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并联,串联又是怎么接法
并联是把用电器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串联的接法是把用电器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接入电路。
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若干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1)串联电路使用扩展阅读
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
1、路径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开关、用电器等元件“走”回电源负极的路径中,若只有一条通路即为串联电路,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
2、拆除法:若拆除一个用电器,另一用电器也不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串联的;如果另一用电器仍然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并联的。
3、支点法:只要电路中没有出现分支点的,用电器肯定是串联的。若出现分支点,用电器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的。这还要用上面的两个方法进一步加以判别。
㈡ 电阻串联电路的应用
电阻串联电路的应用
1、一个电阻的阻值无法满足时,可以用二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串联得到相应的阻值使用。
2、一个电阻的功率无法满足时,可以用二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串联得到相应的功率使用。
㈢ 串联电路的规则 与方法
串联电路是用电腔腔隐器顺次连接而成; 只有一条电流通道,电流处处相等,等于总电流; 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总伍厅电压等于整条路的分电压之和; 各个用电器相互影响,一个损圆闹坏全路断开.
㈣ 在电器电路的使用中,串联和并联各有什么优、缺点,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特点是: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流过另一个。例如:节日里的小彩灯。 在串联电路中,闭合开关,两只灯泡同时发光,断开开关两只灯泡都熄灭,说明串联电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特点是: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两部分,分别流过两个支路中的各个元件。例如:家庭中各种用电器的连接。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闭合,各支路上的开关闭合,灯泡洞备敬才会发光,干路上的开关断开,各支路上的开关都闭合,灯泡不会发光,说明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所以,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将依次逐个流过各个用电器,最后滚前回到电源负极。因此在串联电路中,如果有一个用电器损坏或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将变成断路,电路就会无电流,所有用电器都将停止工作,所以在串联电路中,纳慎各几个用电器互相牵连,要么全工作,要么全部停止工作。 在并联电路中,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分支处要分为两路,每一路都有电流流过,因此即使某一支路断开,但另一支路仍会与干路构成通路。由此可见,在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之间互不牵连。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㈤ 串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假设电池组内部的几个单电池以串联方式连接成电源,则此电源两端的电压是所有单电池两端的电压的代数和。例如,一个电动势为12伏特的汽车电池(automotive battery)是由六个2伏特单电池以串联方式构成。
思考由两个同样电阻的电灯泡与一个9V电池的连接方式,将导线从电池正极连接到电灯泡A的铜片,再从电灯泡A的灯头尖端连接到电灯泡B的铜片,再从电灯泡B的灯头尖端连接到电池负极,构成一个连续的闭合循环,则这些电灯泡与电池是以串联方式成串联电路。
通过每一个电灯泡的电流都相等。每一个电灯泡的铜片与灯头尖端的电压为4.5V。假设其中有一个电灯泡烧坏了,则会形成断路,另外一个电灯泡也无法通电发亮。
换另一种连接方式,将一条导线从电池正极连接到电灯泡A的铜片,再连接到电灯泡B的铜片,又将另一条导线从电池负极连接到电灯泡A的灯头尖端,再连接到电灯泡B的灯头尖端,则这些电灯泡与电池是以并联方式连接成并联电路。
每一个电灯泡的铜片与灯头尖端的电压为9V。通过每一个电灯泡的电流都相等,其代数和为电池给出的电流。假设其中有任意一个电灯泡烧坏了,另外一个电灯泡仍旧会通电发亮,而且通过的电流会加倍。
特点
开关在任何位置控制整个电路,即其作用与所在的位置无关。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经过一盏灯的电流一定经过另一盏灯。如果熄灭一盏灯,另一盏灯一定熄灭。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 若想控制所有电路, 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区分:串联电路没有分叉(支路)。
㈥ 串联电路怎么搭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知识是电学的基础,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和中考的考点.学习时要学会基本的方法,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一、串联电路
把用电器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接入电路就组成了串联电路.我们常见的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常常就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⑴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是一个回路,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⑵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⑶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
把用电器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
⑴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若干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⑵用电器工作特点: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
⑶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
⑴路径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开关、用电器等元件“走”回电源负极的路径中,若只有一条通路即为串联电路,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
⑵拆除法:若拆除一个用电器,另一用电器也不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串联的;如果另一用电器仍然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并联的.
⑶支点法:只要电路中没有出现分支点的,用电器肯定是串联的.若出现分支点,用电器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的.这还要用上面的两个方法进一步加以判别.例如:在图1中,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通过灯L1、L2、L3,它们是串联的.当S1、S2闭合时,电流只通过灯L3.当S1、S3闭合时,电流只通过灯L1.当S1、S2、S3都闭合时,电流通过灯L1、L2、L3,它们是并联的.看,通过开关的通断,也能够改变电路的连接情况.
应该注意的是,不能仅凭开关能控制所有用电器,就说电路是串联的.因为并联电路中在干路的开关也能控制整个电路.例:如图2所示,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某同学试了一下,闭合开关时两灯泡都亮,断开开关时,两灯泡都熄灭,这两个小灯泡究竟是串联连接,还是并联连接.单凭这些无法做出判断.最简单的方法是:闭合开关,两灯泡都亮,然后拧去一只灯泡,看另一只是否发光.若发光,说明是并联;若不发光,说明是串联
㈦ 什么叫做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一种电路,电流依次通过每一个组成元件的电路.串联电路的基本特征是只有一条支路内,由此出发可容以推出串联电路有如下五个特点:(1)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相等.因为直流电路中同一支路的各个截面有相同的电流强度.(2)总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分电压(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这可由电压的定义直接得出.(3)总电阻等于分电阻之和.把欧姆定律分别用于每个电阻可得U1=IR1,U2=IR2,……,Un=IRn代入U=U1+U2+……+Un并注意到每个电阻上的电流相等,得U=I(R1+R2+Rn).此式说明,若用一个阻值为R=R1+R2+…+Rn的电阻元件代替原来n个电阻的串联电路,这个元件的电流将与原串联电路的电流相同.因此电阻R叫原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或总电阻).故总电阻等于分电阻之和.(4)各电阻分得的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因为Ui=IRi.
㈧ 串联电路具有什么作用,并联电路具有什么作用
举例如下来:
(1)串联电路:若一个源用电器,直接接入电路,会超过其额定电压,此时,可以串联其它用电器(电阻)来分压,以满足目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2)并联电路:若一个用电器,直接接入电路,会超过其额定电压下的电流,此时,可以并联其它用电器(电阻)来分流,以满足目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电流来工作。
㈨ 串联电路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一、串联电路
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即:U=U1+U2
U1∶U2∶U3=IR1∶IR2∶IR3=R1∶R2∶R3
P1∶P2∶P3=I2R1∶I2R2∶I2R3=R1∶R2∶R3
2.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肢指渣只有一条通路
(2)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3)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3.串联电路电流规律:I=I1=I2
二、并联电路
1.并联电路规律
(1)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都相等,并且等于电源电压.
U=U1=U2
(2)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或说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逗迹(3)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和.
1/R=1/R1+1/R2或写为:R=R1*R2/(R1+R2)
(4)并联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之比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反比.
I1/I2=R2/R1
(5)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功率之比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反比.
P1/P2=R2/R1
(6)并联电路增加用电器相当于增加电阻的横截面积定义: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
特点:电路可分为干路和支路,一条支路断开,另一条支路还能可以形成电流的通路,所以不可以用短接法排除电路故障
用途:家用电路、大型建筑物的造型灯、城市路灯;分流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路有若干条通路.
(2)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3)各用电器相互无影响.
而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
三、串联的优点:所以在电路中, 若想控制所有电路, 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
四、串联的缺点;若电路中有一个用电器坏了,整个电路意味这都历悄断了.
五、并联的优点:可将一个用电器独立完成工作,适合于在马路两边的路灯.
六、并联的缺点:若并联电路,各处电流加起来才等于总电流,由此可见,并联电路中电流消耗大.
㈩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技巧
你好,下面有些技巧可供参考:
1. 当然是欧姆定律了,这个定律是解题的基本,必须牢牢记住。
2. 关于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分流,且支路中的电流大小与电阻大小成反比,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可以把电流想象成水,水流的大小是电流的大小,水底的压力是电压的大小。当水(电流)遇到了土丘(电阻),而且有很多条路可以走,自然是土丘(电阻)高的地方水流(电流)小,反之亦然。且并联电路中,干路、支路中电压处处相等。也就是说,虽然水流有大有小,但是根据连通器原理,水深(即水压)始终是相等的。
3. 关于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是分压,且各个电阻分得的电压和其电阻成正比,整个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也可以拿水来打比方。可以把串联电路比作一条水沟,这条沟的底部有深有浅,深的代表高电阻,浅的代表低电阻,而沟底的压力就代表了电压。自然是深的地方(高电阻)水压(电压)大,而低的地方(低点阻)水压(电压)小。但整个沟的水面是平的,这就是电流处处相等。
4. 关于电流的流向。在混联电路中,导线的电阻可以视为零,而每经过一个电阻,电势就要下降。而电流总是从电势高流向电势低。这一点其实我也不大精通,也许在处理混联电路的简图中有点用。
5. 关于内接法。为什么Rx远大于RA时要选用内接法?因为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当Rx>>RA时,RA分得的电压很小,对最后结果影响不大。但当V接在A里面(即外接法),A测得的不是Rx的电流,而是V和Rx的电流,这样的误差当然比内接法大多了。
6. 关于外接法。同理,当Rx远小于V内阻时,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Rx的电阻小,即分得的电流远大于V,这样,A测得的电流,无论是单独Rx还是Rx和V,差别都不会太大。但使用内接法时,V测得的是Rx和A的电压,也许Rx和A的内阻相差不大,分得的电压也就差不多,这样测量结果就不可靠了。
(关于内接法和外接法的选用,这里只是很浅显地讲了一下,真正还是要靠自己去理解。理解的核心,当然是串并电路的特点了)
7.关于试触法。当电压表的接头由内向外移动时(即由外接法到内接法),如A示数变化不大时,说明A无论测量Rx的电流还是Rx和V的电流,差别不大。根据前面所说,可以判定R为小电阻,则“小外”。而V变化不大时,由于由单独测量Rx的电压到测量Rx和A的电压,结果却没什么区别,说明Rx分压很大(远大于A),判定为大电阻,应选用“大内”。
8.关于可变电阻器的串联与并联。当串联时,根据欧姆定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即可以通过调整R的阻值来调整整个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其范围为U/(Ro)~U/(Ro+Rx)。而当滑动变阻器并联时,Ro中的一部分与Rx并联,剩下的则是串联。这就可以用来调整负担在串联部分的电压。并联为零时,即通过R的电压为零(R与导线并联),而滑动变阻器上的电压为V。当滑片向右边移动,系统逐渐由串联到并联,R上的电压最大值为V。
9..关于物理中的词头。大家可能经常见到一些mX,uX,kX之类的物理量吧。这里我总结一下词头的大小及其使用(这些词头在电脑系统中用得非常多,我早就熟悉了,呵呵)。
m=10的负三次方=10^-3(一千分之一)
u=10的负六次方=10^-6(一百万分之一)
(也有写成u的左边加一小撇的,这里打不出来……)
k=10的三次方=10^3(一千)
M=10的六次方=10^6(一百万)
例如,我们看见某G的量程为10uA时,可以把u直接写成10^-6,即10×10^-6(A),简化了计算。
希望对你有帮助!给个好评吧,谢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