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电大全 > 香港有多少家电影院

香港有多少家电影院

发布时间:2022-12-22 16:46:42

㈠ 香港有多少家imax影院求其官网

只有两家,都是放在UA影院里的。

UA MegaBox IMAX影院设有252个普通座位和4个伤健座位(为了效果需要,播放3D时只会开放198个座位)。这家在九龙湾。

UA iSQUARE IMAX影院设448个普通座位(3D时开放380个)。这家在尖沙咀。

具体地址上谷歌地图就能查到。

㈡ 香港有哪些大的影视公司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出口地之一,在亚洲,这个弹丸之地出品的电影是最具活力及影响力的。从70年代初起,香港影片逐渐打开国际市场。最初由邵氏带头,但影响最大的是由嘉禾制作,李小龙、成龙等国际巨星主演的功夫片。据2003年3月的统计,香港拥有2831家电影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约19320人。但诸多香港电影均出自几大实力雄厚的综合娱乐集团,在这些集团所属的电影公司中一直有一种携手合作与良性竞争的机制。

(排序不分先后)

寰亚电影

所属集团:寰亚综艺集团

成立时间:1994年

代表人物:庄澄、林建岳

发展历程:寰亚电影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亚洲电影投资公司,1994年由七位香港电影人士创办,第一部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便先声夺人,夺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其后9年,寰亚电影不单票房成绩优异,还赢得了80个国际电影节奖项。至今已经制作超过40部电影,并将维持每年8至20部优质制作。此外,寰亚还与海外机构达成合作,携手开拓一系列国际性的电影计划。2002年,寰亚电影机和香港电影幕后精英拍摄的《无间道》,取得5600万港币票房,打破香港电影史获奖纪录,为香港电影业打下强心针。两部续集同样获得可观成绩。《无间道》系列创下了香港电影史的里程碑,也成为寰亚电影的新始点。

代表作:《紫雨风暴》、《心动》、《无间道》系列

2004年计划:杜琪峰《大事件》、《龙凤斗智》,刘伟强《头文字D》、冯小刚《天下无贼》

英皇电影

所属集团:英皇集团

成立时间:2000年

代表人物:杨受成

发展历程:英皇电影属英皇集团旗下,拥有雄厚实力,为香港具一定规模及影响力的娱乐媒体投资公司。自1997年英皇成立飞图电影以来,一直致力出品动作片。2000年成立“英皇多媒体集团”,扩大电影制作业务,并开始将公司业务迈上国际化,先后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了《案山子》、《杀手阿一》等片。2001年8月被英皇娱乐集团购入,制作国际电影《飞龙再生》,2003年英皇电影集团推出集惊栗、喜剧及高质素特技等元素之动作片《千机变》,此片成为2003年香港卖座的电影之一。今年4月1日,“英皇多媒体集团”(EmperorMultimediaGroup,简称EMG)正式更名为英皇电影有限公司(EmperorMotionPicture,简称EMP)。EMP以英皇集团目标为蓝本,公司业务包括电影制作、电视制作、及电影及电视发行等。电影投资、制作及发行是英皇电影集团的核心业务,计划每年制作、发行不少于十部影片,除了投资制作由EMP出品的电影外,并正式与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JCEMoviesLtd.,简称JCE)达成协议,发行旗下出品的电影。2004年,EMP率先发行三部影片:《新警察故事》、《大佬爱美丽》、《海南鸡饭》。此外,集团除拥有飞图电影的制作外,正积极收购其它片库,并斥巨资制作香港本地及国际电影,致力开拓海外市场,把集团推向国际化、多元化之发展。

代表作:《杀手阿一》、《飞龙再生》、《千机变》

2004年计划:《千机变2》、《海南鸡饭》

中国星电影

所属集团:中国星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1992年

代表人物:向华强

发展历程:中国星集团是由香港影业协会副会长向华强先生一手创办的上市集团,拥有永盛娱乐制作有限公司及永盛音像企业〔香港〕有限公司制作的电影及电视剧集的全球独家发行权,及多间独立制作公司的代理发行权。作为香港唯一拥有大量电影制作及全国音像制品批发零售能力的音像制品供货商,中国星确立了享誉全球华语电影制片及发行王国的地位,并与卫星电视签定了香港电视史上最大规模的购片协定。另外,作为美国著名网站“Yahoo”首次与香港娱乐媒体的合作对象,中国星在2000年度与雅虎在双方联名的网上娱乐广播频道中播放华语电影及电视节目,深受好评。自90年代开始,中国星集团致力于电影制作且佳作不断。旗下的一百年电影有限公司,更召集香港知名导演,拍摄出《野兽之曈》、《蜀山传》、《河东狮吼》、《恋上你的床》等优质影片,去年的《大块头有大智能》更在香港金像奖上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

代表作:《瘦身男女》、《江湖告急》、《恋上你的床》、《大块有大智能》、《忘不了》

2004年计划:《窈窕淑女》、《柔道龙虎榜》、《龙凤斗智》、《国产凌凌久》、《父亲大人》、《小白龙》

寰宇电影

所属集团:寰宇国际集团

成立时间:1986年

代表人物:林小明

发展历程:1986年,林小明先生创立了寰宇激光录像有限公司,当时只是一间以VHS及LD制式发行电影的小型录像发行商。在意识到国内娱乐行业之庞大潜力,早于1995年已透过转授电影版权予国内音像出版社,藉此建立新的发行网络。1999年建立光盘复制厂房。如今寰宇国际集团已经是一家以经营录像发行、授出及转授电影版权、电影放映、投资电影制作、光盘复制设施租赁及艺人管理为主要业务的综合型国际娱乐集团。由财政年度1999/2000起,寰宇开始投资制作电影,至今已制作超过50部华语片,其中包括成绩裴然及录得票房超过港币6,000万元的《少林足球》,此片亦成为香港历来最高票房的华语电影,并拥有超过2,500套电影节目的庞大电影库。

代表作:《少林足球》、《双雄》

2004年计划:《旺角黑夜》、《重案黐孖GUN》(暂名)、《你有你、我有我》、《死亡写真》、《出租男人》、《神经侠侣》、《三岔口》

美亚电影和天下电影

所属集团:美亚娱乐资讯集团

代表人物:李国兴、唐庆枝等

成立时间:1997年

发展历程:美亚电影制作公司和天下电影制作公司均所属为美亚娱乐资讯集团。美亚娱乐资讯集团1984年成立,前身为美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亚洲区内电影制作及影视产品发行的领导者,电影制作是其集团四大核心业务之一。至1993年至今美亚电影制作公司和天下电影制作公司已制作约80出电影。更借助其拥有的跨越全球各大华人地区的庞大而完善的发行网络,实行制作拍摄、发行音像于一体的方针。此外,美亚还通过多种合作方式与内地主要电影制作单位上海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过多部电影。

代表作:《朱丽叶与梁山伯》、《目露凶光》、《高度戒备》

2004年计划:《爱作战》、《新扎师妹3》

银河映像

成立时间:1996年

所属集团:银河映像控股集团

代表人物:罗守耀(主席)、杜琪峰

发展历程:银河映像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电影制作公司,致力为各电影商提供全面性的电影制作服务。自1996年成立至今,拍摄出二十余部精彩绝伦的电影作品,不但大大开阔了观众的视野,更确定了银河映像独特的影片风格。银河映像的主要业务是向各电影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电影制作服务,包括前期制作、拍摄工作及后期制作等。银河映像身为业内最多的制片公司之一,对品质的要求从未松懈,讲求严谨的成本及品质监控,加上其杜琪峰、韦家辉等电影专业人士与丰富的制作经验,得以成为知名电影公司委托制作首选。

代表作:《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暗战》、《枪火》、《孤男寡女》、《钟无艳》、《PTU》、《大块头有大智能》

2004年计划:《大事件》、《柔道龙虎榜》、《龙凤斗智》

泽东电影

所属集团:泽东电影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1992年

代表人物:王家卫

发展历程:泽东电影有限公司是由知名导演王家卫所成立,公司宗旨是致力于生产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质量影片。泽东公司在电影制作上相对而言是一个产量低的小公司,本着精雕细刻的态度一年半左右推出一部影片,从93年第一部贺岁片《东成西就》开始,之后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等,均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到2001推出《花样年华》以后,泽东公司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发展战略也更加趋向于多元化格局,计划涉及广告、电影,还有音乐制作方面。明星战略也是泽东公司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名下签约艺人有梁朝伟、张曼玉、巩俐等,这两年更是力捧新人,签下了台湾艺人张震、范植伟以及内地的董洁。泽东公司的精品、明星战略路线在起伏跌宕的香港电影发展过程中,保持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度水准,其良好的发展趋势令人期待它在未来推出更多更好的电影作品。

代表作:《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

2004年计划:《2046》

嘉禾电影

成立时间:1970年

所属集团:嘉禾娱乐事业有限公司

代表人物:邹文怀

发展历程:嘉禾于1970年由邹文怀、何冠昌及梁风创办,经营的业务范围广阔,包括电影制作,人才管理,电影发行,戏院经营,影片冲印以及电视制作等,曾几何时,嘉禾出品的电影成为香港电影的标志,32年内合共制作过600多部电影,堪称是世上最多产的华语电影制作公司,尤其是一手捧红了动作巨星成龙。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华语娱乐企业,也是亚洲区最具规模的华语娱乐企业集团。但近几年,嘉禾的电影制作数量明显减少,2003年仅《行运超人》一部电影,而是将业务重心转为戏院经营方面。

代表作:《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败家仔》、《帝女花》、《半斤八两》、《A计划》、《宋家皇朝》

2004年计划:——

东方电影

成立时间:1992年

所属集团:东方娱乐控股有限公司

代表人物:黄百鸣

发展历程:黄百鸣在新艺城电影公司结束后,于1992年创立的电影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影制作及发行,同时亦有经营电影冲印及院线业务。时至今日,集团的电影资料库己经储藏了超过80部电影,在香港电影业占有一定地位。近年,东方电影的拍片势头远不及90年代中上旬的产量,以平均一年三四部的数量来维持电影制作业务,但东方电影冲印厂则是香港业务最繁忙的,每年香港电影有近八层在该厂冲印。

代表作:《家有喜事》、《97家有喜事》、《半生缘》、《夜半歌声》

2004年计划:《玄兵传奇》

邵氏兄弟电影

成立时间:1958年

所属集团: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代表人物:邵逸夫

发展历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1958年在港成立,在成立其后30年间,几乎垄断香港电影业,影响至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电影的黄金期,不但影片享誉国际,更培养了李翰祥、张彻、楚原、胡金铨等香港电影著名导演。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演员、导演外流,及制作超支等因素导致其停止影片制作,全力发展TVB电视业,在电影圈处于引退状态。1999年,马来西亚的UsahaTegasSdnBhd财团购买了邵氏760多套电影的版权,成立天映娱乐公司开始修复并发行以每月10-20部的速度发行,预计到2007年全部发行完毕。而邵氏则于前年拍摄了《醉猴》,开始重振电影项目。目前正与中国星合资10亿建造香港将军澳影城。并计划重新签约艺员重拍邵氏的诸多经典影片,如《独臂刀》、《十三太保》、《江山美人》、《少林36房》等。

代表作:《独臂刀》、《梁山伯与祝英台》、《天涯明月刀》、《新七十二家房客》、《刺马》、《大醉侠

2004年计划:重拍邵氏经典作品。
参考资料:http://www.mov8.com/dvd/freetalk_show.asp?id=25512

㈢ 香港 电影院有哪些尖沙咀附近

尖沙咀有边几间戏院1嘉禾港威戏院 - 尖沙咀广东道25号港威大厦地下
2海防道新港戏院 - 尖沙咀广东道30号新港中心地下
3海运戏院 - 广东道3号海运大厦地下及一楼
4华懋戏院 - 尖东麼地道77号

㈣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电影公司

我个人总结了一下, 香港大概有以下23家比较知名的电影公司:


1、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成立于1958年,代表人物:邵逸夫。截止目前已生产超过1000部电影。(嘉禾电影三位创始人都是从邵氏出走的)

代表电影——《独臂刀》、《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新72家房客》、《刺马》、《天涯明月刀》、《少林寺》、《倾城之恋》、《大刀王五》、《马永贞》、《少林三十六房》、《江山美人》、《表错七日情》、《五郎八卦棍》、《流星蝴蝶剑》、《七小福》、《破坏之王》、《天蚕变》、《人皮灯笼》、《杨贵妃》、《武则天》等。



2、嘉禾 娱乐 事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1970年,代表人物:邹文怀、梁风和何冠昌。截止2007年总计融资、制作和发行超过600部电影。2007年,创始人邹文怀先生决定隐退,于是将嘉禾转手给了橙天 娱乐 ,就此更名为橙天嘉禾。

代表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败家仔》、《A计划》、《宋家王朝》、《警察故事》、《黄飞鸿》系列、《半斤八两》、《五福星》系列、《不脱袜的人》、《炮弹飞车》、《城市猎人》、《飞鹰计划》、《醉拳Ⅱ》、《阮玲玉》、《奇迹》、《摩登保镖》、《鬼打鬼》、《特务迷城》、《风云雄霸天下》、《星愿》、《红番区》、《我是谁》、《一个好人》、《九龙冰室》、《古惑仔之胜者为王》、《枪王》、《死亡 游戏 》、《甜蜜蜜》、《胭脂扣》、《门徒》、《宝贝计划》、《头文字D》、《无间道Ⅲ》等。

3、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0年,代表人物:黄百鸣、石天和麦嘉。1990年公司解体。

代表电影——《英雄本色》、《龙虎风云》、《大三元》、《最佳拍档》系列、《开心鬼》系列、《何必有我》、《监狱风云》、《八星报喜》、《阿郎的故事》、《搭错车》、《倩女幽魂》、《非常突然》、《刀马旦》、《鬼马智多星》、《我爱夜来香》等。



4、寰亚综艺集团 ——成立于1994年,代表人物:庄澄和林建岳。

代表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紫雨风暴》、《心动》、《无间道》系列、《倩女幽魂》系列、《天下无贼》、《头文字D》、《大事件》、《神话》、《特警新人类》、《飞鹰女侠》、《老鼠爱上猫》、《大话西游》系列、《天脉传奇》、《救火英雄》等。



5、永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7年,代表人物:向华强和向华胜。

代表电影——《新上海滩》、《唐伯虎点秋香》、《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倚天屠龙记之磨教教主》、《武状元苏乞儿》、《九品芝麻官》、《鹿鼎记》、《赌神》、《逃学威龙》、《江湖情》、《整蛊专家》、《赌侠》、《至尊无上》、《英雄好汉》、《国产凌凌漆》、《给爸爸的信》、《百变星君》、《魔翡翠》、《烈火战车》、《雷洛传》、《龙在江湖》、《天若有情Ⅲ》、《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暗战》等。

6、中国星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2年,同年在香港上市。代表人物:向华强、向华胜。前身是永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代表电影——《瘦身男女》、《大块头有大智慧》、《江湖告急》、《忘不了》、《河东狮吼》、《新蜀山传》、《江湖》、《暗战》、《黑白森林》、《恋上你的床》、《黑 社会 》、《浪漫樱花》、《暗战Ⅱ》、《孤男寡女》、《黑金》、《龙在江湖》、《废柴同盟》、《黑马王子》、《赌侠1999》、《柔道龙虎榜》、《夺帅》、《钟无艳》、《神探》等。

7、英皇电影 ——成立于2000年,代表人物:杨受成。

代表电影——《飞龙再生》、《千机变》、《杀手阿一》、《海南鸡饭》、《精武家庭》、《神话》、《新警察故事》、《情癫大圣》、《证人》、《红海行动》、《一个人的武林》、《无双》、《无名之辈》、《破风》、《一步之遥》、《十二生肖》等。




8、银河映像控股集团 ——成立于1996年(后并入中国星)代表人物:罗守耀、杜琪峰。

代表电影——《暗花》、《暗战》、《枪火》、《再见阿郎》、《一个字头的诞生》、《两个只能活一个》、《PTU机动部队》、《黑 社会 》、《我的左眼见到鬼》、《全职杀手》、《百年好合》、《非常突然》、《放逐》、《意外》、《夺命金》、《向左走,向右走》、《真心英雄》、《辣手回春》等。

9、美亚 娱乐 资讯集团 ——成立于1984年,代表人物:李国兴和唐庆枝。

电影代表——《朱丽叶与梁山伯》、《高度戒备》、《目露凶光》、《爆裂刑警》、《猛龙》、《心动》、《新扎师妹》、《PTU机动部队》、《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赤壁》、《狱中龙》、《一代宗师》、《迷城》、《踏雪寻梅》、《叶问前传》、《鸿门宴》、《孤岛惊魂》、《江山美人》、《星月童话》、《岁月神偷》、《幸运一条龙》、《算死草》、《听风者》等。

10、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2年,由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凤凰影业公司、新联影业公司合并而成。代表人物:窦守芳、林炳坤。

电影代表——《头文字D》、《英雄》、《少林寺》、《童梦奇缘》、《早熟》、《忘不了》、《少年阿虎》、《双雄》、《庙街皇后》、《笼民》、《秋菊打官司》、《无极》、《天堂口》、《证人》、《线人》、《窃听风云》、《色戒》、《不能说的秘密》、《杀破狼》等。




11、最佳拍档电影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5年。代表人物:王晶、文隽和刘伟强。

电影代表——《古惑仔》系列、《风云雄霸天下》、《百分百感觉》系列、《千王之王2000》、《中华英雄》、《黑马王子》、《龙在江湖》等。




12、星辉海外有限公司 ——周星驰创办。

电影代表有——《功夫》、《少林足球》、《食神》、《喜剧之王》、《长江七号》等。

13、泽东电影有限公司 ——王家卫于1992年创办。

电影代表有《东邪西毒》、《东成西就》、《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春光乍泄》、《坠落天使》等。

14、东方电影出品有限公司 ——1992年黄百鸣创办。

电影代表作有《家有喜事》、《半生缘》、《七剑》、《白发魔女传》、《龙虎门》等。

15、大都会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1988年方逸华和邵氏兄弟创办。

电影代表有《赌城大亨》、《审死官》、《济公》、《回魂夜》、《十万火急》等。




16、德宝电影公司 ——1984年洪金宝、潘迪生等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富贵逼人》、《秋天的童话》等。

17、天幕电影有限公司 ——刘德华于1990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阿虎》、《战神传说》、《香港制造》、《大块头有大智慧》、《全职杀手》等。

18、一百年电影有限公司 ——杜琪峰和徐克于1999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忘不了》、《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黑 社会 》、《钟无艳》、《我的左眼见到鬼》等。

19、无限映画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尔冬升于1992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新不了情》、《色情男女》、《癫佬正传》、《男人四十》、《烈火战车》、《人民英雄》、《枪王》等。




20、思远影业公司 ——吴思远于1973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醉拳》、《蛇形刁手》、《新龙门客栈》、《青蛇》等。

21、星皓 娱乐 有限公司 ——王海峰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异度空间》、《男人四十》、《阿嫂传奇》等。

22、正东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李连杰和元奎于1993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方世玉》、《太极张三丰》、《精武英雄》、《中南海保镖》等。

23、金公主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雷觉坤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喋血双雄》、《纵横四海》、《辣手神探》、《侠盗高飞》、《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庙街十二少》等。

其余电影公司还有:

麦当雄制作有限公司 ——麦当雄创立,电影代表作:《跛豪》

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 ——邓光荣创立,电影代表作《旺角卡门》、《阿飞正传》

UFO电影公司 ——陈可辛,曾志伟创立。电影代表作《甜蜜蜜》

大路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蔡澜和杨乃才创立。电影代表作《力王》

永佳影业有限公司 ——陈勋奇创立,电影代表作《龙凤智多星》

另外还包括“高志森影业有限公司”、“ 电影工作室有限公司 ”、“春天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天下电影制作有限公司”、“电影人制作有限公司”和“ 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 ”。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电影公司?

鹏鹏盘点一下:

英皇电影、寰亚电影、耳东影业、寰宇电影、天下一电影、东方影业、造梦者、美亚、邵氏兄弟、星王朝。

其实早年间, 嘉禾、邵氏、星辉、永盛这四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但是2009年,嘉禾电影正式被收购 ,公司也更名为橙天嘉禾 娱乐 (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主营影城业务,已经不再拍电影了。

邵氏在2003年就停产了 ,天映 娱乐 收购了760部电影版权,花费了2亿进行了数位修复。

星辉海外有限公司是周星驰在1996年成立的电影公司, 作品基本以星爷为主,现在也运营的很好。

永盛电影公司依然是香港最活跃的电影公司, 向华强一家人也是非常高调,大家也应该经常看到。


以上就是《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电影公司? 》全部回答了。

我是鹏城说,热爱明星八卦电视剧电影,励志做一个有态度的吃瓜人~

推荐阅读:

冠军港姐(1973-2020)盘点,谁是你心目中的女神?

亚洲小姐(1985-2019)冠军大盘点,哪一位是你心目中的女神?

娱乐 圈公认真恩爱的11对明星夫妻,黄磊孙莉上榜,你最羡慕哪对?

邵氏、嘉禾这些大公司就不说了!说点几乎大家不知道的电影公司,基本都有黑帮背景的哦!而且他们出品的电影,其中还有不少经典港片。

浚升影业公司

当年周星驰和吴君如主演的《望夫成龙》,取得过千万票房。浚升公司老板“黄展亿”,14K元老一眼看中周星驰,立即从李修贤手上买下周星驰的2部电影合约。90年代初,周星驰主演的《一本漫画闯天涯》、《新精武门》票房分别是1200万港币、2200万港。这家公司现在又叫“拍板影视”。

江湖人电影公司

这是慈云山十三太保陈慎芝、李兆基与和合图社团的吴志雄一起搞的电影公司,只制作了任达华主演的《 惊天大贼王 》和古天乐、谢天华、黎姿主演的《 龙虎钵兰街 》。

陈慎芝化名“ 陈华 ”,大家都知道他的花名叫“ 茅趸华 ”,他大概在70年代中期就投身电影圈了。

谢氏兄弟电影公司

该公司老板就是谢霆锋的父亲“谢贤”,制作过几部电影,其中一部名为《盲女奇缘》的电影,是由向华强主演的。

东山电影创作社

这个就不知道算不算公司,还是工作室了,是樊少皇父亲“樊梅生”创办的。樊梅生在香港的江湖地位很高,他是14K代理龙头“盘达生”的门生。盘达生与陈青华都是“葛肇煌”的门生。

永胜影业公司

可以说是“永盛影业”的前身,是向华胜在1978年创办的,然而该公司仅为向华强拍了2部票房很差的电影《扎马》和《梁山怪招》,之后就消失了!

富艺术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这公司就是李连杰的经纪人“蔡子明”和兄弟“蔡子健”创办的,其中14K毅字堆话事人“胡须勇”占有10%的干股,其中《轰天龙虎会》是该公司的作品。

香港电影的辉煌自不必提,在繁荣时期,电影公司也是遍地开花。以下十大电影公司,或许你听过,或许你看过他们出品的电影,谨以此纪念香港电影最繁华的岁月。

1、嘉禾

嘉禾公司于1970年由邹文怀、何冠昌和梁风共同创建而成,并于1994 年成为香港的上市公司,是香港电影盛世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发行公司之一,一手栽培出李小龙、成龙、张曼玉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巨星。

2、邵氏

公司口号:邵氏出品 必属佳品

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由邵逸夫担任总裁,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装武侠片、功夫片、宫闱片居多。而70 年代,邵氏公司的《72 家房客》和许冠文编导的《鬼马双星》、《半斤八两》等片则进一步掀起了“小市民喜剧”的热潮。

3、新艺城

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Cinema City Co.Ltd.)香港制片机构﹐由麦嘉、黄百鸣、石天创办于1980年9月。

4、凤凰影业

凤凰影业公司(Feng Huang Motion Picture Co.)是香港电影机构。成立于1952年。1953年11月完成第一部影片《中秋月》。

5、电懋

香港电影制片机构,1965年 9月改组为国泰机构(香港)有限公司。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1962年以前由钟敬文主持,后期由陆运涛主持。1964年董事长陆运涛因飞机坠毁而遇难、总经理俞普庆病逝,公司关闭。

6、银河映像

公司的创作主力是杜琪峰、韦家辉和游达志。《一个字头的诞生》被很多影迷看作是银河映像的第一风格之作,这部影片的问世,宣告香港影坛从此又多了一个王牌的创作团队。其后的《暗花》《枪火》《PTU》《神探》等影片更是凸显了这个“铁三角”组合的创作力。

7、永盛

永盛电影公司成立于1987年,创始人为向华强和弟弟向华胜。原为一般规模之制片公司,因制作《赌神》、《逃学威龙》、《鹿鼎记》等高卖座电影而成为90年代初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

8、德宝电影公司

德宝电影公司(D & B Films Co. Ltd.,1984年—1992年)是香港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一家重要的电影公司,1984年由洪金宝和岑建勋创立,后由潘迪生收购。1985年接手邵氏兄弟(香港)院线后,迅速壮大,和嘉禾、新艺城并列香港1980年代三大电影公司,1992年结业。

9、思远影业公司

该公司由吴思远创办与1973年。吴思远捧红了两位天皇巨星:成龙、周星驰。电影上挖掘了一位世纪导演:徐克。所以他对香港电影的辉煌功不可没。 成龙的《蛇形刁手》《醉拳》也都是由思远影业出品。

10、电影工作室(金公主的子公司)

由徐克和施南生于1984年创办的电影工作室,曾出品了一批诸如《打工皇帝》《英雄本色》《刀马旦》《倩女幽魂》的脍炙人口的电影

㈤ 香港电影院的分布

香港已经有大小一百三十多家电影院了 主要是UA(环艺)
嘉禾 百老汇 主要都往内地发展了
因为香港地盘有限啊

㈥ 香港有多少家电影院

大的有几十家.

以百老汇和UA的院线居多。

㈦ 为什么现在香港几乎没什么电影了,也不出明星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前香港电影是很赚钱的,现在赚不了钱了。

香港自《无间道》后再没有优质的作品,原因是其主要市场为台湾,日韩,东南亚市场及大陆地区。香港几百万人的市场是养不起电影工业的。随着美国大片的入侵,原来的市场基本被占领。再加上大陆经济的腾飞,香港电影人才纷纷北上,导致香港电影的没落。另外,大陆电影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香港没有邵式,嘉禾等制作中心,等于没有电影制片厂,有点跟大陆一样,过去多少个老制片厂己不复存在演员老的老死的死,还好留下不少经典杰作,香港也一样,那些拍片秀女们尽都老,有的这些年就去世了,剩下部分人到大陆来拍片,如今影业不景气,让一些个人拍片给顶了,拍好片难得,尽拍一些垃圾没人看的片,熬费物资白当洖工夫,拍片不行导演差劲,演员不行,找些小品,相声演员,小品不说拍片,从中挣钱,丈着有名望拍些没人看片。

因为没落了。

别把什么政审,制度拿来说。1980~1995年香港电影辉煌的时候就没这些吗?

第一,香港电影死于抄袭与恶意竞争。

第二,香港电影死于全球化。

第三,香港电影死于人才凋零。

辉煌时期,香港负担着特殊地位,形成链接内地与西方的窗口,所以自1970年代开始,香港电影开始展露头角,比如李小龙为代表的功夫片。

80年代初,洪金宝开创的灵幻功夫片:

林正英的僵尸道长:

乃至陈晓东的倩女幽魂:

吴宇森的英雄本色:

同时,香港黑 社会 大量渗透电影圈,绑架演员,压缩控制片酬,洗钱等行为极其泛滥,严重威胁到演员和制片人利益,1992年1月15日,香港电影演员导演等等300多人公开游行,抗议黑 社会 暴行。

陈欣健李修贤是组织者:

以前,香港电影有大量黑 社会 资金,现在黑 社会 资金来源断绝,台湾所谓十大片商进入,玩起了片花制度。

什么叫片花?

台湾片商是想赚钱,只看电影中大牌明星多不多,以前香港明星片酬适当,一个大明星配几个普通二线三线,片酬加起来不过三四百万,导演还能构筑剧情。

此后,明星片酬暴涨,无论一线二线,导演只能用更多钱找更多明星,现在片酬都超过两千万,负面影响就是,电影实际拍摄投资急剧减少,剧本粗糙重复,等于只卖大明星的脸。

香港电影的国际开拓者邹文怀:

同时,电影火爆,更多的电影院出现。

1980年代,香港电影院大约50家。到了最多时达到6家院线150家,本来就狭窄的香港电影市场,出现恶性竞争。

潘迪生:

以前,院线少,上映质量能保证,粗制滥造的电影只能卖录像带,走东南亚与台湾市场收回成本。现在电影院多了,大量原本排不上的粗劣电影在恶性竞争下也能公开上映,观众大呼上当,后果就是电影口碑下跌。电影收益减少,只能继续缩减投资,增加软广告,质量越发降低。

此时,具备代表性的两大好莱坞电影进入香港,所以这就有后来说的,香港电影败于1993(侏罗纪),亡于1997(泰坦尼克号)的说法。

台湾片商退出,东南亚经济危机重创亚洲市场,谁都在谨慎投资电影。而香港本地两个电视台根本无法养活原来9万电影从业人员,只能分流,少部分留守,部分去台湾和大陆,一部分转行。

香港电影自1992年的巅峰极速衰亡。

没有好莱坞的大笔投资与数字化,也没有本地市场支持甚至从业人员都失去了。

因为香港的电影大部分都是打砸抢和黑 社会 ,内陆受香港电影的影响多少年来出现了多少黑 社会 。影视媒体的影响,左右了 社会 的发展方向。香港的喜剧片还是非常好看的,至今内陆电影无法超越。

改开前,香港是大陆的窗口。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个小小的香港,不可能不被大陆湮没。

原因很简单,像一些向、刘、成、周、洪等等明星大佬完全控制了香港 娱乐 圈,这些人自己演不动了,还不想失去影响力,所以根本不想捧新人,所以几十年下去了,香港 娱乐 圈还是这些老面孔,那能外出什么好作品

香港文化衰落了。
中国以前因为文革的原因,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对香港武侠片强烈需要,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刺激。现在呢,老百姓对文化需求出现多元化,武侠片打砸片份量轻了。欧美日韩片占有相当大市场。从文化上看,香港已经不是窗口,只剩下金融和转口贸易。
以前香港成衣也很历害的,现在也不行了。
最可悲的是香港创新力严重不足,而且出现内斗和内耗。从经济上看,几大家族垄断地产和商业,大部分平民面对高房价无可奈何。阶层已经固化,利益格局已经成熟,港人优越感曰渐衰微。
没有产业支持,巨星就没有土壤。

电影结尾处字幕:“随着这座城市暗光沉睡之时,我们有否已淡忘了光辉的过去?不知今夕何夕……”

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近些年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正在这座城市愈演愈烈,城市压力过大导致 社会 问题增加。

在彭浩翔的电影中展示了当代香港的一则恐怖寓言:如果你要生存在这个疯狂的楼市,你就必须变得更加疯狂。

人都是被 社会 现实逼疯的,主角郑丽嫦的连环凶杀是有形的杀戮,而楼市的飙升和业主的哄抬则是种无形的杀戮。

怪咖彭浩翔用B级片的套路来发泄了广大房奴们的愤怒,但思想上却折射出楼价暴涨大潮中个体的彷徨与无能为力。

《维多利亚一号》:一个疯狂的城市,要想生存,就须变得比它更疯狂

这座城市正在老去,

这个地方的规则和秩序正在被丢弃,

这个时代的 历史 正在消亡,如同记忆中的香港电影一样……

编辑于 2016-10-11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275

评论

SydneyCarton

先说结论:

作为一个特殊文化意义上的“香港电影”这个概念,已经死掉了,基本是对 历史 的追溯与概括,基本谈不上再有较大的更新。这个概念截止期没有明确界线。在我看来,9-7只能算ICU,而且更多显现出来的是“果”而非“因”,《无间道》系列倒是可以看成“香港电影”这一概念的最终挽歌。关于这一点,我在(如何评价《无间道》三部曲?) 下有具体阐述。

这个概念死掉,不是说它不再做电影了,或者说在电影界地位不重要了。这么多年的积淀摆着,而且背后还有依旧庞大的 娱乐 业,香港仍然是一处电影重镇。而香港的电影人依旧会在华语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像杜琪峰为首的银河、许鞍华、林超贤等导演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并且也不时推出佳作。但这些都无法挽救香港电影这个概念的死亡。为什么?听我慢慢道来。

旧时中国的电影首都应该是上海,但得益于大陆变局,正如纳粹肆虐使欧洲艺术家逃往北美,不少电影人也前往香港。来的除了人才,更有资本,这些使得香港部分继承了旧上海电影工业的衣钵。而香港虽然是在港英政府治下,但在相当长的阶段里,相对的自由度都比海峡两岸的政权更为宽松。这些都促使香港电影产业兴起。

后来我们就看到了邵氏的做大。别看邵氏家大业大,旗下也是明星无数,其实邵氏拍片比较省钱,跟现在这种烧钱拍片根本不能比。首先那些明星演员、导演都是邵氏员工,靠工资过活的,管你人前多么风光,邵跑跑不多给你一个子儿你一点办法没有。你牛逼你可以走啊,但出了邵氏也不好混,又有乖乖回来的,比如整天吐槽老板抠门的李翰祥。而且邵氏是行业垂直垄断型企业,片场影院一把抓,有片场,拍片场地布景等花费可以省不少,有影院,全产业联动,都是我的。再加上彼时观众对视觉工艺要求还不是特别高,所以邵氏那些成本很低现在看起来“粗制滥造”的片子,一样有市场。就算票房相对低一点有啥关系,成本这么低,回本压力小多了。而且香港片彼时在东南亚市场还颇为吃香,有本埠做基底,外埠再卖一卖,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

那么为什么香港片会在东南亚一带有市场?流行文化比较接近是一个方面。这还是要回到前面说的香港的相对自由度,再加上高度的商业性,使得香港人拍片时既没有海峡两岸的郑智负担,又会主动而有的放矢地针对市民阶层的口味开掘 娱乐 。以邵氏片为例,你们以后后来王晶、周星驰的无厘头没下限,呵呵,看看邵氏武侠片,才知道什么叫脑洞大开、节操洗地。这种以模糊而游动的道德标准为底线,在界限内肆无忌惮的“勇敢”,是其他各方万万不及的。这种口味取向也为后面埋下了伏笔。

或许很多港片影迷提港片会以邵氏为正宗,但我是在八九十年代港片中长大的,所以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在我眼里可能地位会更高。为什么?这里要提到的就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了。邵氏虽然雄霸多年,但毕竟还是高度功利的商业指向,大片场经营更是把指标卡得死死的,所以,虽不能说邵氏对香港电影的拍摄语言革新没贡献,但是相较它的江湖地位,相对而言,贡献有限。而香港电影新浪潮则可以看成是一批少壮派影人带来的香港电影语言的狂飙突进。谭家明、许鞍华、徐克等电影作者以突破性的姿态在电影形式和内容上大举开拓。这次狂飙突进不仅是艺术上的,更是将一些当时看来前卫的手法与内容推而广之,使得香港电影更加肆无忌惮。前面说到邵氏片虽然玩得狠,但邵氏的三观其实仍是保守和传统的,电影拍摄方法还是相对守旧的,而经过新浪潮的冲击,香港电影拍摄上玩得更high,内容上也越来越挑战传统底线。(顺便说一句,徐克的《蝶变》我觉得一般,但《第一类型危险》是真的好,手法到精神上的刺激,high爆了)我是先看的八九十年代港片,再看的老邵氏,最后补了一些新浪潮的课,新浪潮在中间带来的美学变化很明显,这也带动了观众观赏口味的变化。而随着新浪潮而来的不止是电影形式与内容之变,更是市场竞争的加剧。邵氏作为一个老片场,多少在这场狂飙突进里有些守成了。本来邹文怀、何冠昌分出来的嘉禾就几乎可以分庭抗礼,80年代后一干其他公司兴起,邵氏却仍坚持着片场产品。作品质量和新颖程度和这些新贵比,明显有所不及。

而在这场激烈竞争中,大量中小公司涌现出来,融资、拍片方式更加灵活,内容上更无拘束。香港电影在亚太市场真正达到高峰。到这时,“香港电影”这个动态概念才慢慢定型,我把它归纳一下,大致有几个特征:

第一,肯定不用讲,香港片商投资,或以香港制作班底为主。

第二,以香港市民文化口味为主,融合有英国的欧美式中产阶级文化、广东地方文化、香港本地民间文化,并对4-9前上海市民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继承,呈现出来的是杂糅状态。

第三,以商业利益的追逐为终极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底线可以无限放低。

这里的“放低”是中性含义,一方面是趣味上可以无限低俗,像有一阶段邵氏片无论必要与否每片必有裸镜,如果这还不算难以接受,我们也可以拿好莱坞做个对比,同样是狂热追逐商业利益,在美国的清教传统之下,《人肉叉烧包》、《乌鼠机密档案》中直接表现对儿童的虐杀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在主流影片中出现的。但香港电影对此的容忍度比较高。

而在另一方面,这个“放低”可以理解为,为了赢得最大 娱乐 效果,香港电影可以怪招频出,无名山村里的吃人魔王可以cosplay林肯,流氓地痞的生身父亲也可以是Chairman Miao……这些固然会引起争议,但也使得香港电影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创作活力。后来常说的“无厘头”就是这种风格的部分总结。

第四,尽皆狂欢,如果不是喜剧,至少也会有喜剧因素。这一阶段香港电影哪怕是很悲情的故事,像89年版的《人海孤鸿》,94年的《暴雨骄阳》都是不乏 社会 反思和道德劝诫的苦情片,即便如此,片中仍不乏“查乳癌查舌癌”、“奶罩倒穿”等笑料。所有场次,只要编导想要,只需一秒钟,统统变喜剧。这一点对我影响蛮大的。

第五,这是波德维尔提到过的,原话不记得了,大意是:即便香港电影呈现出高度量产的状态,这些影片平均来看,并非完全的烂作,细看每一部要么在技法上要么在内容上都会有些想法,但总体制作会因为赶时间而显得粗糙。所以港片往往呈现的是有佳句少妙章的状态。

这话既可以理解为急功近利,也可以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香港电影的主要班底,少有学院科班出身的,大部分是仅受过速成培训,甚至速成培训都未经历直接在片场拜师学艺摸爬滚打练出来的。这样出身的班底,虽然很少能提出什么理论,但手活儿极熟练,个别混得不错的,脑子都很灵活,能想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招数。所以虽然速度快,但东西都还挺有个样子,甚至里面不乏亮点。

这五点大致就是我对“香港电影”在艺术呈现上的定义,它的成因可以从前面我提到的大的脉络看出。

那么,香港电影是怎么衰落的?为什么会衰落?

有人粗制滥造太多,有人说黑帮控制,有人说97回归,有人说大经济环境不佳……都有道理。

归结一下,时代变了。

其实我们回过头看看它成功的过程可以看出来,香港电影能成功是一个诸多原因促成的产物。

幸运地站在海峡两岸之外,既没有太大郑智压力和负担,又吸收了人才和资金。

本土文化、郑智氛围都很宽松,而且对商业有着强烈的追逐意识。

但一切到了90年代中后期,事儿都变了。

1、影片的普遍制片成本提升,单靠本埠市场支撑不住,而大陆市场尚未成形,更谈不上开放。

2、粗制滥造太多导致影片淤积,资金回笼成问题,本土经济不景气,台湾片商也在撤资,缺乏金主。

3、周边重要电影市场,比如韩国,自身的电影产业发展迅猛,而且还设了国产片保护。

4、自身电影人才瞅准机会早早抽身,但造星断档,青黄不接,周润发、成龙、李连杰(这个算出口转内销吧)纷纷投身好莱坞,,带来的空缺很能被填补。

5、上面这些原因造成的拍片量下降又直接导致原有片场师徒传承制实际破产——师父自己都吃不饱呢,所以带来的是人才的全方位断档。别的不说,香港原来世界最强的电影岗位——武术指导,你有见到多少新面孔吗?

香港电影人不能混吃等死啊,大家都想办法救市啊,这才有了《无间道》的应运而生。但大家看这个系列可以看出来,片子是非常不错,但原来意义上的“香港电影”在这个系列中基本荡然无存了。而且它这一个系列成功了,但并没有因此拯救香港电影,只是带来的是随后一小段时间的跟风——题材、拍摄形式上统统跟风。中间虽然也不乏一些能看的作品,但没有一部能达到《无间道》的成功,而在这个过程中,香港电影自身的特质基本丧失了。

香港电影人怎么办呢?他们的目光瞄向了北方,中国大陆,这个正逐渐开放并兴起的新市场。90年代合拍片还只是部分试水,到了这时候香港电影人已经是成批涌入大陆了。有一个段子,一个朋友去见文隽,刚好一个香港编剧找文。编剧问他:文生,导演协会已经开了普通话培训班,什么时候编剧协会也开一个?文隽有点尴尬,把那编剧敷衍几句打发走了。跟90年代香港人来大陆排片不同,时代不一样了,大陆人不再是那个又土又穷的表姐,土或许还是土,但穷——至少对于金主们来说,是一点都不穷了。

大量香港电影人在大陆获得了工作机会。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这不是说大陆是香港电影人的救世主,其实就是个工作机会。大陆毕竟熟谙商业电影拍摄法的人才还不够多,这时候很需要拥有大量经验的香港人参与。而即使让香港人来操盘,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你要在大陆拍片,并且要在大陆公映,你就得面对严苛的大陆%^&(大家都懂的)。更何况香港人的口味跟大陆观众又有相当的区别,本来就不是最佳创作状态,又在高度限制下开工,这样状态下出来的作品,你觉得还能叫“香港电影”么?

更何况大陆电影人也在慢慢自己成长,渐渐的,投资方发现,与其让香港人来拍,不如试试大陆自己的导演,他们可能更了解大陆人的口味。从影片艺术水平上来讲,不好说是耶非耶,但从商业成绩来看,香港人的“优势”也在逐渐消弭。哪怕是一些比较成功已经成名的大导演,像陈可辛,从《如果·爱》开始,一直拍到《中国合伙人》才算第一次真正在商业和口碑上赢得了大陆的认可。陈可辛这种文化接受力很强且血统多元一早就倡导“亚洲电影”概念的作者尚且如此,你觉得其他人会更好多少么?

虽然大陆电影产业问题非常之多,但有资本的力量,并且也确实有一些有见识有能力的企业与制作人在推动,“香港电影”这个概念逐渐消亡了,而标志着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华语电影”概念在这几年逐渐形成。香港仍然是一块电影重镇,仍然有杜琪峰、许鞍华等作者,并且也不时会有个别新人涌现,但这些成就已经是大“华语电影”的成就了。无论从地域人才的参与,还是电影内容的接近,呈现出来的分别是电影作者的分别,而非大地域文化概念上的分别了。

消亡说起来令人伤感,但只要还有大批热爱电影的人仍然在保持创作,仍不时推出好作品,你管它到底是“香港电影”还是“华语电影”呢?

本文纯粹“印象派”,本人也非香港电影研究者,只是个港片影迷,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挂一漏万,权当抛砖引玉。见笑,见笑~

喜欢香港老一带的艺人,他们敬业自律,不像内地的一些人有点名自以为是,牛哄哄,还有的唱一两首歌就觉得自己是大师

㈧ 香港有多少电影公司

香港曾有的数百家电影公司,你上这网,可下载由1913-2006年,香港出产所有电影及出品公司等资料,你耐心数一下就可准确知道香港曾有多少家电影公司,当然,你我明白经历那么多年代,当中很多电影公司已不存在或停产电影,但愿你满意我的回答,就请鼓励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form/hkfilmography.pdf

㈨ 香港有现在有多少间电影院

港岛
AMC Pacific Place
Director's Club
MCL JP 铜锣湾戏院
MCL 康怡戏院
PALACE ifc
UA CINE TIMES
UA 太古城中心戏院
UA 皇室戏院
数码港百老汇
总统戏院

九龙

AMC 又一城
MCL 德福戏院
PALACE apm
The Grand Cinema
UA iSQUARE
UA iSQUARE IMAX
UA MegaBox
UA MegaBox IMAX
UA 朗豪坊
嘉禾海运戏院
嘉禾港威电影城
嘉禾黄埔
宝石戏院
影艺戏院
新宝戏院
旺角百老汇
百老汇The ONE
百老汇荷里活
百老汇电影中心
豪华戏院

新界

MCL 将军澳戏院
STAR Cinema
UA 屯门市广场
UA 东荟城
UA 沙田
元朗戏院
凯都戏院
嘉湖银座百老汇
嘉禾荃新天地电影城
嘉禾青衣电影城
巴黎伦敦纽约米兰戏院
机场UA IMAX
荃湾百老汇
葵芳百老汇

㈩ 香港有多少家电影公司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出口地之一,在亚洲,这个弹丸之地出品的电影是最具活力及影响力的。从70年代初起,香港影片逐渐打开国际市场。最初由邵氏带头,但影响最大的是由嘉禾制作,李小龙、成龙等国际巨星主演的功夫片。据2003年3月的统计,香港拥有2831家电影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约19320人。但诸多香港电影均出自几大实力雄厚的综合娱乐集团,在这些集团所属的电影公司中一直有一种携手合作与良性竞争的机制。 (排序不分先后) 寰亚电影 所属集团:寰亚综艺集团 成立时间:1994年 代表人物:庄澄、林建岳 发展历程:寰亚电影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亚洲电影投资公司,1994年由七位香港电影人士创办,第一部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便先声夺人,夺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其后9年,寰亚电影不单票房成绩优异,还赢得了80个国际电影节奖项。至今已经制作超过40部电影,并将维持每年8至20部优质制作。此外,寰亚还与海外机构达成合作,携手开拓一系列国际性的电影计划。2002年,寰亚电影机和香港电影幕后精英拍摄的《无间道》,取得5600万港币票房,打破香港电影史获奖纪录,为香港电影业打下强心针。两部续集同样获得可观成绩。《无间道》系列创下了香港电影史的里程碑,也成为寰亚电影的新始点。 代表作:《紫雨风暴》、《心动》、《无间道》系列 2004年计划:杜琪峰《大事件》、《龙凤斗智》,刘伟强《头文字D》、冯小刚《天下无贼》 英皇电影 所属集团:英皇集团 成立时间:2000年 代表人物:杨受成 发展历程:英皇电影属英皇集团旗下,拥有雄厚实力,为香港具一定规模及影响力的娱乐媒体投资公司。自1997年英皇成立飞图电影以来,一直致力出品动作片。2000年成立“英皇多媒体集团”,扩大电影制作业务,并开始将公司业务迈上国际化,先后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了《案山子》、《杀手阿一》等片。2001年8月被英皇娱乐集团购入,制作国际电影《飞龙再生》,2003年英皇电影集团推出集惊栗、喜剧及高质素特技等元素之动作片《千机变》,此片成为2003年香港卖座的电影之一。今年4月1日,“英皇多媒体集团”(EmperorMultimediaGroup,简称EMG)正式更名为英皇电影有限公司(EmperorMotionPicture,简称EMP)。EMP以英皇集团目标为蓝本,公司业务包括电影制作、电视制作、及电影及电视发行等。电影投资、制作及发行是英皇电影集团的核心业务,计划每年制作、发行不少于十部影片,除了投资制作由EMP出品的电影外,并正式与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JCEMoviesLtd.,简称JCE)达成协议,发行旗下出品的电影。2004年,EMP率先发行三部影片:《新警察故事》、《大佬爱美丽》、《海南鸡饭》。此外,集团除拥有飞图电影的制作外,正积极收购其它片库,并斥巨资制作香港本地及国际电影,致力开拓海外市场,把集团推向国际化、多元化之发展。 代表作:《杀手阿一》、《飞龙再生》、《千机变》 2004年计划:《千机变2》、《海南鸡饭》 中国星电影 所属集团:中国星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1992年 代表人物:向华强 发展历程:中国星集团是由香港影业协会副会长向华强先生一手创办的上市集团,拥有永盛娱乐制作有限公司及永盛音像企业〔香港〕有限公司制作的电影及电视剧集的全球独家发行权,及多间独立制作公司的代理发行权。作为香港唯一拥有大量电影制作及全国音像制品批发零售能力的音像制品供货商,中国星确立了享誉全球华语电影制片及发行王国的地位,并与卫星电视签定了香港电视史上最大规模的购片协定。另外,作为美国著名网站“Yahoo”首次与香港娱乐媒体的合作对象,中国星在2000年度与雅虎在双方联名的网上娱乐广播频道中播放华语电影及电视节目,深受好评。自90年代开始,中国星集团致力于电影制作且佳作不断。旗下的一百年电影有限公司,更召集香港知名导演,拍摄出《野兽之曈》、《蜀山传》、《河东狮吼》、《恋上你的床》等优质影片,去年的《大块头有大智能》更在香港金像奖上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 代表作:《瘦身男女》、《江湖告急》、《恋上你的床》、《大块有大智能》、《忘不了》 2004年计划:《窈窕淑女》、《柔道龙虎榜》、《龙凤斗智》、《国产凌凌久》、《父亲大人》、《小白龙》 寰宇电影 所属集团:寰宇国际集团 成立时间:1986年 代表人物:林小明 发展历程:1986年,林小明先生创立了寰宇激光录像有限公司,当时只是一间以VHS及LD制式发行电影的小型录像发行商。在意识到国内娱乐行业之庞大潜力,早于1995年已透过转授电影版权予国内音像出版社,藉此建立新的发行网络。1999年建立光盘复制厂房。如今寰宇国际集团已经是一家以经营录像发行、授出及转授电影版权、电影放映、投资电影制作、光盘复制设施租赁及艺人管理为主要业务的综合型国际娱乐集团。由财政年度1999/2000起,寰宇开始投资制作电影,至今已制作超过50部华语片,其中包括成绩裴然及录得票房超过港币6,000万元的《少林足球》,此片亦成为香港历来最高票房的华语电影,并拥有超过2,500套电影节目的庞大电影库。 代表作:《少林足球》、《双雄》 2004年计划:《旺角黑夜》、《重案黐孖GUN》(暂名)、《你有你、我有我》、《死亡写真》、《出租男人》、《神经侠侣》、《三岔口》 美亚电影和天下电影 所属集团:美亚娱乐资讯集团 代表人物:李国兴、唐庆枝等 成立时间:1997年 发展历程:美亚电影制作公司和天下电影制作公司均所属为美亚娱乐资讯集团。美亚娱乐资讯集团1984年成立,前身为美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亚洲区内电影制作及影视产品发行的领导者,电影制作是其集团四大核心业务之一。至1993年至今美亚电影制作公司和天下电影制作公司已制作约80出电影。更借助其拥有的跨越全球各大华人地区的庞大而完善的发行网络,实行制作拍摄、发行音像于一体的方针。此外,美亚还通过多种合作方式与内地主要电影制作单位上海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过多部电影。 代表作:《朱丽叶与梁山伯》、《目露凶光》、《高度戒备》 2004年计划:《爱作战》、《新扎师妹3》 银河映像 成立时间:1996年 所属集团:银河映像控股集团 代表人物:罗守耀(主席)、杜琪峰 发展历程:银河映像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电影制作公司,致力为各电影商提供全面性的电影制作服务。自1996年成立至今,拍摄出二十余部精彩绝伦的电影作品,不但大大开阔了观众的视野,更确定了银河映像独特的影片风格。银河映像的主要业务是向各电影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电影制作服务,包括前期制作、拍摄工作及后期制作等。银河映像身为业内最多的制片公司之一,对品质的要求从未松懈,讲求严谨的成本及品质监控,加上其杜琪峰、韦家辉等电影专业人士与丰富的制作经验,得以成为知名电影公司委托制作首选。 代表作:《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暗战》、《枪火》、《孤男寡女》、《钟无艳》、《PTU》、《大块头有大智能》 2004年计划:《大事件》、《柔道龙虎榜》、《龙凤斗智》 泽东电影 所属集团:泽东电影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1992年 代表人物:王家卫 发展历程:泽东电影有限公司是由知名导演王家卫所成立,公司宗旨是致力于生产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质量影片。泽东公司在电影制作上相对而言是一个产量低的小公司,本着精雕细刻的态度一年半左右推出一部影片,从93年第一部贺岁片《东成西就》开始,之后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等,均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到2001推出《花样年华》以后,泽东公司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发展战略也更加趋向于多元化格局,计划涉及广告、电影,还有音乐制作方面。明星战略也是泽东公司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名下签约艺人有梁朝伟、张曼玉、巩俐等,这两年更是力捧新人,签下了台湾艺人张震、范植伟以及内地的董洁。泽东公司的精品、明星战略路线在起伏跌宕的香港电影发展过程中,保持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度水准,其良好的发展趋势令人期待它在未来推出更多更好的电影作品。 代表作:《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 2004年计划:《2046》 嘉禾电影 成立时间:1970年 所属集团:嘉禾娱乐事业有限公司 代表人物:邹文怀 发展历程:嘉禾于1970年由邹文怀、何冠昌及梁风创办,经营的业务范围广阔,包括电影制作,人才管理,电影发行,戏院经营,影片冲印以及电视制作等,曾几何时,嘉禾出品的电影成为香港电影的标志,32年内合共制作过600多部电影,堪称是世上最多产的华语电影制作公司,尤其是一手捧红了动作巨星成龙。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华语娱乐企业,也是亚洲区最具规模的华语娱乐企业集团。但近几年,嘉禾的电影制作数量明显减少,2003年仅《行运超人》一部电影,而是将业务重心转为戏院经营方面。 代表作:《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败家仔》、《帝女花》、《半斤八两》、《A计划》、《宋家皇朝》 2004年计划:—— 东方电影 成立时间:1992年 所属集团:东方娱乐控股有限公司 代表人物:黄百鸣 发展历程:黄百鸣在新艺城电影公司结束后,于1992年创立的电影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影制作及发行,同时亦有经营电影冲印及院线业务。时至今日,集团的电影资料库己经储藏了超过80部电影,在香港电影业占有一定地位。近年,东方电影的拍片势头远不及90年代中上旬的产量,以平均一年三四部的数量来维持电影制作业务,但东方电影冲印厂则是香港业务最繁忙的,每年香港电影有近八层在该厂冲印。 代表作:《家有喜事》、《97家有喜事》、《半生缘》、《夜半歌声》 2004年计划:《玄兵传奇》 邵氏兄弟电影 成立时间:1958年 所属集团: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代表人物:邵逸夫 发展历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1958年在港成立,在成立其后30年间,几乎垄断香港电影业,影响至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电影的黄金期,不但影片享誉国际,更培养了李翰祥、张彻、楚原、胡金铨等香港电影著名导演。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演员、导演外流,及制作超支等因素导致其停止影片制作,全力发展TVB电视业,在电影圈处于引退状态。1999年,马来西亚的UsahaTegasSdnBhd财团购买了邵氏760多套电影的版权,成立天映娱乐公司开始修复并发行以每月10-20部的速度发行,预计到2007年全部发行完毕。而邵氏则于前年拍摄了《醉猴》,开始重振电影项目。目前正与中国星合资10亿建造香港将军澳影城。并计划重新签约艺员重拍邵氏的诸多经典影片,如《独臂刀》、《十三太保》、《江山美人》、《少林36房》等。 代表作:《独臂刀》、《梁山伯与祝英台》、《天涯明月刀》、《新七十二家房客》、《刺马》、《大醉侠

阅读全文

与香港有多少家电影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番禺买家电哪里买好 浏览:829
翻新的轮胎怎么认 浏览:591
东莞盈丰家具 浏览:497
网址呗自家电脑给屏蔽了怎么办 浏览:149
綦江沙溪路家电维修店 浏览:334
明式家具八病 浏览:68
家具最便宜在哪个月份 浏览:440
雪而棉家居服 浏览:473
沈阳三星手机特约维修中心 浏览:146
江阴海尔冰箱维修电话 浏览:933
下次要做防水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240
家用电器处理办法 浏览:254
谢瑞麟手链坏了维修怎么办 浏览:657
扫码全自动洗衣机维修视频 浏览:343
苹果维修点潇湘人瑞 浏览:676
城建浦电路 浏览:384
合肥创维电视售后维修电话 浏览:488
维修流量及注意哪些事项 浏览:352
电路板金银 浏览:117
背带牛仔短裤怎么以旧翻新 浏览: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