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学电路相量法问题
应该是 arctan(3.07/-4.07),虚部是+3.07,实部是-4.07。
Ⅱ 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元件上的阻抗Z = ,与频率 ;电感元件上的阻抗 Z= ,
1)电阻阻抗Z=U/I, 电阻负载与电源频率相同; 2) 电感阻抗Z=2πfL,正比例关系;3)容抗Z=1/2πfC,与频率是反比关系。
Ⅲ 大学电路关于向相量法
不是说U2是电感,而是Z2就是个电感。因为Z2=j60Ω已经给出,直接就可断定Z2就是电版感,即U2(相量)的相位超前电权流I(相量)90°。
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纯电阻的话,Z=R;如果是纯电感,Z=jXL;如果是纯电容,Z=-jXc。所以用Z的表达式,直接可以判定Z的性质。
如果是电阻和电感的串联电路,则:Z=R+jXL;电阻与电容的串联电路:Z=R-jXc。
如果是一个RLC混合串联电路,则:Z=R+j(XL-Xc)=R+jX。同时,XL>Xc,X>0,电路呈现电感特性,称为感性电路;如果XL<Xc,X<0,电路呈现电容特性,称为容性电路;XL=Xc,X=0,电路呈现电阻特性,称为纯电阻电路。
XL——感抗;Xc——容抗;X——电抗。
Ⅳ 高分求LJ18A3-8-Z/BX(电感式接近开关)的相关资料,最好是电路图
电感式接近开关属于一种有开关量输出的位置传感器,它由LC高频振荡器和放大处理电路组成,专利用金属属物体在接近这个能产生电磁场的振荡感应头时,使物体内部产生涡流。这个涡流反作用于接近开关,使接近开关振荡能力衰减,内部电路的参数发生变化,由此识别出有无金属物体接近,进而控制开关的通或断。
Ⅳ 电路只有一个电压源,一个电阻,一个电感三者串联,请问电感对电流的影响(具体点,最好有公式说明)
答:假设电源为理想的(内阻r=0),电路总的阻抗Z=√(R^2+XL^2) 电路中回电流I=U/Z
式中XL为电感的感答抗,XL=2 π f L
下面我简单说两种情况:
直流电路:f可以认为是0,则XL=0说明电感对直流电路电流没有影响。
正弦交流电路:XL=2 π f L 说明感抗的大小与L成正比,电感(L)大则感抗大,Z也大,电路中电流I=U/Z则小。也就是说,当电源频率不变时,电感越大,电流越小;电感越小,电流越大。
Ⅵ 电阻与电感串连的交流电路中,为什么Z=√R^2+XL^2呢
你写错了,是Z的模=后边那个开方。
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串联复阻抗Z=R+jXL,所以Z的模就等于那么多。
Ⅶ 已知电感线圈的电阻R=5Ω,电感L=1.5H,与C=25uf的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f=600z。
图
Ⅷ 图示具有互感电路,其角频率w=1/(√mc)rad/s,求入端阻抗Z1=
这个题是很难。需要有很的好互感耦合电路基础。
我觉得答案是Z1=j*(L-M)/(√mc).这个Z1只是在这个角频率下的阻抗。通用的阻抗Z1表达式很复杂。
Ⅸ 在图4所示的交流电桥电路中,z1是具有电感特性还是电容特性
用交流电桥测量电容和电感产生的误差,如果用于不同仪表的比对的话,要判断下测试条件是否一致。如果是样品标定值的误差,那就要看看是不是和厂家规定的测试条件有差异。或者检查下,事情的时候是否有做清零处理!
Ⅹ 电路阻抗Z=R+j(wL-1/wC),其中电感阻抗-电容阻抗是什么意思
从相量法的角度来讲,电路阻抗由两部分组成:相对基准量的相位偏移和数值大小。在相量法中,电路中所有的物理量都可以用数值+相位来描述(即|A|∠θ),电路阻抗当然也可以这样描述。电路阻抗Z描述了一个网络出口和入口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它的数值部分体现了电压与电流数值比,相位部分说明了电压与电流相位偏移。Z=R+jX是电路阻抗的复数表达式,这种表达的优点是公式各部分物理意义清晰,R表示电阻两边电压与流过电流的数值比R与相位偏移0度,jwL表示电感两边电压与流过电流的数值比wL与相位偏移90度,-j/wC表示电容两边电压与流过电流的数值比1/wC与相位偏移-90度,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他们之和就应该表示RLC电路两端电压与流过电流的数值比与相位偏移。感抗-容抗表明了电路中的电抗,只是表示了一种数学关系,用来表示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从能量的角度来讲,因为电容与电感都是储能元件,电容储存电场能量,电感储存磁场能量,电抗相对电阻的大小表示了稳态下电路中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的比值。例如谐振电路电抗为零,表明电源发出的功率全部消耗在阻性
元件上面,电路中的感性元件与容性元件不断相互交换能量,但并没有与电源发生能量交换;感性电路表明电路中除了阻性元件消耗的有功功率外以及感性元件与容性元件相互交换的能量外,电源发出的功率还有一部分储存在电路中感性元件中,这部分能量以磁场与电场的形式不断在电源与感性元件中不断交换,无法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掉,容性电路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