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推挽式放大电路有什么优点,这些优点的原理
前面讲到关键点,但理解还不够;我讲下我的理解:
乙类推挽电路就是两个三极内管,两管的基容极接输入信号,然后一只NPN发射极和一只PNP发射极串接在一起,称为点A;从A点输出信号。
这样,当有交流输入信号来的时候,正半周NPN管导通;负半周PNP管导通;这样一个周期内,两管轮流导通;在负载上得到一个完整的放大的信号。
乙类推挽式放大电路比甲类电路的效率高,高大约28.5%左右。
和甲类放大电路比较其最大不同在于电路集电极静态电流没有;甲类电源电压是始终加在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因此,甲类有静态电流Icq;这就限制了甲类最大效率为50%!
但是乙类互补推挽电路不同,由于NPN管和PNP管轮流导通,始终没有静态电流的回路;乙类的静态电流是计算两个半周期的集电极电流脉冲的有效值而来,也就是说乙类静态电流比甲类小,少了电源电压回路引起的静态电流部分。因此,乙类最大效率为78.5%。
⑵ 帮忙解释一下推挽电路具体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推挽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将信号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分别有两个功放管来完成,当正半周到来时,由甲功放管完成放大,当负半周到来时,又乙功放管完成放大。放大完后,最后合成一个完整的信号。
⑶ 推拉式电路原理
推拉式电路原理:
如果输出级的有两个三极管,始终处于一个导通、一个截止的状态,也就是两个三级管推挽相连,这样的电路结构称为推拉式电路或图腾柱(Totem-pole)输出电路。
当输出低电平时,也就是下级负载门输入低电平时,输出端的电流将是下级门灌入T4;当输出高电平时,也就是下级负载门输入高电平时,输出端的电流将是下级门从本级电源经 T3、D1 拉出。这样一来,输出高低电平时,T3 一路和 T4 一路将交替工作,从而减低了功耗,提高了每个管的承受能力。又由于不论走哪一路,管子导通电阻都很小,使 RC 常数很小,转变速度很快。
因此,推拉式输出级既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又提高开关速度。推挽结构一般是指两个三极管分别受两互补信号的控制,总是在一个三极管导通的时候另一个截止。要实现线与需要用 OC(open collector)门电路。
参考链接:推挽电路_网络
http://ke..com/link?url=WCqOwSFtTuogegTf2q-_abiJWkvbUhIaSd6NDJ59kVLPeP-H-8q
⑷ 大神。这种单片机推挽输出电路的原理是什么
推挽输出是用两个晶体管或者场效应管构成的推挽电路(在模拟电路中应用很广泛版如功放驱动电机驱动权等等),这个电路的特点就是输出电阻小,所以能够驱动大的负载,从而能够使得单片机管脚直接驱动发光二极管、蜂鸣器、甚至更小阻抗的负载!
⑸ 此推挽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这个电路是自激升压电路,两只三极管是功率管,电容是逆程释放电容,四个专电阻是两只三极管的偏置电属阻为三极管提供合适的工作点,变压器2
4
5是功输出绕组,1
6是自激耦合线圈将变压器脉冲信号加到两只三极管的基极上,正常工作时三极管的开关条件是,
1
6极性是不一样的,和5
4
2
的极性相反,工作的时候变压器产生的磁场,耦合到1
6线圈上,产生的脉冲电压1正
6负,三极管一个导通一个截至,就这样两只三极管交替导通截至在变压器上产生电压,和驱动的脉冲,形成一个自激升压电路!
⑹ 单片机中推挽输出电路的原理
应该是输入为负的时候,下边的二极管才会导通吧。这时 发射极 和 基极之间的PN结才是正向偏置。
⑺ 推挽式放大电路有什么优点,这些优点的原理
前面讲到关键点,但理解还不够;我讲下我的理解:
乙类推挽电路就是两个三专极管,两管的基极接输入属信号,然后一只NPN发射极和一只PNP发射极串接在一起,称为点A;从A点输出信号。
这样,当有交流输入信号来的时候,正半周NPN管导通;负半周PNP管导通;这样一个周期内,两管轮流导通;在负载上得到一个完整的放大的信号。
乙类推挽式放大电路比甲类电路的效率高,高大约28.5%左右。
和甲类放大电路比较其最大不同在于电路集电极静态电流没有;甲类电源电压是始终加在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因此,甲类有静态电流Icq;这就限制了甲类最大效率为50%!
但是乙类互补推挽电路不同,由于NPN管和PNP管轮流导通,始终没有静态电流的回路;乙类的静态电流是计算两个半周期的集电极电流脉冲的有效值而来,也就是说乙类静态电流比甲类小,少了电源电压回路引起的静态电流部分。因此,乙类最大效率为78.5%。
⑻ 谁明白这个互补推挽式IGBT驱动电路原理。
IGBT没有P沟道,准互补做不出来,要做指能做准互补,我看了IGBT的伏安特性,IGBT管有放大区,说明可以做功放,但由于没有P沟道配对,只能做变压器推挽电路,或是甲类电路
⑼ 此推挽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你好,这个电路是自激升压电路,两只三极管是功率管,电容是逆程释放电容,四个电阻是两只三极管的偏置电阻为三极管提供合适的工作点,变压器2 4 5是功输出绕组,1 6是自激耦合线圈将变压器脉冲信号加到两只三极管的基极上,正常工作时三极管的开关条件是, 1 6极性是不一样的,和5 4 2 的极性相反,工作的时候变压器产生的磁场,耦合到1 6线圈上,产生的脉冲电压1正 6负,三极管一个导通一个截至,就这样两只三极管交替导通截至在变压器上产生电压,和驱动的脉冲,形成一个自激升压电路!
⑽ push-pull输出电路原理
电路原理
采用两个参数相同的功率BJT管或MOSFET管,以推挽方式存在于电路中,各负责正负半周的波形放大任务,电路工作时,两只对称的功率开关管每次只有一个导通。
如果输出级的有两个三极管,始终处于一个导通、一个截止的状态,也就是两个三级管推挽相连,这样的电路结构称为推拉式电路或图腾柱(Totem-pole)输出电路。
当输出低电平时,也就是下级负载门输入低电平时,输出端的电流将是下级门灌入T4;当输出高电平时,也就是下级负载门输入高电平时,输出端的电流将是下级门从本级电源经 T3、D1 拉出。
这样一来,输出高低电平时,T3 一路和 T4 一路将交替工作,从而减低了功耗,提高了每个管的承受能力。又由于不论走哪一路,管子导通电阻都很小,使 RC 常数很小,转变速度很快。
因此,推拉式输出级既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又提高开关速度。推挽结构一般是指两个三极管分别受两互补信号的控制,总是在一个三极管导通的时候另一个截止。要实现线与需要用 OC(open collector)门电路。
(10)推挽电路原理扩展阅读:
推挽电路组成开漏形式的电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利用 外部电路的驱动能力,减少IC内部的驱动。当IC内部MOSFET导通时,驱动电流是从外部的VCC流经R pull-up ,MOSFET到GND。IC内部仅需很下的栅极驱动电流。
2、可以将多个开漏输出的Pin,连接到一条线上。形成 “与逻辑” 关系。如图1,当PIN_A、PIN_B、PIN_C任意一个变低后,开漏线上的逻辑就为0了。这也是I2C,SMBus等总线判断总线占用状态的原理。
3、可以利用改变上拉电源的电压,改变传输电平。如图2, IC的逻辑电平由电源Vcc1决定,而输出高电平则由Vcc2决定。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低电平逻辑控制输出高电平逻辑了。
4、开漏Pin不连接外部的上拉电阻,则只能输出低电平(因此对于经典的51单片机的P0口而言,要想做输入输出功能必须加外部上拉电阻,否则无法输出高电平逻辑)。
5、标准的开漏脚一般只有输出的能力。添加其它的判断电路,才能具备双向输入、输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