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googlenest智能家居

googlenest智能家居

发布时间:2021-02-19 18:25:06

① 只有2款产品,Google Nest凭什么成为智能家居中心

从本质上讲,所有与Nest合作的企业,其设备可以与Nest产品协同工作。这样一来,例如:当你开启房屋前门时,恒温器会调整到你偏好的温度,房屋的灯光就会打开,你的干衣机将切换到静音模式。产品之间可以协调互动相比以前一堆各自孤立的产品,距离创造智能家居的生态系统 更进一步。这些企业也把Nest从单纯的智能恒温器或烟雾探测器变成了一种遥控家里其余家电的控制中心。

② 谷歌为什么要收购Nest

今天相信很多人在浏览了各大科技媒体之后,都在不停追问一个问题:一个只生产烟雾探测器和智能温控器的公司怎么值得了32亿美金?淘宝上一搜,差不多的东西也就百十块钱嘛。对此,小西只想说两点,第一,货比货的确得扔;第二,谷歌在此时此刻的“筑巢感”如此强烈,以至于愿意花32亿美金买下Nest 这家智能家居创业企业,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把这事说得更透彻一点。

其一,物联网(或者智能家居)的真正落地,需要一款明星级产品的引领

Nest有什么?已经成为传奇的创始人,iPod 之父 Tony Fadell;月出货量超过5万台的产品,“在众多主要零售商处成为畅销品,安装在全球各地的家庭里”。对于这一点的重要性,Nest 创始人兼工程师副总裁Matt Rogers 说的明白:

“在建立一个开放平台之前,Nest 首先要创造出伟大的产品、用户体验和团队,我们要先给其他的开发者定义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什么样的,之后才能把大家接入进来。”

而对于谷歌来说,除了谷歌眼镜之外,其实依然缺乏够酷的硬件产品。或者说,他虽然发布过几个比较惊艳的产品,但目前还没有一样真正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在2013年末,即便谷歌眼镜,发展似乎也遇上了瓶颈,遭到不少吐槽。看看那些群众的呼声,“在2014年,如果这东西卖600美元而且长成这蠢样(Dorky Looking),那前景将会一片暗淡,因为大众期待实在是太高了”。

在智能家居领域,谷歌之前只是发布过一个软件产品PowerMeter,后来还因为反响寥寥而关闭了。一直以来,谷歌虽然对苹果的封闭性商业模式有所指摘,但对苹果的产品设计理念还是佩服有加的。谷歌想从Nest 得到的一切应该正如Tony Fadell所说:“我们将继续对我们家里面的那些不受人喜爱的产品进行重新想象和彻底改造,正如我们此前一样。(加入 Google 后)我们的产品交付大家手中的速度只会更快。”

简单说,在谷歌的布局里面,Nest之于物联网(至少智能家居),就像iPod 之于数字音乐、iPhone之于智能手机以及APP市场一样,无疑将起到开路先锋的关键作用。

其二,与传统产业合作伙伴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验证

如果说第一部分的分析说明了Nest在产品上很牛逼的话,那么,这一部分的工作将说明他在线下产业链的整合上一样到位。

根据目前资料,Nest已经跟美国的一些最大的能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甚至还“有一支超过 25000 人的专业认证人员队伍帮助在美国和加拿大安装 Nest”。这说明了什么?Nest不但具备在产品上的超级创新能力,而且还具备了很强大的商业拓展能力。其实关于互联网公司这两种能力的锻造,我们在国内已经探讨很多,比如大家会倾向于认为腾讯强于产品而弱于商业营销,而阿里则强于商业营销弱于产品。Nest在短时间内兼具了这两种能力,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其创始团队的牛逼之处。

当然, Tony Fadell也提到,Nest之所以与谷歌合作,也是因为预料到将会遭遇到诸如法律、物流配送、本地化等各方面的挑战。但小西也认为,这其中的关键之一是,Nest已经向谷歌证明,其与传统产业的合作模式已经在线下得到初步验证。

其三,谷歌将基于智能家居的开放平台,进行垂直产业整合

简单说,物联网(或者智能家居)的产业链条可以细分为平台运营商、方案集成商、终端设备商、基础传感器供应商等几个层面。Nest目前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成功的终端设备商,但正如在互联网领域中“得平台者得天下”一样,未来的智能家居产业链中,平台运营商的地位也将占据食物链的顶端位置。所谓物联网,在前期的终端嵌入到生活场景之后,更关键的还在于在业务和管理方面实现“物与物”和“人与人”通信的结合。

也正是基于此,在2013年9月,Nest就正式宣布将在2014年初开放Nest API 接口给所有开发者,Nest 将通过其Web 开放平台提供API 接口,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创建软件、硬件、服务等并将其和自动调温器连接在一起,通过利用Nest 的传感器、控制芯片和算法等,来更好的检测、调整房间里的各个家电的运行情况。

但要做到这些,无疑需要在通信管道、产品互操作性、产业合作模式等多个层面具备极大的撬动力量。单凭Nest 一己之力,显然做起来会比较费时费力。这期间难度有多大?Tony Fadell就抱怨说,之前他 90% 的精力都放在了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所以没有办法抽出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设计产品和体验)。这种做法显然不科学。

反过来我们看谷歌的定位,他给自己的使命“整合全球范围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显然,成为物联网平台运营商正是他的目标之一。在Nest看来,“Google 拥有加速 Nest 在家庭软硬件及服务方面发展所需的一切商业资源,全球性的规模以及平台”,双方在一起显然是一个再双赢不过的结局。

③ Google 为什么 32 亿收购 Nest Labs,如何评价

曾经3次有机会去nest都放弃了,作为衰神一员说点想法。

1,智能家居只是泛泛而谈,但是nest有希望成为家庭信息搜集与处理平台,而且这部分信息是Google现在拿不到的,温度,湿度,包括可能的各种其他sensor 数据是Google平台没有的,这对于致力整合信息的Google是互补。更不用说和其想进入家庭的战略目标一致

2, Google收购在理,但为啥出这么高?原因我想是这个家庭信息这个平台不会太多,入口可能就一个,nest现在有这个趋势,Google不差钱,至于本身就是Google投资也受page和布林青睐算是锦上添花

3,nest数据价值还是很高的,Google最喜欢独特有价值数据,这个可能比nest软硬件能力对Google还重要,Google负责推广和数据,nest负责产品是可以想到未来可能

4,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要是连点成线,那么nest这样类似就是连点成面,唯一不变的是信息越来越丰富,数据越多价值越高,如果这次收购能促成更多公司致力于生活行为信息化数据化,本身就是对Google大利好,极端说千金买马骨也值得

5,最后八卦下为啥不是苹果,nest从创始人到主力都是iPod前员工,产品也很苹果化,所以一直有说苹果会收购。不过要知道Fadell当年就是因为在iOS主导权战争中输给Forstall,没有拿下iPhone和iPad大权才走人,现在再回去恐怕也难

④ 谷歌插手智能家居领域 能后来居上吗

首先,google在智能家居领域并非后来居上,早在2009年其推出的Powermeter智能电表水表项目,回就已经是智能家居的应用了(那时答候苹果还没有智能家居概念产品,微软的维纳斯计划虽然自1999年左右推出,但未形成市场),在后面,google做了Google TV 、Nexus Q、Chromecast等产品尝试,可以说并没有找到感觉,直到2014年花了32亿美金收购Nest,google才找到了真正的智能家居产品的理解。从目前来看,google、苹果、微软虽然都有智能家居产业的布局和动作,但决心最大,产出最丰富,前瞻更远的,个人认为还是google。最近,google貌似要回归到平台概念了,硬件产品会更多地依靠合作伙伴去设计和生产,个人比较看好这个思路,所以,回到提问,google在智能家居领域并非后来,业已居上。

⑤ 看两台google home争论自己是不是人类

Paul Miller 是一位专业科技作家,也是著名科技博客 The Verge 的专栏记者。他对 Google 刚刚在 I/O 大会(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智能家居系统 Google Home 以及最大的对手——亚马逊的王牌智能家居产品 Echo 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昨天是 Google 开发者大会的第一天,Google 带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智能家居设备 Google Home,加入了 “智能助手” 领域的竞争游戏。显而易见,Google Home 不仅是对亚马逊 Echo 的强势回应,也被认为是智能助手系统的再一次升级:“坐” 在你的厨房里,听你的一切调遣。 亚马逊曾经将 “Echo” 的诞生看成一个伟大的突破(36 氪曾对 “Echo 的诞生始末” 进行过深度报道)。而现在,Google 却有点小无耻地将这个概念装进了自己崭新的梨形扬声器中。当然,Echo 身上也没有一个组件是 “原装” 的:无线喇叭是 Jambox 提供的,环境感知收听配件是微软 Kinect 的,自然语言查询技术是 Google 的。当然,购物平台是由亚马逊提供的。所以,亚马逊做到的,就是把漂浮在各处的理想化概念集中起来,转化为一个完美的组合产品,并给这个 AI 产品起了个好记的名字:Alexa。 而现在,Google 也有点儿手痒了。 很显然,Google 是有一些优势的。毕竟它是 Google,一个在人人都需要的中国站索引领域 “摸爬滚打” 十年以上的中国络巨头。但没有谁能保证这个新设备是否会轰动全球,因为……还记得那个被评为 2012年 最令人失望的十大产品之一的 Google Nexus Q(36 氪曾经为 Nexus Q 写过相关专栏文章)吗? 但是至少我们有几个靠得住的理由来证明,Google Home 的诞生的确给了亚马逊不少的压力。 让我们不妨来说说看,Google之所以拼命与 Amazon“抢饭碗” 以及亚马逊应该感到忧虑重重的几个理由: 1、Google 搜索是大部分中国站内容的必入 “关卡”,同时,Google 搜索也正在让自己的新助手(Google Home)学会引导人们更加频繁地使用它。Google Home 可以回答很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基于搜索来处理后续问题并根据问题跟踪更大的内容范围。 2、你可以通过 Google Home 控制自己的 Chromecast 电视棒。 3、如果你是个土豪,拥有一个超多房间的大别墅,而且不介意在每个房间里放置一个或多个 Google Home。OK,打开音乐,就可以通过多个 Google Home 及 Google Cast 扬声器同时播放。 4、Google日历与 Gmail 通常是使用者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与 Alexa 相比,Google Home 将为用户的待办事项列表与邮件提供更加简便的时间管理服务。 5、Amazon Echo 可能只限于美国及英语国家使用(说英文);而 Home 将很可能没有这些限制。所以,那些非英语国家终于能感受到,跟自己的智能家居对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6、根据一些 Echo 买家的反映,它的音质有点糟糕。所以,这一点我想应该难不倒 Google。 当然也有这种说法:两者之间也许只是打了个平局,很多人把 Echo现在的处境描述地过于困窘。原因大致如下: 1、这两个智能家居设备都可以向你报告天气情况、设定时间提醒、播放音乐……反正功能基本涵盖了大多数人类渴望的实际交互应用。 2、可能 Google Home 的音质并不比 Echo 好听到哪里去,很多人只是对前者过于乐观。 3、Google 可以将 Google Home 与你的 Google 账号进行捆绑?但如果你想在账号之间随意切换,这还只是一个理论优势而已。目前你还不能,所以现在这还没什么好自夸的。 4、家居的自动化仍然是一团亟待深入研究的迷雾。Amazon 正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碎片化地革新。这也意味着,Echo 在用户端还有很多工作及内容要去解决。Google 虽然承诺要将一些更尖端的东西融入 Google Home,比如说 Google Nest(曾被 Google 以 32 亿美元天价收购的智能家居公司)的一些基础性材料。但是 Google 从来没说到底什么时候进行操作,所以这一切还是想象。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就可以把这次 “对决” 看成平局。 好了,Echo的支持们也可以反驳。以下是我认为 Amazon正掌握着该领域的主动权,而 Google应该为变成 “跟风者” 而感到难过的原因: 1、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API、API、API!在某种程度上,亚马逊已经将 Alexa 相关技术的 “大门” 向开发者们广泛敞开。这就意味着,Alexa 可以做任何亚马逊从没有计划过的事情。为了控制这些崭新的功能,未来你可能必须记住各种不同的指令。感觉很烦?但至少 Alexa 有可能做到这些。而 Google Home 却不支持 API,感觉是不是也不怎么好? 2、尽管我们最好不要去将一些非人类的东西进行人格化及性别化,但对着智能家居时,用嘴唇和舌头发出 “Alexa” 这个单词好像比 “OK Google” 要容易很多。 3、你喜欢通过发出声音来买东西吗?OK, 亚马逊在 “智能化购物” 这方面更擅长一些。 4、是不是觉得 “Amazon 可能正在听你讲话” 听起来有点恐怖?但有些人觉得 “Google 随时都在潜意识地听你讲话” 这一点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5、很多人都办理了亚马逊的全年99 美元的 “亚马逊金牌会员制”(Amazon Prime),里面包含了一项免费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值得 Echo 买家高兴的是,Echo 已支持全球最大的流媒体音乐平台 Spotify;但 Google 方面目前还不清楚会有什么动作。但是 Google 真的希望让我去注册 Google 音乐播放器吗?当我想听某一个频道时,Google Home 真的能识别 Google 音乐播放器是个什么东西?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你现在想问我的个人意见,我估计,亚马逊现在正处于焦虑状态。Google 的整个商业模式是 “善于搜索”,而且正在往里注入数十亿美元进行完善。不得不承认的是,Alexa 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产品,而且在去年大多数时间里都被认为是该领域 “最值得骄傲的产品”,并且为人工智能行业带来了无数欢乐。但与最前沿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最前沿的信息储存及检索技术进行竞争,亚马逊能负担得起巨额的资金和精力吗? 从 Google 方面来讲,如果其可以在开发 Home 的过程中不出现漏洞,不中国功近利,不把产品的 “地基” 弄得太糟糕,Google Home 将对 Google 生态系统的建立产生长时间的积极推动作用

⑥ homekit和nest哪个强

苹果公司在这周发布了加入智能家居革命的消息,并且表示将会构建一个以iPhone为中心的智能家居系统。这个被命名为HomeKit的系统核心是苹果的移动设备,换言之,用户可以通过iPhone控制包括门锁、照明、调温器等等的家具设备。 虽然Google公司并未宣布创建类似的智能家居系统,但是,Google很在就在虎视眈眈家居设备自动化这个领域。Google公司最近才向专门研发智能调温器以及火警预报器的公司Nest投资了32亿美元显然,Google早就有计划进入智能家居领域了。

⑦ Google Home或Amazon Echo值得买吗

Paul Miller 是一位专业科技作家,也是著名科技博客 The Verge 的专栏记者。他对 Google 刚刚在 I/O 大会(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智能家居系统 Google Home 以及最大的对手——亚马逊的王牌智能家居产品 Echo 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昨天是 Google 开发者大会的第一天,Google 带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智能家居设备 Google Home,加入了 “智能助手” 领域的竞争游戏。显而易见,Google Home 不仅是对亚马逊 Echo 的强势回应,也被认为是智能助手系统的再一次升级:“坐” 在你的厨房里,听你的一切调遣。
亚马逊曾经将 “Echo” 的诞生看成一个伟大的突破(36 氪曾对 “Echo 的诞生始末” 进行过深度报道)。而现在,Google 却有点小无耻地将这个概念装进了自己崭新的梨形扬声器中。当然,Echo 身上也没有一个组件是 “原装” 的:无线喇叭是 Jambox 提供的,环境感知收听配件是微软 Kinect 的,自然语言查询技术是 Google 的。当然,购物平台是由亚马逊提供的。所以,亚马逊做到的,就是把漂浮在各处的理想化概念集中起来,转化为一个完美的组合产品,并给这个 AI 产品起了个好记的名字:Alexa。
而现在,Google 也有点儿手痒了。

很显然,Google 是有一些优势的。毕竟它是 Google,一个在人人都需要的网站索引领域 “摸爬滚打” 十年以上的网络巨头。但没有谁能保证这个新设备是否会轰动全球,因为……还记得那个被评为 2012年 最令人失望的十大产品之一的 Google Nexus Q(36 氪曾经为 Nexus Q 写过相关专栏文章)吗?
但是至少我们有几个靠得住的理由来证明,Google Home 的诞生的确给了亚马逊不少的压力。
让我们不妨来说说看,Google之所以拼命与 Amazon“抢饭碗” 以及亚马逊应该感到忧虑重重的几个理由:
1、Google 搜索是大部分网站内容的必入 “关卡”,同时,Google 搜索也正在让自己的新助手(Google Home)学会引导人们更加频繁地使用它。Google Home 可以回答很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基于搜索来处理后续问题并根据问题跟踪更大的内容范围。
2、你可以通过 Google Home 控制自己的 Chromecast 电视棒。
3、如果你是个土豪,拥有一个超多房间的大别墅,而且不介意在每个房间里放置一个或多个 Google Home。OK,打开音乐,就可以通过多个 Google Home 及 Google Cast 扬声器同时播放。
4、Google日历与 Gmail 通常是使用者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与 Alexa 相比,Google Home 将为用户的待办事项列表与邮件提供更加简便的时间管理服务。
5、Amazon Echo 可能只限于美国及英语国家使用(说英文);而 Home 将很可能没有这些限制。所以,那些非英语国家终于能感受到,跟自己的智能家居对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6、根据一些 Echo 买家的反映,它的音质有点糟糕。所以,这一点我想应该难不倒 Google。
当然也有这种说法:两者之间也许只是打了个平局,很多人把 Echo现在的处境描述地过于困窘。原因大致如下:
1、这两个智能家居设备都可以向你报告天气情况、设定时间提醒、播放音乐……反正功能基本涵盖了大多数人类渴望的实际交互应用。
2、可能 Google Home 的音质并不比 Echo 好听到哪里去,很多人只是对前者过于乐观。
3、Google 可以将 Google Home 与你的 Google 账号进行捆绑?但如果你想在账号之间随意切换,这还只是一个理论优势而已。目前你还不能,所以现在这还没什么好自夸的。
4、家居的自动化仍然是一团亟待深入研究的迷雾。Amazon 正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碎片化地革新。这也意味着,Echo 在用户端还有很多工作及内容要去解决。Google 虽然承诺要将一些更尖端的东西融入 Google Home,比如说 Google Nest(曾被 Google 以 32 亿美元天价收购的智能家居公司)的一些基础性材料。但是 Google 从来没说到底什么时候进行操作,所以这一切还是想象。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就可以把这次 “对决” 看成平局。
好了,Echo的支持们也可以反驳。以下是我认为 Amazon正掌握着该领域的主动权,而 Google应该为变成 “跟风者” 而感到难过的原因:
1、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API、API、API!在某种程度上,亚马逊已经将 Alexa 相关技术的 “大门” 向开发者们广泛敞开。这就意味着,Alexa 可以做任何亚马逊从没有计划过的事情。为了控制这些崭新的功能,未来你可能必须记住各种不同的指令。感觉很烦?但至少 Alexa 有可能做到这些。而 Google Home 却不支持 API,感觉是不是也不怎么好?
2、尽管我们最好不要去将一些非人类的东西进行人格化及性别化,但对着智能家居时,用嘴唇和舌头发出 “Alexa” 这个单词好像比 “OK Google” 要容易很多。
3、你喜欢通过发出声音来买东西吗?OK, 亚马逊在 “智能化购物” 这方面更擅长一些。
4、是不是觉得 “Amazon 可能正在听你讲话” 听起来有点恐怖?但有些人觉得 “Google 随时都在潜意识地听你讲话” 这一点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5、很多人都办理了亚马逊的全年99 美元的 “亚马逊金牌会员制”(Amazon Prime),里面包含了一项免费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值得 Echo 买家高兴的是,Echo 已支持全球最大的流媒体音乐平台 Spotify;但 Google 方面目前还不清楚会有什么动作。但是 Google 真的希望让我去注册 Google 音乐播放器吗?当我想听某一个频道时,Google Home 真的能识别 Google 音乐播放器是个什么东西?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你现在想问我的个人意见,我估计,亚马逊现在正处于焦虑状态。Google 的整个商业模式是 “善于搜索”,而且正在往里注入数十亿美元进行完善。不得不承认的是,Alexa 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产品,而且在去年大多数时间里都被认为是该领域 “最值得骄傲的产品”,并且为人工智能行业带来了无数欢乐。但与最前沿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最前沿的信息储存及检索技术进行竞争,亚马逊能负担得起巨额的资金和精力吗?
从 Google 方面来讲,如果其可以在开发 Home 的过程中不出现漏洞,不急功近利,不把产品的 “地基” 弄得太糟糕,Google Home 将对 Google 生态系统的建立产生长时间的积极推动作用。

⑧ 只有2款产品,Google Nest凭什么成为智能家居中心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 由于智能家居目前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 导致市面上各家产品相专对独立 用户如果想要使用属多个品牌的智能家居就需要安装多个APP 如果谷歌能够制定出一个标准协议出来 那么即便它没有产品也可以作为智能家居中心 现在说谷歌是智能家居中心有点太早了

⑨ 如何让智能家居兼容homekit

简单说,HomeKit要打破现在各个智能硬件厂家各自为政,用户体验参差不齐的混乱市场格局,让各个厂家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在iOS层面互动协作,而无需这些厂家直接对接。仔细研究这个架构后,我们发现Home Kit是一套协议,是一个iOS上的数据库,更是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的新思维模式。苹果留给了智能硬件开发商以及第三方开发者很多的发展空间。
首先说说通讯协议。 HomeKit规范了智能家居产品如何和iOS终端连接和通信。苹果软件高级副总裁 Craig Federighi 在WWDC Keynote里轻描淡写地说通过Home Kit协议的绑定功能(Secure Pairing)能确保只有你的iPhone能够开你的车库门。当然软硬件通信协议学问大了。在宣布的芯片合作伙伴里有Broadcom, Marvell和Ti,这几家都是植入式Wi-Fi芯片的主流供应商,所以可以确认HomeKit前期主要支持Wi-Fi或者直连以太网的设备。目前Wi-Fi智能硬件开发上有不少难点要克服,包括设备如何与手机配对, 如何得到Wi-Fi密码并且加入家里的热点,如何保证稳定和安全的远程连接等等。
在数据库层面,苹果推出了一个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在iOS上建立了一个可以供第三方app查询和编辑的智能家居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含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对现在的智能硬件开发商有借鉴意义的:家庭,房间,区域,设备,服务, 动作,触发。
HomeKit把家庭看作一个智能家居设备的集合,通过家庭,房间,区域把这些设备有机的组合起来。设备和服务这两个概念很有意思。这里苹果引入了一个对于硬件产业相对陌生,但是相当“互联网”的概念:面向服务设计(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硬件设备被定义成一个提供一个或者多个服务的单元,而这些服务可以被第三方应用发现和调用。例如飞利浦的Hue LED灯就可以理解成提供照明服务的设备,其中开关控制,颜色和亮度的控制都是属于这个服务的具体功能。同样,海尔的天尊空调可以理解为一个提供制冷,制热,空气净化等多个和空气质量相关的服务的设备。
家庭里所有的支持HomeKit标准的智能设备把支持的服务发布出来,通过iOS的发现机制被收录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里。 在设备和服务这些基本单位之上,HomeKit定义了家,房间,区域(多个房间的组合)等场景单元来让家里的多台设备形成有机的组合。例如睡房里的电器(例如灯和窗帘)可以被组织成一个场景,统一控制。区域可以把多个房间的设备组合起来一起控制。
HomeKit除了遥控还能干什么?
说到控制,HomeKit的设计远远不像有些媒体解读的那样,简单地把iPhone变成一个万用摇控器。Home Kit的控制体系里有两个重要的自动化概念: 触发 (Trigger)和操作 (Action)。 这个非常像国外比较火的IFTTT应用,用户可以用简单的“IF X THEN Y” 公式和很多现成的数据接口实现非常多元化的自动提醒和操作功能。同样,通过Home Kit的触发和操作机制可以实现各种场景的自动化操作:例如 “当睡房灯被打开时把窗帘拉上”等。
当然以苹果的做事风格,他们把HomeKit作为一个开发框架,不会也不可能参与到这些具体的场景的定义和实现。就好比在iOS上可以具有开发游戏的基础设施,但苹果不会做游戏一样,HomeKit开放数据接口给开发者,方便他们实现智能家居的创新。Home Kit的一个卖点是Siri的整合。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输入控制指令。这其实也是为开发者所用的设施,因为指令本身是开发者定义的。
通过对HomeKit架构和第一批合作伙伴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苹果在智能家居其实是在打造一个厂家+开发者共同服务用户的生态环境。通过一个开放的设计理念,苹果预留了相当大的空间给合作方,同时也细化了他们的分工。硬件厂家的专长在提供好的产品,而在手机上建立良好的用户体验则是开发者,特别是第三方开发者的长处。而苹果本身则继续以平台的定位。在公创造推进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环境,在私巩固iOS设备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
HomeKit这张拼图还缺了什么?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HomeKit这个智能硬件+iOS+Apps/Siri的智能家居组合显然是不完整的。当用户拿着iOS设备在家时,手机可以暂时成为 智能家居的中枢神经,但iOS的高度移动性作为part-time中枢神经显然是不合适或者说是不足够的:当用户离开家,原来完美的智能的家庭马上被打回到石器时代。
这里苹果留出了一个空缺:在iOS以外协调智能硬件的hub。这里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偏硬件的做法 —— 苹果可以把自己的Apple TV,Airport路由器,以及未来要推出的iTV,作为persistent的智能家居中枢。另外一个偏软件的可能性是这个责任放在iCloud。
最关键的是,HomeKit给国内创业团队和硬件厂家提供了什么机会?
最后我来分析一下智能家居市场的现状和HomeKit带来的的机会。目前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策略主要有4种:
第一类是像海尔uHome或者美国的Control4这样的整体智能家居系统,通过物理布线或Zigbee等无线通讯方式把兼容的照明,影音,安防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中控系统实现统一控制。这种整体方案功能完整,用户体验统一,但需要专业的安装,而且价格不菲。国内厂家一般选择跟房地产开发商合作,主打前装市场,但是普及速度比较慢。
第二类是国际一线的家电企业先制定一套软件协议先把自家产品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平台,然后通过协议的开放让其他厂家的产品加入其生态系统。三星的Smart Home和海尔的U+智慧家庭操作系统都是这个理念。三星是从强势的电视和手机方面切入,海尔则凭着白色家电的领先优势入场。
第三类是以路由器/网关方式切入,用取代路由器这样的普及性产品来降低进入家庭的门槛,占领家庭的数据入口,然后逐渐整合其他产品。最近市面上智能路由器的玩家不少。小米更是高调地用小米智能家居样板间来展示小米路由器的整合能力。
这三类走的是平台思维,门槛高而且周期长。大多数创业团队和厂家选择的是第四种策略:把单一功能的产品做到极致,单点突破进入家庭,然后逐渐扩展产品线,尝试整合其他产品。Nest(Google收购前),Dropcam,Belkin WeMo,Smartthings,Hue,墨迹天气, 幻腾智能,博联,以及大多数的家电企业和智能硬件创客都是走的这个产品方向 。
显然 HomeKit的定位对第四类的玩家更为友好,而前三类玩家将在未来受到较大冲击。
苹果希望通过一个比较开放的模式来吸引这些单品硬件厂家与其对接。除了提供完善的协议,通用数据库和庞大的iOS用户群,还引入了第三方开发者,使其为厂家产品所用,给不同场景的应用提供软件支持。
于是,有能力和野心操作前三种平台模式的玩家局面就有点尴尬。那些在硬件产品上和苹果没有直接竞争产品的企业,倒是可以尽量与苹果HomeKit兼容。而三星,小米这些定位和苹果类似的平台的发展必然会使市场形成多个具有规模的智能家居平台同时存在的群雄割据局面,给希望能与这些平台同时兼容的硬件厂家带来非常高的研发和维护成本。
帮助这些硬件厂家克服这些智能家居平台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也给物联网技术和云端服务的供应商带来了新的机遇。机智云,还有像Arrayent和Ayla Networks这些与我们定位类似的物联网服务平台在提供完善的硬件云端支持服务基础上,可以通过提供硬件产品的跨平台的接入能力而被更多的智能家居厂家接受。
总的来说,苹果HomeKit的推出对整个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是个利好。iOS8在10月份推出后会大大提升消费者对相关智能硬件的关注度。在手机操作系统上搭建了合理的架构,留出来给各路玩家的机会也相当的巨大。Google马上就要召开的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也一定会有相应的动作,让智能家居市场的热度继续升温。Show Time!

⑩ 最近听说有一家主打全场景智能家居的企业,有知道的吗

深圳市云图数字科技推出的,有品位的全场景智能家居品牌商。物联体验带入每个家庭,构建万物互联的智慧生态。

阅读全文

与googlenest智能家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东维修服务多久自动取消 浏览:705
全自动模板机维修视频 浏览:545
纸艺电路 浏览:969
电路布局中 浏览:868
疫情买家居 浏览:654
电路从A到B 浏览:308
机械革命上海售后维修 浏览:732
示波器怎么连接电路 浏览:65
家电清洗大概要多少钱 浏览:967
换下来的旧房子如何翻新 浏览:220
别墅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浏览:833
长安cs55维修多少钱 浏览:779
上门维修家电要具备什么资格证书 浏览:635
墙里电路 浏览:238
北京华誉家具 浏览:14
东莞图迈家具官网 浏览:826
锦州修家电上门维修 浏览:958
顾家家居年销售额 浏览:23
千万间家具 浏览:385
索爱热水器售后维修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