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1 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虽然会导致闭环增益的下降,但能使放大电路的许多性能得到改善。例如,可以提高增益的稳定性,扩展通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等。下面将分别加以讨论。
2 放大电路的增益可能由于元器件参数的变化、环境温度的变化、电源电压的变化、负载大小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引入适当的负反馈后,可提高闭环增益的稳定性。
3 负反馈具有稳定闭环增益的作用,即引入负反馈后,由各种原因,包括信号频率的变化引起的增益的变化都将减小。
4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取决于反馈网络与基本放大电路在输入回路的连接方式,而与输出回路中反馈的取样方式无直接关系(取样方式只改变的具体含义)。
(1)判宽电路扩展阅读:
从放大器的输 出端看,反馈网络要从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中取回反馈信号,通常有两种取样方式。按取样方式的不同,反馈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 :反馈信号取自 输出电压 或者输出电压的一部分
电流反馈 :反馈信号取自 输出电流 或者输出电流的一部分
(1) 电压反馈:对交变信号而言,若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负载三者在取样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并联取样,又称电压反馈。
(2) 电流反馈:对交变信号而言,若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负载三者在取样端是串联连接,则称为串联取样,又称电流反馈。
(3) 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的判定:在确定有反馈的情况下,则不是电压反馈,就必定是电流反馈,所以只要判定是否是电压反馈或者判定是否是电流反馈即可。通常判定电压反馈较容易。
按反馈信号的频率分,可以分为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1) 直流反馈:若反馈环路内,直流分量可以流通,则该反馈环可以产生直流反馈。直流反馈主要作用于静态工作点。
(2) 交流反馈:若反馈环路内,交流分量可以流通,则该反馈环可以产生交流反馈。交流反馈主要用来改善放大器的性能;交流正反馈主要用来产生振荡。
若反馈环路内,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都可以流通,则该反馈环既可以产生直流反馈又可以产生交流反馈。
⑵ 家里的电路怎样判断是电路问题还是电压问题
电压问题的话?应该不止你一家电灯闪吧,邻居家的也应该闪,邻居家内不闪,就是你容的电路有问题,电路问题你要找公共点,要找到很麻烦,一是敲打露在外面的电线看看灯闪不闪分段敲打可容易发现虚接点。二晚上加大用电量比如用上电热锅功率大的,看看电路有没有打火的地方,哪里打火哪里就是虚接点
⑶ 怎样判断电路是调频还是调幅电路
调幅在解调时需要一个门限,而信号在远距离传输时会有一定的衰减,再加上噪声的干扰,因此容易判错;
而调频则没有调幅那样的缺陷,他只需判断频率,在远距离传输时,频率差的改变不会像幅度那样改变的快,而且发送信号的幅度不像调幅那样波动,因此他的误码率相对调幅来说低些;
调相与调频差不多,他只需判断相位,在远距离传输时,尤其是载波,传输路径不可避免的存在容性和感性,他们合在一起(尤其感性容性不固定时)将对信号的某一频段衰减的厉害,对调频信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调相则不同,他的频率是一定的,占用的频带宽度比调频信号小得多,因此受上述干扰的影响要小得多,所以他又比调频信号的误码率要小些!
⑷ 判断放大电路组态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共基、共射、共集)
2010-07-01
13:21
一、判断方法
方法一:共集组态是基极电流对射极电流的控制,以集电极为公共端;共基组态是射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的控制,以基极为公共端;共射组态是集电极电流对基极电流的控制,以射极为公共端;
方法二:前提,地端连接基极与射极。从输出端看,若输出是取集电极和射极(与地相接的一端,或者可看着与地)之间,则为共射;若输出取在射极与地之间(脑海可近似认为与基极相接),则为共集电极;剩下的一种即为共基组态。组态显现为没连接的那极,如图一,射极没连入输出,显现为共射;图二,集电极没连入输出,显现为共集电极(个人方法)
二、三种组态的小结
共基:输入与输出电压相位同向,电压增益为“+”,对电压有放大作用(放大倍数同共射),对电流
没有放大作用,主要用于高频电压的放大,多用于输出阻抗和电压增益高的小信号电路,即恒流源电
路,宽带放大电路,输入电阻最小。
共集:输入与输出电压相位同向,电压增益为“+”,对电流有放大做用,对电压没有放大作用,共集
放大电路又称电压跟随器/射极输出器/隔离器,放在电路首级,提高输入电阻,放在末级,降低输
出电阻,提高带负载能力,放在中间,可以起到电路的阻抗变换作用,这一级成为缓冲级或隔离级,输
出电阻最低。
共射:
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相位相反,对电压电流都有放大作用,增益为“-”,输入电
阻比较适中,输出电阻较大,多用于中间级,频带较窄,多用于低频放大电路。
⑸ 宽限窄电路怎么测试
通电检测
1.通电观察:通电后不要急于测量电气指标,而要观察电路有无异常现象,例如有无冒烟现象,有无异常气味,手摸集成电路外封装,是否发烫等。如果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关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再通电。
2.静态调试:静态调试一般是指在不加输入信号,或只加固定的电平信号的条件下所进行的直流测试,可用万用表测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通过和理论估算值比较,结合电路原理的分析,判断电路直流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电路中已损坏或处于临界工作状态的元器件。通过更换器件或调整电路参数,使电路直流工作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3.动态调试:动态调试是在静态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合适的信号,按信号的流向,顺序检测各测试点的输出信号,若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其原因,并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直到满足要求。
测试过程中不能凭感觉,要始终借助仪器观察。使用示波器时,最好把示波器的信号输入方式置于“DC”挡,通过直流耦合方式,可同时观察被测信号的交、直流成分。通过调试,最后检查功能块和整机的各种指标(如信号的幅值、波形形状、相位关系、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必要,再进一步对电路参数提出合理的修正。
连线是否正确
检查原理图很关键,第一个检查的重点是芯片的电源和网络节点的标注是否正确,同时也要注意网络节点是否有重叠的现象。另一个重点是原件的封装,封装的型号,封装的引脚顺序(切记:封装不能采用顶视图,特别是对于非插针的封装)。检查连线是否正确,包括错线、少线和多线。
查线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按照电路图检查安装的线路,根据电路连线,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检查安装好的线路
按照实际线路对照原理图进行,以元件为中心进行查线。把每个元件引脚的连线一次查清,检查每个去处在电路图上是否存在。为了防止出错,对于已查过的线通常应在电路图上做出标记,最好用指针万用表欧姆挡的蜂鸣器测试,直接测量元器件引脚,这样可以同时发现接线不良的地方
⑹ 什么是校正电路
本文以TCL2952型机的全分立元件的枕形校正电路为例,着重介绍该电路维修方法与技巧。对于集成电路校正以及小信号校正信号集成在IC内的电路,其检修相对简单些,维修时可参照此方法与技巧。
一、枕形校正电路的特点
枕形校正电路实际为一线性良好、工作稳定且工作状态可以调整的一个功率放大器。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向负载输出稳定的直流工作电压,且输出直流工作电压值可以调整(调整输出直流电压值就是调整行幅的大小);二是先对场信号进行波形变换及功率放大,然后调制流过行偏转线圈中的行锯齿波电流以抵消或补偿CRT的自然失真现象,其补偿量的大小可以调节。
二、枕形校正电路损坏后出现的故障现象
1.行幅缩小但不失真(图像线性良好);
2.行幅扩大但不失真(图像线性良好);
3.行幅缩小且失真(图像线性失真);
4.行幅扩大且失真(图像线性失真)。
前两种故障现象说明场校正信号可以顺利通过全部电路进行不失真的放大,只不过该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的高低发生了变化(过高或过低),造成行幅过宽或过窄;后两种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场校正信号无法顺利通过全部电路进行放大,整个校正电路的直流输出存在开路或短路性故障,致使场校正信号被阻断,无法将校正信号传输给负载电路从而出现枕形失真;二是枕形校正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过高或过低,同时场校正信号未送到该电路中。
三、枕形校正电路的检修技巧
要想高效快速地检修枕形校正电路,首先应该知道该电路的各个关键检测点,如图1所示。
A点:该点是电路的负载直流输出点。此点在电路正常工作时电压值为23V。A点电压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图像的行幅大小即图像幅度的宽窄。
B点:因为该点在整个电路的中间位置,在检修时可将该点与地短接,快速区分出故障与部位在枕形校正电路的前半段还是在后半段。这样可大大提高检修速度与效率。
C点:通过对此点电位的改变可快速判断出枕形校正电路后半段的正常与否,从而达到对电路的快速检修的目的。
D点:将此点与地短路可快速判断c、D点之间电路是否通畅。
E点:对此点电位(指交流电压)的监测,可排除因行输出电路个别元件短路,致使输出的校正直流电压消失而造成行幅过宽且带枕形失真的故障原因。
⑺ 电压、电流反馈放大电路类型如何判断
书面方案:将信号输出端接地,如果反馈信号立即消失,则说明是电压反馈;如果反馈信号依然存在,则说明是电流反馈。
土方案(极其准):看反馈网络与输出端的连接方式,如果反馈网络与信号输出端直接相连,则是电压反馈,如果反馈网络并没有与输出端直接相连,则是电流反馈。
根据反馈信号在放大电路输出端采样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若反馈信号是从输出电压采样而得,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正比,则称为电压反馈;若反馈信号是从输出电流采样而得,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正比。
(7)判宽电路扩展阅读:
根据负载电阻与反馈网络的连接方式来区分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将负载电阻与反馈网络看作双端网络(在反馈放大电路中其中一端通常为公共接地端),若负载电阻与反馈网络并联,则反馈量对输出电压采样,为电压反馈。否则,反馈量无法直接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则只能对输出电流进行采样。
在稳定输出电压的同时也必然稳定输出电流,反之亦然,二者效果相同。但是当负载电阻RL改变时,二者的效果则完全不同,电压负反馈在稳定输出电压时,输出电流将更不稳定;而电流负反馈在稳定输出电流时,输出电压将更不稳定。
⑻ 请问,放大电路有几种分别介绍下
低频电压放大器
低频电压放大器是指工作频率在 20 赫~ 20 千赫之间、输出要求有一定电压值而不要求很强的电流的放大器。
( 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图 1 ( a )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C1 是输入电容, C2 是输出电容,三极管 VT 就是起放大作用的器件, RB 是基极偏置电阻 ,RC 是集电极负载电阻。 1 、 3 端是输入, 2 、 3 端是输出。 3 端是公共点,通常是接地的,也称“地”端。静态时的直流通路见图 1 ( b ),动态时交流通路见图 1 ( c )。电路的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从十几到一百多,输出电压的相位和输入电压是相反的,性能不够稳定,可用于一般场合。
( 2 )分压式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图 2 比图 1 多用 3 个元件。基极电压是由 RB1 和 RB2 分压取得的,所以称为分压偏置。发射极中增加电阻 RE 和电容 CE , CE 称交流旁路电容,对交流是短路的; RE 则有直流负反馈作用。所谓反馈是指把输出的变化通过某种方式送到输入端,作为输入的一部分。如果送回部分和原来的输入部分是相减的,就是负反馈。图中基极真正的输入电压是 RB2 上电压和 RE 上电压的差值,所以是负反馈。由于采取了上面两个措施,使电路工作稳定性能提高,是应用最广的放大电路。
( 3 )射极输出器
图 3 ( a )是一个射极输出器。它的输出电压是从射极输出的。图 3 ( b )是它的交流通路图,可以看到它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这个图中,晶体管真正的输入是 V i 和 V o 的差值,所以这是一个交流负反馈很深的电路。由于很深的负反馈,这个电路的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 1 而接近 1 ,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同相,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失真小,频带宽,工作稳定。它经常被用作放大器的输入级、输出级或作阻抗匹配之用。
( 4 )低频放大器的耦合
一个放大器通常有好几级,级与级之间的联系就称为耦合。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方式有三种: ①RC 耦合,见图 4 ( a )。优点是简单、成本低。但性能不是最佳。 ② 变压器耦合,见图 4 ( b )。优点是阻抗匹配好、输出功率和效率高,但变压器制作比较麻烦。 ③ 直接耦合,见图 4 ( c )。优点是频带宽,可作直流放大器使用,但前后级工作有牵制,稳定性差,设计制作较麻烦。
功率放大器
能把输入信号放大并向负载提供足够大的功率的放大器叫功率放大器。例如收音机的末级放大器就是功率放大器。
( 1 )甲类单管功率放大器
图 5 是单管功率放大器, C1 是输入电容, T 是输出变压器。它的集电极负载电阻 Ri′ 是将负载电阻 R L 通过变压器匝数比折算过来的:
RC′= ( N1 N2 ) 2 RL=N 2 RL
负载电阻是低阻抗的扬声器,用变压器可以起阻抗变换作用,使负载得到较大的功率。
这个电路不管有没有输入信号,晶体管始终处于导通状态,静态电流比较大,困此集电极损耗较大,效率不高,大约只有 35 %。这种工作状态被称为甲类工作状态。这种电路一般用在功率不太大的场合,它的输入方式可以是变压器耦合也可以是 RC 耦合。
( 2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图 6 是常用的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它由两个特性相同的晶体管组成对称电路,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每个管子都处于截止状态,静态电流几乎是零,只有在有信号输入时管子才导通,这种状态称为乙类工作状态。当输入信号是正弦波时,正半周时 VT1 导通 VT2 截止,负半周时 VT2 导通 VT1 截止。两个管子交替出现的电流在输出变压器中合成,使负载上得到纯正的正弦波。这种两管交替工作的形式叫做推挽电路。
乙类推挽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较大,失真也小,效率也较高,一般可达 60 %。
( 3 ) OTL 功率放大器
目前广泛应用的无变压器乙类推挽放大器,简称 OTL 电路,是一种性能很好的功率放大器。为了
易于说明,先介绍一个有输入变压器没有输出变压器的 OTL 电路,如图 7 。
这个电路使用两个特性相同的晶体管,两组偏置电阻和发射极电阻的阻值也相同。在静态时, VT1 、 VT2 流过的电流很小,电容 C 上充有对地为 1 2 E c 的直流电压。在有输入信号时,正半周时 VT1 导通, VT2 截止,集电极电流 i c1 方向如图所示,负载 RL 上得到放大了的正半周输出信号。负半周时 VT1 截止, VT2 导通,集电极电流 i c2 的方向如图所示, RL 上得到放大了的负半周输出信号。这个电路的关键元件是电容器 C ,它上面的电压就相当于 VT2 的供电电压。
以这个电路为基础,还有用三极管倒相的不用输入变压器的真正 OTL 电路,用 PNP 管和 NPN 管组成的互补对称式 OTL 电路,以及最新的桥接推挽功率放大器,简称 BTL 电路等等。
直流放大器
能够放大直流信号或变化很缓慢的信号的电路称为直流放大电路或直流放大器。测量和控制方面常用到这种放大器。
( 1 )双管直耦放大器
直流放大器不能用 RC 耦合或变压器耦合,只能用直接耦合方式。图 8 是一个两级直耦放大器。直耦方式会带来前后级工作点的相互牵制,电路中在 VT2 的发射极加电阻 R E 以提高后级发射极电位来解决前后级的牵制。直流放大器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零点漂移。所谓零点漂移是指放大器在没有输入信号时,由于工作点不稳定引起静态电位缓慢地变化,这种变化被逐级放大,使输出端产生虚假信号。放大器级数越多,零点漂移越严重。所以这种双管直耦放大器只能用于要求不高的场合。
( 2 )差分放大器
解决零点漂移的办法是采用差分放大器,图 9 是应用较广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它使用双电源,其中 VT1 和 VT2 的特性相同,两组电阻数值也相同, R E 有负反馈作用。实际上这是一个桥形电路,两个 R C 和两个管子是四个桥臂,输出电压 V 0 从电桥的对角线上取出。没有输入信号时,因为 RC1=RC2 和两管特性相同,所以电桥是平衡的,输出是零。由于是接成桥形,零点漂移也很小。
差分放大器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把多级直流放大器做在一个集成片上,只要在外部接少量元件就能完成各种功能的器件。因为它早期是用在模拟计算机中做加法器、乘法器用的,所以叫做运算放大器。它有十多个引脚,一般都用有 3 个端子的三角形符号表示,如图 10 。它有两个输入端、 1 个输出端,上面那个输入端叫做反相输入端,用“ — ”作标记;下面的叫同相输入端,用“+”作标记。
集成运算放大器可以完成加、减、乘、除、微分、积分等多种模拟运算,也可以接成交流或直流放大器应用。在作放大器应用时有:
( 1 )带调零的同相输出放大电路
图 11 是带调零端的同相输出运放电路。引脚 1 、 11 、 12 是调零端,调整 RP 可使输出端( 8 )在静态时输出电压为零。 9 、 6 两脚分别接正、负电源。输入信号接到同相输入端( 5 ),因此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同相。放大器负反馈经反馈电阻 R2 接到反相输入端( 4 )。同相输入接法的电压放大倍数总是大于 1 的。
( 2 )反相输出运放电路
也可以使输入信号从反相输入端接入,如图 12 。如对电路要求不高,可以不用调零,这时可以把 3 个调零端短路。
输入信号从耦合电容 C1 经 R1 接入反相输入端,而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 R3 接地。反相输入接法的电压放大倍数可以大于 1 、等于 1 或小于 1 。
( 3 )同相输出高输入阻抗运放电路
图 13 中没有接入 R1 ,相当于 R1 阻值无穷大,这时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 1 ,输入阻抗可达几百千欧。
放大电路读图要点和举例
放大电路是电子电路中变化较多和较复杂的电路。在拿到一张放大电路图时,首先要把它逐级分解开,然后一级一级分析弄懂它的原理,最后再全面综合。读图时要注意: ① 在逐级分析时要区分开主要元器件和辅助元器件。放大器中使用的辅助元器件很多,如偏置电路中的温度补偿元件,稳压稳流元器件,防止自激振荡的防振元件、去耦元件,保护电路中的保护元件等。 ② 在分析中最主要和困难的是反馈的分析,要能找出反馈通路,判断反馈的极性和类型,特别是多级放大器,往往以后级将负反馈加到前级,因此更要细致分析。 ③ 一般低频放大器常用 RC 耦合方式;高频放大器则常常是和 LC 调谐电路有关的,或是用单调谐或是用双调谐电路,而且电路里使用的电容器容量一般也比较小。 ④ 注意晶体管和电源的极性,放大器中常常使用双电源,这是放大电路的特殊性。
例 1 助听器电路
图 14 是一个助听器电路,实际上是一个 4 级低频放大器。 VT1 、 VT2 之间和 VT3 、 VT4 之间采用直接耦合方式, VT2 和 VT3 之间则用 RC 耦合。为了改善音质, VT1 和 VT3 的本级有并联电压负反馈( R2 和 R7 )。由于使用高阻抗的耳机,所以可以把耳机直接接在 VT4 的集电极回路内。 R6 、 C2 是去耦电路, C6 是电源滤波电容。
例 2 收音机低放电路
图 15 是普及型收音机的低放电路。电路共 3 级,第 1 级( VT1 )前置电压放大,第 2 级( VT2 )是推动级,第 3 级( VT3 、 VT4 )是推挽功放。 VT1 和 VT2 之间采用直接耦合, VT2 和 VT3 、 VT4 之间用输入变压器( T1 )耦合并完成倒相,最后用输出变压器( T2 )输出,使用低阻扬声器。此外, VT1 本级有并联电压负反馈( R1 ), T2 次级经 R3 送回到 VT2 有串联电压负反馈。电路中 C2 的作用是增强高音区的负反馈,减弱高音以增强低音。 R4 、 C4 为去耦电路, C3 为电源的滤波电容。整个电路简单明了。
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放大器能对振荡器输入端所加的输入信号予以放大使输出信号保持恒定的数值。正反馈电路保证向振荡器输入端提供的反馈信号是相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振荡维持下去。选频网络则只允许某个特定频率 f 0 能通过,使振荡器产生单一频率的输出。
振荡器能不能振荡起来并维持稳定的输出是由以下两个条件决定的;一个是反馈电压 u f 和输入电压 U i 要相等,这是振幅平衡条件。二是 u f 和 u i 必须相位相同,这是相位平衡条件,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是正反馈。一般情况下,振幅平衡条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断一个振荡电路能否振荡,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振荡器按振荡频率的高低可分成超低频( 20 赫以下)、低频( 20 赫~ 200 千赫)、高频( 200 千赫~ 30 兆赫)和超高频( 10 兆赫~ 350 兆赫)等几种。按振荡波形可分成正弦波振荡和非正弦波振荡两类。
正弦波振荡器按照选频网络所用的元件可以分成 LC 振荡器、 RC 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三种。石英晶体振荡器有很高的频率稳定度,只在要求很高的场合使用。在一般家用电器中,大量使用着各种 L C 振荡器和 RG 振荡器。
LC 振荡器
LC 振荡器的选频网络是 LC 谐振电路。它们的振荡频率都比较高,常见电路有 3 种。
( 1 )变压器反馈 LC 振荡电路
图 1 ( a )是变压器反馈 LC 振荡电路。晶体管 VT 是共发射极放大器。变压器 T 的初级是起选频作用的 LC 谐振电路,变压器 T 的次级向放大器输入提供正反馈信号。接通电源时, LC 回路中出现微弱的瞬变电流,但是只有频率和回路谐振频率 f 0 相同的电流才能在回路两端产生较高的电压,这个电压通过变压器初次级 L1 、 L2 的耦合又送回到晶体管 V 的基极。从图 1 ( b )看到,只要接法没有错误,这个反馈信号电压是和输入信号电压相位相同的,也就是说,它是正反馈。因此电路的振荡迅速加强并最后稳定下来。
变压器反馈 LC 振荡电路的特点是:频率范围宽、容易起振,但频率稳定度不高。它的振荡频率是: f 0 =1 / 2π LC 。常用于产生几十千赫到几十兆赫的正弦波信号。
( 2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图 2 ( a )是另一种常用的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图中电感 L1 、 L2 和电容 C 组成起选频作用的谐振电路。从 L2 上取出反馈电压加到晶体管 VT 的基极。从图 2 ( b )看到,晶体管的输入电压和反馈电压是同相的,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的,因此电路能起振。由于晶体管的 3 个极是分别接在电感的 3 个点上的,因此被称为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特点是:频率范围宽、容易起振,但输出含有较多高次调波,波形较差。它的振荡频率是: f 0 =1/2π LC ,其中 L=L1 + L2 + 2M 。常用于产生几十兆赫以下的正弦波信号。
( 3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还有一种常用的振荡电路是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见图 3 ( a )。图中电感 L 和电容 C1 、 C2 组成起选频作用的谐振电路,从电容 C2 上取出反馈电压加到晶体管 VT 的基极。从图 3 ( b )看到,晶体管的输入电压和反馈电压同相,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因此电路能起振。由于电路中晶体管的 3 个极分别接在电容 C1 、 C2 的 3 个点上,因此被称为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特点是:频率稳定度较高,输出波形好,频率可以高达 100 兆赫以上,但频率调节范围较小,因此适合于作固定频率的振荡器。它的振荡频率是: f 0 =1/2π LC ,其中 C= C 1 C 2 C 1 +C 2 。
上面 3 种振荡电路中的放大器都是用的共发射极电路。共发射极接法的振荡器增益较高,容易起振。也可以把振荡电路中的放大器接成共基极电路形式。共基极接法的振荡器振荡频率比较高,而且频率稳定性好。
⑼ 怎样判断一个电路是否具有放大功能 请说明理由!请举出实际的电路图列子加以仔细说明 谢谢急!
一个放大电路?那也大宽泛了吧?单级也是一个放大电路、多级也是一个放大电路;分立元件也是一个放大电路、集成块也是一个放大电路。高频的?低频的?总应说定个条件吧!
所以我这儿只能以三极管单级放大电路是否有放大能力的判断方法说一下:
1、在手摸三极管不发热情况下,用万用表直流2.5V(指针表)测EB之间的电压,测得0.7V可判断放大器有放大能力,而旦工作在线性区。(注:在R2开路情况下,Veb也会是0.7V,但这时三极管会因Ice过大而发热)
理由:在三极管不发热的情况下,Veb=0.7V说明放大器的偏置电路正常,三极管也正常(C极开路时Veb也会是0.7V,可由第二种法判断)。
2、用万用表测三极管ce之间的电压,这时Vec应小于V+。然后将b、e两极用导线短路,ce电压升高至电源电压,那么就可判断这个放大器有放大能力。
理由:当你短路be两极时,放大器失去偏置电压,就没有偏置电流,Ice=IR3=0、VR3也就等于0。
3、a、用一个大一点的电容(如10uF-100uF)作为隔离,在输出端接个喇叭或耳机,再用导线断续短路三极管的eb极,如果喇叭或耳机听到卜、卜声,就可判断本级放大器正常。
b,用指针式万用表Rx100档(Rx1档电流很大,弄不好会烧毁三极管),红表笔接地,黑表笔断续碰触三极管的b极,喇叭或耳机也会发出卜、卜声,这时也可判断本级放大器正常。
理由:断续短路eb极或用万用表电阻档断续碰三极管的eb极,相当于在输入端榆入一个大信号,这个信号被放大器放大后输出,接在输出端的喇叭或耳机就会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