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路模型和实际电路的区别
电路模型与实际电路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
电路模型一般都是内理想化的元件,去掉容了外部因素对元件的影响,比如,电路模型中的直流电源是不会存在电流越来越小的,但实际的电路中的直流电源,干电池时间长了就没电了,其它也是一样的;电路模型中的元件及其电源是稳定的,但实际中它们会有变化,比如电网波动,以及波动后造成的元件影响,这些在电路模型中都不考虑。
实际电路器件是理想电路元件的组合;由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即是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是在一定精确度范围内对实际电路的一种近似。对于一个实际电路,如何根据它的电路特性,构建其电路模型,需要丰富的电路知识,还需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
『贰』 理想电路元件与实际电路元件有何差别
电路中来对于集成元源件这里不讨论,因为集成的元件其实也是基本的元件所做成的。对于电路中三种最基本的元件:电阻,电容与电感来说
理想的电阻R,其阻值是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它只有自身的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有关;而实际当中,由于电阻本身会发热,它的阻值也中慢慢的变化;
同样的,对于电容与电感来说,理想的电感与电容其电感值或电容值不会变化,而实际的却会因温度,或介质的老化等而产生变化。且实际的电感并不是理想的电感,它还含有电阻,还可能有分布电容,实际的电容则有漏电阻、也有分布电感,也就是说,实际的电感与电容它不是一个电感或电容,它可能就是这三个元件的组合或集成了。
『叁』 反应实际电路器件耗能电磁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是
反映耗能的理想元件是电阻。
反映电磁场相互关系的理想元件是电感。
『肆』 什么是电路模型理想电路元件与实际电路元器件有什么不同
1、用理想的电路元器件代替实际的元器件构成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分别是负载状态、开路状态和断路状态。(✔)
3、电压的参考方向(正方向)由人为规定。当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时,电压为正,否则电压为负。(✔)
4、电压和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即电流从电压标
“+”极性的一端流入,并从电压标
“-”极性的另一端流出。(✔)
5、1度电就是1千瓦每小时(kw·h),即功率为1kw的用电设备在1h(3600s)内所消耗的电能。(✔)
6、电感是储能元件。(✔)
7、电阻串联时,各个电阻的电压与其阻值成反比。(×)
8、相位差的概念只对同频率的正弦量有效,即不同频率的正弦量之间不存在相位差的概念。(✔)
9、中性线的作用是使不对称y形连接负载的端电压保持对称。(✔)
10、一台降压变压器只要将一次、二次绕组对调就可以作为升压变压器使用。(✔)
11、理想电路元器件就是将实际元器件做近似地理想化处理。(✔)
12、电路模型只能无限接近实际电路,并不能完全等于实际电路。(✔)
13、电流的参考方向(正方向)由人为规定。当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时,电流为负,否则电流为正。(×)
14、若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只要在电路图上标出电压的参考极性,就可以确定电流的参考方向。(✔)
15、1度电等于1kw·h,即1000×3600j。(✔)
16、电阻元件是耗能元件,电容元件是储能元件。(✔)
17、电阻并联时,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与其阻值成反比。(✔)
18、与正弦量热效应相等的直流电的数值称为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
19、三相四线制电网中,中性线不允许断开,因此不能安装熔丝和开关。(✔)
20、变压器高压端绕组匝数多,通过的电流小。(✔)
『伍』 理想电路元件与实际电器元件有什么不同
会有很大的不同。以电容为例,实际电容元件
会有容值精度,大的电解电容误差专达±20%;
实际电容器件随环境属变化,容值会发生较大变化,最敏感的就是温度了,器件都会有个工作温度范围;
电容期间会有寄生参数,寄生电阻、寄生电感,这些参数都很重要,特别是在高频应用中;
实际电容器件还有额定功率的限制;
在选择电容时,还需要考虑封装大小(从0201到电解直插大电容);
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有老化的问题;
大概想到这些,有想到其他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