行各业并购传闻不断,大到英伟达收购arm这样的半导体巨头间的并购,小了说就是家电行业的并购,最近格力和九阳两眼就盯上了飞利浦了,飞利浦这边也没有闲着,同时和国产三巨头另外两个巨头海尔和美的正在接洽,如此一来国产家电三巨头对于这一次并购就开始了激烈的交锋,根据媒体推测这一次交易金额可能会达到200多个亿。


剩下的就只有格力和海尔,格力和海尔这两家公司在小家电领域都算不上强势,特别是格力,根本就没有优势可言,对于董明珠来说发展小家电才是拓宽格力公司利润的捷径。

海尔这边实际情况可能会比格力好一点,海尔的小家电来说还是有一点基础,但是如果能够把飞利浦的小家电收入囊中的话,那么海尔这一次可能会成为最大赢家,因为如果一旦收购成功,海尔的小家电领域会和美的差距就没有多少了。


因此格力必须要抓住这一次机会,不然的话只会被海尔和美的越拉越远,甚至格力还会因此而退出家电三巨头行列。

F. 海尔并购通用家电属于什么并购类型

海尔并购通用家电属于商业并购类型。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是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之一,它的并购的动因以及绩效表现都是值得研究的。

G. 家电行业入世以来从哪些方面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入世10年让中国家电业在白热化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依靠“规模化制造”完成了自身的原始积累,实现了本土化崛起;并加速了国际化扩张进程,进入从“产品出口”向“品牌出口”的升级通道。 中国入世,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开拓,也加速了中国本土家电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步伐。

从两千亿元到上万亿元,入世10年来,中国家电经历了“野蛮生长”,在本土规模化制造、全球化加工贸易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成就了中国作为全球家电制造中心的强者地位。同时,海尔、美的、TCL、创维、格兰仕等企业也成长为全球家电巨人。

然而,在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专业人士眼中:“中国家电业够大不够强,面临着如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型重任。做大品牌、做强核心竞争力是中国家电业未来10年面临的新挑战。”

惊人十年:中国家电海外扩张加速

目前,在全球市场上热销的所有家电产品中,中国生产的45类产品销量稳居全球第一。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商会副会长姚文萍透露:“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家电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已经由1241.1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0128亿美元,增长了8倍,平均每年增速为23%,远远领先于GDP增幅和整个进出口的增幅。”

中国入世,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开拓,也加速了中国本土家电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步伐。

与此同时,家电企业的出口也逐渐步入了整合发展期。目前,中国的家电产品已经承担了全球市场七成以上的供应量。

除在市场规模上获得优势之外,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并购方面也在“跌宕起伏”后迎来了新的春天。今年以来,海尔集团并购日本三洋在东南亚地区所有白电的“研产销”一体化业务,标志着海尔在经历此前的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后,全面驶入了“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的深水区。

美的空调继2010年收购开利埃及子公司Miraco之后,今年再度宣布斥资2.233亿美元收购UTC下属开利拉美空调业务公司51%权益,以占领巴西、阿根廷和智利三国的空调市场。

尽管曾在对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的并购过程中遭遇了整合难题,但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回忆起“国际化并购”时仍坚称:“国际化扩张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必经之路,TCL尽管经历了挫折,却积累了再度走出去寻求海外市场走好走稳的宝贵经验。”

入世之后的10年间是中国家电国际化扩张发展速度最快的10年。据不完全统计,海尔、海信、TCL、长虹、康佳、创维、美的、志高、海尔、春兰、格力、厦华、美菱、奥克斯等国内综合实力排名前20强的家电企业,或已经在海外设立销售公司,或直接设立海外生产基地。与此同时,还有数千家家电企业为海外客户提供“OEM、ODM”等加工贸易业务。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指出:“从目前国际经济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阴影仍未散去,实际上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第二波震荡,美国及欧洲债务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明显放缓。这对于正在谋求从传统的加工制造贸易向海外自主品牌自主经营的中国家电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时机。”姚文萍则提醒,如果沿用传统产品、传统手段,很难保障我们的竞争优势。必须要不断地改造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才能抓住国际市场的新机遇。

不过,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如何在全球市场上建立中国家电品牌的影响力,成为当前摆在所有中国家电企业面前的一道新挑战。

黄金十年:中外巨头对垒奠定大局

中国入世后,以三星、LG、松下、索尼、日立、东芝、A.O.史密斯、伊莱克斯为代表的一大批外资家电企业率先掀起一股对中国家电市场的投资热潮,或建立全球技术研发中心,或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或直接改变此前的合资为独资方式。

与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企业以及90年代中后期欧美、韩国企业在中国第一轮投资时的“谨慎、保守”不同,如今外资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已大大缩短。而入世无疑将带来中国家电业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此外,外资企业多年来在中国市场形成的“高品牌认知度、领先技术优势、强大资本实力”也成为推动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巨大力量。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李德俊认为:“以日本松下、索尼为代表的洋家电在中国不仅开启了品牌化、市场化运作的先河,也为此后众多中国家电巨头的成长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样本。在过去30年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整个中国家电业的发展走势,而入世这10年间,翅膀开始丰满的本土家电企业已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对洋家电进行全面赶超。”

自2005年海尔集团产销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后,事隔5年美的集团也成功加入千亿元阵营,并提出未来5年内要向2000亿元发起全面的冲击。与此同时,家电渠道领域呈现出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两大巨头独霸的格局,年销售规模也纷纷突破千亿元大关。记者统计发现,今年海信、格力、TCL、长虹、志高、创维、康佳等本土企业也纷纷瞄准了“产销千亿元”的发展目标。

过去10年间,中国家电企业正是依托“本土化”优势在对“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进行极致扩张后,凭借灵活多变的终端促销、层出不穷的价格竞争、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对洋家电展开了一系列的正面较量。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徐东生告诉记者:“入世10年是中国家电业全面扩张的黄金10年,我们不仅完成了对各大家电产业发展根基的夯实,还实现从以价格为导向的规模型市场向以需求为导向的价值型市场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最近两年来,中国家电企业正在完成从大规模的中低端市场,向外资家电长期占据的高端市场积极转型。”

目前,日资企业已经在家电零售市场遭遇重创,开始转战中国家电业的关键零部件等上游市场和以系统解决方案为主的商用市场。而欧美家电企业除了西门子、A.O.史密斯外,惠而浦、伊莱克斯、飞利浦等均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变身品牌运营商,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交由中国的同行来负责。韩国的三星、LG家电双雄虽然已经在全球家电市场上保持着强势的扩张和领先优势,但在中国市场上仍遭遇了来自本土企业的强势反击,处在被动竞争的地位。

已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家电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中国,未来不仅将会孕育出一批驰骋全球家电市场的领军企业,还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以各种方式参与市场利益的争夺。不过,入世10年却让中国家电在白热化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不仅依靠“规模化制造”完成了自身的原始积累实现了本土化崛起,还加速了国际化扩张进程,积极实现着从“产品出口”向“品质技术出口”为内核的品牌影响力扩张。

未来十年:从大到强创造全球品牌

中国家电市场虽然规模很大,但放眼全球,无论是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传统家电,还是手机、电脑等信息家电,在全球市场上真正“叫得出”、“叫得响”的中国家电品牌却是“屈指可数”。

姜风指出:“过去10年,中国作为全球家电生产大国的地位早已确立。不过,品牌影响力不够依然是摆在中国家电企业面前最主要的问题。要做到‘全球化’,必然要有能被全球消费者所广泛接受并喜爱的品牌。”姜风鼓励国内家电企业:“在今年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谈到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时提及海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地位的提升。”

姚文萍同样认为,“在中国所有产业的国际化竞争中,家电产业是属于典型‘打不烂’的领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也曾形象地比喻:“中国家电业是一个很皮实的孩子,很禁打。通过这10年来的发展,中国家电业从一个很皮实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很争气的孩子。”对于未来10年的发展,他指出,今后几年家电业的发展将继续面临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业的双重压力,面临严重的出口形势,家电业的发展将更加依靠国内市场。随着节能、环保、智能和安全成为家电发展的主题,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高端产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电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将成为家电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

阅读全文

与中国家电行业有哪些并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铆钉餐椅怎么翻新 浏览:92
丰田车顶棚怎么翻新 浏览:104
什么家电上会用到核 浏览:774
京东家电过保修期维修 浏览:834
tcl电视上海维修点 浏览:385
深圳lg维修点 浏览:980
东营哪里有维修锂电池的 浏览:516
家具外面有霉点怎么处理 浏览:965
陈电路 浏览:829
布兰斯家具什么价 浏览:159
男士家居服尺寸 浏览:705
正月装家具有什么说法吗 浏览:567
newbalance怎么翻新 浏览:963
户外鱼缸怎么做防水 浏览:407
防水卷材热熔铺垫怎么做 浏览:466
华韵红木家具 浏览:801
笔记本维修图文教学视频 浏览:359
小机器用什么做防水好 浏览:692
小牛电池怎么看翻新 浏览:402
附近有家具厂做什么产业好 浏览: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