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寿命一般是多少
有生就有死,电子元件也有寿命。电子元件的寿命除了与它本身的结构、性质有关,也和它的使用环境和在电路中所起作用密切相关。
冬天快到来时,突来一股寒流,一部分人体格较差,受不了环境的冷热变化,发烧感冒了,但身体强壮的人抵抗能力强,没有生病。这说明生病和自身体质有关。
在电路中也有身体强弱之分,电子元器件抵抗能力排行榜如下:
电阻、电感,电容、半导体器件(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管、集成电路),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半导体器件损坏机率最大。
所以我们查找故障元件时要优先检查二极管、三极管、场管、集成电路等,一般半导体器件损坏时以击穿为多见,万用表二极管蜂鸣档测这些器件的任意两脚最低也应有一个PN结的阻值500左右,若是蜂鸣八成是坏了,可拆下再测以确认。
我们都知道,出头的椽子先烂,首长的警卫员要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这说明工作岗位决定了危险程度。
在电路中,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大功率状态下的元件无疑承受的压力也大,损坏的可能性大,同时也是电路的关键元件、功能性元件。
凡在大电流的地方发热就大(焦耳楞次定律——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凡是加有散热片的元件都是易损件。大功率的电阻也是易损件。大功率的电阻怎么能看出来?和它的阻值无关,只和它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功率越大。
在电路中,保险丝、保险电阻是最不保险的元件,首先因为它的熔点低,容易断,又因为它是保别人的险,冲到第一线,当警卫员,所以坏时先坏。
元件损坏的方式,有过压损坏、过流损坏,当然还有机械损坏。过压损坏如雷击,击穿桥式整流管。过流损坏如显示器行管热击穿。
相应于人来说也有各种死法。过压损坏如斩首,人头掉了,人已死了,身体完好无损。过压损坏的元件外观看不出明显的变化,只是参数全变了。过流像毒打致死,一开始还能禁受,越来越不行,等到死了,已是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过流损坏的元件表面温度很高,有裂纹、变色、小坑等明显变化。严重时元件周围的线路板变黄、变黑。
常用电子元器件在外表看上去无异常时可以用数字万用表做一些简单的测试。
电阻:这个很简单,测试阻值对不对。
二极管:用数字万用表测试PN结的压降,可与同型号的完好的二极管做对比。
三极管:不管是N管还是P管可以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测试两个PN结是否正常。
场效应管:测试场效应管的体内二极管的PN结是否正常,测试GD,GS是否有短路。
电容:无极性电容,击穿短路或脱焊,漏电严重或电阻效应。
电解电容的实效特性是:击穿短路,漏电增大,容量变小或断路。
电感:实效特性为断线,脱焊
芯片: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复杂,功能很多,任何一部分损坏都无法正常工作。集成电路的损坏也有两种:彻底损坏、热稳定性不良。彻底损坏时,可将其拆下,与正常同型号集成电路对比测其每一引脚对地的正、反向电阻,总能找到其中一只或几只引脚阻值异常。
对热稳定性差的,可以在设备工作时,用无水酒精冷却被怀疑的集成电路,如果故障发生时间推迟或不再发生故障,即可判定。通常只能更换新集成电路来排除。
无论是自然损耗所出现的故障,还是人为损坏所出现的故障,一般可归结为电路接点开路,电子元器件损坏和软件故障三种故障。
接点开路,如果是导线的折断,拨插件的断开,接触不良等,检修起来一般比较容易。而电子元器件的损坏,(除明显的烧坏,发热外),一般很难凭观察员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必须借助仪器才能检测判断,因此对于技术人员来说,首先必需了解各种器件实效的特点,这对于检修电路故障,提高检修效率是极为重要的。
Ⅱ 集成电路是做什么用的
集成电路的作用:
1、减少元器件的使用。集成电路的诞生,小规模的集成电路使内容元器件的数量减少,在零散元器件上有了很大的技术提高。
2、产品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将元器件都集合到了一起,不仅减少了外电信号的干扰,也在电路设计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提高了运行速度。
3、更加方便应用。一种功能对应一种电路,将一种功能集中成一个集成电路,如此一来,在以后应用中,要什么功能就可以应用相应的集成电路,从而大大方便了应用。
(2)集成电路寿命扩展阅读
集成电路或称微电路(microcircuit)、 微芯片(microchip)、芯片(chip)在电子学中是一种把电路(主要包括半导体装置,也包括被动元件等)小型化的方式,并通常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
前述将电路制造在半导体芯片表面上的集成电路又称薄膜(thin-film)集成电路。另有一种厚膜(thick-film)混成集成电路(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是由独立半导体设备和被动元件,集成到衬底或线路板所构成的小型化电路。
本文是关于单片(monolithic)集成电路,即薄膜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优点,同时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它不仅在工、民用电子设备如收录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军事、通讯、遥控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用集成电路来装配电子设备,其装配密度比晶体管可提高几十倍至几千倍,设备的稳定工作时间也可大大提高。
Ⅲ 主板寿命一般有几年
3~5年寿命
大多数厂家的保修都定在3年,因为他们经过大量测试得出来的,3年以后主板的平均故障率会大幅度提升!
主板的主要易损件是电容,通常情况下在主板不超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8W小时,按照一天8小时的使用:
大致上算一下:
80000/(8*365)=27年
这就印章了很多台式办公机器20年了还没坏
但如果按照超频的角度算:
10000/(8*365)=3.5年
一般玩家买回来都超频或者长期高负载使用
这就不难看出为何厂商把保修定义为3年,这为了就是控制返修率!
2010年出厂的板子,用了十年还是好好的,看上去还挺新,挂咸鱼卖掉了,还在服役。
通常来说,在用户正常使用的情况下5-8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主板是电脑主要结构之一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它的内部结构不会有变化,处理速度也不会有变化。及时有性能的变化也不会很大,但是电子产品肯定会老化!以下建议可以延长主板使用寿命:
主板由许多精密的集成电路及其它组件构成,这些集成电路很容易因为遭到静电影响而损坏,所以在正式安装前,请做好下列准备。
1. 请保持本产品的干燥。
2. 在使用前,请将本产品置于稳固的平面上。
3. 请将计算机的电源关闭,最好拔除电源 插头 。
4. 拿取本产品时请尽量避免触碰金属接线部份。
5. 拿取本产品和其它集成电路配件(CPU、RAM)时,最好戴上防静电 手套 。
6. 在本产品和其它集成电路配件未安装前,需将配件放置在防静电垫或防静电袋内。 7. 在插拔任何扩展卡和模块前,请将电源线拔下。
8. 当您将主板ATX电源插座上的插头拔除时,请确认电源的 开关 已经关闭。
9. 机箱的开口缝槽是用于通风,避免机箱内的部件过热。请勿将此类开口掩盖或堵塞。
不超频,不胡搞,一线三家中端以上的板子基本都能用10年
10年5月1号配的梅捷N8M3十AMD2300双核十2G DDR2 还在战斗。正常用,CpU不会坏,内存条不会坏,电源机箱不会坏,机械硬盘坏了,鼠标换了N多个。
不怕你用 就怕你不用
华硕玩家国度全固态电容,超频使用8年了,没有任何问题。
怎么感觉主板好像很爱坏一样?从02开始有自己的电脑。一片8KHA+用到11年,电源接口和主板糊在一起才宣告退役!接班的是770TUD3P,目前还在服役,也快10年了!平时用的倒是不多,反正想用坏挺难的!
所以寿命这词我感觉和主板不搭边,主要是被淘汰!
技嘉770ud3用到现在,没什么问题
看电容质量 供电啦
Ⅳ 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一般是多少请真正的高手回答
寿命指的是使用寿命,不是库存寿命,有些元器件,库存期对寿命也有影响,比内如电解容电容。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的元器件,寿命不同,甚至同一厂家,不同系列的元器件,寿命也不同的。比如红宝石的铝电解,有寿命2000h的,3000h的,8000h的。
Ⅳ 集成电路的隐形杀手是什么
静电。
静电放电过程以极高的强度迅速地发生,通常会产生足够的热量熔化半导体芯片的内部电路或者将绝缘层击穿,即使被静电作用一次,就可能使整块集成电路永久报废。
任何一家制造商都面临着静电带来的威胁。全球电子制造工业中,每年因为静电放电而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可以说,静电是集成电路的隐形杀手。
拆装集成电路块的注意事项:
拆装集成电路块的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是取一段多股导线,去掉其端部的一段外皮,然后浸上松香酒精溶液,当烙铁加热接脚时放在接脚旁边吃锡,这样接脚与印刷板之间的焊锡将被导线带走。
一次不行,可以把吃上锡的那头导线剪去吃锡部分,然后再进行一次,这样就可把接脚上的焊锡全部吸走。这时用小改锥把集成电路块轻轻撬起即可拆下。
Ⅵ 电子元件寿命 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寿命一般是多少
1、电子元件也有寿命。电子元件的寿命除了与它本身的结构、性质有关,也和它的使用环境和在电路中所起作用密切相关。
2、冬天快到来时,突来一股寒流,一部分人体格较差,受不了环境的冷热变化,发烧感冒了,但身体强壮的人抵抗能力强,没有生病。这说明生病和自身体质有关。
3、在电路中也有身体强弱之分,电子元器件抵抗能力排行榜如下:电阻、电感,电容、半导体器件(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管、集成电路),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半导体器件损坏机率最大。
4、所以我们查找故障元件时要优先检查二极管、三极管、场管、集成电路等,一般半导体器件损坏时以击穿为多见,万用表二极管蜂鸣档测这些器件的任意两脚最低也应有一个PN结的阻值500左右,若是蜂鸣八成是坏了,可拆下再测以确认。
5、我们都知道,出头的椽子先烂,首长的警卫员要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这说明工作岗位决定了危险程度。
6、在电路中,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大功率状态下的元件无疑承受的压力也大,损坏的可能性大,同时也是电路的关键元件、功能性元件。
7、凡在大电流的地方发热就大(焦耳楞次定律——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凡是加有散热片的元件都是易损件。大功率的电阻也是易损件。大功率的电阻怎么能看出来?和它的阻值无关,只和它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功率越大。
8、在电路中,保险丝、保险电阻是最不保险的元件,首先因为它的熔点低,容易断,又因为它是保别人的险,冲到第一线,当警卫员,所以坏时先坏。
9、元件损坏的方式,有过压损坏、过流损坏,当然还有机械损坏。过压损坏如雷击,击穿桥式整流管。过流损坏如显示器行管热击穿。
10、相应于人来说也有各种死法。过压损坏如斩首,人头掉了,人已死了,身体完好无损。过压损坏的元件外观看不出明显的变化,只是参数全变了。过流像毒打致死,一开始还能禁受,越来越不行,等到死了,已是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过流损坏的元件表面温度很高,有裂纹、变色、小坑等明显变化。严重时元件周围的线路板变黄、变黑。
11、常用电子元器件在外表看上去无异常时可以用数字万用表做一些简单的测试。
12、电阻:这个很简单,测试阻值对不对。
13、二极管:用数字万用表测试PN结的压降,可与同型号的完好的二极管做对比。
14、三极管:不管是N管还是P管可以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测试两个PN结是否正常。
15、场效应管:测试场效应管的体内二极管的PN结是否正常,测试GD,GS是否有短路。
16、电容:无极性电容,击穿短路或脱焊,漏电严重或电阻效应。
17、电解电容的实效特性是:击穿短路,漏电增大,容量变小或断路。
18、电感:实效特性为断线,脱焊
19、芯片: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复杂,功能很多,任何一部分损坏都无法正常工作。集成电路的损坏也有两种:彻底损坏、热稳定性不良。彻底损坏时,可将其拆下,与正常同型号集成电路对比测其每一引脚对地的正、反向电阻,总能找到其中一只或几只引脚阻值异常。
20、对热稳定性差的,可以在设备工作时,用无水酒精冷却被怀疑的集成电路,如果故障发生时间推迟或不再发生故障,即可判定。通常只能更换新集成电路来排除。
21、无论是自然损耗所出现的故障,还是人为损坏所出现的故障,一般可归结为电路接点开路,电子元器件损坏和软件故障三种故障。
22、接点开路,如果是导线的折断,拨插件的断开,接触不良等,检修起来一般比较容易。而电子元器件的损坏,(除明显的烧坏,发热外),一般很难凭观察员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必须借助仪器才能检测判断,因此对于技术人员来说,首先必需了解各种器件实效的特点,这对于检修电路故障,提高检修效率是极为重要的。
Ⅶ 集成电路不会坏吗
哈哈,您的问题很好哈
集成电路会坏的,但是不是像您想象的那样,除了使用不当,其寿命要比分立元件长得多,一颗CPU还不至于用上几十年的~
是这样,集成电路从设计开始就时刻关注其可靠性,许多设计都是出于提高可靠性而降低了性能的,一旦加工出来,其内部的结构就很难受到外界的干扰了,坏几十个的情况还不至于出现。量产时会进行测试,不合格的芯片很多,就直接废弃了。
简单的解释一下,明白这个意思就好了
Ⅷ 集成电路板的寿命
集成电路的寿命。。。这个问题不好说,因为没有具体的标准,看质量了,一般来说集成电路板是不会出问题,而是上面的一些电子元件出问题。
Ⅸ 为什么10年/20年前家电却更耐用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吧。首先,我是个电子爱好者,经常拆修电子产品,所以这方面算是比较有经验吧。且听我道来:
1、电气产品集成度的变化。1-20年前的电器产品集成度低,多采用集成电路+外围大型阻容元件的方式。由于集成电路的寿命很长,而外围电路元件大多可以方便替换,所以即便出问题也很好修复,也很耐用。
2、产品智能化的变化。近年,电气产品逐步智能化,小型化,外围电子元件也变得及其微小。智能芯片易受静电等作用击穿,所以,一旦损坏,需用专用设备更换,维修难度加大,人工成本很高,价格又相对便宜了升级换代淘汰很快。因此,给人的感觉不耐用了。
3、产品小型化的变化。除了空调等,很多电器产品趋于小型化,产品集成度进一步提升,即便是小毛病也难以维修。
综上,给人的感觉现在的家电耐用度不如以前了。其实,现在的家电产品的整体质量还是比以前好的多。
Ⅹ 集成电路能存放多长时间
楼上说得对,你太依赖提问了,你的家电能用多久,坏了也不一定是电路板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