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摄影静物时如何进行补光照明
静物摄影师最常抱怨照明困难,这确实是任何类型摄影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了4种常用的照明技术,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
每种方法都旨在捕获各种常见主题。这些是花朵,水果和其他图像。
我们将使用各种简单的光源:车窗灯,手电筒和包括台灯在内的几盏灯,以尽量减少套件的使用。
辅助材料,例如用于背景和反射器的布和纸,以及用于为某些特写对象创造均匀照明的微距框,也很有用。
靠窗摆放物品,先在抽屉顶部放一张白纸,以形成无缝图案。拍摄对象应被白色包围。检查照明如何拍摄物体。如果它们会投射阴影,则可以使用反射器。
如果没有反射器,请尝试使用普通的白纸。
■40mm微距镜头;
■张白纸A2;
■反射镜;
反射器有助于去除刺眼的阴影,同时保持良好的照明。此过程因你的相机品牌和型号而异。图像直方图可帮助你调整曝光并根据需要减少曝光,以帮助恢复图像中的最佳时刻。
Ⅱ 室内拍摄产品(静物)布光用常亮灯还是闪光灯
根据拍摄对象、环境等因素综合选择。
在室内拍静物,且光源亮度不错、或有脚架、快门线等配合,补光均匀、且色温已调整正确(在相机上设定白平衡),可以用常亮灯拍摄;
如果静物较大,普通光源无法全部涵盖或亮度不足,建议使用闪光灯,而且最好用多只灯组合的方式消除阴影,并为每个灯安装柔光罩等从而使得光线分散均匀。
1、常亮灯的优点是所见即所得,且光线一般比较分散、柔和,色温低(偏黄)感觉温暖;缺点是亮度低,这样拍摄需要长曝光时间进而容易造成抖动。
2、闪灯主要优点是亮度高,可以防止相机晃动;但光线集中度高(通常是一点爆发)、色温高(偏蓝)、效果不易预测(或手动下不易测光等等)。
3、至于柔光箱,看具体的需求。因为柔光罩是保证曝光均匀用的。一般来讲,产品拍摄是为了让人看清楚产品的性能,所以用柔光罩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您就是为了制造“硬”的感觉,比如形成阴影、局部亮度反差明显,则不必用柔光罩。
(2)拍摄家电静物改怎么选灯扩展阅读
拍摄静止的物体是一种造型行为,布光是让塑造的形象更具有表现力的关键;
我们在拍摄照片时必须面对无数不可预知的外在环境因素,如灯光、布置、清晰范围、拍摄时刻等,而在室内环境里拍摄商品照片则可完全排除这些影响。
室内拍摄静物的五种布光方式特点:
1、正面两侧布光:这是室内静物拍摄中最常用的布光方式,正面投射出来光线全面而均衡,物品表现全面、不会有暗角。
2、两侧45度角布光:使物品的顶部受光,正面没有完全受光,适合拍摄外形扁平的小商品,不适合拍摄立体感较强且有一定高度的物品。
3、单侧45度角的不均衡布光:物品的一侧出现严重的阴影,底部的投影也很深,物品表面的很多细节无法得以呈现,同时,由于减少了环境光线,反而增加了拍摄的难度。
4、前后交叉布光:从物品后侧打光可以表现出表面的层次感,如果两侧的光线还有明暗的差别,那么,就能既表现出物品的层次又保全了所有的细节,比单纯关掉一侧灯光的效果更好。
5、后方布光:从背后打光,物品的正面因没有光线而产生大片的阴影,无法看出物品的全貌。
Ⅲ 拍摄静物时怎么用光
其实拍摄食品也是拍摄静物的一种,既然你提到了食品,那就以拍摄商业食品为例来详细说下吧,希望能供你参考。
首先,还是看一些拍摄技巧和方法吧,后面用实例拍摄来解说:
1.器材
相机像素我认为不是很关键的东西,作为一般普通印刷A3尺寸或喷绘海报0.8米乘1米尺寸,像素在600-800万像素已经足够了,如要求更大尺寸就要选择更高像素相机了。
有一张350万小DC拍摄的食品经常印刷A3尺寸画册使用,没有任何客户提过意见!但不管你用小DC相机、单反相机,120反转片或者数码后背,最好是使用带微距的相机,或微距镜头(尼康105、佳能百微、玛米亚120F4微距都是比较适合的镜头)。
2盏300瓦闪光灯放置 左右,侧光拍摄。
闪光灯正常使用2-4盏300-500W色温在5500左右的就可以了,有人说闪光灯越大越好,我看未必,我朋友曾经使用3盏1000W以上灯光拍摄食品(唯一只能看到图片的高光效果,层次细节一点都没有,食品反光部分的高光让人无法接受)超过600-800W的光线会使图片失去很多细节,食品本身的油水就会反光,太大光源只会起到副作用。
闪光灯上的柔光箱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反光伞也可以,但我实验没有柔光箱效果好)拍摄食品很少有直接打光的,要拍摄一些特效创意备2个猪嘴也是可以的。
三角架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新手,相机镜头带VR最好不过了。
2.道具
说到道具,我感觉食品摄影中道具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不同的菜系、不同的器皿、不同的风格,使用不同的道具;比如:川菜,他是比较有历史文化的菜系,辣椒用料较多,比较适合使用民俗的道具,竹垫、仿古布垫、辣椒、面谱、吉祥小挂件都可以。
而不是像有的摄影师,看见人家用洋酒配鲍鱼拍摄很不错,他摄什么都食品都放点洋酒、红酒在旁边,没有起到道具根本的作用;还有,道具也不是越多越好,正常摆放1-2件就可以了,太多会显得很凌乱,没有主次了;要拍摄如意点的照片,平常还是要多花点人民币采购些精美的道具备用。
3.拍摄用光
拍摄食品大多使用逆反光,后侧的灯光为主光,前方的为辅助光,其他灯光用于补光;使用同样瓦数的灯光时,后面灯光全开,前面灯光调小一半;
在比较反光的食品拍摄时使用左右光,即左右各一盏,但一展灯要强一点,一盏要弱一点,如果2盏灯一样强就会显得光很平,食品没有层次感。布光最主要的原则就是不能让食品、汤水、油汁将灯光大面积反射到你的镜头里。
4.食品拍摄
一般拍摄前还要准备的有红油、白油、喷壶、筷子、勺子、香菜、鲜花草、纸巾;接下来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给食品化妆,除了大酒店大厨比较讲究颜色、造型、器皿,大多普通餐厅不是那么讲究的;
所以做为一名专业食品摄影师一定要懂得食品的基本造型、颜色搭配、器皿使用,而且要研究食品那些拍生的、那些拍熟的、那些拍半成品,有的拍摄要淋油水、有的拍摄要喷水;每道菜要突出它的特色,突出他的主料,而不是有的菜上面放一大堆香菜、葱花,根本突出不了菜式的特点。
下面用实例拍摄来解说:
(2盏柔光/1盏加猪嘴/F11/ 1/100秒拍摄)和大家研究一下夹菜特写的技巧:
1.首先要找个人手比较稳一点的夹菜,或者用橡皮把食品固定在筷子上,再用重物压住固定筷子,原则是不要影响布光;
2.布光一定不能直接打在食品对镜头的平面上,应该从食品对镜头平面两侧打光或者前后侧光,这样有油或水的食品才不会反光,比较有质感些;
3.为了突出食品新鲜,可以喷水、淋油之后马上拍摄,甚至摸上一些调料、烫汁;
4.拍摄角度根据镜头来调整,我一般在25-40度位置较多;
最后提醒大家,夹起来食品的背景颜色一定不要和食品太接近,最好配搭有点反差的背景!
最好特别提醒大家,拍摄是菜式摆放的角度也很讲究的,有的菜正面拍会有反光,侧面拍就不会反光,灯光也会根据菜式造型、角度有所改变。尽量让师傅们现做现拍,尽量把每道菜式最漂亮的的那几块放在上面。
Ⅳ 请问拍摄家电产品需要什么摄影灯
这块头应该是冰箱、柜机空调一类的东西吧,两个灯(布置在左右两侧)就可以,不需要拍摄俯视的角度。
对于控制光不是很熟悉的话,还是选择常亮等比较好,柔光箱选择大型的长方形灯箱比较适合。多数常亮等都是自带功率调节功能的不用额外附加功率调节装置。一般卤钨灯寿命在1000到3000 小时,氙气灯约5000小时左右,如果拍摄量很大可以考虑选择LED灯具(100W的LED等亮度基本和1000W的卤钨灯相当)。
Ⅳ 关于静物摄影的灯光问题。
1、静物拍摄的前期准备:通常静物拍摄,黑色和白色的背景占据多数。如果将黑色作为背景,至少需要2块黑色的布料,然后将它们叠成一个立方体,边角可以用铁丝支撑,这样比较稳定。
2、灯光的选择:需要两个(最好三个),一个作为主光源,另外一个作为副光源。灯泡最好是白炽灯泡,亮度均匀,主光源灯泡功率80W就可以,副光源在30~40W之间,如果实在找不到白炽灯泡,节能灯也可以,但一定要预热10分钟左右,灯光亮度稳定之后,就可继续下一步。
3、光源位置的选择:光源的位置很有学问,像什么侧光、侧逆光等等,而我们在实际拍摄中,光可以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等几种。在很多爱好者的印象中,光线越复杂越好,喜欢把所有光都照射到被摄物体,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不但不能体现光出层次感,相反会给人留下乱糟糟的感觉。正确的布光方法,应该注重使用光线的先后顺序,首先要重点把握的是主光的位置,然后再利用辅助光,来调整画面上由于主体的作用而形成的反差,突出层次,控制投影。主光的位置可以在最前方,也可以在顶部,辅助光则可以在四周,甚至在底部,这是根据相机的位置在进行调整的。
4、摄影器材的选择:如果有数码单反相机的话,那当然是最好了,配上一个100mm的微距镜头,出片的效果非常棒。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由于微距镜头景深非常难控制,焦点只要稍微一移动,很可能就会出现画面模糊或者跑焦的情况,所以最好配合曝光锁来使用。如果是普通消费级的数码相机,焦端最好在80mm左右,也就是在2倍光学变焦那个区域,因为这个镜头的焦段畸变比较小,镜头色散控制的很好,需要对细节进行捕捉的话,可以打开微距挡,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影响光源。
6、摄影构图:静物构图的要求很简单,可以适当的找一些小的装饰品来和主题遥相呼应,打破画面的单调,当然,这还是需要光源的配合。在曝光方面,由于使用了辅助灯,可以采用中心重点测光和点测光,这样曝光准确,光影的效果比较容易出现,特别拍摄玻璃制品的时候,不容易过曝。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就是,由于辅助光的存在,玻璃制品容易反光,这时候就需要在镜头前面加一块CPL镜片。
Ⅵ 只是单纯的拍摄静物(一般用来拍摄箱包之类的东西)要用什么样的灯具呢
可以选择常亮灯或者闪光灯。这两种灯各有所长,需要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常亮灯的优点是所见即所得,且光线一般比较分散、柔和,色温低(偏黄)感觉温暖;缺点是亮度低,这样拍摄需要长曝光时间进而容易造成抖动。
闪灯主要优点是亮度高,可以防止相机晃动;但光线集中度高(通常是一点爆发)、色温高(偏蓝)、效果不易预测(或手动下不易测光等等)。
Ⅶ 摄影静物时应如何打灯光
2盏300瓦闪光灯放置 左右,侧光拍摄。
闪光灯正常使用2-4盏300-500W色温在5500左右的就可以了,有人说闪光灯越大越好,我看未必,我朋友曾经使用3盏1000W以上灯光拍摄食品(唯一只能看到图片的高光效果,层次细节一点都没有,食品反光部分的高光让人无法接受)超过600-800W的光线会使图片失去很多细节,食品本身的油水就会反光,太大光源只会起到副作用。
闪光灯上的柔光箱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反光伞也可以,但我实验没有柔光箱效果好)拍摄食品很少有直接打光的,要拍摄一些特效创意备2个猪嘴也是可以的。
三角架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新手,相机镜头带VR最好不过了。
Ⅷ 如何选择摄影灯
如何选择摄影灯
如何选择摄影灯,如果摄影意味着用光写,那么照明装置就是摄影师的笔。我们经常说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光对任何照片都是必不可少的,以下分享如何选择摄影灯及相关资料。
1、led补光灯
目前常亮灯采用led作为光源,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强度高,低能耗等特点,并且LED的故障率低,寿命极长,每个LED颗粒大约有几万小时的寿命,建议选择贴片led,led数量越多,亮度及功率自然越大。
考虑到不同的使用场景,建议选择能在3000k-6000k之间调整的双色温,比如产品图片拍摄就要用到接近自然光的5400k色温。
2、色温
色温是购买摄影灯时需要重点了解的一项指标。考虑到不同的使用场景,建议选择能在2500k-6500k之间调整的双色温,比如产品图片拍摄就要用到接近自然光的5400k色温。摄影灯的色温变化,可以让拍摄更具乐趣和创意。
3、显色指数
CRI指数所体现的即是光源的显色性,这决定着光源能否更真实地还原物体的本质颜色,建议选择≥95的显示指数,显色指数越高,拍摄效果越好。
4、其他参数
供电参数:有条件的直接上锂电池/适配器的双供电模式
散热性能:LED灯工作时温度高是通病,散热不及时会大大降低LED灯的使用寿命
远程遥控:这个功能作为可选,操作面板是否简洁明了也很重要
兼容性:好的常亮灯具有1/4"通用热靴插口设计,可搭相机、摄像机、三脚架等。
无论是日常中的自拍、生活趣味瞬间的抓拍又或者是专业的产品拍摄,要想拍得好,摄影灯可以说是个不可或缺的器材。
最后大家在选择常亮摄影灯的时候,要秉承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原则,尽可能选择品牌器材,如果生产企业没有正规资质,就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首先我们来说说闪光灯
闪光灯是我们按动快门的一刹那发出非常强烈的光线,我们一般通过闪光灯面板或者引闪器来控制光线。
好的闪光灯可以拥有更高的同步速度,与更快的回电能力配合我们的连拍。
如果说我们想提升画面的质量,相比升级相机与镜头,闪光灯可以说是最便宜的一个配件了。
接下来说说常亮灯
常亮灯顾名思义就是一直亮着的摄影灯,比如影棚使用的照明灯源,一般附带调整色温的功能与染色模式。一般来说使用的是LED灯珠,亮度稳定。
如果说我们只需要一些大面积的照明的话,用于拍摄视频面部补光,那么选择常亮灯即可。
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控制光线我们可以选择闪光灯,其拥有丰富的配件支持我们进行创作。
一般来说闪光灯的亮度高于常亮灯,同时寿命也高于常亮灯,对于只拍摄照片的用户来说可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频闪灯与连续照明灯的区别:
1、闪光频闪灯:带有一直打开的内置低功率造型光,用来让你知道频闪灯发出的闪光会打在哪里,在昏暗的影棚中造型灯也很有用,因为相机的对焦系统需要足够的光线。
2、连续照明灯: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的光源。对于初学者来说,连续灯通常更容易使用,因为可以实时看到灯光,而不是时刻调整(但是,某些频闪灯在设置灯光位置时确实有连续模式使用)。
Tips:拍摄静物,使用连续照明灯好用,但对于好动的物或者人,建议使用频闪灯,因为频闪灯几乎可以自动地凝固动作。
使用一盏灯还是多盏灯?
很多人一开始就搞很多灯,但是,说实话,这通常是一个少即是多的领域。从只使用一盏灯开始,当你对光线的质量和位置感到满意后,如果你认为需要增加第二盏灯(也许是发型光,也许是背景光),那么先关掉第一盏灯,在重新打开第一盏灯之前调节第二盏灯直到达到你所需要的效果。这样做的时候,不要忘记第一盏灯的效果(记住,美丽的窗口光往往来自一个窗口)。因此,布光的时候每次只开一盏灯,这样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柔光箱,越大越好
柔光箱越大,光线就越柔和,光线的包裹也更好,而且这会使同时照亮多个主体变得容易很多。
频闪灯功率越高越好
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我们只使用影棚频闪灯的1/4或者更低的功率。这是因为我们总是把灯放在离拍摄对象很近的位置(柔光箱离主体越近,光线越柔和漂亮),如果把灯开得明亮一点,就会太亮了。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让灯在最低功率设置下工作,很少有机会用到频闪灯提供的最大功率。
把更多的钱花在修饰配件上而不是灯上
和“把更多的钱花在镜头上而不是相机上”类似的忠告,也适用于闪光灯。所有的闪光灯在开启的时候都会发出明亮的闪光,昂贵的、便宜的、影棚频闪灯、热靴闪光灯,基本上的作用都是产生明亮的闪光。因此,把更多的钱花在修饰配件上-柔光箱和用来调整和修饰光线的.配件-而不要花在“明亮闪光”制造机上。
影棚中常用的各种灯光器材与修饰配件
1、主灯-主光-将主题最亮的部位打亮,是摄影时最主要的光源。
2、辅灯-补光-主题暗部补光之用,在控制光比时调节光比强弱的辅助光源。
3、背景灯-背景光-属效果光之一,打亮背景区域,否则主题与背景缺少光域与层次感,而且会产生背景阴影。
4、发灯-发光-属效果光之一,使头发与深色背景分离,唯背景是浅色系时不适用。
5、聚光效果灯-背景光主题光-制造强光特效,如果插上特制形状的插片,可得到不同形状的光影效果,经常用在制造背景光影时。
6、其他效果灯-效果光-其他亦有使主题轮廓凸显的“背面光”等效果灯,使用技巧与功能视摄影师的需求而定。
在打光时,为了改善各灯光的光质与色彩,如直射光改变成散射光,或改成光束集中的聚光等光质,可以使用灯光的附属设备,例如利用反光伞、无影罩、四叶遮板等设备来改变不同的光质。其重点设备及功能如下所述
(1)反光伞:将反光伞装置于灯光前,利用此伞的反打功能,将裸灯(无任何遮蔽物的灯)转变为跳灯(有反射物的灯),这种形式的打光法,使光质变成散射光的性质,从而得到较柔和的光质。常装于辅灯或主灯上。其材质有银色或白色的,但以白色较为常用,光质较柔和。
(2)无影罩:无影罩是最简便而直接的散射光转换装置。其作用是将一半透光的白布制成灯罩,直接套于灯头,直射光经过这块布罩,便扩散为散射光的光质,操作简便,是摄影棚最重要且普遍使用的改变光质的设备。
常用于主灯或辅灯上,其尺寸有大有小,可依摄影师的拍摄目的选购。
(3)尖嘴罩:是与无影罩功能相反的装置,这种类似猪嘴巴的漏斗形圆筒,装设于灯头前时,会将裸灯的光更集中地导引于投光处,形成聚光的状态,是发灯聚光效果最常用的导光设备。
(4)四叶挡光板:此为多功能用的配备。其外形为一个由四个活动遮片组合而成的罩子,可以依叶片所开的大小孔径而得到大范围或者是小范围的照明,是改变照明范围的最佳创作设备。还可以利用其插孔插上任何色片,而得到色彩改变的色光。操作简便迅速,是很重要的多功能设备,常用于背景灯的变化。
(5)色片等其他配件:色片即为能改变灯光颜色的有色透明片,其材质为塑胶材料,摄影师可依自己的喜爱而更换。另外还有描图纸等减光材料,可参考各材料厂商的说明书,并依创作者的摄影内容来充分利用,达成采光设计不同的效果。
搞清楚这些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摄影灯光器材。
Ⅸ 室内静物拍摄的灯光选择
摄影棚灯光软件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J04eUfI8WH_eDpOgqu7NIQ
摄影灯光是指在摄影时为取得完美特定效果而采用物理方式对灯光做出的调整。大光度容易产生大景深和清晰影像的效果;小光度则容易产生小景深和模糊的运动影像效果。
Ⅹ 拍静物选哪种摄影灯好要几盏
专用的日光灯和大型闪光灯都可以.
用半透明的静物台或者静物罩拍都好.
静物罩可以有效的防止物体表面反射杂光,使受光均匀.
灯最好3个以上,保证均匀度,也可以调节出细微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