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家具大都由哪些木料制成
中国古代家具,除了紫檀、黄花梨、红木等名贵木材,民间家具采用更多的还是普通常见的
材质,-般称之为柴木,现简单做些介绍。
桦木:产东北华北,木质细腻淡白微黄,纤维抗剪力差,易“齐茬断”。其根部及节结处多花纹。古人常用其做门芯等装饰。其树皮柔韧美丽。蒲人对此极有感情,常镶嵌刀鞘弓;背等处。唯其木多汁,成材后多变形,故绝少见全部用桦木制成的桌椅。
杨木:我国北方常用的木材,其质细软,性稳,价廉易得。常做为榆木家具的附料和大
漆家具的胎骨在古家具上使用。这是所说的杨木亦称“小叶杨”,常有段子般的光泽,故亦
称“缎杨”,不是本世纪中才引进的那种苏联杨、大叶杨、胡杨等。杨木常有“骚味”,比桦木轻软。桦木则有微香,常有极细褐黑色的水浸线。这是二者的差别。
杜木:亦称“杜梨木”,色呈土灰黄色,木质细腻无华,横竖纹理差别不大,适于雕刻。旧时多用此木雕刻木板和图章等。曾见山西商号所用微雕商标雕版,方寸之内人物、舟车,;山川、屋宇等精致之极,并有数百蝇头小字于其上,令人叹为观止。此版即杜木镌成。
柏木: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药,柏子可以安神补心。每当人们步入葱郁的柏林,望其九曲多姿的枝干,吸入那泌人心脾的幽香,联想到这些千年古木耐寒长青的品性,极易给人心灵上以净化。由此可知,古人用柏木做家具时的情境。柏木色黄、质细、气馥、耐水,多节疤,故民间多用其做“柏木筲”。上好的棺木也用柏木,取其耐腐。北京大堡台出土的古代王者墓葬内著名的“黄肠题凑”即为上千根柏木方整齐堆叠而成的围障。可取香气而防腐。可见其在木植中级别之高。
樟木:在我国江南各省都有,而台湾福建盛产。树径较大,材幅宽,花纹美,尤其是有着浓烈的香味,可使诸虫远避。我国的樟木箱名扬中外,其中有衣箱、躺箱(朝服箱)、顶箱柜等诸品种。唯桌椅几案类北京居多。旧木器行内将樟木依形态分为数种,如红樟、虎皮樟、黄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
核桃木:山西吕梁、太行二山盛产核桃。核桃木为晋做家具的上乘用材该木经水磨烫蜡后。会有硬木般的光泽,其质细腻无性,易于雕刻,色泽灰淡柔和。其制品明清都有,大都为上乘之作。可用可藏。其木质特点只有细密似针尖状棕眼并有浅黄细丝般的年轮。重量与榆木等。
楸木:民间称不结果之核桃木为楸,楸木棕眼排列平淡无华,色暗质松软少光泽,但其收缩性小,正可做门芯桌面芯等用。常与高丽木、核桃木搭配使用。楸木比核桃木重量轻,色深,质松,棕眼大而分散,是区别要点。
楠木: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识之,常以拜物心理视之,觉得质不坚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弃之。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间,常称红木黄梨等硬木为“南木”,原意应为自南方的木材。乍听起来却极易与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
㈡ 说明家具风格断代及其划分
家具风格分类 在了解家具发展历史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把握各个历史阶段家具的风格特征,了解形成这个风格特征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历史原因,从而把握家具发展变化的内涵和规律。从公元前16世纪到现在,形成了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家具风格: 1、 古典家具 古典家具是指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5世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家具。 2 、哥特式 13世纪后期哥特式建筑风靡于欧洲大陆。这种潮流也完全支配了当时家具的发展。哥特式家具是由哥特式建筑风格演变来的。 3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最大的特征是以浪漫主义作为造型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它具有热情奔放及丰丽委婉的艺术造型特色,这一时期家具风格并不受建筑风格改变的影响,主要基于家具本身的功能需要及生活需要。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富于表现力的细部相对集中,简化不必要的部分,而着重于整体结构,因而它舍弃了文艺复兴时期复杂的装饰,而加强整体装饰的和谐效果,使家具在视觉上的华贵和功能上的舒适更趋统一。 4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家具于18世纪30年代逐渐代替了巴洛克风格。由于这种新兴风格成长在法王“路易十五”统治的时代,故又可称为“路易十五风格”。洛可可(Rococo)是法文“岩石”(Rocaille)和“蚌壳”(Coquille)的复合文字,意思是表达这种风格多以岩石和蚌壳装饰的特征。 洛可可家具的最大成就是在巴洛克家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优美的艺术造型与功能的舒适效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工艺作品。洛可可风格家具的最大成就就是将优美的艺术造型与舒适的功能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完美的工艺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具的形式和室内陈设、室内墙壁的装饰完全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室内设计的新概念。通常以优美的曲线框架,配以织锦缎,并用珍木贴片、表面镀金装饰,使得这时期的家具,不仅在视觉上形成极端华贵的整体感觉,而且在实用和装饰效果的配合上也达到了空前完美的程度。 5、 新古典风格 新古典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约自1760年至1800年间,称为庞贝式;第二阶段自1800年至1830年间,称为帝政式。庞贝式风格盛行于18世纪后半叶,当时的法国路易十六式风格,英国乔治后期的罗伯特-亚当、赫巴怀特和谢拉顿风格,美国联邦时期风格以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均属于庞贝式风格的范畴。 6 、民族古典家具 受中国古典风格的影响,16世纪日本出现的书院建筑,也十分讲究队陈列的布置,如中国式的卷轴和书法,地上陈列的香炉、花瓶、精美的文房用具等等。 7 、中国古代风格 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大约有3500年的历史,讲究端庄的气质和丰华的文采以及丰富的内涵。其中明清家具创造了中国传统家具灿烂辉煌的成就,并对世界各国的家具艺术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8、中国明代风格 明太祖(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建立了明朝。明初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使遭到游牧民化交流与贸易活动,出现了世界航海史上罕见的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对外贸易的繁荣,不仅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与外交往来,同时也激发了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东南亚一带的优质木材,如花梨、紫檀等源源输入中国,这些热带木材材质坚硬、强度高、色泽与纹理优美,因而制作工艺精密,而且可以进行细致的雕刻与线型加工,经济贸易与手工艺的进一步发展终于使明式家具达到了我国古典家具的历史高峰族破坏的农业生产迅速地恢复和发展,随之手工业、商业也很快得到发展,国际贸易又远通到朝鲜、日本、南洋、中亚、东非、欧洲等地。至明中叶,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者和自由商人的增加,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由于经济的繁荣,当时的建筑业、冶炼、纺织、造船、陶瓷等手工业均达到相当水平,明末还出现一部建造园林的著作一《园治》,它总结了造园艺术经验。明代家具也随着园林建筑的大量兴建而得到巨大的发展。 9 、清代家具风格 家具制造在明和清初呈放异彩,达到我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我国研究古典家具的专家王世襄先生讲过,明代和清前期(乾隆以前)是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苏州、扬州、广州、宁波等地成为制作家具的中心。各地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依其生产地分为苏作、广作、京作。苏作大体继承明式特点,不求过多装饰,重凿和磨工,制作者多扬州艺人;广作讲究雕刻装饰,重雕工,制作者多惠州海丰艺人;京作的结构用鳔,镂空用弓,重蜡工,制作者多冀州艺人。清代乾隆以后的家具,风格大变,在统治阶级的宫廷、府第,家具已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追求繁琐的装饰,利用陶瓷、珐琅、玉石、象牙、贝壳等做镶嵌装饰。特别是宫廷家具,吸收工艺美术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制成漆家具。他们刻意去追求装饰却忽视和破坏了家具的整体形象,失去了比例和色彩的和谐统一。此种趋向到清晚期更为显著。1840年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方面每况愈下,衰退不振,家具行业也不例外。然而广大的民间家具制造业仍以追求实用、经济为主,继续向前发展。 它继承了明式家具构造上的某些传统做法,但造型趋向复杂,风格华丽厚重,线条平直硬拐,雕饰增多,并间以牙、角、竹、木、瓷、玉、琅、螺钿等镶嵌装饰,却忽视家具结构的合理性和人体使用功能的协调性,因而这时期的家具显得尺度大而重,同时又具那种官场显示财富、地位的雄伟气派。由于它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因此多用于宫廷、豪宅,并为富商们所收藏。 10 、近代家具风格 19世纪中叶,随着机械加工业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产生,促使设计师改变旧有设计模式,寻找以适应工业化生产适应新材料、新工艺的新家具设计风格。一个崭新的现代家具设计的时代来到了。 现代家具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世纪后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现代家具的探索及发生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现代家具成熟和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二次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家具高度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科技高度发展、面向未来的多元时期。
㈢ 红木怎么看出年份
古典家具的断代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中国的古典家具不像瓷器字画有明确的年款而且极少有出土的。古典家具断代主要依靠包浆、款式、榫卯结构、纹饰、材料、做工等等。
没有年款的只能大致分为明中期、中晚期、明末、清早期、清中期、中晚期和清末等年代。古典家具有明式、清式之分不代表年代或年份。
㈣ 黄花梨的断代,求高手解答!
黄花梨古无此名,并不表示明清之前人们没有对黄花梨木的应用。史料记载,早在公元741年,唐开元29年陈藏器编者的《本草拾遗》①称“花榈出自于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安南”的地域范围即相当于现在的越南。可见早于1000多年前的国人就已经用黄花梨木来制作器物家具,而那时对黄花梨的称呼只有“花梨”或写做“花榈”。直至明清以后才冠以“黄”字,用来区别现在还大量用来制造家具的各种新花梨(云南花梨、越南花梨、缅甸花梨、红檀、非洲花梨、巴西花梨、各种酸枝木、草花梨等)。
明清是用黄花梨来制作家具的鼎盛期,无论皇家还是民间达官显贵进口了大量的珍贵木料(如檀香紫檀、檀香木、大叶紫檀等)。选的都是上品的木料,当时我国老一代所用来制成家具器物的红木,大多来源于现在的地图之上的东南亚一带,这些红木:花梨、酸枝、紫檀、红檀、乌木、鸡翅木等都带有香味,既有馨香的气息又具有益人的中医药理作用。积聚了先人的智慧。
因此,明清之前来自于贵族大户人家的家什器物即便不是黄花梨,通常使用木材材质也不会差。
作者:周阳
㈤ 红木家具与年代有很大关系,如何才能正确识别红木的真实年代
红木古典家具作为古典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不仅是艺术的传达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众所周知,木材的真实年龄对家具的价值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识别红木的真实年代昵?
预订的大红酸枝5福沙发材料
从装饰花纹方面看
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装饰风格,故不同时代的装饰风格更能显示不同家具的年代,比如,清代家具就比较多镶嵌装饰,而明代家具相对就比较少用镶嵌装饰。
从工艺手法方面看
在不同的年代中,尤其明清家具的制作中,做工手法有一个清晰的演变过程。明清家具多以手工制作,工具没有现代先进,难免会留下手工制作的痕迹。如果一张黄花梨画桌,摸起来有高低不平之感,明显就是现代机械所不会有的触感。
㈥ 中国古代家具在不同朝代有什么区别
唐、宋、元、明、清五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家具发展的全盛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家具逐渐流行起来。此时的家具不再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而是附加了美学符号。与汉代以前坐在地上相比,人们有了更多的家具选择。
明代家具广义上的重点在于“风格”一词,无论造于明前还是明后,无论用料贵重还是用料一般,只要具有明代家具的风格,就称为“明代家具”。狭义上,指清初材料美观、造型美观的家具。明代家具的十六品包括:简洁、简练、朴实、凝重、雄伟、圆润、深沉、浓郁、富丽、美观、强、柔美、空灵、细腻、高雅、清灵。
㈦ 明清红木家具收藏如何判定年代求解
近年来,随着家具收藏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收藏古典家具。然而如今的红木家具市场上鱼龙混杂,存在很多仿冒品,这让喜欢收购明清红木家具的朋友们很是苦恼,特别是对于家具的年代鉴定总是拿不准,为此,专家教授大家一些鉴别明清红木家具年代的技巧。
木材选用不同
明清家私的判定,最重要的即是差异时代。由于政治、经济以及日子风俗和审美兴趣的不一样,常会选用不一样种类的木材制造家私,因而一些古家私的用材会直接反映出该家私的产地和时代,这是差异古家私文物价值的重要依据。传世的明清家私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乌木等木材制造。因在清代中期今后,这几种木材日渐缺乏,变成稀有珍材。所以,凡是以这几种硬木制成的家私,大都是传世已久的明代或清代前期遗物。
如有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造的明式家私,因其资料的时代与构成的时代不相符合,大多是近代的拷贝品。当然,这也不能彻底混为一谈,由于众文献记载来看,红木和花梨木能够最迟在清代前期就已开端被选用作家私之材,而在江南一带也的确也发现了不少明式红木家私,不是近代拷贝的,而是清代早期的遗物,但从全体上说,红木家私的很多呈现是清代中期后的事。
种类与外型的差别
明清家私的种类,也与时代有着很大的联系。明代椅子常见有四出面式和官帽式,还有圆椅、玫瑰椅等。四出面式和官帽式椅子在明代墓葬中曾有发现。因而,在判定中能够判别,凡与这类出土椅凳个性类似的传世扶手椅种类,应思考为明式制品。有些较早出现的家私种类,往往到了清代后就不再盛行。也有一些家私种类,呈现的时刻较晚,早期不能够制造。
家私的外型,是断时代的重要依据。许多明清家私的时代迟早,都能够从外型及外型的改变来判别。比方搭脑两头出面、扶手两头不出面的扶手椅,或搭脑两头不出面、扶手两头出面的扶手椅,多为明式家私扶手椅的早期外形款式,其制造时代通常还会晚于清代中期。再如柜子,明式柜子以圆角柜居多,侧脚收分显着,以各种流通的线条装修为主,不重雕琢。入清今后,这类圆角柜逐步削减,代之而起的方角柜,下方正平直,侧脚收分渐小,至清代中期今后根本无侧脚,并且装修雕琢亦由简练变繁琐。乃至家私的腿足外形的改变,也可作为断代的依据。如桌椅的腿足,即阅历了一个由细瘦到粗大健壮的改变进程,凡具有前者特征的桌椅,其时代通常要早于后者。
拼装布局不同
判定明清家私的迟早,有时也可依据某些构件来判别。如明代官帽的靠背,根本光亮无纹。清代官帽椅的靠背,绝大多数是雕花板,素板稀有。又如明式家私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今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这是差异明式和清式家私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首要调查古代家私的联系处是用榫卯、钉子还是胶粘。中国家私工匠的三条根本规律:非肯定必要,不必木梢钉;在能防止处尽可能不必胶粘;任何地方者不必镟制。其实这也是中国古典家私榫卯布局特征的总结。古式家私具有精巧的榫卯布局,构件之间,不必金属钉固定,而是全凭榫卯即可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八面玲珑。并且技术精确,扣合紧密。
其次,知道历代榫卯布局。由于不一样的时代家私榫卯布局遭到必定生产力的制约,所以也不尽一样。例如,先秦楚墓和汉墓出土的家私通常只需暗榫、透榫、半榫、等几种办法。夹头榫大约在晚唐、五代时呈现,匠师遭到大木梁架柱头开、中夹绰幕的启示而运用到桌案上来,插肩榫则是明清家私常用榫卯特征。
最后,注重榫卯运用东西。作伪高手通常懂得古代家私都是用榫卯而很少用钉子和胶粘的,并且假造得也很类似。可是无论作伪者如何高超,究竟不一样时代家私榫卯所运用的东西和资料总会有所不一样。细心调查就会看出漏洞。如明式圆角柜它的透榫两边呈圆弧形,就必定是伪作的。由于圆弧榫眼出自近代的打眼机,所以说差异榫卯运用的东西和有无近代技术的办法也是判定家私的重要方面。
装修个性的差异
知道不一样时代装修个性是断代家私的重要依据。以镶嵌技术来说,明代与清代家私差异一个显著象征就在于此。明代家私很少用镶嵌技术,而清代镶嵌技术则较兴旺。
明清家私上的斑纹,是判定家私制造时代的最重要依据。家私上的装修斑纹与其他技术品的斑纹一样,具有显着的时代性。因而,在判定家私时,有切当时代的其他技术品上的斑纹,是极好的比照参照物。如明清家私上常见的龙纹、凤纹、螭纹、葡萄纹、牡丹纹、满意纹、卷草纹及各式吉利图画等,也是明清时期各类技术品上常见的装修纹样。清代家私的图画装修也是如此,许多图画的组合,都必富含吉利、富有的涵义,常见的有"五蝠捧寿"、"鹊上梅梢"、"方案麒麟送子"、"吉庆有余"、"龙凤呈祥"、"海屋添筹"等,特别到了清代晚期的家私,举目皆是。
在参照比照时,宜选用体裁一样,或挨近的加以比照,这样判别也较精确。参照物则可选用玉器、瓷器、剔红雕漆等技术品上的斑纹,特别是明清修建的装修纹样,往往与家私装修斑纹在原料、内容和方式上更有共同之处。
此外,在撒播至今的明清绘画及书本插图中,亦有不少日子场景和家私图形,有较客观的写实性,也可用来进行对照比拟,作为判定的依据。
㈧ 如果判断一套红木家具是不是明清时期的
如果判断明清家具
明清家具鉴定方法一:用材
明清家具在用材方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辨别木材是鉴定家具年代首先要注意的问题。传世的明清家具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黄花梨、鸂鶒木、铁力木等制作。然而上述四种木材在清中期以后日见匮乏,成为罕见珍材。所以,凡是这四种硬木制成而又看不出改制痕迹的家具,大都是传世已久的明式家具原件。虽说此类名贵家具近代仿制的也有,终究因材料难得及价格昂贵,为数极少。今天的传世硬木家具中,也有不少是使用红木、新花梨和新鸂鶒梨木制作的。由于这几种硬木,是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日益难觅的情况下方被大量使用,所以,用这些木材制作的家具,多为清代中期以后直至晚清、民国时期产品。如有用红木、新花梨或新鸂鶒木做的明式家具,因其材料的年代与形式的年代不相吻合,大多是近代的仿制品,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传世的榉木家具,不能以材种来判断年代。因为它在明清两代均被广泛用于制作家具,并在形式也较多地保持了一致性。许多清代中期乃至更晚的榉木制品,依然沿袭着明代的手法。所以,对于榉木家具的断代,应更多地依靠其他方面的鉴定。
明清家具的附属用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家具的制作年代。如家具上使用的大理石与岩山石和广石有些相似,但前者的开采使用,远比后两者早。此外,白铜饰件一般要早于黄铜饰件。凡有原配的白铜饰件,形制古朴,且锈花班驳自然的家具,其制作年代一定较早。
明清家具鉴定方法二:品种
明清家具的品种,往往与年代有密切的关系。有些较早出现的家具品种,常在清代后就不再流行。所以,除了极少数后世有意仿制外,其制作年代不应晚于他们的流行年代。也有一些家具品种,出现的时间较晚,器物的本身,就很好地说明了它们的年代。如圆靠背交椅,基本都是明式家具。又如茶几,本身就是为适应清代家具布置方法而产生的品种。它是由明代的长方形香几演变来的,传世的大量实物中,多为红木、新花梨制品,未见有年代较早的。显然,茶几是一种清式家具。
明清家具鉴定方法三:形式
家具的形式是断代的重要依据。许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都可以从形式上的变化来判断。如坐墩的形式,即经历了一个由矮胖到瘦高的变化过程。凡具有前者特征的坐墩,年代一般要早于后者。但也有一种四足呈如意柄状的常见清式坐墩形体兼有矮胖、瘦高两种。它们多为清中期以后的广式家具,苏制家具中也有仿制。在扶手椅中,凡靠背和扶手三面平直方正的,其制作年代大多较早。从罗汉床的床围子形式变化来看,三块独围板的罗汉床,要比三块攒框装板围子的早;围子尺寸矮的,早于尺寸高的;围子由三扇组成的要早。反之,则较晚。对于架格来说,区别它是明式还是清式,主要看它的横板是通长一块,还有立墙分隔。至于架格被分隔成有高低大小许多格子的多宝格,决非明式。它是清乾隆时期开始流行的形式。
明清家具鉴定方法四:花纹和装饰风格
在古器物鉴定学上,以装饰风格和纹饰来断代是一条重要的标准,家具亦不例外。明清家具上的花纹,是鉴定家具制作年代的最好依据。家具花纹与其他工艺品的花纹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在鉴定家具时,有确切年代的其他工艺品上的花纹,是很好的对比参照物。但在参照时,宜采用题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对比。这样就较容易判断年代。明清家具在装饰手法及纹饰上存在着时代的差别。一般说来,明式家具以精致但不淫巧,质朴而不粗俗,厚实却不沉滞见长,它特有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范式也鲜明地体现在纹饰图案上。
中国纹饰图案具有继承性和趋同性特点,每个时代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含有前代的因素,某个品类的装饰风格也可能在其他品类中出现。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许多都是承传的,如祥云龙凤、缠枝花草、人物传说等,这些题材在织绣、陶瓷、漆器等品类中常能看到。不过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仍有自己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松、竹、梅,兰、石榴、灵芝、莲花等植物题材,山石、流水、村居、楼阁等风景题材,鱼藻、祥麟、瑞狮、喜鹊等动物题材较多见。明式家具纹饰题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如方胜、盘长、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纹。与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颇有“明月清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意趣,显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明清家具鉴定方法五:构件造法
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有时也可根据某些构件的造法来判断。但这种方法必须结合整体造型和其他构件造法的鉴定。现将明清家具中某些构件的造法介绍如下:
A.搭脑凡靠背椅和木梳背椅的搭脑(靠背顶端的横料)中部,有一断高起的,要比用直搭脑的晚;靠背椅的搭脑和后腿上端格角相交,是一统碑椅的特点,为广式家具的传统造法。苏州地区造的明式椅子(灯挂椅),此处多用挖烟袋烟袋锅榫卯,时代较早。
B.屉盘明清家具的椅凳和床榻的屉盘(垫子),有软硬两种。软屉用棕、藤皮或其他动物纤维编成。硬屉则用木板造成,一般采用打槽装法。考究的明及清前期家具,大都是16至18世纪初苏州地区的产品,屉盘多为软屉,少有硬屉。今存完好的传世软屉家具,大多可视为苏州地区制造,而硬屉家具则很可能是广州或其他地区所造。
C.牙条桌几牙条与束腰一木连坐的,要早于两木分做的;椅子正面的牙条仅为一直条,或带极小的牙头,为广式家具的造法,时代较晚。苏州地区制造的明式家具,其牙条下的牙头较长,或直落到脚踏杖(横档),成为券口牙子。夹头榫条案的牙头造得格外宽大,形状显得臃肿笨拙的,大多是清代中后期的造法。
D.杖子凡罗锅杖的弯度较小且无圆婉自然之势,显得生硬的家具,制作年代较晚;明式家具的管脚杖都用直杖,而清中期后管脚杖常用罗锅杖。晚期的苏式家具更是流行此做法。这是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十分重要的特点。
E.卡子花明式家具上常用双套环、吉祥草、云枝、寿字、方胜、扁圆等式样。清中期以后的卡子花渐增大且趋于繁琐,有些做出花朵果实,有些造成扁方的雕花板块或镂空的如意头。根据卡子花的式样,可能有效地判别明式或清式家具,并确定其大致年代。
F.腿足明式家具除直足外,还有鼓腿膨牙、三弯腿等向内或向外兜转的腿足,其线条自然流畅,寓遒劲于柔婉中。清中期的家具腿足矫揉造作,常作无意义的弯曲,在清晚期的苏式家具中,这种做法尤为突出。其造法通常是先用大料做成直足,然后在中部以下削去一段,并向内骤然弯曲,至马蹄之上又向外弯出。这种做法大至大椅,小至案头几座,无不如此。
G.马蹄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的马蹄,区别显著。前者是向内或向外兜转,轮廓优美劲峭;而后者则呈长方或正方,并常有回文雕饰,显得呆板落俗。
本文来自: 中国红木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