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复位电路不稳定情况
初步分析应该是3.3V电压中夹杂中低频交流成分,该交流成分从复位电容引入地,从而短暂拉低了复位脚的电平,导致误复位。
建议加大复位电路的电容,如果你的电路对复位时间没有严格要求,可以考虑电容值越大越好,如果没有成本限制,建议使用钽电容,漏电流较低。此处需要改进,但治标不治本。
关键还是要在3.3V输入端加滤波电容,建议使用一个100uF的铝电解电容和一个0.1uF的瓷片电容,应该可以基本可以解决3.3V电压抖动的问题,从根源处滤除交流成分。如果有所改进,但不明显,那么就你自己去调节容值咯,主要根据交流成分的频率,可以通过示波器读得。
因为你问题描述的不是很全面清除,我也太好下结论说一定正确。不过你不妨按照我说的试一下……加几个电容不费什么事
Ⅱ 复位电路是什么电路
复位电路的应用对象一般是带有复位功能的集成电路(比如单片机之类的)。专
复位电路的功能属就是根据芯片的要求,产生一个高电平或者低电平,并且保持一定的时间,激发芯片的复位功能,达到使芯片产生复位动作的效果。
至于电路,非常复杂,多种多样,同样的芯片都有N种电路,像51单片机的就有上电复位,按键阻容复位等多种电路,还有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各种性能更加优良、可靠性更高的改进型电路。
Ⅲ 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复位电路就是给芯片复位脚提供一个比电源稍微延后一段时间的电平的电路。比如最简单的阻容复位电路,电阻电容串联后电阻另一端接电源正,电容另一端接地,电阻电容相连着的一端接到芯片复位脚上就组成了低电平复位电路。工作过程如下,当上电时芯片电源端得电,但由于电容的特性是电压不能突变,所以芯片的复位脚与地同电位,是低电平,此时电源通过电阻对电容充电,电容上的电压上升,当上升到芯片的高电平值时,芯片完成复位。这个时间与电阻电容的值有关,电容电阻的值越大延时时间越长。相反的如果电容的另一端接电源,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则是高电平复位。
Ⅳ 在单片机电路中,为什么需要复位电路
防止程序跑飞,陷入死循环
Ⅳ 电路上复位怎么说,什么原理,为什么要复位,作用是什么
CPU 、单抄片机的内部结构很复杂,基本组成部分是:运算器、寄存器、存储器(RAM、ROM)、微程序控制器、地址计数器、I/O控制器、定时器等,机器上电或程序运行出错时,内部是随机的混乱状态,各个功能寄存器的数据是随机的,尤其是程序计数器 PC,是给 CPU 指示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指针,哪怕是错一个地址,整个程序就乱套了,你如果学习过汇编语言就会明白。
而在复位端子提供一个时间足够长的复位脉冲,CPU 内部就会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对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工作,PC 指向固定的地址,程序从此开始正常运行。
在单片机内部都有独立运行的可编程定时器,俗称看门狗,如果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进行清零操作,计数器溢出就会强制 CPU 进入复位操作,使智能化仪器可以从死机故障中自行解脱出来。
复位一般有三种模式:上电复位、手动复位、看门狗复位。
Ⅵ 如何理解复位电路
所谓复位电路就是当该电路被触发时,单片机或其他器件会检测到该状态,从而让单片机自动重新启动,所有程序全部重新开跑。
Ⅶ 复位电路有何作用常用复位电路有哪些
CPU,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的作用及基本复位方式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内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而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许多用户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基本的复位方式
单片机在启动时都需要复位,以使CPU及系统各部件处于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初态开始工作。89系列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从RST引脚输入到芯片内的施密特触发器中的。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且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上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则CPU就可以响应并将系统复位。单片机系统的复位方式有:手动按钮复位和上电复位
1、手动按钮复位
手动按钮复位需要人为在复位输入端RST上加入高电平(图1)。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在RST端和正电源Vcc之间接一个按钮。当人为按下按钮时,则Vcc的+5V电平就会直接加到RST端。手动按钮复位的电路如所示。由于人的动作再快也会使按钮保持接通达数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够满足复位的时间要求。
2、上电复位
AT89C51的上电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只要在RST复位输入引脚上接一电容至Vcc端,下接一个电阻到地即可。对于CMOS型单片机,由于在RST端内部有一个下拉电阻,故可将外部电阻去掉,而将外接电容减至1�0�8F。上电复位的工作过程是在加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 容加给RST端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此高电平信号随着Vcc对电容的充电过程而逐渐回落,即RST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电时间。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地复位,RST端的高电平信号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上电时,Vcc的上升时间约为10ms,而振荡器的起振时间取决于振荡频率,如晶振频率为10MHz,起振时间为1ms;晶振频率为1MHz,起振时间则为10ms。在图2的复位电路中,当Vcc掉电时,必然会使RST端电压迅速下降到0V以下,但是,由于内部电路的限制作用,这个负电压将不会对器件产生损害。另外,在复位期间,端口引脚处于随机状态,复位后,系统将端口置为全“l”态。如果系统在上电时得不到有效的复位,则程序计数器PC将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初值,因此,CPU可能会从一个未被定义的位置开始执行程序。 3、积分型上电复位常用的上电或开关复位电路如图3所示。上电后,由于电容C3的充电和反相门的作用,使RST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当单片机已在运行当中时,按下复位键K后松开,也能使RST为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或开关复位的操作。
Ⅷ 什么是复位电路,它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
复位电路是一种用来使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的电路设备,它的操作原理与计算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启动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复位电路,就是利用它把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就像计算器的清零按钮的作用一样,以便回到原始状态,重新进行计算。
复位电路的作用: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内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而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8)电路总是复位扩展阅读
1、上电复位
上电复位就是直接给产品上电,上电复位与低压 LVR操作有联系,电源上电的过程是逐渐上升的曲线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瞬间的完成的,一上电时候系统进行初始化,此时振荡器开始工作并提供系统时钟,系统正常工作。
2、看门狗复位
看门狗定时器CPU内部系统,它是一个自振式的 RC振荡定时器,与外围电路无关,也与CPU主时钟无关,只要开启看门狗功能也能保持计时,该溢出时候也会溢出,并产生复位。
3、LVR低压复位
每个CPU都有一个复位电压,这个电压很低,有1.8V、2.5V等,当系统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输入电压过低,当低至复位电压时候系统自动复位,当然,前提是系统要打开LVR功能,有时候也叫掉电复位。
当LVR<工作电压<VDD时候,比如在V1时候工作是正常的,当VSS<工作电压<LVR时候,系统有可能出错,比如在V2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区,这个状态不确定。
Ⅸ 复位什么意思
复位电路是将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的一种电路设备。其工作原理与计算器相同,但启动原理和方法不同。复位电路是利用它将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就像计算器的重置按钮一样,它可以返回到原始状态并重新计算。复位电路比较简单,大多只能做电阻和电容的组合,然后复点有三极管等匹配程序。
复位电路启动的手段:
一、是在给电路通电时马上进行复位操作;
二、是在必要时可以由手动操作;
三、是根据程序或者电路运行的需要自动地进行。复位电路都是比较简单的大都是只有电阻和电容组合就可以办到了,再复杂点就有三极管等配合程序来进行了。
(9)电路总是复位扩展阅读:
在微机系统中,为了保证电路的稳定可靠运行,复位电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复位电路的首要功能是通电复位。一般情况下,微机电路的正常工作需要5V±5%的电源,即4.75-5.25v,由于微机电路是时序数字电路,需要稳定的时钟信号。因此,当电源接通时,只有当VCC大于4.75V小于5.25V,晶体振荡器工作稳定,微机电路开始正常工作时,复位信号才会消失。
Ⅹ 复位延时电路一直重启
复位延时电路一直重启原因如下。
1、单片机硬件复位,这个要检查硬件电路中的复位电路是不是有错误。
2、单片机程序中有代码造成软件复位。
3、单片机在不断上电断电循环过程造成不断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