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而复作品有什么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14年元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受庭训,入私塾,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1979年后,周而复同志出版了《上海的早晨》第3、4部,散文《掠影集》、《怀念集》,文艺评论《文学的探索》和《周而复选集》(第一卷)。从1987年至1994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6卷)。期间还出版了书法集《周而复书琵琶行》、《周而复书法作品选》;散文集《浪淘沙》、《欧美风情录》;报告文学集《难忘的征尘》。1997年至2000年,陆续出版了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1-4部)、杂文、文艺评论集《60年文艺漫笔》和《周而复散文集》(4部)。出版了书法集《周而复书屈原离骚》、《周而复研究文集》、《往事回首录》、《死海》和《周而复文集》等。
Ⅱ 周而复的主要作品有什么
1979年后,周而复同志出版了《上海的早晨》第3、4部,散文《掠影集》、《怀念集》,文艺评论《文学的探索》和《周而复选集》(第一卷)。从1987年至1994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6卷)。期间还出版了书法集《周而复书琵琶行》、《周而复书法作品选》;散文集《浪淘沙》、《欧美风情录》;报告文学集《难忘的征尘》。1997年至2000年,陆续出版了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1-4部)、杂文、文艺评论集《60年文艺漫笔》和《周而复散文集》(4部)。出版了书法集《周而复书屈原离骚》、《周而复研究文集》、《往事回首录》、《死海》和《周而复文集》等。在中国的文学和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贡献
Ⅲ 周而复是谁
周而复
周而复(1914年1月3日-2004年1月8日),祖籍安徽旌德,出生于南京,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作家书法家,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1]。
2004年1月8日,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1]。
中文名
周而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
1914年1月3日
人物关系
王亚南好友
王亚南(1901年-1969年11月13日),男,现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大学执教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经验,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尤其对现代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对如何办好综合性大学、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以及如何治学,多
快速
导航
人物逝世主要著作人物事件出版图书文学成就书法成就人物轶事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1914年1月3日,出生于南京。
共2张
周而复
20世纪30年代,参加左翼文艺活动。
1938年,赴延安。
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中共华南分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等职。
1949年5月后,历任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上海市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上海市政府人事局副局长,上海市政协党组书记,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1959年后,历任对外文委委员、党组成员,兼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粉碎“四人帮”后,先后当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1978年,任文化部副部长。
1981年,任对外文委副主任。
1983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1]。
人物逝世
2004年1月8日,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1]。
在周而复病重期间及去世后,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黄菊、李长春、刘云山、贺国强、宋平、李岚清、华建敏、陈至立、巴金和刘复之、王光英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1]。
主要著作
周而复在70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等,共计1200万字左右。创作有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等,其中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文学奖[1]。
共3张
周而复代表作——《上海的早晨》
人物事件
严重违纪
1985年10月,周而复率对外友协代表团参加日本新制作座成立35周年活动期间,违反外事纪律,犯了严重错误。周而复不听同志多次劝阻,于11月10日擅自参观供奉有日本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并拍照留念。周而复在出席日方招待宴会时,中途退场,以傲慢态度对待日方友协组织,损害了友好关系。正式访问按计划结束后,周而复在即未请示,又无日方邀请的情况下,又留下三人,在东京游览四天,收看闭路电视的淫秽节目,并要求女翻译陪看,被拒绝。周而复身为高级干部,而且是访日代表团团长,竟在访日期间犯有如此严重的错误,为党纪所不容。1986年2月,经中央纪委讨论决定,党中央批准,开除周而复党籍,并建议撤销其所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之职。
申诉平反
1999年10月17日本人提出申诉,要求复查处分所依据的材料,核实平反,恢复党籍。十六年后恢复党籍——被开除党籍的处分公布之后,周而复依旧没有停止写作,他“相信党,相信群众,相信历史,凡是冤假错案,最后总要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不过时间迟早罢了。”于是他“一边继续努力工作,一边等待这一天到来”,“闭门谢客,尽可能减少和外界往来”,“在内外交攻中,忍气吞声地写作”。他写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回忆录《往事回首录》、杂文与文艺评论集《六十年文艺漫笔》、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等作品。
2004年1月8日,周而复溘然长逝。新华社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同志逝世。盖棺论定,历史终于给了公正的评价。[2]
出版图书
没有更多了
白求恩大夫
作者名称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人物传记电影,由张骏祥、李舒田、高正执导,谭宁邦主演,村里、英若诚、吴雪、杨在葆、田华等出演,于1965年完成,1977年正式上映。该片根据周而复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贡献出生命的故事。
文学成就
1979年后,周而复同志出版了《上海的早晨》第3、4部,散文《掠影集》、《怀念集》,文艺评论《文学的探索》和《周而复选集》(第一卷)。从1987年至1994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6卷)。期间还出版了书法集《周而复书琵琶行》、《周而复书法作品选》;散文集《浪淘沙》、《欧美风情录》;报告文学集《难忘的征尘》。1997年至2000年,陆续出版了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1-4部)、杂文、文艺评论集《60年文艺漫笔》和《周而复散文集》(4部)。出版了书法集《周而复书屈原离骚》、《周而复研究文集》、《往事回首录》、《死海》和《周而复文集》等。在中国的文学和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贡献!
书法成就
周而复书法艺术造诣颇深,郭沫若称其书法逼近“二王”。赵朴初诗赞《周而复书琵琶行》:“欧书端严可南面,气清骨重胎羲献。白公长歌千载传,琵琶实胜长生殿。”启功诗云:“神清骨秀柳当风,实大声洪雷绕殿。初疑笔阵出明贤,吴下华亭非所见。”
书法家
周而复周而复不仅以小说著称,而且还是老一辈书法家。他在任文化部副部长期间,还参与领导成立中国
书协和建立各省、市书协分会的工作,并先后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和中国书协顾问等职。从童年时代读私塾开始,他就在父亲和业师朱华的严格指导下学习书法,先后临习过颜、柳、欧、赵和二王的大量碑帖,并长期涵泳于欧、王之中。幼时家贫,无钱购买纸砚,他就经常蘸着清水在一块大方砖上练字。他酷爱文学,喜读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作品,从而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和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0年代初,他进入上海光华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同时开始从事写作,结识了鲁迅、茅盾等人,并参加左翼文艺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未停止对书法的研究与学习。建国后,工作很繁忙,不能够经常书写,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时间来读帖。“观千剑而后识器”,周而复正是通过对历代碑帖的阅读,将其中有益的精华化为自己的笔墨语言,“会通于意态之际”(明·项穆),从而达到广览博收、取精用弘的目的。他的书法,过去不轻易示人,也鲜为人知,还是在他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以后,由于经常参加和主持一些书法活动,同时也总不时地关心着中国书协的工作,并抽出时间来参加一些会议,大家才从笔会、电视和书法杂志及报刊上见到他的书作,于是很快被他书法的意趣所吸引,以至于长期以来,国内外求书者络绎不绝,令他应接不暇。周而复的书法从小篆、楷书、章草、行书到草书诸体均能,尤以楷、行书为主。他的书法结构严谨,欹侧而取姿美;笔法方折,纤劲而达清秀;结体或大或小,或简或繁;笔画或仰或俯,或轻或重,形成了节奏明快、骨力洞达、肌腴筋健、刚劲蕴藉的艺术特色,并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对于周而复的书法,中国许多著名书法家都有过高度评价。郭沫若在写给周而复的信中说:“你的字满好,逼近‘二王’。”同时又不无自谦地写道:“在善书者之前,呈献孩儿体,尤觉手软,真正贻笑大方了。”茅盾在收到周而复的书法作品后复信云:“兄之书法实胜于我,投之木李,报以琼琚,我有奢望焉。”赵朴初在《周而复书琵琶行》一书出版时题诗云:“欧书端严可南面,气清骨重胎羲献。白公长歌千载传,琵琶实胜长生殿。君以
欧书书白诗,开卷乍似移船见。心听莺语与流泉,恍睹轻拢而慢捻。诗乎书乎消息通,今古相看两不厌。”启功在《次朴翁韵奉题一首》中也云:“周书下笔开生面,不数江东羲与献。神清骨秀柳当风,实大声洪雷绕殿。”这些都非常生动地道出了周而复的书法艺术特点。周而复手写的门匾古往今来,一些有成就的书法家,往往又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文人和学者,周而复也是这样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游历世界各地、饱览名山大川实地考察的见闻。长期以来,这多方面的知识和自身的艺术修养也就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从而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书法格局。同时,这也是其作品呈现浓郁书卷气息和内涵丰硕、意味隽永的主要因素。周而复在书法创作时还非常注重作品的文学性,他将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都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追求和创造作品的意境美,使之与书体形式相统一,从而使书法更富内涵,且具时代气息。他书法作品的内容大多为自作诗词,格调高昂、激情豪放,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些书法作品的内容,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书法水乳交融,相互辉映,斑斓夺目。在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期间,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中,周而复总是不遗余力地倡导书法这门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并先后多次率中国书法代表团到日本访问,交流书艺,以加强两国人民间的友谊。多年来,他曾出访亚、非、欧、美和大洋洲,足迹遍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他总是深入了解中国与各国之间的书法交流历史,积极促进书法艺术的交流,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人物轶事
与包立民
周而复第一次到包立民家里,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同时邀请的还有两位老报人、老作家。一位是香港老报人罗孚,曾主编过《新晚报》,与周而复相识但不太熟,他比周年轻,也近古稀之年。另一位是京城老报人陈凤兮,她是法国文学翻译家金满成的夫人,担任过何香凝的秘书,被金满成的老同学陈毅戏称为“小京官”。她比周而复年长九岁,时年85岁,与周相知却不相识。他们都是聂绀弩的老朋友,可以说,他们是因聂诗而相识,又因聂诗而相聚。
谈诗之余,包立民取出了一部当代美术家自画像的册页,封套是山水画家何海霞题签的《百美图》。册页中已有贺友直、林锴、黄苗子、尹瘦石、叶浅予、陆俨少、崔子范、何海霞八人的自画像,并有画家的自题或友人题的打油诗词。这些打油诗词,多抒发像主甜酸苦辣的艺术人生,明眼人一看便能辨出个中况味,他们不仅是聂诗的拥赏者,而且题写的诗词也与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包立民萌生广征美术家自绘漫画像并附打油诗的灵感。他把《百美图》的创意向三位老作家讲述了一遍,并请他们一一传阅。
包立民知道周而复不仅是小说家,而且是书法家,他的行草长卷《琵琶行》曾博得书坛大家启功、赵朴初的赞评。包立民见他饶有兴味地翻阅自画像诗,忽发联想,如果在册页前的空白引首处,请他为今后出版或展出的《百美图》题一首评赞。包立民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周而复听了不以为忤,十分爽快地说:“好啊,不过我无曹子建七步成诗之才,要带回去慢慢推敲。”不久他电话告知诗已题好,等包立民取来一看,在引首处,周而复题了一首《点绛唇》小令,词曰:
描绘神州,万千人物出君手。
不分美丑,尽比花和柳。
自写真容,称诵时人口。
实难朽,画情诗趣,百美醇如酒。
1997年,《百美图》由山东画报社出版社出版。
周而复第二次来到包立民家是1996年深秋。他们一同赴甬参加“巴人文学研讨会”。会后,周而复邀包立民一起游雁荡山名胜,又在温州参观了驰名全国的小百货市场,包立民购了一套落地灯具。回京后,因携带不便,周而复嘱咐前来机场接他的司机,先顺道送包立民回家。车到楼前,周而复本可以打道回府。可是他带着李秘书非要上楼。当时包立民家中来了两位远道亲戚,事先没有准备,客厅没有收拾。他却一点也不介意,走进客厅,坐在沙发上,与远道亲戚聊了起来,像与家里人聊天一样,十分平易近人。
周而复作品
最后一次周而复到包立民家中是2000年冬日。包立民乔迁新居,从三元里搬到和平里,由小三居扩充到中三居。周而复听说后,一定要去看看,同时去的还有中国工人出版社的编辑刘岚。刘岚是《周而复六十年文艺漫笔》的责编,穿针引线者就是包立民。这一年周而复又将百余万字的《往事回首录》交付刘岚,所以带了刘岚一起前来祝贺乔迁之喜。包立民妻子听说86岁的周老不怕六楼没电梯,来到家中,十分感动。
周而复的住房比包立民大得多,五室两厅——客厅、餐厅,除二厅不设书
Ⅳ 有关红色革命的文学作品
1、《野火春风斗古城》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描写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43年冬天,地点是敌伪占领下的省城(即河北保定市)。由作家李英儒于1958年出版该作品。
2、《红旗谱》
《红旗谱》是现代作家梁斌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版时间1957年。
《红旗谱》以朱、严两家三代农民同地主冯老兰父子两代的矛盾斗争为主要线索,描写了冀中地区“反割头税”斗争和保定二师的学生爱国运动。
真实地反映了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到“九·一 八”事变时期北方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展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
《红旗谱》在艺术上风格雄浑而又亲切朴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风格、篇章结构、叙事手法也呈现鲜明的民族特色。
3、《红岩》
《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
《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
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红岩》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
4、《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是现代作家刘知侠所创作的长篇小说,1954年首版。
《铁道游击队》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党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在临枣支线、津浦干线上,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与敌人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铁道游击队》歌颂了铁路工人抗击日寇的顽强意志和英勇战斗精神。故事生动曲折,人物栩栩如,富有传奇性。
5、《敌后武工队》
《敌后武工队》是2009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冯志。故事主要根据抗日战争时期武工队战斗经历,描写的冀中抗日斗争的故事,是一部红色经典之作。先后三次被改编拍摄成电视剧和电影。
Ⅳ 这本书的作者是
这本《上海的早晨》的作者是:周而复。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14年元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受庭训,入私塾,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2004年1月8日23时2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周而复是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人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先后出版过多种外文译本,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当时几至家喻户晓,周而复也因此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文坛巨擘。
中文名:周而复
别名:周祖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2004年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上海光华大学
主要成就: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计1200万字。
Ⅵ 周而复的代表作
《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
周而复的文学成就:
1979年后,周而复同志出版了《上海的早晨》第3、4部,散文《掠影集》、《怀念集》,文艺评论《文学的探索》和《周而复选集》(第一卷)。从1987年至1994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6卷)。
期间还出版了书法集《周而复书琵琶行》、《周而复书法作品选》;散文集《浪淘沙》、《欧美风情录》;报告文学集《难忘的征尘》。
1997年至2000年,陆续出版了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1-4部)、杂文、文艺评论集《60年文艺漫笔》和《周而复散文集》(4部)。出版了书法集《周而复书屈原离骚》、《周而复研究文集》、《往事回首录》、《死海》和《周而复文集》等。在中国的文学和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贡献!
(6)周而复小说家具有长篇小说什么扩展阅读:
周而复人物生平:
1914年1月3日,出生于南京。
20世纪30年代,参加左翼文艺活动。
1938年,赴延安。
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中共华南分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等职。
1949年5月后,历任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上海市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上海市政府人事局副局长,上海市政协党组书记,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1959年后,历任对外文委委员、党组成员,兼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粉碎“四人帮”后,先后当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1978年,任文化部副部长。
1981年,任对外文委副主任。
1983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
Ⅶ 周而夏的代表作
周而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6卷)
Ⅷ 求近代.现代.当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中国现当代作家与作品
1.现代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显示出平凡之中的极其深刻、冷峻之中的极其热烈,对封建思想意识,对当时的统治者以及对中国国民性的弱点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产生了巨大影响。著有小说集《呐喊》、《榜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而己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故乡》、《药》,杂文《论"费厄泼辣”应该缓行》、《纪念刘和珍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无花的蔷薇》、《"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纪念》、《拿来主义》等尤为著名。
胡适,字适之,现代学者,中国第一位留美文科博士。他的作品《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郭沫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及文化战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诗集《女神》出版后获得广泛好评,其中的《炉中煤》、《凤凰涅盘》等较为著名。另外,还有剧作《屈原》、《蔡文姬》、《虎符》、《棠棣之花》也较为有名。
叶圣陶,中国现代语言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夜》、《潘先生在难中》,散文《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也较为有名。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家。他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中国第一部反映都市资本主义发展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另外,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以及《林家铺子》、《白杨礼赞》也较为有名。
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作家。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其中《背影》、《春》、《荷塘月色》、《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相当有名。
冰心,中等。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
闻一多,中国现代诗人,学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真我集.》。其中的诗篇如《红烛》、《太阳吟》、《红豆》、《死水》、《一句话》、《洗衣歌》、《七子之歌》、《我是中国人》较为有名。
郁达夫,中国现代作家。他的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较为有名。散文《故都的秋》为名篇。
郑振铎,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史家。代表作品为《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他的著名小说有《骆驼样子》、《四世同堂》、《月牙儿》等,著名剧作有《龙须沟》、《茶馆》等。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是《激流三部曲》,即《家》、《春》、《秋》。另有散文集《旅途随笔》、《随想录》等。
夏衍,原名沈端先,代表作品有剧本《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
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著有剧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等。
丁玲,中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著有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沈从文,中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著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长卷《湘行散记》、《湘西.》等。
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集》,其中诗篇《再别康桥》、《莎杨娜拉》较为有名。
戴望舒,中国现代诗人。著有诗集《灾难的岁月》、《望舒草》。其中名篇有《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艾青,中国现代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一我的保姆》、《北方》、《黎明的通知.》等。
赵树理,中国现代小说家。代表作品为《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
张天翼,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华威先生》。
孙犁,中国现代小说家。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篇较为有名。
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代表作品为长篇小说《围城》。另有散文集《写在人生的边上》,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
除此以外,周作人、林语堂、刘半农、刘大白等人也有不少著名作品。
2.当代
杨朔,散文家、小说家。着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散文集《海市》、《东风第一枝》。
郭小川,诗人。著有长诗《将军三部曲》,诗篇《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白雪的赞歌》、《秋歌》、《困泊洼的秋天》较为著名。
贺敬之,诗人,歌剧《白毛女》作者之一。著有长诗《雷锋之歌》。诗篇《三门峡一梳妆台》、《桂林山水歌》、《回延安》等较为著名。
闻捷,诗人。著有诗集《天山牧歌》,其中《苹果树下》、《葡萄成熟了》、《舞会结束以后》等较为著名。
杨沫,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柳青,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铜墙铁壁》、《创业史》。
杜鹏程,小说家。代表作品《保卫延安》。
梁斌,小说家。代表作品《红旗谱》。
吴强,小说家。代表作品,《红日》。
曲波,小说家。代表作品《林海雪原》。
周而复,小说家,代表作品《上海的早晨》。
姚雪垠,小说家。代表作品《李自成》。
欧阳山,小说家。代表作品《三家巷》。
王蒙,作家。成名作品《青春万岁》。
刘心武,作家。代表作品《班主任》。
湛容,作家。代表作品《入到中年》。
除此之外,尚有冯骥才、邓友梅、张贤亮、蒋子龙、高晓声、流沙河、舒婷等作家与诗人写过-一些颇有影响的作品。另外,台湾作家琼瑶、诗人余光中,香港作家金庸等人的作品在目前也非常流行。
Ⅸ 周而复的作品有哪些
有《上海的早晨》第3、4部,散文《掠影集》、《怀念集》,文艺评论《文学的探索》和《周而复选集》(第一卷)。
《上海的早晨》是现代作家周而复创作的长篇小说,共4部,第1部于1958年在《收获》发表,并于1958年下半年出版。第2部部分章节于1961年前后,在文艺刊物发表和《北京晚报》连载,并于1961年冬出版单行本。
周而复的作品的经典语录 :
中山公园的水池象是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面。池子附近树旁的几盏路灯,那圆圆的灯光映在水里,就象是一个小月亮似的,围绕着池中的月亮。
一片一片臃肿的白云缓缓地移过池面,仿佛是一群老妇,弯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从月亮前面走过,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片的空隙倾泻下皎洁的光芒。一片白云和一片白云连起,如同一条宽大的不规则的带子,给澄澄的天空分成两半。白云移过,逐渐消逝在远方。
天空碧澄澄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
Ⅹ 周而复,叶圣陶,丰子恺,法布尔,周恩来,肖复兴,巴金,苏轼,陆游,李白,王维的简介!急急急!!!!
周而复 周而复(1914~2004)
中国小说家。 原名周祖式。原籍安徽旌德,生于南京。学生时代即开始文学习作。193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夜行集》。1938年大学毕业后到延安。1944年冬去重庆,参加《群众》(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刊物)的编务工作。抗战胜利后,作为《新华日报》和新华社特派员,到东北、华北、华中等地采访。1946年去香港,从事文化界统一战线工作,并编辑《北方文丛》, 翻印出版解放区的文学作品,同时任《小说》月刊编辑。其间,他创作的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曾产生广泛影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丰子恺先生简介。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名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1823年-1915年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周恩来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
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
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建国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肖复兴(即萧复兴),当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沧县,1947年生于河南信阳,在北京长大,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居北京。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fei,第四声,取“蔽芾甘棠”)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