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华,我们的家乡。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词人李清
宋濂——文学家——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学士文集》 骆宾王——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咏鹅》 施光南——作曲家——人民音乐家——《在希望的田野上》 |
② 李清照的诗(4句)后2句是“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请问前两句
前两句是: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题八咏楼》
【作者】李清照【朝代】宋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白话翻译:
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放下对国事的忧愁,把它留给后人。
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李清照在诗中极大的抒发了她心忧国事,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哀叹宋室之不振。其中“江山留与后人愁”一句是流传很广的名句。
(2)水通南国家居旗舰店扩展阅读
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李清照避难金华,投奔当时在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陈氏第。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
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此诗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既有助于作品风格的多样化,亦可避免雷同和标语口号化的倾向。
虽然好的标语口号富有鼓动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但它不是诗,条件一旦有变,它也就失去了作用,从而被人所遗忘。
李清照的这首(题八咏楼)历时八九百年,余韵犹在,仍然撼动人心,这当与其使事用典的深妙无痕息息相关。惟其如此,女诗人关于八咏楼的题吟,不仅压倒了在她之前的诸多“须眉”,其诗还将与“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一样,万古常青。
③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东十四州。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其中的八咏楼在宋朝的婺州,也就是现在的浙江金华。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④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李清照夸赞金华的诗歌
⑤ 李清照《题八咏楼》的翻译
八咏楼因与众多文人墨客的不解之缘而有着无限风采,但却把国家山河社稷留给后人来忧愁。
楼前的婺江水似乎南下可通三千里,气势好像要压倒江城的十四州郡。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该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或五年,李清昭避乱流寓金华时,诗人感叹祖国山河破碎,徒成半壁,表现了强烈的忧国之情。
⑥ 李清照《题八咏楼》翻译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八咏楼的风采景致流传千古,江山易主之事(指北宋亡国),就留给后人去哀愁吧!
楼前的江水直达祖国南方的三千里地域,其气势超越了临江两浙十四州的所有城廓。
⑦ 金华,我们的家乡。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释】: 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南国:泛指中国南方。 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州),统称十四州。 回答者: 沧海临渊 - 魔法师 四级 5-1 14:25题 八 咏 楼①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②,气压江城十四州③。 【注释】①八咏楼:在今浙江省金华市,本名“元畅楼”。沈约为东阳太守时,曾题诗于元畅楼,后人更名为“八咏楼”。②南国:指江南一带地方。③江城:江边的城。十四州:据《宋史·地理志》记载:两浙路辖府二,即平江、镇江,州十二,即杭、越、湖、婺、明、常、温、允、处、衢、严、秀。二府十二州,故称十四州。一说,十四州指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国所统治的地区,即今浙江全省、江苏西南部、福建省东北部。 【点评】这首诗当是高宗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游八咏楼所作。小诗气势豪迈,语言工致,意境辽阔。“江山留与后人愁”,通过怀古,感叹现实,是易安晚年愁苦低吟中的一个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并序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⑧ 金华,我们的家乡。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释】:
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南国:泛指中国南方。
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州),统称十四州。
回答者: 沧海临渊 - 魔法师 四级 5-1 14:25
题 八 咏 楼①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②,气压江城十四州③。
【注释】①八咏楼:在今浙江省金华市,本名“元畅楼”。沈约为东阳太守时,曾题诗于元畅楼,后人更名为“八咏楼”。②南国:指江南一带地方。③江城:江边的城。十四州:据《宋史·地理志》记载:两浙路辖府二,即平江、镇江,州十二,即杭、越、湖、婺、明、常、温、允、处、衢、严、秀。二府十二州,故称十四州。一说,十四州指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国所统治的地区,即今浙江全省、江苏西南部、福建省东北部。
【点评】这首诗当是高宗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游八咏楼所作。小诗气势豪迈,语言工致,意境辽阔。“江山留与后人愁”,通过怀古,感叹现实,是易安晚年愁苦低吟中的一个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并序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⑨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是谁写的
尊敬的845884347: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是南宋金华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