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物理。电路分析
电容器所带电量Q=UC,在图中状态下,两电容所带电量相等,如果要使C1电量回大于C2电量,则要答使C1、C2两端电压之比增加,即可变电阻左端阻值增加。如果给图中箭头与电阻的触点标记为P,则C1两端电压等于AP间电压,C2两端电压等于PB间电压.
但因为并不要求C1的绝对电量增加,只需考虑U1C1/U2C2之比。因此正确选项为:C
⑵ 什么是电路分析中的四端网络
答案是否定的,四端网络不一定是二端口网络。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端口的定义,版电路权中的端口由一对端钮构成,且满足端口条件:从一个端子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个端子流出的电流。当一个电路与外部电路通过两个端口连接时,称此电路为二端口网络。下图是一种典型的二端口网络和四端网络,右图中的四端网络很明显不是二端口网络。
⑶ 什么是电路分析中的四端网络
四端网络模型是一种精确的低阶分布质量模型,在理想化扭振模型基础上,从满足现场生产实际角度出发,考虑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阻尼和附加惯量的影响,对该模型作了进一步完善.详细推导了两种情况下轴系扭振特性传递方程式,虽然它们具有相似的方程形式,但方程式中的轴系扭振特性参数却是不同的.结合具体算例,比较了在不同阻尼系数比情况下,机组轴系各阶固有频率的变化.
⑷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你是初中还是高中。初中的电路图 只要找到主路和支路。然后运用下定律。。慢慢来,其实很简单 如果是高中的电路图 就比较麻烦了 像我现在大学学的, 就是变换电路什么的,。
记住,。把每一条定律都弄明白 弄懂什么时候用 相信自己,
⑸ 高中物理常见的电路分析方法
准确恰当地分析电路,从电路中获得有利于得到正确结果的信息是
解决电学问题的前提。
在分析具体电路时要注意电路特征:
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几只用电器共用一条电流通路。
2、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几只用电器分别构成电流通路。
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常常会给正确分
析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对于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要认识清楚:
1、不考虑导线电阻,且导线可以任意变形、伸长或缩短。
右图中三个电阻连接方式的分
析方法是:把点1和点3及点2和点4
之间连接的导线缩短(点1和点3是同一点;点2和点4也是同一点)。便
可看出R1接在AB间(左A右B)、R2接在
AB间(左B右A)、R3同样也接在AB间
(左A右B),三个电阻的联接方式是并联
(如右图)。
如果R1=R2=R3=R=9欧,则AB间的总电阻:
RAB=R/3=3欧
如果把R2换成一个电压表且
A端接电源正级B端接电源负极,
则表的接法应该如右图。
2、电压表相当于断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在分析电路时把表去掉,
用导线代替电流表。
把左图中的电流表和
电压表去掉,以IA、
UV分别表示它们的测
量点,可看出电路的
连接方式(右图)。
3、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必然导致电流、电压的变化。
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
分析各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把图中的各表去掉,它们的示数以
U和I表示。简化后可以看出:R1与R2并
联后与R串联接在电源两端(如下图)
电压表测量的电源电压(电源电压
保持不变,U1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
片向左移动过程中肆厅友,整个电路的总电阻
变小,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总电流
将变大(I1变大);R1与R2并联的电阻
(R12)保持不变,而通过它们的总电流变大裂槐,因此U2变大(U=I1R12);
对R2利用欧姆定律(I2=U12/伏指R2),通过R2的电流将变大(I2变大)。
通过以上分析应该体会到:电路中某一部分电阻的变化将引起整个
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总电阻的变化会引起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总
电流的变化会引起部分电路电压、电流的变化。
分析电路的顺序是:整体部分整体部分…
整体:电路的连接形式(串、并联);部分:变化情况(电阻或
电流、电压);整体:部分变化对整体的影响(总电阻、总电流);
部分:整体变化引起部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