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飞机
二战日本作战飞机
机 二战时期日本投入了200多个型号的飞机,可谓品种繁多,五光十色,其中很多型号都是经典之作,如果把所有型号的飞机都介绍一下,恐怕查资料都要查好几年,呵呵,过年无事,将原本在历史论坛发表过的日本海军与日本陆军作战飞机里的,没有说明只有照片的型号,补齐说明并补充了更多照片,转帖到航空论坛,欢迎网友前来一观,当然绝不会有200多个型号的说明,只介绍些经典或大量运用,或对战争对日本航空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机种,其他的闲杂机或资料照片缺乏的就不介绍了,也欢迎有网友对本帖遗漏机给予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海军作战飞机 舰上戦闘机 三菱 A5M 九六式舰上戦闘机 世界第一种性能超越陆基战机的舰载战机,很可能还是当时最强的战机,不过初期并没有多少人注意日本飞机的性能,所以96舰战的名气不大,该机1937年开始在中国战场投入实战,性能比中华民国空军当时任何一种型号的战机都好,不过初期数量不大以及国军飞行员的训练水平超过预料,加上96舰战虽然盘旋性能很好,但速度不是很快,国军利用96舰战这个缺点,采取高速战机与慢速双翼机搭配的战术对付96舰战,由慢速双翼机纠缠96舰战,由高速单翼机伺机偷袭对付96舰战,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此外96舰战航程有限,并不能为日军执行远程轰炸任务的轰炸机进行全程护航,而且战区滞空时间有限,并不能与就近起飞的国军战机长时间格斗,所以96式舰战虽有整体性能优势,但也无法解决国军空军的战斗机力量的威胁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海军航空兵多数战机其实依然是96舰战,96舰战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曾与美军英军各种战机交锋而且还略占优势,到1942年底则由性能更加优秀的0式舰上战斗机全部取代,退役的96舰战转为海军舰上战斗机训练机
飞机资料 (96式4号舰上战斗机 [ A5M4 ] )
翼 面 积 :17.80m2
自 重:1,075kg
最大重量:1,707kg
最大航速:432km/h(高度3,160m)
续航距离:1,200km
上升限度:9,830m
螺 旋 桨:3叶定矩螺旋桨
发 动 机:标称610马力 中岛 [ 寿 ] 41型气冷9缸发动机 ×1
乘 员: 1名
武 装:7.7mm机枪×2
总生产数:990架
主要型号
1号(A5M1):初期生产型,安装中岛 [ 寿 ] 2型改1(标称460马力)发动机
2号改(A5M1A):主翼上安装了20mm机炮的试验机
2号1型(A5M2A):安装[ 寿 ] 3型(标称600马力)发动机
2号2型(A5M2B):机体,风挡,尾舵修改设计的A5M2A改良型
3号(A5M3):安装式 [ ヒ式 ] (标称650马力)发动机的试验机
4号(A5M4):安装 [ 寿 ] 41型(标称610马力)发动机,风挡重新设计 三菱 A6M 零式舰上戦闘机 0式战斗机是二战时期日本最出名的战机,几乎成了日军二战战斗机的代称,性能特点是爬升率高,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没有空中对手,说的极端一点0战就是日本敢于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本钱,因为有了0战日本才敢于发动太平洋战争
0战于1940年首次出战时,零战的卓越表现使它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优秀的战斗机。速度,航程,爬升率,机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在一起铸成了一件日本海军手里无敌的战机。1940年8月19日,12架0战从汉口起飞,掩护50架G3M2对重庆进行空袭。这次袭击未能和中国空军接战。9月13日,13架0战在重庆以东空域和27架中国空军的I-15、I-16混和机群遭遇。中国空军27架飞机被全部击落击伤(被击落13架,击伤11架),0战则无一损失。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一共有99架中国飞机被0战击落击毁,而0战仅有两架在地面事故里被焚毁
当0战在中国出现后,当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的陈纳德曾向美国军方提出警告,可惜这份本可以挽救许多美国飞行员生命的情报却被打入冷宫,结果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西方对0战的情况仍然一无所知。在太平洋战争初期,0战对盟军飞行部队造成了空前的灾难,给予了盟军最大的震撼,战争初期日军仅有300架0战,其中250架投入了太平洋战场,就凭借这区区250架0战,日军在开战后几个月时间把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战斗机部队消灭了2/3,当时盟军飞行员架机起飞迎击0战时,无论飞行员还是指挥官都明白,战机飞出去以后8成是回不来了
0战的创造者是三菱重工著名的设计师堀越二郎,他192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工业科,曾在德国容克斯公司和美国寇蒂斯公司深造,他吸收了世界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在海军的96舰战的设计经验基础上设计出了这种全新飞机。0式战斗机于1937年开始设计,1939年4月1日由三菱重工业公司首次试飞。由于1939年是日本纪年2600年,因此被称为0式战斗机,简称0战。0战是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它实现了多个第一,如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机关炮,恒速螺旋桨,超硬铝承力构造,大视界座舱和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设备,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投入的0战21型采用了950马力的中岛荣12星型气冷发动机,时速达到了533千米,并有可调空战襟翼,空中缠斗极为灵活
0战设计期间,三菱公司召开的新战斗机性能取向会上军方代表曾有过争论,一派认为;空战能力主要取决于转弯格斗性能,为了格斗性能必需牺牲航程与速度。而另一派则认为;日本战斗机的格斗性能优越,足够对抗世界任何战机,差的就是速度,新战斗机应该着重解决速度与航程的问题,至于格斗性能可以适当牺牲。一时会上出现了2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谁也无法说服谁,只得休会。然尔出乎意料的是当新战机试飞时,性能竟然同时满足了高速派与格斗机动派的需求。0战设计成功一个关键因素是日本住友金属公司当时合成了一种超级铝合金,日本称50岚金属,这种铝合金比钢还硬,强度异常大,因为有了这种金属,0战设计时就采用了很细的飞机框架,并且敢于在上面钻孔减重,此外铆钉尺寸也非常小,在能保证战机强度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了飞机重量,如果没有住友金属的这种铝合金,0战是根本生产不出来的。
因为有了超硬铝合金,对飞机主桁梁进行革新,其抗拉强度好,耐疲劳强度更好,而且机体重量极轻,空重(21型)仅1570千克。零式的性能优势最大来源就是轻,特别轻,翼载极小,保证了极大的续航力,此外因0战采用了特殊金属制造,虽然重量减轻,但机体结构强度很大,可以轻松的安装上2-4门20mm机炮,并且开火时不会对飞机结构构成损伤
1942年6月,对于盟军打破0战称霸天空所向无敌的局面来说是个重要日子,当天日本对阿留申群岛进行了攻击,意欲牵制美军,掩护日本对中途岛的袭击。6月3日,小贺忠义兵曹长驾驶一架0战从龙骧号起飞对荷兰港进行袭击,返航途中发现飞机燃料发生泄漏,无法返回母舰,不得不紧急迫降在一个荒岛阿库坦岛的苔原上。松软的苔原陷住了机轮,机身翻倒,折断了小贺的脖子。5星期后,一支美国搜索队发现了这架飞机和倒吊在座椅上死去的小贺。飞机除了燃料箱上被地面机枪击穿两个洞外,几乎完好无损。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最重要的缴获品。美军立即将飞机装箱运回美国,修复并进行试飞,通过试飞寻找对付0战的办法和针对0战的特点设计新型战斗机。美军的试飞证明,0战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试飞得到结果如下:
1,爬升率和转弯半径极好,能轻易超过F4F野猫和P-40,在低空时用这两种飞机和0战进行缠斗无异于自杀。但如果在高空时,0战优异的垂直机动性能开始恶化,原因是副翼的动作出现呆滞,反应变缓
2,0战的俯冲速度不快,在战斗中如果被0战咬尾,应立即以高速度俯冲并向左滚转转向,通常可以摆脱,但切记不可向右滚转转向,也不要使用爬升手段摆脱,也不要追击急剧爬升的0战,否则死路一条,原因是0战太轻了,俯冲时加速不快,另外在进入高速状态时,0战将无法克服发动机扭力,会向右自动滚转,必需要进行翼面控制,这样就增大了飞行阻力,而且左滚转能力将急剧恶化,当然如果驾驶0战的是技术非常精熟的飞行员,那还是能够捕捉住目标,对采取俯冲后左转脱离的敌机,他可以采取向右反向滚转超过180度的方式再度咬住目标,不过中途岛海战以后,日军的熟练飞行员数量是不多的,所以这一战术使得成千架美军战斗机得以在0战炮口下逃生
3,0战没有任何装甲保护飞行员和油箱,油箱也没有自封装置和灭火设备,一旦被纵火穿甲弹射中就很容易起火,并且无法控制火势,一定坠毁
4,0战火力不强,对有完善装甲保护的战斗机伤害力不足,0战虽有20mm机炮,但那种机炮是弹匣供弹,携弹量太小仅60发,而且射速不高,在空战中很难靠这几发炮弹命中对方战斗机,另外0战的20mm炮弹爆炸力不弱但穿透力并不大,有装甲的战斗机即使被少量命中1-2发也不至于被重创。所以0战对付战斗机的有效武器实际主要是靠2挺7.7mm机枪,击落有装甲的战斗机并不容易,后来0战遇到美军专门针对0战设计的F6F战斗机连吃败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0战火力太差,很难击落F6F
当0战性能解密以后,美军在设计新式战机时就有了针对性的设计,并且在专门对付0战的新式战机问世以前,美军也找到了立足现有装备对抗0战的有效战术,挽救了成百上千的盟军飞行员生命,并及时制止住了因0战造成的盟军空中局势进一步急剧恶化的局面
在专门克制0战的F6F设计投产以前,美军飞行员利用0战俯冲能力不好的特点,对0战护航的日军轰炸机采取打了就跑的突击手段,可以避免0战的截击,使得0战的护航效果大大降低,并且通过俯冲逃跑的手段避免了被0战击落,这个战术的应用使美军在F6F与P47/51服役以前,成千的飞行员得以在0战的炮口下逃生,并且给予了日军轰炸机部队沉重打击,有效的扭转了空中不利局面,可以说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之一 当美军专门对付0战的F6F问世以后,0战的快乐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最后沦为自杀飞机,0战最大的问题是当初设计时没有留下足够的升级空间,飞机设计的太小,无法安装体积较大的发动机,而小尺寸的发动机提升功率技术上很困难,而且功率提升有限,所以后期的0战在安装了装甲以后,虽然换了功率更大的小型发动机,但单位功率并没有提高,格斗性能无法因改进而继续提高反有所下降,不但如此0战多数后期型除了俯冲速度得到了提高了以外,所有的飞行性能都在下降,后期型0战的爬升率比前期型下降25%以上,至于航程下降近40%,0战空战性能最好的型号实际是早期的21/22型与最后才出现的54丙型 战争中后期随着美军战机格斗性能的不断进步,0战就逐渐丧失了技术优势,当美军专门用来克制0战,具有0战水平的格斗性能,而且有更强的装甲,更高的速度的F6F泼妇战斗机出现以后,0战就完全失去了威力。而0战设计之初,三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曾对0战到底是按装小型的瑞星发动机来设计,还是大型金星发动机来设计有过争议。一些人支持装金星发动机,他们认为,如果装金星发动机日后改进余地极大,而且设计上更容易得到大航程与大速度,但另一些人支持装瑞星发动机,他们认为用小型发动机获得高性能也并非不可能,一旦成功就可以在技术上压倒竞争对手,日后争取军方订单就有了优势,这两种不同意见使三菱公司高层迟迟难以做出飞机到底按大型化还是小型化方案设计的决定。 最后三菱公司询问了0战主设计师崛越二郎,崛越二郎则提出,如果装金星发动机的话,飞惯了小飞机的军方试飞员在初期肯定不习惯,会有怨言可能会影响军方的购买兴趣,虽然用瑞星发动机来设计飞机要满足海军任务书的要求工作上挑战很大,但我愿意在瑞星发动机的功率基础上做性能极限挑战。 听了崛越二郎的意见后,三菱公司最后作出了0战就按装瑞星发动机进行了设计的决定。如果当初选用了金星发动机来设计0战,那么后果不堪设想,0战装大型发动机的后续型正是以后因东海地震难产的A7M烈风,如果当初0战选用了金星,那么以后就没必要再设计烈风了,烈风战斗机的威力比0战大的多,二战期间没有能与其抗衡的美军战机,如果开战时日军投入的是装金星发动机的重型0战,那么就没有办法对付了。 0战从1939年原型机试飞以后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在生产,是日本二战期间产量最大的机型
飞机资料:0式舰上战斗机 52型甲 [ A6M5A ]
翼 面 积:21.30m2
自 重:1,876kg
最大重量:2,733kg
最大航速:556km/h(高度6,000m)
续航距离:1,900km
上升限度:11,740m
螺 旋 桨:3叶定速螺旋桨
发 动 机:标称1100马力 中岛 [ 荣 ] 21型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 ×1
乘 员:1名
武 装:20mm机炮×2 ,7.7mm机枪×2 航空炸弹 60kg×2
总生产数:10449架
主要型号
12试舰战(A6M1):原型机型号,装 [ 瑞星 ]13型(标称875马力)发动机
11型(A6M2A):装 [ 荣 ]12型(标称950马力)发动机
21型(A6M2B):机翼翼端可折叠的舰上使用初期生产型
22型(A6M3):装[ 荣 ]21型(标称1100马力)发动机,机体与21型相同
22甲型(A6M3A):装99式长身管20mm机炮的22型
32型(A6M4):装[ 荣 ]21型发动机。翼展缩小,航程缩短
32甲型(A6M4A):装陆军99式长身管20mm机炮的32型
52型(A6M5):发动机采用推力排气管,翼展缩小,副翼扩大
52甲型(A6M5A):装长身管20mm机炮的52型
52乙型(A6M5B):52型右机翼机枪换成13mm机枪的武器强化型
52丙型(A6M5C):取消7.7mm机枪,全部用13mm机枪取代,安装防护装甲,机炮改用弹链供弹
53丙型(A6M6C):52丙型机体安装[ 荣 ]31型发动机
54丙型(A6M8C):52丙型机体安装 [ 金星 ]62型(金星的体积缩小型,标称1500马力)发动机
62型(A6M7):安装轰炸设备的战斗轰炸机型
② 二战时的小飞机是怎么启动的
前期的螺旋桨单发小飞机直接摇螺旋桨就好了。
二战后期的喷气小飞机需要专门的压缩空气车来启动。
③ 二战双翼纸飞机叠法
先来一张完整效果图
http://jingyan..com/album/a3a3f811a431608da3eb8a55.html?picindex=1
步骤/方法
1
1:2的纸
2
必须要完全对称,先按上图对折一下,以后所有步骤都以对称线为准.纵向折一次,不过一边要比另一边宽一点.
3
把宽的一边对折两次
4
折好后按对称线叠过来
5
6
7
避开前面的厚边,把尾部向下,向内折.
8
再把折下的角再向上折回去一点,注意别那个角别从上面冒出来.这部分是掷飞机时捏的部分.
9
把机翼折起来,按图的线裁开.注意别裁反了面.从前往后裁
10
然后把裁开的部分对折一下,只是为了标记,位置是不是一半没关系,不过两边必须完全对称!
11
然后照图示以根部和折线为基准,把裁开的部分折上去.然后裁下来
12
依然是注意对称!然后把剩下 的部分也照图示裁下来.
13
接下来是固定步骤,其实一开始最好就把手捏的那里固定好.黑框是透明胶带的部分.对于两边对称的透明胶,最好一次剪下两倍的长度,然后对称裁开.再完全对称地贴在同样的位置.
14
侧视图,胶带贴在中间部分,这样才不会散.
15
腹部,比较多,要贴平整才行,不能有鼓的地方,如果实在是鼓那就把另一边也弄鼓一点.
16
机头可以自行固定一下.然后对折,两边并齐后如图剪裁.建议用刻刀刻,而且必须是很锋利的刀.这里要注意几点,对称性,你的手指,和你的桌子.....
17
打开,整理机翼.把中间后面的两个小角向上翘一点
18
调整机翼角度,跟机头部分垂直.折得有点太长了,大概比例没掌握好,毕竟好久没折过了.
19
完成侧视图,左为前,右为后.上下如图所示.因为总是有人拿到这架飞机后把上下弄颠倒,我如果告诉他拿反了,他肯定会把前后再倒过来....用手捏住后面的梯形部分,轻轻掷出,可以飞很远的哦!
④ 二战时的螺旋桨战斗机能改装成无人攻击机
二战时的螺旋桨战斗机可以改为无人攻击机,无人攻击机主要依赖的是信号,通过微型远程控制完全没问题,
⑤ 二战盟军怎么改进飞机
等飞行员回来,然后说椅子不好,改,说速度不够快,改,说机枪不够牛,改,就这样
⑥ 一战二战时的飞机是什么材质,很容易生产吗
一战飞机的机身都是木头拼接起来的,大多数飞机你去看,都有“线”连起来,那是钢丝,不是无线电天线,是用来固定飞机结构的。打飞机的时候一旦钢丝被打断,那么飞机就散架了。
一战期间法国飞机生产了51000架、英国共生产55000架、德国生产了50000架,英国在停战前每月能生产3500架,德国差不多2000架。当时候工业生产水平普遍不高,能够保证这个产量也不容易了。
二战的飞机主要是金属蒙皮了,当然材料为铝最好。向苏联铝工业基础不佳只能用木头,但是像伊尔-2这样的飞机内置了装甲板。同样还有英国的蚊式轰炸机。
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飞机30万架、其中4发飞机36000架、双发36000架,英国生产12.5万架,苏联生产8万架,德国10万架,日本6万5千架。在工业发达的国家,飞机不是很困难,特别在美国。发动机-机身-配套件生产链完整,不受外界干扰,很容易获得高产量……
⑦ 二战时期飞机上的弹孔一般怎么修补
我理解,你说的是二战的飞机蒙皮上面的弹孔怎么修补
这要看, 二战飞机蒙皮的材质,
如果是二战早期的布蒙皮飞机,比如霍克-3双翼战斗机,无论蒙皮有多么大的弹孔,都可以用专用的飞机蒙皮布,加上胶水粘上,刷漆之后,固化就好了!
如果是二战的木质蒙皮战斗机,比如蚊式战斗机,木制蒙皮的小子弹孔用木屑和胶水堵塞就可以,如果是太大,或是太密集的弹孔,就要切下受损的蒙皮,重新更换木质蒙皮了。
如果是二战的金属蒙皮战斗机,比如P-51战斗机,是硬铝蒙皮,单个的小弹孔可以忽略,密集的弹孔有两种方式,1、战斗间隙的外场修理,用小块儿铝皮加平头铆钉修补,2、如果是进厂维护修理,就切下来,完全更换受损部位的蒙皮!
⑧ 二战(或现今)时客机改造成轰炸机的详细典型事例
德国 FW-200
1936年研制,1937年试飞,1938年投产。原为德国至中美洲航线长途客货运输机,可容纳26名乘客。
由于其优良的远程飞行性能,1939年德国军方要求将其发展为军用飞机,也就是
FW-200C 侦查/轰炸机
其加强了结构,改换BMW 132H-1发动机,加装4挺自卫武器,腹部舱室可容纳250千克炸弹,两个外侧发动机罩下方可各安置一枚250千克炸弹,机翼外侧还可以挂两枚以上的炸弹。机组成员5人
意大利 S.M.79
1934年研制成功。原为 伦敦——澳洲 飞行大赛的8座高速客机
1935年原型二号机作为军用型号首飞成功,1936年获军方订单
即S.M.79-1“食雀鹰”轰炸机
装备三台“阿尔法·罗密欧”126RC34 或135RC32或“匹亚乔”P11RC40型18缸星形空冷发动机,驾驶舱前后端和机腹各设一挺12。7毫米机枪,机身两侧小窗处另设2挺机枪,可在炸弹舱内挂装2枚500千克或4枚250千克或12枚100千克的炸弹。
其有许多改型,最成功的是S.M.79-2鱼雷轰炸机 1939年服役,可在机腹挂2枚鱼雷(战斗部重200千克)或1250千克炸弹,航程达2000千米,最高时速435千米
随战争发展,其性能已被赶超,逐渐落后了
有趣的是,SM79采用了30年代欧美运输机风靡一时的“驼背三发气动布局”:即在机头和两机翼上各安装一台发动机, 外形奇特,便有“驼背”的绰号
Hi Hit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