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几种常用开关防抖电路简介
工作于电子电路中的机械开关由于触点的抖动,输出的脉冲不是纯净的,常会引起电路的非正常工作。这就需要将按键输出的抖动信号加以处理。本文介绍的8个常用开关防抖电路均由集成电路构成,工作稳定可靠。 图1是一个简单的开关防抖电路。当开关位置在VCC处,电路输出高电平,当开关刚离开该位置作移动的时候,输出仍保持高电平,故输入仍在高电平上。一旦开关移动到接地的瞬间,门的输出瞬间短路,然而短路仅维持几十毫微秒,门的输出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此后,如开关触点抖动离开地时,输出因输入是低电平而仍保持在原有的低电平上。这种用同相缓冲器构成的防抖动电路比一般的R一S触发器组成的防抖动电路简单,而且省掉了麻烦的外接电阻。电路中的集成电路可以选用CD4050,CD4010等,也可以用CO4069,利用两个反相器串联代替1个同相缓冲器。 图2是用反相器CO4O69组成翻转式防抖动电路。图中由于反相器a的输入是引自反相器b的正反馈,开关每闭合一次,电容C上的电压都会使反相器a改变状态。电阻R的作用是使电容C上充放电过程放慢,这样可使电路免受开关触点抖动的影响。
2. 手机电子防抖和光学防抖之间的区别
光学防抖
光学防抖是利用安装在镜头里的一组可以上下左右活动的镜片(PSD镜片)来完成的。当手发生抖动时,检测电路检测出抖动的方向,经控制电路控制PSD镜片相应地移动,对抖动进行补偿。这种方式补偿效果好,补偿后画面没有损失,但电路及光学结构复杂,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只有高档的3CCD摄像机配备。
某些品牌所采用的CCD防抖其实是光学防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原理是将CCD安置在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先检测出是否有抖动,由于使用陀螺传感器,抖动的检测与其他公司基本相同。然后传感器检测出抖动的方向、速度、移动量……检测的信号经过处理,计算出可以足以抵消抖动的CCD移动量。
电子防抖
电子防抖使用数字电路进行画面的处理产生防抖效果。当防抖电路工作时,拍摄画面只有是实际画面的90%左右,然后数字电路对摄像机抖动方向进行模糊判断,进而用剩下的10%左右画面进行抖动补偿。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成本低,但却降低了CCD的利用率,对画面清晰度会带来一定的损失,对DV拍摄的静态图像无甚帮助。多数低档的单CCD摄像机具有电子防抖装置。
当拍摄静像的时候,个别DV、DC机型(比如富士数码相机)。还有一种所谓的自然防抖技术。其原理很简单,即是通过提高ISO感光度进而提高快门的速度来弥补抖动。显而易见,这种技术大大增多静像照片的噪点,降低图像的实用性。
毫无疑问,光学防抖在技术以及最终效果上都要好于电子防抖。
如果你故意抖动的。那么是不是快门比较慢了呢,因为镜头设定的抖动幅度本来就不是很大的呢。如果快点的快门,应该不会产生很模糊的现象吧。
3. 电子防抖是什么
电子防抖实际上是一种通过降低画质来补偿抖动的技术,此技术试图在画质和画面抖动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与光学防抖比较,此技术成本要低很多(实际上只需要对普通数码相机的内部软体作些调整就可做到),效果也要差。目前市场上有卡西欧和富士采用的是电子防抖技术。
电子防抖使用数字电路进行画面的处理产生防抖效果。当防抖电路工作时,拍摄画面只有是实际画面的90%左右,然后数字电路对摄像机抖动方向进行模糊判断,进而用剩下的10%左右画面进行抖动补偿。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成本低,但却降低了CCD 的利用率,对画面清晰度会带来一定的损失 。也就是说电子防抖是针对CCD上的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缘图像进行补偿,就像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一样,它只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后期处理,治标不治本,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相反,对于画质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市场上有卡西欧,柯达,富士等采用的是电子防抖技术。
电子防抖技术是在产品的CCD上面“下工夫”,与电子防抖不同的是,光学防抖技术主要是在镜头上“做文章”,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电子防抖技术的应用也就意味着使用任何一款镜头也都能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享受着防抖的功能。
电子防抖虽然可以通过叠加多张高速快门拍摄的照片组合成一张曝光准确、清晰锐利的照片,但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如果追求防抖功能相机的话,一定要看清楚到底是光学,还是电子,如果是电子的话,可以考虑放弃。
4. 电路板中的开关如何防抖
用定时电路吧。只接受第一个脉冲,以后都不计数,就可以防抖了。
5. 什么是键盘防抖
当按一次按健时,由于按健有反应时间、有抖动,可能你按一次机器感应到几次,防抖就是让在按键正常反应时间内机器只感应一次按键效果,防止误操作
防抖的技术:
硬件防抖技术
通过硬件电路消除按键过程中的抖动的影响是一种广为采用的措施。这种做法,工作可靠且节省机时,下面介绍两种硬件防抖电路。
滤波防抖电路
利用RC积分电路对干扰脉冲的吸收作用,选择好电路的时间常数,就能在按键抖动信号通过此滤波电路时,消除抖动的影响。
6. rs触发器防抖动原理
RS触发器一般用来抵抗开关的抖动。
为了消除开关的接触抖动,可在机械开关与被驱动电路间接的接入一个基本RS触发器。S'=0, R'=l,可得出A=l, A‘=0。当按压按键时,S'=l,R'=0,可得出 A=0,A’=1,改变了输出信号A的状态。
若由于机械开关的接触抖动,则R的状态会在0和1之间变化多次,若 R=l,由于A=0,因此G2门仍然是“有低出高”,不会影响输出的状态。同理,当松开按键时, S端出现的接触抖动亦不会影响输出的状态。
单片机电路中的防抖现在一般都用程序防抖而不用触发器这些硬件防抖了。
(6)防抖电路扩展阅读
主从触发器由两级触发器构成,其中一级接收输入信号,其状态直接由输入信号决定,称为主触发器,还有一级的输入与主触发器的输出连接,其状态由主触发器的状态决定,称为从触发器。电路结构
主从RS触发器由两个同步RS触发器组成,它们分别称为主触发器和从触发器。反相器使这两个触发器加上互补时钟脉冲。
工作原理
当CP=1时,主触发器的输入门G7和G8打开,主触发器根据R、S的状态触发翻转;而对于从触发器,CP经G9反相后加于它的输入门为逻辑0电平,G3和G4封锁,其状态不受主触发器输出的影响,所以触发器的状态保持不变。
当CP由1变为0后,情况则相反,G7和G8被封锁,输入信号R、S不影响主触发器的状态;而这时从触发器的G3和G4则打开,从触发器可以触发翻转。
从触发器的翻转是在CP由1变为0时刻(CP的下降沿)发生的,CP一旦达到0电平后,主触发器被封锁,其状态不受R、S的影响,故从触发器的状态不可能改变,即它只在CP由1变为0时刻触发翻转。
主从RS触发器的状态转移真值表、激励表、状态转移图、特征方程及约束条件与同步RS触发器相同,只不过触发器翻转被控制在CP脉冲的下降沿,在作工作波形图时应加以区分。综上所述,对主从RS 触发器归纳为以下几点:
主从RS触发器具有置位、复位和保持(记忆)功能; 由两个受互补时钟脉冲控制的主触发器和从触发器组成,二者轮流工作,主触发器的状态决定从触发器的状态,属于脉冲触发方式,触发翻转只在时钟脉冲的下降沿发生; 主从RS触发器存在约束条件,即当R=S=1时将导致下一状态的不确定。
7. 如图:硬件防抖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过程是什么
这是与非门组成的双稳态电路,互相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