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源晶振的引脚接法
你好,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有源晶振不需要CPU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
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有源晶振是由石英晶体组成的,石英晶片之所以能当为振荡器使用,是基于它的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两个极上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变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虽然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极其微弱,但其振动频率是十分稳定的。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压电谐振状态的建立和维持都必须借助于振荡器电路才能实现。
具体细节问题可以参考:http://www.kaiyuexiang.com/newsview.aspx?menuid=165&molarid=2&categoryid=&Actionid=252
⑵ [求助] 有源滤波器逆变电流PI控制问题求助(已更新)
回复
carboom
的帖子早先的一部分人认为有源电力滤波器是不能用SVPWM,因为有源电力滤波器发版的是谐波,那其权实是一种误区。SVPWM和SPWM只是调制方式的差别,在三相三线的控制中影响不大。并网和不并网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我也不清楚你的具体问题。另外,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不能用PI,只能用P,有源电力滤波器就是这样,PI的效果不如P好。另外直流用调压器+整流桥也不能代替储能电容,整流后必须加电容。
⑶ 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的不同之处体现何处
有源晶振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对于时序要求敏感的应用,个人认为还是有源的晶振好,因为可以选用比较精密的晶振,甚至是高档的温度补偿晶振。有些DSP内部没有起振电路,只能使用有源的晶振,如TI 的6000系列等。有源晶振相比于无源晶体通常体积较大,但现在许多有源晶振是表贴的,体积和晶体相当,有的甚至比许多晶体还要小。
无源晶体
无源晶体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无源晶体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体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无源晶体相对于晶振而言其缺陷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警惕。
几点注意事项:
1、需要倍频的cpu需要配置好PLL周边配置电路,主要是隔离和滤波;
2、20MHz以下的晶体晶振基本上都是基频的器件,稳定度好,20MHz以上的大多是谐波的(如3次谐波、5次谐波等等),稳定度差,因此强烈建议使用低频的器件,毕竟倍频用的PLL电路需要的周边配置主要是电容、电阻、电感,其稳定度和价格方面远远好于晶体晶振器件;
3、时钟信号走线长度尽可能短,线宽尽可能大,与其它印制线间距尽可能大,紧靠器件布局布线,必要时可以走内层,以及用地线包围;
4、通过背板从外部引入时钟信号时有特殊的设计要求,需要详细参考相关的资料。(资料出自YXC扬兴晶振官网)
⑷ 求一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图(30kHZ,贝塞尔滤波器),那位大神指点一下
频率响应图;
你自己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个FilterLab软件,输入参数,就能输出电路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⑸ 比较变压器π型等值电路与T型等值电路有哪些区别
等值电路 1.〝 Τ 〞型等值电路 ,变压器的π型等值电路中三个阻抗(导纳)都与变比有关; π型的两个并联支路的阻抗(导纳)的符号总是相反的。
一、各参数的区别:
1、实验数据获得 短路实验可以获得: 短路试验:将其中一侧绕组短接,在另一侧绕组施加电压,使短路侧绕组通过的电流达到额定值。
2、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值:指变压器做短路试验通过额定电流时,在变压器上的电压降与变压器额定电压之比的百分值; 空载试验:将其中一侧绕组开路,在另一侧绕组施加额定电压; 空载电流百分值:指空载电流与额定电流之比乘以100的值。
3、参数的计算 求RT 求XT XT由短路试验得到的US%决定 求GT: GT由开路试验的△ P0决定 求BT: BT由开路试验的I0%决定 注意点。
二、各量单位区别:
1、UN为哪侧的,则算出的参数、等值电路为折合到该侧的。
2、三相变压器的原副边电压比不一定等于匝数比
3、三相变压器不论其接法如何,求出的参数都是等值成Y/Y接法中的一相参数 5.励磁支路放在功率输入侧(电源侧、一次侧) 二、三绕组变压器 二、三绕组变压器 等值电路 参数的获得 开路试验:一侧加UN,另两侧开路。
4、GT、BT-求法与双绕组相同 短路试验:一侧加低电压,使电流达额定,另两侧中,一侧短路、一侧开路。得到: 求R1、R2、R3 对于三绕组变压器容量与绕组容量不一定相等,若变压器容量为100(%),绕组额定容量比有 100/100/100、100/100/50、100/50/100等。
三、容量比区别:
1、容量比为 时: 设为各绕组对应的短路损耗 则: 整理得: 容量比不相等时,如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参数是对应变压器额定容量下的参数。 50%变压器容量的绕组参与短路试验,只能做到1/2的变压器容量所允许的电流。
2、在折合后的变压器中,绕组间的容量比也就是电流比,而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必须将50%容量的绕组对应的短路试验数据归算至变压器容量。 各个测量值为 求X1、X2、X3 设为各绕组对应的短路电压US1%,US2%,US3% 。
(5)有源PI电路扩展阅读
其他常用的等值电路计算方法:
一、等效电阻法
等效电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1.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两个电阻串联,有R=R1+R2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如两个电阻并联,有1/R=1/R1+1/R2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二、等效电容法
等效电容的方法与等效电阻类似。
串联电路的等效电容等于各串联电容之和。如两个电容串联,有1/C=1/C1+1/C2
并联电路的等效电容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容的倒数之和。如两个电容并联,有C=C1+C2
电压、电容、电感同时在电路中,可利用向量法或复数法将其等效为复阻抗,用符号Z表示。
三、等效电源法
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只需要计算复杂电路中某一元件或某一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可以将余下的含有电源的部分电路用一个等效电源来代替。由于余下的部分电路与某一支路或有一元件必须有两个端相连接,因此成为有源线性二端网络。
有源二端网络可以是简单电路,也可以是复杂电路。但从某一支或某一个元件来看,余下的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可以简化成一个等效电源,这种化简成一个电源的方法,称为等效电源定理。
⑹ 有源晶振与无源晶振的区别的区别
1.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
2.有源内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主要看你
应用到的电路,如果有时钟电路,就用无源,否则就用有源
无源晶体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无源晶体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
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体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
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
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
复杂的配置。电路有个容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
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
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
⑺ 能不能告诉我一种辨认有源晶振的引脚的方法,一共有四个脚,我不知道哪个是一脚,那是二脚
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
参考:
http://darkgrass13.spaces.live.com/blog/cns!A768D24CDF20DE90!322.entry(复制)
http://www.99eda.com/show.aspx?id=516&cid=17
⑻ 开关量和模拟电流的输入输出,那PI代表什么输入
AI:模拟量输入-常见类型有4~20mA,1~5V,TC(热电偶)、RTD(热电阻)、PI(脉冲量输入)
AO:模拟量输出-常见类型有4~20mA
DI:开关量输入-有源(24VDC)、有源(220VAC)、无源(触点)
DO:开关量输出-有源(24VDC)、有源(220VAC)、无源(触点)
⑼ 有源晶振跟无源晶振哪里不同
一、引脚不同:
1.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
2.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主要看你应用到的电路,如果有时钟电路,就用无源,否则就用有源。
二、对振荡器的需要不同;
1、无源晶体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无源晶体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体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
2、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
(9)有源PI电路扩展阅读
由于石英晶体震荡器具有非常好的频率稳定性和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所以,石英晶体震荡器是用来产生基准频率的。通过基准频率来控制电路中的频率的准确性。石英晶体震荡器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它质量等级、频率精度也是差别很大的。通讯系统用的信号发生器的信号源(震荡源),绝大部分也用的是石英晶体震荡器。
⑽ 如何快速识别有源晶振引脚和分布
源晶振引脚来识别方法:
有个点标记自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
有源晶振则叫做oscillator(振荡器),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
有源晶振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里面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价格相对较高。对于时序要求敏感的应用,还是有源的晶振好,因此可以选用比较精密的晶振,甚至是高档的温度补偿晶振。有些DSP内部没有起振电路,只能使用有源的晶振,如TI的6000系列等。有源晶振相比于无源晶体通常体积较大,许多有源晶振是表贴的,体积和晶体相当,有的甚至比许多晶体还要小。