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集成电路的竞争

集成电路的竞争

发布时间:2021-01-23 14:34:42

❶ 集成电路行业创业有哪些好的切入点

这个行业前景不错,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具有极强的创新力和融合力,已经渗透到人民生活、生产以及国防安全的方方面面。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寻经济转型之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发展和竞争中赢得先机。拥有强大的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已成为迈向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3331亿美元,同比增长9%,为近四年增速之最。据ICInsight统计的全球GDP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年均增长率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集成电路产业增长缓慢,正逐步接近GDP,表明了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成为成熟产业;并且强调成本协同、强调规模经济的产业特征,也表明了这一产业己经成为成熟产业。
兼并重组可能是集成电路产业最好的切入点
未来几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将进入重大调整变革期,随着投资规模迅速攀升,市场份额加速向优势企业集中,不少领域将形成2-3家企业垄断局面。此外,国际企业通过构建合作联盟、兼并重组、专利布局等方式强化核心环节控制力,市场进入壁垒进一步提高。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依然“大者恒大”;产业技术革新难度加大,速度开始变缓,技术竞争愈发激烈;迅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带动着全球产业发展,“中国效应”引领集成电路产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商业模式悄然变化——众多IDM工厂纷纷转向“轻晶圆厂”模式或代工模式,抢入全球晶圆代工行列;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呈现出从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趋势。伴随着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行业发展也逐步结束过去高增长和周期性波动的发展局面,开始步入平稳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IC设计业与晶圆代工业呈现异军突起之势。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亚洲,特别是向中国大陆转移。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主要增长点,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地位快速提升,产业链日渐成熟,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❷ 国内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前途如何和有哪些发展方向

1.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这块是前端中的前端,技术流中的技术流(说这个完全没有鄙视其他方向工程师的意思,事实上集成电路从设计到生产的每一步都是极其富有技术含量的,在任何一个方向上成为专家,都是很有前途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需要掌握扎实的电路分析能力,需要掌握扎实的半导体器件物理知识以及集成电路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另外,还要学习信号与系统等,可谓面面俱到。另外,由于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具有前瞻性,目前国内很少有系统的学习资料,所以需要工程师有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工作中会不断给自己充电。
2.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数字设计也是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前端技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要对电路的整体功耗、时序、面积有着很深刻的了解。数字电路的优劣通常是各公司竞争的筹码,所以数字前端的工作往往具有很强的挑战性。一个好的数字前端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电路分析能力,还要有很强的编程、脚本构建能力,也是市面上稀缺的人才。
3.模拟版图、数字PR
楼主提问虽然主要是问IC design,但是,一个好的designer通常需要对版图十分熟悉,如果没有好的版图支持,再好的设计都是空谈。优秀的模拟版图工程师能独立分析很理解电路构架,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高精度、低面积版图。同样,一个优秀的数字版图工程师也须具备很强的脚本编写能力,可以对电路的版图进行合理约束,制作出具有竞争力的(小面积)版图。

❸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现状怎么样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这一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集成电路是制造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安全的基础。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晚,存在诸如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失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显着差异。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只有实现了底层集成电路的国产化,我国的信息安全才能得以有效保证。因此在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将集成电路放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首位。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黄金时期的到来,重点企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在电子行业的众多新兴子行业中,集成电路、北斗产业、传感器、智能家居、LED等有望在本轮升级转型中脱颖而出。从之前的千亿扶持计划,到近期的中国制造2025,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有抓住这个时间窗口才能重新定义全球市场格局。

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对中国制造的重要意义

集成电路是工业的“粮食”,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中国制造的重要技术和产业支撑。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加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进一步凸显,美国更将其视为未来20年从根本上改造制造业的四大技术领域之首。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既是信息技术产业乃至工业转型升级的内部动力,也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外部压力。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生产了16.3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4亿台彩电,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均超过50%,但主要以整机制造为主。由于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核心的价值链核心环节缺失,电子信息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9%,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还十分弱小,远不能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安全、国防安全建设。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2176亿美元,多年来与石油一起位列最大宗进口商品。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发布以来,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和产业规模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市场规模方面,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级大关,达到10393亿元,同比增长13.4%,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50%。产业规模方面,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3015.4亿元,2001-2014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3.8%。

技术实力显着增强。系统级芯片设计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建成了7条12英寸生产线,本土企业量产工艺最高水平达40纳米,28纳米工艺实现试生产。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装备和材料实现从无到有,被国内外生产线采用,离子注入机、刻蚀机、溅射靶材等进入8英寸或12英寸生产线。

涌现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2014年海思半导体已进入全球设计企业前十名的门槛,数据显示,我国设计企业在2014
年全球前五十设计企业中占据了9个席位。中芯国际为全球第五大芯片制造企业,连续三年保持盈利。长电科技位列全球第六大封装测试企业,在完成对星科金朋的并购后,有望进入全球前三名。

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瓶颈仍然突出

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创新要素积累不足。领军人才匮乏,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不稳定;企业小散弱,50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收入仅约是美国高通公司的60-70%,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英特尔一家公司。产业核心专利少,知识产权布局结构问题突出。

二是内需市场优势发挥不足。芯片设计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难以进入整机领域中高端市场。跨国公司间构建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生态体系,国内企业只能采取被动跟随策略。

三是“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协同格局尚未形成。芯片设计企业的高端产品大部分在境外制造,没有与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形成协作发展模式。制造企业量产技术落后国际主流两代,关键装备、材料基本依赖进口。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已进入深度调整变革期,既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实现赶超提供了难得机遇。从外部挑战看,国际领先集成电路企业加快先进技术和工艺研发,推进产业链整合重组,强化核心环节控制力。不少领域已形成2-3家企业垄断局面。

从发展机遇看,市场格局加快调整,移动智能终端爆发式增长,成为拉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产业格局面临重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引发的产业变革刚刚兴起,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基础的产业规则、发展路径、国际格局尚未最终形成。

集成电路技术演进呈现新趋势,制造工艺不断逼近物理极限,新结构、新材料、新器件孕育重大突破。此外,随着信息消费市场持续升级,4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继续保持旺盛活力,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元,这些都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有利条件。

❹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看重大学的名气吗注不注重实践就业竞争压力大不大

好的来大学,因为生源好,所以实源力普遍较强,所以比价受欢迎。有些西部的大学,在集成电路方面研究比较多,也提供了很多优秀人才。
基础知识固然重要,实践自然也能帮助缩短公司的培养时间。所以是公司录取时一个比较重要的参考方面
目前来讲,有实践经验,与产业界联系紧密的人才还是比较稀缺的。所以,有能力,到处都是装萝卜的坑。就怕没什么能力,自然没人要。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公司十分缺人,但应聘者能力有限。所以,虽然公司缺人,大学不断提供毕业生,但双方都有一定压力。
综合相比其他入门门槛低的行业,集成电路设计,总的还是就业压力比较小。

❺ 集成电路是谁发明的

就像阿塔纳索夫曾与莫奇利为谁发明了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而对簿公堂一样,回在究竟是谁最先发明了答集成电路这件事上,诺伊斯所在的仙童公司也曾与柯尔比所在的德州仪器公司大打官司。其实,也许可以说诺伊斯和柯尔比都是集成电路之父,因为前者发明了基于硅的集成电路,后者发明的是基于锗的集成电路。在这场竞争中诺伊斯是笑到最后的人,因为今日的半导体工业已几乎是硅集成电路的天下了。

半导体对罗伯特·诺伊斯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诺伊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Philco公司的晶体管部门。60至70年代,随着半导体工业巨大的商业潜力逐渐显现,大批风险投资家涌入硅谷,与计算机相关的小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成立。1968年,诺伊斯和戈登·摩尔、安德鲁·格鲁夫以及其他几名仙童公司雇员成立了英特尔公司,业界的又一段传奇由此开始。

❻ 受国家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等影响,我国PCBA行业也会受惠,保持良好发展的态势,但也会面临一些困难

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世专界各国都把制造业属,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放在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位置。海和作为国内知名PCBA智造商之一,以“高稳定性”的优点在市场上闯出了自己的名气,科技的进步速度飞快,海和将紧紧跟上时代步伐,在科技创新、技术变革方面以开放的心态和不计成本的投入,凭借“稳定的PCBA蓝板”,助力智能小家电产业走向世界舞台。

❼ ODM行业和集成电路行业该怎样选择

集成电路行发展机遇分析 设计制造是产业突破关键

集成电路行业迎来历史性突破,迎来了最好发展时机

201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年前,64Kb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诞生,宣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来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开始研制4Kb
DRAM,在次年投入生产;40年后,2018年第四季度,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研发的64Gb 32层三维闪存芯片(3D NAND
Flash)将实现量产,8月份刚刚推出的Xtacking技术更是给闪存芯片结构带来了历史性突破,为全球闪存产业的发展留下了中国企业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从国家、政府到企业、科研人员,上下齐心,奋发图强,在走过40年曲折艰难的发展之路后,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我国集成电路产品是最大宗进口产品

芯片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关乎信息安全、产业安全、外汇安全,更关乎国家安全,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然而,从2013年至今,每年我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额都逾2000亿美元,是最大宗进口产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2-7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有不同程度的浮动,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7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为386亿个,同比增长14.2%。2018年8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有小幅度下降,2018年8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为382亿个,同比增长10.4%。

在进口金额方面,2018年3-8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整体呈增长趋势,2018年8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2743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2.3%。

政策频繁出台,助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2011年1月,国务院出台《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

2014年6月,工信部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募集千亿资金用于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的股权投资,发展龙头企业。

2018年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摆在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位置。

国家战略和利好政策提供了产业最大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中国集成电路的市场纵深、资本纵深和人才纵深的形成,也将持续推动产业发展。

设计制造是产业突破关键

紫光集团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芯片产业,现已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之一。2017年,紫光集团总资产超2000亿元,收入超600亿元,芯片年供应量超30亿颗。

放眼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具有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全球化竞争等特点,而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也正经历重大变化:摩尔定律几近失效,技术瓶颈日益凸显,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如何在瞬息万变的芯片产业发展中有所突破,是紫光一直以来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集成电路产业链复杂,简单讲就有芯片设计、EDA工具软件、芯片制造、封测、设备和材料这六大环节。在产业全球化的今天,很难有一家企业包揽芯片链条的全部环节。紫光实践中的经验就是抓住其中产业影响力最大、价值最大的两个关键环节,做强、做大。这两个环节就是芯片设计与制造。

在芯片设计上,紫光首先选择以移动通信芯片设计为突破口,是因为手机芯片数量大,并且有通用的ARM构架和成熟的软件生态及代工模式;而同时聚焦安全芯片设计,是因为中国身份证、银行卡等安全芯片设计市场广阔,且国内在安全芯片领域技术已成熟,可迅速实现市场化。

从2013年开始,紫光通过收购全球第三的通信基带芯片设计公司展讯通信,和全球第四的芯片设计企业锐迪科微电子,抢占下“桥头堡”,迅速站稳脚跟。如今,在手机芯片、物联网芯片、FPGA和身份证、金融卡等智能安全芯片等诸多芯片设计领域,紫光的市场份额均居中国第一。

在芯片制造上,紫光瞄准的是存储芯片,因为存储芯片是个“大粮仓”,市场增长迅速。2017年,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中约1/3是存储芯片,而且存储芯片产品接口标准化,生态成熟;其中闪存芯片更是有发展历史短、技术壁垒低、国内有专利积累等优势,并且闪存不仅广泛应用于移动端,而且正取代磁盘进入云计算数据中心,在AI和大数据驱动下,应用前景广阔。

2016年7月,紫光牵头组建长江存储科技公司,设计制造三维闪存芯片。长江存储核心厂区占地面积约1717亩,将建设3座全球单座洁净面积最大的3D NAND
Flash
FAB厂房。之后,紫光也陆续在南京、成都等地开工建设存储芯片制造基地。2018年第四季度,长江存储首批64Gb三十二层三维闪存芯片将在新厂房实现量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是紫光发展的原动力。紫光展锐研发出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拥有自主嵌入式CPU关键技术的手机芯片平台SC9850KH;紫光国微研制出国内首个获得国际CCEAL5+证书的IC卡安全芯片THD88;紫光同创推出目前中国唯一一款自主产权千万门级高性能FPGA产品PGT180H。

2017年,长江存储耗资1800亿元、千人团队研发两年的32层三维闪存芯片研发成功,填补中国闪存芯片空白。

芯片产业的发展必须形成系统化的体系,不仅要有前端的技术创新,还要有后面应用端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被用户所接受,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紫光创造性地打造了极具紫光特色的“从芯到云”内生链,通过集团内企业的相互配合,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芯片产业系统。以存储芯片为例,长江存储设计制造的三维闪存颗粒,可以由紫光宏茂等公司进行封装测试,经紫光存储做成模组板卡等产品,再应用于紫光展锐的手机系统,或是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的服务器及存储系统,进而延展至紫光云等数据中心。

芯片内生链的建成,不仅找到了新产品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更解决了应用测试、优化等一系列问题,确保了产品上市后的竞争优势。这就好比是菜还没上来,先把客人找好,并和厨师一起对好了口味。

展望未来,紫光正紧扣移动通讯领域5G和IoT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布局,力争用下一个十年打造出世界级数一数二的芯片设计企业;在存储芯片制造领域,紫光坚持顽强的战略耐力,冷静的战术心态,争取五年站稳脚跟,十年有所成就,成为全球三维闪存的主要厂家之一。

❽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利好,如何抢占新机成为最好时代的

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分析:四大建议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发展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全球化发展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集成电路发明60周年。4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中国的现代化。60年前的集成电路发明,给人类带来了一次巨大的革命性的进步。

集成电路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开放合作是必然之路,中国和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互相支持、密不可分。罗文介绍,2017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销售收入突破5400亿元,其中外资企业的贡献达到30%的规模,已经建成的10条12英寸的生产线中,外资和外资参股的达到8条。

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达3609.8亿元,同比增长19.7%。到了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4335.5亿元,同比增长20.1%。截止到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5400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超6000亿元,达到6489.1亿元,同比增长19.5%。并预测在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达到了9050.2亿元。万亿产业规模指日可待。

2015-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和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互相支持、密不可分

集成电路产业要求企业在全球进行配置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也努力融入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体系之中。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离不开世界支持。2000年以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发展,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多极并举的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贡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在整机系统需求的带动下,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2001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16.4%,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1.4万亿元。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已成为推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华收入成为跨国公司的成长贡献的重要利益。

四大建议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发展

1、坚持开放发展,共享机遇。中国将加大开放力度,深化国际合作层次,持续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的中国市场将会给全球企业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投资机遇。

2、坚持优化环境,共同发展。中国将落实好现有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推动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3、坚持市场导向,共建生态。中国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引导产业优化布局。

4、坚持融合,创新共享。未来中国将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大产业应用需求,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界一道做大市场蛋糕,实现合作共赢。

阅读全文

与集成电路的竞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东莞连锁酒店家具怎么选 浏览:122
北碚买家具 浏览:382
东莞导航仪维修点 浏览:500
重庆大金维修售后 浏览:148
售后维修年终述职 浏览:979
一般家用电器的电阻是多少 浏览:322
电路图信息 浏览:993
电路册梁表 浏览:737
开个防水店需要多少钱 浏览:518
电动车爆胎保修吗 浏览:106
高层楼房用什么防水材料好 浏览:593
怎么搽洗旧家具 浏览:540
深圳格力空调维修售后 浏览:820
潮湿环境下维修使用多少伏 浏览:681
油棒电路图 浏览:875
小汽车拉瓦维修多少钱 浏览:795
英之腾家具 浏览:587
全富家具 浏览:476
安家电视剧怎么做微信推广 浏览:596
日照家电一套多少钱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