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是居士但家中有佛 有时就会有淫欲之心该怎么办
净空法师:净宗以念佛法门伏断淫欲烦恼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楞严经》
交光大师这个科判就是注解,注得很清楚。这四重戒,他老人家首先为我们说明:“戒是定、慧的前方便。”也就是修定开慧的基础,如果没有“净戒”,就没有办法得定发慧。这个净的标准,要依佛在本经所说的。
我们学佛的同修,在此地是修念佛法门的占多数;念佛为什么不能得“一心不乱”?甚至于我们把标准往下面再降一点——工夫成片。
念这么多年的佛,工夫成片也没有得到;参禅不能得禅定,学教不能得圆解,这原因在什么地方?
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古来那些大德,无论出家、在家,似乎修学得这些境界好像都不难,时间也不太长,利根的人三、五年就得到了,钝根的,十年八年成就的很多很多;为什么我们今天得不到?细细的去追究其原因,就不难明白,是我们自己基础的工作没有做好。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没有打好,虽然拼命往上盖,总是盖不成功,道理就在此地。
尤其是现代人,学佛很时髦,不但在国内,就是在国外也挺时髦的,对于经论很喜欢,谈到戒律就摇头了;而且对于戒律,还有一种误会。什么误会呢?认为戒律是生活的规范。说到戒律就会想到;这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不适合现代人。因此,把戒律就舍掉了。纵然留一点形式,也没有认真去体察,当然更没有认真去修行,这是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得工夫成片,参禅不能得禅定的根本原因。所以交光大师的注解,一开端就给我们说出:戒是定、慧的基础;“前方便”就是基础。
通常说到戒律,总是说杀、盗、淫、妄,把“不杀生”摆在第一条;五戒它是第一,八戒它也是第一,菩萨戒它还是第一。但在“楞严”会上,佛为我们宣说四重戒,是把“淫戒”摆在第一,它的次第是:淫、杀、盗、妄。为什么排列顺序跟通常戒律不一样呢?交光大师在此地也为我们说明:诸佛菩萨接引一切众生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为本,“不杀”是真实的慈悲,所以将不杀生摆在第一条。本经的情形不一样,这部经它的因缘很特殊,教起因缘跟其他经不一样,是阿难启请的,与阿难的修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本经第一卷里面,说得很详细。
这部《楞严经》怎么来的?发起的因缘是什么?
阿难,我们知道他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在佛诸大弟子当中,他是“多闻”第一,又是佛法的传承之人。我们今天有缘读到许许多多的佛经,这些经典都是阿难尊者集结流传给后世,他对我们后世众生的恩德,实在是非常非常之大。由于多闻,对于修行就疏忽掉了。诸位要晓得,佛法是解门、行门并重,阿难着重在解门,着重在经教,把真正修学疏忽了。
这个行门修的是什么呢?
这一点无论在家、出家的同修都要搞清楚。佛法修学都是一个定字,无论是哪一个法门,哪一个宗派,统统修的是禅定。所以大家不要误会禅宗才修禅定;那其他的不叫禅定了吗?都是一桩事情?只是各宗各派,他用的名称不一样;禅宗叫定,净土宗叫一心不乱,教下叫做止观。你看天台宗,有天台摩诃止观、天台小止观;贤首华严宗有法界观,这是名称不一样,其实都是修定,换句话讲,统统修的是一心,“一心”就是定。楞严会上我们看二十五圆通章,这二十五位菩萨,代表着不同的宗派,虽然宗派不同、方法不同,他们所修的都叫做首楞严大定。这个是明白告诉我们,佛法修学的中心是定,戒是帮助我们得定,是重要的手段,舍离戒而得定,绝对不可能;如果有可能,佛不必对我们这样的强调戒律,不必对我们如此严格的要求;可见得戒是修定惟一的真实基础,我们不能不重视。
阿难对于理论非常有兴趣,天天在研教,疏忽了修定,于是乎这一次遇到了摩登伽女就遭了难,其实这是他自己工夫不够,如果自己有定、有慧,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就拘束不了阿难。世尊知道这个事情,在王宫里面应供之后,来不及说法,赶紧回去帮助阿难,解除他的困难——佛顶放光,光中化佛,化佛说出五会楞严神咒,佛派文殊师利菩萨,将这个楞严神咒带到阿难处,把阿难救回来。于是阿难尊者这才真正觉悟:有解无行,没用!这才要求世尊教导他真正修行。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在戒律当中,淫戒是第一。
所谓“一切众生”,这是讲六道里面的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你为什么会在六道里面投胎、舍身、受身呢?
就是这个淫的念头没有断。换句话说,这个念头不断,就出不了三界。诸位要记住,淫的事没有,仍然不行,你有淫的念头就不行;粗的念头没有,有细的念头还不行。
佛在经论上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淫欲是色。五欲里面的“色”,跟五蕴里面的“色”不一样;五蕴的色是代表整个物质界,五欲里面的色,是指男、女色。一切六道众生,不能超越三界轮回,佛跟我们说:决定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这个经上有个譬喻说:“头出头没。”把三界比喻做苦海,头出——从海底头升出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这个时间短;栽一个筋斗又到下面去了,这个时间长。下面是三恶道,上面是人、天二道。这个比喻就是告诉我们,六道众生在人、天二道的时间很短,机会很少,在三恶道时间很长,机会很多。原因在哪里?贪著财、色、名、食、睡,贪着五欲、六尘。五欲里面最严重的是色,所以佛在此地,第一个就把生死的第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为我们提出来了。教导我们:如果你真的想在这一生当中,要超越六道轮回,那你就必须要遵守不淫戒。念佛求生净土,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这个淫的念头不断,你念佛的工夫再好也不能往生。什么原因呢?因为有一条绳索绑在娑婆世界,这个绳索没有解开,阿弥陀佛在招手接你,你去不了啊!这个地方有人拉着你,就是这个念头妄念在拉住你,使你不能往生;所以说必须要把它断得干干净净。因此,佛在此地,一开端就把生死根本说出来。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这一句我们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的看过。“诸世界”,不只是我们娑婆世界,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界,只要有六道众生都是这个情形,都离不开这一个原则。佛讲“其心不淫”,心里头真的把淫欲的念头断干净了,那他就“不随其生死相续”。“生死相续”就是六道轮回;他“不随”,就超越六道轮回了。由此可知,只要这个念头不断,他就决定出不了三界,决定还要受“生死相续”。这是佛把这个真相为我们一语道破。这个事实真相,晓得的人太少太少了。诸位一定要知道,世尊开门见山的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汝”,是叫着阿难,同时也是叫着我们。我们今天念佛,希望得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叫做念佛三昧;实在讲工夫浅的——工夫成片,都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总名称,以工夫浅深来分,通常分为三等,最浅的是工夫成片,其次是事一心不乱,最高的叫理一心不乱。
我们也在修念佛三昧;修念佛三昧的目的何在呢?
是要超越三界。
“尘劳”是三界六道的代名词。“尘”是污染,三界六道都污染我们的真心本性,所以用一个尘来做代表;“劳”是烦恼,我们晓得三界之内,充满了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就出不了三界。我们晓得小乘阿罗汉超越三界了,《楞严经》上讲,他们的定功很深——九次第定;世间禅定(四禅八定),那个定功虽然是很深,出不了三界,一定要到第九定把见思烦恼断掉了,这才超越三界。也就是本经里面讲杀、盗、淫、妄,他连念头都没有了,真的这个妄想断掉了,这样才能够超越三界。如果“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换句话说,出不了六道轮回。
或许有同修要问,这个事太难啦!
是难。
净土宗讲的带业往生;我这个念头没有断,能不能往生呢?
我在此地老实告诉诸位:断有二种,一种叫灭断,一种叫伏断。伏是把它伏住,虽有这个念头,它不起作用。灭断难,伏断容易,这部经上讲的是灭断。为什么呢?这部经不是专门对净土宗讲的。换句话说,修其他的法门要灭断,才能出三界;修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灭断也行,只要伏断。
伏断是什么呢?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念头控制住了,有人比喻叫石头压草;其他法门斩草除根,那当然是很彻底;净宗不必斩草除根,用石头把草压住就行了,看不见了,它不起作用了,这样就能往生。所以净宗的成就,比其他法门真的来的容易。我们说老实话,这个净戒,我们一生当中不容易成就,五欲、六尘这个妄念要断是真难;但是这一句佛号,念得工夫得力把妄念伏住,我想每一个人都做得到,这是净宗法门无比殊胜之处,古德讲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们明白事实的真相,努力在断除这些烦恼,你断得愈干净,当然愈殊胜。我们把烦恼伏住,带业往生是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我们能将烦恼断掉,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生到实报庄严土。这不一样,修学其他法门,将妄念断掉了,像经上讲的真正清净了,灭性亦无了,他的境界才是方便有余土的境界,我们净宗要有了这个境界就到实报庄严土的境界,这个不能相互为比的,这就显示出净宗修学是真的是叫“易行道”,比起一切法门来说——容易、稳当、快速,一生圆满成就。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这五句话,诸位同修一定要多念几遍,牢牢地记住,这是佛对于这一生当中,想圆成佛道的人,提出他的要求。不但是“淫机”,“机”就是动机、念头。不但身要断,心也没有,身心俱断;如果真的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念佛“事一心”决定可以证得;如果达到下一句的境界——断性亦无——那就证得“理一心不乱”了。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是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我们纵然不能做到“断性亦无”,一定要做到“身心俱断”。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原因在哪里呢?原因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淫欲,我们学佛的人知道不好,很想把它断除,它偏偏断不了,偏偏有这种意念现前,这就是无始劫的烦恼习气在作祟,不是自己的能力能控制得住的;但是它危害有这样的深,怎么办呢?净宗,佛教我们念佛,佛号不夹杂、不间断,佛号有力量能够把这个烦恼伏住。何况大经里头常说:“我念弥陀,弥陀念我,我想弥陀,弥陀想我。”自自然然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使我们无始劫的烦恼自然不生。这都是真心专念,必然得到的感应;感应的大小,感应的明显与否,是在自己信愿的坚定恳切。如果一心要离开娑婆世界,一心求愿往生净土,那这个感应的力量就大了,就显著了。能符合这个标准,那于佛菩提我们就有希望了。“斯可希冀”就是有希望、有指望;用在净宗里头,就是“决定得生”。至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下呢?那是你自己修持工夫的浅深。所谓“工夫的浅深”,实在说就是你清净心的纯度,心愈清净,工夫就愈深,品位就愈高,这个事实是如此。
2. 佛教问题,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能正淫吗,我没受菩萨戒,只是想知道春节期间可以过夫妻上活 吗
阿弥陀佛!
第一,你是不是出家人?出家人哪怕是半路出家,原来的妻子也就和专你没有任属何关系。
第二,如果你是受菩萨戒的在家居士,也不可以有夫妻生活。
第三,如果只是皈依弟子,受了五戒,夫妻之间属于正淫,正常过夫妻生活。
明白了吗?
出家的,绝对不允许,是犯大戒!
在家居士受菩萨戒的,也不可以!
只是皈依弟子,受五戒没受菩萨戒的,和常人无异,可以过夫妻生活!
但是,初一十五大日子不可以!
3. 佛教问题,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能正淫吗,我没受菩萨戒,只是想知道
佛教只是反对邪淫,从来不会反对正常合法的夫妻的。
菩萨戒有两种,《在家菩版萨戒》和《梵权网菩萨戒》
《在家菩萨戒》, 在家的居士一般都是受这种菩萨戒,里面的戒律只是禁止婚外情,以及每月六个斋日不能有夫妻房事。
《梵网菩萨戒》里面的戒条禁止一切霪欲。所以一般只是出家人受持。有些特殊情况,在家居士也可以受,比如老年居士。
4. 各位大德:学佛的在家男居士如何巧妙的处理夫妻性
如果已经是三皈五戒的居士,那么性生活就要注意了。根据佛教戒律,对于在家弟子的性生活,规定了非人、非法、非支、非时、非处、非量、非理七大方面的内容,一般人不容易理解,我一一解释给你听:
1、非人:配偶必须是人类。如果是动物或非人,就构成“犯邪淫”;
2、非法:对象不可以是出家人或没有出家但正在受八关斋戒等其他戒律的人。
3、非支:这个好解释但难以启齿,就是必须在正常的通道发生关系,其余的地方如口、肛等处不可以。
4、非处:不可以在寺院、佛堂以及大众面前(估计很少人敢这样做)发生关系;
5、非量:做得太多也不好,一夜七次郎是要杜绝的。
6、非理:譬如和未经认可的人发生关系,包括一夜之情都属于“犯邪淫”。
7、非时:这个最复杂,是指不在规定的时间内性生活,就是犯了邪淫,其中包括了夫妻在日升之后、日落之前也就是白天这一段时间内的性行为、每月的十斋日(农历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乃至三十)、每年的阴历一月、五月、九月、八王日、佛菩萨圣诞日、父母祭日、妻子产前、产后这些时间内,在上述时间内的性生活,都属于邪淫。避开这些时间,还是可以和爱人亲热的。
5. 佛家居士行房的规定
佛家居士行房的规定家居士行房的规定一点辣的都会多少起一点反应或者副作用,坚信勿疑——行性禅师无私慈悲行不迷信“悉发菩提心,莲花遍地生,弟子心朦胧,礼拜观世音,求聪明,拜智慧,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念佛法门。不假参究。不劳观想。故不怕愚痴。念观世音菩萨种大善根气和血两样已经虚了,应该从此断掉淫欲,专心修净土,才不至于累得宗德更加虚损。男女房事,原只是为上继祖宗父母的香烟。如果还不肯息除淫欲,则便是不自爱。并且是不爱惜妻子的硬心肠人。须知道世间有作为的人,都必须节欲,何况是学佛人呢。何况宗德生产时已经损伤…外道不知道舍利,是戒定慧之力所致,而说是精气神所炼成的。这是偷窃佛教的名相,因精诚之极,佛慈加被,为之示现者。佛门劝人断恶、行善、自净其意。自慰,也是自我伤害的、可忏悔的邪淫行为;佛教是劝人自我制止的,佛弟子则当戒除。现代科学和医学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全面、不彻底、不究竟。男精、女炁都是人体生理上的精华,即使不过度,也会造成生命能量的浪费和人体精华的流失、自慰只是召感你一时的触觉享受,却会造成你对触感的贪着、并在不满足的空虚中不断地增上贪着心,让你更加空虚、苦闷、烦恼,走向精神上恶性循环和身体健康的大滑坡,乃至在阳亢和阴亏的极端处短命而亡。自慰者无论男女,都会阳亢、都会阴亏,并会产生男科或妇科的相关疾病或症状,即使众多补品也是补不过来的。
但愿,人们都能珍惜自己的身体、都能珍惜自己的精神安宁和卫生,不要被一管之见的学说所误导 现在的学校,真是一个害人坑。不被害于邪说中,便被害于自由恋爱,任意嫖妓中。如果只知道饮食男女,不知道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则比禽兽还恶劣。生为人,只空得一世的人身,绝对没有一点人之气分。见权威专家的身份误导。不少著名的性学专家、医生、大学教授对于手淫所持的态度就是“适度无害”。这些学者把这个观点再传播给他们的学生,造成错误观点的广泛流行。很多青少年学生没有多少判断力,比较迷信权威,因而真的以为“适度无害”。不要迷信权威,一定要从实践去论证权威的思想是否符合事实。如果不符合事实,那就是错误的,错误就是错误的,不管是不是权威教授(只不过是互相利用。他们将同党或异己作为爱憎的对象,又以自己所爱所憎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势穷力屈时则互相攀附以求援助,势均力敌时则勾心斗角彼此倾轧)、医学专家、著名学者说的 似优点很多,为繁忙的都市人解决的每天必要的烦碎事。 可惜,事实不如商业广告所言那么好
夫妇相敬如宾,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 色则纵对如花如玉之貌,常存若姊若妹之心。纵是娼妓,亦作是想,生怜悯心,生度脱心,则无见美色而动欲之烦恼。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则无徇欲灭身,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烦恼。子女从小教训,则无忤逆亲心、败坏门风之烦恼。至于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悯彼无知,不与计较。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然上来所说,乃俯顺初机;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悉化为大光明藏如水,礼法如堤,男女授受不亲,男女跳舞,两者相拥,完全有违伦理纲常,而政府及一些教育家,不但对此不加过问,还大加提倡,实在是不应该。女性身体观的革新
印光法师对女性身体观的看法很具有时代颠覆性。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尚未结婚的童贞女子被赋予许多神圣的意义,是圣洁、美好、高雅的象征,而婚后女子的身体则往往被认为肮脏、不净、邪恶,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女子对法事法术有灾难性的破坏效果。直到近代,这种观念仍然存在。印光法师多次对这种带有歧视性色彩的看法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独到的女性身体观。
首先,印光积极提倡孕妇在生产时大声念观音,他认为这样不仅可使女人自己免除痛苦、避免产后出现一些不良疾症,而且还可使小孩在降生之时就受到佛的恩泽。其次,印光多次在公开场合谈怀孕、月经、母乳小孩等问题。怀孕、月经、母乳等问题在当时那个年月是社会很避讳的问题,而印光法师不但不避讳,还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或是对一些女性信众说到。他劝诫女性怀孕时切勿进行房事,以此保持胎儿的正常、健康成长。第三,印光法师摒弃过去所谓的女性月经期间身体污秽、有失洁净、不可礼拜参佛的习俗,认为经期也可照常参佛。最后,在喂养婴儿方面,印光法师劝诫女人生气后千万不可哺乳,因为生气后的乳汁是毒汁,会害死婴儿,以此教导女性要从小温柔娴静,不要动辄生气,这样可使自己终身受福,也可使家庭和睦温馨。
对于女性身体的看法使印光法师招致了社会上的许多非议,面对这些压力,印光法师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佛法应该可以解决人的一切问题,佛教应该对于人生的一切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对女性身体进行评论就无可厚非。印光法师对女性身体的论述,在当时是一个革命性的言论,他说出了许多人未敢说出、羞于启齿的譬如妻、女、姐、妹,人们都有。假如别人老盯着自己的妻子、女儿、姐姐、妹妹不怀好意地看,你必定会气愤发怒,恨不得冲上去揍他一顿。但为什么你看见人家的妻、女、姐、妹,稍有姿色,心里就乱起淫念,妄图污辱人家呢?既然同是天地的子女,都是我的同胞,如果对自己的同胞,生起不正的邪念,那就是污辱天地的儿女,欺负侮辱自己同胞,这样的人,还配活在天地之间、还能叫他是人吗?况且夫妇之道,关乎社会秩序稳定的大局,是五伦中的关键。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由于人有伦理道德。人若是做了蔑理乱伦的事,那就是以人身去行禽兽事,身体虽然是人,实际上连禽兽也不如!为什么?因为禽兽不懂伦理道德,而人是知道伦理道德的。明知故犯,当然比禽兽更低级了。
然而一切众生,都是由淫欲而生,所以这种习气偏重,必须严加提防。如能在淫念生起时,将其作亲人想、作怨仇想,或能作不净观想,就可以熄灭邪念,而养成淳厚的正念。“怨仇观”与“不净观”已在前面序中说明,现在特将“当作亲人来想”一法,加以阐发,希望阅读的人,共同勉励,遵守道德,摈弃恶念。
《四十二章经》教导我们见到妇女时应该:“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生度脱心,熄灭恶念。”①《梵网经》则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当生孝顺心、慈悲心。”如此一想,则男女授受不亲,男女跳舞,两者相拥,完全有违伦理纲常,而政府及一些教育家,不但对此不加过问,还大加提倡,实在是不应该。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尚未结婚的童贞女子被赋予许多神圣的意义,是圣洁、美好、高雅的象征,而婚后女子的身体则往往被认为肮脏、不净、邪恶,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女子对法事法术有灾难性的破坏效果。直到近代,这种观念仍然存在。印光法师多次对这种带有歧视性色彩的看法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独到的女性身体观。
首先,印光积极提倡孕妇在生产时大声念观音,他认为这样不仅可使女人自己免除痛苦、避免产后出现一些不良疾症,而且还可使小孩在降生之时就受到佛的恩泽。其次,印光多次在公开场合谈怀孕、月经、母乳小孩等问题。怀孕、月经、母乳等问题在当时那个年月是社会很避讳的问题,而印光法师不但不避讳,还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或是对一些女性信众说到。他劝诫女性怀孕时切勿进行房事,以此保持胎儿的正常不知乐只是一弹指那么短,苦却是一生常有啊。你应该息心念佛,并念观音,将自己的妻妾,当作道友想,相敬如宾,不要起一点欲念,这样久了,所有的病就可以全都好了。如果病已经痊愈,还不可以就行房事,必须要身体大强健后,为了有后代,偶尔行一次,就必能生育,而且生下的孩子健壮聪明,没有什么疾病,这是先天的培植啊。如果不知这个道理,那自己的妻妾,并所生的儿女,都没有强健无病的幸福啊。这话也可以与妻妾说说,她们对自己是有需求的,慧佐的死,是他父母祖母所造成的。他家生了这个聪颖的儿子,不告诉他保身寡欲的道理,而是早早为他娶妻,又不说节欲的好处、纵欲的坏处。那二青年只知道求乐,不知道会死得快,并且已经得病,还不让他妻子回娘家分开一时,结果一年多大病,终于死了。将要死时见他妻子,还动欲念,所以咬手指克制欲心啊。天下这种事多极了,就随便说两件事:
有一位皈依弟子家里贫穷,他父亲早死,他学做生意,资质淳厚,十五六岁就娶妻,人已经有伤损。先是在绸缎店管帐,他的友人让他住普陀山法雨寺,调养数月,已强健起来。他母亲与介绍来寺院的人吵闹,恐怕他出家,同时拉着他店中老板以及他岳父,来叫他回去。我对来人说:“回去可以,应当让他妻子常住娘家,不到大复原,不可相见。”这种人总是最不懂事的,总是不听我的话,仍在店中管帐。我往上海到他的店中(店老板也是善人,素相识),见他面色光润,知他还能节制。后来我回普陀山到南京,见他面色大变,问“你回去过?”说“回到家只住四天”。已经与没有回去前的样子,天地悬殊,后来竟然死亡。这孩子文字尚通顺,如果不是他母亲硬作主张,应当不至于早早夭亡。
又一位皈依弟子的儿子,他岳父也皈依了,他人颇有点聪明,英文很好,因为不知节欲,得病要往杭州西湖,说:“我一到西湖,病就好了一半。”他父母不知道他是不敢见妻,不许他去杭州西湖。又要去医院,因此送到医院,还让他妻子常去看望,竟然死在医院。他岳父对我说这事,我说:“你们是愚痴的人,结果他想不死,而非要他死。可惜他不明说不敢见妻子,见了就动念失精。”慧佐到死,见妻子就咬手指,你认为是厌恶,还不是真情,那是克制欲念当下的社会上,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据检察机关统计,北京累计发生未婚妈妈杀婴案8件。涉案的8名嫌犯都是自然分娩,在诞下婴儿后立即采取了主动杀害行为,且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有的是用绳索或徒手扼压婴儿颈部造成婴儿机械性窒息死亡,有的是从高楼将刚刚生下的婴儿摔下,还有的是将婴儿放在马桶内反复冲水致其溺水死亡。
在以上的这些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一条规律:案犯们普遍学历偏低,且正当花样年华之际。另外,她们也基本上都属于外来务工人员,身在他乡,人际关系不是很复杂,但严重地缺乏关爱。小王虽为幼儿园教师,实际上却与其她案犯们没有太大的区别,教师一词不足以显示她的高明之处,也不必成为网友们对其口诛笔伐的罪因。那么,小王产子杀婴等案例的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隐情呢?笔者分析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一、缺乏生理常识。
小王作为一个未婚女孩,与其她的一些案犯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那些最基本和必要的生理知识是比较欠缺的。一则在偷尝禁果之前,她们并没有采取保护措施或是保护措施不到位;二则在偷尝禁果之后,她们一直浑浑噩噩、懵里懵懂的,竟不知道自己已然怀孕;三则虽已知晓自己怀孕的事实,却因没钱堕胎,或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一味掩饰,甚至为之铤而走险;四则她们均无任何分娩常识,多数人“自产自销”,竟不知孕妇生产也有很大可能会危及其自身生命。
二、社会伦理的包袱。
这些案例还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女案犯们几乎都是自作主张,并不会跟她们亲近的人沟通和交流,以尽可能妥善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则男女双方感情基础极不牢固,男方缺乏责任心,或者两人已经分手了;二则未婚先孕的事情极为不光彩,既遭人耻笑,更会让当事女人今后的人生路无比崎岖;三则传统意识里的保守思维,令当事女孩无法面对自己的父母等亲人,她们唯有遮盖掩藏事实的真相,甚而不择手段地销毁一切可能泄密的证据。客观地说,但凡女孩们有此说不口的“秘密”,她们就会采取各种极端的方式来掩盖这些秘密。
三、法律意识淡薄。
这些年轻女孩们之所以敢于残害生命,不把婴儿当人看,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她们的法律意识极其淡薄。她们往往不会认为弄死婴儿也是在杀人犯罪,正因如此,这些女案犯们在事后多半都表现麻木,与正常人无异。事实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是指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但凡生而为人,便具有生命权,无论亲生与否,都不得随意剥夺。尽管该规定直接简单明了,但有不少的人总是会觉得它离自己远着呢,这样一来,既容易疏忽大意,也容易麻木不仁。正因如此,女案犯们才会无畏无惧,才会穷凶极恶,才会置人伦律法而不顾,才会自毁人生而不悟
6. 居士五戒详解淫戒:什么是邪淫
除了夫归之间的男女关系,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均称为邪淫。
《圆觉经》中说:“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可知众生的存在,皆由淫欲而来,若要凡夫众生,皆断淫欲,那是不可能的事;众生修证至三果阿那含位,始得永断淫欲;修禅定而入初禅以上,始能伏住淫欲;欲界众生,虽至第六天,仍在淫欲中。所以淫欲的烦恼,在人类世界是很难戒绝的。佛陀设教,固然盼望一切众生皆能离欲,但此终属不可能的事,所以巧设方便,在家弟子,允许有其正当的夫妻生活。
事实上,人间的安立,端在男女夫妻的和合,正常的夫妻生活,不会带来社会的悲剧;男女问题之为社会造成悲剧,都是由於不正常的男女关系而来,如果人人安於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便不会发现奸杀、情杀、强-奸、诱奸、和奸以及破坏家庭等等的字眼了。为了造成人间的和乐,佛陀为在家的男女信徒,制定了邪淫戒。
邪淫戒以具备四个条件,成重罪不可悔:
一、非夫妇——不是自己已经结婚的妻子或丈夫。
二、有淫心——乐於行淫,如饥得食,如渴得饮。否则便应如热铁入体,或腐尸系颈。
三、是道——须於口道、小便道(阴-道)、大便道行淫。
四、事遂——造成行淫的事实。男女二根相接相入如胡麻许,即成重罪不可悔。
若五戒信士,除了妻室以外,於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的三处(即口道、阴-道、大便道)行淫;或於人男、非人男、畜生男及黄门(阉人及阴阳二性不全人)的二处 (口道与大便道)中行淫;人二形(有时变男有时成女者)、非人二形、畜生二形的二处行淫,犯重罪不可悔;两身和合而未行淫,即行中止者,犯中可悔罪;发起淫心,而未和合者,犯下可悔罪。除女性的三处男性的二处,於其余部分行淫,罪皆可悔。
於熟睡中的女性三处男性二处行淫,亦犯重罪不可悔。
於死女性的三处死男性的二处行淫,若死尸未坏或多半未坏者,亦犯重罪不可悔;若死尸半坏、多半坏,一切坏,乃至於骨间行淫者,中罪可悔。
一切方便而未行淫者,皆犯下罪可悔。
在《优婆塞五戒相经》中说:“若优婆塞,共淫女行淫,不与直(同值)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大正二四·九四三上)这是说,受了五戒的在家信士,给钱嫖妓,不为犯戒。此乃由於印度是热带民族,对於男女关系,非常随便。男人嫖娼妓,是普遍寻常的事,所以不禁,但在大乘菩萨戒中,若非地上的菩萨,为了摄化因缘者,不得有此行为。即在今日中国人的习俗观念中,狎妓而淫的行为,断非正人君子的榜样。我们既然信佛学佛,并且受了五戒的人,自亦应该视为邪淫了。
今人为了避孕或防毒的理由,有用子宫帽及安全套的,虽然男女性器,未曾直接相触,但其仍受行淫之乐,若与夫妻之外的男女行淫,自亦视同邪淫。律中有明文,不论无遮隔(如用子宫帽及安全套)或一方有隔,或两方皆有隔,只要性器相入如毛头许(亦称胡麻许),即成重罪不可悔。不论是内中作,外边出精,或外边作,内中出精,一律犯重罪不可悔。
如果是在家的信女,梵语称为优婆夷,除了自己的已婚丈夫,不得与任何男性发生肉体关系。
女人以三处(口道、阴-道、大便道)受人男、非人男、畜生男、人二形、非人二形、畜生二形,及黄门行淫,而有淫乐的感受者,犯重罪不可悔;不论睡中或醒时,乃至强力所制,三处受淫,但有一念淫乐的感受者,皆成重罪不可悔;女人由於淫欲烦恼而於男性的死尸上行淫,若尸未坏或多半未坏者,重罪不可悔,半坏或多半坏者中罪可悔;女人由淫欲烦恼而利用器物入女根(阴-道)中(今人所谓手淫)而受淫乐者,犯下罪可悔。
有隔与无隔,准上可知。
犯戒均在於心,如无邪淫之心,即不会主动去犯邪淫戒,万一受到强力的逼迫,而被奸污,若於被奸之时,了无受乐之感,虽被奸污,不为破戒。这在佛陀时代,有些比丘比丘尼,已经证得阿罗汉果,或因睡熟之际,或因病苦之中,也被淫女及暴徒之所强-奸,但因罗汉已经离欲,断无受乐之理,所以并不犯戒。
因此,淫戒也有开缘:若为怨家所逼,而不受乐者,无犯。
邪淫的范围,不唯不得与夫妇以外的男女发生暧昧关系,即使自己的夫妇,亦有限制:佛菩萨的纪念日,每月的六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经期中,妊娠期中,产前产后,不得行淫;除了阴-道,不得行淫;除了夜间的卧室中,不得行淫。最好还能做到:子女成年之时,即行节欲,子女婚嫁之后,即行禁欲。
因此,邪淫的罪过,分为三品:与母女姐妹父子兄弟六亲行淫者,为上品罪;与夫妇之外的一切男女邪淫者,为中品罪;与自己的妻子於非时、非道行淫者,为下品罪,以此三品轻重,分别下堕三涂。
然在一切邪淫戒之中,以破净戒人的梵行者,罪过最重。所谓净戒人,是受了比丘、比丘尼戒、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戒,乃至受持八关斋戒於其斋日的佛弟子。破净戒亦称污梵行,但须是第一次破,若虽曾受戒,已先被他人破毁,再次与之行淫者,即不成破净戒罪,但为邪淫罪。若不受五戒而破他人净戒,虽未受佛戒,而没有犯戒罪,但其永不得求受一切佛戒,永被弃於佛法大海之边外,所以称破净戒者谓之边罪。
邪淫戒,本亦颇为繁琐,比如不得说粗恶淫欲语,以及种种防微杜渐的细节,在此不能详尽,但愿各自摄心自重。
7. 佛教---居士夫妻间白天做爱算犯邪淫吗
不算。五戒居士,只要坚持不搞婚外情婚外性,就基本合格了。关于非时非地注意一下就可以。
非时:八关斋戒日、月经期间、重大疾病时期、怀孕后期、产后恢复期。等。
非地:寺院,佛堂,佛像前,公共场所。等
8. 佛教居士五戒中的"淫"为何如此难戒
荷尔蒙增长,这是人为了繁衍后代演化出来的本能。也就是作为六道中的人道众回生的宿世业力转化来的。
不错这件事确实关系到轮回因果的作用。
佛陀从来没有反对过结婚和性生活。
佛陀只是要人不“淫”。
淫在词语解释上是:无节制,沉溺其中,泛滥。也指男女性行为不合法,不如法。淫,放恣也。
不淫就是不能物极必反,凡事过了头,都不是什么好现象。往往是乐极生悲的。
所以明确表明要“不淫”。
这个不邪淫,不只单纯指代性行为。所有过头的无节制的事情都可以看做是邪淫。邪是不正的意思。就是不正当的。不答正就是偏。
佛陀可没有不让人生育。不让人过正常的性生活。但是一定要如法。
正当的不违背本性的合法的不过度的夫妻生活佛陀没说不能过。
淫和欲也是两码事。只是因为人都克制不住欲念。又往往这个欲望很经常的跟淫乐建立联系。所以慢慢地就成了专指名词了。
楼主你实名搜一下“淫”“欲”这两个字就明白了。
欲望纯粹是妄念。所以要尽可能地消灭。
楼主大德没必要这样忌讳。
末学觉得也没什么难解释的。也可能我的解释不能叫你满意。那就继续深入讨论一下。
9. 佛教问题,如果一个人跟一个在家居士说最好不要正淫,有罪么
你说谁有罪?
佛陀制定戒/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众生断除贪瞋痴的烦恼。
不管是邪淫,还是正淫,都只是在增长自己的贪心。
只所以居士5戒中,不邪淫即可。那只是为居士降低标准,怕他们守不好正淫的一种方便而已,如果能够戒除正淫,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居士应随学出家僧众啊:。
嗡班匝 沙垛轰!
10. 佛教里所说的邪淫具体是指哪些行为
比较多的是手淫,看不洁文字视频,婚前同居等。阴律无情上讲的很翔实,细致。
“后学持不邪淫戒,然经常发生梦遗,有邪淫的梦,又算犯戒吗?麻烦师兄答复。正常生理的梦遗,由於梦中不能自主,没有罪过。至於梦中出现邪淫的事,虽无罪过,但自己也应忏悔,在平常生活中注意摄心守戒,则梦中邪淫的事将减少消失。若梦中与非人妖魔鬼怪等行淫,自知而不抗拒有淫乐者,自然犯戒有罪。
《优婆塞五戒相经》:“若优婆塞共淫女行淫。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那是否指嫖娼付款即不犯戒?谢谢回答。嫖娼狎妓是邪淫,决定犯戒有罪。很多人引这段经文作嫖娼借口,说佛陀准许,那就罪大!经文意思是说,嫖娼不付款,犯邪淫不可忏悔;付款,不犯不可忏悔,而并非无罪,勿一知半解。
红楼梦可以看吗?这个嘛·······说出来可能又要捱骂了!最好不要看,包括金瓶梅、西厢记等也应禁绝;就算当研究文学作品也不可以,还有水浒传也一样。邪淫与偷盗的种子,尽量不要播下污染识田为要。传闻西厢记的作者在地狱中受苦,这事真值得拿笔揾饭食的人作参考借鉴呀!
少年期青年期淫欲过多或犯邪淫,加之有堕胎的话,人到中年40岁开始步入更年期,体内贺尔蒙失衡,心情因家庭人事等问题产生焦虑及抑郁,内因外缘作用,容易产生恼人的妇女病,果报就开始现眼了,挥之不去的盆腔炎就是一例,进医院吊点滴滴到你惊。 若然前生今世杀业重的话,就会出现妇科癌症。 ”--常观世音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