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急急急!!!
1)在图1中,A点位=(-5)V;B点位=(0)V;Uac=(-15)V;Ubc=(-10)V
(2)在图2中,当S闭合时,电压Uab为(0)V
(3)在图3中,Uab为(?)V?还要知道4个电阻的值。
(4)在图4中,A、B两点间的电压为(-22V
)[正/负/不能确定]
(5)在图5中,
A.A点电位比B点电位高
×
B.B点电位比A点电位高
√
C.A点电位和B点电位一样高
×
D.不能确定
×
(6)在图6中,E1=1.5v,I1=1A,E2=4.5v,Uab=12v,求A、B、C三点的电位和电压Ubc。
UA=4.5V
;UB=4.5V
,(在
R2上没标电流大小,设为零);图上没标C点,也就没法求C点的电位,和电压Ubc
。
(7)在图7中,E1=3v,E2=4.5v,R=10欧,Uab=-10v,求流过R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电流是1.75A;方向是向左
。
(8)在图8中,R1=R2=R3=6欧,E1=3v,E2=12v,求A、B两点的电压Uab
电路中的电流=(E2-E1)/(R1+R2
R3)=0.5A
,方向与E2同,就是在R2上向左;在R2上压=3V,右高左低,所以B点比A点电位高6V,所以Uab=-6V
。
B.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1式可写成这样:VA=(8+7)*[1/(3+1+1)]
其中8+7是总电压,1/5是A点的电压所占总电压的比例。
2式也可同理解释:(8-6)是总电压,[1/(1+1)]是A点所占电压的比例,占二分之一。
C. 第二节 怎样计算电路中各点的电位
计算电位的要点是注意电流流进一端电阻电压为正.
1、S断开
线路电流I=(12-6)/(2+5+18)=6/25=0.24mA
此电流在18k电阻上是从上到下流,故18k电阻电压上正下负
A点电位UA=18kx0.24mA+6V=10.32V
2、S闭合
S闭合时左右两部分电路虽共地但电流电压相互独立.
右边电路电流I=6/(5+18)=0.2609mA,5k电阻电流自左向右
A点电位UA=5kx0.2609mA=1.305V
以上是直接按照右边的附图计算的.
若左边附图中真是-6A或是-6V,则应另行计算.
D. 如何计算A点电位
A点电位就是12欧电阻电压,根据-24V-36欧-12欧 那条线来算。最后结果带负号。如果直接用-24V电源来算,就不用带负号了。
12欧电阻两端定为A B,A点电位为Ua-Ub=Uab
E. 计算电路中某点点位的步骤是怎样的
电路中某一点A的电位vA就是该点到电位参考点O的电压,也即A、O两点间的电位差,即VA = UAO 二、电位的计算步骤 1、选电位参考点(任选); 2、确定电路中
F. 电位的概念在电路中如何知道某一点的电位是多少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1.
电位的概念
电位:电路中某点至参考点的电压,
记为
“
V
X
”
。通常专设参考点的电位属为零。
某点电位为正,说明该点电位比参考点高;
某点电位为负,说明该点电位比参考点低。
电位的计算步骤:
(1)任选电路中某一点为参考点,设其电位为零;
(2)
标出各电流参考方向并计算;
(3)
计算各点至参考点间的电压即为各点的电位
。
结论:
(1)电位值是相对的,参考点选取的不同,电路中各点的电位也将随之改变;
(2)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值是固定的,不会因参考点的不同而变,即与零电位参考点的选取无关。
借助电位的概念可以简化电路作图
G. 物理不同参考点电位与电压,计算值怎么算
在物理中,电位与电压与参考点并不是全都有关系,电压与参考点是无关的,电压是固定不变的,只有电位与参考点有关,随着参考点的不同而变化。两点之间的电压相当于两点之间的电位差,那么电位就相当于某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那么如何计算电位呢?电路中某一点 A 到参考点的电压叫作这一点的电位,用 Va表示,两点之间的电压等于两点电位之差 Uab = Va- Vb。关于电位的计算,首先选择一个电位,从计算点通过一定的路径绕到零电位点,那么电位就等于此路径上全部电压的代数和。
H. 电路图中各点的电压是怎么算出来的
图中说得很清楚了。先不管参考点,因为电压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当然要专求是同一个参考点,不管设在属哪里),它是个相对值。现在看电路,电源两端电压是2V,两个相等的电阻串联接于两端,则每个电阻分得电压是1V,就是说每个电阻两端的电位差是1V,也就是A比B高1V,B比C高1V。然后再选择参考点,以参考点电位为0V,比它高的就是正,比它低的就是负。就像楼梯一样,你到四楼要爬几层?这要看你现在在哪层,如果你在三楼就只爬一层,如果在一楼你就要爬三层。楼层就是以地面为参考的电位,你爬的层数就是电压。
I. 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三个电源首尾相接,互相加强,总电动势
E=E1+E2+E3=12+15+12=39V
三个电阻互相串联,R=R1+R2+R3=10+10+10=30Ω
电流I=E/R=39V/30Ω=1.3A
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故红线代表的电流逆时针。
这里用瞎子爬山法计算各点电位。逆着管道气流方向走,气压越来越高;逆着电流方向走,电位越来越高。
瞎子爬山法就是从基准点GND出发,每从负极到正极爬过一个电源,就累加上其电动势,否则减去;每逆着电流箭头经过一个电阻,就累加上电阻电流积RI,否则减去。
UA=0
A是电位基准点GND,其电位自然为零
UB=-E1=-12V
计算某点电位,就从基准点GND出发,像瞎子爬山一样,从电源E1正极到负极走,电位降低E1值,即减去E1。
UC=-E1+R1I=-12V+10×1.3=-12+13=1V
逆着电流I方向走过R1,即加上R1I
UD=-E1+R1I-E2=-12V+10×1.3=-12+13-15=-14V
从电源E2正极到负极走,电位降低E2值,即减去E2
UF=-R3I=-10×1.3=-13V
顺着电流I方向走过R3,即减去R3I
UE=-R3I+E3=-10×1.3+12V=-1V
从电源E2负极到正极走,电位升高E3值,即加上E3。
J. 计算如图电路中A,B,C各点的电位。
两个图一样 只是参考点位不同
Uab=(6/(6+4))*4=2.4V
Ubc=(6/(6+4))*6=3.6V
所以回 a图里
A点电答位2.4V B点电位0V C点电位-3.6V
所以 b图里
A点电位6V B点电位3.6V C点电位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