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明代家具的地位及特色
明代家具是我国家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现在国际社会上承认并追求的中国古典家具,主要是指这一时期的作品。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在谈到明代家具时,往往与清代家具并称为“明清家具”,这是不妥切的。因为这两个时期的家具,工艺、造塑、装饰等艺术风格及历史价值都是两个概念。风格,直接孕育了明代家具。那么明代家具的主要特征何在呢?一般不使用动物胶,而且其光洁度非常高。这样的家具结构,如果没有相当的先进工具是办不到的。明代家具是在宋元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宋代家具重比例、结构严谨、线条优美的首先是制作工具先进。…中国传统家具从明代至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在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家具,采用了性质坚硬的硬木材料,在制作上榨卯严密精巧,造型上简练典雅,风格独特。由于这一时期的家具具有共同的时代风貌与特色,而且制作年代以明朝为主,因而被称为“明式家具”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市民文化与市民审美意识逐渐生长,新的文化思想与审美趣味开始为文人所接受.在绘画方面出现了抒发个性又富于独创精神的文人画诸家诸派。当时的苏州因为远离帝京…明代古典家具风格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我们欣赏家具、鉴定家具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细细分析有以下四点: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我们看以上图中的明代家具,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他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2. 结构严谨、作工精细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3.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描,都为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4.木材坚硬、纹理优美从以上图片中,可以明显看出,明代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膝陇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明代家具的又一特点。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句话予以总结。以上四句话,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当我们看一件家具,判断其是否是明代家具时,首先要抓住其整体感觉,然后逐项分析。只看一点是不够的,只具备一个特点也是不准确的。这四个特点互相联系,互为表里,可以说缺一不可。如果一件家具,具备前面三个特点,而不具备第四点,即可肯定他说,它不是明代家具。后世模仿上述四个特点制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明代家具种类:灯挂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灯挂椅是明代最为普及的椅子样式。也可以说是自五代和宋以来的普及样式。明代灯挂椅的基本特点是:圆腿居多,搭脑向两侧挑出,整体简洁,只作局部装饰。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块玉,或嵌石、嵌木,或者雕一简练的图案。座面下大都用牙条或券口、圈口予以装饰。四边的枨子,有单枨、有 双枨、有的用“步步高”式(即是前枨低,两侧枨次之,后枨最高。)而在落地枨(也叫踏脚枨)下,一般都用牙条。两后退有侧脚和收分。整体 感觉是挺拔向上,简洁清秀,这是明代家具造型的特点。所以,灯挂椅的造型,可以说是明代家具的代表作。灯挂椅的木质,民间多用据木和榆木,高级家具多用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四出头官帽椅:基本特点是搭脑和扶手的两端,都要出头。这种搭脑出头的样式,好似明代官员所带的有帽翅的官帽,即由此而得名。四出头官帽椅的扶手、联帮棍(扶手与座面之间的竖枨,也叫镰把棍,因其形如镰刀之柄) 、鹅脖(扶手前端与座面之间的竖枨,即前腿的上半截),这些枨子的线形变化丰富多样。横竖支架的交角处,也用牙子装饰。这些是四出头 官帽椅的主要特征。官帽椅:也叫南式官帽椅,它的主要特征是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余者与四出头官帽 椅是一样的。圈椅:自五代《宫中图》和宋人画《会昌九老图》以后,见者不多,到了明代圈椅始又兴起。圈椅,俗称罗圈椅,就是言其后背搭脑与扶手,是由一条流畅的曲线组成。这条曲线圆滑、流畅似罗圈,它的椅背搭脑,与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条曲线顺势滑至前方,形成两只扶手。扶手两端或出头向外翻卷,或者不出头、直接与鹅脖 相接而下,成为一个整体。玫瑰椅:名称来历,不得而知。明代家具中,流传下来的玫瑰椅事物,为数不少。可见玫瑰椅在明代,是很受欢迎的流行式样。玫瑰椅的基本造型是:椅背较低、背高度与扶手高度,相差无几。扶手、靠背与腿子,圆棍形居多。靠背无侧脚,直立于座面。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独自特色,以秀美著称。靠背上,大都有装饰,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在座面之上,大都设横枨,横枨中间或取矮老支撑、或取卡子花支撑、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闷感。明代玫瑰椅,多为圆腿。方腿 圆的玫瑰椅,多为清代作品。交椅:是马扎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扎。在宋代和元代,有直背交椅,也有圈背交椅。可是到了明代,直背交椅就比较少见,只留下圈背的一种了。所以也就将圈背的交椅,直接呼为交椅了。交椅的椅圈,由三节或五节榫接而成。整个椅圈也是一条流畅自如的曲线。座面有皮制与绳编之分,背板有光洁与雕嵌之别。靠背之下,依然是八根棍交结而成。可以折叠,便于交游或野外露天使用。古时行军、作战,或郊游,多携交椅。见于画作和文字记载是很多的。因为可以折叠,必有许多交叉的关节,凡是交关之处,多用金属件。不仅坚固,更增光彩。有的在背板两侧、扶手、或腿子上,施以牙子装饰方凳:凳子的祖先,原是指上床用的登具,相当于脚踏,后来才被用来作为坐具。最早见的凳子形象,是汉代墓室壁画上的腰鼓形圆凳,和北魏敦煌壁画上的方凳。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了明代,凳子式样已经很多,造型也更优美了。明代凳子分方凳、圆凳两大类。造型方面,主要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无束腰的都是直腿,有束腰的方腿为多,而且多用曲腿或三弯腿。腿下端,多作内翻、外翻等处理。有的地区把方凳和圆凳,统称为;有的地区则统称为。不论有多少叫法,他们的基本特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指没有靠背的坐具。按现代的习惯,还是称凳子为好。条凳:是长条形座面的凳子,四腿向外撇成八字形,俗称“四腿八七”。这种条凳为普通式样。与条凳类似的还有春凳、板凳等。春凳的典型作法是:使用硬杂木本色或刷色罩油,四边加牙子、吊头,座面是落堂式,有硬木或藤心等不同处理。板凳也是条形座面,只是比较简单、质朴。一般只是用硬板座面,杂木制作的粗用凳子。坐墩:明代坐墩以圆形为多,又多在座面之下,底座之上的两端,雕一道弦纹,在弦纹饿中间,又雕出一排鼓钉。既简单、又有古雅之趣。因此,坐墩也被称作鼓墩。坐墩的造型,有开光和不开光之区分。开光就是在鼓身雕出不同形状的亮洞。座面的式样有海棠、梅花、瓜形、椭圆形等等不同形状。木制坐墩多用紫檀、花梨、红木等贵重木材。也有仿藤、仿竹节的木制坐墩。冬天上面覆盖皮、毛织物,夏属就用藤面。墩,是一种精巧的、富于装饰性的家具,所以贵族和士大夫家中,不可缺少坐墩。月牙桌:就是半圆桌,取圆桌的一半。月牙桌有直腿、三弯腿、蚂炸腿等不同形式。腿下有马蹄足或带有托泥,桌面之下,有的有束腰,有的无束腰。炕桌:此是配合人们坐在炕上使用的矮桌,所以也可以叫矮桌。炕桌是北方特有的家具,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北方形成了屋广炕大,多在炕上活动的生活习俗。无论是吃饭、喝茶、读书、写字、甚至冬日待客等,都在炕上。一年里,在炕上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较多,所以北方兴用炕桌。炕桌还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搬动的优点,用时摆上,不用时可撤下来立于不碍事的角落。在夏季,还可以移到室外。炕桌的用途很广,是北方家庭必备的家具。明代炕桌,是矮桌的辉煌时代,造型更加美观,式样更加丰富,用材和作工也更加讲究。成为明代家具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品种。平头案:其特征就是案面平直,两端无饰。平头案的式样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卯榫结构、装饰,以及局部处理上,可说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翘头案:其主要特征就是案面两端向上翘起,明代称为"飞角"。翘头案多用挡板加以美化。架几案:其造型特征是:两端为两只几子,架起案面。其特点是两头几子与案面,不是一体,而是分体的家具,装配灵活、搬运方便。历来受文人的宠爱。圆角柜:其特征是都用圆料,四立柱与腿子连成一气,是一块木料制成。更主要的是它没有合页,其门与柜子的结合,是门轴插入的作法。圆角柜有明显的侧脚。柜顶也有喷出的柜沿。方角柜:其特征是柜体的各面都是垂直的,没有侧脚。柜顶也没有喷出的柜沿。而门扇与立柱之间是铜合页。闷户橱:它是桌案与柜橱的结合体。陈放、储存两种功能兼而有之罗汉床:是一种三面设围子的床,又称作弥勒榻。大概是因为僧人常用,或者是因为在崇尚佛教的时期,世人与僧人谈经论道时常坐此床而得名。架子床 :其三面设围,四角又设立柱、床顶有床盖,形成一个四面搭架子、中间为独立空间的大床。因为床上有架子,所以叫架子床。江南民间至今仍喜用架子床。面盆架:面盆架有高低之分,高面盆架多为六腿、整体结构。两条后腿高长,上部搭脑两端出头,上挑,中有花牌。搭脑之下常有挂牙护持。低面盆架,一般都取朴素无饰的式样。有三腿、四腿、六腿等不同式样。结构上有整体和折叠两种。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⑵ 什么叫南宫椅
南宫椅,其实就是南官帽椅。官帽椅分四出头管帽,和不出头的南官帽椅。古家具典籍中没有“南宫椅”这个词只有“南官椅”。
“官”和“宫”这两个字外形十分相近,同时现代人们说:南官帽椅,一般指的是王老旧藏的紫檀扇形官帽椅,为了加以区分,故有了南宫椅一说!
毫无疑问,在中国古典家具的璀璨明珠中,最为耀眼的当属明式家具。而明式家具中耀眼的,则是南宫椅。
对于南宫椅,从不缺少“溢美之词”:
选料考究、造型洗练、结构合理、做工精巧
质朴美观、疏朗大方、雅致秀丽、意蕴非凡
它更富有哲学意味:
大道至简、大智若愚、有容乃大、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共赢精神
……
然而南宫椅之美,言语尚不能及其万一。
或唯有一词可形容,即: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南宫椅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作之一,风格为明式,以扶手和搭脑不出头而向下弯扣其直交的枨子为特征,在宋元期间的画作上,可见到这类型椅子的早期证据。
⑶ 东方简奢风格家具有哪些品牌
中国人对木头的感情在家具上体现得十分具体,他们都很喜欢一些有特殊木性的木头,比如,他们会用一种叫老鹰茶树的木材做碗柜,这是因为这种木材有防止食物变馊的功能;他们会用柏木做棺材,因为这种木材埋在地下很不容易腐烂;他们会用檀木做斧头把,因为这种木头很不容易变形,从而在安全上更有保证。
就是这种紫檀木,素有木中王者之称。紫檀生长得极其缓慢,民间的说法是,此木百年生一寸,五寸方成材,换算下来就得生长五百年,又因其越大就越有可能中空,所以又只有百分之一的终能一用。所谓“百年寸檀,寸檀寸金” 也就是这样来的,再根据中国的传统,只要是很不容易得来的好东西,大都要升格为皇室专用,所以,在清朝的某些年间,只有北京紫禁城、颐和园、北海等皇家御苑才可以使用紫檀,而民间是禁绝使用的。
紫檀之好,细究之下,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紫檀含有相当的油份,所以成品不会断裂;二是真正的紫檀木花纹本身已十分天然地美丽,不需上漆着色;三是质地坚硬,且纤维极为细腻,相互胶合力比一般木头强得多,所以,它最适合刻工精美的雕龙画凤,并且在成形后只需磨光上蜡,就能产生如锦缎般的色泽。也因其宝贵,所以,在“制料”的阶段,它就受到了特殊的待遇,首先是要经过长达十年的反复微烘与风干,直到它的油份被逼出来。所以,只要一家之中有一件紫檀木器,大都会当传家宝。上有所好,民风影从,皇室拼命征伐,民间也偷偷地开采,以至于中国清朝后期紫檀木就已很难一见,只有从国外去寻觅。
紫檀就这样只能活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好在20世纪末期的北京建起了一座 25000平方米的紫檀博物馆,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花费大量时间收藏的明清家具,还可以领略到传统家具材料、造型、结构的展示,当然,这里也还可以看到各种佛教文化的艺术品、圆雕、浮雕、透雕等雕刻工艺、320条姿态各异的蛟龙、微缩的故宫角楼、紫禁城御花园中的千秋亭与万春亭等中国古建筑景观。
紫檀里边暗含了太多中国韵味的东西,紫檀又太难找了,它所代表的东方性格与神韵,所呈现的透亮、细腻、流畅与精细的自然追求,必须要有个东西来承接与代替,找来找去,红木被发现出来,它已是当今的小康之家采用最多、最贵重的优质硬木,只是,这个传统红木的品种和名称多达十几种,如酸枝、老红木、新红木、香红木、红豆木、花梨木、新花梨、老花梨等等。
纹理与漆饰
中国人喜欢带自然色彩的东西,当然,这主要是指士大夫的口味来说的。 这个色彩,可不仅包含了木头原始的色彩、纹理,还有木头本身发出来的味道。这个几乎可以作为中国人集群审美趣味的追求是一步步演变而来的,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正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惯见了繁琐冗杂的装饰之后的一次心灵回归。只不过这种回归有时并不是渐进式地发展,而是,一个朝代繁荣既久,千纹万华,去除喧嚣,又加物阜民风,外界的刺激就有可能慢慢转到向内心的退守,而要是一朝倾覆,一切都被打乱,一切便都有可能重来一次。这也是所有文化逃不脱的一个周期率。
我们在一个大周期律上来讨论中国式家具,也就是试图通过家具这种具体的实物来认识中国文化,在这部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里,试图从它的历史体系中,去探寻一种共通的民族风格和东方特点,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起,中国人就认识到了漆的性能并加以利用。历经商周直至战国时期,中国的漆器就已很精美了,把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都可称为漆器。漆,一般称生漆,也叫土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成分为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土漆的厉害在于它作涂料时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而且还可以根据浓稠程度或往里添加一些别的成分而配制出不同的色漆,这种漆在任何时候都散发着透亮的光彩。
漆像是一道围绕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光圈,也可以看作是一道美学的光环。随心所欲,随物敷色,那个经过美化的器物就和人的内心保持了一种高度的对称,这种对称是温暖的,也是自然的,就像是和树木商量好了,从自然中去借了一定的木头,加工打造成一个家庭里的成员,然后,再通过油漆印上这一家人的标记,不论是人,还是家具,或是这个家里的每一样家什,都就笼结为一个整体。
油漆成了一种习惯,就像把生食加工成熟食,油漆也是一种方法,一切东 西都要描成心里的那种颜色,那颜色当然也有自己的厚度和温度,精心陈设在家里的每一个地方,就为的是改变心里的颜色、厚度或是温度。所以,它一定是家居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可以增值的附加的一部分。
油漆产生了很多种方法,如描金、炝金,都是为了把自然的某些图案引入到家具之中,中国人在这方面一直都喜欢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把动物描画在家里,在木头搭建的这个类生态里,人就跟动物很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了。比较起古希腊人,他们很喜欢用植物叶子构成各类花纹图案,而中国人一直就喜欢有着自己强烈的民族符号的龙、虎、鸟、蛇这一类动物,中国家具也有植物花纹,但那是在唐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的
油漆与木头的胶合如果可以看作是一对阴阳的话,那么在更多的实木家具中,还有着更多的阴阳胶合。通常,在相连接的两个木构件上会采用到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也就是木工常说的榫卯,其中,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卯不但在木头家具中普遍使用,同时也常见于其他竹、石制的器物中。
中国由于地缘辽阔,族群众多,各地的方言土语在指称一个事物时往往有很大差异,榫卯的通用称呼或种类就有:棕角榫、抱肩榫、夹头榫、插肩榫、格肩榫、抱角榫、透榫、燕尾榫、勾挂榫、烟袋锅榫,还有罗锅枨、霸王枨等,其中讲究太多,名以其区别而设。榫卯是直追天然的努力,它连接木头构件的实用性,都可以视为木头家具的一个灵魂—这就又有点像说中国文化的灵魂一样,它藏得很深,它本来拒绝被拆,可对于一个外来者,你又只有拆开了才能看得出些名目,只是,就这一拆,什么好东西都就可能成为了糟粕,对待传统文化也往往有同样的情形。
榫卯在河姆渡遗址中就已有发现,当时的榫卯已有燕尾榫和企口等多种形式,不同类型的榫卯被用于受力不同的构件上。就这一个开头,定位了中国古代一些技术高超的工匠的努力方向,那就是不用外加铁钉等辅助连接方式,完全只靠榫卯连接起众多木构件,这个方法一点点成熟,直到盖起了体量巨大的建筑而仍不用一枚铁钉。
榫卯一般有六种结合方式:柱头、柱脚出榫;横向构件如额、伏、串之类,与竖向构件如柱之类结合;构件对接,均一头出榫,一头开卯口;纵、横向构件直角平接;两构件上下叠合、上下两构件于相对位置开箫眼,受暗箫;铺作上用斗。
榫卯有点像连接所有木构件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像软泥一样不择地方均可使用,它是一种结构精神,它本身不是为了复杂而复杂,是为了追求牢固、实用和精美。举T形结构来说,如果简单地用铁钉楔进,不但很容易改变木枨之间的角度,还会因铁钉的腐烂和锈蚀而使家具变形,而榫卯精确的插入式结构就可以完全保障其牢固度,并且不会老化;还有,最好的硬木家具材质都很坚硬,如果用铁钉还易造成木材爆裂,而用榫卯,万一出现磕碰,拆卸、维修或是搬运起来都很便利;再加之,家具毕竟是放置在家里的,随着气温湿度等等变化,难免会出现开口、张嘴等现象,本身就来自木头的榫卯结构多少也会相应地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这就好像木头之间的事,也只有木头自己能解决。
榫卯结构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术价值,中式家具不使用铁钉,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它就像一个持守了几千年规矩的老人一样,不变祖制,虽显沧桑,但仍能保护着木质的坚硬如初。
明清家具
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油漆技术和工艺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由于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时代风潮的偏向,这两个朝代的家具都竞相寻找高级硬木,并在一般情况下抛弃了一贯的漆饰加工制作方法,而代之以突显木材自身的高雅材质、天然纹理和光润色泽,这就使得此时的家具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意韵,其品质和审美价值,使其进入了艺术品的行
此时为什么有了那么多高昂的硬木?因为有了海运,特别是郑和下西洋,东南亚的花梨木与紫檀木大量涌入,又加之成为皇室的首选,慢慢产生出一种宫廷趣味,也就是使这些硬木家具负载了很多政治及伦理意义,并促成其在外在形制上的繁复奢华,雕漆、填漆、描金镶玉、陶瓷珐琅、文竹贝壳、宝石珍珠、字画题刻,没有一样不是艺术品,凑在一起就更是弥足珍贵了。
明式家具的总体风格依然是“高雅”和“典雅”。明代家具已是品种齐全、造型丰富,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家具的成熟期。目前的故宫博物院以及苏州的古典园林里,都收藏有大量明代家具实物。为什么好的家具发轫于苏州呢?由于郑和是从苏州七下西洋的,这个起锚地因而就成了明式家具产生和发展的桥头,即使到清代前期,中国很多地方的明式硬木家具都不难看出其苏州风格。当时,郑和七下西洋,曾到过越南、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东海岸,给这些国家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而带回来的主要就是红木,红木份量很重,正好做压舱之用。
明代开一代家具的新纪元,其典型特征就是硬木的开发,此前,中式家具或有强调油漆或繁复的形制,但明式家具因用材反而讲究古朴雅致。这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坚致细腻、高强度、色泽纹理均美的硬木,和西洋家具追求多雕刻、多手工、镶嵌木纹等特征相比,中国古典家具至此确立的风格是讲究硬度并也开始追求木纹,在木纹上饰蜡以表现其天然纹理和色泽,这或许可以看作是明代文人的追求。
明代家具注重了人体与家具交流时的柔婉滑润,这是一个具有很大可塑性的开口,清代在继承这个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些外来文化,并逐渐形成如广式、苏式、京式等各具体系的家具,总体特征上,清式家具造型浑厚稳重、装饰上富丽繁缛、工艺则以技术精湛而著称。
简单总结一下东方中国的家具,商周时的家具大多笨拙神秘;春秋战国至秦汉,也许是说客多,方便于坐的矮型家具发育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使性,家具婉雅秀逸,渐渐升高;有唐一代,家具跟国风一样的华丽润妍;宋时也许因了理学,家具简洁隽秀,像人一样高;至明式奠基了中国古典家具的鼎盛,并通过雍容华贵的清朝,不断分化而至今日。
⑷ 请问明式家具中都有哪些构件,如牙头、牙条、枨子等,最好能有图片作对应说明。
硬木家具的结构部件:
面板
柬腰
托腮
牙板
枨
矮老和卡子花
腿式
足
托泥
搭脑
关于结版构部件的图片网上不权太好找,建议买书阅读。
上文的结构部件名称出自《明清家具式样识别图鉴》部分目录。
若有古物需要鉴定,本人可以现场为你介绍部件名称、鉴别木质、风格、年代等无偿服务!估价、辨伪暂不受理,因为本人尚未取得这方面资质,仅给予参考意见。望谅解!
⑸ 花梨木的名称由来
黄花梨是我们传统家具中所使用的名贵木材,上海亦称为“老花梨”,广州称为“降香”,心材色泽由浅黄至黄色,纹理美观有香味。其在植物学上的学名称为“降香黄檀”,我国海南岛有此树木,当地人称为“海南檀”,有书中记载:“海南岛物产……为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楹,心材色红褐,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家具之用……本植物海南原称花梨木,但此名与广东木材商所称为花梨木的另一种植物混淆,故新拟此名(即海南檀)以别之。”黄花梨木因其纹理美观,色泽艳丽,是明清以来制作家具的良材。传世的古典家具中,多有以黄花梨木制成的家具,这些家具,以其造型端庄大方、线条委婉流畅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
黄花梨在历史上曾有过“花榈”、“花梨”、“花黎”等不同称呼,古代的许多文献资料对于这种木材的纹理特征及产地都有着明确的记载,如有书中写道:“花榈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
一直以来,对于“黄花梨”这个字眼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由于清末大量使用新的低档花梨,才在花梨之前加了一个“黄”字,也有人认为是20世纪初,由著名学者梁思成等组建的中国营造学社为了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将新老花梨区别,便将明式家具中的老花梨之前加上“黄”字,但“黄花梨”之名究竟何时才出现的,许多古典家具专家因未能在历史文献中找到明确记载而莫衷一是。
但是从清代的一些书籍中不难看出,清末光绪年间,当初有人提议陵寝内的建筑材料使用“黄花梨木”,并在慈禧陵寝大殿东西两侧及吉地宝龛,“大殿木植,除上下檐斗科,仍照原估,谨用南柏木外,其余拟改用黄花梨木,以归一律。”此人上折的时间是光绪二十三年六月,也就是公元1897年,这是笔者目前所看到的关于“黄花梨木”在历史文献上出现的最早、最明确的记载。据此可知,“黄花梨”之名最迟在清末光绪年间就已出现。
⑹ 古式家俬的木质是怎样区分的,请各位赐教一下,多谢!
明代及前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生产的黄金鼎盛时期,其技术、工艺精益求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采用坚硬致密、色泽幽雅、花纹华美的珍贵木材是一个重要原因。
明代家具
一般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主要采用印度、缅甸和东南亚一带出产的硬质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铁力木、酸枝木等,这些木材色泽沉重,纹理优美,而且质地坚硬细腻。
清式家具在造型艺术上的风格与明式截然不同,家具在用材上也略有不同,清式家具以紫檀木、红木为主。
1、紫檀木: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纹不明显。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将立即分解成粉红色,且与酒形成较粘的胶状物,倾倒时能连成线。这是鉴别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产地主要在印度,我国的云南、两广等地也有生产。紫檀是豆科的一属,约有十五种,多产于热带。其中有两种分布于我国:一为紫檀,俗称小叶檀;一为蔷薇木,俗称大叶檀。小叶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径多在20厘米以内,再大就会空心而无法使用,小叶檀木纹不明显,色泽紫黑,有的黝黑如漆,几乎看不出纹理。一般认为中国从印度进口的紫檀木是蔷薇木,即大叶檀。大叶檀纹理较粗些,颜色较浅些。打磨后有明显木线,即棕眼出现。
我国自古认为紫檀木是最名贵的木材,由于过于名贵,故紫檀器物比黄花梨的要少,若是大型家具,因材料难得,更视为珍品。虽然紫檀不及黄花梨那样华美,但静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拟的。
2、黄花梨:在明清家具中首选材料是黄花梨木,这种材料颜色不静不喧,恰到好处,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得到很多家具爱好者的珍视。
花梨木颜色从浅黄到紫赤,木质坚实,花纹精美,成八字型,锯解时芳香四溢,中国海南产的花梨木最佳,其显着特点是花纹面上有鬼脸,即树结子为最佳,花粗色淡者为低。另一特点是其心材和边材差异很大,其心材红褐至深红褐或紫红褐色,深浅不匀,常带有黑褐色条纹。其边材灰黄褐或浅黄褐色。
黄花梨古无此名,只有"花梨"或写作"花榈",后来冠之黄花梨,主要是区别现在还大量用来制造家具的所谓"新花梨",因为海南花梨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砍伐殆尽,所以现在用料多为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进口花梨木,但品种繁多,质次各异,品质相差很大。
3、鸡翅木:鸡翅木属红豆科,计约四十到六十种,在我国有二十六种,主要产于福建省。因其花纹秀美似鸡翅膀而改名。北京匠师普通认为鸡翅木有新、老两种,新鸡翅木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浑浊不清,僵直无旋转之势,且木丝有时容易翘裂、起茬。老鸡翅木肌理细致紧密,紫褐色深浅相间成文。尤其是纵切面丝细浮动,具有禽鸟头翅那样灿烂闪耀的光辉。清中期以后,家具用老鸡翅木的很少,新的则一直用到现在,目前市场的鸡翅木,绝大部分是新鸡翅木。
4、铁力木:铁力木或作"铁犁木"或"铁栗木",在几种硬木中长的最高大,价值又较低廉。铁力木因材料大,不少大件家具用它做成,有时用在家具后背或抽屉内部。铁力木有时有花纹,似鸡翅木而较粗,过去家具商曾用它冒充鸡翅木出售。
铁力木是较大的常绿乔木,树干直立,高可十余丈,直径达丈余。原产东印度。我国两广皆有分布:木质坚硬耐久,心材暗红色,色泽及纹理略似鸡翅木,质糙纹粗,棕眼显着。在热带多用于建筑,广东用来制造家具,极经久耐用。
5、红木:红木是继黄花梨、紫檀以后采用量最多最贵重的优质硬木,其品种和名称多达几十种:如酸枝、红木、老红木、新红木、香红木、红豆木、花梨木、新花梨木、老花梨木等。近年来还有:巴西红木、泰国红木、缅甸红木、老挝花梨、越南花梨等。
在古典家具的制作中主要采用老红木、酸枝、黄花梨等优质木材,老红木近似紫檀,但光泽较暗,颜色较淡,质地不紧密,有香味,现代红木家具生产则完全不同。采用酸枝和黄花梨木制造的家具很少。那些所谓的"缅甸红木"、"老挝红木"、"巴西红木"等成为主要材质,甚至有将新铁力木制作红木家具。许多木材既没有红木的色泽,更无红木的材质,但经过打磨、着色、揩漆后一般人很难分别。真想分辨清楚,唯一的办法是亲临生产单位,在产品着色前鉴别木材的真面目。
6、榉木:榉木属榆种,产于江、浙等地,别名榉榆或大叶榆,木材坚致,色泽兼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木材带赤色故名"血榉"。又叫红榉。它比一般木材坚实,但不能算是硬木,在明清家具中占重要位置,故老匠师及明式家具的真正爱好者都予以重视,认为不应因用料较差而贬低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榉木材质坚硬,色纹兼美,有很美丽的大花纹,层层如山峦重叠,苏州木工称之为"宝塔纹"。
7、瘿木:瘿木不是树种名称,而是老干盘根错节,结瘤生瘿处的木材叫瘿木,北京匠师称之为"瘿子",一般认为任何一种树都可能有瘿子,而生瘿处的木材总是有旋转的细密花纹,大树根部容易生瘿,能开出较大板片的,首推楠木。而所谓的"满面葡萄"就是一串串葡萄来形容楠木瘿子的花纹秀美。
8、榆木:榆木亦称"白榆",广布性树种,产于我国的平原地区,纹理直,花纹较大,结构稍粗,棕眼显着,质地较软,归为柴木或叫软木类。易于加工和雕刻。榆木以张家口一带和山东境内黄河两岸的为最佳。山西、山东、河北、京津等地民间家具以此木为主。
9、杉木:颜色呈白色或淡黄色,木纹平直,结构细致耐朽,易加工,木材产于江浙等南方,故苏式家具柴木以此木为主。
10、楸木:我国广布性树种,多产于北方平原,木纹平直,且纹路较小,结构细致,木质较轻、较软,易于加工,木性较小,不易缩涨,适于加工家具。
⑺ 红木家具品牌排行榜有哪些
红木家具最好的品牌是永琦紫檀,其次还有巧夺天工,友联,年年红。
中国顶级品牌的红木家具在中国有三家,江苏的永琦紫檀,广州的伍氏兴隆,西安的盛百世红木。这几个品牌属于红木家具的第一梯队,三家都是只做直营店。
永琦紫檀的董事长是顾永琦,伍氏兴隆的老板是伍炳亮,盛百世红木的董事长是楼增良,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家顶级品牌的老板都是原来轻工部评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永琦紫檀主营小叶紫檀和紫光檀,伍氏兴隆主营老挝大红酸枝,盛百世红木主营老挝大红酸枝、小叶紫檀。
⑻ 我想知道装修装饰设计里有多少设计风格分别叫什么名称
风格太多了,但大多是在设计中产生的,其中有中式风格,简中式风格,地中海风格,北欧风格,现代风格,日韩式风格,自然风格,混搭风格,简欧式风格,田园风格,美式风格,这些风格分别都有典型的作品的
⑼ 明清家具特点的比较
明式家具是独具特色的传统家具。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制作的硬木家具。虽然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生产,但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制作的家具最得大家认可。因此,人们公认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称它为"苏州明式家具",简称"苏式"。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制作精细是明式家具的三大特点。中国家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明代开始形成独特格式,因而被后人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家具文化风格的代表,装饰精微,雕饰精美,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明式家具,特征鲜明,魅力无穷,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人参与设计,极具意匠美。明式家具的设计者大多是文化气息甚浓的文人雅士,由他们设计出家具图样后,再交由出色的木工制作而成。在家具设计之时,设计者往往会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于设计之中,使家具的造型优美、稳重、简朴,各组件的比例讲求实用与审美的一致,装饰讲究少而精,淡而雅。明式家具,乍看之下,一般感觉毫不起眼,但细品之下,却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欣赏、推敲。明式家具好比一杯好茶,入口味淡,再三品尝则回味无穷。所以,有设计师甚至认为,明式家具是用来观赏而不是用来使用的。
2、选料考究流露天然之美。明式家具在造型上,讲求物尽其用没有多余的东西,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强调家具形体线条优美、明快、清新。通体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整体线条一气呵成,在细微处有适宜的曲折变化。明式家具注重委婉含蓄,干净简朴之曲线,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虚无空灵的禅意。明式家具在选材时追求天然美,凡纹理清晰、美观的“美材”,总是被放在家具的显著部位,并常呈对称状,巧妙地运用木材天生的色泽和纹理之美,而不做过多的雕琢,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只在局部作小面积的雕饰,这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时尚是完全契合的。
3、结构简单、合理,连接牢固,极具工巧美。明式家具的结构源于建筑学的梁架结构,横者为梁,竖者为架,结构严谨,用材合理,绝无多余与浪费,各部件间采用榫卯连接,胶粘辅助牢固,显示出高超的制作工艺。
清式家具指清朝的雍正、乾隆时期形成的带有当时时代气息的家具。这种家具在形式和格调上与传统家具的朴素大方、典雅内敛的风格大相径庭甚至格格不入,形成强烈对照,故在我国家具史上称之为“清式”家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期,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出现了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繁缛雕琢的风气。这时正值“广式家具”盛行,加上清官内院的追随和提倡,清代中叶以后,家具以造型厚重、形体庞大、装饰繁琐而风靡一时。
具体而言,清式家具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品种及造型上追求创新。清式家具的品种可谓繁多,许多家具都具有前代所没有的风格和特点。比如,清代的李渔就主张几案多设抽屉,橱柜多加搁板,从而开清式书案、多宝格之先河。据史载,生炭火避寒的暖椅,贮冷水祛暑的凉炕,都是李渔的创造。清式宫廷家具更喜标新立异。比如有一种木床,床上不仅有帽架、衣架、瓶托、灯台、悬余架,甚至还有可以升降的痰桶架。此外,清式家具的造型也变化多端。多年来,海内外的博物馆及收藏家虽搜集了难以计数的清式家具,但至今仍不时发现前所未见的清式家具的奇特品种,有些家具竟难猜测其为何物。
其二、用材上视野广阔。在用料选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尤以紫檀为首选。
清中期以前的宫中家具,选料最为讲究。如用料讲究清一色,或紫檀或红木,各种木料互不掺用,有的家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制成;选材时要求无疖无疤,无标皮,色泽均匀,稍不中意,就弃之不用,绝不将就。在制作上,为了保证外观的色泽和纹理的一致,也为了坚固牢靠,往往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如有的床榻为鼓腿澎牙结构,尽管腿足曲率极大,也多采用一木挖成而不是拼接。不少宫廷紫檀家具透雕的花牙,往往与腿足和牙条一木连做。这样一来,用料很大,浪费极多。
其三、工艺上装饰丰富。注意装饰性,是清式家具最显著的特征。为了达到瑰丽多姿、千变万化的装饰效果,清式家具的设计者和制作者几乎使用了当时一切可以利用的装饰材料,尝试了一切可以采用的装饰手法。在家具制作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上更是殚精竭智,力求新奇。其中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当属雕饰和镶嵌。
其四、艺术风格上融会中西。从传世的清式家具中,人们很容易感受到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艺术的浓浓气息。清式家具不仅继承了明式的优点,而且,对西方文明也进行了大胆借用。从现存的清式家具来看,采用西洋装饰图案或装饰手法者占有相当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