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辽宁宏都律师事务所怎么样
辽宁宏都律师事务所,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辽宁宏都律师事务所更多信息和资讯。
❷ 秦皇岛市统计年限
可以去秦皇岛市统计局网站查看统计数据。
2010年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4-20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机遇与挑战,紧紧围绕旅游立市战略,以稳增长、转方式、惠民生为主线,突出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一、综合
经济增长继续稳步提升,呈现出“高开稳走”态势。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0.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增幅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6.42亿元,增长5.8%,增幅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6.31亿元,增长14.5%,增幅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7.75亿元,增长11.8%,增幅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之比为13.6︰39.4︰47.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48.2%和47.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195元,比上年增长11.7%。
财政收支呈现量增质优的特点。全部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增幅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2.02亿元,增长27.9%。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实现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33.2%、42.4%和80.1%,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5.4%、29.5%和6.1%。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5.62亿元,同比增长30.5%。财政支出向重点领域倾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重点保障,实现了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22.2%、24.4%、21.0%、31.1%和26.7%和2.9倍。
物价水平趋于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保持了温和上涨的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2.7%,涨幅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五涨三降”格局。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8%,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56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和制造业产品需求增强等因素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大幅上涨。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同比上涨7.2%,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8%,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9.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上涨,全年涨幅达3.9%,其中饲料价格上涨12.7%,农用机油价格上涨13.9%。化肥价格下降3.0%。全年房价在波动中上扬,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4%,涨幅较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8.0%,新建非住宅价格上涨2.4%,二手住宅价格上涨5.0%。
二、农林牧渔业
全市各级紧紧围绕“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新民居战略和农业“六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27.30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农业生产形势平稳。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4.7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粮食总产量达到86.82万吨,同比增长5.8%。蔬菜生产形势喜人,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40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72.53万吨,比上年增长7.5%,成为农民收入重要的增长点。畜牧生产扎实推进,水产养殖稳中有升,全市主要农畜产品实现较快增长。
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全市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业生产条件、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95.04万千瓦时,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9.93万公顷,机播面积7.18万公顷,机收面积4.12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3.45万公顷。把新民居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规范运作,强力推进。全市今年共启动新民居建设片区104个,涉及行政村323个。
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扶优做强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正大集团与抚宁县百万头生猪项目、青龙中红三融肉鸡深加工项目、秦皇岛六和绿康饲料有限公司项目、昌黎县同和皮草有限公司项目、河北宏都实业集团标准化生猪繁育场项目等。至年末,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68家,比上年增加28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6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4.9%。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76个,合作社成员5.25万人,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6.3亿元,带动农户23.2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7.24%。
造林绿化成果显著。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919公顷,零星植树405万株,新增育苗面积80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98%。林果花桑产业稳步发展。全市实现林业产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干鲜果品总产量79.67万吨,新发展以核桃、板栗、樱桃等特色果树5.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1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幅同比提高6.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83.29亿元,增长17.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实现较快增长,轻工业回升缓慢,全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33.25亿元,增长20.0%,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0.04亿元,增长5.5%。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长18.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3.1%。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全市重要战略支撑产业得到精心培育,全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4.00亿元,增长24.5%,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9%。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新产品推出力度加大。2010年,玻璃制造业中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平板玻璃产量仅比上年增长0.4%,而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等深、精加工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分别增长27.0%、38.1%和71.0%;钢铁产业中耗能较大的生铁、粗钢等初级产品产量降低,分别比上年下降6.5%和14.1%,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成品钢材产量增长37.9%。在列统的8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53种,占66.3%。
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3.42亿元,同比增长10.6倍;实现税金总额29.75亿元,增长18.0%。亏损企业明显减少,亏损企业数比去年同期下降29.4%,亏损总额显著下降,同比减少41.6%。
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43.94亿元,增长22.3%。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0亿元,比上年增长61.7%。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89万元/人,提高26.3%。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00.8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27.8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1.4%和5.6%。
四、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交通物流和城乡客运较快发展。全年谋划实施公路建设26项,完成项目投资4.02亿元。截止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85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8公里。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2261万人次,货运量完成4164万吨,同比增长24.8%和15.4%;港口吞吐量完成2.59亿吨,同比增长5.3%;集装箱运量达到33.98万箱,比上年增长2.8%。民航事业加快发展。航空运输能力增强,积极培育山海关机场航班航线,全年累计开通航线11条,运输飞行2848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20.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倍;完成货邮吞吐量256.7吨,增长33.2%。北戴河机场完成可研咨询评估报告,机场总规划和初步设计通过专家预审,机场综合业务楼开工建设。
私家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全市年末拥有民用汽车28.82万辆,比上年增长23.3%。其中私家汽车保有量达到23.76万辆,比上年增长29.6%。
邮电通信平稳发展。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全年邮政发送函件642万件,比上年增长31.9%。特快专递150万件,增长13.8%。报刊4196万份,增长10.9%。全市电信业务总收入21.86亿元,增长7.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80.22万户,比上年新增37.34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39.53万户。
深入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坚持全市、全年、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旅游业成为一大亮点。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84.68万人,比上年增长13.5%;景点门票收入3.81亿元,增长10.1%;旅游创汇13021万美元,增长11.0%;旅游总收入147.38亿元,增长16.0%,旅游人数和收入再创历年最好水平。年末全市星级饭店65家,A级旅游景区25家,其中4A以上景区14家。旅游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旅游立市百项工程全面启动,57项完工;旅游标准化建设成绩斐然,我市被列为国家城市休闲服务标准化试点验证城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休闲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我市荣膺2010最佳休闲城市、中国特色休闲城市、2010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称号。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5.74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9.67亿元,增长24.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07亿元,增长4.5%。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分别完成投资128.67亿元和120.26亿元,增长84.0%和27.3%。
项目建设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项目建设(不含房地产)投资完成289.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7.2%。全市在建施工项目1453个,同比下降15.6%,其中年内新开工项目1155个,增长0.6%,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88个,增长63.0%。承秦高速、秦抚快速路、中铁山桥大跨境桥梁钢结构及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南戴河国际森林体育俱乐部、秦皇岛栖云山旅游公司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7亿元,比上年下降38.7%;第二产业投资106.63亿元,下降23.9%,其中工业投资104.41亿元,下降24.9%;第三产业投资301.57亿元,增长61.7%。主要工业行业投资中,占比重较大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23.52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17.41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1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主要投向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6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65.97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7.74亿元,三个行业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高达77.6%。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98亿元,同比增长18.3%。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汽车以旧换新”工程推动乡村消费市场日渐活跃,与城镇消费市场呈现共同繁荣的格局。全年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9.95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03亿元,增长15.6%。
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新型消费需求不断涌现,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住房、汽车、金银珠宝等高档商品越来越多进入居民消费领域。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9.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33.0%,家电类商品增长22.8%,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长31.0%,是拉动社会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市场建设创三个历史之最。全市共有市场建设项目21个,其中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大型建设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额12.24亿元。以香港彩龙批发市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英国特易购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的投入运营为标志,创引进商贸流通业项目之多、投资总额之大、规模之高三个历史之最,极大地提升了全市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和档次。亿元以上大市场项目进展顺利。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A区主体工程已完工,抚宁千奥物流中心项目进展顺利,旭日家居广场项目自年初开业以来运营状况良好。全年商品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14个,市场成交额114.74亿元。
七、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实现平稳增长。积极组织参加了香港经贸洽谈会、廊坊经贸洽谈会、北京•秦皇岛周和天津•秦皇岛周等多项大型招商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全年外商直接投资4.97亿美元,同比增长8.7%,超额完成了省市目标。增资项目成为到位外资的主要支撑,全年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项目9家,增资项目6家,到位外资4.50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达90.5%。全年引进市外资金108.78亿元,增长37.2%。
对外贸易缓慢增长。2010年以来,全市对外贸易在上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5.09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18.84亿美元,增长16.5%;进口16.25亿美元,下降4.4%。从出口产品看,煤炭、轮毂、钢铁为三大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比重分别为16.8%、15.5%、10.4%。从出口市场看,对亚洲市场出口仍占较大比重,出口额达12.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5.5%;美国、东盟、欧盟出口额分别占16.4%、7.4%和6.7%。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完成14.7亿美元,增长15.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8.2%;加工贸易出口4亿美元,增长18.2%。黄大豆、铁矿砂、钢铁为三大主要进口商品,分别占进口总额的34.8%、16.5%和7.1%。
对外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今年全市获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境外投资企业6家,总投资3233万美元。新批对外承包工程企业3家,获批省级外派劳务专业基地1家。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新签合同7份,新签合同额26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800万美元;外派劳务人员1644人,期末在外1900人。
八、金融、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金融机构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均衡适度增长。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24.02亿元,比年初增加220.0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0.27亿元,新增123.7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36.46亿元,比年初新增139.2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67.42亿元,新增86.6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04.0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896.02亿元,分别比年初新增215.84亿元和165.60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各类保费收入45.01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93亿元,增长43.8%;人身险保费收入34.08亿元,增长15.3%。保险赔款支出9.5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财产险支出4.84亿元,增长8.3%;人身险支出4.71亿元,下降7.5%。年内新增保险公司3家,累计达37家。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全年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为3170万元,同比增长64.7%。有252个项目获得国家、省立项,支持经费达3420万元。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28项;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4项成果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奖。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截止年末,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4家。创新平台建设更加完善,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服务平台建设更加完善,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建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1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178件,增长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78件,增长17%;授权专利927件,增长55%;全市企业共申请专利533件,占专利申请总数的45%,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成为专利申请主体。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工程扎实推进,2010年规划新、改、扩建项目学校51个,撤并中小学校(含教学点)64个,完成13个农村学区建设任务。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83所,在校生13.47万人;普通小学471所,在校生16.9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765人;各类幼儿园178所,在园幼儿6.13万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9%和99%;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6.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年末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9所,在校生达到26357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36.8%。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大幅提升,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3所,在校生达到14.04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设施建设提升年”活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8个,文化站101个,公共图书馆6个。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市玻璃博物馆项目已经进入布展设计深化阶段,市综合博物馆项目稳步推进,市大剧院和美术馆项目谋划启动,青龙满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已经建成开放,卢龙县文化艺术中心已完成主体设计。继续开展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实现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全覆盖。年内在农村共放映公益电影27456场,观众近500万人次。以打造文化品牌为核心任务,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体系。大型现代评剧《家住长城头》在第三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河北省选拔赛中荣获剧目一等奖。相声《两乡情》荣获文化部全国群文系统优秀作品奖,原创动画片《中华小岳云》荣获金鹰奖,动画片《孟姜女》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同时大力提升《海上生明月》、《海誓·南戴河》、《天下·山海关》、《孤竹浩歌》等大型品牌文艺演出项目,初步形成了代表秦皇岛市文化形象的剧目品牌集群。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启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全市3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全市累计为19.6万农村居民和24万城市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医疗卫生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666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7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4个,乡镇卫生院75个,疾病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385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2973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769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6337人,注册护士4516人。加强新农合监管,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140元,最高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全市农民有187.96万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3%。
体育事业实现良好发展。突出以“休闲之都,训练之城,体育强市”为内涵的体育名城创建工作,举办了第六届世界徒步大会、中国国际瑜伽大会、全国门球锦标赛、全国少儿跳水锦标赛、第六届北戴河轮滑节、第五届北戴河铁人三项大赛、省运会场地自行车、省运会跳水等众多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加快民心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全民健身工程。全年共完成192个行政村的健身路径安装,其中:国家级25个,省级116个,市级51个。举办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60余个单位和部门20万人参与活动。积极参加各项赛事,夯实竞技体育发展基石。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项比赛中获得金牌41枚,银牌35枚,铜牌44枚。
十一、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118元,比上年增长10.7%,人均消费支出10948元,增长5.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727元,增长10.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0%。农民人均纯收入6214元,增长12.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70元,增长23.5%。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3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08平方米,增长1.5%。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
以统筹城乡就业为抓手,努力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截止年末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5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之内。以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为目标,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参保面持续扩大,将多种所有制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及“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了参保范围。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截止年末,全年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2.79万人,机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0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2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1.6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5.2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5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22万人、0.35万人、2.08万人、2.12万人、4.99万人和0.46万人。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51万人,占应参保人数96.0%。全市有1.37万人次参保居民报销了医疗费用。
社会救助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秦皇岛市获得全国首座“最具爱心城市”的荣誉称号。出台了《关于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同步增长机制、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工作预案》,全面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全年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人数6.08万人,累计兑现最低生活保障金10143.2万元。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人数11.27万人,累计兑现最低生活保障金7230.6万元。加强对低保边缘家庭的临时救济,全年发放城乡特困临时救济金106.6万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城市医疗救助标准提高到1万元,农村提高到5000元。救灾救济工作运行良好。2010年,在遭受了严重的旱灾、风雹灾、洪涝灾等灾害的情况下,为有效保障灾民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全市安排使用救灾救济款物达1019.4万元。福利事业平稳发展,截至年末,全市供养五保对象12349人,其中集中供养2020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有34个,床位4615张,收养2535人。福利事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235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募集公益金3138万元,其中赈灾公益金1180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全年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54天,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四个县城(镇)空气环境质量继续得到改善。主要饮用水源洋河水库、石河水库和桃林口水库全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分区要求。强力实施污染减排“71030”工程,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18万吨,比上年削减5.92%;二氧化硫排放量6.45万吨,比上年削减0.4%,“双三十”和“71030”单位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目标。全面完成“七河”污染治理工程,贾河、饮马河、人造河等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北戴河区海滨镇和戴河镇通过了国家级环境优美城镇验收。青龙双山子镇和八道河乡、山海关石河镇和孟姜镇、海港区东港镇和西港镇、抚宁南戴河镇等乡镇编制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城镇规划,即将通过省级环境优美城镇验收。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推进“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强基工程”,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受“2.24”粉尘燃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全市安全生产主要指标数据较上年有所增加,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59起,事故中死亡183人,受伤202人,直接经济损失2217万元。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结果,待统计局正式统计年报公布后,即以正式年报数据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❸ 湖北宏都实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湖北宏都实业有限公司是2002-11-07在湖北省荆州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荆州市江津西路288号16楼。
湖北宏都实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10007446026532,企业法人龚光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湖北宏都实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房屋出租,物业管理及酒店管理;房地产开发销售(凭相关资质经营);自有房屋销售;建筑装饰装潢工程投资;汽车美容、装饰;汽车配件、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纺织、服装、鞋帽、建筑材料、百货、办公用品、体育用品、家电、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销售;从事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在湖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852556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760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湖北宏都实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❹ 宏都·尚城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买
楼盘名称:漳州宏都·尚城
城市:漳州
楼盘位置:丰山镇(华安经济开发区)人民路
开发商:漳州宏都投资有限公司
产权年限:70年
建筑类型:板楼,塔楼,多层,高层,超高层,
公交线路:九龙兴城(公交站):华安开发区专线;湖坪村(公交站):20路;华安开发区专线;九龙兴城(公交站):20路;新长城(公交站):20路;华安开发区专线;华安正兴(公交站):华安开发区专线;丰山(公交站):20路;丰山镇政府(公交站):华安开发区专线;玉兰(公交站):20路;新社(公交站):4路;20路;金沙(公交站):20路;
其他交通方式:驾车:市区顾客可乘华安经济开发区专线到桥头公寓,也可乘4路车到达华安经济开发区。 距厦门46公里,距华安县城50公里,距漳州市区15公里,离厦成高速华安经济开发区互通口仅4公里,漳永高速、福广高速等也经过华安经济开发区。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50342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30%,共20栋楼,停车位地下259,地上172
周边配套:交通:丰山客运站 银行:邮政银行、农村信用社 医院:丰山卫生院、 学校:丰山小学、华安三中 其他:菜市场 地中海园林,繁华静谧兼得。 漫步传承地中海式园林,景观层次分明,林荫小道,亭台水榭立体景观目不暇接,生活每一步都悠然自得。 借鉴地中海园林经典元素,景观设计恢弘大气,园林建筑对称交融,细节布景精美雅致。 超卓、恢弘钜作映射大城风华! 特色水景、儿童娱乐场、风情雕塑小品、林荫小道等法式风情园林为您所享; 徜徉在鲜氧与绿意之间,静听虫鸣,保留原味的自然情趣。构建顶端生活平台,诠释漳州北居住时尚。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搜狐焦点网,为您提供房产信息,房产楼盘详情、买房流程、业主论坛、家居装修等全面内容信息
❺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的组织架构
公司自2005年8月起,全面建立事业部制经营管理模式:
1、家用空调事业本部:多年以来,扬子家用空调以优异的品质和完善的服务享誉海内外,早在1995年8月,扬子空调在安徽省机械行业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997年,扬子空调获得德国GS认证和欧盟CE认证;2002年,扬子空调全系列产品均通过CCC强制认证,并全部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2002年扬子空调自行研发的环保空调(R410A)成功登陆欧洲;2003年,扬子空调和上海交大国家纳米实验室进行了纳米应用技术的合作开发。目前,扬子空调国内销售网点数量已达10000多家,售后服务网点5000多个,网络分布遍及全国各地。
扬子家用空调事业本部始终遵循节能环保的产业政策导向,大力开展直流变频技术、新型冷媒技术、高能效技术、减振降噪技术等新型节能环保技术的成果转化与应用,目前,这些新的技术和产品已经陆续推向市场。2008年9月,扬子空调率先停止了5级能效空调的生产,并将3级能效以上的产品作为推广销售的重点;11月,扬子空调会同中国制冷工业协会率先召开了以“节能减排、共同行动”为主题的节能技术发展论坛,积极呼吁空调行业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大力推广高能效空调。
2009年,扬子空调在国家推广家电下乡的两轮招标中均以高分一举中标,并创造了两个全国唯一:首轮唯一的中标柜机(扬子45LW/D柜机)和次轮唯一中标的2级能效3HP柜机(扬子7020LW/D柜机)!09年5月,在全国“惠民工程” 推广高能效空调项目中,扬子空调全系列产品、二百多个型号成功入围!家电下乡和惠民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国内空调行业的竞争格局:在国家商务部最新统计的下乡和惠民产品销售排行榜上,扬子空调已跻身全国前六名之列!
09年9月,在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2009-2010中国空调行业高峰论坛”上,扬子家用空调囊括“09年度家电下乡最畅销空调”和“09年度节能惠民工程先锋奖”两大荣誉!
2、商用空调事业本部:2002年底,扬子空调总公司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滁州扬子必威中央空调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商用、户式中央空调和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等系列产品的大型企业。短短几年时间,商用事业本部已研发和生产出20大系列商用及户式中央空调产品、15大系列热泵热水器产品,各类产品品质精良,运行经济,并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数百个优质样板工程,成为国内商用空调领域的主流品牌。
目前,扬子中央空调的模块式系列机组已经涵盖了风冷热泵、变频、热回收、多机控制等各类产品范围,并以高效经济、性能稳定等优势成为该领域的全国销量冠军;新型风机盘管、智能化螺杆式机组、变风量机组、双能源机组、空气源热泵机组、数码涡旋系列机组、全热交换机组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综合性能优异的产品得到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2005年,商用空调事业本部成功开发出我国第四代创新型的热水供应设备-----“普利斯特”系列空气热水中心产品,并于当年获得“安徽省节能创新型产品”称号。“普利斯特”空气热水中心是利用逆卡诺热泵技术原理,为家庭、宾馆、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提供温度在60℃左右舒适性热水系统,该产品综合能效比可达到1:4以上,大大节约了能源的消耗。该产品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传统的热水供应方式,是热水供给市场的根本性创新与突破。2007年,该事业部作为热泵热水器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制定了中国热泵热水器行业的第一部国家产品标准。
2007年,扬子中央空调同瑞典国家能源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的水(地)源热泵系列产品已投入批量生产,该项技术属于国家级节能新技术项目,通过地埋管技术,利用地下土壤、地下水的恒温热能进行热交换,还可利用地表水、工业废水等水源进行热交换,运行费用同比下降30%—40%。该产品先后获得省市级、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称号,得到了省级专项技术资金的奖励。08年10月,安徽省建设厅对该项目进行了技术和应用的鉴定,在全国范围内作为创新性节能产品进行重点推广。
另外,商用空调事业本部还下设工程安装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大型中央空调工程、热泵热水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监理,具有国家二级资质;事业部还成立了工程设计研究所,专业从事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
3、农业人工环境事业部:为农业种植业提供专用的人工环境控制设备。通过专用空调设备对诸如食用菌等农作物的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空气洁净度进行有效控制,使得菌房的内部空间环境始终符合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达到节约成本、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循环生产的目的。使我国食用菌种植业从传统的“靠天收”生产模式过渡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方式、从依耐自然气侯条件阶段过渡到人工控制环境现代化阶段。更重要的一点是该设备可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生产、反季节供应,而且数十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尤其是反季节供应会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丰厚的经济价值。该项目符合国家“十一五”计划的三农政策,并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为国家节约大量资金。另外,该事业部最新研发谷物冷却设备,是将空气经过冷却和湿度调节,向仓库内吹入适合所存放谷物特性的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空气,实现谷物的低温储藏。本产品是制冷技术、通风技术、自控技术在谷物冷藏中的综合应用,可大大减少粮食在仓储过程中的霉变损耗。
2009年底,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公司与扬子空调合作开发的2010年世博会“植物工厂”项目取得圆满成功!2010年5月,三方合作成立了“现代设施农业研究院”以及“中环扬子(滁州)现代农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旨在建设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集农业种植业研究、产品开发与实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开发基地。
4、制造事业部:整合三大类产品的采购和制造资源,形成一个门类齐全、独立自主的专业化制造事业部,在资源共享、质量控制、工艺水平、交货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制造事业部拥有13个作业车间、26条零部件生产线、18条总装线和8条多功能检测线。事业部拥有一大批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美国OAK、日高精等换热器生产线、日本AMADA数控钣金生产线、瑞士金马喷涂生产线、德国莱宝检测设备等一大批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为高品质的产品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采用标准化与柔性化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充分运用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为高品质产品提供了全方位的生产保障。
2009年8月,扬子空调总公司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工程----“IE(工业工程)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对全公司的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改善和设置,对整个厂区的物流、生产线、配套、仓储等各方面布局进行全面调整和整体优化。项目完成后,扬子空调的年产能已经达到:家用空调480万台、中央空调60万冷吨、热泵热水器40万套。
5、运营保障事业部:具备供应链管理、工艺设计管理、质量控制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先进的管理手段个管理工具,具备强大的保障能力和控制能力,为公司精品策略的实施提供有效的保障。
6、海外营销事业部:扬子空调始终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全力以赴参与全球化竞争。扬子空调系列产品先后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东欧、南美、东亚等地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一大批具有创新技术的扬子空调、热泵产品成为当地市场的知名品牌。
公司秉承“垂直一体化”的经营策略,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优越条件,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落户园区,为扬子空调提供产业配套。滁州联合电子有限公司(电控)、宏都模塑有限公司(塑件)、江阴赛德利有限公司(钣金)等多家配套企业进驻园区,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集群,充分显示了扬子空调的强大实力和良好信誉。现在,扬子空调90%以上的零部件可实现自主生产和本地化就近配套。
公司还广泛开展多种类型的产学研合作,先后与多所国内知名的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如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工学院、合肥通用研究所等。2008年,扬子空调技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资助,在此基础上,扬子空调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了滁州市家电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和博士后工作站,09年6月,公司再次通过国家人事部外专局引进了德国水源热泵专家弗里茨博士到公司工作,开展水地源应用技术的联合攻关。近三年来,公司已经在新技术研究方面获得各类专利成果20余项。2008年底,扬子空调总公司下属的两家企业-----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和扬子必威中央空调有限公司双双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❻ 河南国土局长服刑1年半后为何漏判
曾担任河南太康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的徐公立,在因犯受贿罪服刑一年半后,又被从监狱押回,再被查出4宗漏罪。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日公布徐公立案的二审判决书,河南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8年2月13日判决徐公立犯贪污罪、受贿罪、滥用职权罪、骗取贷款罪,与原犯受贿罪判处的十三年有期徒刑合并执行,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九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80万元。
疏理该案判决书发现,徐公立此次被查出的4宗罪涉及到8起犯罪事实,大部分与土地、房屋有关。
上述两起事实,分别被法院认定为骗取贷款罪及贪污罪。
一审判20年,二审改判19年
一审判决后,徐公立上诉,对部分认定提出不构成犯罪的意见。
澎湃新闻注意到,二审判决对徐公立被一审法院认定为贪污罪的一桩犯罪事实,认定为滥用职权罪。
判决书显示,2007年,时任太康县国土局局长的徐公立,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将应评估后进行招拍挂的国有土地21宗,合计面积14.9457亩,在没有进行评估和招拍挂程序的情况下,私自安排太康县国土局工作人员,以2006年的时间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以2004年初的基准地价交付国有土地出让金,在交付375.7206万元土地出让金后,办到其儿子和亲属等人名下。经鉴定,涉案土地在2007年的价值为643.619万元。
二审中,徐公立及辩护人称出售给亲属的21宗土地不属于贪污,辩护人认为属于滥用职权。二审法院对该意见予以采纳,认为徐公立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滥用职权将本应通过拍卖程序出让的国有土地,以2004年初的基准地价缴纳国有土地出让金,造成巨额土地出让金损失。至于违规将土地转让给何人,不影响该定性。“本院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审判程序合法,但适用法律错误导致量刑不当,应予纠正。”
2018年2月13日,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将徐公立所犯贪污罪由原一审判决的十一年改判为五年,罚金亦改判为人民币120万元;与所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骗取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及原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九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80万元。
以上内容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