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英国王室
英格兰、联合王国王室世袭年表: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
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
2埃塞尔沃夫 (839-858在位)
3埃塞尔巴德 (858-860在位)
4埃塞尔伯特 (860-866在位)
5埃塞尔烈德一世 (866-871在位)
6阿尔弗烈德 (871~899在位)。
7爱德华一世(900-924在位)
8埃塞尔斯坦 (924-940在位)
9爱德蒙一世 (940-946在位)
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
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
12埃德加(959-975在位)
13爱德华二世(975-978在位)
14埃塞尔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丹麦王朝(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麦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麦王兼)(1014-1035在位)
3哈罗德 (1035-1040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麦王兼) (1040-1042在位)
威塞克斯王朝(续):
1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
2哈罗德二世(1066在位)
诺曼王朝(1066—1135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兰国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兰国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兰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兰国王1135-1154)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在位 )
2理查一世(1157-1199)(英格兰国王1189-1199)
3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
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
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1470—1471)
约克王朝(1461—1485年):
1爱德华四世(1442-1483)(英格兰国王1461-1483)
2爱德华五世(1470-1483)(英格兰国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兰国王1483-1485)
都铎王朝(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兰国王1485-1509在位)
2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兰国王1509-1547)
4简•格雷(1537-1554)(英格兰女王1553)
5玛丽一世(1516—1558)(英格兰女王1553—1558)
6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兰女王1558-1603)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苏格兰国王1567-1625,英格兰国王1603-1625在位)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兰国王1625-1649)
1649- 共和政体
1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在位-1658)
2护国公理查•克伦威尔(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图亚特王朝(续)
1查理二世(1630-1685)(苏格兰国王1651-1685,英格兰国王1660-1685在位)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5-1688)
3玛丽二世(1662-1694)(英格兰女王,苏格兰女王1689-1694)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兰国王1689-1702)
4安妮(1664-1714)(英格兰.苏格兰女王1702-1707,联合王国女王1702-1714)
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
1乔治一世(1660-1727)(联合王国国王1714-1727在位)
2乔治二世(1683-1760)(联合王国国王1727-1760)
3乔治三世(1738-1820)(联合王国国王1760-1820)
4乔治四世(1762-1830)(联合王国国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联合王国国王1830-1837)
6维多利亚(1819-1901)(联合王国国王1837-1901)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
爱德华七世(1841-1910)(联合王国国王1901-1910)
温莎王朝(1917—):
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在位)
2爱德华八世(1894-1972)(联合王国国王1936)
3乔治六世(1895-1952)(联合王国国王1936—1952)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联合王国国王1952—)
“1917年英国王室采用了Windsor(温莎)这一新姓氏。何谓“采用一个新姓氏”?意思就是说,英王室废弃了祖传的姓氏,改用另一个姓氏。
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平民百姓的祖传姓氏都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王室。王室的姓氏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甚至历史不可改变,除非改朝换代,如果真是那样,就不仅仅是姓氏的改换了,连坐在御座上的那个人都换了。那么英国王室为什么在没有发生任何变故的情况下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姓氏呢?问题就出在 “1917年”这个年份上。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最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味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恶魔般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备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这时候,只是将德国王室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乔治五世身上的某些东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柯堡。人们认为这个姓氏和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英王室的家族姓氏和德国人有什么关系?这事说来话长。
一个朝代是由几代人延续下来的。为什么1917年德国的尊严在英国受到了侮辱,这就需要知道德国人是怎么进入英国王室的。事情要追溯到18世纪初的英女王安妮。
安妮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是罗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国在文学和艺术装潢方面达到了繁荣时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坚实而闪光的印记。但她个人生活却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出于后继乏人的考虑和对家庭的忠诚,安妮女王最初倾向于遵从家族的意见,选择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作为王位的继承人。然而,英国立法机关的成员们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对于当时的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希望王位继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图亚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显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见所造成的伤害,依然使人们耿耿于怀。很清楚,下一个君王的人选要么是安妮女王的同父异母兄弟,要么是詹姆斯一世的后裔子孙——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家族,他们是一个小公国的统治者,同时也是新教徒。这是令人较能接受的一家亲戚。宗教做出了决定:英国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国君。于是立法机关的成员们将选票投给了安妮女王的这家德国亲戚。根据1701年的继承法,古老的斯图亚特家族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
安妮死于1714年,于是下一个君主来自德国的汉诺威家族,这就是英王乔治一世,汉诺威家族的第一个国王。宗教将英国推进了乔治王朝时代。
乔治一世的即位为英国王室注入了德国血统。这位新君主只能说一点儿英语,只把一部分时间放在他的王国上。尽管这是一个愚钝的、不讨人喜欢的外国人,尽管詹姆斯二世的儿子和孙子一直都在觊觎王位,但是法律将王冠牢牢地戴在了乔治一世的头上,直至1727年。
乔治一世之后登基的是他的儿子乔治二世。乔治二世虽然政治上无能,但却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华。他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亲自带兵征战沙场的君王。
乔治时代在位最长的是乔治三世。乔治三世是乔治二世的孙子,出生于英国,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终年81岁。多次的精神错乱为他的晚年笼罩上一层乌云。这个病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在乔治四世摄政和执政时期,英国在时装、家具和建筑方面成就显著。
下一个登上王位的是乔治三世的另一个儿子威廉四世,他在位仅七年。威廉四世宽厚、善良,然而又令人遗憾地常常犯错误。和其他君王比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被人遗忘的君主,人们之所以还能记住他,只因为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伯父。维多利亚是乔治三世第四个儿子的女儿,她将是威廉四世的继承人。威廉四世从心里讨厌维多利亚那个盛气凌人的母亲。作为国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尽量活着,直到维多利亚度过18岁生日。到那时,维多利亚就可以不需要母亲的摄政而独自执政。威廉四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着汉诺威王朝结束了,由她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维多利亚女王的出现并没有切断英国王室与德国的联系。事实上恰恰相反,她的母亲、家庭老师以及作为监护人的舅父莱奥波德都是德国人,都来自德国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认为她是那个家族的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维多利亚和表兄、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结了婚。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多年,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强大和繁荣的象征。“这个女人就是大不列颠帝国”。 19世纪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产的母亲,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时,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个孙子、近80个重孙。儿孙们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专门有人为他们与外国王室牵线搭桥。于是女王的子子孙孙就成了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的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这张网上的一丝一缕都和女王相连。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的祖母。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到德国皇室,后来成为德国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儿子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统辖德军与英国开战。
要不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姑表兄弟的德国皇帝,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王乔治五世也不至于受到国人非议,也无需忍辱负重地更改祖传姓氏。所幸的是,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五世决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
在英王乔治五世君临王位的第八年,一个新命名的温莎王朝就这样诞生了,王家的传统和风格就这么变得“本国化”了。事后人们感到奇怪,像“温莎”这样一个具有民族性和本国化、且令大家都高兴的名字,以前怎么就没被用过呢?
[编辑本段]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并屡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四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断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㈡ 高手们救命啊!!!伦敦一些著名景点的人文意义和历史意义(要英文的)
大本钟
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大本钟巨大而华丽,重13.5吨,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至今将近一个半世纪,尽管这期间大本钟曾两度裂开而重筹。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
位于 Westminster Bridge的南面桥头,与 Houses of Parliament 相连,是伦敦的传统地标,坐地铁可以在 Westminster 站下车。
议会大厦
现在通称的国会大厦,其实真正名称应该是西敏宫(Westminster Palace),但西敏宫在1834年的大火几乎全毁,只残留一座仅剩屋瓦的西敏厅(Westminster Hall),其后耗费了12年的时间才重建成今貌。国会大厦是一座哥德式的华丽建筑。呈长方形,古典式的拱门,装饰精美的列柱与高耸挺立的尖塔,气派雄伟。建筑物整体为有无数尖塔的哥德式建筑,由贝里爵士(Sir Charles Barry)设计。
每次国会开会时,其南面的维多利亚塔塔顶就会挂满国旗,一片片旗子飘扬,看起来非常壮观。
其实从十三世纪以来,这里就是英国国会开会的地方,而且也同时是国王的宫殿,想参观的旅客可由维多利亚塔入内参观。名为大鹏钟的钟塔,就是为了纪念工程负责人霍爵士(Benjamin Hall),所指的钟并非外观可见的那4座时钟,而是放置内部且重达13.5吨重的大钟。其钟塔每隔15分钟响一次,其深沉的声音直嵌人心。入夜后,在明亮灯火的衬托下,钟塔彷如浮在半空中一般,从对岸眺望,气势尤其雄伟。除了大鹏钟外,其实另外还有一座塔比大鹏钟(98公尺)还要高,那就是醒目的维多利亚塔。
占地3万平方公尺的国会大厦全长300公尺,它的房间数目超过1000间、有100座阶梯和11个中庭、走廊长度共计3公里。本来游客是可以入内做局部参观的,不过自从发生恐怖炸弹事件以来,现在已经禁止以观光名义进入国会大厦;但是在国会开会期间,可以用旁听议会的名义进入,只是必须等到有空位才行,在旺季时相当费时,而且随身行李要接受极其严格的检查。
西敏寺
"Westminster"是西边大寺院之意,因位于城区以西得名。早在公元8世纪时即有教堂,但规模很小,一直到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才将之改造雄伟的建筑,但就在西敏寺完工没几天,爱德华即撒手人寰,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使得觊觎王位的亲王间纷争不息,最后被来自法国的日耳曼人威廉,以征服者姿态坐上英格兰的王位。1066年,皇室在此举行第一场富丽堂皇的加冕典礼后,历代国王的加晚、丧葬以及其它历史性的庆典,都在此地举行。共有40位王储在此登基。
爱德华建造的西敏寺为诺曼式建筑,至13世纪亨利三世才将之改为今天的哥德式,这座古老的教堂,全系石造,教堂内有拱门圆顶,100多呎高构造复杂的穹顶,由穹顶挂下来的华丽大吊灯,和地上红毯益显庄严华丽;内部饰有许多彩绘玻璃。寺内除了有许多礼拜堂外,还安置无数名人墓碑,包括丘吉尔、张伯伦、史考特、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也长眠于此在内的政治家、诗人、艺术家等知名人士,以及许许多多的无名战士都在此安息;后来因场地有限,部分伟人的坟墓被迁移至圣保罗大教堂。寺内一处铺有红丝绒、装饰得金碧辉煌的祭坛,正是加冕礼与皇家婚礼举行的地方。祭坛后一座3层楼高的坟墓,即爱德华之墓。
白金汉宫
建于1703年的白金汉宫,是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迄今,前身为白金汉屋(Buckingham House)它一直是英国王室的府邸,集合办公与居家功能。是一四层楼的正方形大建筑物,宫内有典礼厅、音乐厅、宴会厅、画廊等六百余间厅室,此外占地辽阔的御花园,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而在宫前广场有券利女神金像站在高 高的大理石台上,金光闪闪,就好像要从天而降似的。
白金汉宫的皇家卫队每年4-9 月时上午11:30至12:00都会举行的换岗仪式,其它月份每两天11:30举行一次,在军乐和口令声中,作各种列队表演,并举枪互致敬礼,一派王室气象,常常吸引路人和游客围观。
如果您想知道英国女王是不是正在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中?其实很简单,您只要抬头看看皇宫正门上方,如果悬挂着皇室旗帜,则表示女王正在里面,如果没有的话,那就代表女王外出。在每年的8、9月间都佰对外开放,一般民众就可趁此时进入皇宫。
白金汉宫开放参观的部份为王座室、音乐厅和国家餐厅等,经常一票难求,最好先用电话申请预约。位在宫殿南侧的女王美术馆和皇家马厩也开放供人参观。
唐宁街10号
唐宁街10号是英国首相官邸。门口除了有一名警察站岗外,看不出来这里与其它街巷民居的差别,但它却是世界出镜率最高的门口。
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是伦敦城区最重要的机构和建筑物之一。自1694年英国银行法产生,英格兰银行开始运作,之后逐步转换职能,1964年至今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金融机构。游客在英格兰银行的博物馆中可以领略其发展过程,不枉“金融中心”一行。
劳埃德大厦
著名保险公司劳埃德公司采用了世界级建筑大师里查德·罗杰斯(曾设计香港汇丰银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方案。这的独特风格使劳埃德大厦成为伦敦城区甚至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人超过20万。
伦敦塔
在1078年时,为了防范罗马军队的入侵才有了这座塔的兴建,不过真正的目的却是为了向城区的权贵施加压力。位于泰晤士河北岸的山岳上的中世纪风格高塔,这里曾经是皇宫,不过后来却以幽禁和处决王室和政治犯闻名。
所以在英国中世纪的历史上,有不少政治冲突的失败者和失宠的重臣、后妃都囚禁于此,这里有许多的故事,悲惨的爱德华五世和弟弟理查德德德、引人热泪的葛雷夫人...至今隐约仍可感受到塔的血腥气氛,这座塔又被称为「血腥之塔」。在塔之内城墙有一间王室珍宝陈列室,这里展示了历代国王登基所用的王冠、拐杖,而最有名的就是伊丽莎白太后加冕时戴的皇冠还有重达530克拉钻石的「非洲之星」巨大钻石的令牌,最为华丽耀眼,引人注目。
另外还有部分值得一看的,例如钟塔、叛徒门、绿塔、博尚塔...等。值得一提的博尚塔,塔内墙上有刻字和落款,这乃是囚犯们在临死前的心境告白,字迹有端正有潦草,很多可以反应当时的心情。
塔桥
与伦敦塔采用一致的哥特式风格,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桥内的电力设计可使桥面打开,使过往的大船顺利过。现在伦敦桥成为泰晤士河上绚丽的一景,塔桥本身也成为欣赏泰晤士河风光的好去处。
伦敦城区
伦敦城区是现代伦敦地发祥地,在这块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千家金融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货币、保险和黄金市场,第二大的证券和外汇市场。这里是欧洲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的一方乐土。
大英博物馆
以收藏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和埃及木乃伊而闻名于世的大英博物馆是一座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世界是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显赫一时的日不落帝国从世界各地斥夺来的宝物,现在汇集此处向世人展示。除了欣赏展品外,游客还可以领略英国人在博物馆设计方面的过人之处。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博物馆以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人公爵命名,专门收藏美术品和工艺品,包括珠宝、家具等等。它在伦敦诸多博物馆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其藏品美仑美奂所致。特别推荐的是欧洲服饰发展史的展厅,成为现代伦敦文化中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特拉法加广场
特拉法加广场在国家美术馆的南侧,广场中央为纪念英国海军纳尔逊将军的石柱,下方有四只威坐的雄狮塑像,柱基为青铜浮雕,反映了1805年英国海军战胜法国海军的场面。特拉法广场因为经常有大量鸽子驻足,所以又称“鸽子广场”。坐卧在广场的狮子,华人觉得象狗,因而俗称“大狗广场”。
为了感谢二战时伦敦接纳流亡至此的挪威王室,盛产木材的挪威王国每年圣诞节会送一株高大美丽的圣诞树放在鸽子广场,使这里成为伦敦庆祝圣诞的主要场所。
海德公园
在泰晤士河东部的中心,海德公园西接肯辛顿公园(Kensington Park),东连绿色公园(Green Park),形成寸土寸金的伦敦城里一片奢侈的绿地。海德公园的东北角有一个大理石凯旋门,东南角有威灵顿拱门,但最有名的应算是这里的演讲者之角。作为英国民主的历史象征,市民可在此演说任何有关国计民生的话题,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
伦敦蜡像馆
蜡像馆展示邓小平在内的世界名人的蜡像,蜡像馆的逼真程度甚至可让游客产生与名人相逢的幻觉,不可不去。
格林威治天文台
地处伦敦市东南郊,英国皇家天文台曾设于此。经过格林威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和时区计算和零点。格林威治风景优美,在天文台可观伦敦市的全景。
圣詹姆斯公园
圣詹姆斯公园是伦敦最古老的公园,最早的英王亨利八世的鹿苑。公园湖心的“鸭岛”还是鹈鹕的保护区。公园的视野中是白金汉宫的白厅,其风光别处无可比拟。
圣保罗大教堂
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属古典主义建筑,它有波特兰石材砌最具特色的中央的圆形窥顶,其直径达34公尺,圆屋顶上面有十字架顶,高达113公尺在右,整个建筑显得很对称且雄伟。不过教堂曾于1666年时毁于大火,一直到1710年时才又修建完成。
其实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81年黛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到现在仍然不减圣保罗大教堂对旅客的吸引力,因其整体建筑设计优雅、完美,内部静谧、安详。
其实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列恩(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圣保罗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少数设计、建筑分别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的教堂之一,目前教堂内还有一个列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
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它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教堂,一走进教堂,就会对那宽广挑高的中殿赞叹不已,在圆顶下的诗班席是教堂中最华丽庄严的地方,天花板上绘画细腻精致。另外,如果您要想尝试圣保罗耳语廊(Whispering Gallery)的神奇,要另外付费从教堂一侧爬上数百层阶梯,对着耳语廊的通孔说话,神奇回音效果会让你的同伴在其它任一通孔都可以听到回声哦。再从耳语廊往上爬就可以抵达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不过这段楼梯较为险陡,体力不佳或有惧高症者不要轻易尝试。教堂地下室有名人英雄纪念碑,以及礼品店和小餐厅。
London Eye
是世界最大的摩天轮, 英航为了纪念千禧年而建, 高 450 米
㈢ 特隆赫姆的教育机构
特隆赫姆有13所高中,其中包括挪威最古老的学校,特隆赫姆教堂学校(Trondheim katedralskole),成立于1152年。
特隆赫姆为挪威的教育重镇,除了挪威第二大大学,挪威科技大学(Norges teknisk-naturvitenskapelige universitet,简称NTNU),南特伦德拉格学院(Høgskolen i Sør-Trøndelag)、毛德皇后学龄前教育学院(Dronning Mauds Minne Høgskole for førskolelærerutdanning)与BI挪威管理学院特隆赫姆校区(BI Trondheim)均座落于此。圣奥拉夫医院(St Olavs Hospital)为挪威科技大学的附属医学院。
SINTEF(直译为科学与工业研究基金会)为斯堪地那维亚最大的独立研究组织,在1950年由挪威科技大学的前身──挪威理工学院──成立于校区内。SINTEF大约有2,100名员工,当中约1,750人在特隆赫姆工作。 市中心广场处于两条主要大街国王街(Kongensgt.)和僧侣街(Munkegt.)的交汇点。在广场可以看到方位的简写:NVSØ (挪威文北西南东)。在四个方位字母的正中有一个八角形的石柱,上面是奥拉夫一世的铜像。这位海盗国王于995年从英国渡海来此,目的在于争夺挪威的王位,它也是使这一带人民崇奉基督教的人。
尼德罗斯大教堂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为雄壮观的教堂。教堂建于奥拉夫二世的陵墓之上,于12、13世纪间建成。800年来大教堂历经兵灾火劫,1869年开始重建,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869年,前后共花了100多年的时间,用挪威的篮肥皂石和白大理石建造而成,装潢繁复,精雕细镂,被认为是挪威最宏伟的哥特式大教堂。其长度为101米,宽50米。正面双塔高耸,大门上方密密麻麻雕刻着三排人像,圣徒、国王、主教们刻于其中。历代国王都在此举行加冕礼,最后一次是1905年哈康七世国王,他的王冠和其他王权象征物至今仍保存在这座教堂里。
前皇家官邸 Stiftsgården特隆赫姆修士大街上的斯蒂弗滋加顿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最大的木制建筑,内含70间房,占地1115平方米。该建筑建于1774年至1778年,1800年被收为国有后,它一直是特隆赫姆郡长官司邸;1906年成为特隆赫姆的皇家宫邸。挪威国王北巡时在此下榻,平时对公众开放。
尼达洛斯主教座堂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中世纪建筑,是挪威大主教的主教座堂,同时也是全挪威最重要的教堂。这里收藏了挪威王室的王冠珠宝和王国之剑,西墙描绘了圣经人物、挪威主教和国王肖像。周一到周六每天13:00有管风琴音乐会,教堂的高塔可以俯瞰壮丽的市容。
音乐史博物馆馆址设在林木蔚秀的灵维庄院,因此又叫灵维博物馆(Ringva Museum)。庄院最后一代主人酷爱音乐,收集了大量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乐器和有关音乐的文献与艺术品,1952年他把全部房舍和收藏赠给特隆赫姆,建立了这座博物馆。旧日的牛棚马圈多改建成宽敞的陈列室、音乐厅。原来主人居住的楼房,各间则分别辟为莫扎特、贝多芬、帕格尼尼、肖邦、柴可夫斯基、格里格等人的专室,陈列着这些作曲家当时的乐器、家具和有关的文物资料。每走进一间专室,便感到一个时期特殊的音乐气氛,像亲身经历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的历史。
克里斯蒂安斯腾堡垒 Kristiansten Fort克里斯蒂安斯腾堡垒修建于17世纪,在这里可以俯瞰市容。堡垒内部只在夏天开放,户外的公园常年都可以造访。
特隆德拉格民俗博物馆 Trøndelag Folk Museum特隆德拉格民俗博物馆位于一座中世纪城堡的废墟周围,是挪威最好的露天博物馆之一。那里有60多座各个时期的建筑,包括一座12世纪的小木质教堂。 植物园占地35英亩,是一座将文艺复兴品味与19世纪浪漫主义风格结合的园林。
大主教宫,The Archbishop's Palace Museum建于1160年,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古老的世俗建筑。博物馆展出了大主教宫的考古发现,再现了中世纪的日常生活。
特隆赫姆艺术博物馆 Trondheim Kunstmuseum艺术博物馆有一走廊的蒙克(Edvard Munch)版画,还展出了1850年至今的丹麦和挪威艺术品。
比马尔卡位于特隆赫姆以西,是一片高山林地,山上有几个湖。那里还有滑雪和荒野路线横贯其中,是野外徒步和滑雪的场所。
老城桥连接了东西两岸的居民区和老城区,始建于1681年,现在的木桥重建于1861年。
装饰艺术博物馆,Nordenfjeldske Kunstinstrimuseum 展出了精致的当代艺术品和工艺品,包括颇具声望的织锦艺术家瑞根(Hannah Ryggen)的作品。
僧侣岛位于特隆赫姆市北侧不远处,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日光浴和野餐的场所。岛上有一座11世纪的本笃会修道院(后来改成了监狱)、一座堡垒和一个海关。
㈣ 世界八大顶级品牌家具是哪些
1.Roche Bobois
法国家具品牌,时尚文化和奢侈品文化的发源地,造就了珠宝、时装、皮具等行业的顶尖品牌。运用超凡的想象力,致力于创造个性化的家居风格,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家具和室内装饰产品,带给您最新潮流的至高享受。
㈤ 挪威邮轮有谁去过,谁知道挪威邮轮基本要到多少个国家 历经多少个目的地呢有宝宝知道吗
你说的是 北欧或者峡湾么 ,可以参考下面这条航线
诺唯真邮轮 Norwegian Cruise Line 畅意号 Getaway 东欧+北欧+俄罗斯 波罗的海9国15天豪华邮轮旅游 2017年9月25日北京出发 瓦尔内明德登船
第五天 9月29日(星期三) 柏林-瓦尔内明德 250km, 3小时 离港时间22 :00
早餐后乘车前往瓦尔内明德港口,办理登船手续,开始一段浪漫、悠闲的海上之旅。
餐食:早餐(酒店)中餐(豪华邮轮)晚餐(豪华邮轮) 住宿:豪华邮轮
第六天 9月30日(星期四) 海上巡航
邮轮航行于蔚蓝的大海。从早晨到午夜连续不断供应的各式美味大餐,让您享尽口福,船上除了酒、烟要自行购买,其它的食物、大餐、自助餐、及正餐时的非酒精饮料都免费供应,让您吃饱吃好。您永远不会忘记公主邮轮上精美膳食和丰富的娱乐活动,此乃人生又一个全新体验。
餐食:早餐(豪华邮轮)中餐(豪华邮轮)晚餐(豪华邮轮) 住宿:豪华邮轮
第七天 10月01日(星期五) 塔林,爱沙尼亚 到港时间09:00 离港时间17:30
邮轮清晨抵波罗的海三小国之爱沙尼亚,近波罗的地海芬兰湾入口处,三面环水、景色秀丽,是东欧唯一保有中世纪外貌格调的城市。塔林分为上城与下城,您可以参观13世纪以红围墙环绕建筑之古堡,堡内有总统府、外交部、市政厅、市政中心,沿着上城往下城参观可以立即感受到其商业中心的地位与上城政治中心不同的气氛。亚历山大NEVSKY大教堂—支配宫殿广场,市政厅广场—在保留它的迷人的时间、破烂的外表后,此地也成为很多的咖啡厅、餐厅和商店的一个活动中心。
餐食:早餐(豪华邮轮)中餐(豪华邮轮)晚餐(豪华邮轮) 住宿:豪华邮轮
第八天10月02日(星期六) 圣彼得堡,俄罗斯 到港时间08:00 停靠当地过夜
邮轮航抵莫斯科第二大城—圣彼得堡。此地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由栅栏开始建筑,2003年刚满三百年,圣彼得堡也是运河城,是以荷兰为建城蓝本,彷佛是荷兰的缩影,有【冻结音乐及北方威尼斯】的美名。圣彼得堡可以说是一个以宫殿组成的城市,市区内琳琅满目的建筑物,几乎都是以前王宫贵族居住的宫殿或别墅,目前许多的宫殿都改成了博物馆,或是改为剧院或餐厅。因此在参观各个博物馆或剧院时,建筑物内部富丽堂皇的装饰及金碧辉煌的家具及灯饰将给您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城市充满了亮丽色彩的王宫、花园、广场、拱门、尖塔、纪念雕像、运河及桥梁,均非常的美丽。因此圣彼得堡有『俄罗斯王冠上的宝石』之称。
餐食:早餐(豪华邮轮)中餐(豪华邮轮)晚餐(豪华邮轮) 住宿:豪华邮轮
第九天 10月03日(星期日) 圣彼得堡,俄罗斯 离港时间19:00
彼得大帝殿【夏宫】,宫内有华丽的王宫,宫内厅房布置,金碧辉煌并可看到珍贵之油画、瓷器与家具。夏宫前之御花园,设计别具巧思,其中六10多个喷泉和二百多个雕像,点缀其间,壮观的瀑布、上花园、蒙朴雷吉尔宫殿、恶作剧喷水池等华丽的景致,10分美观。参观圣彼得堡最早的港口、灯塔、古老的圣彼堡大学、彼得大帝骑士铜像、司莫尔休道院、彼得保罗要塞,一览彼得大帝皇室陵寝所在之圣彼得大教堂。
餐食:早餐(豪华邮轮)中餐(豪华邮轮)晚餐(豪华邮轮) 住宿:豪华邮轮
第十天 10月04日(星期一) 赫尔辛基,芬兰 到港时间07:00 离港时间16:00
赫尔辛基市区三面环海,白色新型建筑物,点缀在碧绿的林间,倚着湛蓝的海洋,更显得它高雅出众的气质,因而赢得“北欧白色之都”之称。市政厅风格采用科林斯式圆柱以及三角形的山形墙式样,堪称是赫尔辛基的象征。著名的登贝里奥机欧教堂,从市街上看去好像是半空中的飞碟。四周岩壁高约10公尺,中央大会堂的圆顶高10公尺,直径达二10四公尺上面镶嵌着玻璃。超现代的西贝流士公园,这是纪念大音乐家西贝流士,其纪念碑具有超现实造型。
餐食:早餐(豪华邮轮)中餐(豪华邮轮)晚餐(豪华邮轮) 住宿:豪华邮轮(来源:七海邮轮,更多资料可以查阅:http://www.7sea.com.cn/html/lines/03/65843.html)
㈥ 谁知道英国的传统和风俗
传统的英国人非常重视餐桌上的礼仪 懂得这些得人被视为有教养的人 细节很多 在这里就简略的解释一下 剩下的需要在实践中体会与英国人交流中学习
刀叉的摆置
用餐中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暂时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放盘中,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还是继续吃。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须放下,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应当注意,不管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刀与叉除了将料理切开送入口中之外,还有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摆置方式传达出“用餐中”或是“结束用餐”之讯息。而服务生是根据这种信息判断客人的用餐情形,以及是否收拾餐具准备接下来的服务,所以希望能够记住正确的餐具摆置方式。特别要注意的是刀刃侧必须面向自己。用餐结束后,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接下来的摆置方式又分为英国式与法国式,不论哪种方式都可以,但最常用的是法国式:尽量将柄放入餐盘内,这样可以避免因碰触而掉落,服务生也较容易收拾。出席结婚餐宴时,不论怎么将餐具摆成“用餐中”的位置,只要主要宾客用餐结束,就应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所以宴会时,切记皆以主要宾客为中心进行。在宴会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对摆在面前的刀叉,是从外侧依次向内取用,因为刀叉摆放的顺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顺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结束了。中途需要谈话或休息时,应该将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盘子两边;反之,刀叉柄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盘子里,则表示这一道菜已经用好了,服务员就会把盘子撤去。前菜或是甜点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叉起食用的料理,没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在家庭内的餐会或是与朋友之间的轻松聚餐,像沙拉或是蛋包饭之类较软的料理,也可以只使用叉子进餐。但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使用刀叉,能给人较为优雅利落的感觉。另外,在欧洲等地,常可看见有人右手拿叉子,左手则拿着面包用餐。不管吃得怎么利落优雅,这样用餐也只能在家庭或大众化的店中,而在高级餐厅内是绝对行不通的。没用过的刀子,就原样放在桌上即可,服务生会自动将它收走。
刀叉的拿法
两只一组使用刀、叉为正式的用法,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刀用来切割食物,叉用于送食物入口。应该注意的是,叉子和勺子可入口,但刀子不能放入口中,不管它上面是否有食物。叉子的拿法是将食指伸直按住叉子的背部。刀子除了与叉子同样拿法外,还可以用拇指与食指紧紧夹住刀柄与刀刃的接合处。可依料理选择较容易进餐的方法。用拇指抵住侧边,再将食指伸直,分别按住刀叉的背部,用力夹紧。这是吃肉类料理或较硬的料理时所使用的方式。以拇指与食指捏住刀柄与刀刃的接合处,其他的手指再轻轻地扣住刀柄,叉子的拿法则与上述相同。这是吃鱼类料理或是较软的料理时所使用的方式。如果以全部手指握住的话,会破坏整体平衡,利用拇指与食指握住才是拿刀叉的要诀。调味料用汤匙是法国料理中较独特的餐具。虽然以前就已经存在,不过最近才逐渐普及。一段时期,法国料理中流行较浓稠的酱料,即使用刀也可以取得调味酱料,但是其后则流行较清淡的酱料,所以为了取得调味酱料,只好将调味料用汤匙再次改良。当以汤匙或调味料用汤匙代替刀时,须右手拿汤匙,左手拿叉。汤匙的握法则与握笔方法相同。用调味料用汤匙切食物时,握法与刀相同。不过在取调味酱料时,握法则须与汤匙的拿法相同。食物切好后,在盘子上将料理与酱料一起舀起食用。
可以全部切好后再以右手拿叉子吃吗?如果是家里或是气氛较轻松的店内,这是没有关系的,不过在高级餐厅内最好尽量避免。在高级餐厅内,将叉子换到右手就餐,也一样是不合时宜的。不习惯用左手拿叉子,也许会感到很困难,不过一旦能够灵活使用,就更能体会到用餐的乐趣。
刀叉的用法
刀叉有不同规格,按照用途不同,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区别。吃肉时,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号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开胃小菜时,要用中号刀,叉或勺一般随刀的大小而变。
料理上桌后的基本动作,即是“右手拿刀切开,然后左手拿叉将料理叉起”。以叉子压住料理的左端,固定,顺着叉子的侧边以刀切下约一口大小的料理后,叉子即可直接叉起料理送入口中,简单说即是“以叉子压住后再以刀切开”。
两侧手肘过高会使刀叉角度过大,而呈直立状态;相反地,如果手肘过低将使刀叉呈倒下状态,所以没有办法好好地将料理切开。将肩膀与手腕放松,两臂不要张开,刀与餐盘的角度保持在15度左右。这里归纳成7个要点:面向料理端正坐好;肩膀与手腕放松;两臂贴着身体;手肘不要过高或过低;刀叉与餐盘呈倾斜角;以叉将料理紧紧按住;轻轻地移动刀子,压住时可用力。这样一来,不但能轻易地将食物切开,而且姿势看起来也相当地优雅。刀的移动方式也有要领。首先用力于左手的叉子,再轻轻地移动刀子。注意,将刀子拉回时不可用力,而是在往前压下时用力,这样才能利落地将食物切开。两侧手肘过高时,将会使刀与叉的角度过大,而无法利落地将食物切开。刀与叉也不可以过分倾斜。叉子可依料理的特性,自由地变换拿法以方便用餐。当叉起食用时,叉子的背面必须向上,不过,如果是舀起食用时,叉子应面向上方使用。英美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吃肉菜时,英国人左手拿叉,叉尖朝下,把肉扎起来,送入口中,如果是烧烂的蔬菜,就用餐刀把菜拨到餐叉上,送入口中。美国人用同样的方法切肉,然后右手放下餐刀,换用餐叉,叉尖朝上,插到肉的下面,不用餐刀,把肉铲起来,送入口中,吃烧烂的蔬菜也是这样铲起来吃。
如有淋上调味酱的料理,也可以利用刀子刮取调味酱,再以汤匙或调味酱,用汤匙将料理与酱料一起送入口中。如以叉子叉住,再用汤匙淋上调味酱后食用,则是错误的动作,因为这样一来,在料理送往口中时,酱料会滴滴答答落得到处都是,搞得一团糟。以叉子舀起料理时,以左手持用叉子,将食物置于叉子正面的叉腹上送入口中。在与朋友聚餐的轻松场合,如果不须用到刀子,可以用右手拿叉子进餐。当盘子内的细碎食物聚集时,可利用刀子挡着,再以叉子靠近舀起。利用汤匙代替刀子也是可以的。以叉子将料理聚集到汤匙上,再以汤匙将食物送入口中。
吃沙拉的时候,将大片的生菜叶用叉子切成小块,如果不好切可以刀叉并用。一次只切一块,不要一下子将整碗整盘的沙拉都切成小块。如果沙拉是一大盘端上来则使用沙拉叉。如果和主菜放在一起则要使用主菜叉来吃。如果沙拉是主菜和甜品之间的单独一道菜,通常要和奶酪和炸玉米片等一起食用。先取一两片面包放在你的沙拉盘上,再取两三片玉米片。奶酪和沙拉要用叉子食用而玉米片则用手拿着吃。
吃芦笋的时候,如果要吃的芦笋菜中有汤汁,先切成小块,再用刀叉食物。如果芦笋很大而且需要蘸汁,先把头切下,然后分开来食用,以防滴汁和掉渣。也可以用手拿着茎柄,蘸汁吃。对于小的芦笋完全可以用手拿着蘸汁食用。
土豆片和土豆条是用手拿着吃的,除非土豆条里有汁,那样的话要使用叉子。小土豆条也可拿着吃,但用叉会更好。如果土豆条太大,不好取用,就用叉子叉开,不要挂在叉上咬着吃。把番茄酱放在盘子边上,用手拿或用叉子叉着小块蘸汁吃。烤土豆在食用时往往已被切开,如果没有则用刀从上部切入,用手或叉子将土豆掰开一点,加入奶油或酸奶、奶油和小青葱、盐和胡椒粉,每次加一点。你可以带皮食用。
已设置好的餐具不可随意改变位置,不过如果你是左撇子,在吃的时候可将刀叉互相更换使用。只是在用餐完毕后,餐具必须依右撇子的人的用法放置,将刀叉的柄向右放置于餐盘上。这么做的原因,主是要为了不给服务人员造成困扰。
刀与叉的拿法
两只一组使用刀、叉为正式的用法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与筷子同样的是以两只为一组,刀用来切割食物,叉用于送食物入口。应该注意的是,千万别用刀取食物送入嘴里。 叉子的拿法为将食指伸直按住叉子的背部。刀子除了与叉子同样拿法外,还可以用拇指与食指紧紧夹住刀柄与刀刃的接合处。可依料理选择较容易进餐的方法。用拇指抵住侧边,再将食指伸直,分别按住刀叉的背部,用力夹紧。这是吃肉类料理或较硬的料理时所 使用的方式。以拇指与食指捏住刀柄与刀刃的接合处,其他的手指再轻轻地扣住刀柄。叉子的拿法则与上述相同。这是吃鱼类料理或是较软的料理时所使用的方式。如果以全部手指握住的话,会破坏整体平衡,利用拇指与食指握住才是拿刀叉的要决。调味料是汤匙是法国料理中较独特的餐具。虽然以前就已经存在,不过最近才逐渐被普及。一段时期,法国料理中流行较浓稠的酱料,即使用刀也可以取得调味酱料,但是其后则流行较清淡的酱料,所以为了取得调味酱料,只好现调味料用汤匙再次改良。当以汤匙或调味料用汤匙代替刀时,须右手拿汤匙,左手拿叉。汤匙的握法则与握笔方法相同。用调味料用汤匙切食物时,握法与刀相同。不过在取调味酱料时,握法则须与汤匙的拿法相同。食物切好后,在盘子上将料理与酱料一起舀起食用。 可以全部切好后再以右手拿叉子吃吗?如果是家里或是气氛较轻松的店内,这是没有关系的,不过在高级餐厅内最好尽量避免。例如,在高级料理店内,是绝不会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把饭碗拿到嘴边,大口大口地吃饭。类似地在高级餐厅内,将叉子换到右手餐,也一样是不合时宜的。不习惯用左手拿叉子,也许会感到很困难,不过一旦能够灵活使用,就更能体会到用餐的乐趣。
㈦ 宁波富邦家具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52年筹备组建“宁波五联木器工场”;
1958年宁波第一、第二、第三木器生产合作社合并为木器工厂,更名为“地方国营宁波木材加工厂”;
1978年改名为 “宁波木器家具厂”,产品内外销并存;
1987年组建“宁波家私有限公司” ,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家具行业合资企业;
1991年荣获“北京国际家具博览会银奖”;
1995年被评为浙江省“行业最大”工业企业、成立“宁波亨润家具有限公司”、加入亨润集团
2002年亨润集团发展至富邦集团、亨润家具成为富邦集团全资控股企业、成立“宁波富邦家具有限公司”、向家具集团型企业发展;
2003年被浙江省家具行业协会评为“诚信试范企业”;
2004年在美国成立自己的家具公司、推出自己的家具品牌 、成为中国家具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被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劳动保障诚信单位”
2006年“富邦家具慈善基金会”成立、被评为“出口一类企业”、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证、被浙江省家具行业协会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2007年获得美国Glen Arbor品牌授权、成立宁波富邦格林家具有限公司
2008年格林堡荣选为“中国著名品牌”
2008年格林堡携手宁波富邦格林强势登陆中国市场,开始了中国市场的布局。格林堡在全美250多家家具卖场中均有销售。格林堡不仅是美国富豪和成功人士的首选,而且是英国、挪威等王室权贵青睐的品牌之一。
2009年格林堡评为“中国优秀绿色环保产品”
2011年格林童话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少年儿童家具品牌”
2011年格林堡被评为“中国欧美家具十大品牌”
㈧ 英国地理概况
英国地理概况与英国文化
一、英国自然地理概况
(一)英国的国土资源
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占大不列颠岛的大部分。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威尔士面积有2万余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势崎岖。威尔士境内有1/4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及天然保护区。
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面积共为7.8万平方公里。全境均属山岳地带,只有中部较为低平。
北爱尔兰面积1.4万平方公里,隔爱尔兰海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北爱尔兰地区湖泊较多,英国的第一大湖--讷湖卧波其间。沿湖为平原。
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最热天(7月)平均气温为19~25℃,最冷天(1月)平均气温为4~7℃。英格兰地势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区雨量较大,最高可达4,000毫米。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二)英国的气候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但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英国全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而东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英国雾气较重,主要是岛国的潮气所致。首都伦敦冬季河湖极少结冰,一月平均气温在4度(摄氏)以上;夏天则相当凉爽,七月的平均气温17度,早晚外出需加外衣。年降雨量约600毫米,雨量分布较均匀。至于伦敦过去常见的浓雾,并不完全是自然现象。由于重视环境保护,伦敦目前出现浓雾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一日之内,时晴时雨。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受高纬度的影响,英国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别明显。冬季日短夜长,夏季则日长夜短。夏季是到英国旅游的最佳季节。夏季日间长,活动时间多,而且温度适中,天气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这个季节尽管也有雨,但一般不会连绵不断,影响行程。
(三)英国的人口与民族
1.英国的人口
据2001年统计显示,英国人口继德国(8240万)和法国(5920万)后在欧盟国家中居第三位。
根据1995年统计,英国总人口为5860万,人口出生卒为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总和生育率为1.8。
1991年至2002年间,人口增长率为3.1%,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003年出版的《英国2004》(UK 2004)一书称英国2002年年中的人口统计数字为5920万,官方估计到2026年英国人口可达6320万。
2.英国的民族
从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国的诺曼人征服英格兰,英国历史上曾先后有几个民族到该岛上定居。
伊伯利亚人:属地中海种族。
凯尔特族: 第一批为盖尔人,是苏格兰.爱尔兰人的祖先,使用盖尔语。第二批为属凯尔特人的不列颠人,是威尔士人的祖先。不列颠遂
成为联合王国国名的主体部分。
罗马人:公元前一世纪来岛。带来了拉丁字母。
日尔曼人:公元5世纪中叶,日尔曼系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等侵入英伦。其中盎格鲁人较为强大,称该岛为“盎格鲁的土地(Angle-land),
英格兰(England)一词便源于此。盎格鲁?撒克逊语言也是现代英语的祖先。原有的不列颠人则被赶到威尔士及英格兰南部。现在的威尔士语便是不列颠的语言。
丹麦人:公元9世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他们并非全是维金人。1016年丹麦人克努特征服英格兰。
诺曼人:诺曼底公爵威廉颇有名气。他于1066年即位英格兰王,确立了贵族制开始了诺曼底王朝。
二、英国人的风俗习惯
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一)生活中的数字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可谓"半边天"!
英国家庭的消费额1990年至1997年间增长了75%(含通货膨胀率)。而1998年二季度又比1997年上涨了2.8%。其消费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7年,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支出耐用品的消费增加了10%。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1997年一般商品成本价上涨了4.4%,但个别商品如食品、酒精、燃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当属香烟。
由此可见,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仍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着燕尾服,女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象卷心菜、新鲜豌豆、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三)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
由于冬季阴雨多雾,使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变的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四)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也是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五)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在1996至1997年间,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
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司诺克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三、英国的首都、主要城市和港口
(一)英国的首都
英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是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伦敦城 (亦称金融城) 及周围32个市组成,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700万,伦敦始建于二千多年以前,公元四三年罗马人占领大不列颠岛时已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十一世纪成为商业和政治中心,十八世纪为世界最大的港口和国际贸易中心。伦敦金融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集中了全国最大的银行、交易所和各种企业管理机构;西伦敦是王官、议会、政府各部门所在地,也是大商店、剧院和高级住宅区;东伦敦以下至河口为伦敦港区、船坞、码头、仓库林立。希思罗机场是世界最大的航空港之一。一八六四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恩和恩格斯曾在这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海格特墓地有马克思墓。伦敦还有许多著名建筑物,如伦敦塔、白金汉宫、西敏寺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等。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天文台1948年迁至伦敦东南96公里处)为地球经度起算点。
1.议会大厦(Parliament)
英国议会亦称西敏寺,曾为英王室居所西敏寺宫。萨克逊王(Edward The Confessor,一O四二至一O六六年)至亨利八世国王(Henry VIII,一五O九至一五四七年)都曾在此居住。一五一五年西敏寺宫被大火烧毁。修复后,爱德华六世国王于一五四七年把该宫的圣?斯蒂芬教堂拨给下院使用。一八三四年该宫再次被大火烧毁,只剩下西敏寺大厅、教堂地下室等建筑物。一八四O年,重建新西敏寺宫,即现在的议会。一八五二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主持议会开幕仪式。现议会大厦为查尔斯?巴里爵士所设计。整个建筑为哥德式。包括护宫河在内,总面积为12.5英亩。西敏寺大厅建于一O九七年。一三九九年,经理查德二世国王重修后保留至今。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德国轰炸伦敦时,该厅幸免于难。十三世纪至一八八二年,西敏寺大厅为英国法庭所在地,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曾在此受到审判,其中有汤姆斯?摩尔爵士(SlR Thomas More,一五三O年,英国政治家)、查理士一世国王(一六四九年)等。一九六五年邱吉尔逝世后曾在此停放遗体。议会大钟造于一八五六年,以建造工程的第一名监督官本杰明•霍尔爵士的名字命名,叫"BIGBEN"(大本钟)。原钟重16吨多,钟塔高320英尺。一八五七年该钟出现裂痕,于一八五九年重新铸造。新钟重3.5吨。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座椅为红色,下院为绿色,以示区别。每年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女王在上院主持议会开幕,宣读政府施政纲领。
2.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是英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亦是世界上著名博物馆之一。一七五三年,英议会通过法案,决定把大批重要文物收藏集中在一起。一七五五年购置了大英博物馆现址,一七五九年首次以大英博物馆名义对外开放。以后不断扩建,从而使其呈现出今日的宏伟面貌。
该馆原由全国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出版物与绘画收集博物馆三部分组成。一九七三年,图书馆部分与英其它图书馆合并组成英国图书馆,在组织上与大英博物馆脱离,但仍在大英博物馆内保留四个图书室和阅览厅。马克思曾在这里刻苦攻读,为撰写《资本论》搜集和抄录了大量资料。马克思读书时使用的座位至今尚存。1897至1898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伦敦蒙难获救后,曾在大英博物馆研究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及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民生主义"的理论。
博物馆的主要展品是古代埃及、希腊、罗马、西亚、东方和欧洲中世纪文物,以及各国铸币、纪念章、绘画和人类学方面的文物等。东方馆内藏有大批珍贵的中国文物,最著名的包括《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两代名画等。
3.白金汉宫(Bukingham Palace)
一七六二年英国王乔治三世购买了当时在现址上的一所房子作为私人住宅。一八二一年开始兴建白金汉宫,从维多利亚女王登位(一八三七年)至今一直是英国国王或女王在伦敦的行官。如今女王的重要国事活动,如召见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都在该宫举行。此外,来英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
王宫由身着礼服的皇家卫队守卫。富有特色的换岗仪式一般在每天上午11:30举行。
王宫西侧为宫内正房,其中最大的有"皇室舞厅",建于一八五0年,专为维多利亚女王修建。厅内悬挂有巨型水晶吊灯。蓝色客厅被视为宫内最雅致的房间,摆有为拿破仑一世制作的"指挥桌"。拿氏失败后,法国路易十八将桌子赠送给当时英摄政王乔治四世。白色客厅是用白、金两色装饰而成,室内有精致的家俱和豪华的地毯,大多是英、法工匠的艺术品。御座室内挂有水晶吊灯,四周墙壁顶端绘有十五世纪玫瑰战争的情景。正中的御座是当今女王一九五三年加冕时和王夫爱丁堡公爵使用的,室内还保存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加冕御座和英王乔治四世加冕时使用的四张大座椅。宫内音乐室的房顶呈圆形,用象牙和黄金装饰而成,维多利亚女王和王夫艾尔伯特亲王曾常在此举办音乐晚会。
皇宫花园约占地18公顷,为英王乔治四世所设计。园内有湖泊、草地、小径,并有各种花草树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园内举行花园招待会,邀请全国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国驻伦敦的外交官参加。
皇宫南侧为女王的美术馆,馆内收藏王室的艺术珍品,一九六二年起对公众开放。
4.格林尼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
格林尼治位于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地势险要。十五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摄政王罗斯特公爵在该处山巅建立了一个了望站。一六七五年,了望站被改建成皇家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之所以举世闻名,主要是因为院内有决定世界标准时间和时区的子午线标志(用铜条线标出),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一九五0年皇家天文台迁往新址后,该天文台划归国家海洋博物馆,设有天文站、天文仪器馆等,主要供展览用。展出的天文历史资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各国早期设计的时钟、地球仪、浑天仪(其中不少是当时中国的制品,和很多天象发现的经过(如哈雷慧星等)。
5.伦敦塔桥(London Tower Bridge)
伦敦塔桥系泰晤士河上28座桥梁之一,位于伦敦塔附近。建于一八八六至一八九四年。因桥身由4座塔形建筑联接而得名。
伦敦搭桥的两座主塔高140英尺,两塔之间跨度为200英尺。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桥面可以开合,平时通车,桥椅开启时可容万吨船只通过;上层为一条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旁装有玻璃窗,行人登桥可欣赏泰晤士河景色。
6.唐宁街10号(No 10Downing Street)
唐宁街10号建于1680年,18世纪以来为英国历届首相官邸和办公处。唐宁街为17世纪后半叶由唐宁爵士开发建筑的私人住宅街道,日前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国王将10号辟为首相官邸。11号现为财政大臣官邸,12号是财政大臣的办公室。
唐宁街10号楼内最有名的房间是内阁室,从室内可远眺皇家禁卫军的换岗仪式和圣?詹姆士公园。二战期间,丘吉尔将地下室的一间房间用作餐厅。二楼有早餐厅、国宴厅、书房及第二会客厅.其中最大的为国宴厅。客厅内挂有名贵油画,大部分借自博物馆和画廊。
唐宁街本来可自由出入。1989年后为防恐怖分子袭击时,在街口设禁至今。
7.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纪号称“笃信者”的英王爱德华建立 的。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大门处有一对塔楼。教堂自建以来,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或女王加冕礼典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英国历代国王死后,大部分葬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许多名人死后,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
㈨ 英国王室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网络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图片 数字博物馆 年度盘点 网络商城
拆分词条 英国王室
求助编辑网络名片
三狮是英国王室的象征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皇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发挥作用,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国王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由世袭产生。首相是英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通过民选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但最终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英国君主与其近亲的关系由其名号可知。王室成员虽然没有严格的法律或者正式的定义,并且不同的名单会有不同的成员,不过拥有国王/女王陛下(HM)或者王子/公主殿下头衔(HRH)的一般都被视为王室成员。
目录
现英国王室主要成员列表英国王室官方网站上的英国王室成员列表:
最近逝世的王室成员
外围王室成员名单
在世的王室成员前配偶列表
年金
所得税
英国王室的姓氏概述
英女王安妮
乔治
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起源
金雀花王朝
温莎王朝
英格兰、联合王国王室世袭年表威塞克斯王朝
丹麦王朝
威塞克斯王朝(续)
诺曼王朝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兰开斯特王朝
约克王朝
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
共和政体
斯图亚特王朝(续)
汉诺威王朝
温莎王朝
英国王室裁员近代:
戴安娜王妃
英国王室著名的13场婚礼
英国皇室的相关电影1.《女王》
2.《恋爱中的维多利亚》
3.《鸠占鹊巢》
现英国王室主要成员列表 英国王室官方网站上的英国王室成员列表:
最近逝世的王室成员
外围王室成员名单
在世的王室成员前配偶列表
年金
所得税
英国王室的姓氏 概述
英女王安妮
乔治
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 起源
金雀花王朝
温莎王朝
英格兰、联合王国王室世袭年表 威塞克斯王朝
丹麦王朝
威塞克斯王朝(续)
诺曼王朝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兰开斯特王朝
约克王朝
都铎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
共和政体
斯图亚特王朝(续)
汉诺威王朝
温莎王朝
英国王室裁员
近代: 戴安娜王妃英国王室著名的13场婚礼英国皇室的相关电影
1.《女王》 2.《恋爱中的维多利亚》 3.《鸠占鹊巢》展开 编辑本段现英国王室主要成员列表
英国王室官方网站上的英国王室成员列表:
英国王室最新全家福
女王陛下 爱丁堡公爵殿下(菲利普亲王)(王夫) 王储(威尔士亲王)和康沃尔公爵夫人(女王长子及妻子) 剑桥公爵夫妇(威尔士亲王长子及妻子) 哈里王子殿下(王储次子) 约克公爵殿下(女王次子) 比阿特丽斯公主殿下(约克公爵长女) 尤金妮公主殿下(约克公爵次女) 埃塞克斯伯爵夫妇殿下(女王幼子及妻子) 路易丝温莎小姐(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女) 瑟林子爵(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子) 长公主殿下(女王之女) 格罗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的迈克王子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亚历山德拉公主,尊敬的Ogilvy夫人(女王堂妹) 英国王室
最近逝世的王室成员
格罗斯特公爵夫人爱丽斯王妃殿下(女王的婶婶) 伊丽莎白太后陛下(女王母亲) 玛格丽特公主殿下,斯诺顿伯爵夫人(女王之妹) 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王储前妻)
外围王室成员名单
皮特·菲利普斯,扎拉·菲利普斯(长公主子女) 林利子爵(玛格丽特公主之子),子爵夫人,子爵之子女 莎拉·夏托夫人(玛格丽特公主之女),其夫,其子女 阿尔斯特伯爵夫妇(格罗斯特公爵之儿子儿媳) 达维娜·温莎小姐,罗丝·温莎小姐(格罗斯特公爵之女) 圣安德鲁伯爵夫妇(肯特公爵儿子儿媳)及其子女 海伦·泰勒夫人(肯特公爵之女),其夫,其子女 詹姆斯·奥吉维夫妇(亚历山德拉公主的儿子儿媳)及其子女(亚历山大·查尔斯和弗罗拉·亚历山德拉) 尼古拉斯·温莎勋爵(肯特公爵幼子) 玛丽娜·莫瓦特夫人(亚历山德拉公主之女)及其子女(与前夫所生的克里斯蒂安·亚历山大和泽诺斯卡·梅依) 豪华轿车配备
海伍德伯爵(乔治五世女儿,长公主玛丽之子),他的第二个妻子,及其子女 杰拉尔德·兰利 (海伍德伯爵之弟)之遗孀及其子女 法夫公爵(爱德华七世之曾孙)及其子女 萨尔托恩(Saltoun)夫人(维多利亚女王第三子,亚瑟王子(Prince Arthur, Connaught)康诺特公爵之孙Alexander Ramsay of Mar遗孀及其子女 缅甸的蒙巴顿女伯爵(第一任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斯·蒙巴顿的长女,爱丁堡公爵的表妹),其丈夫及子女 汉诺威王子夫妇(乔治三世的曾曾曾曾孙)。虽然他们和现在英国王室关系很远,但他们是乔治五世以前,汉诺威王室仅有的嫡系传人。他们宣称自己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子王妃,但这一称号并未得到英国王室承认。 这些人并无王室头衔,也不帮女王执行王室公务,也不从王室内库中支取薪资。但女王会邀请他们参加非官方的仪式,也会参加一些官方的仪式,如女王生日时的阅兵礼,女王的金禧纪念,王室成员的葬礼等。
在世的王室成员前配偶列表
约克公爵夫人莎拉(约克公爵前妻) 马克·菲利普斯(安妮公主前夫) 斯诺顿伯爵(玛格丽特公主前夫)
编辑本段年金
执行公务的王室成员每年有资格领取一笔年金(相当于工资) 价值连城的皇冠
爱丁堡公爵:35万9千英镑 约克公爵:24万9千英镑 肯特公爵夫妇:23万6千英镑 安妮公主:22万8千英镑 亚历山德拉公主:22万5千英镑 格罗斯特公爵夫妇:17万5千英镑 埃塞克斯伯爵夫妇:14万1千英镑
编辑本段所得税
1993年起,女王同意为所得和资金收益付税,同时宣布以后只有女王,菲利普亲王,太后会收取王室专款。然而,其王室成员并没停止支取王室专款,他们支取后,女王会返还相同数量到国库。这只是一个掩盖停止付款后管理和立法上难题的折中办法,但女王每年因此少缴纳53万6千所得税,这些税会从她应付的所得税中扣除。 .
编辑本段英国王室的姓氏
概述
“1917年英国王室采用了Windsor(温莎)这一新姓氏。何谓“采用一个新姓氏”?意思就是说,英王室废弃了祖传的姓氏,改用另一个姓氏。 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平民百姓的祖传姓氏都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王室。王室的姓氏 英联邦标志
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甚至历史不可改变,除非改朝换代,如果真是那样,就不仅仅是姓氏的改换了,连坐在御座上的那个人都换了。那么英国王室为什么在没有发生任何变故的情况下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姓氏呢?问题就出在“1917年”这个年份上。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最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味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砸烂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备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腊肠”,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因为这时候,英国正处在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统治之下,而该王朝的统治者科堡家族则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德文。所以此时王室只是将这面德文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乔治五世身上的某些东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科堡。人们认为这个姓氏和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英王室的家族姓氏和德国人有什么关系?这事说来话长。
英女王安妮
一个朝代是由几代人延续下来的。为什么1917年德国的尊严在英国受到了侮辱,这就需要知道德国人是怎么进入英国王室的。事情要追溯到18世纪初的英女王安妮。 安妮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是罗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个虔诚的新 伊丽莎白二世
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国在文学和艺术装潢方面达到了繁荣时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坚实而闪光的印记。但她个人生活却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出于后继乏人的考虑和对家庭的忠诚,安妮女王最初倾向于遵从家族的意见,选择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作为王位的继承人。然而,英国立法机关的成员们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对于当时的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希望王位继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图亚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显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见所造成的伤害,依然使人们耿耿于怀。很清楚,下一个君王的人选要么是安妮女王的同父异母兄弟,要么是詹姆斯一世的后裔子孙——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家族,他们是一个小公国的统治者,同时也是新教徒。这是令人较能接受的一家亲戚。宗教做出了决定:英国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国君。于是立法机关的成员们将选票投给了安妮女王的这家德国亲戚。根据1701年的继承法,古老的斯图亚特家族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 安妮死于1714年,于是下一个君主来自德国的汉诺威家族,这就是英王乔治一世,汉诺威家族的第一个国王。宗教将英国推进了乔治王朝时代。
乔治
乔治一世的即位为英国王室注入了德国血统。这位新君主只能说一点儿英语,只把一部分时间放在他的王国上。尽管这是一个愚钝的、不讨人喜欢的外国人,尽管詹姆斯二世的儿子和孙子一直都在觊觎王位,但是法律将王冠牢牢地戴在了乔治一世的头上,直至1727年。 乔治一世之后登基的是他的儿子乔治二世。乔治二世虽然政治上无能,但却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华。他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亲自带兵征战沙场的君王。 乔治时代在位最长的是乔治三世。乔治三世是乔治二世的孙子,出生于英国,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终年81岁。多次的精神错乱为他的晚年笼罩上一层乌云。这个病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在乔治四世摄政和执政时期,英国在时装、家具和建筑方面成就显著。 下一个登上王位的是乔治三世的另一个儿子威廉四世,他在位仅七年。威廉四世宽厚、善良,然而又令人遗憾地常常犯错误。和其他君王比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被人遗忘的君主,人们之所以还能记住他,只因为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伯父。维多利亚是乔治三世第四个儿子的女儿,她将是威廉四世的继承人。威廉四世从心里讨厌维多利亚那个盛气凌人的母亲。作为国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尽量活着,直到维多利亚度过18 英国公主
岁生日。到那时,维多利亚就可以不需要母亲的摄政而独自执政。威廉四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着汉诺威王朝结束了,由她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维多利亚女王的出现并没有切断英国王室与德国的联系。事实上恰恰相反,她的母亲、家庭老师以及作为监护人的舅父莱奥波德都是德国人,都来自德国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认为她是那个家族的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维多利亚和表兄、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结了婚。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多年,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强大和繁荣的象征。“这个女人就是大不列颠帝国”。 19世纪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产的母亲,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时,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个孙子、近80个重孙。儿孙们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专门有人为他们与外国王室牵线搭桥。于是女王的子子孙孙就成了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的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这张网上的一丝一缕都和女王相连。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的祖母。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到德国皇室,后来成为德国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儿子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统辖德军与英国开战。 要不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姑表兄弟的德国皇帝,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王乔治五世也不至于受到国人非议,也无需忍辱负重地更改祖传姓氏。所幸的是,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五世决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 在英王乔治五世君临王位的第八年,一个新命名的温莎王朝就这样诞生了,王家的传统和风格就这么变得“本国化”了。事后人们感到奇怪,像“温莎”这样一个具有民族性和本国化、且令大家都高兴的名字,以前怎么就没被用过呢?
编辑本段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
起源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 伊丽莎白二世
,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
金雀花王朝
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并屡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四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 查尔斯与卡米拉
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断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 戴安娜王妃
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温莎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编辑本段英格兰、联合王国王室世袭年表
威塞克斯王朝
(829—1016年) 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 2埃塞尔沃夫 (839-858在位) 3埃塞尔巴德(858-860在位) 4埃塞尔伯特 (860-866在位) 5埃塞尔烈德一世 (866-871在位) 6阿尔弗烈德 (871~899在位)。 7爱德华一世(900-924在位) 8埃塞尔斯坦 (924-940在位) 9爱德蒙一世 (940-946在位) 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 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 12埃德加(959-975在位) 13爱德华二世(975-978在位) 14埃塞尔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丹麦王朝
(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麦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麦王兼)(1014-1035在位) 3哈罗德(1035-1040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麦王兼) (1040-1042在位)
威塞克斯王朝(续)
1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 2哈罗德二世(1066在位)
诺曼王朝
(1066—1135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兰国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兰国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兰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兰国王1135-1154)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在位 ) 2理查一世(1157-1199)(英格兰国王1189-1199) 3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 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
兰开斯特王朝
(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1470—1471)
编辑本段约克王朝
(1461—1485年): 1爱德华四世(1442-1483)(英格兰国王1461-1483) 2爱德华五世(1470-1483)(英格兰国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兰国王1483-1485)
编辑本段都铎王朝
(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兰国王1485-1509在位) 2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兰国王1509-1547) 3爱德华六世(1537 - 1553)(英格兰国王1547-1553) 4简·格雷(1537-1554)(英格兰女王1553) 5玛丽一世(1516—1558)(英格兰女王1553—1558) 6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兰女王1558-1603)
斯图亚特王朝
(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苏格兰国王1567-1625,英格兰国王1603-1625在位)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兰国王1625-1649)
共和政体
(1649-) 1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在位-1658) 2护国公理查·克伦威尔(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图亚特王朝(续)
1查理二世(1630-1685)(苏格兰国王1651-1685,英格兰国王1660-1685在位)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5-1688) 3玛丽二世(1662-1694)(英格兰女王,苏格兰女王1689-1694)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兰国王1689-1702) 4安妮(1664-1714)(英格兰.苏格兰女王1702-1707,联合王国女王1702-1714)
汉诺威王朝
(1714—1901年) 1乔治一世(1660-1727)(联合王国国王1714-1727在位) 2乔治二世(1683-1760)(联合王国国王1727-1760) 3乔治三世(1738-1820)(联合王国国王1760-1820) 4乔治四世(1762-1830)(联合王国国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联合王国国王1830-1837) 6维多利亚(1819-1901)(联合王国国王1837-1901)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 爱德华七世(1841-1910)(联合王国国王1901-1910)
温莎王朝
(1917—) 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在位) 2爱德华八世(1894-1972)(联合王国国王1936) 3乔治六世(1895-1952)(联合王国国王1936—1952)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联合王国国王1952—)
编辑本段英国王室裁员
英国王室进行瘦身,仅剩5人。抛弃了二流的王子、公主。 英国王位的继承英国王位的继承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的,即王位应先由现任君主的长子继承,然后才依次序轮到其他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但是根据法律,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Act ofSettlement)规定,王位应该传给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而且继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一些人认为该规定与英国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视的条款有冲突。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开场合都大多宣称自己是圣公会成员。 此外该法案还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 第一继承人: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储殿下(女王长子) 第二继承人:威尔士的剑桥公爵威廉王子殿下(查尔斯王储的长子) 第三继承人:威尔士的哈里王子殿下(查尔斯王储的次子) 第四继承人: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殿下(女王次子) 第五继承人:约克的比阿特丽斯公主殿下(约克公爵长女) 第六继承人:约克的欧吉妮公主殿下(约克公爵次女) 第七继承人: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王子殿下(女王三子) 第八继承人:塞文子爵詹姆士 (威塞克斯伯爵的儿子) 第九继承人:路易斯·温莎勋爵(威塞克斯伯爵的长女)
㈩ 英国皇室姓氏是什么
截止2019年3月19日,现任英国皇室的姓氏是“温莎”。
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他们的老祖先一千年前的法国诺曼公爵建造了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
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其母伊丽莎白王太后为苏格兰人,拥有法国贵族血统,儿媳戴安娜、卡米拉与孙媳凯特也都有安茹家族或斯图亚特家族的英国王室血统。
(10)挪威皇室家具扩展阅读
英国皇室王子名字
1、查尔斯王子
查尔斯王子(HRH Prince Charles),全名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蒙巴顿-温莎,现任英国王储,下一任英联邦元首。查尔斯王子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长子,是英国历史上最长时间的王储。
2、威廉王子
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全名是威廉·亚瑟·菲利浦·路易斯·蒙巴顿-温莎,王储威尔士亲王查尔斯与原配妻子戴安娜王妃的长子,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的孙辈。仅次于自己的父亲,威廉王子是英国王位第二号继承人。
3、亨利王子
亨利王子,苏塞克斯公爵 (全名:亨利·查尔斯·阿尔伯特·大卫·蒙巴顿-温莎;Henry Charles Albert David Mountbatten-Windsor;1984年9月15日出生)被大众昵称为哈里王子(Prince Harry),是英国王室的成员之一,当今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斯宾塞的次子。
4、安德鲁王子
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全名:安德鲁·阿尔伯特·克里斯蒂安·爱德华 ;Andrew Albert Christian Edward )1960年2月19日生于白金汉宫,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次子。1986年受封为约克公爵。相传也是伊丽莎白女王最疼爱的儿子。
5、爱德华王子
爱德华王子,肯特和斯特拉森公爵(全名:爱德华·奥古斯都;Edward Augustus ;1767年11月2日-1820年1月3日)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父亲,也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第四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